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液化石油气安全培训资料
液化石油气安全培训资料
第一节 液化石油气主要知识简介
一、主要成分
液化石油气是从石油的开采、裂解、炼制等生产过程中得到的副产品。液化石油气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包括: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和丁二稀(C4H6),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甲烷(CH4)、乙烷(C2H6)、戊烷(C5H12)及硫化氢(H2S)等成分。从不同生产过程中得到液化石油气,其组成有所差异。
在常压条件下,液化石油气C3、C4成分的沸点都低于常温,容易汽化为气体,由于C5以上成分的沸点较高,在C3、C4等汽化之后仍以液态残留在容器之中,因此称为残液。我国民用液化石油气残液含量较高。
二、主要物理性质 1.相对密度
液化石油气是混合物,其相对密度随组成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认为,液化石油气气体的相对密度为空气相对密度的1.2~2.0倍;液态相对密度大约0.51。2.液态体积膨胀系数
液态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同温度下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因此,在给容器充装液化石油气时,液相不得充满,而要留一定的空隙,以供受热体积膨胀时占用。3.溶解度
溶解度指液化石油气的含水率。其特点是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由于液化石油气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而在储罐、钢瓶等液化石油气容器的底部经常沉积着一定的水,需要定期排放。
4.浓度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燃烧热值
液化石油气是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浓度爆炸极限、最小点火能量及燃烧热值随组分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一般认为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体积浓度爆炸极限约为1.5%~9.5%,最小点火能量低于0.3毫焦耳,燃烧热值为92092~12139千焦/立方米。5.电阻率
液化石油气的电阻率约为1011~1014欧*厘米。据测定,液化石油气从容器、设备、管道中喷出时产生的静电位可达9000伏。
三、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 1.易爆炸
液体石油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或浓度)时,遇火源即能引起着火爆炸。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着火)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着火)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百分比(%)来表示。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约1.5%~9.5%。这就是说,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5%~9.5%这个范围时,混合气体 遇火源就能着火爆炸;当液化石油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1.5%时,因可燃气体不足,混合气体不燃烧、不爆炸,1.5%叫做液化石油气的爆炸下限;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高于9.5%时,因氧气不足,混合气体也不燃烧、不爆炸,9.5%叫做液化石油气的爆炸上限。
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处于爆炸下限或爆炸上限时,混合气体遇火源一般只是发生爆燃。爆燃所产生的压力一般不会超过405千帕(4个大气压)。但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特别是达到反应当量浓度(约为4.0%),则发生威力最大的爆炸。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可达709千帕(7个大气压),爆炸后压力还会不断激增,并伴有震耳的声响。
因为液化石油气的爆炸下限低,只要泄漏出少量的气体,就会很快在一定的范围内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所以说液化石油气极易燃。2.易燃烧
液化石油气属于一级可燃气体,比煤气(一氧化碳)、汽油等物质更易燃。液化石油气不但易燃,而且燃烧时发出的热量(热值)和火焰温度也很高。其热值大于15605.5千焦/公斤(91272千焦/立方米),火焰温度高达2120℃。着火时热辐射很强,极易引燃、引爆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使火势扩大。第二节 运输防火
在这里,运输特指将液化石油气由产地输送到储配(供应)站的过程,运输液化石油气包括装、运、卸三个环节。由于通常采用铁路槽车、汽车槽车运输,汽车装载钢瓶以及管道输送液化石油气,因此,运输液化石油气通常分为铁路槽车运输、汽车槽车运输、汽车装载钢瓶运输及管道输送四种形式。
一、运输液化石油气具有的危险性
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易产生静电等特性,因此,运输液化石油气的过程具有很大的危险性。1.具有着火危险
运输液化石油气的槽车储罐、钢瓶以及输气管道,由于违章操作或因长期使用,缺乏维修造成性能损失、失灵等,往往会泄露气体。泄露的液化石油气在扩散中遇到各种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机动车辆排气筒喷出的火星等着火源。具有着火危险。2.具有爆炸危险
在常温条件下,液化石油气在容器内处于气一液两相平衡状态,按规定灌装的容器气相压力可达980千帕以上。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有一定差别;公路交通不甚发达,车辆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长途运输液化石油气的车辆有时会受热、强力震动和撞击,具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另外,从槽车、钢瓶以及输气管道中泄露出的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它的爆炸极限,遇到火源也有发生爆炸的危险。3.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
(1)违章操作:违章操作不仅是造成其他事故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造成液化石油气运输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
(2)交通事故:运输液化石油气的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往往泄露液化石油气气体,造成爆炸燃烧。
(3)槽车、输气管道的安全设备损坏、失灵:槽车及输气管道的安全设备和附件损坏、失灵以后,往往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当槽罐及输气管道内升高到安全泄压值时不能安全泄压,发生爆炸;二是泄漏、排放气体,引起爆炸着火。
(4)排放气体:输送液化石油气的槽车、管道,一般不得排放气体,只有在可能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允许紧急放空,紧急排放的液化石油气体,在扩散中遇火源发生爆炸着火,也是运输液化石油气发生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5)运输容器受热爆炸:装运液化石油气的槽车储罐钢瓶,若超量充装,再受到太阳长时间曝晒,有时也会泄露气体并着火;若在发生着火之后,不及时冷却降温。也会发生爆炸。
二、防火安全措施 1.汽车槽车运输
(1)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国家和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运输液化石油气的汽车槽车的压力安全阀、紧急切断阀、防静电接地链等安全附件必须齐全、符合安全技术要求,并应在运输途中经常检查,保持灵敏可靠,同时,为防止发生火灾,运输液化石油气的汽车槽车应按规定采用防爆电气装置,槽罐上应涂有醒目的“严禁烟火”红色标志,发动机排气筒加戴性能可靠的火星熄灭器。此外,为了能及时地扑救运输途中发生的初期火灾,槽车还应装配两具5公斤以上干粉灭火器或3公斤以上1211灭火器。
(2)汽车槽车运输液化石油气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管理、运输化学易燃、易爆物品和交通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运输前应认真检查车况,在车前悬挂醒目的“危险品”标志牌,不得拖带挂车,不得携带其他易燃、易爆物品。途中通过立交桥,涵洞、隧道等重要的公路交通设施,应注意标高,限速行驶,不得停留;进入城市郊区应按当地公安机关规定的行车时间、行车路线限速行驶,不得通过重要的公共场所和闹市。押运员必须跟随车辆,中途不得离开。车上禁止吸烟,不得搭乘其他人员。夏季长途运输应采取遮阳措施,经常观察槽罐液相温度和气相压力,当液相温度达40度时,应进行罐外喷水或泼水降温。冬季道路冰冻时,不宜长途运输。否则,应在轮胎上加戴防滑铁链,限速行驶。
(3)运输途中,临时停车位置应通风良好,远离机关、学校、桥梁、厂矿、仓库和人员密集的场所。与重要的公共建筑、设施须保持25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与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应保持40米以上的安全间距。中途停车时,司机或押运员必须留车监护,不得使用明火或能发火的工具进行检修。夜间休息时,不得将槽车停放在公共停车场以及易燃、易爆物品库房,普通车辆附近。夏季停车时,应避免日光曝晒。
(4)液化石油气站采用汽车槽车运输液化石油气时,须在站内设置汽车槽车装卸台。否则,应在灌瓶间或压缩机房引出汽槽装卸嘴。汽车槽车装卸台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小于15米,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小于30米。装卸台或装卸嘴附近应设置接地电阻不小于10欧*厘米的接地桩,以供装卸作业前静电接地。为确保发生火灾后能及时地疏散槽车,灭火救灾,槽车装卸台或装卸嘴前应设置不小于15米×15米的回车场,装配2具8公斤以上干粉灭火器。
(6)汽车槽车在进行装卸作业前应停车熄火,接好地线,牢固连接管道接口,排尽管内空气。进行装卸作业时,不得发动车辆、排液放气,不得使用能发火工具。如遇雷雨天、液压异常、附近着火,以及其他威胁装卸安全的因素,汽车槽车应停止装卸作业,汽车槽车在充装液化石油气时,应认真计量,不得超装。装运液化石油气的汽车槽车到站后,应先静置30分钟,然后及时卸液,不得把槽车当作临时储罐使用,不得从槽车直接给钢瓶充气。槽车卸液后,槽罐内应留有49千帕以上的余压,以免空气进入罐内形成爆炸危险。
(7)汽车槽车卸液后,应停放在专用的汽车槽车库房内,不得在其他场所随意停放,汽车槽车车库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米,与厂房、库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2米。库内应通风良好,照明等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并应配2具以上8公斤干粉灭火器。库内禁止设置地下室、地沟,禁止修理车辆,禁止存放其他易燃、易爆物品。2.铁路槽车运输
(1)液化石油气铁路槽车的设计、制造、使用检修及运行应遵守国家及劳动、铁路、化工等部门的有关规定。槽罐上应涂有醒目的“严禁烟火”的红色标志,在适当位置装配必要的消防器材。
(2)液化石油气铁路槽车充装液化石油气前,应认真检查压力、液位、紧急切断装置等安全附件的状况,核对槽车充装介质的名称。安全附件不全或性能不佳的的禁止充装,装运液氯等液化气体的铁路槽车不得装运液化石油气。槽车装卸液化石油气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防跑液漏气,以免装卸场所积聚液化石油气,形成火灾危险。遇雷雨天气或出现槽罐液压异常、泄露气体、装卸场所附近着火等威胁装卸安全的因素时,应停止装卸作业。液化石油气站采用铁路槽车运输液化石油气,应在站内生产区设置铁路槽车装卸栈桥,装卸停车专用线的中心线距液化石油气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米,在距储罐30米处专用线上,应经有关铁路局同意,设置“机车停车位置”标。装卸场所30米范围内严禁烟火,为了能及时扑灭装卸作业过程可能发生的初期火灾,装卸栈桥应按长度每10—15米设置1具8公斤干粉灭火器,整个装卸栈桥设置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具。
(3)液化石油气铁路槽车押运员不但要熟悉液化石油气的性质,了解槽车结构、性能以及铁路运输危险货物的安全规定,还须掌握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以便运输途中发生泄露着火等事故时能正确处理。对于未按规定进行充装前检查、超量充装以及封车情况不明的铁路槽车,押运员可拒绝押运。
(4)液化石油气铁路槽车在运输编组时,与牵引的蒸汽机车、乘坐旅客车辆和装运起爆器材车辆应有4辆 以上的车辆相隔离,与牵引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使用火炉的车辆、装载除起爆器材以外爆炸物品的车辆,以及装载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应有1辆以上的车辆相隔。
(5)装运液化石油气的铁路槽车,不得在沿途各站久停,到达铁路终站后应用机车及时推进液化石油气站,槽车在运输途中发生重大泄漏时,押运人员应及时向列车主管人员反映,发出危险信号,停车紧急堵漏,并迅速向当地政府及公安、消防部门报告,设立警戒区,组织安全疏散。铁路槽车运输途中泄漏气体并着火时,应采取紧措施,并及时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组织抢险救灾。3.管道输送
(1)远距离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系统,由起点储罐、起点泵站、计量站、中间泵站、管道及终点储罐组成,其安装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管道宜选用无缝钢管。为了检修的方便管道连接应以焊为主,辅以法兰连接。管道通常采用埋地敷设。
(2)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系统,不得穿越有液化石油气设施的建、构筑物,也不得穿越具有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液体的场所,与其他管道、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间距应符合有关规定。
(3)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的埋地深度不应小于0.6米。管道与铁路或公路相交叉时,应从铁路下面穿越,并且穿越管段应设保护套管。保护套管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内壁与管道外壁应留一定间隙,两端应用软质材料填封。管道穿越铁路时,从铁轨底至管道顶的深度不应小于1.4米。穿越套管两端应分别伸出铁路3米。管道穿公路时,从道路内路面至管道顶的深度不应小于1米,穿越套管两端应分别伸出公路1米。管道跨越铁路、公路及人行通道时,应具有一定的安全高度。管道与河、湖泊相交时,可采用架空跨越或河底穿越的方式。(4)为了满足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的安装、工艺、检修及防火安全的需要,一般应在场站的进出,分支管起点互为备用管线的分切点,重要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重要河流两侧,设置阀门。为便于事故控制及维修,应在管线上每10—20公里设一分段阀。阀门的耐压力不低于管道的设计压力,并不得低于2450千帕。埋地管道的阀门一般设在阀室内,阀室应设在地形开阔、地势较高、交通方便和便于检查的地方。在重要河流的两侧应设在阀室内。带有放散管的阀室应设在便于安全放散的地点。放散时,周围30米范围内不得有明火或散发火花。
(5)为导除液化石油气在管道内流动与管壁磨擦产生的静电荷,管道应完全接地,并每隔80米设一接地极。连接管道的法兰应用铜片或铝片跨接。进行输气操作时,应控制管道内液化石油气液相流速。一般液相允许流速为0.8—2.5米/秒,最大不得超过3米/秒。
(6)要巡回检查,定期维修液化石油气输送管线,及时发现和消除管道、阀门等处漏气点。在检查和消除漏气点时,禁止使用明火。动火检修应落实防火安全措施。4.汽车装载钢瓶运输
(1)不宜使用汽车装载钢瓶长途运输液化石油气。装运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汽车应悬挂“危险品”标志旗,装配2具以上8公斤干粉灭火器。发动机排气筒应加戴性能可靠的火星熄灭器。(2装卸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场所应严禁烟火。装卸钢瓶应轻拿轻放,不得滚动、碰撞。钢瓶在车箱内应竖直码放一层为宜。容重15公斤以下的钢瓶,不得超过两层码放,并应采取措施,码放稳固,严防途中车辆颠簸碰坏钢瓶及其角阀,泄露气体。运输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汽车不得载人装物。超重、漏气以及没有橡胶护圈的钢瓶不得装车运输。
(3)装运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汽车应配备押运员。司机和押运员应经过安全培训,学习防火、灭火等安全知识。运输途中及中途停车等方面的防火安全措施,可参照汽车槽车运输液化石油气的做法。
(4)运输途中泄漏液化石油气时,应认真查找漏气钢瓶和漏气原因,关闭角阀,进行堵漏,钢瓶角阀损坏或堵漏无效时,应疏散漏气钢瓶到安全地带,进行安全监护,让泄漏的气体自然扩散,熄灭周围火源。堵漏、疏散漏气钢瓶不得使用能发火的工具,钢瓶漏气并着火时,司押人员应采取紧急措施,并应立即向地消防部门报警。• 第三节 储配站防火 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具有方便、快速、无灰渣等优点,深受城镇广大居民的欢迎。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燃料使用更加普遍,为了方便用户,保障供气,城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就必须建立具有储存和分配功能的基地——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液化石油气储配站一般由生产区和辅助区两部分组成,其主要设备包括:液化石油气槽车(管道输送设备)、储罐、装卸设备,以及灌装、倒残、计量、检验设备和消防安全设施等。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建设应符合安全、消防、环保、城建规划等方面的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生产、方便用户。
一、火灾、爆炸危险性
1.火灾、爆炸危险的一般分析
(1)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容易发生着火、爆炸,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由于设备不良、违章操作、误操作等原因,储气罐、灌装嘴、烃泵、压缩机,以及阀门、管道等设备往往泄漏液化石油气气体,并在站区扩散,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浓度达到1.5%~9.5%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质,构成了站区发生燃烧的物质条件,在储配液化石油气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火花、电气火花、金属碰击火花以及出现的各种明火等着火源,具有点燃液化石油气爆炸性混合物质的足够能量,会构成燃烧发生的能量条件,这三个条件在站内某一部位同时具备,并同时发生作用时,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液化石油气液态汽化以后体积剧烈膨胀,气体比空气重,不易扩散,并且气体浓度爆炸极限的下限较低,既使从容器阀门、管道和设备中泄漏很少量的液态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体也很容易在泄漏点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空间达到它的浓度爆炸极限,形成爆炸危险。最小点火能量一般低于0.3毫焦耳,在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内,出现静电火花,电气火花、各种明火等着火源,一般都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燃烧,因此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容易发生着火、爆炸。另外,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生产区内发生火灾、设备误操作等事故,容易造成站内储罐、容器等设备发生爆炸,大量泄漏液化石油气体,有发生更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
(2)火灾危险性类别:《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将火灾危险性划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大类,其中甲类的火灾危险性最大,戊类的火灾危险性最小,液化石油气气体是爆炸下限低于10%的可燃气体,按照规定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3)站内主要场所爆炸危险等级:《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将气体和蒸气爆炸危险场所规定为三级,即0区、1区和2区,其中2区场所的爆炸危险性较小,0区场所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正常情况包括正常的开车、运转及停车等。1区场所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形成,而仅在不正常情况下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不正常情况包括装置或设备的事故损坏、错误操作、维护不当及装置或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很小的场所,据此,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内灌装、倒残间的局部应属于1区爆炸危险场所,烃泵房、压缩机室、汽车槽车库及附属气瓶库应属于2区爆炸危险场所。2.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特点(1)违章操作危害十分严重。
(2)设备不良、设备损坏是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静电火花是主要火源,例如,1978年2月,某炼油厂液化石油气灌瓶间,无通风设备,大量液化石油气体充满空间并达到爆炸极限,因一女工用手推动尼龙头巾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炸燃烧,造成重大火灾。(4)灌瓶间是主要起火部位。
二、防火安全措施 1.合理选址和布局
(1)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站址应设在城市的边缘,位于居民区、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下风向或侧风向,远离村、工矿企业和影剧院、体育馆等重要的公共建筑,储配站不得设在低洼地带,站区地下不得有人防工程、通道及其他容易积聚液化石油气体的设施。(2)储配站的周围应设置用不燃材料建造的实体墙,其高度不应低于2米,站内生产区、辅助区应用不低于2米的实体墙隔开。储罐区、灌瓶间、压缩机室、烃泵房、附属气瓶库、槽车装卸台及栈桥等设施应布置在生产区;修理室、配电室、办公室、值班室等建筑物应布置在辅助区。辅助区应布置在站内上风或侧风向,站内构筑物、建筑物和工艺设备、设施的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3)液化石油气储罐区与建筑物、堆场、铁路、道路等设施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4)储配站内灌瓶间、压缩机室烃泵房、附属气瓶库等均为甲类生产厂房或库房,应分别单独布置,它们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米,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均应大于25米,与明火或散火发火地点的防火间距应大于30米,与重要的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均应大于50米,与站外铁路线(中心线)的防火间距均应大于30米,与站内铁路线(中心线)的防火间距均应大于20米,与站内主要道路(路边)的防火间距均应大于10米,与站内次要道路(路边)的防火间距均应大于5米。
(5)储配站辅助区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2.严防气体泄漏
(1)液化石油气储罐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检修,须符合有关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和技术规定的要求,储罐的压力表,液位计,安全阀,紧急切断阀等安全附件和设备必须质量可靠,符合技术要求,并应经常检查维修,定期校验,保证齐全、灵敏可靠。
(2)储罐区四周应设置用非燃烧材料建造的防火堤,防火堤高度不宜超过1米,内侧基角线至最近储罐外壁的距离不宜小于3米,防火堤上不得开设孔、洞,管线穿越时应用非燃烧材料填封,并应在不同方向设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入台阶或坡道,储罐分组布置并设防火堤时,相邻防火堤的间距不应小于7米。
(3)液化石油气储罐应设排污阀,冬季应对排污阀采取保暖措施,防止冻崩阀门和管道,以免泄漏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储罐、残液罐的含油污水应排入回收容器之中,进行妥善处置,不得排入储罐区下水管道或地沟,储罐区的冷却水、雨水应通过管道或地沟向站外或循环水池,排水管道或地沟应在储罐区防火堤内设置地漏,并在防火堤外适当位置设置安全水封井,闸门和检查井,以防储罐区积聚的液化石油气泄入下水管道或地沟。
(4)大、中型液化石油气站应设置安全火炬,储罐安全阀、紧急切断的放散管,以及其他排放气体的管道应接入火炬,使泄放的液化石油气体通过火炬燃放,以免泄放的液化石油气体在储配站内及其周围形成火灾爆炸,安全火炬应设有防止下“火雨”的安全措施和可靠的点火装置。低压气相管线进入火炬前应设阻火设备、气液分离器和空气吸入装置。通往火炬的低压管线的凝结液应密闭回收,不得随意排放,火炬还应设置灭火装置。
(5)储配站内液化石油气管道应选用无缝钢管,采取焊接连接。管道应在地上敷设,在能形成封闭液体的管段上设置管道安全阀,并能保证各储罐间相互倒罐。
(6)储配站应选适用于液化石油气介质的压缩机,压缩机的进气端管道上安装过滤器、气液分离器等安全设备和仪表,以防液化石油气液相、水分及其他杂质被气带入压缩机气缸,致使气缸发生爆炸,压缩机的压出端管道应安装安全油气分离器、单向阀等安全设备和附件,以防油污堵塞管道,气流回收,泄漏气体,油气分离器中的油污应定期排放,并用容器回收,妥善处置,不得排到地面。
(7)烃泵应选型准确,质量可靠,吸入端应设置放入大气的支管;压出端应设回流管线与储罐相连,并设回流阀调节灌装压力和速度,另外,泵的吸入管应安装压力表,闸阀,压出管上应安装单向阀和闸阀,以便控制和检测。
(8)储配站内各类阀门及法兰,均应认真选型,其中填料,垫圈应具有良好的耐油性,弹性和密封性,安装时应保证质量,使用灵活,严密不漏,否则,容易泄漏液化石油气,酿成事故。
(9)储配站压缩机室、烃泵房、灌装间应设置排风设备,保持通风良好,各岗位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禁止违章操作,严防发生误操作事故,泄漏液化石油气,特别是灌瓶操作,必须集中精力,认真操作,严禁超量充装,对超量充装的钢瓶要妥善处置,不得出站,不得排液放气,禁止给瓶体或角阀漏气的钢瓶,没有抽真空的或未经检验重新使用的钢瓶,以及其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钢瓶充气。
(10)储配站应设置残液回收系统,定期回收液化石油气钢瓶及其他容器内存在的残液,回收的液化石油气残液应作燃料或用于其他方面,不得在站内和其他场所排放。
(11)储配站应备用一定数量的阀门和其他容易损坏的关键附件,确保抢修需要。要经常检查液化石油气设备,管道、阀门和安全附件,及时发现和消除泄漏点,对于损坏的阀门、法兰,附件要及时更换,严防泄漏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要定期进行全面检修,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整个系统密闭不漏气,安全运行。3.控制和消除着火源
(1)储配站内门口及站内火灾爆炸危险部位,须设置醒目的“严禁烟火”的标志,进站人员不得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不得穿带有铁掌、铁钉的鞋,进站的汽车、柴油车的排气筒须戴性能可靠的火星熄灭器,禁止电瓶车、摩托车进入 站内,进站门口应设门卫,严格检查。
(2)储配站储罐区、灌瓶间、压缩机室、烃泵房等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地面应用不发火材料建造,禁止使用摩擦、碰撞能产生火花的工具,进站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加戴防护圈,装卸、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滚动、磨擦和碰撞。
(3)储配站内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动力、照明、排风等电气设备、开关、线路和进行可燃气体浓度、静电等安全监测、检测的电气仪表,必须防火防爆,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
(4)对液化石油气储罐、残液罐、钢瓶进行开罐检修,以及检修设备、阀门、管道时,应先排除内部液化石油气液体、残液和残渣,进行碱洗和蒸气冲洗,以防容器、设备、管道内壁附着的硫化亚铁遇空气自燃,产生着火源,从容器、设备、管道中清除出来的残渣,不得在站内存放,应选择安全场所深埋或烧掉。
(5)储配站生产区内储罐区和灌装间等建筑物,应按防雷等级“第二类”设计防雷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6)储配站应选择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防火安全知识的人员在夜间值班,重大节日,附近举行重大庆祝活动期间,须加强值班,严防烟火爆竹等“飞火”进入站内,引起火灾。
(7)储配站须设置高音报警器,发生重大泄漏,跑气事故应紧急堵漏,同时应向当地公安、消防部门报告并向周围发出警报,采取设立警戒、断绝交通、安全疏散、熄灭泄漏区火源等措施。
(8)落实各项防静电措施,防止产生静电火花。4.防静电
液化石油气电阻率较高,并且含有水份及其他杂质,在进行灌装、倒装、灌瓶等储配操作及检修过程中,由于磨擦、高速喷射、溅泼、沉降、电场感应等原因,容易使本身和容器、设备、管道产生并积带电荷。据有关方面测试,在灌装液化石油气时,胶管表面的静电位可达800~1000伏,人体是活动的导体,人体与衣服磨擦,衣服与衣服磨擦或静电感应,能使人体产生并积带静电荷,储配站内带有静电荷的液化石油气液体和气体,设备、管道及人体,一旦具备了静电放电的条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产生火花。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防静电措施是其防火措施的重要部分。
(1)储配站内液化石油气容器、设备、管道等均应进行静电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当液化石油气储罐和管道系统的对地电阻大于100欧时,应进行两处以上的接地。液化石油气橡胶管及其他非金属管道应在其表面缠绕间隔不大于5厘米的金属导电丝,并进行可靠接地。
(2)储配站内用于连接液化石油气容器、设备、管道的法兰,应用铝片或铜片进行跨接,平行铺设、相邻间距不小于10厘米的液化石油气管道应用铜线分段跨接,相互交叉敷设或接近金属物件安装且相邻间距小于10厘米的液化石油气管道应用铜线跨接。
(3)液化石油气压缩机应使用能导除静电的传动皮带,不准使用绝缘皮带及平皮带。储罐区、灌装间等扩散液化石油气的场所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得铺设绝缘的橡胶皮垫,建造地面所用不发火材料的电阻率应在106~108欧*厘米范围内,灌装间的灌装枪及称钢瓶的秤应单独接地,并且秤面上不得放置绝缘橡胶垫板。
(4)进行储罐进液、倒罐、灌瓶等操作时,应限制液化石油气液相流速,烃泵入口管段的液相流速一般应小于或等于1米/秒,出口管段液相流速一般应为1~2米/秒。气相液化石油气管道的流速应为8~12米/秒,严防容器、设备管道、阀门等高速喷射、泄漏液化石油气液相和气相。
(5)进入储配站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应穿配套的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鞋,工作时间不得脱衣服、跑、跳和打闹。
(6)新建储配站或经过全面检修的储配站,采用抽真空置换进气的工艺进气时,进气前系统内含氧量应小于40%,进气时应先缓慢地充入气相,使储罐压力缓慢地升为正压并大于49千帕,然后充入液相,严禁高速充气、充液,检修液化石油气储罐、残液罐及其他设备时,不得使用高压水或高压蒸汽冲洗,防止液化石油气、水、水蒸气与储罐、设备的内壁剧烈磨擦产生静电。
(7)储配站应定期进行防静电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静电危险。5.消防给水、电源、器材(1)消防给水:
①储配站的消防用水可由城市给水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利用天然水源时,应确保枯水期最低水位时消防用水的可靠性,且应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利用城市给水网供水时,应保证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消防用水管道宜与生产、生活用水管道合并,如在经济或技术上不可能,应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
②无论液化石油气储罐是否设置遮阳设施,均应设置固定的消防冷却洒水设施,并适宜与夏季冷却水洒水设施综合考虑,洒水管线的控制阀应安装在距离储罐10米以外、便于操作的地点,控制阀后的部分应用防锈材质,当储罐内液相温度及气相压力过高或储罐区发生火灾时,须通过人工或自动控制启动消防冷却洒水设施喷水降温,洒水强度不应小于3升/(分*米2)。
③储罐区的消防用水量应为固定冷却设备用水电量和水枪用水量之和,固定冷却设备用水量应不小于一次灭火最大用水量,供水强度不应小于0.15升/(秒*米2),着火储罐的保护面积按储罐全部表面积计算,邻近着火储罐按其表面积的一半计算,邻近着火储罐是指从着火储罐外壁算起,着火储罐直径1.5倍(卧罐按罐的直径和长度之和的一半)范围内的储罐,储罐区设置固定的消防冷却洒水设计时,应设置移动式水枪冷却设施,并且水枪数量不少于4支,每支水枪供水能力不得小于7.5升/秒,水枪出口压力不得小于343千帕(3.5公斤/平方厘米),储罐区总容积小于50立方米时,水枪用水量不应小于30升/秒;单罐容积大于或等于400立方米时,水枪用水量不应小于45升/秒。液化石油气储罐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6小时计算,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的给水系统,在生产、生活用水达到最大用水量时,仍应保持消防用水量。
④储罐区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100毫米,并应绕储罐区在防火堤之外布置成环状,环状管网的输水的管道不应小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干管或输水管仍能保证消防供水,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置在防火堤外,距消防道路的边缘不应超过2米,距储罐壁15米的范围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罐可使用的数量之内,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米,每个消火栓用水量应按10~15升/秒计算,储灌区外的消火栓距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米。
⑤城市给水网或天然水源不能完全保证消防用水时,储配站应设置消防水池蓄水备用,消防水池容量应不小于储罐区火灾延续6小时的用水量,在火灾情况下能保证连续补水时,消防水池的容量可减去6小时内补充的水量,消防水池容量超过1000立方米时应分两个设置,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但缺水时可延长到96小时,消防水池应设置在不受火灾威胁的地方,并应设置消防车取水口,消防车取水口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与液化石油气储罐距离不宜小于60米,消防车取水口应保证消防车吸水高度不超过6米。⑥消防泵是消防给水系统的重要设备,储配站应设置固定的消防水泵和备用水泵,一组消防泵的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时其余的吸水管仍能通过全部用水量,消防水泵应保证在火警后5分钟内开始工作,并在火场断电时仍能运转,消防水泵房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附设在建筑物内时,应用防火墙分隔,并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消防水泵房应有不少于两条的出水管道直接与环状管网连接,当其中一条出水管检修时,其余的出水管仍能供给全部用水量。
(2)消防电源:储配站应采用双电源或单电源双回路供电,以确保发生火灾时消防水泵和事故照明用电,若采用双电源或单电源双回路供电有困难时,应设置与消防水泵及事故照明功率相匹配的备用发电机,并应确保备用发电机随时发电和供电。
(3)消防通道:储配站应有畅通的消防道路,储罐区应设消防车道或可供消防车通行且宽度不小于6米平坦的空地,还应设有两个独立的可通过消防车的安全出入口,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5米,道路上设有管架等障碍物时,其净高不应低于4米,当储罐区总容量超过500立方米时,应在防火堤外设环形消防车道或在四周设宽度不小于6米且能供消防车通行的平坦空地,环形消防车道至少要有两处与其他道路相通,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及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4)消防器材:储配站生产区内灌装间、压缩机室、烃泵房、气瓶库等建筑及钢瓶装卸台,应按建筑面积每50平方米设1具8公斤手提式干粉式灭火器,或设相同数量的“1211”灭火器,储罐区内每个储气罐应设2具50公斤以上手推式干粉灭火器和2具8公斤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储罐区消防器材应布置在防火堤外,并且每组储罐应分两处布置,每处应有8公斤手提式和50公斤手推式干粉灭火器,消防器材应放置在容易发现和便于取用的地点,露天放置消防器材的地点应修建消防器材亭,使消防器材得到保护,以免风吹、雨淋、日晒使消防器材性能损坏,影响灭火工作,仪表间、配电室应按建筑面积每50平方米设置1具5~7公斤二氧化碳灭火器或3公斤1211灭火器,储配站应对站内消防器材定期检查维修,保证灭火使用。
(5)专职消防队:远离城市和公安消防中队的大、中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应坚持自防自救的原则,设置专职消防队,并根据需要配置消防车辆和其他消防技术装备。6.通讯、检测设备和报警装置
(1)为了操作和安全监护方便,大、中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储罐应设置自动检测二次仪表及压力液位安全报警装置。通过变送装置将讯号传递到仪表间进行安全监控,当储罐压力、液位达到安全极限值时自动报警,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处置。
(2)储罐区、灌瓶间、压缩机室、烃泵房等散发液化石油气气体的甲类火灾危险场所应设置液化石油气气体自动检漏报警装置,当场所内泄漏液化石油气气体并达到安全极限浓度时自动报警,提示操作人员采取安全措施,液化石油气气体比空气重,容易沿地面扩散或积聚,因此,自动检漏报警装置不宜安装过高。
(3)为了确保防火安全检测的科学性,储配站应配备一定数量便于携带、符合防爆要求的液化石油气浓度、静电等安全检测仪表和设备。
(4)大中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设置2部以上直通外线电话,并在站内设置总机。灌装间、压缩机室、烃泵房、仪表间等场所应设置分机,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应采用防爆型分机,以便站内工作联络和发生事故及时报警。
(5)储配站内至少应设置1台高音报警器,在发生重大泄漏,着火、爆炸事故以后能及时地向周围的群众报警,以便根据需要及早采取熄火、疏散等安全措施。7.严格管理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生产安全工作实行严格管理,把防火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其防火安全工作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防火安全组织落实。要培养防火安全工作骨干队伍,在站内班组建立健全防火安全组织,形成防火安全网络,使防火安全工作处处有人管。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储配站要建立健全门卫、值班、消防、安全检查等项防火安全制度和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使防火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3)落实安全责任制。储配站应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站长对防火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并设专人具体负责,同时,还须建立从站长到各班组长以及各生产岗位的防火安全责任制,落实各级、各岗位防火安全责任,使防火安全工作逐级有人负责,处处有人负责。(4)落实防火安全教育,站内各岗位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生产和防火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储配站应坚持定期对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防火安全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防火安全意识和按章操作、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做到警钟常鸣,长治久安。
(5)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储配站应设置安全技术部门和专职防火安全监督员,加强防火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坚持严格管理,重奖重罚,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坚决纠正玩忽职守、违章操作等行为,对于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防火安全制度的从重处罚,对于造成严重后果并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对于在安全生产和防火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班组和个人给予奖励。
(6)制定灭火方案,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及时,有效地扑灭各个部位发生的初期火灾,协助消防人员扑救重大火灾。第四节 供应站防火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或一些为职工供应液化石油气的单位,在用户比较集中的地区所设置的储存、销售液化石油气的场所称为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液化石油气供应站一般由气瓶库区和管理区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气瓶库、办公室、值班室和汽车库等建筑和设施。建设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的原则是安全第一,方便用户,保障供气。
一、火灾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钢瓶库属甲类火灾危险物品库房和1区爆炸性危险场所,是供应站的主要火灾危险部位。钢瓶、角阀年久失修泄漏气体和违章排放钢瓶内残液是液化石油气供应站泄漏气体的主要原因,违反规定在站内吸烟、设置火炉是供应站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火源。
二、防火安全措施
(1)液化石油气供应站一般设在居民区内,其四周应设置非燃烧体的实体围墙,供应的户数不得超过1000户,气瓶库应布置在站内下风向或侧风向。
(2)供应站的气瓶库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级的单层建筑,其地基应高于周围,便于液化石油气体扩散,库顶应使用重量轻、耐火和隔热的材料建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库内地面应采用电阻率为106~108欧*厘米的不发火材料建造,使其能导除静电、磨擦不发火,库内照明、排风等电气设备应符合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防爆要求。
(3)供应站气瓶库可与办公室、值班室等布置在同一建筑内,也可分开布置,当布置在同一建筑内时,相邻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墙,防火墙不得开设孔洞、门窗,气瓶库与办公室、值班室等分开布置时,应用实体围墙把气瓶库与管理区隔开,气瓶库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30米。气瓶库储气总量不超过10立方米,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管理室除外)不应小于10米,气瓶库与主要道路的间距不应小于10米,与次要道路不应小于5米,距重要公共建筑不应小于25米。
(4)供应站气瓶库液化石油气总储量不宜超过10立方米,实际储量一般不应大于最大日销售量,库内实瓶、空瓶应分开码放,并留通道和间距,容重为15公斤或15公斤以上的实瓶和15公斤以上的空瓶应在库内单层码放,容重为15公斤的空瓶和15公斤以下的空瓶,不应超过二层码放,充装超重、泄漏气体的钢瓶要妥善处置,不得入库存放。气瓶库内禁止存放其他可燃、易燃物品。
(5)站内严禁排放钢瓶内液化石油气残液和气体,发生漏气应认真查找漏气钢瓶和漏气原因,及时堵漏,妥善处置。
(6)供应站门口及库房等部位应设置醒目的“严禁烟火”标志。站内禁止设置蜂窝煤炉,液化石油气炉等明火炉具烧水、烧饭和取暖。进入气瓶库工和的人员应穿防静电服和防静电鞋,不得将火柴、打火机等火种带入库内,换气用户不得进入库内,装卸、搬运钢瓶应轻拿轻放,严防磨擦、碰撞产生火花。大中型气瓶库应根据需要设置避雷设施。
(7)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应设置直通外线电话,确保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及时报警,气瓶库应按建筑面积每50平方米设置1具8公斤干粉灭火器或3公斤1211灭火器,并配置适当数量的50公斤干粉推车,但整个库房设置8公斤干粉灭火器或3公斤1211灭火器的数量不得少于2具,气瓶库距消火栓150米以上时,应设置消火栓,并须保证消火栓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柱。
(8)供应站应设置门卫和进行夜间值班,节假日应加强值班工作,建立健全门卫安全、防火安全管理和气瓶库防火安全制度,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和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并应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9)供应站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学习液化石油气安全知识和消防安全知识,做好防火安全教育工作,不断强化防火安全意识。
(10)供应站应做好用户防火安全管理工作,经常向用户宣传安全用气和防火知识,定期检查用户的安全用气情况,做好用气设备及钢瓶的维修、检验工作,确保用户安全用气。第五节 用户防火
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大量开发和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液化石油气的产量不断增长,城市液化石油气事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单位用上了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是生产、生活的优质燃料,每公斤液化石油气可顶7~8公斤煤炭使用,且燃烧后不产生烟尘和灰渣。这对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方便生活、促进生产、建设现代化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物质,若管理使用不当,就极易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因此,各用户必须掌握液化石油气的防火安全知识,认真做好防火安全工作。
一、用户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
常见的用户液化石油气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乱倒残液
钢瓶里的液化石油气用到最后,瓶底会剩一些残液,这种残液的成分主要是戊烷,其闪点小于负40摄氏度,沸点约为27.9—36.1摄氏度,气体比重为空气的2.7倍,着火(爆炸)浓度极限为1.4%—8.0%,自燃点为309摄氏度,最小点火能量为0.51毫焦耳,是一种易燃、易爆物质,当残液从钢瓶中倒出失去压力后,在空气中挥发扩散,一遇火星就会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2.钢瓶爆裂
引起钢瓶爆裂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钢瓶超量灌装;二是钢瓶受高温作用,如用火烤、开水烫、太阳曝晒钢瓶等;三是钢瓶质量不合格,如焊接质量不好,或使用过久钢瓶受腐蚀等,其中因超量灌装造成钢瓶爆裂的事故最多。3.设备漏气
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角阀失灵,减压阀出现故障,输气胶管老化、灶具的转芯门密封不严,以及各部件之间连接不紧密,极易出现漏气现象,造成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很多。4.违反操作规程
因为用户不懂得正确的操作方法,或者在使用的过程中疏忽大意,也引起了不少火灾和爆炸事故。
此外,不懂事的小孩随便玩弄钢瓶角阀和灶具开关,也是造成漏气,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家庭用户防火
1.安装使用家用液化石油气设备应注意的防火安全事项
根据用户发生液化石油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以及家用液化石油气设备的构造性能,用户在安装使用液化石油气设备时,应注意下列防火安全事项:
(1)使用液化石油气应有专用的厨房,厨房面积要能满足合理安放液化石油气设备,高度不应低于2.2米,地面应略高于室外地面,并要有通向室外的窗户,液化石油气设备不能与煤火炉同室使用,也不能放在公共走廊和楼梯口处使用,更不允许放在地下室使用。
(2)要安全放置液化石油气设备,钢瓶应放置在干燥并便于操作的地点,上面不要放置杂物,与灶具应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钢瓶必须直立放置,绝不允许卧放或倒放,钢瓶应远离热源,环境温度不应高于45摄氏度,禁止用火烤、开水烫或让太阳曝晒钢瓶,灶具应摆放平稳,并应避开风口,连接钢瓶与灶具的输气胶管应沿墙处于自然下垂状态,不要横穿地面,也不要使之绞拧、挤压或绕来绕去。
(3)要正确连接液化石油气设备。减压阀与钢瓶角阀是以反扣(逆时针方向)连接的,上减压阀时应先检查进气口上的密封胶圈是否完好,然后将装有合格密封胶圈的进气口对准角阀喷嘴,用手按逆时针方向旋紧手轮即可,上手轮时不能用力过大,更不能用搬手等工具上手轮,那样做易使密封胶圈变形损坏,下次再使用时就可能出现 漏气,胶管与减压阀出气口之间都要连接紧密,接头丝纹部分应完全插入胶管内,然后用铁丝拧紧或用管夹夹紧,但不要用钳子使劲绞拧,防止勒裂胶管而漏气。
(4)要会检查、处理漏气。安装连接好液化石油气设备后,不要急于点火使用,要先检查各个连接部位和钢瓶、角阀,灶具转芯门等处是否漏气,检查漏气应用肥皂水涂抹,禁止用明火试漏,先在角阀关闭的情况下检查角阀,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拧开角阀开关,逐个检查其他部位,如有漏气就要及时进行处理。钢瓶、角阀、减压阀漏气,应送供应站更换,用户不可自行拆修,减压阀密封圈变形或胶管老化漏气,应买新的换上,不允许用其他东西代用或凑合使用。灶具转芯门漏气,可自行拆下涂抹黄油或送供应站修理,待漏气现象完全排除后,方可点火使用。
此外,平时如果在厨房里闻到浓重的液化石油气气味(类似滴滴涕气味),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用笤帚、扇子将泄漏气体向室外驱散,然后按照上述方法检查处理,在泄漏气体未驱散掉和漏气现象未排除前,千万不要动用明火或开、关电器设备。
(5)掌握正确的操作使用方法。正确的点火方法是“火等气”。使用过程中要勤加照看,防止汤水沸溢或吹风使火焰熄灭,造成气体大量流出,用完火后,应先关角阀后关灶具开关,关角阀要按顺时针方向拧紧,但不可使劲拧,以防将角阀拧坏,造成高压气体喷出。
(6)钢瓶里的气体用完后要先关闭角阀,然后卸下减压阀,防止瓶内余气跑出和空气进入,严禁用户私自倾倒钢瓶里的残液,它应由灌装站回收。
(7)严禁使用超量灌装的钢瓶,严禁在家里储存备用实瓶。
(8)用户应自备一些干粉灭火剂或配备家用小型干粉灭火器,以防万一。
(9)用户必须掌握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知识和消防安全措施,未掌握的不能使用,更不能让小孩或行动不便的人使用。
(10)供气单位对所属用户的防火安全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经常向用户宣传安全使用知识和消防安全知识,落实各项防火安全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用户用气安全。2.家用液化石油气设备发生火灾后的扑救方法
一般说来,只要严格遵守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方法和安全管理规定,是不会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有一些用户疏忽大意或违章操作使用,以至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那么,用户万一发生液化石油气火灾事故该怎么办呢?
首先,着火后不要惊慌失措,而要沉着镇静,关闭气源是灭火的关键。若是减压阀、胶管、转芯门等处漏气着火,可直接迅速关闭钢瓶角阀;若是钢瓶角阀喷嘴处漏气着火,此时可用湿毛巾等物护住手去关闭角阀,只要气源一断,火焰就会熄灭。
角阀喷嘴处漏气着火时,由于是高压气体喷出燃烧,往往带有啸叫声,有的人害怕钢瓶马上爆炸,不敢去关角阀,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只要钢瓶直立放置,钢瓶内的液化石油气液相在下部,气相在上部,气体只在钢瓶喷嘴处燃烧,火焰不会直接烧到瓶体,钢瓶的温度不会很快升高再加上往外喷气泄压,钢瓶内的压力就不会急骤增大到钢瓶的爆破压力,因此钢瓶是不会爆炸的,此时,只要沉着镇静,迅速去关闭角阀,火就会熄灭,反之如果惊慌失措,将钢瓶碰倒,液体就会从喷嘴流出,火焰就会将钢瓶包围,很快就会导致钢瓶爆炸。若角阀失灵不能关闭,建议一边用水冷却钢瓶,一边用干粉灭火剂或干粉灭火器将火熄灭,再用湿毛巾等物强行堵住漏气处,将钢瓶挪到室外空旷处直立放稳,并杜绝周围一切火源,立即叫人通知供应站来处理。
在采取上述措施灭火的同时,要叫人迅速向消防队报火警。
三、单位用户防火
除居民家庭普遍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设备外,目前已有不少工矿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如旅馆、饭店等,也用上了液化石油气设备,单位使用液化石油气,有的是采用管道供应的方式(有些居民楼区也采用这种方式),有的是采用瓶装供应的方式,使用管道供气的方法一般是:把贮罐里的液化石油气输送到气化器 强制气化成气态,然后通过调压器和管道送到用气地点,有的是把液化石油气气化后与空气混合成混合气体,再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气地点,单位使用液化石油气除遵守上述家庭用户的有关防火安全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防火安全规定:
(1)位于居民内区的气体站或混气站,其周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米的非燃烧实体围墙,带有明火的气化装置应设置在室内,并应用防火墙与相邻的房间隔开,贮罐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米;贮罐与所属泵房的距离不应小于15米;贮罐与一般民用建筑、重要的公共建筑或道路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气贮罐的总容积不大于10米时,可设置在专用的单独建筑物内,其贮罐之间以及贮罐与墙之间的间距,均不应小于贮罐的半径,并不得小于1米,其外墙与相邻厂房的室外设备外壁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10米,其外墙与相邻厂房外墙之间的防火间距,应遵守以下规定:若相邻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则防火间距为12米;若相邻厂房的耐火等级为三级,其防火间距为14米,若相邻厂房的耐火等级为四级,则其防火间距为16米。
(3)气瓶库四周宜设置非燃烧体的实体围墙,气瓶库的总储不超过10米3时,与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米;超过10米3时,不应小于15米,气瓶库与主要道路的间距不应小于25米,当气瓶库与管理室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两者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墙,防火墙上不得开设门窗洞口。
(4)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当局部采用耐油橡胶管时,其允许压力不应小于管道设计压力的4倍,管道上应设紧急切断阀,所有管道不应采取管沟方式敷设,应采取地上敷设方式,管道不应与高温蒸气管道并设,引入管道不得敷设在卧室、浴室、地下室、易燃易爆物品的库房、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配电间、变电室、电缆沟、烟道和进风道等地方,室内管道应为明设,引入管的阀门一般设置在室内,对重要用户尚应在室外另设置阀门,用户计量装置宜在单独房间内:严禁安装在卧室、浴室、危险品和易燃物品堆存处,以及与上述情况类似的地方。
(5)蒸发器内液化石油气侧的设计压力,应按贮罐设计压力和45摄氏度时的液化石油气饱和蒸气压力两者中较大值确定,液化石油气的蒸发温度不应高于45摄氏度,蒸发器的液化石油气侧必须设置安全阀,还必须设置温度、压力等检测仪表。蒸发器的液化石油气出口应设置气液分离器,配制低压的液化石油气空气混合气时,宜选用引射式混气设备,并应设置参与混合的任一气体突然中断时的混气系统自动切断阀;混气设备的出口应设置止回阀。(6)液化石油气贮罐上的安全阀、液位计、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表等附件和冷却水喷淋设施必须齐全。贮罐与管道等设备要有良好的导除静电设施,贮罐区要安装可靠的避雷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气化站或混气站,贮罐专用建筑,气瓶库的电气设备要符合防爆要求;气化站或混气站内要设置消火栓;贮罐专用建筑和气瓶库要设置室外消火栓,还要在气化站或混气站、贮罐专用建筑、气瓶库以及用气操作间等处设置足够数量的干粉或1211灭火器,并根据需要安装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设备,在气化站或混气站、贮罐和气瓶库区要划定禁火区域,设置禁火标志,禁绝一切火源。
(7)必须对液化石油气容器定期进行全面检验,钢瓶的全面检验每4年进行一次,使用超过12年的每3年检验一次;使用超过20年的每年检验一次。贮罐6年全面检验1次,汽车槽车每5年全面检验一次,但新槽车在投入使用后的第二年必须进行首次全面检验,全面检验时,其气密性检验压力为容器的设计压力,水压检验压力为容器设计压力的1.5倍,此外,平时如果发现容器有严重腐蚀、损坏应提前进行检验。经检验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容器,应予报废。报废的容器由检验部门统一销毁。
(8)各用户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和各项防火安全制度,配备专职防火、安技人员,落实防火安全责任。要加强对管理和操作使用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以确保安全。
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常识
一、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液化石油气是从石油加工过程中得来的较轻组分,是饱和和不饱和的烃类混合物。液化石油气属易燃易爆品,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泄漏,并保持燃气具使用场所空气流通。
(一)液化气组份
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正异丁烷、正异丁烯等烃类,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戊烷及硫化物等杂质,从不同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液化石油气,其组成有所差异。
(二)液化气的主要特性
(1)易燃易爆。比汽油等油类、天然气有更大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液化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即使在寒冷地区,遇到静电或金属撞击时发出的细小火花,都能迅速引起燃烧。液化气加空气混合浓度2--10%,就会引发爆炸。
(2)气液态体积比值大、易挥发: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气迅速气化为250--350倍体积的液化气气体。
(3)液态比重比水轻。像油类一样,浮于水面,约相当于水比重的一半。
(4)气态比重比空气重,约为空气比重的1.5一一2倍,所以液化石油气泄漏,极易沉积在低洼处,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5)体积膨张系数大。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同温度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膨胀,气态压力也不断增加,温度每升高摄氏1度,体积膨胀0.3~0.4%,气压增加0.2~0.3MPa。
(6)沸点低。一般沸点在0℃以下,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即使是冬季最冷的气温条件下,也能自然气化。
(7)闪点低。低于28℃,形成挥发性混合气体的最低燃烧温度叫闪点,闪点易发生的燃烧只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闪点是火灾的先兆。
(8)腐蚀性:液化气中的腐蚀性,主要是少量的硫化物,对钢材设备有微量的腐蚀性,对橡胶有溶化作用。(9)可嗅性:液化气无特殊气味,为了易于察觉泄漏,在液化石油气中加乙硫醇等添加剂加臭。
(10)毒害性和窒息性:液化石油气有低毒性,当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超过1%时,就会使人呕吐,感到头痛;达到10%时,二分钟就能使人麻醉,人体吸入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时,就会发生窒息死亡。
二、购买液化石油气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一)成都市的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钢瓶上应有钢号、角阀上应有封口胶套(封口胶套有气瓶充装单位编号)。通过钢号及封口胶套上的编号可查找供气单位。用户如购买无封口胶套的重瓶,其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保护。
(二)液化石油气充装重量规定(GB11627-98):
充装重量 总重量 5 Kg钢瓶 4.8±0.2Kg; ≥10.6 Kg 15 Kg钢瓶 14.5±0.5Kg; ≥29.8 Kg 50 Kg钢瓶 49.0±1.0Kg。≥93.0 Kg
(三)用户购买液化石油气,只需付给供应单位气费(首次使用应付钢瓶押金,不继续使用凭收据供应单位全额退还用户),供应单位不得收取开户费、集资费、钢瓶磨损费、钢瓶检测费等不合理收费。
三、使用液化石油气的有关问题
1、为什么液化石油气气瓶、灶具不能安装在卧室内?
将液化石油气气瓶、灶具安装在卧室内,如果发生漏气容易造成使人窒息或火灾、爆炸事故。
2、怎样防止灶具和气瓶上开关损坏漏气?
要正确掌握开关的使用方法,经常注意和教育孩子不要去玩弄开关。因为弄坏开关或忘记关闭,容易造成漏气,引起火灾或其它事故。
3、使用液化石油气时为什么要有人照管?
使用液化石气时要随时注意燃烧情况,调节火焰大小和火焰颜色,保持正常燃烧。避免汤水沸溢出来浇灭火焰,或者使用小火时火焰被风吹灭、开关未关而使大量液化气泄漏出来,遇明火会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4、有哪些原因容易造成漏气?
(1)气瓶上的开关没有关好或手轮下面的压盖螺帽没有拧紧;
(2)耐油胶管老化、开裂、烧损或套接松动;
(3)灶具上的旋塞开关不严密;
(4)减压阀的手轮没有拧紧或橡皮垫圈遗失损坏、变形、脱落。
5、怎样识别液化石油气气瓶、灶具的漏气?
每次更换气瓶后或嗅到一种特殊的臭气时,或发现封口胶套破损,用户可用肥皂水涂抹各连接处,如有气泡出现,说明漏气。严禁用明火检查漏气。
6、发现漏气怎么办?
(1)如果发现漏气,首先要立即关闭角阀开关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严禁各种火种靠近,亦不要开关电灯或其他电气设备,请供应单位专业人员处理。
(2)如果发生大量漏气,而角阀开关失灵,首先要严格防止各种火种靠近,亦不要开关电灯、或其他电器设备、除应立即报警外,要尽快设法用塑料布等物强制捆扎阻漏,并请供应单位专业人员处理。
7、发生火险怎么办?
(1)如果发生灶具连接处、胶管、减压阀部位漏气着火不大的,只需把气瓶角阀开关关闭,一般会自行熄火,如果火大可用大块湿布扑灭;(2)如果是气瓶与角阀连接处着火,或火太大无法关角阀、或因火大使角阀开关失灵了,一方面要用水浇瓶降温、迅速用棉被、毛毯浸水后去扑灭火焰,再设法包扎阻漏,尽快并请供应单位专业人员处理。送往供应站处理;
(3)如果室内发生火灾,不要惊慌、要迅速关紧角阀开关,拧下减压阀或剪断胶管,把气瓶移到室外安全空旷的地方,如瓶温高,要用冷水浇淋降温,并通知供应单位处理。
8、气瓶里有残液怎么处理?
因受液化石油气的质量和气温的影响,气瓶里剩有少量残液是正常的,用户切不可自行处理。因为残液倒出后容易挥发,遇有火种会造成严重灾害。所以,瓶内残液必须退回供应单位统一处理。
9、用户自己应该经常做好哪些安全检查工作?
(1)点火前要检查各种设备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就不能点火。(2)临睡、外出和使用后,要检查气瓶和灶具开关是否关闭。
(3)开启角阀前,首先应该检查开关是否关着,以防前一次使用后没有关,下一次使用时又使劲开,容易将角阀弄坏,甚至发生事故。
(4)经常检查气瓶角阀手轮的压盖六角螺帽有否松动;耐油胶管有无破裂;耐油管路连接可紧。
四、用户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注意事项:
1、要在单独的砖瓦结构厨房中使用,正确安放液化石油气的设备。
2、钢瓶必须要直立放置,不允许卧放或倒放。
3、钢瓶必须要远离热源,摆放在易搬动、周围没易燃物,较通风的地方,灶、瓶距离在80公分以上,不得以任何形式对钢瓶加热。
3、装减压阀前要检查密封橡皮圈,做到无变型、缺损、装减压阀手轮要对正阀口,要逆时针旋转上紧。
4、橡皮管、灶具开关、减压阀及手轮至瓶阀连接部位是较易漏气部位,检查漏气请用肥皂水涂刷检查部位,切勿用火查漏。
5、不准私自拆卸、改装液化石油气专用设备,有问题请交供应单位处理。
6、发生液化石油气泄漏时要及时关紧瓶阀,打开门窗,进行通风疏散。在泄漏场所,要严禁各类明火(包括烟头)严禁开、关各类任何电器设备。
7、发生火灾要尽快切断气源(关瓶阀),切忌将瓶放到,并及时报火警,电话:119。
8、勤检查、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保安全请在睡觉前、出门时关上钢瓶角阀。
9、严禁私自排放钢瓶中的残液(气)。
第二篇: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区管理制度
1、公司加气区、充装区、供气区、储罐区等生产作业区内严禁一切烟火,不准携带火种进入。外单位人员随身携带火种(打火机、火柴)交给专人保管。
2、公司职工和外单位人员一律不准穿带钉子鞋进生产作业区。不准在生产作业区打手机。
3、凡进入生产作业区的各种车辆,必须在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处安装防火帽。
4、来公司的人员和车辆须经批准方能进入生产作业区。
5、不准在生产作业区内修车、擦车、防水。
6、外单位人员不准动用加气设备,充装区设备、供气设备。
7、对违反各项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对由此造成重大事故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禁火禁烟十大禁令
1、严禁在生产作业区内吸烟、携带火种,严禁打手机、BP机和照相机。
2、严禁未办理动火手续,在生产作业区内进行施工动火或生活用火。
3、严禁未穿防静电的服装进入生产作业区。
4、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生产作业区。
5、严禁在生产作业区使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
6、严禁未经批准的机动车辆进入生产作业区,批准进入的车辆必须戴好防火帽。
7、严禁在生产作业区内排放易燃、易爆物料(污油、污水)及化学危险品。
8、严禁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作业。
9、严禁堵塞生产作业区消防通道及挪用或损坏消防设施。
10、严禁损坏生产作业区各类防爆及报警设施。
危险作业报告制度
一、危险作业的范围
1、一类危险作业范围
加气区、充装区、供气区、储罐区内贮运压力容器和管道设备动火;在液化石油气罐区、压缩机间、烃泵房、加气区的动火;槽车装卸台、槽车处及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处的动火;加气、充装、供气设备管网接改线的动火。
2、二类危险作业范围
生产作业区内除一类危险作业范围外的动火均属二类危险作业范围。
二、危险作业审批手续
1、凡属一类危险作业,由作业单位拟定作业方案。(1)作业的内容;
(2)作业的具体部位,画草图说明;
(3)作业的安全措施,包括加盲板的位置,扫描置换的方式、放散措施、现场监护、浓度分析测定、消防人员和器材的配备等;
(4)作业的现场指挥员;(5)作业的起止时间。
拟定方案以后,由技术负责人审查,本单位主管生产(或安全)的领导签字后报安全部门。安全部门审查后签发动火证,作业班组持动火证执行危险作业。
2、凡属二类危险作业也需按一类方案的内容由作业部门拟定作业方案由单位主管生产(或安全)的领导批准,并由站安全员签发动火证,作业班组持动火证执行作业。
3、一类危险作业方案须在作业前两天报安全部门。
4、特殊紧急状态下临时抢修用火,可根据作业的部位和性质用非书面的形式向安全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5、危险作业要在动火证或作业方案所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如因故改期或动火部位和方案有改变,需另行办理审批手续。
6、无论一类或二类危险作业,都必须有作业方案并经过批准。无作业方案或未经批准的作业,按违章论处。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液化石油气公司是易燃、易爆的重点单位,因此“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各级管理人员都要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令、法规和标准。1.建立公司安全、防火领导小组,设立义务消防组织和专门队伍,同时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组织。
2.液化石油气公司的工作人员,要经过有关部门培训教育,实行岗位定责,持证上岗。
3.公司要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规范到位。
4.公司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各项工作流程,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5.要保证各种设备、设施和车辆配套、完好,同时要具备各项设备的工艺操作规程。
6.要建立健全各种运行记录,做到帐、册齐全。7.要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有完整的图纸、档案。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对新入厂的职工包括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在入厂时的安全教育由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教育工作,内容为:
1、液化石油气的基本性质,厂站安全生产的意义、特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
2、安全制度和安全注意事项,一般安全知识和消防常识,可采取讲解和实际演戏相结合的方式。
3、职工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取得安全教育合格证后,才能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去,未经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的不得上岗。
二、对参加生产岗位的新职工还应由班组长负责进行班组岗位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为:
1、本岗位的生产流程和工作任务。
2、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细则。
3、本岗位的机械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装置的作用。
4、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和保管制度。
5、本岗位应注意预防的事故及预防的方法,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故和教训。
6、发生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和报告程序。
三、在生产中进行日常的安全教育,每月安排一次安全活动日,主要内容为:
1、交流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找出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2、检查和讨论本单位不安全的因素,研究解决办法。
3、检查各种安全制度和规程的遵守情况,开展评比和竞赛。
4、学习讨论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指示,通报及安全生产知识等。
5、研究和讨论有关安全技术的革新项目等。
6、对一些工种的工人,如电工、电焊工和气焊工、锅炉工和液化石油气各工作岗位的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四、本单位的职工在内部调动工作岗位时,在到达新工作岗位之前应接受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到新岗位工作。
消防安全考评奖惩制度
为加强 厂区、工作间、加气站、罐装区的消防安全 管理,保证 企业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促进 企业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考评
1、利用每月公司的防火安全检查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考评,作好记录,作为年终评选先进班组和先进生产者的依据。
2、考评内容:在岗在位情况;所管辖或工作范围;消防设备的熟练掌握及维护情况;消防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及遵守情况;发现火灾隐患上报情况等。
3、全年消防安全工作成绩突出,未发生任何隐患及事故,每次检查受到好评的部门及个人(包括部门负责人)年底可评为“消防安全工作先进班组或先进个人”,并给予物质奖励。
二、奖惩
1、各部、科室、公司工作期间,不履行职责,违反消防规定造成火灾事故者,根据损失情况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并追究本部门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2、各部门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报告,造成经济损失的按损失价格的20%罚款,视情况轻重给予处理。
3、对在工作中擅离职守造成火灾事故的,根据损失大小,除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要追究刑事责任。
4、凡私自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 公司 内的,一经发现对本人进行罚款100-500元,造成其他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任何人损坏消防井、消火栓及各种消防器材的,对当事人严厉惩罚,造成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工作人员抓住盗窃、破坏消防器材的,按物品的原价300%罚款,按照罚款总额的50%,提取奖励给立功者。
7、在 厂区、工作间、加气站、罐装区 吸烟的,按罚款总额的25%提取奖励给罚款人。
8、各部门或个人发现隐患并报告主管部门的,避免了较大或特大火灾损失的,要给予表扬或重奖。
9、一切罚款必须向罚款人开票据,并与奖金相符,有违反者,予以除名处理。
安全检查制度
分为日常和定期检查。日常安全检查有:
1.各岗位操作人员和班长,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做到定时定点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以保证本单位各处的生产运行都处在严密的监护之下。
2.在工作时应根据本岗位的特点,在工作前和工作中都要对工作环境、安全措施、防护用品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检查,努力做到在工作中不发生事故,并消除一切隐患。3.班组长和安全员上后,应监督和检查各岗位工作人员对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查看有无不安全的因素。4.各级领导在布置工作的同时,应布置安全工作,并进行安全工作的检查,即检查生产前的准备,生产中的安全情况,规章制度或注意事项的执行情况。
定期安全检查分为两类,一是节前的,一是季节性的。1.节日前组织单位各级部门负责人对节日值班、保密检查、安全消防等方面进行联合检查。2.季节性检查主要为: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触电和防建筑物倒塌为重点;夏季以防暑将温、防台风和防汛为重点;秋季以防火、安全防护设备和防冻保温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毒、防凝、防冰雪和防滑为重点。安全防火制度
1、认真贯彻上级关于消防工作的指示和要求。
2、经常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
3、消防员定期(每三天)不定期的对所有的燃气设施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隐患应及时制定和落实防火安全措施。
4、消防设施应做到每名职工都可熟练操作。
5、由消防员每月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6、消防设施应放在指定地点。
7、消防设施禁止挪动他用。
8、任何人或单位在距站内50米范围内禁放烟花爆竹或其它动火行为。
9、加强电源、火源、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无力解决及时上报。
10、保证燃气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和设备齐全可靠,安全装置运转正常。
11、对无安全防火意识的职工有权停止其工作。
12、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并及时上报。
13、消防员应认真填写消防设施,及燃气设施防火安全检查、安全防火巡检的记录和做好一切与消防安全有关的工作。
14、绝对禁止明火作业。
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充分发挥消防器材的作用,消灭初期火灾,必须加强对消防器材的管理。
1.消防设施、器材、标志及用具等均应消防专业。各部门不得将消防器材随便用于非消防工作上,对擅自动用或损坏消防器材的,视情节予以必要处理。对于在消防工作和器材管理中有成绩和贡献的,予以表扬、奖励。2.消防水池应保持充满,保证有足够的消防用水。并应保持池内水的清洁,防止杂物堵塞水泵和阀门。3.定期检查消防水泵及其附属机件。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保证随时可以正常运转。
4.定期启动消防水泵,防止长期不运行发生故障。5.消防水泵房内不准住人和存放其他物品。6.定期检查消火栓的完好情况,注意有无土埋、漏水、打不开等情况,并随时排除故障。
7.消火栓三米范围内不准堆物,不准堵塞消防通道。8.消火栓钥匙应保证完好,并放置于消火栓附近明显处,不准随意动用。
9.地下消防栓必须有明显的地上标志。10.冬季应做好消火栓的保温措施,以防冻坏。11.水枪、水带应装置在消火栓附近的防雨箱内,并经常检查保证质量。
12.站内各部位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补充。
13.消防器材应置于便于取用的指定地点,不准随意挪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检查、充药装粉,以备急用。14.消防工具应具有固定存放位置,不许乱动,周围不准堆放物品。
15.设专职人员负责全面的消防器材管理、检查、维修、保养。做到不丢失、不随意挪动,对器材存放问题要及时上报解决。
值 班 制 度
1、值班人员必须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时刻牢记安全。
2、值班时严禁脱、漏岗,保证对站内做到全天候监护。
3、认真严肃填写各项记录。
4、在岗值班人员必须等接班人员到达后共同对站内及站外的集液井巡察,并填写值班记录后方可离开。
5、白天值班应每2小时,夜班每3-4小时用电鼻在站内瓶组间及气化间巡察一遍,并调整时间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消除,必要时应立即通知站长、安全员等共同解决。解决问题前必须用电子鼻确认安全,并佩戴好防毒面具后,方可进入事故现场进行处理。
6、值班人员不得私自带领与本站无关人员进入本站。
7、任何人进入气化间及瓶组间,必须穿戴专用工作服及鞋等。
8、值班人员应尽职尽责、热情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不准利用职权徇私舞弊。
9、站内禁止带入烟火,易燃易爆物品及禁止喝酒,违者严惩。
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除要遵守公安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外,进入站内还必须遵守下列制度:
1、机动车辆进入站内必须遵守交通标志,服从站内管理人员的指挥。
2、机动车辆进入站区内,排气管出口上必须安装合格的防火冒。车上的点烟器不准使用,司机不准携带火种。
3、不得在站区内修车、擦车、放水。
4、进站车辆要依次行驶、停放。遇有车辆拥挤时要互相礼让,服从站内管理人员的指挥和调动,不得抢行、超车、逆行。
5、各种机动车辆不准进入灌瓶车间和倒空车间,必须进入时应在停产后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情况下方准进入。
6、如发生意外事故,各种机动车辆必须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调动。
储气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1、非储气罐区运行管理人员严禁进入罐区,必须进入时需经领导批准,在运行管理人员的陪同下方准进入,不得随意动用任何设备。
2、储气罐区的运行管理人员须经过业务培训,考试合格,熟悉罐区各种设备的构造性能及使用要求后方准进行操作,否则不准单独值班。
3、储气罐区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要经常清理杂草、物。
4、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监守岗位。每次运行检查后都要详细记录贮罐液位、压力及阀门开启状况、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和处理结果。贮罐进液时要随时检查液位和压力变化。值班人员没有做好交接班工作不得离开。
5、储气罐区严禁烟火,任何人不得携带火种,穿带进入罐区。运行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导静电鞋。
6、检修人员进入储气罐区检修时,应事先通知运行管理人员。检修作业中,需开关阀门时应由运行管理人员操作,检修后通知运行人员把阀门恢复到正常位置,方准离开作业现场。
7、储气罐区不准随意动火检修,必须动火时,要按规定办理。
8、储气罐区严禁放散液化石油气,因检修而必须排放时,应通过火炬或装临时火炬放散,火炬放散时应设专人监护。
9、储气罐区内的阀门、法兰等设备,附件要经常维修,不允许有跑、冒、滴、漏现象。
10、储气罐不得超过最高液位、压力和温度,必要时采取降温等措施。运行的贮罐、管道、设备等各零部件必须齐全,仪表灵敏,阀门开关灵活,不漏气。
11、贮罐的液位监测手段必须灵敏可靠,发现假液位要认真查找原因加以消除。对于液位计失灵的贮罐只许出液,不许进液。
12、贮罐的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应定期检修和校验必须确保其灵敏可靠,运行贮罐和管道安全阀阀门应处于常开状态。安全阀起跳应不超过设计压力。
13、贮罐进液时只准向一个罐进液,不准两个或两个以上贮罐同时进液,值班人员不得离开岗位。
14、冬季要做好贮罐和管道的保温防冻和排污工作。
15、储气罐区防雷、防静电装置应完备齐全,并定期检查。贮罐进液时要控制流速不大于3米/秒,以防产生较多静电。
16、储气罐区应配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要定期进行检修、更换。消防器材不得挪做它用。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19、罐区发生事故,值班人员要认真监视设备运行情况,采取安全有效措施,及时上报。
加气区安全管理制度
1、加气区内外严禁烟火,禁止携带任何火种,穿带钉鞋和化纤衣服进入加气区。
2、非加气区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因工作需要进入加气区时必须经过领导批准。外来参观人员要由厂内专人陪同参观。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独立操作,未经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得独立操作。
4、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着防静电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得赤手、赤膊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监守岗位,不得随便离岗,因故必须离开时,应安排好替岗人员。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加气质量,要及时处理,不得交给下班或过夜,不准在车间内存放。
6、通风设备要保持良好,生产前应首先打开通风设备降低车
间内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在生产中,要定时对加气区典型部位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进行检测。
7、加气区内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以及保持加气区内的液化石油气浓度保持在规定值以下。
8、加气区内严禁用铁器互相敲打、碰,防止产生火花。严禁向大气中排放液化石油气和残液。
9、下班时必须拉闸断电并关闭液化石油气总进口阀门及空气总进口阀门。打扫卫生,清除车间内易燃物。
10、发现不安全隐患或故障,要在本班内消除;如无法解决时,应记录在交接班记录内,向下班进行详细交代,并向领导汇报。
11、车间内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人人会使用消防器材。压缩机间安全管理制度
1、严禁烟火,不得带入火种,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进入车间的人员着装应符合安全规定。
3、车间内应放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并保证完好。
4、设备要定期检修,发现泄漏应及时排除,严禁违章作业。
5、车间通风设备必须保证完好,车间易燃气体浓度应在爆炸下限的40%以下,超时时应停止作业。
6、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运行中经常检查。认真填写运行记录。运行前、后都应维护、擦拭设备、管线、阀门,清扫室内外,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和良好的工作秩序。
7、车间需动火或进行危险作业,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经安全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
8、操作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准独立操作。
9、停止生产后要切断电源、气源、水源,关闭门窗。
10、车间发生火灾事故,应采取果断措施,积极扑救及时上报。
充装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1、车间内外严禁烟火,禁止携带任何火种,穿带钉鞋和化纤衣服进入车间。
2、非车间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因工作需要进入灌瓶车间时必须经过领导批准。外来参观人员要由厂内专人陪同参观。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独立操作,未经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得独立操作。
4、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着防静电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得赤手、赤膊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监守岗位,不得随便离岗,因故必须离开时,应安排好替岗人员。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灌装质量,对超重瓶、漏气瓶要及时处理,不得交给下班或过夜,不准在车间内存放。
6、车间通风设备要保持良好,生产前应首先打开通风设备降低车间内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在生产中,要定时对灌瓶车间的液化气浓度进行检测。当液化气的浓度达到规定值(爆炸下限的40%)时,应停止灌装,查找漏气原因并及时排除。
7、车间内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以及保持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浓度保持在规定值以下。
8、车间内严禁摔、砸、滚钢瓶,严禁用铁器互相敲打、碰,防止产生火花。钢瓶灌装前应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钢瓶不得进行灌装。
9、车间内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人人会使用消防器材。
仓库安全管理规定
1、为加强仓库的管理工作,保护公司的财产安全,规范仓库的管理,根据有关制度要求制定本规定。
2、仓库管理人员、值班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上班、值班纪律,不得随意脱岗、串岗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下班前认真检查库房内外有无异常情况,切断电源,关闭门窗。
3、严格出入库管理。对出入库人员、车辆、货物要严格检查、验证和登记,无证者禁止出入。
4、库房附近严禁烟火,不准进行烧荒、爆破、吸烟等违章活动。禁止私自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库区。禁止在库房附近吸烟或燃烧物品。
5、要建立防火、防洪、防盗、防破坏等预案,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演练,明确各种防救信号,配备各种防护设施与器械。
6、仓库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消防制度,懂得灭火知识,会使用所配备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设备要配置适当,标志清楚,专人保管,禁止挪做他用。
7、危险品应做出明显标记,轻拿轻放,单独储存,妥善保管,严格出入库手续,库区内要设置明显防火标志。
8、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禁止堵塞通往水源及消防器材的存放起点的通道。
罐区安全管理规定
为全面加强燃气罐区的安全技术管理,防止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特指定本规定。
1、要有严格的人员出入管理制度,严格的车辆及禁火管理制度。储罐应有罐号及名称、指示标志(即液化气不得超过容积的85%),管线应标有管号及走向。
2、制定完善的储罐检测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事故预案、定期校验安全阀、压力表等计量仪表,并严格执行。
严格执行岗位巡检制度,逐步实现智能化巡检,随时掌握储罐的液位、压力、温度变化情况。
3、储罐进出物料时,现场开关的状态要有明显的标记或显示,避免误操作,大量进液后要及时排除污液,定期排污要有详细记录。
4、储罐检测系统发生报警时,必须到现场检查确认,采取措施,严禁随意消除警报。注意检查液位计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冬季,防止冻堵事故的发生。
5、储罐仪表及安全设施必须按周期维护保养,自动安全阀下方阀门必须常开,所有阀门每月必须启闭转动一次,并注油保养。
6、罐区消防冷却水系统要保持设施完好,移动式干粉灭火器等器材应定期校验,环行消防道路时刻保持良好畅通状态。
7、储罐必须设置防雷接地。储罐防雷接地点不应少于2个,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1.在接到有关单位报告的事故情况后,依事故处理程序要求,技术负责人应立即决定事故调查组的人员。
2.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必须是专业技术人员。调查组的主要成员应有中级资格。调查组的全体人员都应遵守各自的工作制度。调查组组成后应尽快进入事故现场。
3.调查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认真观察事故现场,详细询问操作及各级管理人员事故发生的时间、现象及采取的措施,并调阅有关资料(图纸、出厂合格证、安装使用合格证等),同时了解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
4.经过初步的观察、了解及资料查阅后,如需进行进一步的技术鉴定,调查人员应立即确定仪器检测的部位及试验的取样部位,并尽快进行现场仪器检测和试验室试验。
5.事故现场调查、资料查阅及检测、试验完成后,应完成事故分析报告,事故报告完成后除参加人员签字外,由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发。
6.参与调查分析事故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都应熟练掌握并认真执行有关规程和标准。每个单项报告的签发人对所签发的单项报告的正确性负责;综合报告的签发人对综合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训练或演习应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二、基本任务
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三、应急培训
制定培训计划,对应急救援系统各层次和岗位人员进行工作和任务分析,根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制定工作任务。
(1)岗位的总体目标;
(2)重要职责:按职责对工作全面说明;(3)任务:每项职责下要履行的各种任务;(4)任务说明:明确说明责任人该怎么做;(5)小组与个人:个人执行任务和小组执行任务。
要求应急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应急救援中常用的人工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法等基本操作,重点是火灾应急培训以及危险物质事故应急的培训,强调危险物质事故的不同应急水平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四、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的目的
应急救援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获得或提高应急救援技能。演习是指按一定程式所开展的救援模拟演练。目的是为提高应急救援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
演习的目的是:验证应急预案的整体或关键性局部是否可能有效的付诸实施;验证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方面所具备的适应性;找出预案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确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通信联络渠道;检查所有有关组织是否已经熟悉并履行了他们的职责;检查并提高应急救援的启动能力。
五、应急救援训练类型
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四类。
(1)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应急队伍的基本训练内容之一,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前提基础。基础训练主要是指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等内容。训练的目的是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战斗意志和作风,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通讯设备的使用等。
(2)专业训练。专业技术关系到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通过训练,救援队伍应具备一定的救援专业技术,有效地发挥救援作用。
(3)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救援队伍实践能力的必要措施。通过训练,使各级指挥员和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六、应急救援演习类型 演习分为全面演习、组合演习和单项演习。可在室外也可在室内进行。演习既可由公司单独进行,以指挥、通信联络为主要内容,也可由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进行演练。
(1)单项演习。是为了熟练掌握应急操作或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所需的技能。是在完成对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后才进行的。根据不同事故应急的特点,单项演习的大体内容有:
a.通信联络、通知、报告程序演练;
b.人员集中清点、装备及物资器材到位(装车)演练; c.化学侦察动作演练:对事故发生区边界确认行动,对危害区边界变化情况时判定行动,对滞留区地点及危害程度侦察等;
e.防护行动演练:指导公众隐蔽与撤离,通道封锁与交通管制,疏散人员接待中心的建立,特殊人群的行动安排,保卫重要目标与街道巡逻的演练等;
(2)组合演习。是为了发展或检查应急组织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性而进行的演习。主要演习可涉及各种组织,如化学监测、侦察与消毒去污之间的衔接;发放药物与公众撤离的联系;各机动侦察组之间的任务分工及协同方法的实际检验;扑灭火灾、消除堵塞、堵漏、关闭阀门等动作的相互配合练习等。
(3)全面演习。是应急预案内规定的所有任务单位或其中绝大多数单位参加的全面检查执行预案可能性的演习。主要目的是验证各应急救援组织的执行任务能力,检查他们之间相互协调能力,检验各类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来减小事故后果的严重度及确保公众的安全与健康。
七、编制演练方案
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救援演练和专项演练。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深入发动和依靠职工群众,普及运输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三篇:液化石油气简介
液化石油气介绍
一、液化石油气的来源、组成1、液化石油气的来源
液化石油气是在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制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而取得到的以丙烷、丁烷为主要成分的碳氢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只有在加压或降温的条件下,才变成液体,故称为液化石油气。常温下,液化石油气中的乙烷、乙烯、丙烷、丁烯、丁烷等均为无色无嗅的气体,他们都比水轻,且不溶于水。液化石油气中的刺鼻味是由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特意加入的硫醇和醚等成分产生的,便于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使用者察觉判断。
2、液化石油气的组成主要成分:丙烷(C3H8)、丁烷(C4H10)
少量成分:甲烷、乙烷、丙稀、丁烯。
残液:液化石油气钢瓶里总有微量液体用不完,该部分液体称为残液,其主要成分为戊烷及戊烷以上碳氢化合物。液化石油气国家标准规定残液含量不大于3%。
二、液化石油气的用途
1、民用燃气:烹调、烧水、取暖等。
2、工业用:干燥、定型、发泡、熔化金属、烘烤等。
3、农业生产:烘烤、采暖、催熟等。
三、液化石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1、密度:在标准状态下(0℃、1个大气压)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气态:Kg/Nm3液态:KG/升
丙 烷 丙 烯 正丁烷 异丁烷 丁烯-1 异丁烯
2.50 气态密度 2.01 1.93 2.70 2.69 2.50
液态密度 0.5297 0.5454 0.6010 0.5810 0.6177 0.6165
混合气气态密度为各组分在同一状态下的密度与各组分体积百分数之和。
2、比重:一物质的密度与某一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
气态的液化石油气比重是空气的1.5~2倍,它扩散后处于空气的下部,可以由高处流向低洼的地方,积存在通风不好和不易扩散的地方。液态液化石油气比水轻,其比重在0.5~0.6之间。
3、体积膨胀系数
液体一般受热膨胀,温度越高膨胀得越厉害。液化石油气的膨胀系数是水的16倍左右。因此,容器灌装时必须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液化石油气充装系数为85%(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是安全的)。
4、饱和蒸气压
正常的液化石油气钢瓶内的压力,就是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所谓的饱和蒸气压,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液化石油气的气态、液态互相平衡时的蒸气压力,即液体的蒸发速度同气体的凝聚速度相等时的压力。液化石油气的饱和蒸气压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升高,饱和蒸气压变大。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设计温度为+60℃~–40℃,是以液化气在+60℃的饱和蒸气压力来设计压力的,即以
1.57MPa为设计压力。
5、气化潜热
液体气化时要吸热,单位重量的液体气化所需的热量称为气化潜热。
气化潜热比较直观的表现是钢瓶大量供气时,由于其液体蒸发所需大量蒸发潜热,会使钢瓶温度降低,如果周围温度不太高,来不及提供所需大量热量,钢瓶的温度就会继续降低以至把周围的水蒸气凝结为露或霜,一旦发现钢瓶上有露或有白霜,即应适当提高室内空气温度或降低液化石油气的用气量,否则液化石油气压力会因室温低而降下来,以至影响正常供气。1千克液化石油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约96.117Kcal的热量(一个物理大气压沸点时)。
6、闪点
在一定的温度下,液化石油气由液态蒸发为气态,而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可以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体,当这种气体与火焰接触时,能产生瞬间火花,这种火花即为一瞬间发生的燃烧,称为闪燃。气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就称为该气体的闪点。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闪点都很低,如丙烷为–104℃、丁烷为–82℃、丙烯–67℃、丁烯类约–80℃,即使是残液戊烷的闪点也是–40℃,闪点低意味着危险程度大,液化石油气比汽油、煤油等轻质油品引起火灾的危险性大。
7、燃点
气态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后,与明火接触能发生连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就称为它的燃点,也就是它的着火温度。常压下液化石油气的燃点为470℃~510℃之间。
8、沸点
液体的温度升高,液体的蒸气压也随之升高直到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如果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液体内部也发生气化,这种现象叫沸腾,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随外界压力的上升而增大,随压力下降而降低,比如高山上空气稀薄,压力小于1个大气压,水的沸点低于100℃,水的沸点在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是100℃,而液化石油气中的丙烷在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的沸点为–42℃,而当所受压力增加到8个大气压时,其沸点提高到+20℃。
9、露点
气态液化石油气在冷却或加压时,会凝结成露液,此刻的温度叫露点。在1个大气压时,丙烷的露点为–42℃,8个大气压时,露点值为+20℃,即由此温度继续下降,则开始由气态变为液态。从数字上可以看出,液态液化石油气的沸点和气态的露点,在同一压力的情况下是同一数值,实际上即为液化石油气的饱和压力值下的饱和温度值。
10、爆炸极限
当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就会引起爆炸,这种能爆炸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燃气的浓度极限称为爆炸极限,一般用体积百分数表示。在混合气体中当燃气减少到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时的那一浓度,称为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而当燃气增加到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时的那一浓度,称为爆炸上限。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范围为1.5~9.5%。
四、液化石油气的特性及其危险性
1、液化石油气的特性
易挥发
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吸热立即挥发成为气体,体积骤然膨胀约250~300倍,急剧扩散蔓延。
易燃、易爆
液化石油气的闪点低,为–140℃~–40℃,危险性大,液化石油气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可被微小火星点燃,其燃烧值较高,为2.10×104~2.90×104Kcal/ m3,高于天然气的燃烧值。液化石油气的燃烧速度为0.38~0.5m/s。
低腐蚀性
液化石油气含硫量低,一般没有腐蚀性,但能使橡胶软化,使那些油脂的油漆和脂膏溶解。所以液化石油气使用的是专用高压胶管。
微毒性
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1%时,对人体健康没有危险,但是,长时间接触浓度较高的液化石油气,对神经系统会产生不良影响;空气中液化石油气浓度超过10%时,会使人窒息。
热胀冷缩
液化石油气和其它物体一样,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能,液化石油气的膨胀系数比水大16倍左右。根据计算,钢瓶在装满液化石油气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压力就会上升2~3Mpa。所以,只要温度升高3~5℃,内压就会超过普通钢瓶的8Mpa的胀裂限度。所以,严禁超装是液化石油气安全操作必须严格遵守的规程。
2、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
爆炸火灾危险性
液体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由于液化石油气的闪点低,不论在寒冬或炎夏都无需加热,遇火即能燃烧。液化石油气属一级火灾危险等级。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低,爆炸范围大,遇火源就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其爆炸速度为2000~3000 m/s,火焰温度高达2000℃。液化石油气热值很高,液体低发热值达11000kcal/ kg,气体低发热值为22000~26000kcal/ m3,是一种很好的燃料。但是,一旦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由于它比空气重,容易停滞和积聚在地面的空间、坑、沟、下水道和墙角等低洼处,一时不易被风吹散,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物质,遇火源便可引起爆炸。因此,液化石油气应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冻伤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的沸点范围较低,低温或经加压而成液体,通常贮存在贮罐或钢瓶内,一旦泄漏,液化气体大量喷出,由液态急剧变为气态,便从周围的环境中大量吸热而造成低温,若管道阀门处泄漏,会在泄漏处形成低温、结冰,严重的可能影响阀门的关闭。若检修时,有可能出现大量喷液情况,如喷溅到人体上,会造成冻伤。此外,当身上喷有液态液化石油气时感到很冷,没有及时脱换衣服,如遇火、可能“引火烧身”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用湿布或水灭火,严防事故扩大。中毒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具有微毒性的特性,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被人吸入体内,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会使人昏迷、呕吐,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此外,液化石油气燃烧需要25-33倍的空气,缺氧导致燃烧不完全,也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第四篇: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液化石油气(英文缩写LPG)指比较容易液化,通常以液态形式运输的石油气,简单地说就是液化了的石油气。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状态,在常温加压或常压低温下很容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便于运输及贮存,故称液化石油气。
一、液化石油气的化学成分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含有三个碳原子和四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行业上习惯分别称为碳三和碳四。液化石油气主要组成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四种。除上述主要成分外,有的还含有少量的戊烷(为通常俗称为残液的主要成份)、硫化物和水等。通常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微量的甲硫醇、甲硫醚等硫化物作加臭剂。液化石油气主要来源是从炼油厂获取。其含量约占原油总量的5%--15%。
二、液化石油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所说的液化石油气都存在液、气两种形态,液、气态处于动态平衡中。它具有一些以下物理化学性质:
(1)液态比水轻,比重约为水一半
液化石油气比水轻,比重约为水的一半,约在0.50--0.60之间。组成一定时,液态液化石油气的比重,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变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气态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约为空气的1.5--2倍,密度随压力、温度升高而增加,压力不变时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所以液化石油气一旦从容器或管道泄漏出来后不象比重小的可燃气体那样容易挥发和扩散,而是象水一样往低处流动和沉积,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如遇明火、火花就会发生爆炸或燃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十分注意安全,避免造成火灾事故。
液化石油气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膨胀非常大,约增大250--300倍。
(2)易挥发性,体积膨胀系数大
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比水大得多,约为水的10--16倍,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饱和蒸气压也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温度升高10℃,液化气液体体积膨胀约为3--4%。因此,液化石油气的贮存充装必须注意温度的变化,不论是槽车、贮罐或是钢瓶,在充装时都绝对不能充满,而应留有足够的气相空间,最大充装重量一般按充装系数0.425Kg/1,体积充装系数一般为85%
液体液化气全部充满整个容器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液态液化气全部充满整个容器以后,容器内的压力就不再是蒸气压,而是液体的膨胀压力,液体的膨胀压力比蒸气压力受温度的影响要大得多,温度每升高1℃,表压上升约20--30公斤/平方厘米,如果容器全部装满液体,温度升高3至5℃内压就会超出容器设计压力而导致爆炸。因此通常灌装时,容器内应留有一定的气相空间供温度升高时液态液化石油气膨胀用。所以严禁超装是液化石油气生产、贮存、运输、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要求。
(3)饱和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这个特点,槽罐车、贮罐及钢瓶严禁超温使用,以免压力而超进容器的设计压力而使容器胀破,造成事故。
(4)气化潜热大
液化石油气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约250--300倍,并吸收大量的热量,所在液化石油气容易冻伤人。
(5)沸点低
液化石油气沸点很低,通常都很容易自然气化使用,有时家庭用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在冬天使用时出现冷凝或结冰现象,很难气化,这时千万不能用火烧、开水烫钢瓶,因为钢瓶内
液化石油气受热膨胀,很可能会将钢瓶内空间充满,导致钢瓶胀裂发生爆炸。
三、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与爆炸
液化石油气为易燃、易爆危险品,火险程度属甲类一级,为危险品中最高级别。
液化石油气的引燃能量小,爆炸下限低,爆炸范围大,爆炸极限为1.5--9.5%,一旦泄漏出来与空气混合,遇到火种或火花就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因此,为了确保安全,应在灌装及贮存液化气场所,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当液化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20%时,就自动发出报警号。
液化气具有以下火灾特点:
(1)火势猛烈,传播速度极快
液化气剧烈燃烧时的火焰传播速度可达2000m/s以上。当有火情时,即使是相隔很远的液化气气体或液体,也会立即起燃,形成大面积的火区,灾害异常猛烈,破坏性极大。
(2)继发灾害严重
当燃烧发生时,如果气源未切断,爆燃或爆炸就经常发生。除了与空气混合的液化气产生爆炸外,还有因火势烘烤(辐射热)而导致的液化气贮罐或槽车的剧烈升温而引起的物理爆炸。爆炸后的贮存容器飞出,喷射大量的液化气,把爆炸引到很远的地方。
四、液化石油气事故应急措施
液化石油气的泄漏是极其危险的,发现漏气或着火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应切断漏气的位置,然后从上风向走近漏气的地点,关闭与泄漏点相连的阀门。
(2)严禁开或关非防爆设备,要保持其原来的状态。
(3)立即停止所有作业,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4)可利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扑救,有条件的话可用水或蒸气进行冲淡、稀释液化石油气。
(5)大量泄漏或着火时要向消防队报警。
五、进口液化石油气简介
与国产液化石油气相比,进口液化气具有以下优点:
燃烧充分完全,挥发速度快,火力强劲,火焰蓝色,使用完后钢瓶瓶底残液极少。而国产液化气燃烧不完全,火焰呈红色,质量差时会熏黑锅底,残液较多。
为什么进口液化气比国产的质量好呢?
此前我们曾经介绍过,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份是含有3个碳原子及4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分别俗称碳三及碳四。另外,有的还含有少量的碳
五、硫化物及水等杂质。碳五沸点较高,在常温下不易气化,常被称为残液。国产液化气由于一般是未加分离的石油炼厂气,所以通常都含有少量的碳
五、硫化物及水等杂物,而进口液化气由于采用了分离工艺技术,基本上不含有碳
五、硫化物及水等杂质,而且可以分组贮存,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提供任意组分及配比,以获得最付佳使用效果。一般进口气只含有丙烷及丁烷,不含丙烯、丁烯等不饱和成份,所以质量较好
第五篇:液化石油气自查报告
液化石油气自查报告
民权县消防大队:
民权县西郊液化气站按贵大队的会议精神进一步做火灾隐患自查的通知要求,我站在认真检查消防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自查自纠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站内的各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接消防要求进行检查定位,对消防栓、喷淋设备进行运行检验,并确保万元一失,对干粉灭火器定期检验,确保用得上能用上。
二、加强宣传,对站内的宣传警示标语粉刷一新,营造浓厚的宣传气氛!
三、加强消防意识的宣传,对站内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进入灌装区,严禁携带火种,钢瓶之间防止碰撞。
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程教育,文明操作,规范操作,杜绝违反规章操作和操作随意性。
五、关键工艺环节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如卸车部位采用钢管接头,灌装部位采用自动切断,防止超装,储灌区安装了气体泄漏报警器等。
六、熟悉消防报警规程、火警电话的使用方法及在第一时间报警,做到反应快,报警快。
我站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消防制度和规范进行操作,严防和杜绝发生一切安全事故。篇二:液化气自查报告表
1.燃气使用类型选填: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油、煤或柴、配餐等。
2.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液化气罐未分离、无(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燃气安全管理使用)制度未上墙、(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合格、无日检查巡查记录等。
3.整改完成时间:某年某月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