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参阅信息初稿)5篇

时间:2019-05-12 01:5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参阅信息初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参阅信息初稿)》。

第一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参阅信息初稿)

参 阅 信 息

新型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的新型社区(又称“大村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既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山东诸城模式

一、基本情况

诸城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辖13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106万,1987年撤县建市,是全国百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文明城市。2009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2.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2.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4亿元。2007年以来,为解决公共服务在农村的缺乏问题,我们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

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将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规划建设的208个农村社区,打造起了“2公里服务圈”,创造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诸城模式”。2008年12月民政部在诸城市召开现场会,把“多村一社区”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向全国推广。

二、基本做法:

(一)优化社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服务半径。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于集约配臵公共资源的原则,将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内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班子基础比较好的村庄,作为社区服务中心所在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公里、涵盖5个村、1500户左右。这样做,较好地克服了服务半径过大导致服务水平低下以及服务半径过小导致公共服务成本过高、最终难以长久运行的问题。

(二)建立社区机构,明确职能定位。在每个农村社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内设一个办事服务厅和若干个服务站室。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是服务,不是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也不是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经营性组织。在每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围绕社区化服务与建设发挥协调指导作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与社区内村庄及其他单位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村庄对乡镇(街道)的隶属关系不

变。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社区服务人员“官僚化”和服务被“异化”现象。

(三)贴近农民需求,开展“一揽式”服务。主要为农民提供三大类服务:(1)基本公共服务。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将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文化体育、司法调解、人口计生等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为农民群众提供近距离服务。(2)生产性服务。重点是建立健全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科技信息、生产资料、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设立社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3)市场化便民服务。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到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超市、快餐店等服务网点,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

(四)坚持全民动员,建立社会参与机制。为统筹充实服务资源,我们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开展由市级领导带头、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目前全市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1700支、志愿者3.6万多人,志愿服务进社区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

(五)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确保社区高效运行。主要是健全完善四项机制:(1)资金投入机制。坚持以市镇两级财政投入为主,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到目前市级财政投入4800万元,乡镇财政投入1.3亿元,社会捐款达

3860多万元。(2)人员保障机制。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以乡镇(街道)机关、站所和医院选派为主,以考选招聘为补充,择优配臵社区工作人员,坚持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实现人才资源效益最大化。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共举办培训班8批次,培训人员4000多人次,提升整体服务素质。(3)内部运行机制。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办事特点,在社区服务中心办事流程、服务标准等方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将社区化服务纳入规范化轨道。(4)考核奖惩机制。将农村社区化服务列入乡镇(街道)工作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农村社区建设任务的,在年度经济社会事业综合考核中,只排名次,不予奖励;对在农村社区工作—年以上、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工作人员,优先晋升职称、提拔重用。

三、主要成效

(一)初步实现了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投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和困难群众,有效地整合了政府公共服务资源,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打造起“2公里服务圈”,使农民群众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打破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县域内基本建立起了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促进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中诸

如养老入托、就医看病、文化体育、办事便捷、公共安全、就业保障等面广量大的任务,要落实到广大农村,就要搞好农村社区及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通过社区服务中心,把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延伸到农民群众中去,落实到了农村基层,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以社会事业几个大项目的点,来代替社会建设的现象,促进了社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将村级组织原来承担的服务职能和一些社会管理职能转移到社区服务中心,使村级组织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抓自身建设和经济发展,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创新开展农村 社区党建,在农村实现了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搭建了社区内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参与社会建设、发挥更大作用的平台,进—步提高了党组织在农村的凝聚力、扎根力。

(四)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依托社区引导原来局限于一村范围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向社区内周边村拓展,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使更多的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2)促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借助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引导农民依法按程序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了土地产出效益的最大化。到目前,全市通过社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流转土地近15万亩。(3)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通过社区服务中心,我们将市镇两级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致富能

手组织起来,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结对帮扶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加快了农业实用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五)推动了农民居住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除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之外,我们还加大对社区中心村基础设施投入,健全路、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对周边村庄群众的吸引力。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居住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目前,全市农村社区中心村开工建设住房4902套,已竣工1783套,促进了农村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形成。

(六)带动了乡村文明建设。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及时调解民间纠纷、化解各种矛盾,促进了邻里和睦。通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特别是以社区中心村为节点,构建起了全面覆盖的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保障了社会稳定。创造性地开展了文明社区中心村创建活动,向农民群众普及科技、法律知识,组织引导群众争创文明和谐家庭、星级文明户、诚信户,增强了农民群众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倡树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提升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山东:莒南模式

一、基本概况:

莒南县位于鲁东南苏鲁交界处,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75个村居(社区),98万人口。莒南县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自愿参与、服务村民的原则,在扎实搞好调查摸底、启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总结经验,指导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目前,全县已建设“大村庄制”农村社区103个,涉及该县行政村352个,覆盖率达61.2%。莒南县试行“大村庄制”,建设农村社区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已经成为山东省的一个亮点。2008年7月,莒南县被追加列入“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县”。

二、基本做法:

(一)“三个阶段”整体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科学制定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案,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2006年到2007年为试点阶段,以摸索经验、创树典型为主,在各乡镇确定2~3个社区进行试点;第二阶段为示范阶段,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整改规范、总结提高;第三阶段为推广阶段,2010年建成农村社区103个,到2012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在建设过程中,统筹使用各方面的资金。一是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力度,集中使用各项涉农资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二是市场化运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个人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方式投入农村社区建设。三是实施农村社区建设援助计划,县直单位通过包社区建设责任制、“党员奉献日制

度”、居民自愿捐款等形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依托中小学校、共青团、妇女组织等,成立农村社区志愿者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

(二)“三个打破”改变村级管理模式

1、打破原行政村建制模式。取消原有村庄的分散建制格局,重新设计功能分区,将社区规模确定为半径不超过3公里,涵盖3—6个村庄、覆盖3000—6000口人。在各合并村重新划分村民小区,改原来的行政村村民自治为社区居民自治,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备专门负责人,在社区“两委”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居民小区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矛盾调解等工作。

2、打破传统村民小组设臵模式。积极引导并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采取商企联建、行业联建等形式,依法建立计划生育、交通物流、经纪人、商会等若干行业协会及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村各项工作纳入行业化、产业化和群体化管理,居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均以协会和合作社为单位进行,改变原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活动方式。实行协会“1+4”党员帮扶制,即协会中每个党员经营户负责培植一个文明户、带动一个中间户、帮扶一个困难户、转化一个特困户。

3、打破以原行政村为单位的党组织设臵模式。对党员进行重新组合,实行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的产业和专业协会党支部设臵模式,构建“五型基层党组织”,即协会支部、产业和企业支部、联

合支部、农村基层党总支、农村基层党委。把支部直接建在协会(合作社),把社区党员全部纳入各协会党支部中。“支部+协会”的模式,巩固了党的基层组织,促使广大党员进一步自觉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

(三)“三个整合”构建农村社区发展新机制。

1、整合村庄。按照群众意愿、便于管理、发展的原则,探索出五种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以三义社区为代表的中心聚集型,原三义口村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辐射带动周围6个村庄形成了现在的三义社区;以大王庄社区为代表的历史渊源型,大王庄由附近8个王庄合并而来,同是王庄,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有利于管理和共同发展;以石河社区为代表的资源互补型,以拥有丰富白云石资源的张家石河和胡家石河2个村带动资源相对贫乏的周围3个村庄,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农村社区;以崂子峪社区为代表的强弱联合型,通过以强帮弱、以大带小,实现共同发展;以相沟街社区为代表的城镇带动型,镇驻地相沟一村依托城镇优势联合5个村庄形成了以镇带村的发展模式。

2、整合班子。按照精简职数、好中选优的原则,采取合推合选、共推共选的方式,在各合并村中选举产生新的社区领导班子,将社区“两委”组织整合到一起,一个班子集中办公、一个班子集体议事、一个班子共谋发展。

3、整合资源。村庄合并后,社区重新清理、登记原自然村的土地、矿产、债权、债务、资产等,按照有关政策重新调整分配,对相关集体经济项目重新公开分包,对闲臵、剩余资产公开发包、拍卖,及时清收各类债权资金,冲抵返还相关债务,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可用财力,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发展。

(四)“三进社区”构筑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1、把连锁超市办进农村社区。全面实施以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主要内容的“十百千”工程,在县城建设10处大型超市,在乡镇建设100处连锁店、加盟店,在农村发展1000处村级农家店,畅通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

2、把综合服务中心办进农村社区。依托村级超市,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力推行“十个一”工程,即:每个社区建设一条商贸大街,一个集贸市场,一个便民超市,一个为民服务中心,一个小学或幼儿园,一个卫生室,一个文化广场和老人、幼儿游乐中心,一个警务室,一个工业及养殖项目区,一个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区,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功能。2005年,莒南县出台了《关于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意见》,连续3年每年投资上百万元用于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51个,辐射村庄210个,受益农民35万人。

3、把“四个载体”办进农村社区。充分发挥农村供销社、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邮政物流四大载体服务主渠道作用,做活流通活农、信贷支农、合作兴农、邮政惠农文章。目前,全县镇村超市直营店商品配送率达到100%,农资配送率达到

100%,年商品配送额达8亿多元。

三、主要成效:

莒南县“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在较短时间取得初步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进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优化了党群组织结构,激发了基层党组织新的生命力。通过对村级行政体制的大胆改革,建立起一套居民自治组织架构和党组织架构平行运作、交叉作用的高效运行机制,形成了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以协会党支部为依托、以服务社区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农村党群组织模式,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二是整合了资源配臵,增强了农村发展后劲。农村社区的建立,使过去分散的资源进一步整合,闲臵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土地、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互补,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过去单个村难以办到的事。农村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改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三是减少了村级干部职数,提高了工作效率。自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以来,莒南县村“两委”干部职数由原来的3345人减少到2464人,减少了881人。四是提高了居民组织化程度,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社区成立了各类农业专业合作协会,90%以上的社区家庭都加入了专业协会,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大提高,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有效增加了居民收入。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689家,入社(会)成员5.6万户,带动农户10万多户。五是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社区成立后,有效解决了过去村庄“小而乱”、自然村之间各自为政、宗族派性矛盾突出等问题,逐步实现了村庄有序化管理。

河南:滑县新区模式

一、基本概况:

滑县新区按照“政策引导、群众自愿、保障生活、节约土地、资源共享、改善环境”的原则,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通过村庄整合、有序合并、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将18个村4737户17185人合并为锦和苑社区,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新路子,2009年11月被确定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滑县锦和苑社区与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相衔接,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专门聘请郑州大学规划设计院从整体结构、道路、功能分区和绿地景观四个方面对社区建设进行了高标准规划,确保了房屋建设、道路、给排水、公共绿地和配套设施配臵优化,布局合理。同时,根据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规划设计了独院、多层住宅、高层住宅、廉租房等不同样式、不同面积的居住用房,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使锦和苑社区成为资源合理配臵、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宜居新社区,而且使农民彻底走出了“举债、盖房、还债、再举债、再盖房”的怪圈,享受到了城市舒适便利的生活。

(二)土地整合。滑县锦和苑社区通过对社区内的18个村进行拆建合并,村庄占地由原来的4251亩减少到1676亩,节约土地2575亩。同时,成立新鑫田园开发公司,按照“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规划建设了高产农业园区、高效农业园区和畜牧养殖园区,在保证农民享有收益权和处分权的基础上,对18个村的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创造了3个月时间流转土地1.7万亩的奇迹,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权”,成为“带着土地的新市民”。通过积极推进村庄整合、土地整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既从根本上遏制了农村宅基地无序扩张的混乱局面,又使农民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增加了经济收入。目前,18个村有31%的人员外出务工,12%就近就业,3.9%从事个体工商业,9%在农业园区就业。

(三)村庄整合。从2010年元月开始全面启动,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协调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新社区建设之中,锦和苑示范村新区对建房农户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入住农户转为城镇居民户口,享受养老保险和医保,免费技能培训,优先安排就业,免费颁发《国有土地证》及《房屋产权证》。示范村建设打破传统观念,用经营城市的思路经营农村,用城市的资源支援农村,用城市的优越性影响农村,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事业向农村拓展,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节省农民建房资金,节约土地,使示范村具备城市功能,又不失

田园风光,从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到农民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得到提升。

(四)多元投资。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是滑县锦和苑社区顺利推进的关键。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滑县锦和苑社区为破解资金难题,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投入、上下联动的运作机制。一方面,积极整合各种涉农资金。有关职能部门一改过去“撒芝麻盐”的做法,将各项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办法,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先后整合道路、管网、电力、教育、民政、建设和绿化资金1500万元。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鼓励个人、团体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多种方式参与社区建设。农行河南省分行扶持农民建房贷款2亿元,在社区设立了新民居贷款示范区,首发仪式当天为200户农民发放贷款1000万元。同时,吸引郑州百得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激活社会闲散资金5亿元,有效地缓解了资金压力。

(五)权益保障。滑县锦和苑社区通过健全保障措施,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农村社区建设构筑了和谐支撑。第一,在土地流转之初,就以每亩每年350公斤小麦作为竞标基数,进行公开竞标,保障群众土地收益不减少。同时,用足用好国家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把村庄整合之后节约出来的土地臵换为建设用地指标,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对搬迁农户进行奖补。加大农民工技能

培训力度,引导农民自主创业,积极为群众在区内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公益岗位,凡到企业就业的农民,前3个月除企业发放的工资外,每人每月由政府补助200元。第二,对主动拆迁的农户,按原宅基和房屋面积给予每平方米100元至250元的资金奖励,并在子女就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对先行拆迁的农户,在过渡期内给予农户每平方米3元的拆迁过渡费,并出资近50万元为拆迁户购买了帐篷和方便面等生活用品。第三,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保障,18个村所有女55周岁以上、男60周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月可领到政府发放的50元养老补贴,符合条件的村民全部办有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60岁以上老人凭证免费乘坐公交车,对“五保”户、特困户,无偿安臵保障性住房。另外,还规划了公共墓地和祠堂,为社区移风易俗创造了条件。

第二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县发改委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是: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2008年,我县抢抓国家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机遇,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工作,将全县346个行政村科学合理规划为106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施后可新增耕地5万多亩。在这项浩大的民生工程推进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参与、政策扶持、梯次推进的原则,先后启动建设了平阴镇前阮

二、山头、博士、东阿镇新合、孔村镇驻地、孝直镇丁屯、展洼等18个新型农村社区,截至2010年底,累计建设住房5788户、80.4万平方米,竣工入住789户、12.6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硬化6.6万平方米,绿化1.13万平方米。全县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呈现出试点先行、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我县历来高度重视规划先行,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引领快速发展。我县在社区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对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进行了科学安排。按照城乡一盘棋、城镇协调发展和各项规划高度衔接的思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有效进行了合村并点。同时,本着“高起点、高层次”的原则,组织专家、村民代表对社区详规集中评审,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特色突出、风格多样。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及由县农办、国土、建设、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出台了《关于农民新型社区试点建设协调会议纪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县农办、国土、建设、民政、卫生、教体、水务等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自扶持政策和具体落实目标。各镇(街道)也抽调人员成立了指挥部,形成了“党政推动、两委(村、居)主办、村民主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用足用活政策,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对列入“土地增减挂钩”进行新村建设的村庄,除安置地块外,由县政府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统一对外调剂置换,对旧村址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每亩补助10万元。同时,鼓励农村居民向乡镇驻地、县城集中,以户为单位全部迁出本村腾出宅基地的户,除享受本村货币补偿政策外,由村集体从扶持资金中给予1万元的异地安置费。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本着“资金来源不变、用途不变,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将上级出台的涉及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由县财政整合统筹运作,集中投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三是规费减免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除税收外,原则上一切规费全免。同时,县政府对镇(街道)、村(居)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四)创新建设模式,灵活推动社区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不断加快推进建设进程。一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民营企业、工商

贸易、餐饮服务等行业,吸纳人口向镇驻地集中。孔村镇驻地中心社区,依托快速壮大的炭素产业和商贸服务业,规划占地517亩、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的社区,吸纳集聚周边村庄人口1万多人。二是与主导产业拓展提升相结合。依托特色品牌基地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孝直镇汇东片区依托无公害蔬菜基地,将21个村合并为3个新型农村社区,节约用地5300多亩。三是与重点项目和滩区迁建工程相结合。借助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把沿黄13个滩区村、2500户,集中整合到7个社区。同时,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同步搞好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建设,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五)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扎实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不搞一刀切、行政命令和大拆大建。坚持民事民决,社区建设什么样式的房子、由谁来建、什么时候建,农民群众自己说了算,真正把中央的惠民工程变成农民群众自觉自发的行动,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村并村、村并城、村并镇、村并企、旧村提升等多种模式。由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大成效。

(六)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村社区。在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新型农村社区。如玫瑰镇以构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投入,高效能管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展示形象、承接旅游、充满玫瑰特色的小城镇在县城西南的翠屏山下崛起。又如孝直镇以“孝为先、人为本、和为贵”的孝直文化为载体,打造了极具内涵的特色驻地社区。

三、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是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二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群众不很富裕,主要靠农民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三是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土地置换补助金须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而土地净收益补助则要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方缺乏主动筹资的精神,对县里社区建设投融资平台过度依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后生产设备存放的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社区建设及配套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已建设的社区现状看,存在社区规划层次较低、样式较单

一、整体规模较小的问题,不利于将来社区发展,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初衷有一定差距。在建社区把重点放在楼房建设上,水、电、路、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建轻管”,入住户服务管理的缺位影响了群众积极性。

四、加快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充实调整现有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制度和社区建设进度周报制度,尽量减免各种规费,集中办理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镇(街道)、村(居)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镇(街道)、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对社区建设实施全程监督,让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地制宜发动群众,“钱不够的不用慌,可帮你联系银行,也可攒攒钱再迁;想不通的不用慌,想通了再迁;意见不一致的不用慌,商议好再迁”。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县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投资公司这个平台,专门经营增减挂富余指标,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不改变投资管理渠道,在发改委、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借助土地投融资平台,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强化县级政府整合作用,集中投放,综合使用,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高资金利用整体效益。

(四)狠抓质量安全,提升整体建设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作、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与安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农村住房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确保社区建设质量安全。

(五)制定产业规划,促进农民就业。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制定产业规划,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集约种植、养殖。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协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经营生产提供更多机会,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六)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进一步加强完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原有制度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并对成功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加以借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支部服务社会化、党员服务具体化,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第三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

第四篇: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乡紧邻县城,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乡总面积67平方公里,下辖33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人,耕地面积

5.5万亩。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结合本乡实际,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入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建设情况

随着我县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县城的东扩南进,沙南产业集聚区的主要用地已经进入我乡,我乡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更加重要和紧迫。我们按照“布局合理、相对集中、配套完善、突出特色、方便群众”的要求,实行园区建设、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科学规划设计,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

我乡正在规划建设金沙港湾新型农村社区,社区位于沙南产业集聚区金丝猴集团东侧,南临水厂东路,北临二高东路,社区规划占地面积近700亩,居住面积近70万平方米,其中安置房面积20万平方米,工程计划总投资10亿元,土地性质为集体用地,合作伙伴为郑州市柒栋企业集团,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委主体、群众参与”的模式进行开发,现在已经签订了投资协议,即将动工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是深入宣传发动。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我乡把宣传发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利用村民大会、发放宣传单、外出参观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统一广大干群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集约使用土地和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相结合,坚持建筑设计与农民生活习俗相结合,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和谐相结合。同时统筹考虑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农村管理等内容,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在全县率先推进,先行先试,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村现状,选准切入点,先示范、后推广,求真务实,量力而行,注重突破。先建设好金沙港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全县乃至全省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样板工程,让群众得实惠、政府得形象。并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和经验,在全乡整体推开。

三、存在问题

1.部分农民思想保守、小富即安,受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影响较深,安于现状,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一定思想顾虑。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的优越性认识不足,认为集中居住不习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2.部分农民认为,行政村的大部分村民已经盖好了楼房,没有再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采取措施、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加快我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确保在新的一年里如期完成社区建设任务。篇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待王街道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及土地流转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杨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待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各位领导长久以来对待王的关心和指导。下面,将待王街道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流转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待王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目标,立足自身实际,科学规划,强化措施,稳步实现新农村建设向新型农村社区的跨越。

一、经济工作开局良好

截止2月底,我办完成财政收入632万元,占全年任务数的12.4%,3月份约完成16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目标为增长16%,截至目前完成5.24亿元,占全年任务数的27.4%,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增长22%,截止目前完成8427万元,占全年任务数的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为增长17%,截止目前完成3527万元,同比增长18%。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我们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工作思路,做好辖区土地流转,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共建设9个新村小区111栋新村住宅楼;积极完善农村基本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硬化道路10万平米,投入资金400万元对10个村进行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和供排水管建设,所有村都实现了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公路的“四通”目标;投资500万元,每个村建成了包括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等在内的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灯光球场、阅览室、电教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投入资金170余元建成封闭式垃圾池76个,增设地埋式垃圾池21个,粉刷墙体70000平米,改造旱厕2000个。西待王村被确定为区级新农村示范村,东孔庄村、张弓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经济规律,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通过规范流转主体、流转合同和流转监管,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目前,辖区土地流转总面积达2729亩,占辖区耕地总面积的 %,其中,通过转包流转土地2669亩,通过互换流转土地60亩。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注重宣传,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一是加强组织,落实责任。办事处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副科级干部包片、机关干部包村的网络责任制,建立工作台帐,明确工作

任务、工作时限,责任到村、到组、到人,上下联动,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开动员会,写标语横幅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和政策,树立起全办及各行政村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宣传引导,街道上下思想认识得到了统一,发展任务得到明确,参与力量得到凝聚。三是加强示范,提高带动。定期对街道和村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参观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选取东孔庄村、张弓村为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二)规划先行,贯彻民主,全力打造民心工程

一是认真做好前期调查工作。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深入18个村进行全面调研,真正摸透情况,充分了解民意;二是高标准做好规划。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因村而异,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群众意愿和长远发展的规划建设方案;三是严格落实民主政策。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严格程序,及时征求民意,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为民心工程。

(三)全力支持,加强服务,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党工委、办事处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街道的一项主要工作,工作上多投入,资金上多倾向。先后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用于9个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二是加强政策帮扶。充分利用上级各项优惠政策,2011 年,17个村申请“一事一议”惠民工程,争取上级一事一议资金41.2万元,村民筹资筹劳资金285万,开工建设了17个惠民工程。另外,积极同区委农办沟通,通过省级示范村推进项目为张弓村争取80万新农村建设资金;三是积极沟通协调。与城建、交通、供电等部门协调,在新修道路、电力水利配套、手续审批等方面给予积极帮助,全力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搞好服务。

(四)培塑新农民,树立新风尚,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开展村居环境改造。投入资金170余元对垃圾池、厕所等进行改造,支持村里兴建街头游园,提升绿化水平,整治老旧街道,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打造宜居环境。各村成立了专职环卫队伍,保证垃圾日产日清,形成了“有制度、有队伍、有处臵场所、有活动载体和落实保洁员待遇”为主要内容的“四有一落实”卫生长效机制。

二是大力开展道路、河道整治工作。集中整治了解放东路、金源路、文昌路、人民路等10余条道路两侧的垃圾、杂草及建筑废料,清理垃圾50000余方,动用铲车、挖机、大型运输车等300多车次,加大道路美化、绿化力度,栽植树木30000棵。做好辖区河道清理工作,彻底清理了山门河河道垃圾、杂草,加固山门河二水平河堤500米,清淤1000米,铺设了排水网管,有效解决了污水外流的难题。

三是倡导文明新风,培育新型农民。利用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共发放有关农业、科普、生活、法制等宣传资料达5000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每个村建成了文化活动中心,配备了乒乓球台、灯光球场、健身器材、电脑、电视等文体用品。大力发展文化活动,组建了戏剧、盘古队、健身秧歌等民间协会,并开展了2012年待王街道“弘节日、树形象、谋发展、促和谐”主题系列活动。

(五)调整产业,发展农业,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我们按照“产业抓重头、企业抓龙头、产品抓拳头”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以铝产品加工等产品为支柱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以经济林、无公害蔬菜、畜牧养殖为主的农业化发展格局。

通过辖区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先后引进落户了一批产值超百万,超千万的重点项目,有效解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东孔庄村有效利用村内闲臵土地,建成占地200余亩、总资产1.5亿元的自办企业东星炭素有限公司,55岁以下的劳力大都在村办企业上班,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白庄村的月口粮供给制解除了务工经商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条件。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西孔庄村通过土地入股、经营收入篇三:2012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启动了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一期工程,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做好社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绘制社区发展蓝图。年初按照上级要求,**社区积极行动,委托了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部门编制社区建设详细规划,规划部门多次深入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了多次群众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规划做到了结合社区实际,有特色,设计标准高,现在规划设计已初步完成。

二、启动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年初,社区完成了新型社区建设的选址工作,先址位于**加油站北,规划经二路东侧,规划占地59.8亩,拟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15栋楼,建设后可安置群众508户。办理了相关手续,委托设计部门进行楼房设计,设计符合规划要求,外观统一美观大方。一期居民集中居住区一栋17层住宅楼已于今年5月份正式开工,现主体工程已完成。

三、发展各项社区事业,保障群众权益。

今年以来,社区联合劳动部门多次开展社区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对群众进行食用菌烟叶种植,家禽养殖等进行培训,培训人员达300余人次,大力提高了群众的职业技能,也扩展了群众的就业渠道。社区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居民医疗、养老、低、保粮种补贴等惠民政策,今的社区居民医保养老参保率均达98%以上。对于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不让一户群众因为贫因吃不上饭,想法设法解决困难群众和生活问题。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新型社区建设取得成效。

按照上级要求,**社区成立了新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了一名三委干部牵头做好此项工作,从组织领导上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社区不仅自身加大投入,还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今年以来共争取整合各类资金达150万元,大大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五、不足之处与下步打算。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信息宣传抓的不够,工作干的多,总结的少,一下步我们一定改进工作,重点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各项配套建设,做好社区管理,争取使群众早日能够入住新房,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

第五篇:参阅信息2011(25)

参阅信息

2011年第25期(总第319期)

总经理工作部2011年7月29日

【华能】

1.华能集团将投60亿元建设“疆电东送”电源项目

7月23日,华能集团公司总投资60亿元的哈密工业园2×66万千瓦电厂项目通过评审。项目预计2012年4月开工,2014年10月投产后将成为“疆电东送”的主要支撑电源。该项目将采用超临界燃煤空冷机组,比常规湿冷机组节水80%,采用哈密市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作为生产水源。项目投产后将通过直流外送至华中电网,在华中地区消纳。

2.2011年华能集团部门副主任级岗位公开竞聘考试阶段结束 7月23日,2011年华能集团公司部门副主任级岗位公开竞聘面试圆满结束,标志着此次公开竞聘考试阶段工作已全部完成。在两天半的时间内,62名考官组成24个考官组,分别对120名考生进行了面试。每个岗位的面试考官由7人组成,其中集团公司考官3人、用人单位考官1人、系统内专家代表2人、外请专家1人。考生在40分钟的面试时间内,进行了个人陈述、命题回答和自由提问回答等环节的测试,随后由考官在现场进行独立打分,华能集团公司监察部全过程参与监督。

【华电】

1.华电“华衡166”轮命名暨交接仪式举行

7月26日,华电煤业华远星海运有限公司首艘新建散货船“华衡166”轮命名暨交接仪式举行。“华衡166”轮是华远星海运有限公司第一艘新造船舶,轮总长189.99米,型宽32.26 米,型深18米,载重量56841吨,于2010年7月7日开工建造,2011年3月16日顺利下水,6月13日成功试航。“华衡166”

1轮交付华远星公司后将立即投入商业运营,进一步提升华电集团下水煤运输和自产煤炭外运的保障能力。

2.华电云南石龙坝水电博物馆获准国家级注册博物馆

近日,云南石龙坝电站获得云南省文物局批准,成为国有行业注册博物馆。石龙坝电站是云南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同时也是中国大地上建成的第一个水力发电站,于1910年8月21日正式开工,到1912年5月28日建成发电,被称为“中国水电的鼻祖”。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依靠民间资本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和经营的电站。石龙坝电站至今形成了“发电、文物、教学、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电站。1992年电站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命名为“昆明地区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基地”,1997年4月更名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6月,作为近代工业文化遗产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被国家能源局授予“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称号。

【国电】

1.国电集团副总经理乔保平会见内蒙古副主席赵双连

7月22日,国电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副总经理乔保平在国电集团总部会见来访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赵双连,共同听取了内蒙古国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重组以来经营发展情况的汇报,研究商讨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2.国电集团党组部署2011党员领导人员民主生活会

日前,国电集团公司党组发出通知,对公司系统2011党员领导人员民主生活会作出部署,要求各单位以“坚持以人为本,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凝聚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强大合力”为主题,在11月底前召开党员领导人员民主生活会。

3.国电龙源电力与德州市签署50万千瓦风电开发协议

7月25日,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在北京与山东省德州市政府签署50万千瓦风电开发协议,这是龙源电力在山东签署的最大容量开发协议。2011年以来,龙源电力在山东新增风电储备容量已达120万千瓦。

4.国电大渡河新能源公司成功收购湾坝河流域水电站项目

近日,国电大渡河新能源投资公司分别与四川省九龙县巨源电力开发有限公

司、九龙县泛海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成功收购两家公司100%股权,获得湾坝河流域大台子和二台子梯级水电站开发权。湾坝河流域大台子和二台子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7万千瓦,均为低闸坝引水式电站,具有日调节能力。目前,大台子电站完成了三通一平,正在进行预可研报审工作;二台子电站目前已开始机电安装,预计2012年4月份投产发电。

5.国电集团举办党建思想政研工作业务培训班

7月18日至22日,国电集团公司第一期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业务培训班在成都举办,公司系统153名从事政研工作的业务人员参加培训。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四川省委政研室、四川省委党校等方面的专家应邀为学员做了课题调研方法与技巧、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央企政研工作中常见问题剖析、当前党建工作热点问题、团队心理能力建设等7个专题辅导讲座。

【中电投】

1.国家核安全检查团对中电投海阳核电厂进行综合安全检查

7月25至26日,由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和中国地震局组成的“在建核电厂综合安全检查”联合检查团到中电投海阳核电厂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检查团分成外部事件、严重事故、应急管理、工程设计与管理等四个小组,通过听取总体汇报、分组汇报、问题质询、小组讨论等形式对海阳核电厂的防洪抗震能力、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环境监测和应急体系有效性、多重极端自然灾害叠加事故的预防和缓解措施等十二个领域进行了综合安全检查;深入工程现场,详细了解一、二号核岛工程施工情况;进入核岛内部,察看了模块的施工情况和安装准备情况。检查团对工程进展及建造质量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整改意见。

2.中电投江西贵溪电厂“上大压小”2号机组通过168小时试运

7月22日,中电投江西贵溪电厂“上大压小”扩建工程首台640MW超临界机组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成功。该工程是江西省今年唯一投产的火电新机组,也是中电投集团首个取消烟气脱硫旁路的项目。

3.中电投上海电力举行“上电翔安5号”轮首航仪式

7月25日,中电投上海舜韬公司“上电翔安5”轮首航仪式在上海电力漕泾电厂码头举行。“上电翔安5”轮总长199.99米,型宽32.26米,型深15.4米。

舜韬4艘同类型散货船预计今年10月底将陆续建成投运。

【国家电网】

1.亚洲首条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

7月25日,亚洲首个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上海南汇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这是我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它的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在智能电网高端装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电网公司也成为世界少数几家掌握该项技术的公司。据悉,欧洲多个国家都已经规划和建设了大量的海上风电场,并且其中已经有部分使用了柔性直流输电进行系统接入。北美、东南亚等国家也正在迅速跟进。国内风能、太阳能资源集中度高,并且很多都远离负荷中心,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以其显著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在我国的风电场并网领域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国家电网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揭牌

7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在四川龙泉驿揭牌。国家电网公司两个应急培训基地的建成启用,标志着公司应急培训体系已经建立并日趋完善,应急处置能力将进一步加强。龙泉驿应急培训基地具备综合区、训练区、教学管理区、野战训练区等七大主要功能区,可同时培训200人,开发科目50余项,初步形成了涵盖应急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救援技能和综合演练等符合电力系统实际的培训大纲和教材。

【南方电网】

南方电网“十二五”对深圳投资292亿建81座变电站

7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十二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南方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电网建设,在深圳投资292亿元新建81座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2482.7万千伏安,将城网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从2010年的88.8分钟水平降到53分钟以内,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送:集团公司领导、顾问、总师,各部门主任

下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参阅信息初稿)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参阅信息初稿)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XX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一、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意识。南坞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克服畏难发愁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把社区建设摆在......

    2012年度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12年,**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启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xx镇位于县城南x公里处。镇域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x万亩,人口x万人。共规划后马岗、双泉、田庄、张庄、铁匠庄、长秋、王庄、八王坟等八......

    2012年度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2年度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12年,**社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启动......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XX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2万人。近年来,该镇按照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围绕“4+5”中心城区发展战略,以融入城区、融入经济开发区为目的,以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新城镇为定......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XX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4.2万人。近年来,该镇按照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围绕“4+5”中心城区发展战略,以融入城区、融入经济开发区为目的,以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谷城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 情 况 汇 报自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动员大会以后,各乡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整体部署,坚持了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主体,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答问2010-12-22 12:31:47|分类: 玫瑰文化 玫城 种 |标签:农村社区楼房农民建设|字号大中小 订阅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到底好不好、划算不划算,近期,本报携手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