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为作风建设献一计
我为作风建设献一计
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克服消极因素的重要举措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从自己做起,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以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树立党和政府的崇高威望。
一、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意义
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只要党员干部做好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就有了希望。党员干部是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因此,从党员干部抓起,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在惩治腐败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要正确对待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二、党员干部增强廉洁自律能力的重要措施
1.党员干部要重视自我修养,解决思想不纯的问题。自我修养是自己通过世界观的改造,不断克服和修正个人错误,逐步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过程。党员干部没有思想道德的自我修养,要廉洁自律是不可能的。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学习,注意自身思想品德的修养,彻底消除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根源,坚决克服不良倾向,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这样才能经得起复杂环境的考验,抵制住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形形色色的诱惑。
2.党员干部要提高理论修养,加强理论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要求。因此,党员干部要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改造世界观,增强抵御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能力。
3.党员干部要加强作风修养,带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员干部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说真话,鼓实劲,办实事,牢记党的宗旨,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为群众谋利益,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的歪风。
4.党员干部要敢于自查自纠,解决为政不廉的问题。要解决好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关键是要端正认识,切实搞好自查自纠,认真进行整改。自查自纠要坚持不怕丑,不护短,敢于触及思想深处,找到问题本质。要本着对党和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敢于进行思想交锋,不断增强党性原则和加强党性锻练。
5.党员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解决形象不佳的问题。党员干部的形象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哪里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表率作用发挥得好,那里的风气就正,问题就少。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审视一下自己的形象,对有悖于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行为,必须及时进行纠正。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负起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处处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努力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第二篇:我为和谐社区献一计
我为和谐社区献一计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会产生出大量的垃圾,每天走在小区里时不时的就可以看到一些垃圾又被抛弃在外,虽然它的“家”就在不远处。在我们小区里,经常可以听到“啪”的一声,唉,一定又是哪家从楼上扔下了一个威力十足的“炸弹”了。就在离垃圾桶还不到10步路的地方,随处可见的一袋袋的垃圾。还有每到学生放学后,一条街上都是吃下来的泡沫餐盒,塑料袋、竹签什么的。
对于这些垃圾我也是痛恨到了极点,每年一到夏天,走在路上,那味道简直会让人呕吐,而且这些垃圾给蚊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可苦了我们这些暑假窝在家里的孩子啊!为了减少这些现象发生,我就想到了个点子。很多朋友家里一定有这样子的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都会把垃圾放在门口等到要外出时带到楼下的垃圾桶里,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社区不安排人员轮流定时地去收这些放在门口的垃圾呢?每天分三个时段去收(因为人们在家一日三餐后产生的垃圾是最多的),这样既可以减少人们乱丢生活垃圾,也可以为这个就业难的社会提供一个不错的岗位,当然这也可以是一个处罚的措施,社区的监控录像里一旦发现有人乱扔垃圾,那不仅在社区的公告栏里要曝光,还要让他在一个月内抽出1天的时间清理一个单元住户的生活垃圾。住户们引以为戒,之后乱扔垃圾的现象我想也会减少的。
还有就是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在小区建造的时候可以为每家每户的厨房的外立面提供一个管子连通到地底下,然后在这个地底下有一条传输带,将这些垃圾统一的集中到一个地方,然后再运送到垃圾场,这样既节省了每家每户的垃圾袋的使用,又可以方便每一位住户,也可以一定地减少住户乱扔生活垃圾的现象。或许这些都是可以减少随处出现垃圾,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只有市民增加自身的素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从自己做起,这样才可以有一个干净的社区,和谐的社会。
第三篇:我为改革献一计
如何做到向“宽进严管”转变
——我为改革献一计 我为发展献一策
工商等级制度改革,是国家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如何真正做到由“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我们要坚定决心,充满信心,积极主动的实行“四转变一提升”,切实做好推进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
一、制度设计的转变。
我们现行的登记制度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而设计的,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商事登记立法,导致市场主体登记制度的不统一性,不同主体的登记制度不一致,不同规定之间交叉重叠,也有疏漏盲点。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此项改革就无法顺利进行。
(一)加强许可清理。对现有的前置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尽量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前置审批。
(二)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国家现行改革开放政策,结合登记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等特点,进一步加强调研,为制定出台具体的改革政策提供依据。
(三)出台改革政策。在总结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在没有商事登记立法的情况下,尽快出台一套比较完备的新登记管理制度或改革措施,以达到标准基本统一、规范,部门之间职责明确,步调一致,可操作性强,为各工商所做到登记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二、思想观念与工作作风的转变。
登记制度的改革重在建立审批与监管高度统一的登记制度。在“宽进”上提供优质服务,减少行政审批,减少限制,简化程序,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能。在“严管”上推进商事诚信建设,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的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因此,工商部门和每一位工商人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上,牢固树立“宽进强服务,严管强责任”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强化服务发展的意识,为市场主体的宽进,提供优质、便民、高效的服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履职尽责和尽职免责。
三、工作重心的转变。
实施“宽进严管”,一方面要侧重探索和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新体制,实现“放得开”,“管得住”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敢为、能为、有为的“三为”精神,简政放权,主动服务,积极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加大事后监管执法力度,维护交易公平,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
四、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
实行“宽进”,要求我们必须尽快从“把好市场主体入门关”的旧观念和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举措。实行“严管”,要求我们更好的履行“市场经济卫士”的监管责任。
(一)进一步完善窗口服务制度。完善事前指导和窗口“一站式”服务的首办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切实做到“三清、三快、三不”,即:首问答复一口清,首接办件一次清,首办负责一人清;窗口办事受理审查快,标准快,发照快;不准吃拿卡要,不准推诿拖拉,不准敷衍塞责。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进一步推进巡查体系改革。完善网格化监管制度,严格落实以责定岗,以岗定人,岗责统一,责人一致的责任制度,杜绝监管空白。通过行政指导,行政监管,行政教育,行政处罚等多种途径,引导市场书体合法、诚信经营。
(三)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综合监管,联动监管,协同监管,形成服务和监管的强大合力,共同促进登记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
(一)提高政治素质。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切实将上级的部署落实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
(二)提高业务素质。以推行“宽进严管”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导向,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每一个工商干部进一步增强会监管、会执法、会办案、会维权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三)提高作风素质。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切实看站转变作风、优化服务的主题实活动,做到勤政、廉政、优政,融政。
第四篇:我为发展献一计
我为发展献一计—共促峰峰和谐发展
一、在社区实行“一站式办公”和“一门式服务”,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办事。
二、启动实施“贫困救助”工程,将农村、城镇低保的家庭子女、困难留守儿童纳入救助对象,对贫困大学生给予资助,解决上学难的问题。
三、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坚持党政领导定期信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督办制度、信访信息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和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信访案件交办和积案化解工作,使信访领域反映出的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
四、农民对新农合的几点建议
1、建议资金筹集经常化。当前试点地区对参合农民的个人交费部分基本都是在每年年底或年初集中收交。由于近年来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户越来越多,这样集中收取往往使一部分外出务工农民错过交费时间,而无法享受新一年的合作医疗待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基层干部在筹资时的工作难度。农民建议尽快建立起内自由交费的筹资模式,或者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签订书面协议的形式,在每年发放种粮直补、农资补贴时代发代扣个人应交纳的合作医疗费用,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工作能经常化。
2、建议单独制定用药目录。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临床用药的管理,大都是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来执行的。群众反映,一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临床用药和家庭常备药却未列入该《药品目录》。这样不仅使医生在临床用药时无所适从,而且也加重了参合农民的个人经济负担。希望有关部门能结合农民的用药实际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规定,单独制定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进一步增加药品种类,扩大报销范围,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3、建议建立门诊慢性病报销制度。在农村,一些患有高血压、老慢支、糖尿病和地方病的参合农民,往往不需要住院,但又要经常在门诊治疗,持续不断地支付医疗费用;还有一些特殊的治疗,如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化疗,尿毒症进行肾透析等,由于每次治疗实际发生费用远远低于合作医疗补助起付线标准,所以得不到合作医疗的补助和支持。这些都增加了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民建议能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慢性病管理制度》,有计划地逐步解决参合农民因长期门诊就医,而造成的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受益面。
4、建议改善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乡镇卫生院是基层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定点医疗机构,而目前有的乡镇卫生院房屋简陋、设备落后、人才匮乏,医疗条件不能满足参合农民的就诊需求,难以承担为新农合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重任。由此,建议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时,切实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不断改善医疗条件和硬件设施,加强医卫人员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让参合农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安全、便捷、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
五、为了农民子弟,建议“裸考”,给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加分,并没有什么不对,可以促进素质教育,也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补充。但是这些加分政策实施后,变得很难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高考的简便性、明确性和公平性,也破坏了高考的政治—社会功能。温家宝总理就曾说,他发现大学里面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了。
六、建议农村残疾人由政府管,农民与城里人生同样的病,但医疗条件和医保却不一样!其实农民最迫切的期待就两个,一个好医生,一个好老师。
七、按照年限对教师队伍更新换代,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聘有能之士。
八、完善峰峰矿区回流人才管理机制,扩展回流人才的就业渠道,避免人才的流失。
九、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要按照城镇规划,每年有计划高质量地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以满足城镇化对城镇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拓宽渠道。要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提高城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和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走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的城镇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
十、加快土地、户籍、社保等制度创新。首先,要有序推动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逐步发展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可以把土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经营,避免土地浪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农民工脱离土地。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探索“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等土地流转方式。其次,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放宽落户条件,继续弱化城市户口的附加利益,鼓励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配套政策跟进,如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等。第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医疗、养老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强住房保障,让农民工在享受各种保障的同时,能够改善居住条件。
第五篇:我为财政献一计
我为财政发展献一计
构建和谐财政的几点建议
综合科----**
近年来,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局在财政收支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理财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了单位的收支行为,有效地促进了廉政建设。同时,伴随着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社会舆论对财政部门的评价越来越尖锐,认为财政部门集中的事权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到财政办事的程序繁琐复杂,办事不易。要构建和谐财政新局面,必须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这些问题。
一、对财政部门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
1、供需矛盾引发部门不满情绪。
财政收入是有限的,政府部门的需求是无限的。在分配资金的问题上,部门与政府长期处于一种博弈状态。政府考虑的是全盘,既要保运转,又要保民生、保稳定、保重点,而部门当然是希望要求都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便产生冲突。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具体履行分配职能,因而,部门与政府的博弈实际上转化成了部门与财政的矛盾。特别是近几年,在调增工资、社会保障、支农支出等方面都呈现快速刚性增长的情况下,偏低的供给标准,促使单位削尖脑袋争取专项资金,力求通过专项资金来弥补公用经费不足。单位向政府报告的专项资金往往数量超大,政府领导要求财政部门必
须核实后再予以批示,财政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核实的数字肯定与单位有出入,于是单位对财政部门的埋怨之心便又多加了一层。另外,专项资金的安排又有着不确定性,有的单位安排得多,有的单位安排得少,有的单位还要不到。在这种情况下,还造成了部门之间利益的不平衡,导致部门意见很大。
2、新的财政监管措施引起部门反感。
为了规范部门收支行为,这些年来,我县先后推行了“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项目资金专项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规范会计秩序,提高会计质量,强化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效益,增强政府调控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有效防范了单位乱收费、挪用专项资金、坐收坐支等违纪违规行为。实行专项资金专项管理、专柜核算后,每年节约的专项资金数额相当可观,既保证了专项活动的开展,又节约了资金,还利于财政资金合理调度。但所有这些措施都是对部门收支行为的一种约束和监管,所取得的成效是政府对部门利益的一种重新分割。于是,部门的怨气更大,埋怨财政部门卡得太死,甚至说出“还要我们这个部门干什么?政府有你们财政局就可以了”。这一方面反映出一些部门对财政具有收入分配、监督管理的职能缺乏了解,另一方面也是缺乏大局意识,对政府制定的政策、制度不满。
3、财政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客观地讲,我局机关干部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即便如此,仍然有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一是服务态度生硬,自认为按章办事就对了,缺乏仔细解释政策、制度的耐心,让来办事的同志感觉态度生硬,产生误解;二是服务态度不端正,财政部门是一个综合部门,与各部门都有工作联系,于是有极少数干部存在着部门优越感,有看人办事的不良习气,让部门产生反感情绪。
二、构建和谐财政的举措
和谐财政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我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做大做强财政“蛋糕”,最大程度地满足各职能部门正常的资金需要。
2、科学合理制定政策,最大限度地平衡部门利益。公共财政是通过资源配臵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节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来促进社会和谐。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政策,最大限度地平衡部门利益,是财政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财政部门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财政部门要转变理财观念,在规范财政支出范围的同时,还要思索在同样的支出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平衡部门利益、满足部门正常资金需求。
3、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最大程度地寻求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一方面,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自身财政职能以及财政政策、措施的宣传力
度,要通过会议、媒体、宣传专栏、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宣传,让部门熟知财政职能,知晓财政政策,理解理财措施。
4、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尽最大努力地做好优质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力度,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不断增强干部大局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法治观念和责任观念,不断提高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的本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二是要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办事制度,公开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完善干部考核奖惩机制。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健全投诉机制,保障各项规章制度顺利实施。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粗暴,违反财经纪律,利用工作之便以权谋私、营私舞弊的干部,要从严查处,确保干部队伍廉洁务实。
2011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