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台市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
烟台市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试行)
为加强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保障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公务用枪执行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部《公务用枪配备办法》、《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公安机关警械、武器库(室)管理规定》、《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枪支弹药和武器库(室)管理的补充通知》及山东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 枪支的配备及佩带、使用资格
第一条 根据公安部《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配备范围是:政保、经保(经侦)、治安、刑侦、警卫、监管、技侦、文保、森保、缉毒、巡警队、乘警队、防暴队、交警公路巡逻队、看守所、拘留所、派出所、治安检查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等部门的人民警察及分管上述部门的领导。
第二条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规定,政治可靠,工作负责,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无酗酒习惯;
(二)经过专门培训,掌握枪支的性能和使用、保养规定,年度射击、保养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合格;
(三)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法律法规;
(四)无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受处分记录;
(五)受党纪、政纪处分者现已解除处分;
(六)参加公安工作一年以上;
(七)在编在职且已录警授衔。
第三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每半年对持枪人员资格进行一次全面审核。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政工人事部门及时取消其配枪资格,通知治安管理部门收回其所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
(一)因退休或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配备公务用枪岗位的;
(二)丧失合法使用枪支资格或安全使用枪支行为能力的;
(三)理论和实弹射击考核不合格的;
(四)因刑事犯罪或违法违纪案件被立案侦查或调查的;
(五)违反规定使用枪支的;
(六)违反枪支保管规定造成枪支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发生其他事故的;
(七)被停止执行职务或者禁闭的;
(八)其他不符合配备公务用枪条件的情形。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一)市局及县市区公安局政工部门对拟办持枪证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填写《山东省公安机关申请公务用枪持枪证人员登记表》,其中县市区公安局人员合格的报市公安局政治部审核。经审核合格的报省公安厅政治部审批。
(二)市局及县市区公安局治安部门根据省厅批准的人员名单按要求组织填表,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负责审核、办理,省厅制作证件。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由各配枪单位集中保管。
第二章 枪支的保管
第五条 公务用枪实行集中保管。
第六条 所配备的公务用枪要经过检验并建立枪弹痕迹档案。
第七条 市公安局及各县市区公安局应当设立专门存放枪支弹药的武器库(室),市公安局及县市区公安局的处、科、所、队等一线实战部门应当设立专门存放枪支弹药的武器室或存放枪弹的保险柜。枪弹须分库(室)或分柜存放。
第八条 武器库(室)及枪弹保险柜应当符合公安部《公安机关警械、武器库(室)管理规定》及《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枪支弹药和武器库(室)管理的补充通知》要求。
(一)武器库(室)要避免临街设立,一线实战部门的枪弹保险柜要安放在值班室或其他安全可靠地方。武器库(室)、安放枪弹保险柜的值班室及其他安全可靠地方必须安装防盗门、铁栅窗。防盗门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铁栅窗钢筋直径不少于12毫米,栅杆间距不得超过10厘米。
(二)武器库(室)内的枪弹保险柜、安放在值班室及其他安全可靠地方的枪弹保险柜要不低于防盗保险柜国家标准(GB 10409-89)中A类防盗保险柜标准,重量少于340公斤时,要将枪弹保险柜固定在混凝土地面或墙壁上。
(三)武器库(室)、枪弹保险柜的库门、柜门必须安装双锁。钥匙分别由两人掌管(每人掌管一把锁的钥匙),其中一人为部门负责人,取用枪弹必须两人同时到场。
(四)武器库(室)要安装防盗报警装置和监控系统,报警装置和监控系统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与“110”联网。一线实战部门安放枪弹保险柜的其他安全可靠地方要安装防盗报警装置并与值班室联通。
(五)武器库(室)、枪弹保险柜要24小时设专人值守,既要保证武器库(室)、枪弹保险柜的安全,又要保证执行任务时及时领用枪支。
第三章 枪支的佩带、使用
第九条 配备枪支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枪支领用手续,详细填写审批人、领用人、用途、领取时间、交退时间等内容。实行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领用,完成任务或训练完毕后交回制度。交回枪支时,同时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枪证》交回,由配枪单位集中保管。在用枪支必须配齐枪纲、枪套、枪锁。
第十条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禁携枪饮酒;
(二)非警务活动严禁携带、使用枪支;
(三)非工作需要严禁携枪进入饭店、商场和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
(四)非执行任务需要严禁用非制式装具携带枪支;
(五)严禁使用所配枪支狩猎;
(六)严禁出租、出借、转让、赠送、交换所配枪支;
(七)严禁将枪支交给非人民警察携带或保管;
(八)携带枪支必须同时携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枪证》,所携带枪支的枪型、枪号必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枪证》上登记的内容相一致;
(九)不得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确定的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枪支。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枪支途径上述区域、场所或经批准携带枪支到辖区外执行公务需寄存枪支时,应将枪支寄存到当地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或派出所,并办理寄存手续。各级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或派出所要及时受理枪支寄存,不得推诿,确保寄存枪支的安全;
(十)不得私自修理枪支或更换枪支零部件;
(十一)枪支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发生其他事故,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和所在单位报告;
(十二)接受枪支主管部门的检查和年度审验;
(十三)非经特别许可严禁携带枪支乘坐民航飞机、进入北京、执行警卫任务;
(十四)其他按规定不得携带、使用枪支的情形。
第十一条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九)聚众械斗、**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
(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
(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依照上述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第十二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三)在处理一般治安案件、群众上访和调解民事纠纷时;
(四)在人群聚集的繁华地段、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及易燃易爆场所;
(五)在巡逻、盘查可疑人员未遇暴力抗拒和暴力袭击时;
(六)从事大型集会保卫工作时;
(七)在疏导道路交通和查处交通违章时;
(八)与他人发生个人纠纷时;
(九)使用枪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时;
(十)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一律不得携带、使用杀伤性武器;
(十一)按规定不应当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一)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第十四条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
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
第十五条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后,要及时将枪支使用、弹药消耗和人员伤亡情况书面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并同时报治安、装备管理部门。
第四章 管理职能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要明确枪支管理职能分工。
(一)政工部门负责公务用枪使用、保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认真审查,严格把关,确保配枪人员合格;协同治安部门掌握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中不宜佩带、使用枪支的情况,决定取消或暂时取消其佩带、使用公务用枪的资格。
(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公务用枪丢失、被盗、被抢案件的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工作。要做到既实事求是地处理民警使用枪支问题,依法保护民警合法权益,又实事求是地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督察部门负责对民警公务用枪的使用、保管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治安管理部门负责审核配备公务用枪单位和编制公务用枪(防暴枪除外)计划,会同政工人事部门对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资格进行审查;会同政工人事、装备财务部门对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进行理论培训和实弹射击训练及考核工作;对配备枪支单位的公务用枪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负责对全市公务用枪和持枪人员进行年度审验。
(五)装备财物部门负责防暴枪购置计划的编制、供应及其他勤务保障。
(六)刑侦部门负责枪弹痕迹检验并建立档案。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要明确枪支管理责任。
(一)各配枪单位主要领导是枪支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总责。
(二)各配枪单位要确定枪支专管民警,枪支专管民警是本单位枪支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本单位公务用枪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既要保证枪支弹药绝对安全,又要保证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三)局领导与配枪单位负责人、配枪单位负责人与持枪人员每年都要签订一次安全管理使用责任书。
(四)各配枪单位要经常性地开展对使用公务用枪人员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及时了解、掌握持枪人员的教育状况和思想动态。
第五章 管理措施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要建立健全枪支弹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制,规范档案管理,做到帐物相符。
市公安局及县市区公安局应建立以下帐目、登记、记录和制度:
(一)公安机关枪支装备帐;
(二)一线实战部门枪支装备帐;
(三)公安机关库存枪支弹药帐;
(四)枪支代码编号登记薄;
(五)枪支弹痕检验情况登记薄;
(六)人员出入枪弹库登记薄;
(七)枪弹领用登记薄(包括事由、枪型及数量、领导审批签字、领取时间、交退时间等);
(八)枪支保养记录薄;
(九)弹药消耗记录薄;
(十)安全检查记录薄;
(十一)发生枪支丢失、被盗(抢)、滥用等问题及查处情况记录薄;
(十二)教育培训记录薄;
(十三)持枪人员资格审查记录薄;
(十四)枪证、持枪证办理及管理记录薄;
(十五)枪支管理人员职责;(十六)配枪单位负责人职责;(十七)枪弹库管理人员守则。
一线实战部门应建立以下帐目、登记、记录和制度:
(一)本单位枪弹帐;
(二)枪弹领用登记薄;
(三)枪弹使用记录薄;
(四)枪支保养记录薄;
(五)安全检查记录薄;
(六)枪支管理人员职责;
(七)单位负责人职责。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要建立健全枪支管理和业务学习考核制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要组织持枪民警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和《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使其熟知枪支保管和使用的有关规定,并加强实弹射击训练与考核工作,努力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实战技能。对配枪民警每年要进行一次理论考试和两次实弹射击训练及考核。实弹射击训练应达到公安部规定的年度训练用弹标准。对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可补考一次,仍不合格的,取消其配枪资格。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要建立枪支管理定期检查制度,做好检查记录。市公安局每季度检查一次,县市区公安局每月检查一次,各配枪单位坚持经常性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及时发现、整改隐患,确保安全。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规定配备、管理、使用枪支的,要严格依照《公安民警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行政处分若干规定》、《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公安部五条禁令》、《山东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反枪支和爆炸物品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制度》等有关规定,相应追究有关责任人和领导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其他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烟台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二○○三年三月十四日
第二篇: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
发文单位:公安部
文
号:公通字[1999]74号 发布日期:1999-10-9 执行日期:1999-10-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职能分工
第三章 配备枪支单位的职责
第四章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的条件与职责
第五章 公务用枪的使用
第六章 公务用枪的保管
第七章 公务用枪的勤务管理
第八章 公务用枪的监督检查
第九章 罚则
第十章 其他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保障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公务用枪执行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公安机关公务用枪,是指各级公安机关(包括铁路、交通、民航、林业、海关)及其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按照规定配备的用于执行职务的各类枪支弹药。
列入公安机关序列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装备的枪支,按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有关规定管理。
第三条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配备以工作必需为原则,非因工作需要的不予配备公务用枪。
非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一律严禁佩带、使用公务用枪。
第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本着既要保证工作需要,又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的原则,建立公务用枪管理制度,明确所属各配备枪支单位及其负责人的公务用枪管理职责,明确佩带、使用公务用枪的人民警察的枪支管理职责。
第五条 公安部负责公务用枪的研制、定型、列装、订购和验收工作。
第二章 管理职能分工
第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政工人事部门负责协同治安部门对配备枪支单位中申请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进行资格审核,掌握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中不宜佩带、使用枪支的情况,决定取消或暂时取消其佩带、使用公务用枪的资格。
第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负责审核配备公务用枪单位和购置公务用枪计划,会同政工人事部门对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资格进行审查;会同政工人事、装备财务部门对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进行理论培训和实弹射击训练及考核工作;对配备枪支单位的公务用枪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负责核发公务用枪持枪证件。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公务用枪和持枪人员进行审验。
第八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装备财务部门负责配备枪支单位的公务用枪购置计划的编制、供应和勤务保障工作。
第九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警务督察部门负责对人民警察公务用枪的佩带、使用、保管进行督察,对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的案件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章 配备枪支单位的职责
第十条 配备枪支单位应当根据《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的标准配备公务用枪,严禁超标准配备。所配备的公务用手枪必须经刑事技术部门检验并建立枪弹痕迹档案。
第十一条 配备枪支单位应当明确枪支管理责任,明确领用枪支弹药的审批责任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确定专门的部门,县级以下的配备枪支单位应确定专职干部,承担公务用枪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配备枪支单位内设机构的负责人根据执行任务的情况,提出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由单位主管领导负责进行审查。配备枪支单位要对使用公务用枪人员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定期检查枪支携带、保管和使用情况,落实枪支管理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配备枪支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所配备的公务用枪和佩带、使用枪支人员的各类档案,所配枪支的种类、型号、数量应与登记内容一致。
第十四条 配备枪支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中保管枪支的制度,完善各种安全设施。应当设立专门的枪支保管库(室),有专人二十四小时值守,双人双锁,保证随时领用枪支。枪支与弹药必须分开存放。
第十五条 发生违规使用枪支案件和枪支被盗、被抢、丢失或其他事故的,必须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抄报公务用枪管理的其他职能部门。
第十六条 对配备、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必须进行专门培训考核。培训考核工作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会同政工人事、装备财务部门统一组织,各级公安机关具体实施。培训工作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根据公安部确定的各警种公务用枪培训大纲,制定实施公务用枪培训计划;
(二)每应进行一次理论考核和一次以上的实弹射击训练。实弹射击训练应达到公安部规定的训练用弹标准。
第四章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的条件与职责
第十七条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规定,政治可靠,工作负责,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无酗酒习惯;
(二)经过专门培训,掌握枪支的性能和使用、保养规定,射击、保养技能考核合格;
(三)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法律法规;
(四)无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受处分记录;
(五)参加公安工作一年以上。
第十八条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非警务活动严禁携带、使用枪支;
(二)携带枪支必须同时携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所携带枪支的枪型、枪号必须与持枪证上登记的内容相一致;
(三)不得在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确定的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枪支。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枪支途经上述区域、场所时,应将枪支寄存到当地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或派出所并办理寄存手续。各级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或派出所要及时受理枪支寄存,不得推诿,确保寄存枪支的安全;
(四)不得携带枪支饮酒;
(五)非工作需要不得携带枪支进入饭店、商场和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
(六)非执行任务需要不得用非制式装具携带枪支;
(七)不得使用所配枪支狩猎;
(八)不得出租、出借、转让、赠送、交换所配枪支;
(九)不准将枪支交给非人民警察携带或保管;
(十)不得私自修理枪支或更换枪支零部件;
(十一)枪支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发生其他事故,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和所在单位报告;
(十二)接受枪支主管部门的查验和审验;
(十三)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经特别许可不得携带枪支:
(一)乘坐民航飞机;
(二)进入北京市区;
(三)执行警卫任务;
(四)其他特别规定的情形。
第二十条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工人事部门通知治安管理部门收回其所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个人保管的枪支由所在单位收回:
(一)因退休或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配备公务用枪岗位的;
(二)丧失合法使用枪支资格或安全使用枪支行为能力的;
(三)理论和实弹射击考核不合格的;
(四)其他不符合配备公务用枪条件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政工人事部门审查后可取消或暂时取消其配枪资格,通知治安管理部门收回其所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个人保管的枪支由所在单位收回:
(一)因刑事犯罪或违法违纪案件被立案侦查或调查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枪支的;
(三)违反枪支保管规定造成枪支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发生其他事故的;
(四)被停止执行职务或者禁闭的。
第五章 公务用枪的使用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使用公务用枪,有下列情形的不得使用枪支:
(一)处理一般治安案件、群众上访事件和调解民事纠纷;
(二)在人群聚集的繁华地段、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及易燃易爆场所;
(三)在巡逻、盘查可疑人员未遇暴力抗拒和暴力袭击时;
(四)从事大型集会保卫工作时;
(五)在疏导道路交通和查处交通违章时;
(六)与他人发生个人纠纷时;
(七)使用枪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时。
第二十三条 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一线民警一律不得携带枪支,二线民警依照命令可以携带枪支。
第二十四条 人民警察使用公务用枪后应及时将枪支使用情况、弹药消耗情况及伤亡情况书面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同时抄报治安、装备管理部门。
第六章 公务用枪的保管
第二十五条 公务用枪应当集中保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由个人保管:
(一)地处农村、城镇和城郊结合部等暂不具备集中保管条件的派出所的外勤民警,经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的;
(二)县级公安机关所属的刑侦、经侦、治安、巡警、公路巡警等暂不具备集中保管条件的一线实战单位的人民警察,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的;
(三)具备集中保管条件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执行必须携带公务用枪的任务完成前,或上级指令必须携带公务用枪备勤时,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的。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一)、(二)项规定的人民警察必须填写审批表,经本单位领导审查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
人民警察个人保管公务用枪的,应配有枪套、枪柜、枪锁等安全装置。外出执行任务时必须随身携带枪支,严禁人枪分离。
第二十六条 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保管的枪支必须集中保管,本单位暂不具备集中保管条件的交由上一级公安机关集中保管:
(一)休假、病假、探亲、旅游等非警务活动期间;
(二)脱产学习、培训期间;
(三)外出参加会议、长期借调在外和其他无携枪必要的公务活动;
(四)其他不宜由个人保管枪支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集中保管公务用枪的形式,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本着既要保证安全又要方便使用及下列原则确定:
(一)城区派出所和省级以下(含省级)公安机关的政保、经侦、治安、刑侦、监所、警卫等一线实战单位可自行集中保管公务用枪,实行上班或执行任务时领用、下班或完成任务后交回的制度;
(二)各级公安机关非一线实战单位和省级以上公安机关配备的公务用枪一律实行集中保管,实行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领用,完成任务或训练完毕后交回的制度。
第二十八条 中保管公务用枪的单位应由专人负责领退枪支和验证、登记工作,定期清点整理枪支弹药,检查保管设施的可靠性,及时向枪支管理负责人报告枪支弹药保管、领用和弹药消耗情况。
第七章 公务用枪的勤务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公安机关(含所属人民警察学校)的公务用枪购置和弹药补充,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规定的购置程序执行,不得违反规定自行购置枪支弹药。
第三十条 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制定的装备标准装备弹药,非警务活动不得使用装备弹药。
第三十一条 公务用枪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擦拭保养,防止锈蚀。
集中保管的公务用枪要每月擦拭保养一次,个人保管的公务用枪要根据使用情况随时擦拭保养。
第三十二条 报废的公务用枪应当及时销毁。销毁枪支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会同装备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报公安部备案。
第八章 公务用枪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所属各级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所属的枪支弹药储备库,由装备财务部门和治安管理部门负责每半年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三十四条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所属配备枪支单位的公务用枪管理工作应一个季度检查一次,县级以下配备枪支单位对本单位公务用枪管理情况应一个月检查一次。
第三十五条 配备枪支单位应对所配枪支的管理、配备、使用、储存、领退情况进行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第三十六条 各级督察部门随时对人民警察携带、使用公务用枪情况进行检查。
第九章 罚则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人民警察,依据有关规定采取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的措施。
第三十八条 不按本规定对申请持枪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的,或应取消持枪人员资格而未取消造成后果的,由本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主管领导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违反规定发给公务用枪持枪证件或者超范围配发枪支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配备枪支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配备的公务用枪超过《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的标准隐瞒不报的;
(二)对所配备的公务用枪不及时申领持枪证件,经指出仍不改正的;
(三)配备公务用枪应集中保管而未集中保管,经指出仍不改正的;
(四)不严格执行枪支领退制度,枪支出入库不查验不登记,帐物不符或者不按规定办理存放、领取手续,弹药消耗不清的;
(五)存放公务用枪的库(室)无人值班、看护或者无安全防范措施,造成集中保管的公务用枪丢失、被盗的;
(六)擅自购置公务用枪和弹药的;
(七)不上缴报废公务用枪的。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轻微尚未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八、十九、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条之规定的;
(二)擅自使用装备弹药的;
(三)违反规定使用枪支未造成后果的。
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并按照《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追究其所属公安机关直接领导者、分管领导者和主要领导者的责任:
(一)违法使用枪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
(二)丢失、被盗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
第十章 其他
第四十三条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根据本规定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用枪管理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公安部
第三篇:2011公务用枪使用管理规定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管理职能分工
第三章 配备枪支单位的职责
第四章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的条件与职责
第五章 公务用枪的使用
第六章 公务用枪的保管
第七章 公务用枪的勤务管理
第八章 公务用枪的监督检查
第九章 罚则
第十章 其他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保障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公务用枪执行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公安机关公务用枪,是指各级公安机关(包括铁路、交通、民航、林业、海关)及其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按照规定配备的用于执行职务的各类枪支弹药。
列入公安机关序列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装备的枪支,按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有关规定管理。
第三条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配备以工作必需为原则,非因工作
需要的不予配备公务用枪。
非在编在职的人民红血丝 www.xiexiebang.com 灰指甲治疗 www.xiexiebang.com 苏州广告公司 www.xiexiebang.com 徐州搬家公司 www.xiexiebang.com
徐州房产 www.xiexiebang.com警察一律严禁佩带、使用公务用枪。
第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本着既要保证工作需要,又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的原则,建立公务用枪管理制度,明确所属各配备枪支单位及其负责人的公务用枪管理职责,明确佩带、使用公务用枪的人民警察的枪支管理职责。
第五条 公安部负责公务用枪的研制、定型、列装、订购和验收
工作。
第二章 管理职能分工
第六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政工人事部门负责协同治安部门对配备枪支单位中申请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进行资格审核,掌握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中不宜佩带、使用枪支的情况,决定取消或暂时取消其佩带、使用公务用枪的资格。
第七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负责审核配备公务用枪单位和购置公务用枪计划,会同政工人事部门对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资格进行审查;会同政工人事、装备财务部门对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进行理论培训和实弹射击训练及考核工作;对配备枪支单位的公务用枪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负责核发公务用枪持枪证件。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公务用枪和持枪人员进行审验。
第八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装备财务部门负责配备枪支单位的公务用枪购置计划的编制、供应和勤务保障工作。
第九条 各级公安机关的警务督察部门负责对人民警察公务用枪的佩带、使用、保管进行督察,对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的案件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章 配备枪支单位的职责
第十条 配备枪支单位应当根据《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的标准配备公务用枪,严禁超标准配备。所配备的公务用手枪必须经刑事技术部门检验并建立枪弹痕迹档案
第十一条 配备枪支单位应当明确枪支管理责任,明确领用枪支弹药的审批责任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确定专门的部门,县级以下的配备枪支单位应确定专职干部,承担公务用枪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配备枪支单位内设机构的负责人根据执行任务的情况,提出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由单位主管领导负责进行审查。配备枪支单位要对使用公务用枪人员进行法制和安全教育,定期检查枪支携带、保管和使用情况,落实枪支管理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配备枪支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所配备的公务用枪和佩带、使用枪支人员的各类档案,所配枪支的种类、型号、数量应与登记内容一致。
第十四条 配备枪支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集中保管枪支的制度,完善各种安全设施。应当设立专门的枪支保管库(室),有专人二十四小时值守,双人双锁,保证随时领用枪支。枪支与弹药必须分开存放。
第十五条 发生违规使用枪支案件和枪支被盗、被抢、丢失或其他事故的,必须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抄报公务用枪管理的其他职能部门。
第十六条 对配备、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必须进行专门培训考核。培训考核工作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会同政工人事、装备财务部门统一组织,各级公安机关具体实施。培训工作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根据公安部确定的各警种公务用枪培训大纲,制定实施公务用枪培训计划;
(二)每应进行一次理论考核和一次以上的实弹射击训练。实弹射击训练应达到公安部规定 的训练用弹标准。
第四章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的条件与职责
第十七条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规定,政治可靠,工作负责,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无酗酒习惯;
(二)经过专门培训,掌握枪支的性能和使用、保养规定,射击、保养技能考核合格;
(三)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法律法规;
(四)无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受处分记录;
(五)参加公安工作一年以上。
第十八条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非警务活动严禁携带、使用枪支;
(二)携带枪支必须同时携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所携带枪支的枪型、枪号必须与持枪证上登记的内容相一致;
(三)不得在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确定的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枪支。确因工作需要携带枪支途经上述区域、场所时,应将枪支寄存到当地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或派出所并办理寄存手续。各级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部门或派出所要及时受理枪支寄存,不得推诿,确保寄存枪支的安全;
(四)不得携带枪支饮酒;
(五)非工作需要不得携带枪支进入饭店、商场和歌舞厅等公共
娱乐场所;
(六)非执行任务需要不得用非制式装具携带枪支;
(七)不得使用所配枪支狩猎;
(八)不得出租、出借、转让、赠送、交换所配枪支;
(九)不准将枪支交给非人民警察携带或保管;
(十)不得私自修理枪支或更换枪支零部件;
(十一)枪支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发生其他事故,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和所在单位报告;
(十二)接受枪支主管部门的查验和审验;
(十三)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非经特别许可不得携带枪支:
(一)乘坐民航飞机;
(二)进入北京市区;
(三)执行警卫任务;
(四)其他特别规定的情形。
第二十条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政工人事部门通知治安管理部门收回其所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个人保管的枪支由所在单位收回:
(一)因退休或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配备公务用枪岗位的;
(二)丧失合法使用枪支资格或安全使用枪支行为能力的;
(三)理论和实弹射击考核不合格的;
(四)其他不符合配备公务用枪条件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 佩带、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政工人事部门审查后可取消或暂时取消其配枪资格,通知治安管理部门收回其所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个人保管的枪支由所在单位收回:
(一)因刑事犯罪或违法违纪案件被立案侦查或调查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枪支的;
(三)违反枪支保管规定造成枪支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发生其他事故的;
(四)被停止执行职务或者禁闭的。
第五章 公务用枪的使用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使用公务用枪,有下列情形的不得使用枪支:
(一)处理一般治安案件、群众上访事件和调解民事纠纷;
(二)在人群聚集的繁华地段、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及易燃易爆场所;
(三)在巡逻、盘查可疑人员未遇暴力抗拒和暴力袭击时;
(四)从事大型集会保卫工作时;
(五)在疏导道路交通和查处交通违章时;
(六)与他人发生个人纠纷时;
(七)使用枪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时。
第二十三条 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一线民警一律不得携带枪支,二线民警依照命令可以携带枪支。
第二十四条 人民警察使用公务用枪后应及时将枪支使用情况、弹药消耗情况及伤亡情况书面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同时抄报治安、装备管理部门。
第六章 公务用枪的保管
第二十五条 公务用枪应当集中保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由个人保管:
(一)地处农村、城镇和城郊结合部等暂不具备集中保管条件的派出所的外勤民警,经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的;
(二)县级公安机关所属的刑侦、经侦、治安、巡警、公路巡警等暂不具备集中保管条件的一线实战单位的人民警察,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的;
(三)具备集中保管条件的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执行必须携带公务用枪的任务完成前,或上级指令必须携带公务用枪备勤时,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的。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一)、(二)项规定的人民警察必须填写审批表,经本单位领导审查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审批。
人民警察个人保管公务用枪的,应配有枪套、枪柜、枪锁等安全装置。外出执行任务时必须随身携带枪支,严禁人枪分离。
第二十六条 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保管的枪支必须集中保管,本单位暂不具备集中保管条件的交由上一级公安机关集中保管:
(一)休假、病假、探亲、旅游等非警务活动期间;
(二)脱产学习、培训期间;
(三)外出参加会议、长期借调在外和其他无携枪必要的公务活动;
(四)其他不宜由个人保管枪支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集中保管公务用枪的形式,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本着既要保证安全又要方便使用及下列原则确定:
(一)城区派出所和省级以下(含省级)公安机关的政保、经侦、治安、刑侦、监所、警卫等一线实战单位可自行集中保管公务用枪,实行上班或执行任务时领用、下班或完成任务后交回的制度;
(二)各级公安机关非一线实战单位和省级以上公安机关配备的公务用枪一律实行集中保管,实行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领用,完成任务或训练完毕后交回的制度。
第二十八条 中保管公务用枪的单位应由专人负责领退枪支和验证、登记工作,定期清点整理枪支弹药,检查保管设施的可靠性,及时向枪支管理负责人报告枪支弹药保管、领用和弹药消耗情况。
第七章 公务用枪的勤务管理
第二十九条 各级公安机关(含所属人民警察学校)的公务用枪购置和弹药补充,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规定的购置程序执行,不得违反规定自行购置枪支弹药。
第三十条 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公安部制定的装备标准装备弹药,非警务活动不得使用装备弹药。
第三十一条 公务用枪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擦拭保养,防止锈蚀。
集中保管的公务用枪要每月擦拭保养一次,个人保管的公务用枪要根据使用情况随时擦拭保养。
第三十二条 报废的公务用枪应当及时销毁。销毁枪支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治安部门会同装备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报公安部备案。
第八章 公务用枪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所属各级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对所属的枪支弹药储备库,由装备财务部门和治安管理部门负责每半年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三十四条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所属配备枪支单位的公务用枪管理工作应一个季度检查一次,县级以下配备枪支单位对本单位公务用枪管理情况应一个月检查一次。
第三十五条 配备枪支单位应对所配枪支的管理、配备、使用、储存、领退情况进行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第三十六条 各级督察部门随时对人民警察携带、使用公务用枪情况进行检查。
第九章 罚则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人民警察,依据有关规定采取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的措施。
第三十八条 不按本规定对申请持枪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的,或应取消持枪人员资格而未取消造成后果的,由本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
对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主管领导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违反规定发给公务用枪持枪证件或者超范围配发枪支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配备枪支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配备的公务用枪超过《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的标准隐瞒不报的;
(二)对所配备的公务用枪不及时申领持枪证件,经指出仍不改正的;
(三)配备公务用枪应集中保管而未集中保管,经指出仍不改正的;
(四)不严格执行枪支领退制度,枪支出入库不查验不登记,帐物不符或者不按规定办理存放、领取手续,弹药消耗不清的;
(五)存放公务用枪的库(室)无人值班、看护或者无安全防范措施,造成集中保管的公务用枪丢失、被盗的;
(六)擅自购置公务用枪和弹药的;
(七)不上缴报废公务用枪的。
第四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轻微尚未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八、十九、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条之规定的;
(二)擅自使用装备弹药的;
(三)违反规定使用枪支未造成后果的。
第四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并按照《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追究其所属公安机关直接领导者、分管领导者和主要领导者的责任:
(一)违法使用枪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
(二)丢失、被盗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
第十章 其他
第四十三条 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根据本规定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用枪管理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公安民警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行政处分若干规定
公安民警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行政处分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保证公安民警依法正确使用公务用枪,防止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的违法违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和《公务用枪配备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安民警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给予行政开除处分;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同时,按照《人民警察警衔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给予降低警衔、取消警衔处分或者作出延期晋升警衔处理。
第三条 公安民警出租、出借所配备或者管理的公务用枪的,给予开除处分。
单位出租、出借公务用枪的,对审批领导和其他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分。
第四条 公安机关主管公务用枪配备审批工作的领导,对不符合配发条件的人员批准配发公务用枪的,给予记大过处分;造成公务用枪丢失、被枪、被盗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丢失、被抢、被盗的公务用枪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杀人、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或者发生致人伤残、死亡等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公务用枪管理人员明知领导违反规定批准配发公务用枪,不提出意见即予以配发的,依照前款规定,给予记过直至撤职处分。
第五条 配枪资格审查部门不按规定对申请持枪人员进行资格审 查或者应当取消持枪人员资格而未及时取消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给予部门负责人警告或者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直接责任人员降级或者撤职处分,给予部门负责人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六条 公安民警违反公务用枪携带、保管规定,致使公务用枪丢失、被盗、被抢的,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不及时报告的,从重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公务用枪保管人员对应集中保管的公务用枪不及时督促收回,致使公务用枪丢失、被盗、被抢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大过直至撤职处分。
第七条 公安民警非工作需要携枪进入宾馆、饭店、商场和歌舞厅等公共场所的,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
公安民警携枪饮酒的,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酒后掏枪滋事、鸣枪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处分。
第八条 公安民警在非公务活动中使用公务用枪威胁他人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处分。
第九条 公安民警违反规定,在查处一般治安案件未遇暴力袭击时鸣枪、开枪的,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处分。
第十条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公安民警违反规定,将所配枪支交给非公安民警或者不具备携带、保管资格的公安民警携带、保管的,给予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直至开除处分。
第十一条 指挥失误或者枪支管理措施不当,导致公安民警执行法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公务时,因未携带、使用枪支发生民警伤亡的,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降级直至开除处分,给予其他责任人员记大过直至撤职处分。
第十二条 对公安民警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有本规第三条至第十条规定情形,应当追究所在公安机关有关领导责任的,依照《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区别情况分别给予直接领导责任者、分管领导责任者和主要领导责任者警告直至撤职处分。
第十三条 对公安民警其他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的行,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安部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各级公安机关、铁路、交通、民航、林业系统公安机关和海关侦查走私犯罪公安机构及其人民警察。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研究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研究
摘要
公务用枪是指属于法定配枪范围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履行特定公务所需配备的枪支。公务用枪大部分配备在公安机关,所以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是枪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本文就当前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中个人保管和集中保管这两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就现在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为进一步做好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保管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对策和建议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研究
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其武装性质就体现在其有依法使用武器装备制止犯罪的权利。因此,公安机关公务用枪就成为了枪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近年来,涉及到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丢失、被盗及滥用的违法犯罪数呈现低发的趋势,但这并不代表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很好。本文将浅析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保管工作现状及问题,提出有实战意义和针对性的建议。
一、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现状
公安机关在行使其法定职责时,离不开装备的枪支。这些枪支的日常保管工作,是保证枪支性能良好、用时安全可靠的一道保险丝。因此,分析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日常保管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目前公安机关公务用枪总体保管工作现状
对于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保管工作,公安部曾于2003年出台了《公安机关警械、武器库(室)管理规定》和《补充通知》,这两部规范性文件为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保管存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具体的标准。规定中详细规定了“各级公安机关应当设立警械、武器库(室),专门存放储备和在用的警械、武器。”
对于前述规定,各级公安机关大多能够很好的贯彻执行。例如烟台市公安局就曾经出台《烟台市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用以规范全市范围内的公务用枪使用。这份规定甚至比公安部的规定要严格和细致,其中对枪支的配备、保管、使用、管理工作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从这份规定我们不难看出,基层公安机关充分认识到枪支问题无小事,采取多种方法确保枪支的保管和使用不出问题。
(二)济南、烟台、青岛部分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现状调查
为了调查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到基层派出所实习机会和假期空闲时间,深入省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城市:济南、烟台和青岛,实地调查了这几个地区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的情况,并选出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线实战单位作为比较样本。笔者选择的公安机关分别为:济南市女子特警队、烟台市开发区大季家派出所和青岛市市北区台东派出所。
对于这三个公安机关,均为一线实战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能够接触到枪支。本次调查主要以以下几个问题为重点:1.单位内是否配备枪支。2.单位内枪支存放情况。3.枪支的保管负责人。4.枪支的取用流程。5.枪支的配套装备。6.枪支的养护情况。对于调查的结果,我会按单位分别说明。
济南市女子特警队,因其工作具有处突防暴的性质,因此少不了和枪支打交道。济南市女子特警队拥有各类手枪、防暴枪、狙击枪,枪支种类齐全,型号复杂多样。在日常工作中,济南市女子特警队的枪支统一集中保管于枪库,有专人专职负责保管和养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取用枪支时,由领导批准后去枪库登记领取枪支,取出的枪支随枪配有枪套等装具。由于有专人负责枪支的保管与养护,绝大多数枪支的保养状况都非常好,能够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形成战斗力。
烟台市开发区大季家派出所位于烟台市开发区与蓬莱市的交界地带,辖区内各类工业企业较多,其中又有部分韩国外商企业,治安状况比较好,近几年没有发生大的恶性刑事案件。基于这种情况,烟台市开发区公安分局将大季家派出所的公务用枪的大部分收至分局集中保管,仅有两支64式手枪和少量子弹存放在大季家派出所枪库内。大季家派出所共有13名正式民警,属于一个小派出所,所内有三人持有公务用枪持枪证。对于枪支的保管负责人是一名派出所民警兼职,没有专人负责保管。需要取用枪支时,需由所长报分局同意,再由副所长和内勤民警持两把钥匙才能打开枪库。枪支取出时有随枪的装具,但由于最近五年多以来仅用过一次,因此枪很少从枪库中取出,也缺乏基本的保养和维护,导致枪支各部件生锈等情况严重,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很难马上形成战斗力。
青岛市市北区台东派出所,位于青岛市市中心繁华商业街附近,派出所辖区内人员流动性较大,治安情况复杂。台东派出所内案件区有一个双锁的保险柜,起到枪库的作用,保存派出所内的枪支。另外,青岛市每辆110接处警的出警车辆内都有一支手枪,这支手枪会随着110执勤民警的换班而进行交接。随110出警车配备的枪支,会有分局组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枪支状况较好,随时可以使用。派出所内保管的枪支,有民警兼职负责保管,但也缺少平时的必要维护。枪支装具不齐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枪支的使用。
(三)对这部分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的分析
在我们调查研究的三个公安机关中,济南市女子特警队单位内枪支存放情况良
好,枪支的配套装备齐全,有专人专职负责保管和养护,枪支的管理和使用制度流程科学规范,能够随时投入战斗中。烟台市开发区大季家派出所所辖地区治安状况较好,因此大部分公务用枪都交由上级集中保管,仅留有两支64式手枪和少量子弹,枪支的负责人由派出所民警兼职,虽然有一定的管理使用的程序,但是使用较少,且缺乏基本的保养和维护,因此很难马上形成战斗力。青岛市市北区台东派出所仅有一个双锁的保险柜用来存放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但是管理和使用制度不完善,基本上是枪随着出勤警车随着执勤民警的换班而进行交接,没有什么完善的登记手续,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涉枪案件和问题的发生。
二、目前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评析
(一)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个人保管和集中保管两种方法的评析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由个人保管,在公安民警外出执行任务时的情况下,合法地使用枪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安队伍的战斗力,从而在与不法分子的斗争中避免无谓的牺牲。公安民警在执勤时,很多安全的地带都是无形的战场,再加上不法分子阴险凶恶,有的根本就是亡命之徒,面对他们,公安民警执行公务时随身携带枪支,自身的安全和克敌制胜的把握就大大增加。但是,个人保管公务用枪也有不少弊端,比如一些地方的公安机关不分警种、不从实际出发,配备枪支范围过大;有的地方还把枪支作为一种装饰甚至是一种“待遇”,很多民警动辄将枪支拿出来炫耀,将枪支借给亲朋好友“玩玩”;有的则是因为佩戴着枪支引来了暴力犯罪分子的袭警恶行,由此导致了枪支的被抢、被盗。而枪支如果流入了不法分子的手中,必然会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大的威胁。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集中保管,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枪支被抢、被盗,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公安民警因为枪支而遭遇暴力犯罪分子的恶意攻击,有效避免和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但是,对枪支进行集中保管,一方面会影响到公安民警的武器设备,从而影响公安民警执勤的效果,特备是在缉捕犯罪嫌疑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等需要佩带枪支的情形,集中保管的枪支在使用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定的时间差和手续。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快速方便的管理和使用枪支的制度,保证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时,可以及时领取到枪支,为民警依法执行公务做好保障。
总的来说,将公安机关公务用枪枪支实行统一集中保管和使用可以说是利大于
弊,并且可以通过制度和措施的完善改进这些弊端。同时,各地公安机关要根据本地的治安状况,实施有效的枪支集中保管制度。
(二)目前公安机关公务用枪集中保管工作方法的优点
1、对民警进行了保护
枪是危险物品之一,杀伤力极大。携带枪支很易伤及“自己人”和无辜的人。另外,民警私自带枪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袭击目标,导致枪支的被抢、被盗、丢失的同时,自身受到威胁。同时,对公务用枪进行集中保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公安民警因大意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造成的滥用枪支情况。
2、减少了社会的危害
公务用枪实行个人保管的话,总体上来说难以控制和把握。由此,极易造成枪支的被抢、被盗和丢失。枪支流失于社会,必然会给社会带来隐患。另外,民警将枪支带回家中,家庭成员出于好奇,随意玩弄枪支,也容易引发意外事故,从而给家庭带来悲剧。
3、保障了枪支的良好性能
对公务用枪进行集中保管和保养,一方面减少了不必要的使用,另一方面良好的设备和设施有助于延长枪支的使用寿命。最后,公安机关里由专人负责保管和保养,进行定时的检修和维护,有利于保证枪支始终处于良好性能状态。
(三)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公安机关公务用枪制度落实不完善
枪支是一把双刃剑,落在坏人的手里,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在好人手里保管,成为了保家卫国的武力。随着我国对公安机关特殊装备的制度完善,特别是对公安机关武器的存放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大部分公安机关都能够按照规定进行落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各公安机关存放设施的规范性较差。比如我们调查研究的三个公安机关,济南市女子特警队单位内枪支存放设施情况良好,枪支的配套装备齐全,有专人专职负责保管和养护,枪支的管理和使用制度流程科学规范,能够随时投入战斗中。而烟台市开发区因为只有两支64式手枪和少量子弹,因此枪支的负责人及其存放设施都不是很完善。而青岛市市北区台东派出所仅仅用一个双锁的保险柜用来存放公安机关公务用枪。
究其原因,一是不够重视。近年来公安机关重视办公条件的改善、外观标识的统一、派出所功能的分区等等,但是未将枪库、枪柜等枪支存放条件提升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层面,因此存在着存放设施没有达到标准的现象。二是重结果,轻过程。我国示范公安局正规化建设水平评估标准中,没有明确地针对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考核内容,只是强调发生问题一票否决,致使客观上造成了基层公安机关对日常枪支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认为只要不发生丢失被盗、滥用枪支的案件,便可以高枕无忧,至于配枪与否、存放保管如何、是否保证依法持枪执行公务,都可以忽略不计。三是制度落实不到位。公务用枪的配备、保管、使用等方面,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有严格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的领导没有认真承担起这份责任,导致管理制度和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2、公务用枪管理过死,影响了民警执勤
《枪支管理法》实施后,大大缩小了公务用枪范围,减少了枪支的社会拥有量。同时,在枪支保管、使用方面也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如公务用枪要求集中保管,专人负责;领取登记,用毕清退;违法使用枪支或丢失、被盗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还要追究其所属公安机关直接领导者、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这些规定实施以来,某些公安机关的公务用枪存在着只保管不让用,严得过头,管得过死,矫枉过正的问题。甚至个别地方彻底收回民警佩带的枪支,以此来整治和减少涉枪违纪案件„„这些做法都是曲解了我国加强公务用枪的管理和使用关于规定,导致了公安民警在执勤过程中,佩带和准确使用武器的能力不足,由此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逐年增多、居高不下的情况。也是民警非正常死亡增多的原因之一。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将公务用枪进行集中存放,是束之高阁,丢下了包袱,不用再为滥用枪支等涉枪问题承担责任了。二是公务用枪的使用制度缺失,程序不完善,由此导致一些民警在执行紧急公务时不能佩戴上枪支等装备,由此致使民警的伤亡。三是不能正确处理好公务用枪管理与使用的关系问题。
3、民警的用枪意识不强,技术不精
现实情况中,很大部分可佩枪民警在执行任务时不愿领用枪支,因为在执行任务时,对于遇到什么情形可以出枪、什么情形必须先示警、什么情形可不经示警而先开枪射击把握不准,另外在处理各种复杂情况时使用枪支的能力不强,因此对依法用枪缺乏信心而畏惧用枪。
究其原因,一是公务用枪使用的法定依据不足,操作性不强。《人民警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对事先警告和直接使用武器也只作了笼统的规定。因此民警在执行公务时难以进行判定,由此导致民警在执行具体任务时,害怕开枪后被追究责任,因此不敢开枪不愿开枪①。在面对罪犯时束手束脚,导致的受伤或牺牲。二是持枪必须办理持枪证件意识不强。上级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对持枪证审核发放的速度严重滞后于警力的快速增长,由此导致公安民警“等着办、懒得办”的心理。三是缺乏实战性射击训练。由于公安民警们用枪技能训练制度不健全,由此导致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同不法分子进行战斗的是时候,由于技术不精而导致的伤亡。
三、对于目前公安机关公务用枪保管工作的措施建议
当前人民警察团公伤亡逐年增多,严重影响公安机关正常工作和队伍建设,如何正确有效的对公安机关公务用枪进行保管,确保管理有效和使用及时,保证公安民警的战斗力呢?
(一)加强制度落实,确保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保管工作
1、树立正确的枪支使用管理理念
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理念,坚决纠正矫枉过正的偏颇观念,正确把握管枪和用枪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正确把握枪与人的关系问题。“枪支是民警的执法工具”,公安民警在进行执勤时,依法佩枪和用枪是法律给予公安民警的权利,是公安民警们在有效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时公民给予的权利。同时要正确把握管枪与管人的关系问题。公务用枪出事的原因并不在枪本身,而是在用枪的人。要牢固树立“管好民警是第一位”的意识,把公务用枪管理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深做细佩枪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事前的资格审查,强化用枪的技能训练,强化民警用枪的安全意识,提高民警依法佩枪、用枪的素质。
2、完善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存放设施
确保枪支存放安全是枪支存放工作的重要方面,如果存放设施不够安全,发生问题,那么会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完善完善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存放设施,一是要确保安全,防止公务用枪被偷、被盗。其次要做好防潮防霉的措施,防止因为潮湿等环境原因造成枪支的不能使用。最后,要保证公务用枪的其他配
① 高文英.警察使用枪支的若干法律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4)
套措施的完善,保证枪支的日常保养和维护,这样才能有助于枪支的科学保管,增长枪支的寿命和利用率。
3、落实一线实战单位枪支的配发和保管制度
针对某些一线实战单位派出所将枪支全部集中到分县局保管,由此导致本单位无枪的情况,建议各地区结合自身治安形势的复杂程度来配发枪支。但原则上一线实战单位自行保管的枪支不应少于应配枪支的二分之一。根据这条规定,烟台市开发区大季家派出所仅仅配有两把公务用枪,原则上应该是少的。
(二)完善具体的公务用枪使用管理措施,保障公务用枪的正常使用
1、正确对待公务用枪的集中存放
将公务用枪进行集中存放,不是束之高阁,也不是丢包袱。要正确对待公务用枪的集中存放,枪支统一集中保管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封枪不用,而是为了通过枪支的集中管理,进一步严格控制使用枪支的人员及范围,把握依法使用枪支的条件,从而减少了滥用枪支、丢失枪支等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集中保管和保养,保证枪支始终处于良好性能状态。
2、完善公务用枪的管理措施
首先,要从根本上保证依法正确使用枪支,严防涉枪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其次,完善现有的有关法规和规定,可以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警用枪支管理使用的先进经验,对公安机关及民警管理使用枪支行为作出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一是明确必须佩带枪支的情形;二是按枪支配备的部门或警种确定具体的管理方法和制度;三是细化集中保管的规定,特别是明确和细化枪支24小时领退制度;四是制定公务用枪持枪证件办理工作规程,明确申领办理持枪证过程中审查、审批和核发各部门的责任、程序以及时限要求。
3、处理公务用枪的集中保管与有效使用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落实好公务用枪集中保管的政策,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好保管维护的责任。当前,虽然刑事犯罪日益智能化、动态化、职业化,但民警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跟普通老百姓打交道,更多时候面临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而非敌我矛盾。群众不仅需要腰别手枪、勇斗凶顽的猛警神探,同时也需要扶危济困、深入百姓生活的贴心警察。要制定科学的公务用枪使用流程和制度,根据具体的岗位、具体的工作性质、具体的任务要求去管理、配发、使用枪支,同时提高使用枪支的公安民警的素质。
(三)加强结合实战的枪支使用训练,提高公安民警公务用枪的技术
1、制定完善的训练制度
首先要转变以往只是重视射击技能的观念,要将制度特别是公务用枪的使用和管理制度,纳入到具体的训练内容中,同时,改善训练形式,加强实战性的模拟训练,增强公安民警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实战经验公安民警进行管枪用枪的法制教育,让公安民警在执法执勤时,能够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推动民警执法活动合法、有序地进行。
2、完善周期性的专业培训
首先要落实对公安民警实施的周期性专业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公务用枪管理队伍的水平。其次,要认真总结分析近几年发生的管枪用枪的典型案例,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公安民警的周期性专业培训提供新的训练内容和经验总结。最后,要严格考核标准,对不合格的进行再次培训等,保证周期性专业培训的效果。只有合格的人员才可配枪执勤,否则就要再接受训练直至合格为止,这样可以大大的降低因使用武器不当而导致的人员伤亡①。
3、建立科学长效的管枪用枪机制
通过建立科学长效的管枪用枪机制,提高民警公务用枪保管和使用的自觉性。同时,建立相关部门的管理协作机制。最后,要提高服务意识,把管枪和管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保障枪支的正当使用。为公务用枪的管理和使用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结语
枪支是公安机关维护治安、保护人民、打击犯罪的重要武器,可以说枪是民警的第二生命。我国现行的枪支保管使用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任何简单的、教条的、单一的管理方式都是对工作不利的,要根据具体的岗位、具体的工作性质、具体的任务要求去管理、配发、使用枪支。不断提高使用枪支的民警的素质,牢固树立“枪支管理无小事”和枪支管理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加强枪支管理,加强对民警的学习教育,践训练工作,正确保管使用手中的枪支,行使手中神圣的权利,做人民的保护神。
① 柯良栋,李文胜.对香港警方枪支管理使用情况的考察[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1,(2)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S].[2] 公务用枪配备办法[Z].[3]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S].[4] 高志雄等.试论民警公务用枪的管理和使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6.[5]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周慧.基层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7] 沈小宁.对警察使用枪支的法律控制研究[J].苏州大学,2008.[8] 高文英.警察使用枪支的若干法律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4).[9]良栋,李文胜.对香港警方枪支管理使用情况的考察[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