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太原首创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等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有害气体浓度前,严禁进入现场管道等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作业。
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
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电压,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5、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等防护器具,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在进入过程中如发现检测仪器报警,应立即撤离;
6、所有进入管道内作业的人员必须在地面上有人监护,且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绳,以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将作业人员拉出,防止发生二次伤害。
7、进入管道内作业前,必须先打开防护盖,进行强制通风20分钟以上,方可进入,并要保持持续通风。
8、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9、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并登记。
10、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11、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12、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13、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14、当现场发生管道内气体中毒后,严禁在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坚决杜绝盲目进入管道施救,防止发生二次伤害。可使用安全绳或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后,方可进入管道进行营救。
太原首创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6月20日
第二篇:浅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
浅谈有限空间安全作业
发现问题:10月3日上午十时左右,宝安交通运输局办公大楼第二十三层,维修人员趁国庆假节期间对大楼通风金属管道进行维修,作业场所在通风管道井房内,房内斜架有短梯在管道中部横管上,维修人员一人(女)正站在短梯上曲腰对屋顶管道进行焊接维修,现场无其他人员。
通风管道井房面积狭小(2平方左右),门开着(门面积160×50cm),门外1.5米有落地风扇对着房内吹风。电源线使用的是花线。
专家观点:根据有限空间的定义: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通风管道井房顶部焊接,符合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属于地上有限空间。该场所作业空间小,工作场地狭窄,通风不畅,照明不良,工作人员出入困难,不利于工作监护和施救。焊接现场因作业空间小,电焊产生的热量及烟尘不易散发出去,使作业空间温度升高,空间的氧含量不足使人易产生疲劳晕厥而引发事故。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有限空间作业五项规定和有限空间作业规范的要求,在作业前,应全面分析、预想、排查、研判、管控该项作业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建立特种作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效行使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应落实特种作业的审批制度,签署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有限空间作业票),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焊接持焊工证,接电持电工证),对参与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有针对性的安全作业及应急救援)。项目外包的,应选择有资质的承包商,与承包单位签署安全协议,同样,对参与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作业现场除持证焊工焊接、持证电工接电人员作业外,至少还应有一名监护人员在一旁监护,现场人员应持有有限空间作业票,以备随时查验,现场张挂相关安全警示标识,接电使用正规的电缆线做电源线。
专家建议:此次现场作业,因只有焊工作业人员,未见持证电工接电人员,也无监护人员在一旁监护,一个多小时后,来了一个焊工在安全通道出口处切割备用管道。询问安全事宜,都未能出示经安全负责人批准的有限空间作业票,未能出示相关证件,未见相关安全警示标识。作业完成后,现场未及时清理,特别是切割管道处,切割下来的微小金属球状物,人踩上去极易滑倒。此次作业现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论是否发生事故,都不能以“想不到、管不到、治不到”的理由推脱,而是要“尽量想、尽量管、尽量治”,落实主体责任,从根本上防范可能发生的事故。
第三篇:有限空间安全作业
所谓有限空间,有些时候也被称作“受限空间”,指的是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69号)
1.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3.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4.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5.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培训,你得把以下几点做好:
1、你得告诉员工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让他在作业之前就能有个充分的认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你得让员工学习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在每次作业时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你得教会员工正确使用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会使用检测仪器,才知道即将作业的有限空间是否适宜作业,如不适宜好采取措施改善作业环境;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才能保证员工作业时不因错误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而受到伤害。
4、你得教会员工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从以往事故来看,好多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就是因为员工不懂得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置,最终酿成了事故。
作业前:
1、评估作业环境,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Ps.这才叫尽职好吗?让老板知道你们要干一场很危险的工作了,引起他的重视。
2、按照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
3、将作业方案、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
4、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
5、先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再检测氧气、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浓度,确保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后,再开始作业。作业时:
1、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但是!决不能采用纯氧通风换气!!
2、通风设备故障、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标准限值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限值时,立即停止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3、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4、确保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作业中断时:
一旦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作业结束后:
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Ps.作业现场又不是啥好玩的,结束了咱就下班回家别逗留了好吗?
要做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你应该认真学习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法规、标准:
1、《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59号令);
2、《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安监总局第69号令);
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 12942-2006);
4、《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06);
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
7、《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
8、《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2014)。
第四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一、定义
有限空间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体积足够大,人能够完全进入;
2、进出口有限或者受到限制;
3、不是设计为长时间占用空间。
二、有限空间的主要特点
1、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此特点是造成有限空间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毒有害气体中又以硫化氢为常见;所以在进入限空间前首先必须保证该空间内有足够的无害的空气。
2、对于某些有限空间,内部构造的复杂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三、有限空间事故的特点
1、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概念的陌生,以致于根本无法认清相应空间存在的危害性,这是有限空间事故高发生率的根本原因;
2、监护、救援人员相关知识的匮乏是导致相应事故的高死亡人数的主要原因,经常发生一人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发生意外,多名救援人员的进行营救时的死亡事故;
3、适用救援设备的缺失也是导致相应作业人员高死亡率的原因。
四、有限空间分为四类
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4、冶金企业非标设备:高炉、转炉、电炉、矿热炉、电渣炉、中频炉、混铁炉、煤气柜、重力除尘器、电除尘器、排水器、煤气水封等。
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一)安全隔离
有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堵板)或拆除管道。与有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二)危害识别要求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有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物料危险特性不了解或未进行清洗置换的不得作业。清洗或置换后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的规定。可燃气体浓度: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体积百分数)。
2、应采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间内空气良好流通。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同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可采取正压式通风装置强制通风。禁止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三)监测
1、作业前30分钟内,应对有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2、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有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
4、作业中应定时监测,每2小时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对可能释放有毒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应连续监测。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经对现场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次日开工前,应对有限空间进行监测。
5、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
(四)个人防护措施
1、在缺氧或有毒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
2、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防护用品。
4、在粉尘浓度较大,有刺鼻刺眼气味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能够保证个人健康的防护口罩。
5、在产生噪声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耳塞等防噪声护具。
(五)照明及用电安全
1、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24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
2、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且漏电保护器应放在有限空间外。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六)安全措施要求
1、在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在有限空间外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有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在现场实际许可的情况下应建立起逃生通道。
3、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的措施。
4、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
5、特殊有限空间外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6、严禁作业人员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毒面具。
7、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
8、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高处作业应按照《高处作业安全规程》的规定进行,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
9、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动火作业应按照《动火作业安全规程》的规定进行。
10、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作业人员离开有限空间作业点时,应将作业工器具带出。
11、作业结束后,仔细检查有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有限空间。
(七)监护要求
1、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在有限空间外设有专人监护。
2、进入有限空间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3、在风险较大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保持与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4、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并应掌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人数和身份,对人员和工器具进行清点和登记。
第五篇:有限空间作业
1.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及监护者等作业人员职 责。
作业负责人职责:获得相应的安全管理资质;了解整个作业 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 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 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作业者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 间作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
人防护用品;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监护者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 作业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 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遇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 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 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2.建立专业培训制度
·
每年至少对作业人员进行1次安全生产和专业技术培训,并 建立培训档案。
3.建立人员体检制度
每2年至少对作业人员进行1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二)参照《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在原 有安全操作规程中增加有限空间安全操作的相关内容。
(三)加强应急设备管理,确保与有限空间作业相应的安全 防护设备和用品齐全。
三、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一)安全防护及标识
1.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当有限空间存在可燃 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并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2.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3.按照《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在作业区 域设置安全警示措施,夜间作业应在明显处设置警示灯,无关车 辆、行人不得进入作业区域。
4。在繁华地区作业时,应指派专人维护现场秩序,并在路 段两端设置安全标志。
5.各种防护设备、辅助设备应按照有关安全规范要求及现场 实际情况稳固安装或放置。
(二)作业危险评估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开展危险评估,评估工作内容主要 包括: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结果评估和其它危险因素识别,制定消 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主 要工作要求如下:
1.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1)有限空间内的空气含氧量不得少于19.5%,否则即为 缺氧。其余常见有毒有害气体容许值详见附件2。
(2)宜采用比色法、仪器法或生物法等方便现场操作的简易 检测方法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
(3)气体检测人员应经专业技术培训,除配合有限空间作业 前的气体检测外,宜将管辖地段井下气体和工厂排污检测作为一 项经常性业务,改进防护措施。
2.其它危险因素识别
(1)详细了解有限空间深度、广度及附近管渠情况。
(2)详细了解潮汐以及附近工厂污水排放情况。
(3)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水流、水深及淤积深度。
(4)确认有限空间内的设备维护、检修等操作是否会导致人 身伤害。
(5)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有限空间中是否存在其它伤害点(如 机械、电气、石块、钢筋等)。
3.以上危险因素识别后,需作危险因素汇总和作业危险性评 估,判断作业是否可行以及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并将以 上危险评估内容填入工作方案和作业票中。
(三)危害控制措施
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根据作业危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 措施,控制作业场所危害,一般需要开展的危险控制措施有:
1.作业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有关部门配合或安排 临时水泵,降低作业点水位。
2.至少提前30分钟进行通风。
3.管渠类有限空间作业,下井前必须提前开启工作井井盖及 上下游井盖进行自然通气,并用竹(木)棒搅动泥水,排出有害 气体。
4.池体、储罐类有限空间作业,作业前应把池体、储罐的设 备、管渠及相关井室内的污泥和气体尽量排空,然后关闭与相关 井室的阀门。
(1)池体、储罐排空,应先关闭相应的进出水管和泥管,然 后打开放空管,尽量排出井室内污水和污泥,过程中搅拌机持续 搅拌(潜水搅拌机在露出电机防水外壳前持续搅拌)。在排泥接近底部时,可用消防水冲洗或最低点放置小潜水排泥泵排泥,同 时配合冲水或人工拨刮。清污泥完毕后,关闭放空管。
(2)设备及其连接管道排空是通过逐步输送清水清洗或对设 备突发事件口冲洗的方法,将设备、管道内的污泥清理干净,清 理后关闭设备进、出口阀门。
5.做好照明工作准备。
四、作业过程的安全操作要求
(一)一般安全要求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履行批准手续。由作业班(组)长填写“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票’’
(详见附件3),经批准后方可 作业。
2.操作人员井下作业时,应有两人监护。若进入管渠作业,还应在管井内增加监护人员作中间联络。监护人员不得擅离职 守。
同时在作业期间,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之间需要通过有效的 通信手段(如对讲机)定期保持联系。
3.尽量避免井下潜水作业,如确需潜水作业应按相关规定执 行。
4.每次井下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5.设备、工具的升降、移动和传递过程,应注意防止设备损
坏或意外坠落。
6.人员作业应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开展,正确使用机械、电气等应急设备。
7.作业现场根据气体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可采用明火,未经许 可严禁动用明火。
8.井下作业时,作业管理人员应要求有关泵站配合(或现场 安排临时泵),以持续。降低作业点水位。
9.有限空间内的重要操作或危险操作,如动用明火、设备泄 压等,需经作业负责人同意方可开展。
10.通风要求
(1)作业期间应持续进行自然通风或人工通风,保持空气流 通,使含氧量达到规定值,并使有害气体浓度降至容许值(详见 附件2)以下。
(2)人工通风时,一般可按管渠内平均风速0.8m/s计算 通风机的风量。
(3)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4)如通风无法降低有毒气体浓度至容许值,人员应穿戴供 压缩空气的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品作业。
(5)易爆气体浓度在爆炸范围内时,严禁作业。
11.人员防护要求
(1)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绳必须可靠固定。下井 作业的,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绳(或三角架缆绳),安全绳(三 角架缆绳)的另一端由井上的监护人员固定。
(2)作用点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允许范围或含氧量不 足时,人员应使用全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 呼吸防护用品进行防护,较深入的有限空间操作,建议使用全面 罩正压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 择、使用与维护》要求。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 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3)应备齐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 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救生索、安全梯等应急设备。
12.下列人员不得从事井下作业:
(1)年龄在18岁以下或50岁以上的人员。
(2)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妇女。
(3)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
(4)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等严重慢性病者。
(5)有外伤创口尚未愈合者。
(二)管渠类有限空间专项安全操作要求
1.维护人员不得进入以下管渠作业
(1)管径小于0.8m的管道或宽度小于0,8m的渠道。
(2)管内流速大于0.5m/s。
(3)水深大于0.5m。
(4)充满度大于50%。
2.检查管渠内部情况时,宜采用反光镜或电视检测仪等工 具。
3.凡井深不超过3m的,在穿竹片牵引钢丝绳和控制挖污泥 时,不宜下井操作。
4.宜采用电动或气动引绳器、机动绞车、高压冲洗车及吸泥 车等机具,·以改善劳动条件。
5.如采用橡胶气囊封堵作业管段(管道截面应为圆形或椭圆 形),需考虑该管道管径是否在气囊的使用范围内,同时管道变 形严重、崩坏或有碎石、棱角的,不应使用橡胶气囊作为封堵工 具。
6.污水处理厂污泥管道一般为压力管,中途无检查井,检查 维护工作建议在管渠进、出口处开展。
(三)池体、储罐类有限空间专项安全操作要求
1.如有限空间内有人员作业,严禁打开进出水管和进泥管。
2.有限空间,内设备(一般是各种污水泵、污泥泵、格栅、破 碎机、脱水机等)拆卸前,需先清空设备及其连接管渠内的液体 或污泥。
3.污泥处理设备及连接管道内一般充满污泥且具有压力,一 般不建议在井下进行松螺旋泄压,但由于设备故障,无法进行设 备及管渠内污泥清空工作,必须进行井下泄压时,可关闭设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