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作业安全要求

时间:2019-05-12 01:5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野外地质作业安全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野外地质作业安全要求》。

第一篇:野外地质作业安全要求

野外地质作业安全要求(提纲)

一、野外作业前准备

野外地质作业出队前应了解地质工作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交通、治安、人文和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等情况。对于工作目的地的信息,了解越多越好,如河流走向和水流流速、水的落差、当地海拔高度、山的坡度和植被、当地气温、日夜温差、社会治安和当地民俗、民风、交通条件状况等,并将地质工作区域有关安全信息向全体野外人员进行告知。

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采取注射预防针剂或其他防疫措施。

野外地质勘探施工应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并采取防洪措施。

二、野外地质作业

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禁止食用不能识别的动植物,禁止饮用未经检验合格的新水源泉和未经消毒处理的水。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

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消除上部浮石,一般情况下,不得进行两层或多层同时作业;确需进行两层或多层同时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措施。2m以上的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野外地质勘探临时用电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电气设备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处;电气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

野外电、气焊作业应及时清除火星、焊渣等火源;电、气焊工作点与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点间距离应大于10m。

雷雨天气时,作业人员不得在孤立的大树下、山顶避雨。坑、井、易滑坡地段或其他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置安全标志。

在电网密集地区测量作业应避开变压器、高压输电线等危险区,并禁止使用金属标尺。

三、特种区域野外地质作业

山区(雪地)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每日出发前了解气候、行进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2.作业人员应当掌握在冰川、雪地等危险地段的行走方法。3.在大于30度的坡道或者垂直高度超过2m的边坡上作业应当使用带有保险绳的安全带,保险绳一端应固定牢固。

4.上或下陡坡、悬崖、峭壁应当采取长距离的“之”字型路线行进。

5.两人以上行走时应规定联络信号并应在视线之内。

6.进入易雪崩的地区,行进中应系紧腰带并放长雪崩绳,各行进小组应保持5人以内。7.冰川、雪地作业,作业人员应成对连结,彼此间距应不大于15m。8.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气温低于-30度时应停止作业或者有防冻措施。

沙漠、荒漠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备足饮用水,并合理饮用。

2.发生沙尘暴时,作业人员应聚集在背风处坐下,蒙头,戴护目镜或者把头低到膝部。

3.作业人员应配备防寒、防晒用品,穿明显标志工作服。海拔3000m以上高原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逐步适应高原环境。高原作业,严禁饮酒。

2.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3.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3.5L。沼泽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在沼泽地区作业应佩戴防蚊虫网、皮手套、长筒水鞋,扎紧袖口和裤脚。

2.在沼泽地行走应随身携带探测棒。

3.在植物覆盖的沼泽地段、浮动草地、沼泽深坑地段,应绕道通行,并标识已知危险区。

4.在沼泽地区作业应配备救生用品、用具。水系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水上地质勘探作业应配备水上救生器具。2.每天应对船只和水上救生装备进行检查。

3.徒步涉水河流水深应小于0.7m,流速小于3m/s,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岩溶发育地区及旧矿、老窿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进入岩洞或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探井,应预先了解有关情况,采取通风、照明措施,并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2.在垂直、陡斜的旧井壁上取样应设置绫车升降作业台或者吊桶。3.洞穴调查作业时,洞口应预留人员,进洞人员应采取安全措施。

四、野外地质作业宿营

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背风场地,预防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

营地应设排水沟,悬挂明显标志。

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下风侧,并距营在大于5m。在林区、草原建造营地,应开辟防火道。

五、野外地质作业交通

地质勘探野外工作机动车辆应满足野外作业地区越野性能要求,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在野外工作期间应随时检修。

野外工作机动车辆驾驶员除持有驾驶证外,需经过野外驾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篇: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及采样要求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 年 月 日

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如:自

至)手图号:

航片号:

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断层(或

层)人员:

(记录);

(手图与航片)

点号:

(如:0066)座标: X:

Y:

GPS:(经度

纬度

高程)位臵:(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标本:(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 记录照相序号、位臵、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具体内容是:(1)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臵;(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

点间:(如:(1)0-150m: 沿途为………(2)150-300m: 沿途为………

(3)300-600m: 沿途为………)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野薄记录格式说明

①每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②点位应以观察点附近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意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1、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L3000∠10°等。3.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

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

① 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② 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

③ 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 ④ 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 ⑤ 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

⑥ 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薄片及标本

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光片

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岩组分析

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人工重砂

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

粒度分析 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大化石

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2Kg为适。

X—射线衍射分析样 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 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单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

测定晶胞参数(a、b、c、α、β、γ)、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臵),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

电子衍射法样

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

红外光谱分析样 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

激光拉曼光谱法

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

穆斯堡尔谱法 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臵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

核磁共振波谱法 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2lml

热分析样 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氢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

矿物包裹体分析样

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采样要求:

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1mm。

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2—0.5mm,送样重量10—30g。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对矿物微区(微米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采样制样要求:采集薄片样,用环氧树脂粘接,不盖玻璃片,载片小于28mm×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

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素含量测定(ppm级)。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埃左右;粒度小于1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接测试。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等),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特别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采样制样:基本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相同,试样大小取决于仪器型号,一般不超过100×30 ×50mm。

激光显微光谱法

测定矿物中杂质元素种类;定量测定矿物次要成分,杂质痕量元素含量;确定微细矿物名称;岩石重砂中副矿物含量的快速统计。采样:固体样品制成光薄片后测试,液态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

岩石化学全分析样 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14项、有时还要加上S、Cl、F、烧失量。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

岩石化学多项分析样 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挑选单矿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

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采样:新鲜岩石,拣块,500g左右。岩石稀土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稀土元素15种,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新鲜岩石1—2Hg,拣块法。

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采样:挑选单矿物2g。

K—Ar年龄样 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事件年龄。采样要求:测定对象常为云母类、角闪石、辉石、斜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火山玻璃,以及含钾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全岩。选单矿物重一般2—50g,全岩样500—1000g。

40Ar—39Ar年龄样 样品要在反应堆中经快中子照射,测定氩的同位素比值,经多阶段加热,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沉积岩的沉积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变质作用的年龄、硫化物年龄;提供多阶段加热的氩同位素分析数据、年龄值及年龄坪谱图。采样:测定对象及样品重量同H—Ar年龄样。

U—Pb年龄样

分析要求提供每个矿物颗粒的U、Pb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多个矿物的一致曲线及年龄。采样:取新鲜岩石分离、挑选单矿物,主要测定对象为锆石、独居石、磷灰石、晶质铀矿,对锆石含量高的花岗岩取3—5Hg,对火山岩取10—15Hg,对中基性、超基性岩取20—25Hg,一般挑单矿物重量0.5—2g,纯度>98%,每种单矿物按物理性质不同分别测定。

铀系法

40×104a以内的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锰结核、盐类、碳酸盐岩(珊瑚、钟乳石、钙结核、贝壳、骨头)、年轻火山岩、自然水的形成年龄。采样:样重一般为10—100g,水样10—20lml,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取新鲜岩石。

Rb—Sr年龄样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中、酸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和矿物等时线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Sm—Nd年龄样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超基性、基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14C年龄样 200—5×104a含碳物质的年龄。采样:采集对象及重量,木头、木炭、树根、古植物种子等采25—30g;泥炭、珊瑚、贝壳、淤泥200—1000g;土壤500—2000g;动物骨骼1000—1500g;水500—1000g;样不需破碎,剔除非测定杂质;样品装入塑料袋(不直接装入布袋);水样应在野外进行处理后,将沉凝物,装入玻璃或塑料瓶中送化验室,通常100升左右的水才能分离出足够数量的沉积物供测定。

古地磁

测定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场,求得样品的平均磁偏角、磁倾角、磁极位臵等参数的对比,根据样品的磁极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板块的迁移。采样要求:

1、间距,垂直走向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为1—5m;

2、数量,应满足统计的要求,侵入岩在中心取样,不得少于10块;

3、规格,野外采样12×12×12cm大小手标本,并表明层面或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对于松散沉积物可采用器具取得定向标本,误差不得超过10,室内制成4×4×4cm,每块手标本截取四个以上的样;

4、采样对象为含磁性较高的沉积物和岩浆岩;

5、采集方法,可在新鲜岩石采集手标本或用手提式钻机采取;

6、送样时附剖面图,写明采样位臵及经纬度。

热释光(TL)

测定受热受光样品,如古陶瓷、断层泥和黄土、沙丘等(测石英、长石),测年范围1000a—1Ma ;采样:深度,30—40cm,采样避光进行,不透光包装。样重,1000g左右。

光释光(OSL)测定河流相、洪积相、湖相、海相、冰水相、风积物、火山喷发物及断层磨擦生热烘烤的产物及考古样的最后一次暴光或受热以来所经历的年龄,测年范围2千年—50万年。采样:基本同热释光样

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物质内部结构特征;测定第四纪沉积物、火山岩地质年龄及断层最后一次活动年龄等,测年范围几百年—几百万年。采样要求:1)测定物质结构的样品,单矿物采长度为2—9mm的单晶,粉晶采4—9g,液体需0.01—0.1ml。2)第四系测年采集对象为碳酸盐类钙结核、贝壳、珊瑚,磷酸岩类牙齿、骨头、硫酸盐石膏、硅酸盐、火山物质、断层物质、经阳光照射的样品等;采样深度30—50m;避光处理和保存;样品量一般50—100g,含石英颗粒松散沉积物一般需1000—2000g。

裂变径迹(FT)

测定对象磷灰石、锆石、硝石、云母、火山玻璃等。测年范围几百年至几百万年。采样:样品要新鲜,矿物充分结晶;测抬升速率沿不同高度系统取样,样品量足以保证选出几十个矿物颗粒,送单矿物100—500颗,送岩石2Kg。

氧同位素 测定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平衡温度取样:根据用途不同而不同:1)、计算成岩温度常采同一世代矿物对,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矿物样重0.2g ;计算碳酸盐岩古海水温度要用腕足类及软体动物贝壳。2)、判别岩石物质来源采单矿物(或全岩),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粒径小于0.3mm。判别水的来源主要用矿物包裹体。3)、测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采集冰块和雪装入玻璃瓶,蜡封,样品体积50—100ml。

氢同位素

测定δD值。用于计算温度,判别物质来源,结合氧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成因。采样:测定对象主要有云母、角闪石、蛇纹石、天然水,测定包裹体的矿物有石英、萤石、硫化物、碳酸盐等;样重,单矿物20—50g,水10—15ml。

硫同位素 分析硫同位素组成,计算δ34S,计算矿物的平衡温度。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硫化物,测定温度取矿物对,挑单矿物0.5g左右。

碳同位素

测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用于计算温度,判别有机碳和无机碳、淡水和海水碳酸盐岩。采样:采样对象主要为碳酸盐岩、含石墨变质岩及含碳地下水、气体和植物,样重0.5g,气体5—10ml;测定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的矿物主要有石英和硫化物,样重150g。

铅同位素

分析铅同位素比值,计算模式年龄,判别成因。采样:测定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钾长石,样品要新鲜,取矿物重1—2g,同一地质体应取三个以上样。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化学分析样 根据矿石成分作基本分析和必要的组合分析,确定矿石中有益组分和伴生组分及有害元素的含量。采样原则:根据自然分层和矿化情况连续拣块系统取样,在一层内以样长0.5—1m垂直矿层连续刻槽采样,沿矿化走向至少布臵两条以上采样线。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光谱全分析样 了解矿体及围岩的元素含量情况。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自然重砂样 分析要求:重砂矿物定性定量分析。采样:采集重量15—30Kg,经野外粗淘后不应少于10—15g。

非金属矿物理性能及工艺性能测试样 测试项目及采集方法与矿种及用途不同而确定。

采煤层煤样 刻槽法(10×10—25×25cm)直接在煤层上系统取样,作半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磷、发热量及元素分析(C、H、N、O、S)等。

生油样:分析项目为有机质含量、元素分析、沥青族组分分析、氯仿抽提物等。采样对象有油页岩、沥青质岩、煤、浅色碳酸岩等,采集新鲜岩石,要系统采集,样重一般为300g—1000g。

储层样:分析项目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采样规格6×6×7cm,采样岩石为油页岩、含油砂岩、含油碳酸岩。

盖层样:测定孔隙度、渗透率及岩石突破压力实验。

水样:主要有简分析水样、全分析水样、专项分析水样和现场分析水样,水样的采集、分析项目与密封见有关规范。

土壤样:分析与矿产、农业、牧业、林业、污染、环境生态有关的元素和成分。样品采集系统采集有机层、淋积层、母质层,样重100—150g。

植物样:分析微迹化学元素。主要取植物器官和腐殖质,样重150—200g。

第三篇:地质勘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范文模版)

地质勘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一般要求

一、地质勘查项目野外验收工作应在野外工作现场进行,其依据是项目设计书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二、承担单位在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前一个月,向实施单位提出项目野外验收申请。

三、申请野外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

(二)原始资料齐全、准确;

(三)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已经进行整理,并进行了质量检查和编目造册;

(四)进行了必要的综合整理,编写了项目工作总结。

四、项目提供野外验收的资料包括:

(一)全部野外实际资料:

1.野外原始图件;

2.野外记录本、原始野外记录卡片、原始数据记录、相册、表格等;

3.野外各类原始编录资料,及相应的图件;

4.样品鉴定、分析、测试送样单和分析测试结果;

5.各类典型实物标本;

6.过渡性综合解释成果资料和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成果资料;

7.其他相关资料。

(二)质量检查记录(包括原始资料检查记录小结)。

(三)工作总结,包括: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含工作量);地质成果总结;质量总结;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五、野外验收的主要内容有:

(一)原始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二)是否完成了规定的目标、任务;

(三)是否完成了批准的工作量;

(四)项目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是否合理,工作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五)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六)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七)工作总结是否系统、全面;

(八)野外实地抽查是否合格。

六、野外验收应对该项目野外工作情况评分并划分等级。评分实行百分制,根据总分多少划分为:优秀≥90分;75分≤良好<90分;60分≤合格<75分;不合格<60分。

七、野外工作等级评定后,验收组形成野外验收意见,组织验收单位应对野外验收意见进行审核、签署意见,并及时通知被验收单位。

八、被验收单位收到野外验收意见书和组织验收单位意见后,应按意见的要求完善各项工作;需补充野外工作的,还应及时补充和完善野外工作;并向组织验收单位提交补充工作总结,组织验收单位审核认可后,方可转入最终成果报告的编写。

九、野外验收过程中被验收单位应提交全部资料,回答质疑,提供验收组必要的工作条件。

具体要求

一、地质勘查项目野外验收除以任务书、设计书和设计审查意见书为主要依据外,还应参照《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 2006-01)、《湖南省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试行)》(2008版)等技术标准进行。

二、地质勘查项目野外验收要点:

1.原始地质编录资料质量:槽、井、坑、钻探工程布置和施工质量;地质点、路线、剖面选择和控制程度达到地质目的;野外记录、现场编录资料齐全完整、准确并与实际吻合;各种图件(素描图、剖面图、柱状图、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等)内容齐全、表达准确合理并与记录相符、与实际吻合;采样方法和规格符合相关要求,样品采集齐全,有代表性,采样编录完整、准确无误,样品保管完好,注记清晰、无误无漏;对现场编录资料、样品分析测试成果及时进行整理并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检查、抽查及问题处理及时,记录完整、客观。

2.配合地质勘查工作开展的物化探测量原始资料质量:工作布置合理,经实验后提出的方法合理有效,达到地质目的;样品(数据)采集方法技术、数量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样品加工或数据处理方法技术和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原始记录及编录资料齐全完整、客观真实;质量检查及问题处理及时有效,质量检查记录完整真实。

在检查上述1、2两类原始资料时,也要对室内样品测试送样单、原始数据记录单和实验报告单,各项原始资料质量检、抽查记录以及原始资料管理、及时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完成历年任务书下达的工作任务、历年设计审查意见书确定的工作量;完成项目任务书下达的总体目标任务;达到项目任务书下达的预期成果。

4.工作部署、工程布置的合理性:与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相符合;采用的技术方法、手段及各种方法、手段的配合合理、有效;工作部署、工程布置合理,达到预期地质目的;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满足目标任务的要求。5.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质量:依据相关技术标准对岩、矿石实物标本进行系统分类、描述、整理,对样品分析测试成果进行校核、检查、分类整理,根据鉴定、测试成果及时校正有关原始编录和综合图表,及时分析利用鉴定、测试成果;各类综合图件、表格编制及时,内容齐全完善,与原始资料吻合;综合研究内容、方法、程度及成果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基础数据的精度符合相关标准,储量(资源量)计算正确;GIS信息资料录入完整、可用。

6.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和工作质量:项目实施单位建立了质量体系,并运行有效;针对本项目建立了质量保障措施,并施行有效;各项工作的实际质量好。

7.野外工作总结情况:全面、系统地对工作量及工程施工质量、成果进行总结;全面、系统地对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及效果进行总结;全面、系统地对总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预期成果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全面、系统地对区域、矿区地质矿产特征进行总结。

三、野外验收工作中,要求评委抽取不少于总量20%的原始编录资料与实物、实地进行对比,以检查原始资料的客观、可靠程度;抽取不少于总量20%的综合整理资料与原始资料进行对比,以检查综合整理资料与原始资料的吻合程度。

四、要填制地质勘查项目野外验收评分标准见表。

第四篇:野外地质记录

野外地质记录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 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1、野外地质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 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

图文并茂:图是表达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要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记。

2、野外地质记录内容

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测绘,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观察点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 • 日期和天气。•

实习地区的地名。

• 路线:从何处经过何处到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观察点编号:可从 No.01 开始依次为 No.02,No.03,…。

观察点位置:尽可能交代详细,如在什么山、什么村庄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是在大道旁还是在公路边,是在山坡上还是在沟谷里,是在河谷的凹岸还是在凸岸等,还要记录观察点的标高,即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判读出来。观察点的位置要在相应的地形图上确定并标示出来。

• 观察目的:说明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如观察某一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 观察内容:详细记录观察的现象,这是观察记录的实质部分。观察的重点不同,相应地有不同的记录内容。如果观察对象是层状地质体,则可按以下程序进行记录: ①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工程特性等; ②化石情况,有无化石,化石的多少,保存状况,化石名字;(此次实习无此项)③岩层时代的确定;

④岩层的垂直变化,相邻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列出证据;

⑤岩层产状,按方位角的格式进行记录;

⑥岩层出露处的褶皱状况,岩层所在构造部位的判断,是褶皱的翼部还是轴部等; ⑦岩层小节理的发育状况,节理的性质、密集程度,节理的产状,尤其是节理延伸的方向;岩层破碎与否,破碎程度,断层存在与否及其性质、证据、断层产状等;

⑧地貌、第四系(山形,阶地、河曲等),河谷纵、横剖面情况,河谷阶地及其性质,水文,水文地质特征及物理地质现象(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⑨标本的编号,如采取了标本、样品或进行照相等,应加以相应标明; ⑩补充记录。上述内容尚未包括的现象。

如果观测点为侵入体,除化石一项不记录外,其他项目都应有相应的内容,如④项应为侵入接触关系或沉积接触关系;⑤项应为岩体,是岩脉、岩墙、岩床、岩株或岩基等;⑥项应为岩体侵入的构造部位是褶皱轴部或翼部,是否沿断层或某种破裂面侵入等。上述记录内容是全面的,但在实际运用时,应根据观察点的性质而有所侧重。

沿途观察、记录相邻观察点之间的各项地质现象,使点与点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

绘各种素描图、剖面图,一般在记录簿的右页记录,在左页绘图。

路线小结,扼要说明当天工作的主要成果,尚存在哪些疑点或应注意之点。以上记录项目应逐项分开,除日期和天气在同一格内之外,其余各项均要另开新行。

第五篇:野外地质实习(2012)

野外实习指导书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15日、16日两天。每天早上8点从江宁校区骏园乘大巴准时出发,下午5点前返回学校。

实习地点:南京湖山地区、六合火山地质公园和南京地质博物馆。具体行程:

12月15日上午考察三叠系青龙组剖面、山头洼背斜剖面,中午在阳山碑材公园休息,下午考察大石碑断层、汤山溶洞群;

12月16日上午考察瓜埠山(或桂子山)火山机构及寻找雨花石,中午在珠江路地质博物馆休息,下午地质博物馆参观。

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十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简称汤山,主峰海拔292.3m。二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煤系地层经地表水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系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而成。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级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拔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少量冲积成因的粉砂质粘土。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连续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

地层岩性

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于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实习穿越路线区域山露地层由老至新为:

泥盆系

茅山组(Dl+2m)总厚度达115m,与坟头群整合接触。孔山北侧采石公路东端出露厚度约20m。为紫红色间夹灰黄色之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中厚层状,沿层面常见白云母片。岩石原生色为灰黄或灰白色,岩石因氧化作用而出现紫红色。

五通组(D3w)假整合于茅山组之上,接触面略显受侵蚀之痕迹,局部见到细的砾石,砾石;成分为茅山组砂岩。五通组厚约150m,可分为四部分:

底部为为灰白色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岩成分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浅色具纹理之砖质岩等,滚圆或半滚圆状,砾径1~3cm为主。砾石可排列成单向斜层理。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间夹粉砂岩薄层。砂岩中石英含量可达95%以上,硅质胶结,具缝合线构造,具单向斜层理。

上部为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有较多的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扁豆体状薄层赤铁矿。在灰黑色页岩及灰黄色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亚鳞木、楔叶木等化石

顶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非常发育。

石炭系

金陵组(C1j):厚约6m,与五通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黑色微晶生物件屑灰岩,厚层状,生物碎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茎及腕足类碎片,含有机质及泥质成分较高,底部有一层铁质粉砂岩与五通组接触。盛产假乌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贝等化石。高骊山组(C1g):厚度约36m,假整合于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面颜色发红,有铁锰质薄层堆积。

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夹薄层砂岩,含灰褐色泥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镜体,见腕足类化石碎片。

中部为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

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及灰黑色粘土质及粉质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和州组(C1h):厚度约5m,与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黄色泥质及白云质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见袁氏珊瑚、贵州珊瑚、巨长身贝、不规则石柱珊瑚、轮状轴管珊瑚等化石。

老虎洞组(C1l):厚度约6m,与和州组假整合接触。为灰色、浅灰色结晶白云岩,致密,较坚硬,遇酸仅微起泡,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含有灰黑色、灰白色、肉红色、燧石结核,呈透镜体或团块状,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黄龙组(C2h):厚度约65m,与老虎洞组为假整合接触。

底部有白云岩砾块组成的砾岩,砾块半棱角、半滚圆状到不规则状,直径3~5cm为主,由方解石胶结,其晶粒达1cm以上,厚约5m。

下部为白色微晶灰岩,斑块巨粒结晶灰岩,晶粒可粗达o.1一1cm,厚约5m。主体部分儿灰白色略显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厚层到块状,层理不清,仅能根据缝合线构造米判断其层面产状。产布丸小纺锤蜓、筒形纺锤蜓、刺毛螅、莫斯科唱贝、满苏分喙石燕、犬齿珊瑚,厚度约55m。

船山组(C3C):厚度约40m,与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黄龙组顶面受到侵蚀,起伏不严,并受到氧化颜色发红。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微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中部及上部产有核形石,为圆球形,似豆粒人小,色灰白,深灰色和浅灰色灰岩中均可见道,是葛万藻聚集而成,是识别船山组地层的重要标志。船山组顶部有一层极富海百合茎的生物碎屑灰岩。本组还产有麦粒蜓、球希瓦格蜓化石。

二迭系

栖霞组(P1q):厚度约130m,与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可分为四个部分:

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发育缝合线构造,风化面上形成沿层面方向延展的眼球状、扁豆状小溶沟。灰岩中产米氏蜓、米氏珊瑚、三叶虫(非利浦虫)等化石。底部有一层数十厘米厚的灰黄色泥质页岩及生物屑灰岩,其中产介形类化石下硅质层段,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构造的含硅质生物微晶灰岩,露头零星。

本部段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盛产灰黑色燧石结核,具缝合线构造,有时还见微层理。化石丰富,常见早坂珊瑚、中国奇壁珊瑚、多壁珊瑚、米氏珊瑚、中国孔珊瑚、南京蜓、球蜓等化石突出于岩石表面,极易找到。上砖质层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状生物屑微晶灰岩,露头零星。见拟纺锤蜓等化石

孤峰组(P1g):厚度约20m,与栖霞纽整合接触。出露于山麓低地,露头比较零星。

下部为灰黑色燧石岩,硅质页岩,薄层到中层状,坚脆,易破裂,风化后成为多孔状,质轻。

上部为灰黑色薄层到中层状硅质页岩,燧石岩夹页岩,产磷质结核。产拟腹菊石、阿尔图菊石;等化石。

龙潭组(P2l):厚度约100m,与孤峰组整合接触。组成由排山村至黄花庵一线之谷地,露头较零星。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黄色、灰黑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砂岩,厚度约40m。

中部为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煤层及碳质页岩,厚约30m。

上部为灰黄色、灰黑色页岩、粉砂岩、砂岩、煤层,顶部夹1-3层灰黑色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厚约30m。在黄花庵公路边见到中部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页岩。页岩中盛产单网羊齿、大羽千齿、节羊齿、蕉羊齿等植物化石。

大隆组(P2d):厚度约20m,与龙潭组整合接触。仅山露于棒槌山内端矿山车间房后。可分为二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生物屑微晶灰岩、钙质页岩、灰黄色泥质粉砂岩。

中部为灰紫色页岩、灰黑色硅质页岩与燧石岩互层。页岩中产假提罗菊石、戟贝等化石。

上部为黄绿、灰黑色页岩夹硅质页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

三迭系

青龙群(T1+2q)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下青龙组(T1x)分布于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引、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消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山露清晰。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山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品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极其发育。上部为灰黄色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顶部为纹层状自云质灰岩。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

第四系

近代冲积一洪积层,有砾石层、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层等。孔山北坡人工剖面揭露清楚。

地质构造:

汤山位于青龙山—汤山一仑山复式人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冀陡,南冀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利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80°~90°,背斜轴面南倾。住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

阳山碑材:又称孝陵碑材,遗存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距南京市区约23公里。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其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16250吨;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重量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8799吨。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3116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汤山猿人洞:古猿人洞位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的汤山北坡,其位于汤仑复背斜汤山段近核部倾伏端的北翼,溶洞发育在奥陶系红花园组灰岩中。1993年开山采石时,发现该洞,因其形似葫芦而称为“葫芦洞”。其东西长80m,南北最宽处30m,洞底海拔85.9m,洞顶高18m。葫芦洞可分为大厅和支洞两部分,均有第四纪堆积,并且在堆积物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的南京直立人化石则发现于支洞堆积物中。

古猿人洞的发现是继云南云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安徽和县猿人之后的重大考古突破。1995年后,这里便成为对游客开放的旅游景点。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芦洞。

据对地层中化石研究和钙板的TIMS年龄测试,堆积物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葫芦洞的洞壁和洞外还可见红色溶洞堆积角砾和泥,其形成时代较早(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分布范围总体大于现今葫芦洞,由此并结合汤山地区古溶洞特点分析,葫芦洞的雏形形成于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后来古溶洞逐渐萎缩,充填物封闭了溶洞的进出口,古溶洞发育结束。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断裂和层间裂隙发育及古溶洞的基础上,葫芦洞受地表—地下水共同作用而再次发育,现今葫芦洞主体形态形成。后随着山体上升,山坡的片流和沟流发育,山坡后退,葫芦洞洞口被揭开,为动物生栖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场所,并为后来古人类的生活、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葫芦洞内锥状堆积保存古人类和各类动物化石成为可能。中更新世后,洞口的堆积物继续增多,加上溶洞自身的化学堆积,洞口逐渐被覆盖,葫芦洞再一次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直至1993年开山采石时,才发现该洞,使得这一古老的溶洞及古人类化石重见天日。瓜埠山:

石柱林:相比较而言,瓜埠山石柱林更有气势,从离山稍微远点的距离看,瓜埠山的几个小山头全部由密密麻麻的五棱形、六棱形的柱子组成,而其中的每根石柱又冲天直立;一块块垒石层层叠起;有的石面呈放射状,如同天女散花,是比桂子山规模更大的石柱林。石柱每根直径约40-60厘米,高15-40米,或垂或卧,紧密排列于岩层层面,构成半壁石林,最高处近百米,气势恢宏壮观,在国内罕见。

“六合石柱林”是一千万年以前火山爆发时玄武岩喷到地面冷却后产生的六棱形、五棱形等不同形态的“柱状节理”,它比闻名于世的美国黄石公园石柱林还要高大、壮观、雄伟。

雄狮之塔:雄狮之塔是瓜埠石柱林中最有特点,也是最有型的一个部分。这部分石柱林呈放射状,近看的话,犹如孔雀展屏。把这部分石柱林上下连起来看,其形状像极了发怒的狮子,再加上其高达70米,气势逼人,所以看起来像头雄狮,被称为“雄狮之塔”。

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 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新馆包括“神秘的地球”、“生命的演化”、“恐龙的王国”3 个主要展厅。

下载野外地质作业安全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野外地质作业安全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采样要求(精选五篇)

    野簿的记录格式 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

    地质勘查野外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夏季野外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组间协作和监护十分必要,施工中班组间要相互提醒,防患于未然。 2、相关生产物质要在前一天晚上准备齐全,不影响工作。 3、合理安排施工时段,注......

    地质队野外地质项目安全先进个人推荐材料

    2004年度XXX同志 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推荐材料 根据新地十一工字[2004]07号文件《关于评选二○○四年年各类先进的通知》,为了更好地贯彻文件精神。地调所分工会于12月21日举行......

    野外地质实习教案

    野外地质实习教案 第一天 室内准备 目的要求 明确本次野外实习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并对各条实习路线的地质概况有初步了解。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要注意安全......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学习心得

    《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学习心得2014年4月27日~28日,黄与能老师针对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地质报告的编制等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讲解,这次学习,不仅对我们以往工作中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系......

    地质野外实习总结

    水利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总结 此次实习地区选在北京西山的九龙山、愁儿岭、香峪大梁一带。行政区划属门头沟区的门头沟乡和军庄乡,包括城子、龙泉务、军庄、灰峪等自然村。实习......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推荐]

    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1 一:介绍专业年级 09水利水电工程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提 纲实习时间、地点、路线和目的等二、实习区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