多功能的村民小组——来自中部农村的经验调查

时间:2019-05-12 01:1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功能的村民小组——来自中部农村的经验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功能的村民小组——来自中部农村的经验调查》。

第一篇:多功能的村民小组——来自中部农村的经验调查

多功能的村民小组——来自中部农村的经验调查 谢小芹:

当前对村民小组的去留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形成了持有不同观点的两派:一方认为村民小组作用已经不存在了,应该取消村民小组。而与之相对的另一方观点却认为,当前村庄治理出现的困境正是小组功能退化的结果,因此应该大力加强村民小组建设。基于江汉平原一个村子的经验研究,本文认为村民小组承担着联系国家、村庄和村民的纽带作用,是情感共同体、行动单元和治理单位的“多功能”的三位一体的单元结构。因此,在当前的乡土社会,村民小组是不能取消的。农村社会在朝向现代化的大潮中也滋生着**,使得乡村治理问题日益复杂。因此,加强小组建设是在探寻一条村庄内发发展的合理和有效的途径。

小组在乡村社会中拥有十分重要和多方面的功能,下面主要从小组认同、行动和交往以及治理单元三方面具体来论述小组的在村庄治理和国家与农民关系等问题上的多功能意义。

(一)认同单位 小组是一个充盈着情感、伦理和地方性共识的生活共同体,是一个真正的熟人社会。如果用涂尔干的话讲,村庄是丧失了村庄层面的集体感觉。但是却有小组的认同,小组内维持着传统乡土社会中温情脉脉的一面,维持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小组强关联度,这同样是一种集体感情。

小组认同拥有明晰的界限,当外人到来时,村民们总是很自豪地告诉他自己是几组的,而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姓名,或是告诉这是几组发生的事。村民常以“我们组”与“他们组”来划分与别人的关系。

永村的小组较多,且组间差异巨大。有的小组属于一个姓氏,宗族性色彩十分强烈,有的小组虽属于同一个祖宗,但因为分在了不同的小组,除了春节、婚嫁等特殊日子相互走动外,平常几乎都不相互往来。有的小组是由从外地搬迁来的人组成的,属于典型的移民小组。作为国家权力划分下的小组,其内部认同感十分强烈。

村庄层面集体活动的虚无、组间差异的巨大和基于地缘和血缘的组内同质性较强等因素共同塑造了村民强烈的小组认同感。原本被国家权力形塑出来的村民小组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升华为一种情感共同体。而在原生产小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村民小组,除移民小组外,几乎都是基于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利益共同体,这样一种利益共同体更有利于集体利益表达和公共政策的执行。

(二)交往行动和实践单位

随着乡村社会现代性的增长,村民的交往半径越来越大,人际圈进一步扩大,但村民交际圈的中心仍未脱离他们生于斯的村民小组。村民之间的交往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村民说这是一种“内热外冷”的交往方式,意即村民在村庄层面较少走动,而同一个小组却走动十分频繁。在公请、送礼、人情、出义务工等日常生活和生产方面,小组成为一个重要的交往和行动单元,从而成为社会关系积累程度最高和交往最为密切的社会圈。因此,永村村民的社会交往机制呈现出内卷化的面相。

1、公请:私事公办

公请在村里延续已久,至今有10—20年的历史。公请,其实质是私事公办,即个体农户家的结婚、祝寿、考学等人情项目都是作为全村人的事来办的。一般而言,由小组长组织向组内集资,以便给办事的人家买东西,热闹一下,表示关心问候。一般在办事的前几天,组长就会吆喝整个小组里的人,挨家挨户的收钱,这种集资采取自愿的形式,如果村民不愿意,也不会勉强。“大家都是很配合的,遇到这样的事,大家都是乐呵呵的”。钱不直接送给办事的人,而主要用于买东西送人。在买之前,会问主家需要什么东西,就按照主家的意思办,如果主家实在没有特别需要的,组长就自己决定,一般会买些鞭炮,主要用意是热闹和搞气氛。公请嵌入到红事、白事、整酒等人情活动中。在公请方面,个人的私事就变成了小组内的公事。大家的小组意识很强烈,小组就拥有与陌生人社会迥异的运行逻辑。

2、送礼:超越差序格局的人情礼

与大多数村庄一样,该村的人情项目众多,主要有红事、白事、搬新房、庆生等,村民表现为一种亲缘性送礼,这种亲缘性送礼是以小组为单位,涵括更多的是情感而非工具性送礼的交换和互惠性质。在红事方面,比如说是娶媳妇和嫁女儿是全小组的人都要请。红事的礼金最重,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大礼是500元,一般送大礼是针对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因此,会出现跨组送礼的现象。关系亲密的朋友一般送200元,组里普通关系的村民是100元。在白事方面。一般是请外来人做主持,小组长不介入进去,整个小组,家家都要送礼,礼金的多少则看关系的亲疏远近,少则50元,一般关系是100元,关系较好的就送200元。公请嵌入其中,整个小组都要出份子,由小组长亲自去收,钱主要用于买烟花炮竹,村民除了在公请中筹份子外,白事还需单独送礼。除了红事和白事之外,建房、庆生、祝寿等都有公请的形式。

3、“整酒”:外来户的身份仪式

永村的外来户较多,外来户的进村仪式就叫“整酒”。外来户主要是通过购买本地人的宅基地并免费获得数量不等的土地,即买房搭地。外来户迁到村里,必须宴请全小组的人。请酒的人叫公请人,这个公请人不是外来户,而是卖房的人。这种仪式能起到双重作用:一是证明这个房子是卖给别人了,请全村的人来作证,卖房的人在将来不许反悔,同时也将自己在小组内享受的一些权利和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外来户。二是,对于外来户而言,这是他们属于村庄内部成员的一个仪式证明,经过了这个仪式,外来户就不再是外来户,而是属于小组内的人,与小组其他成员享有部分同样的权利,同时也得遵守小组内部的规章制度。

4、义务工:至今不衰的小组活动

虽然国家取消了两工制度,但在永村,出义务工仍得以保留。以小组为单位,每年都有集体的义务劳动。这个义务工主要是小组长负责去叫,愿意去的就去,不愿意去的也可以不去。小组长会权衡一下该叫谁去,尽量遵循公平的逻辑。一般被叫到的都很愿意去,因为大家认为毕竟这是小组的事,如果不去的话,会让人说闲话的。每年大概出20—30个义务工,每年最多两次,主要是修路和修塘等公共设施,由于男性外出打工较多,因此,妇女出工较多,义务工分为半工半酬和完全无酬劳两种形式。小组有集体收入的就会象征性地给钱,40—50元不等,这叫半工资半义务的义务工。没有集体收入的小组就凭自愿参加,无报酬,但会在小组会议上宣读一下名单,这叫完全的义务工。小组内部形成了一种高度的自觉性。

5、小组集体财产方面:成员权成为利益分配的标准 在永村,小组成为利益分配的主要标准,拥有小组成员权是参与利益分配的关键。小组具有一致的利益诉求,一是荒山的开垦权。村里有不成文的规定,不是这个组的人是不允许开垦的,小组成员才具有开荒的权力,开荒后土地上的产出就归私人所有。二是利益的分配方面,是否具有成员权就成为能否参与利益分配的关键,小组内的集体收益只能按照成员权在组内进行分配。

(三)治理单位

下面主要从组内政治和村组政治层面来论述小组作为一个治理单位的特性。

1、小组长及小组治理

(1)小组长。就组内政治而言,小组政治结构十分完备,每个小组选举有小组长、会计和出纳。小组长的竞选比较温和,因为在小组内,仍然延续着一种类似长老统治的权威结构。有些小组长一当就是几十年。

小组长在改革开放后的权力在被慢慢的虚化,其带来的利润也并不大,被选出来的小组长,即使本人多么不愿意,也会在组内舆论的压力下当好小组长,并且会尽力做得比上届更好,小组内的传统压力在小组干部身上是管用的,小组长的动力根本上来自于对小组的强烈认同。小组内的传统资源也在延续并强化着小组长的再生产机制。(2)小组治理。村委会作为农村一切公共事务的承担者和组织者,是村民自治权力的唯一载体,只有进一步加强村委会在公共物品提供上满足村民多元需求的功能,才能保证其职能的真正履行。除了村委会外,另一个承担职能的就是村民小组。村民小组的治理则主要体现为熟人社会的逻辑, 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活逻辑”,熟人社会是一个有着长远预期的多次重复博弈的场域, 小组长们是在生活中开展工作的,甚至可以说,他的工作就是生活的一个内容。现在的小组长的主要工作是组织义务工、修水塘、路和田边水沟的清理、纠纷的调节、上级任务的上传下达等。小组长对自己的工作存有抱怨,“我就是一个种田的,我天天磨嘴皮子干什么”、“一次性服务不到位都不行”、“很容易得罪人,干的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当组长没有权力,只有抗洪救灾和发传单的生命”。

尽管小组长对自己的角色的权威丧失表现出不满,但只要上任,小组长还是尽心尽力办好事的。小组长丧失了人民公社时期国家赋予的权威性,但是作为国家行政建制的产物,得到了国家的制度支持,同时,在小组活动中,又重新建构出了自身的体制外权威。因此,国家的意识形态方面通过小组就形成了与地方性知识的一种选择性的亲和关系。

2、村组政治 溢出小组,在村庄层面,小组是一个政治单元。首先,在村庄选举方面,选举村庄层面的公共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村民会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投票趋势,因为同一个小组的村民会在“选谁?”这个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这是组内高度情感认同催生出的高度一致的政治认同感。小组长不是一个超然于村民小组的“公”,而是必须要代表村民小组的“私职”,但这里的私是“大私”,是代表村民小组的“公”。

村民除了村庄选举外,很少直接参与到村庄政治中来,他们觉得没有必要,由小组长去应付。所以,常常是由小组长出面,代表整个小组参与村庄政治事件。乡镇下达的任务通过村里,在村庄以下,就以小组为单位,传达给村民。因此,国家下达的任务都是经过小组长传给村民的。小组长承接着上传下达的中介角色。村民对小组长有较高的认同,很多村庄事物,只要问小组长就知道了。小组长成为勾连国家、村庄和村民的关键纽带。在村庄政治方面,村庄政治就面向村民小组这个整体单元,而不是分散的村民。通过小组长这样一个角色,就能将分散的村民“提”起来,这样,不仅村庄政治的高度运转的有效性得以凸显,而且也节约了乡村治理的成本。

虽然小组长失去了在人民公社时期的强制性权力,但却通过活动和事件获得了一种公共的社会性权力。不论是在组内政治还是村组政治方面,这种社会性权力在乡村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小结和讨论

小组在村庄内部是一个高度认同的单位、是村民交往和行动的单位,同时也是一个治理单元,小组表现为一种多功能性。然而,令人堪忧的是,在众多乡村社会,小组治理却处于虚化治理状态。通过没有村民小组或村民小组形同虚设的村庄和有村民小组的村庄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村民小组的缺失,在当前会产生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后税费时代村民治理的路径延续性问题。小组是乡村社会最基层的组织,是乡村治理组织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后税费时代,国家对农民社区实行“新政”和“反哺 ”。瞬时,农村成为高密度聚集的场域,如果没有村民小组,村里是很难将农民组织起来的。取消村民小组,就会出现“组断线”问题,从而引发村庄管理的混乱。此外,在任务的上传下达、民间纠纷的调节、公共资产的管理等方面,村民小组是一个重要的治理资源,取消村民小组,村庄会失去良好的组织治理资源。二是,村民小组的消失会面临因土地带来的纠纷问题。小组集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如果取消了村民小组,那么,这种权利就会收归村里,但由于各个小组的资源占有情况不同,这样会导致小组冲突,村庄秩序受到威胁,并进而影响到村庄发展的大事。

村民小组在村庄层面和国家治理层面都有着积极的功能。小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尤其是在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渡期,小组在村民日常生产和生活、村庄政治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社会背景的复杂性更突出了小组的作用不可或缺,小组向上可承接来自国家和村庄的任务,向下则传达任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组织集体活动等任务,担当起勾连国家、村庄和村民的中间角色,小组呈现出“多功能性”的面相。

因此,在研究乡村社会时,我们必须由乡镇村庄继续下沉到小组,必须充分认识乡村社会中,小组这个重要的乡村关键字,认识到小组长和组在村庄治理和村庄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小组的建设,警惕小组的虚置化。因此,将小组作为分析单位,为理解当代中国村庄治理提供一个很好的抓手,同时也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第二篇:农村村民自治调查问卷

南开大学2011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之

吴闫村村民自治调查问卷

尊敬的吴闫村村民:您好!

首先请原谅打扰了您的工作和休息!

农村是中国的根本,中国问题的核心在于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农村的民主建设成果斐然,以村民委员会为中心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扎下根来,不断成熟。为了深入了解以永济市虞乡镇吴闫村为代表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为深化改革提供现实的资料与经验,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本问卷不计姓名,希望您打消任何疑虑,实事求是按照问卷中的说明打“√”或者在横线上填写。

感谢您的真诚合作!

南开大学2011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员

二零一一年二月

请您如实填写,谢谢!

1.请问您的年龄是:

(A)青年(18到35岁)(B)中年(35岁到60)(C)老年(60岁以上)2.请问您的性别

(A)男(B)女

3、请问您的家庭每年纯收入(扣除用于农业生产上的支出)大约

(A)2000元以下(B)2000到4000元(C)4000到8000元

(D)8000元以上

4、请问您的文化程度:

(A)没上过学(B)小学毕业(C)初中毕业(D)高中毕业及以上

5、请问您的职业是

(A)农民(务农为主)(B)外出务工经商(C)干部(D)教师,知识分子((E))其他,比如______

6、据您所知,本村村委会每几年进行一次换届选举

(1)二年(B)三年(C)四年(D)不太清楚

7、您了解什么是“海选”吗

(A)了解(B)只是听说过(C)不了解(D)其他____

8投票选举村主任,我们村有秘密划票间或者秘密写票处吗

(A)有(B)没有(C)没听说过(D)其他

9投票选举村主任,候选人一般都发表竞选演讲吗

(A)是,一般会的(B)很少(C)没有(D)不知道

10、在过去的十年里在村委会主任换届选举时您参加投了几次票 .....

(1)没投过(B)一次(B)二次(C)三次(D)四次

11如果不参加选举,原因主要是是(可多选)

(A)选举只是形式,结果早就定了(B)谁选上和自己没什么关系

(C)每次候选人都不是我希望当选的人(D)每次选举时我都不在村里(E)其他,比如_____

12、上次投票选举村主任时,您家里是一家一票还是每个人单独投票

(A)一人一票(B)一家一票(C)没投过票(D)其他

13投票选举村主任时,亲戚们会和你一起商量一下然后再决定投票吗

(A)没这回事,自己单独选(B)会商量的(C)虽然不商量,但尽量和他们选一样的(D)其他____

14、您是否认为应该增加妇女干部在村委会中所占的比重?

(A)应该(B)不应该(C)目前情况就行(D)无所谓((E))其他_____

15、您认为村委会(包括村委会主任)办事公开透明吗

(A)很好,做到了公开透明(B)一般(C)很差(D)不清楚

16据您所知,村里重大事项是谁决定的(A)村委会讨论决定(B)村委会主任单独决定(C)村党支部决定(D)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共同决定(E)其他比如_____(F)不清楚

17、据您了解,村里决定重大事项时,会举行村民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有农民参加的会议来进行讨论决定吗

(A)每次作决定都会开这样的会(B)经常开(C)很少开(D)不开(E)不清楚

18村里决定重大事项时,您

(1)很少参与决定(B)一般都参与决定(C)没参加过(D)其他 19如果您没有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定,原因是

(A)一般都不参加决定(B)制度不允许,没这规定(C)村委会领导不通过村民直接决定,(D)正好不在村里

20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对村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A)有必要(B)没有必要(C)对自己来说无所谓(D)其他

21、据您所知,本村有没有村民们提议罢免村委会成员(包括村委会主任)的事情发生过

(A)有过但未成功(B)有过并取得成功(C)没有(D)没听说过 22本村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吗

(A)实行(B)不实行(C)不清楚

23如果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您是否关心

(A)关心,经常去看公示栏b只知道有,但不知道具体内容(C)偶尔看看(D)无所谓(D)其他

24如果您发现问题一般会

(A)向村委会或镇政府反映(B)只是和家人亲戚邻居互相说说

(C)就当没有这回事(D)其他比如_____

25如果您发现问题而不向上反映,主要是什么原因(可多选)

(A)这是村里大伙的事情,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的(B)担心遭到报复

(C)反映了也没用,这种情况很常见(D)都是熟人,不好意思说((E))人家给我好处(F)其他,比如_____ 26对于村里的收入与开支,您认为是否村民有权利去过问

(A)有,那是村民自己的钱(B)没有(C)无所谓(D)其他比如_____ 27乡镇政府干预村里的内部事务吗

(A)经常干预(B)很少干预(C)不干预(D)不清楚

28您认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

(A)领导与被领导(B)指导和协作关系(C)不清楚(D)其他

29您如何看待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关系

(A)指导与协作的关系(B)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C)没关系,两套东西(D)不清楚

30、您对现在村委会的工作满意吗

(A)很满意(B)一般(C)不满意(D)其他____

31下次选举村委会主任时,你会选哪种人(可多选)

(A)和自己关系好的(B)清廉不贪污的(C)有能力带领村民致富的(D)随大流吧,大多数人选谁我就选谁(E)比如说__

32最后,请您谈谈对本村民主自治与管理的整体看法与建议

再次感谢您的真诚合作!

第三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村民小组证明

证 明

兹有我自然屯村民(身份证号:),于 年 月 日将自己享有合法承包经营权的 亩承包地,按租赁的方式流转给非本村民小组成员:(身份证 号:)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经我全体村民成员决议并同意通过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合同编号:),承认此合同为有效合同。并授权本村民小组委员会成员 代表本自然屯全体 位村民在合同上签字。

特此证明!在场证明人:

屯长: 副屯长: 村民代表:

县 镇 村 屯村民小组

年 月 日

第四篇: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的调查

湖南商学院

暑假社会调查报告题

关于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的调查——以云南省通海县部分村为代表

部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公共管理 行政管理 1001班 101410018 张兰 周红江 讲师

2012年 9 月 2 日

关于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的调查

——以云南省通海县部分村为代表

调查时间:2012年8月中旬~2012年8月底

调查地点:通海县秀山镇、纳古镇、九街镇、河西镇部分村 调查对象:村民、村领导 调查方法:问卷、走访

调查目的:了解通海县农村文化生活,从中归纳出我县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并找出问题,提出改良方案,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丰富精神生活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新城乡规划得以大力普及,村民们的文化生活却显得越来越单调、乏味。因此只有对农村文化生活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建设和完善农村文化,更有助于新农村的建设,以及“村民自治”管理模式的实现。此次调查正是针对通海县部分村的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进行的,通过了解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分析通海县农村文化的主要特点,并从中发现问题,为提高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提出改良方案,为实现“村民自治”及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建议。

一、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基本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基本现状

1、电视、串门是目前农村用于休闲的最主要方式。

(1)电视在农村的普及,极大地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成为农民接触外界的最主要途径,让农民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也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据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农民表示每天都会有部分时间收看电视(90%的看电视的人中,经济相对弱的九街镇,河西镇所占比例达60%以上,而经济相对强的纳古镇和秀山镇仅占30%,其中,中年以下看电视人数明显多于中年以上者)。按其看电视时间长短来看,55%以上的人表示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低于三个小时,在农闲时期,最多可达十余个小时。按其所看的电视节目种类来看,60%以上的人表示主要收看电视剧和综艺娱乐节目,近期来人文法制节目也大受欢迎,如《法律讲堂》、《传奇故事》等。

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乡村文化在广为普及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变性的问题。本地的电视节目成了商家利用各种手段获取利润的平台,以前还有每周两次的县长亲访节目,现在却被那些商业旅游节目和广告取而代之。有些地方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有线电视开通较少,只能收到地方仅有的几个频道,节目数量少、质量差。因此数字电视便随之成为了政府官员间接获取利益的渠道。

(2)串门是农村最常见、最传统、成本最低的休闲娱乐方式。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一般都比较薄弱,无法提供更丰富的休闲方式,串门便成了村民们传达村里消息,道家常,打发时间的最好方式。80%的调查对象都表示有串门的习惯(秀山镇的仅占10%)。尤其对于农村妇女和老人来说,串门更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与归为城镇的秀山镇相比,秀山镇、纳古镇、河西镇等乡镇村民邻里关系相对融洽,由此看来,串门也使得邻里关系相对融洽、和谐。

2、打牌、打麻将和下棋也是农民重要的娱乐方式。

打牌以前主要是妇女的娱乐方式,打麻将主要是中年男性热衷的方式,但现在也成了大多数年轻人比较热衷的娱乐方式。以我们村(元山村)为例,大多数无业青少年除了农忙时下地帮忙,其余时间大多都三五成群的打牌、打麻将,而且还从一开始的纯娱乐活动走向了“娱乐为主,赚外快为辅”的赌博趋势,虽下注不大,但对于一个无业务收入的青少年来说,还是存在问题的;下棋这个修身养性的方式原来是被老年人广为接受的,但是,随着时代潮流的变更,城市老年人的业余生活逐渐丰富,但是农村老年人从以前的下下棋,逐步趋向了只是在家门前散散步,晒晒太阳。

3、赶集、广场舞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1)集市是农村每周都有的,赶集也是农民业余生活的方式之一。在农村,每个乡镇都有1 ~ 2个村设有集市,基本上是每10天就有3~ 4天是集,例如,九街镇每逢二、五、九是集,纳古镇为一、四、七;河西镇为三、六、九。在集市上,农民可以购买生活生产所需的用品,走走逛逛,是休闲的好方式之一。集市在繁荣农村经济的同时也丰富的农民的业余生活。并且,大部分人也常进通海县城逛街,且进城频率与村落离县城的距离以及经济条件正相关。例如,秀山镇是离县城最近的乡镇,其村民进城频率为每周3~7次,远点的九街镇村民进城频率为每周2~5次,离得最远的高大乡和河西镇为每周1~3次。而纳古镇是除了秀山镇外经济最发达的镇,虽然该村离县城相对较远,但是,其居民进城频率与秀山镇的不相上下。

(2)广场舞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现在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广场舞以其老少皆宜的特点吸引了广大民众的视线,为村民业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一些村里每天都会有大群的人齐聚一起跳广场舞,不管男女老少,村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大家凑在一起其乐融融,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有些村没有足够宽敞的地点,且这种健身娱乐的意识不够强,有些地方有,但坚持不了多久就都散了,有些地方直接没人组织跳。只有靠近县城或者经济条件好的村落广场舞的队伍发展渐大。

4、KTV不仅仅是城里人派遣的地方,也渐被农村人接受。卡拉OK也成了农村家庭聚会或者庆祝活动的地方但是由于资金还有路程的因素,村民们去KTV的次数差不多两三次每年。KTV在青少年中是大受欢迎的,不仅局限于家庭聚会和庆祝活动,平时的朋友同学小聚都会相约在KTV。但是,青少年毕竟是低收入群体,在KTV的消费是普遍偏高,这也成了限制青少年业余生活的因素。

5、各族传统节庆活跃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

通海县的两年一度的迎春花街也为通海群众带来了近两个星期的多彩生活。每届迎春花街都于大年初七开始至十八,每届花街都为通海县民众带来不同程度的狂欢,各类花草,各地传统文化,各地美食都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享受。

也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通海县存在着不同的种族,主要是汉族,回族和蒙古族。兴蒙乡主要聚居着蒙古族,小回村,大回村,和纳古镇以回族居多。蒙古族有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回族也有一年一度的圣节,受其民族文化的制约,新蒙乡的村民多以其传统文化活动为主,由于民族文化不同,回族每年一次的斋戒在文化生活上就显出很大差异,回族斋戒过程中大多是晚上活动,其文化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段便是晚上,白天多呆在家里,或者进城逛街。这些传统习俗在丰富了本土文化的同时,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来观念的冲击,农民对农村传统娱乐形式的兴趣逐渐消失。现存的乡村文化处于解体之中,而新的适合农村社会健康发展的文化秩序又尚待建设,农村文化整体上处在最薄弱的过渡时期,各种不良风气容易形成。

6、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差距日益拉大,切呈现出层级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设施建设、居民素质、资源总量和活动开展等方面。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相比,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却日益衰败。农村传统的丰富多彩的“草根文化”,如自编自演的戏班、春节前后的在农村串演的秧歌队、舞狮队已不多见。县城周围的村镇文化活动就比较丰富,娱乐形式比较多样,而在一些边远农村,不论在基础设施上还是在农民的积极性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城里公园社区随处可见的大众健身器材在农村寥寥无几。走遍九街镇,河西镇以及秀山镇,纳古镇可以发现。秀山镇的大众健身器材是普遍可见的,举行的文化活动也是最多的,纳古镇次之,而九街镇、河西镇只有在镇上才能找到公园,发现为数不多的几件健身器材,文化馆之类的地方更是难寻踪影,这是远远满足不了村民们对文化的硬件需求的。

7、互联网的普及为农村业余生活带来新生力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也走进了农村。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安置了电脑,连起了互联网,为生活的各方面都带来很大便捷。各乡镇基本都有网吧,但“黑网吧”的数量比正规网吧还要多。另一方面,由于贫富差距的存在,多数村民听说过互联网,但对其的了解还很少。倒是大多数青少年都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但其多用于玩网络游戏,不少人还因沉迷与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二)原因分析

以上基本现状表明,农村村民的娱乐方式单调,仅仅局限于家庭娱乐方式,因而赌博、酗酒等恶习正不断在农村蔓延。一些人置农业生产于不顾,不分白天黑夜,大肆进行赌博活动。尤其没有特别适合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年轻人很容易转向不良的行为。在此总给原因如下:

1、公共体育设施不足,体育锻炼缺乏。农村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镇村民健身意识相对较强。村民们主要参加的体育活动主要有羽毛球、篮球、广场舞和利用健身器材锻炼等,每年会组织比赛,例如秀山镇有篮球比赛,县城每年也会组织舞狮大赛。但大多数农村由于没有活动的固定场地,农民平时很少开展这些活动,只有在春节前后打打篮球。大多数乡镇,村民们忙于劳作,一整天劳累下来更没心思去锻炼,或者只能在自家庭院和公路街道及天然场地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农村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要求,影响了体育活动在农村的开展。

2、村民意识不足,思想滞后。大多数乡镇都建有篮球场,且大致每个村都有一块篮球场,例如九龙村,元山村,河西镇大多数村。但是,由于村民们健身意识不强,加之忙于下田劳作,回到家就只想进行点不耗费体力的事情,打球的人只有部分小孩,大人就少之甚少,久而久之,篮球场闲置,便都成了村里的公共停车场、晒场了。有些村虽有健身器材,但村民们似乎都不太喜欢出门,大多串门或者呆在家看电视,只有少数老人会带着小孩子去玩耍。加之对器材的使用说明不太明确,出现了资源闲置的情况。

3、政府部门在村民业余生活的完善方面严重缺位,对村民们健康的业余生活方面的宣传无作为。农村的村干大多出自农民,且都是本村的村民。调查过程中采访了几个村的领导干部,当问及他们对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有何看法时,表示的都是一致的态度——我们也是农民,没有那么多时间开展什么活动,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自己喜欢什么就玩什么,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村干之所以会以这种态度对待该问题,说明政府对村干的培训仅仅局限于村里“事务”的管理。

在网吧和本地电视节目管理方面,政府所采取的大多是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成了违规人员挣钱的靠山,因此,越来越多的私人“黑网吧”,越来越多的垃圾节目越来越猖獗,村民的身心及财物都受到严重影响。

对青少年教育方面也呈现出不重视的情况。九街镇河西镇的村落都存在青少年很小就辍学的情况,并且年龄稍微大点的年轻人多是无业游民,既种不了田地,又不出去打工,而是在家“啃老”。村干们对此举也都怀抱着“可以理解”的态度。

4、文化多元化导致地区、民族之间业余生活呈现差异。

二、针对当前现象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应重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展业余活动范围。

调查结果显示,村民们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业余活动的地方和设施少之又少。因此,例如,一个可以散散步跳跳舞的花园,一个有器材可以锻炼锻炼身体的地方,以及一个可以提高自身修养的图书馆等。

因此,加强农村业余文化生活首先应从硬件设施做起。政府部门应该增加这些娱乐健身设施和人力方面的资金投入。建设娱乐场所和设施,例如新建公园,引入大众健身器材,并将其的使用说明进行详尽说明;新组跳舞队,请来专业的舞蹈人员进行带领指导;组建篮球队等,有条件的的村还可以新建图书馆、文化宫等,使村民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

另外,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村民的文化教育,强调高质业余生活的重要性。只有好的业余生活才能使村民的幸福指数提升,但由于村民们这方面的意识欠缺,一方面生活显得单调,干活的动力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因此,宣传方面只有村委会能够解决,应多多进行有关业余生活的宣传。可采取“文艺下乡”的形式进行宣传,即邀请专业文艺爱好者以表演节目的方式到乡进行宣传;村干可以以走访的形式与村民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宣传。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恶劣风气严加控制。

对学龄青少年辍学回家的情况应及时调查原因,并进行思想教育,向家长和孩子强调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劝导其继续接受教育;对因经济方面的困难而辍学的家庭应给予适当补助。

对于赌博等不良风气的控制,需从道德教育来抓。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农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净化民风,对赌博严加控制,尤其是大金额的赌博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因赌博带来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另外,对网吧的开放应严格把关,并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对非法开放的网吧严厉打击,并制定相关的惩罚机制,坚决禁止青少年进入网吧。另外应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这把“双刃剑”,合理地利用网络。

(三)不断尝试新的业余文化活动。

政府应培养一批文艺村干,大力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组建村级文化骨干队伍。鼓励并带领村民们不断尝试新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动员和组织专业艺术人员到农村去,帮助农村培养各类文艺人才,开展各种文艺活动。鼓励农民订阅报刊的积极性,不断对村民进行业余文化传播,并且不断尝试新的业余文化形式。例如,定期播放露天电影,定期组织篮球赛、拔河赛、歌唱大赛、广场舞大赛等,且可与邻村进行联谊。

(四)加强不同种族间的交流,积极利用多种族的特点,大力弘扬多文化发展。由于云南的多民族特色,可以抓住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对各地传统文化进行搜罗,并且加强各族文化交流。不同村落,不同种族,可以在尊重本族文化的同时加强沟通。定期举行文化交流会,组织村民们开展一定有益身心健康的竞赛。在使本族文化得到继承的同时也得到吸收进新鲜血液,各族文化相互促进,发扬光大。

(五)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村民自治。

城乡差距的大小使得文化生活的差距也出现了差距。因此,政府还是应该从根本的经济着手,鼓励农民“引进来,走出去”,即引进新的技术用于农业生产,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大批剩余劳动力可以走出去创造新的财富;扩大小额贷款范围,用实际行动支持民营发展;鼓励城乡文化交流,建立城乡文化交流站等。

而今“村民自治”已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热门话题,这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转变传统观念,学习新的东西,在经济实现一定程度的时候,向村民们宣传“村民自治”的管理模式,实现村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定期轮流组织村民进行新观念的培训,鼓励村民积极参加,使得每个村民都对新“东西”有一定的认识,从村民的意识上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并成立村委会,村民们轮流担当村委会成员,大家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相信随着政府的不断重视,村民文化消费观念的增强,加之村领导的积极鼓励,日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也会日益丰富。

农村村民业余生活情况调查表

亲爱的乡亲们:

为了更好地扩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在此耽搁各位几分钟时间,请各位配合填一下这个调查表,谢谢各位!

1、性别()A、男 B、女

2、年龄()

A、30岁以下 B、30~40岁 C、40~50岁 D、50岁以上

3、家庭年收入()

A、1万元以下 B、2~5万元 C、5~10万元 D、10万元以上

4、职业()

A、事业单位 B、个体、私营 C、农民 D、无 E、其他

5、文化程度:()

A、大学/大学以上 B、高中 C、初中 D、初中以下

6、感兴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可多选)()

A、报刊杂志 B、电视、广播 C、麻将、纸牌 D、看电影、唱卡拉OK E、跳舞 F、运动、健身 G、出游、旅游

7、经常参与的文化娱乐生活(可多选)()

A、报刊杂志 B、电视、广播 C、麻将、纸牌 D、看电影、唱卡拉OK E、跳舞 F、运动、健身 G、出游、旅游

8、每周用于文化娱乐生活的时间()

A、2小时以下 B、2~5小时 C、5~7小时 D、7小时以上

9、每月平均用于文化生活的支出()

A、5元以下 B、5~20元 C、20~40元 D、40~60元 E、60~80元 F、80~100元 G、100元以上

10、当地有无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活动场所()A、有 B、无 C、不清楚

11、对当地文化站或文化室等活动态度()A、满意 B、不满意 C、无所谓

12、对当地文化娱乐活动的建议()A、创建一些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和场所 B、积极开展科教文卫“三下乡”活动 C、发掘群众自创和表演自娱自乐的兴趣和能力

第五篇:呼伦贝尔市农村经验体制、机制改革情况调查

呼伦贝尔市农村经验体制、机制改革

情况调查与研究

1978年三中全会之后,我市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统一经营、劳动、分配的经营体制,经过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和大包到户,到1982年,全面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的主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打破了生产队大锅饭、大帮哄的禁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分包土地过急和广大农民对好地、中等地和差地都得分一块的一致要求,造成多数地方土地承包过于零散,据1983年的一份调查,当时布特哈旗(现扎兰屯市)团结乡(现高台子乡)尖山子村一农户承包的23亩土地分为19块,多数农户为5-8块不等,后经不断调整互换,农民承包土地过于零散的情况虽有所改变,但从承包合同和村土地台账看,多数农户的土地仍在5块左右。这种状况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我市农村以农畜为主要动力,以手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手段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的。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农村农业机械逐步取代农畜、除革剂快速取代人工除草,农村生产力悄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我市农村已由“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的生产生活方式变为“二百亩地挺清闲,孩子打工去赚钱”的具有初步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和多元化就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过去走进农村农户,看到的都是茅草房、牲畜棚圈、锹、锄头、镰刀,现在映入眼中的则是成套的农业机械,砖木结构的房舍,和农民拉家常,问孩子干啥呢,回答经常是“在北京打工呢”,确实农村变了、农民变了,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环境下从业选择的多元化。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业选择的多元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农村有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到城市打工就业,到城市城镇创业就业,在城乡间进行购销、就业,在农村发展养殖、加工兴业。以上这些变化,特别是农业生产力的变化使小面积的农业经营成为生产力的束缚,就业的多样化选择又使劳动力——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找到了广阔的天地而不被小块土地束缚、捆绑,这样就使一家一户的、小面积的零散的土地经营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经营体制必须向集中连片和规模化方向转变,因此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就成了生产力和社会变革发展的必然结果。

适应农村发展的必然性要求,中央连续出台了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合作社,培育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我市市委、市政府、各旗市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政策精神,精心组织谋划,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强力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据农业经营管理部门摸底调查,目前全市农村共有家庭农场11637个,种粮大户14517户,养殖大户3699户,各类农民合作社3324个,其中种植业1409个,养殖业1399个,农机服务业412个,加工业30个,农产品购销类27个,渔业6个,林业16个,其他25个。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共经营耕地849.41万亩,占全市农村耕地总面积2050万亩的41%,平均每个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经营耕地730亩。应该说无论从规模还是比重,呼伦贝尔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在全自治区以至全国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广的空间。

我市农村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主要经验做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大对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扶持的力度,一些旗市在乡镇、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为土地经营权流转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合同签订、纠纷调节、流转价格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引导土地经营权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有力地促进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2013年全市共流转土地经营权600多万亩,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350多万亩;二是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扶持的力度,例如阿荣旗《2013年阿荣旗现代农业建设扶持政策》【阿党办发(2013)6号】扶持政策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基地建设、合作社、土地流转、富民产业和产业化等各个方面。仅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集中连片流转土地,规模经营达到2000亩以上的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给予地膜补贴就达到180万元,扎兰屯市也对规模经营的合作社给予补贴;三是农牧业、水利、农业开发产业化、扶贫等部门的项目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例如阿荣旗六合镇东山屯村 福海种植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后,旗农牧业局将各种生产基地安排到该社、旗农机部门将购机补贴安排到该村,有力地支持了该合作社的发展;四是十分重视经营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合作社这一新型经营主体内部利益机制的建立和企业与农民间利益关系的调整上,主要的经验做法是股份制合作社对入股人按市场价保底分红,例如扎兰屯市大河湾镇富裕种植业合作社除按入股土地质量保底给入股者土地流转费外,年底还按合作社盈利的70%分配给入股者,使入股者安心放心。企业与农民间利益关系的调整较为典型的是阿荣旗新发乡大有庄村农民把各户一万亩耕地整体整体流转给奈伦淀粉有限公司,较转价格2013年为每亩4000元(每大顷6000元),农户分别与公司签订期限为十年的流转合同,但每年流转费在不低于市场价的前提下增加200元。企业有了万亩的原料基地,农民在得到流转费的同时还可到企业打工得到打工工资,做到了双赢双满意。

在发展农村经营体制机制中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有些地方扶持的力度不够,甚至没有什么扶持,这与地方的财力与重视程度有关,对策一是各旗市要高度重视、学习阿荣旗的做法;二是呼伦贝尔市应争取自治区和国家项目,拿出一部分财力在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上有作为。有些地方对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创业缺少引导、支持,致使部分农村劳动力半年闲,也使农村土地经营权不能较快流转,阻滞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对策是旗市乡镇政府要帮助引导农民创业,帮助农民选择的经营项目,并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提供服务,阿荣旗通过“五荒”拍实的办法筹集富民产业基金用于扶持农民发展富民产业的办法值得借鉴,市政府也可在财力充沛的情况下安排一块农民创业扶持资金,即可推动城镇化进程又能鼓励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创业就业增收,促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三是农民合作社应进行规范化建设,目前有些合作社只是挂块牌子,没有实质性运作,有的社甚至连牌子也没有,成立合作社只是为套取国家扶持资金,因此合作社要打假,对实质运作规范运作的要大力扶持,对有名无实的要亮黄牌,拒不规范,不运作的也可以亮红牌。

下载多功能的村民小组——来自中部农村的经验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功能的村民小组——来自中部农村的经验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