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民科学素质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111
全民科学素质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
作要点
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纲要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国家纲要办的统一部署,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某某”的要求,积极、主动、广泛开展各类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努力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领导,促进《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扎实推进
1、高度重视《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省委、省政府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高度重视,将《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纳入某某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2012年9月召开的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时任省长李斌强调,要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某某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形式载体,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要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省和合肥市共建科技馆项目,积极推动各市和有条件的县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技馆。继续办好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的良好习惯。省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研究部署实施工作,多次听取我省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情况汇报,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协调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省财政在保证正常科普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安排120万元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经费,确保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落在实处。省国资委指导各省属企业将科普宣传工作纳入企业宣传规划,多数省属企业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设立了科普宣传栏,广泛宣传科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文化理念。省地震局成立了地震系统贯彻《科学素质纲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地震系统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并落实了专项工作经费。省农委结合工作实际,明确了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分管领导、职能处室和责任人,坚持将农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与农委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省国土资源厅印发《某某省国土资源“十二五”科普规划》,对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省气象局将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纳入“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科普工作纳入了重点工作和综合目标考核。
各市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领导,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将《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宿州市及时调整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增加了成员单位,制定了宿州市“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黄山市、马鞍山市、亳州市等市均制定了本市的“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制定工作方案。围绕《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制定并印发了《某某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根据《实施方案》,省纲要办会同有关成员单位制定了《某某省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2012-2015年)》、《某某省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2012-2015年)》、《某某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2012-2015年)》、《某某省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工作方案(2012-2015年)》、《某某省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实施工作方案(2012—2015年)》、《某某省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工作方案(2012—2015年)》等6个专项实施工作方案,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工作目标、重点和具体措施,细化了工作任务。
二、围绕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
各地、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和业务工作,围绕 “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广泛开展了各类科普宣传活动,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浓厚氛围。
1、全国科普日活动成效显著。去年9月,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在我省各地有序展开。科普日期间各地广泛开展了大量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知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普及安全健康常识。重点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使公众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组织重点活动213项,科普报告会209场,科普知识展览152场,举办培训班240场,发放科普资料100余万份,展出科普展板2630块,科普挂图8431张,播放科普录像180场,科普志愿者参加人数2200多人,社会公众40多万人次。
2、科技活动周精彩纷呈。去年5月,由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共同主办的科技活动周在全省各市、各有关单位的精心筹划和共同努力下,围绕“携手建设创新型某某”主题,突出“科技与文化融合,科技与生活同行”主线,针对当前社会热点和群众的实际需求,重点开展了科技促进文化创新发展、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丰富群众科学文化生活、送科技下乡等活动。10多家中央在皖和省级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全省营造了重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浓厚氛围。据统计,科技活动周期间,全省共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性科技活动1900多项,参与人员10多万人,发放科普资料40余万份,受教育群众500多万人。开展了省级优秀科普作品的评选活动,评出“某某省优秀科普作品”10部,其中3部获得“2011—201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3、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扎实有效。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三农”,更好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直有关单位和六安市、合肥市联合,分别在六安市独山镇、合肥市吴山镇举办了全国、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来自全国和省文化、科技、卫生等战线的工作者深入乡村,慰问困难群众,举办文艺演出、法律咨询、科普宣传、义诊服务、农技推广等服务。参加启动仪式的现场观众近万人,发放宣传资料6万多册,捐赠款物850余万元,活动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普遍赞扬。
4、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科普宣传形式多样。省食安办制定了《某某省2012年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方案》,围绕“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主题,全省共开展科普讲座42场,参加人数4000多人;张贴科普宣传画200多套,2000多张;发放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资料10000余份;制作食品安全巡展展板40块,在全省16个省辖市进行巡展。某某公众科技网、某某科技报等媒体对食品安全进行专题宣传。省卫生厅编制了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了5000多份健康素养和控烟监测问卷调查,并在某某经济生活频道等媒体播放以拒绝二手烟和控盐为主题的公益广告311次,组织开展了结核病、艾滋病、职业病等大型宣传活动。
5、防灾减灾科普教育进一步加强。省气象局通过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平台,大力推进气象科普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组织了气象科技下乡助春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某某行、气象科普宣传周等活动,免费向社会公众发放气象科普宣传资料20000余册。省地震局为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全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向公众免费播放地震科普影片,进行应急避险训练,通过“地震体验小屋”体验地震感觉,组织编印了2000套防震知识挂图、10万册抗震知识手册,发放到各地。5月份,成功举办了某某省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包括来自北京、福建等外省公众2.4万人参加到活动中来,此项活动创新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形式,公众响应强烈,社会宣传效果良好。
6、环保科普教育生动活泼。以提高公众保护环境意识为目标,省环保厅与省委宣传部、省人大城建环资工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12年某某环保宣传周和“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的通知》,制定了活动方案。通过举办“国祯”杯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摄影展、环保模拟法庭、制作环保宣传画等科普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营造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省国土资源厅围绕“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主题宣传日,依托地质公园和地质博物馆广泛开展地质科普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五类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成效显著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工作。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环保厅、省体育局、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等七部门联合举办了2012年某某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省各地共选拔推荐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209项、科学幻想绘画作品157幅、科技实践活动作品42项参加决赛。举办了第十二届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全省9个市337个代表队近千名学生参加了竞赛。在组织我省青少年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国际一等奖1个,全国一等奖30个,二等奖46个。邀请5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分赴全省16个市19所中小学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科普报告巡回讲座,受益师生达10000余人。省教育厅、省科协联合开展了2012年度“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活动,建立了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举办了青少年著名高校科学营活动,150名边远山区、贫困地区的优秀在校高中生,在中国科大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体验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农民科学素质工作。省农委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为抓手,面向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开展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培训,加强农业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宣传普及。2012年,全年累计培训新型农民40.45万人,培育了一批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依托全省农广校系统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对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开展中等专业学历教育,经过两年的培养,使其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成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2012年,全省共招生1000多人。
组织实施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某某省科普惠农兴村“百万工程”项目。去年我省有26个农技协、11个农村科普基地、17名个人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先进集体和个人称号,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奖励资金800多万元。省委组织部、省农委、省科协对全省3900多个农技协会长进行一次轮训。依托某某农业大学开展乡土人才培训300人次,依托某某农科院开展实验研究培训200人次,依托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及各市、县科协培训18万人次;依托市、县农技协联合会推广农业实用技术23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对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3、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工作。省总工会广泛开展职工安全生产竞赛。定期举办工会劳动保护培训班,建立各级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师资培训队伍,共培训困难职工7万多人次,较好的提高了这些困难职工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省人社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某某省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启动了某某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了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依托技工院校等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组织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开展支农、支教、支医工作。2012年,共培训专业技术人员7200余人,培训城乡劳动者35万人,组织610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开展“三支一扶”工作。省水利厅结合实际,组织举办了全省水利行政执法业务培训、全省市县水利工程管理培训、全省水利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受训人数达5100人次。省经信委培训中小企业负责人3600多名。省委宣传部大力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重点关注民生,着力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省广电局在电台的新闻综合广播中设立了《生活百科》等栏目,受到了听众的好评。
4、领导干部与公务员科学素质工作。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紧密联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形势和任务,对年度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将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各类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全年共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专题培训1000次,20余万人参加了培训。围绕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科学素质,省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大走访活动”和春季党员培训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级培训班5222期,培训乡村党员干部46.6万人次。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全面开展干部在线学习的课程设置中将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列入必修课和选修课。
5、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工作。省地震局积极推进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与省民政厅、省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2012年度省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申报工作的通知》,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指导各地创建工作,6月份,省地震局组织召开了全省地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现场会,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观了部分省级地震安全社区,交流了创建工作经验和做法,命名了一批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省财政厅、省科协开展了全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申报工作,2012年我省有19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获得奖补资金380万元。启动了某某省“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推动社区科普之家“三个五”工程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四、夯实基础,加强科学素质基础工程建设
1、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省发改委批复新建某某省科技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筑面积共6万平方米。全省已有7个市科技馆建成并对外开放。省委宣传部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省农委积极支持各地在村一级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全省共扶持建设农民科技书屋1500多个。省委组织部建成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终端站点28000多个。省妇联系统共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56个。
2、强化科普产业培育与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来自海内外的256家单位参展参会,现场交易额3.9亿元。展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国科普产业发展高端论坛、院士专家报告会、英雄航天员事迹报告会、全国科技馆馆长论坛、芜湖科普产业投资环境推介会等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约12.5万观众现场参观体验,央视、人民网等10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了科博会盛况。举办了第三届某某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82所高校的6396名大学生参赛,共收到3420件科普创意作品。大赛增强了高等院校和大学生开展科学普及的社会责任感,丰富了科普产品的创新源头。
3、完善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创建并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41个,创建并命名省级科普示范社区50个,命名了84个省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表彰了52个省级示范农技协,19个科普教育基地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4个科普教育基地获得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经过各地、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到“十二五”末达到5%目标差距不小,压力很大,需要各地、各部门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继续加大实施工作力度。二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区)对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摆不上议事日程,科普专项经费人均还不到0.1元,严重制约了全省科学素质工作均衡发展。三是科普基础设施还不健全,9个省辖市还未建科技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优质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第二个五年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2013年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书记处、国务院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全国和省科技创新大会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主题和实现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十二五末”超过5%的目标,突出科学素质工作的大众性、基层性、基础性,围绕目标、明确责任,面向基层、惠及民生,完善机制、加强督导,推动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1.动员各方力量自觉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确保我省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比例“十二五末”超过5%目标的实现。努力营造崇尚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促进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努力探索把握科技创新、文化建设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为创新型某某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服务。(各成员单位)
2.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开展科研攻关的同时,把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社会公众了解科技知识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方面,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省科协、省科技厅、省教育厅、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3.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原则,坚持“两个拓展、两个结合”,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教育活动,努力形成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恪守科研伦理的良好氛围。(省教育厅、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省社科院、省科协)
二、广泛深入开展主题科普教育活动,为建设美好某某服务
4.围绕“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办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品牌科普活动。针对食品安全、应急避险、卫生健康、气候变化、饮水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低碳生活、建筑节能和反对愚昧迷信等热点问题,组织开展好全省食品安全周、防灾减灾宣传周、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专题科普活动,引导公众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来认识问题、指导生产生活。(各成员单位)
5.促进科普与文化、艺术的深度融合,在注重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同时,探索在活动中引入文学、影视、动漫、舞台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段。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大公益性科普广告投放。把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令人愉快。(省广电局、省教育厅、省气象局、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等)
三、加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公众提升科学素质创造条件
6.推进科技馆体系建设。结合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分类指导。推进某某省科技馆新馆筹建工作,加快新馆方案的设计和规划,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在有条件的省辖市,建好用好综合类和专业类科技馆;在县级地区,组织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在乡镇及贫困地区,开展“科普大篷车”展教活动;加大力度建设数字科技馆,促进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全社会科普服务能力。同时,做好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发挥已建成科技馆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展教水平和服务能力。(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委宣传部、省科协)
7.充分整合有效资源,加大科技传播力度。在现有传统传播渠道的基础上,注重运用微博、社交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技术、新手段,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使新兴网络媒体成为传播科学知识的新阵地、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新平台、人民健康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影响力;结合百姓需求,通过新闻、专题、访谈、科普专栏等形式,多种渠道传播科技、科普类节目,扎实推进有关科学技术、科普知识的宣传报道,提高宣传效果。(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经信委、省科协)
8.强化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动员高等院校着力培养科普教育、科普产品创意与设计、科普传媒等方向的高层次人才。组织开展科普教材教案的推荐、引进和编撰。加强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示范团队建设,促进科普创作与产品研发成长和源头创新能力的提高。继续举办第四届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省教育厅、团省委、省科协)
9.加强高素质科学教育专门师资培养,提升在职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推进科学教育教学改革,继续鼓励支持有关高校开设科学教育专业,进一步落实《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把科学素质教育贯穿到师范生培养全过程。(省教育厅)
10.组织动员更多的科技专家、学者等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切实加强专职和兼职两支科普工作队伍建设,为发挥他们的作用创造条件。开展科普人员和志愿者培训。(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环保厅、省气象局、省地震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省科协)
四、深入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支撑 11.广泛开展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配合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科普教育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增强家庭科学教育的理念,引导家长切实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继续举办某某省青年科技创新奖评选、2013年某某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百名科技专家进乡村学堂讲科普等活动。不断探索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环保厅、团省委、省妇联、省科协)
12.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新农村千万乡土科普人才培训工程;扎实开展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帮助农村青年成长成才,服务美好乡村建设;推动“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深入持续开展,提升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举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和骨干培训班,举办基层水利员培训班。组织实施“某某省科普惠农兴村百万工程”。加强对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的扶持、培育,继续推荐优秀基层科普组织参加“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评审。完善科普惠农服务站等农村科技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科普组织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13.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新市民培训工程” 和进城青年农民工“订单式”技能培训项目,加强对进城落户和城镇稳定就业的新市民开展基础素质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所必需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融合与和谐稳定。(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住建厅)
14.以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为目标,实施社区科普“三个五”工程,改善社区科普工作条件,提升社区科普工作能力,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动员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切实满足社区居民提升科学素质的新期待。继续实施“某某省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加大科普示范社区的奖补力度。(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科协)
15.指导全省各级党委(党组)在理论中心组学习、脱产培训和干部在职自学时,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教育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统筹安排、综合部署。在省委党校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举办的主体班次中,开展科学发展观、当代科技、自主创新等内容的培训。建立健全干部学习培训激励机制,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素质作为考核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和题库中,强化与科学素质有关的内容,进一步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
五、推动具备科普资源的单位面向公众开展科普任务 16.动员全省高校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科普活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博物馆等单位参与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来,将本单位科研、生产设施、文物资源、地质资源等开发为科普资源,面向公众开放。(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省国土厅、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省科协)
六、完善机制,加强督导,确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顺利实施
17.加大科学素质工作支持力度,落实国家支持科普事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开展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推动我省科普产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积极参与科普产业规划、标准和政策问题研究,探索建立科普产品标准、认定办法和关键技术研究。(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科协)
18.认真做好国家纲要办与省政府签署公民科学素质共建协议的相关准备工作。加强对市、县纲要工作的指导,明确市、县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和责任。组织开展《纲要》实施工作“十二五”中期评估。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省纲要办
第二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09年工作要点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09年工作要点
根据刘延东同志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办会议纪要的精神,制定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是《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第三年,是完成《全民科学素质纲要》2010年目标的“攻坚之年”。在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的同时,要着力解决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更加重视和推进提高科普资源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落实到基层等工作。2009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主题宣传,狠抓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和完善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按照任务分工和职责,落实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内容与方法,增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效。以搭建平台、资源共享为理念,推动科学素质工作融入各部门、各行业,形成社会化大科普的工作格局,共同把《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推向前进。
一、继续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大力开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1.各部门要结合业务工作,确定若干项具体任务,抓好科普工作。突出主题,创造性地开展2009年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及其他各类群众性科普活动。开展“2009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10周年和青少年生态环保宣传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继续推进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试点行动,大力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千名节能减排青年使者在行动”和“环境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各成员单位、中国科协、科技部、环保部、卫生部等)
2.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举办第二届“两岸四地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论坛”,开展植树节“生态文明”科普宣传月、生态文化科普系列活动和林业科技周等主题宣传活动。(环保部、林业局、气象局、共青团中央)
3.在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针对农民工在“苦脏累险”行业岗位就业人员较多、最容易受到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伤害的情况,进一步强化农民工安全培训工作和职业卫生教育。(人社部、卫生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
4.推动“卫生科技进社区”项目,组织专家面向公众开展健康科普讲座;遴选适宜基层社区的先进技术,通过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推广;选择优秀的科普图书创建“社区健康书架”,协调促进各类媒体开办社区健康专题栏目,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素质。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卫生部、科技部、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5.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要开设主题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做好主题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举办第三届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中宣部、广电总局、中国科协)
6.围绕主题,开发挂图、图书、音像制品、展览等各类科普资源,通过科技馆、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科普大篷车以及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等城乡基层科普设施开展各具特色的展示和教育活动,把相关科普知识送到百姓身边。(各成员单位)
二、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服务
7.组织科技工作者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编印图书、挂图,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在广大公众中树立起依靠科技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
科院、社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等)
8.充分发挥科技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的作用,动员科技界深入企业,主动服务,调动广大职工自主创新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广大职工的科技素质和应对危机以及创新方面的能力。(科技部等)
9.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围绕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各类劳动者的就业需求,依托技工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期限,加大培训投入,提升培训能力,进一步提高劳动者就业、再就业和创业能力,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人社部)
10.继续开展“科技列车老区行”、“院士专家西部行”等科技下乡活动,大力引导科技知识向农村和西部等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流动,帮助他们依靠科技增产增收,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中宣部、科技部、中科院、共青团中央)
11.充分发挥中组部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和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作用,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负责人、种养大户、农村青年人才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农村新能源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科技入户和农业科普工作。继续深化“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服务月”活动。建立农村青年人才库,开展“订单式”的科技培训和技能素质培训,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继续开展“两牵手、一扶持”活动。(中组部、农业部、人社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12.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力度,增加投入,落实补贴政策,完善机制、丰富形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启动实施“新市民”培训计划,提高进城务工青年的技能水平。(人社部、共青团中央)
三、面向基层,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推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一)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切入点,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3.抓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的实施。深入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试点村工作,加强对农民科学素质现状和需求的调研,探索成功经验,提炼典型模式,推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全面深入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14.加大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支持力度,通过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形成科普惠农长效机制。通过农技协扶持计划等工作,帮助农技协提高生产经营实力和科普服务能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中国科协、财政部)
15.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工作,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科学素质。推动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建设。组织院校专家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科普工作队伍,开展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科技下乡活动。(国家民委、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科协)
(二)以学校科学教育为重点,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6.推进学校科学教育,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修订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精心筛选和编排最基础、最必需、最适合的科学知识,纳入课标,融入教材,进入课堂。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将小学科学和初中科学纳入“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促进“做中学”项目经验共享,进一步推广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教育部、中国科协)
17.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普及地震、雷电、火灾、冰灾、水灾、泥石流、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相关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安全健康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深入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推广校园节能减排、生态学校和环境小
记者等项目,提高中小学生参与支持环保的积极性。(教育部、环保部、卫生部、气象局、中国科协)
18.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促进课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继续开展“科普图书、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试点工作。(教育部、中国科协)
19.广泛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引领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规范评审程序,确保公开透明。评选“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深入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继续开展资助科普专项、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野外实习基地的科普活动等工作。(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会、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三)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加大对城镇劳动者的培训力度
20.继续做好创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实施能力促创业计划和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人社部)
21.组织开展全国“创争”活动先进事迹讲演和辅导助学系列活动,深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职工素质的不断提高。考察建立职工素质工程示范基地,组织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增强职工获取和运用知识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全国总工会)
22.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创新能力。研究出台《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推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深入开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大课题,继续举办一批专业技术人员高研班。建立首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实施第一批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人社部)
23.加大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工作力度,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好高技能人才相关基础工作。强化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加强青年技能人才培养,深入实施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组织“青年技能训练营”,开展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人社部、共青团中央)
(四)以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为重点,加强科学素质培训
24.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以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2006-2010年政府公务员培训纲要》的要求,把实践科学发展观相关的科学知识作为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一把手培训工程、后备干部培训工程、基层干部培训工程中加强科学素质培训,不断增强各级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分层级、分类别地推进团干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群众工作本领,引导团干部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过硬、作风上扎实、自律上严格”的团干部队伍。(中组部、人社部、共青团中央)
25.贯彻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公务员工作。深入开展公务员对口培训。以能力建设为主题,深化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在职等四类培训,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人社部)
26.加强培训机构、师资队伍、教材等培训基础建设。指导各级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在各类主体班次中增加科学素质方面的教学内容,充实师资力量。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10本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系列案例培训教材。研究国家级公务员培训师资库建设方案。研究公务员培训教材框架,开发远程培训课件。启动确定公务员培训示范基地工作,研究培训机构准入制度,优化资源配置。研究推动网络培训和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组部、人社部)
27.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举办科普专场活动。根据教学安排,组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主体班次学员参观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基地,了解最新科技动态,接受科学素质教育。在领导干部中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试点工作。针对国家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究,建设工程科技思想库。(中组部、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
四、加大科普资源建设力度,以科普资源建设带动公共科普服务能力提高
(一)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不断丰富科普资源内容
28.完善政策措施,繁荣科普创作。加大奖励和扶持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力度,扶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科普创作,营造科普创作的良好氛围。制定相关办法,推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科普创作任务,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科技部、中国科协)
29.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存量,通过适当加工整理集成各方面优质数字化科普资源,以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络平台为基础,探索建立一个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建设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公益性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合体,为公众提供服务。(中国科协等相关成员单位)
30.结合部门职责,加大科普产品开发力度,以多种形式服务公众。开发一批挂图、音像制品、科普展览等科普产品,提供基层科普组织和各类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进一步推进双语科普试点工作,加强双语科普资源建设。开展农民科学素质宣传教育科普优秀作品的征集、评选和推介活动。编制《农民身边环保科普知识》日历版,拍摄制作《国家级生态村》系列电视专题片。以“我为农村改革发展做贡献”为主题继续举办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编辑出版《全国农民读书征文选》。组织林业科普读物及作品创作,开展第三届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启动建设中国林业数字科技馆。加强图书、报纸、影视资源、课件、数字科普馆、科普网站等气象科普资源建设。开发高校和中学气象科普培训课件,推广小学气象科普知识读本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系列丛书》。(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环保部、农业部、林业局、气象局)
31.围绕重大科技事件开发科普资源。组织编写出版《中国近现代100位科学家故事》图书及画像。举办纪念《物种起源》150周年和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科普巡展。举办“中国科技60年”大型文艺演出和巡展。(中宣部、科技部、中科院、中国科协)
32.以中国科技馆新馆建设为契机,将其建设成为科普资源的开发和服务中心,实现中国科技馆实体馆和中国数字科技馆虚拟馆两个平台的有效整合,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科普资源服务。(中国科协)
(二)统筹规划、加强指导,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33.贯彻落实《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标准。加强对科普设施发展的调查研究和监测评估。(中国科协、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
34.有效利用现有科普场馆,根据需要新建一批科技类博物馆。加强对科技类博物馆建设与运行的指导和服务。对专业科技馆和综合科技馆的建设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加强对科技类博物馆建设与运行的指导。推动光学科技馆建设,开展对建设国家自然博物馆的研究工作。积极推动西藏、甘肃、海南省(区)级科技馆的建设工作。按照《科技馆建设标准》的要求,对全国科技馆的运行和管理开展专家咨询、展教资源支持、业务交流和培训等工作。(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
35.推动基层科普设施发展。对科普大篷车的发展进行规划研究,加大“科普大篷车”的配发力度,推动全国所有地市和有条件的县拥有科普大篷车,加强车载展品和科普活动的设计与更新,把公共科普服务送到边远地区。继续开展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共建共享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实施“中小科技馆支援计划”和“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条件建设示范工程”,增强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能力和中小科技馆的科普展教功能。对全国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建设工作进行监测评估,推动建立遍布城乡社区的基层科普
活动室、科普画廊,增强服务能力。(中国科协、教育部)
36.发掘和拓展科普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动国家科普基地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强科普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围绕安全生产、环保、林业和气象等发展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加强指导与服务,提升科普基地的科普教育水平。落实《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举办“中国科学院第五届公众科学日”研究院所开放活动。鼓励和支持研究机构、各类学校、企业配合地方政府举办科普活动。(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环保部、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气象局)
(三)推进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
37.重点指导督促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办好科技专题、专栏、专版和专门频道,通过充实内容、丰富手段、增加版面和播出时间,提高媒体科技传播质量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扩大公共科普服务的覆盖面。(中宣部、广电总局、中国科协)
38.加强对科普宣传的媒体从业队伍和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科技传播能力。对专兼职科普人员进行传播理论、方法和如何面对媒体等的培训。结合发挥退休科技工作者余热的“霞光工程”,使更多的退休科技人员加入到科学传播行列。(中宣部、中科院、中国科协)
五、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领导
39.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力度。结合各自职能和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中承担的任务在本系统下发文件,对各级部门的科学素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基层建立联系点,对基层实施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和服务。(各成员单位)
40.发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表率作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在县域全面落实。(科技部、中国科协)
41.总结和推广各地各部门的典型经验,开展各种形式的经验交流。开展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优秀案例的征集评选工作。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科学素质工作者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中国科协、各成员单位)
42.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研究完善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推动企业开展科普工作的相关激励政策。抓紧做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和公民科学素质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做好科普效果的跟踪与评价。(科技部)
43.探索研究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政策和措施。研究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调动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参与科普工作的激励政策。(科技部、有关成员单位)
44.对《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开展督查,以全面掌握两年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督查的主要内容是各成员单位和各省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任务、保障条件等方面的情况。督查具体方案由纲要办提出并负责具体实施。(中国科协、各成员单位)
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各成员单位的具体部署,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考核,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切实措施,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乡村街道、学校家庭和企业厂矿。要根据财力和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地方财政要从中央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第三篇: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
2012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点 2012年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实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坚持服务民生、面向基层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建设幸福广东”的工作主题,进一步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夯实基础,加强协作,全面实施《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努力开创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主题,扎实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 1.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建设幸福广东”的工作主题,积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低碳生活、节能环保、防灾减灾、创新创造、生态文明、公共安全、卫生健康等科学知识和观念,倡导创新创造,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积极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2.继续深入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等重大活动,推进主题科普活动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1
3.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等阵地,开辟科学栏目,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节目,发挥好现代传播媒体在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方面的导向作用。4.充分发挥各级科学(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画廊以及各级科普讲师团、科普讲坛、科技社团的重要作用,大力开展科学(技)馆进校园、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旅游、开放实验室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五大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5.围绕提升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深入实施青少年科技教育“五个一”工程,积极开展校园科技节(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青少年科技竞赛和大手拉小手科学传播等活动,推广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经验,加强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建设。
6.围绕提升农民运用科技发展生产、创业就业、科学生活的能力,深入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继续实施生态富民行动、农村卫生清洁行动、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青年科技文化活动月、“千会服务千村”、科技特派员等惠农工程,继续推进科技指导与妇女技能培训服务行动,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2
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7.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城镇劳动者的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深入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企业“讲理想、比贡献”和“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加强企业科普教育设施建设。8.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和提升社区居民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继续深入实施社区科普“五个一”创建活动和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进社区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完善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加强社区“科普漂流书屋”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广科普示范社区的做法和经验,搭建社会化社区科普工作平台。广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推动家庭美德建设。9.围绕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终身学习、科学执政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依托各类干部培训院校,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加强妇女干部的知识培训与能力培训。继续办好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技讲座、广东院士讲坛和科普报告会。积极倡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带头“读一本科普书、听一次科普讲座、参加一次科普活动”。3
三、强化基础,加强科学素质基础工程建设 10.以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为重点,着力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科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推进将科学教育内容纳入在职教师的培训内容。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吸引力,推广优秀校本科学课程教材。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建设,继续开展“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等活动,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11.提高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水平。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幸福广东”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科技需求,进一步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共享服务工作。继续重点编写出版《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读本》系列丛书,开发、集成宣传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关注国计民生热点问题的特色科普资源,继续开展“广东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加强原创性科普资源开发的扶持力度。完善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推进科普资源在基层使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和各级“科普大篷车”、科普画廊,提高科普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水平。12.加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广播、电视、电台制作更多公众喜闻乐见的科技节目,增加科技节目的播出时 4
间,推动出版单位增加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加强科技专栏建设,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继续开展“广东科技好新闻”评选活动。加强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培训工作,举办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活动。13.积极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科技需求,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高现有科普场馆的设施功能,充分发挥好远程教育网络、各级科学(技)馆、科普网站、科普报刊、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画廊、“科普大篷车”、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科普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层科普“站、栏、员、基地”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业兴办各类公益性科普设施,面向公众开放科技实验室、企业产品展示中心。14.重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农村、社区、企业科普人才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培育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提高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科学素质工作机制 15.完善各级科学素质工作的领导机构。针对换届、人员变动 5
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补充各级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协调机构的人员。各级纲要办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本地区纲要工作的实施,制定本地区“十二五”期间纲要实施工作方案,形成共同实施《纲要》的合力。16.制定全民科学素质专项工作计划。按照《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粤府办[2011]88号)的要求,省级纲要实施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本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制定“十二五”实施工作的具体计划,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好相关工作任务。17.加强监测评估和督查工作,建立常态监测和督查工作机制。2012年,省纲要办将对部门、地方实施纲要的工作开展专项督促检查。18.各级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要加强与成员单位的联系,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纲要办协调推进的作用,促进各地、各部门工作均衡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宣传典型,总结推广经验,为纲 要实施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6
第四篇:201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2014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二五”发展目标的攻坚之年。2014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围绕“四化”同步发展目标,以实现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的目标为核心,以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面向基层、贴近群众、关注民生,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一)服务主题主线,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1.围绕国家战略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引导主流媒体进一步宣传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成就和优秀科学家先进事迹,客观报道科技界热点问题,培育科学文化,反对封建迷信,树立正面舆论导向,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各成员单位)
2.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把普及科学技术、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科技知识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
3.深化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推动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目标要求。丰富完善“弘扬科学道德 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巡回报告会活动内涵,充实专家力量和题材内容,扩大活动覆盖面。举办“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活动及“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全国巡展活动,大力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广泛宣传基层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塑造科技工作者良好社会形象,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推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
(二)创新主题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增强实效性和感染力 4.围绕国家战略发展要求,服务于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继续组织好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保护母亲河行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夏季科学展等重点科普主题活动。(各成员单位)
5.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雾霾、转基因、中医养生、食品安全、识真辨假、应急避险等热点问题,加大科普特别是应急科普力度,及时解疑释惑,引导公众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来认识问题,提高公众的科学认知水平和科学生活能力。及时组织开展好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世界地球日、食品安全周、防灾减灾日、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林业科技周、安全生产月、质量月、安全生产万里行、质量之光——全国识真辨假质量知识及成果网络展、“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等形式多样、便于公众参与的科普宣教活动,向公众解疑释惑。加强行业科普制度的建设,做好《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纲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年)》的组织实施、“十二五”《防震减灾宣传规划》的组织实施等。(各成员单位)
6.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大力开展全民健康促进工作,普及科学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继续组织实施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公众健康知识及技术筛选与评价研究项目、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以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为主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健康媒体科普联盟,持续深入开展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等重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7.加强科普与艺术的结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动画、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增强科普工作的吸引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成员单位)
二、深入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继续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8.进一步开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修订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启动小学科学教材的修订工作。组织开展普通高中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教育部)
9.积极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继续推动各地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扎实推进《指南》实验区建设,加大社会宣传,指导幼儿园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将有关科学教育内容更好地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教育部)10.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推动创新人才的培育培养。动员组织科技和教育工作者与青少年广泛开展科技交流活动,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研究制定组织中小学生到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质量教育基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工作方案。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加强对农村留守青少年和进城务工人员后代的科普教育。(教育部、质检总局、中科院、工程院、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11.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组织举办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4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第14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青少年科技竞赛和实践活动,组织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等主题活动,大力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环保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二)围绕提高城镇新居民科学素质,深入实施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12.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推动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群科学文化和文明素质内容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广泛开展“争当学习型员工职工读书行动”、“助推百万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提高城镇新居民科学素质为重点,大力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帮助新居民提升自身素质,融入生产生活,加强新市民素质提升教育培训。(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13.认真组织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深入开展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聚焦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依托社区服务站,建立健全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等科普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科普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完善城乡社区科普组织体系和科普阵地。(中国科协、民政部、财政部)14.继续抓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以节约能源、安全生产、防震减灾、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活动,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科普活动品牌,把科学发展与百姓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帮助社区居民树立科学发展和主人翁意识,推动形成科学健康的社区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安全监管总局、中国科协、地震局、气象局、环保部)15.继续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推进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深入开展,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培训质量。组织实施“千万农民工技能提升行动”,三年培训农民工1000万,提升技术技能等级,力争20%以上获得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质检总局、全国总工会)16.继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继续实施新疆、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加强继续教育基础工作和国内外交流合作。(人力资源保障部、国家民委、农业部、质检总局)
(三)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深入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7.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让农村留守人员生活得踏实、安全、无忧,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科普服务体系,围绕留守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就业、卫生健康、思想情感等实施有效服务。(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18.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继续加强“阳光工程”等务农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生产、科学生活的综合素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农产品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继续开展新农村千万乡土科普人才培训工程。(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19.着力加强农村特别是边疆和民族地区基层科普组织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对边境地区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双语科普工作,开展双语科普示范村建设试点,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提高边境地区群众的科学素质,促进边境地区实现经济、文化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科技部、农业部、中宣部、中国科协等)
20.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发挥好受表彰对象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完善长效服务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科普组织服务能力建设。(中国科协、财政部)21.大力加强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工作,推动“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深入持续开展,深入实施提升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农业部、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四)围绕科学发展,深入实施领导干部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22.抓好《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贯彻落实,指导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实施意见,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学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规划,并落实到任务中。在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将科学发展观、创新驱动等战略思想以及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作为重要内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23.会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设置省部级、厅局级领导干部“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智慧城市与城市现代化”等专题研讨班,加大高中级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抽调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参加新型城镇化、大气污染治理、绿色交通、水资源保护、气象防灾减灾、智慧城市等专题培训班,对市、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开展科学素质相关知识教育培训。(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4.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科技前沿与创新驱动”“大数据与中国特色信息化道路”“科技前沿与案例解读”“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等专题班,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司局级干部学习科学素质相关知识。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开设“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化与中国绿色发展”等10门相关课程,供干部开展在线学习。(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5.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中,体现科学素质方面的要求;在公务员考录中强化科学素质的测评,积极探索分级分类考录模式;深入分析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不同职务层次岗位特征,分级分类构建符合实际和发展需要的领导干部科学能力素质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不同领导职位的核心能力素质和通用测评要素。(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三、加强科普基础条件建设,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一)进一步优化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加大教育培养力度
26.强化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保障。深入实施“国培计划”,加大对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强化信息素质教育,争取2014年培训人数不少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总数的20%。进一步落实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把科学素质教育贯穿到师范生培养全过程。(教育部)27.落实《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教育部、中国科协)28.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和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工作;制定规范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标准;增加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中国科协、教育部)
(二)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科技馆体系,深入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29.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着力推动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组成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推动科技类博物馆合理布局,积极推动地市科技馆建设。继续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配发及活动。(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
30.推动建立科技馆免费开放制度,发挥好已建成开放科技馆的作用,丰富科技馆活动内容,吸引更多中小学生到科技馆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各级各类科技馆的参观率。(中宣部、财政部、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31.继续推动科普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动国土资源、环保、质检、林业、地震、气象等行业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各级质量教育基地建设发展。继续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考核,修订印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完善质量教育基地建设管理规范。(科技部、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质检总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等)
32.继续发挥青少年课外科技教育场所作用。充分发挥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作用。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培训基地、文化宫等增加科普教育功能。引导地质公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等强化科普教育功能。(教育部、科技部、环保部、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
(三)持续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不断扩大优质科普资源
33.推动研究制定加强高校科普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挥高校的科技、教学、文化优势,探索建立科普合作交流、科普设施共建、科普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开展好高校科学营、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科普创作大赛、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和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大赛等活动。(教育部、国家民委、中科院、中国科协)34.继续落实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增加科普任务,引导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及时将科研成果向公众传播普及。组织开展科普资源方面的推介和社会化奖励活动,推动科研院所、企业、博物馆、地质公园等单位积极参与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协、中科院)35.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进一步推动化工学科的科普资源开发开放试点工作,支持开展“促进化学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优化衔接研究”,办好“中国PX发展论坛”。探索推动企业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模式。(中国科协)
36.继续贯彻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科普事业,推动科普事业发展。(财政部)
37.组织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天文台站、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博物馆(标本馆)、野外台站等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促进科研和科普的融合。凝聚院士、科研人员等高端科研人才资源的力量,重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重大科学事件等开展科普报告、专题活动、学术讲座,出版系列科普图书、视频,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组织“科技创新巡展”、“名园名花展”、“名馆精品展”等综合性科普活动,推动科研成果的科普化。(中科院)
(四)探索多种形式,不断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38.继续组织开展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发挥全国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加强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实践基地规范。(教育部、中国科协)39.进一步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的积极性。深化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全面推动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工作,继续开展首席科普传播专家的聘任工作。制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指南》,组织开展科学传播专家培训和研讨,充分发挥科学传播专家的作用。筹建中国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中科院等)
40.研究制定鼓励科研、教育、企业研发等人员从事科普的激励措施,进一步调动激发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等)
四、创新科普技术和手段,促进科技传播能力提升
(一)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谋划和前瞻研究,大力推动现代科学传播体系建设 41.开展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谋划和前瞻研究,大力推动以新媒体和大众传媒等为主要渠道,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科技教育紧密结合,与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向公众开展科普的科学传播系统建设。(各成员单位)
42.创新科普工作的理念、方式和内容,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和条件,着力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辐射带动有特色科普网站发展。推动科普传播创意研发、传播内容生产、网络科普传播等基础支撑平台建设。(中国科协、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科院)43.发挥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流向互联网科普产业,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普产业集群,探索以大型科普建设项目带动互联网科普发展。注重利用短信、微信、微博、社交网络、移动媒体等网络手段开展科普宣传,为互联网科普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国科协、中宣部、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
(二)加强科普信息化内容建设,保障互联网科普传播体系有效运行
44.充分整合有效资源,以科普常识、民生科普、应急科普、前沿科技、安全生产、防震减灾等为主要内容,加大面向新媒体的优质科普影视作品、网络科普游戏等资源的开发和扩散传播。(中国科协、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中科院、地震局、气象局、环保部)
45.推动网络科普游戏开发,推动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代表的经典科普作品的游戏化创作和传统科普教育活动的游戏化改造。筹建中国网络科普游戏协会,组织和动员游戏企业积极参与网络科普游戏的设计、制作和传播。加快虚拟科技馆的建设,大力推动制作大批适合网络传播、多门类、贴近生活的优秀科普视频,充分利用科普短号码、微博、微信等手段促进科学传播。(中国科协)
五、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确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落到实处
(一)深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进一步健全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
46.继续做好与各地签署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协议工作,强化工作职责,做好指导服务,着力推动各省(区、市)与所辖地市签署落实目标责任书,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47.启动研究建立既尊重国际标准,又适合国情的科学素质工作监测指标体系,完善督导评估机制。(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48.建立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核机制。推动各地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十二五”总结前期工作,研究提出总结评估和表彰奖励工作方案。(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49.坚持多部门大联合大协作的机制,落实好重点工作任务,更好发挥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动员力度,适当扩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组成范围,深入发动相关部委,充分发挥各自工作优势,参与《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50.加强工作协调,围绕重点方向整合成员单位工作力量,继续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重点行动,突出工作实效。(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51.开展制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调查研究工作。推动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各有关部门、行业的规划计划中。做好2015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前期准备。(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激励机制 52.组织开展全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全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先进县(市、区)工作考评机制。继续开展2011-2015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活动,不断建立完善科普示范体系,进一步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项要求的落实。(各成员单位)53.大力宣传推广各地各部门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强对推动科学素质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工作的交流和宣传。开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典型案例评选,编制案例集,拍摄宣传片,广泛宣传推广。发掘和总结基层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各成员单位)
第五篇: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关键之年。2017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部署,聚焦重点、补齐短板、精准发力、重在落实,奋力开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在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
广泛深入宣传普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创新驱动,突出主题,加大力度,筑牢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和社会基础,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更大作用。
(一)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弘扬科学精神,报道科技成就,学习德学双馨的科技工作者典范,传播科学知识,继续加强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积极倡导求真务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支撑创新发展的有利氛围。(各成员单位)
2.大力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积极投入创新争先行动,强化老一辈科学家“精忠报国,敢为人先,创新奉献”的崇高精神,不断增强爱党爱国、以创新成就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自觉,引导科技界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走在全社会前列,激荡起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强大力量。(各成员单位)
3.加强与主流媒体的科普传播协作,推动优质科普视频在电视台以及社区电子屏等公共服务终端的广泛传播。扶持科技宣传报道做大做强,推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开设和办好专题、专栏,把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大会办成高水平、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普节目,继续办好《加油向未来》《最强大脑》等栏目。组织开展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学习培训。(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二)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深入开展科普活动
4.紧扣主题主线,积极培育广大公众的科技意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精心打造全国“双创”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重点活动,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热情,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各成员单位)
5.结合部门特色,广泛开展专题科普活动。组织好质量月、安全生产万里行、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旅游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湿地日、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气象科技活动周、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平安中国”防灾宣导、质检科技周、林业科技周、“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等各类专题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6.全面启动实施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推进社区、学校和乡村与科普中国的精准对接,在百余个省会及大中城市、千余所中学和万个乡村,实现科普服务全覆盖。深入推进“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推动科普中国e站和科技旅游基地建设,开发科普中国校园、社区、农村等内容套餐,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各成员单位)
(三)回应社会关切,大力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
7.贴近百姓现实需求,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环保治污等领域,起草《“十三五”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深入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开展好世界艾滋病/结核病纪念日、世界无烟日、健康中国行、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安全用药月、全民健身科技志愿服务神州行等主题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8.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大科学解读传播力度,对谣言进行及时澄清,营造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消除封建迷信、伪科学、极端思潮滋生的土壤。(各成员单位)
二、加强对不同群体的分类指导和精准施策,厚植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聚焦薄弱环节,针对重点群体,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稳步提升,着力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9.深入解读相关学科课程标准,引导广大科学教师深入学习修订颁布的小学和普通高中科学领域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理解领会新理念、新要求,修订、新编相关教材。促进教师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领,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增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教育部)
10.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推动中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建设。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系统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教育部、中国科协)
11.推进科技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建设科普中国校园e站,将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结合,加强科学精神、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特别要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机会,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质检总局、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12.组织开展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成立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办好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训营、“寻访大学生创业英雄”等活动。进一步规范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支持办好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13.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公众科学日、红领巾科技小社团、“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和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求真科学营、青少年走进工程院、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等活动,继续实施蒲公英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科技场馆、博物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中国科协、教育部、文化部、中科院、工程院、文物局、共青团中央)
14.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利用云教室、科技学堂等平台,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成立“青年之声·科学技术服务联盟”。加强各类家长学校和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搭建传播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新平台,提高家长特别是母亲的科学素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质检总局、林业局、旅游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5.深入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16.坚持公平普惠、重心下移,将科普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等困难群体的关爱服务力度,提升贫困人群的劳动技能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部、中国科协、中央组织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全国妇联)
17.加强农村科普教育设施建设,依托幸福院、敬老院等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开展消防、卫生、安全等方面教育宣传。依托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关爱计划,重点为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县农村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科普社会工作服务。(民政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18.深入开展世界粮食日、健康中国行、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农村安居宣传、科普之春(冬)等各类科普活动,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19.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依托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设科普中国乡村e站,大力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三农”科普活动。发挥科普中国服务云、“云上智农”、中国环保科普资源网、中国兴农网、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农村科技网络书屋等作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中国科协、农业部、中央组织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全国妇联)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20.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健康意识、安全意识,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职业病防治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整体素质提升,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振兴实体经济注入更多动力。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项目,开展技能就业培训工程暨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等专项活动,开展中国技能大赛、“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青创先锋”评选等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安全生产科技周等大型宣教活动,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及农民工的安全生产素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21.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继续组织实施新疆、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围绕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以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法律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开展大规模培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2.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家政培训、创业创新巾帼行动等活动,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23.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大国工匠”“最美青工”、智慧蓝领、巾帼建功等活动,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安全监管总局、中科院、工程院、地震局、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24.认真贯彻落实《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有关规定。重点加强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教育培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25.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的学习。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26.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等院校教学计划,采用优质教材和高水平师资,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科学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强化新科技内容的编写和使用,推广《新科技知识干部读本》等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知必读科普读本。(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
27.将推动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公务员考录中强化科学素质的测评,积极探索分级分类考录模式。构建符合实际和发展需要的领导干部科学能力素质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不同领导职位的核心能力素质和通用测评要素。(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8.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继续在党校、行政学院等开设“科学思维与决策”系列课程。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积极开展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选树一批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中科院、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程院)
(五)强化薄弱环节科学素质工作
29.实施科普助力精准扶贫,广泛动员各级科技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科技服务,加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中国科协、国家民委、农业部)
30.大力开展巾帼脱贫行动、巾帼科技特派员、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智爱妈妈”行动,编发《妇女科学素质读本》,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全国妇联、农业部、中国科协)
31.实施科普援藏援疆工作,加大科普资源倾斜力度,加强双语科普创作与传播。开展“科技列车西藏行”等活动,研究制定《边境民族地区双语科普试点工作评估标准》,继续开展“边境民族地区双语科普试点”和“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工作。(国家民委、中国科协)
三、强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创新,提升科普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认真分析新形势下科普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把信息化作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促进科普资源的开放共享,不断扩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一)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32.继续打造科普中国品牌,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分享的科普生态圈。建设科普中国服务云,整合“科普三农”、中国环保科普资源网、气象科普资源平台、中国地震信息网、“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微博等科普资源,实现科普的信息汇聚、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服务、即时获取、精准推送、决策支持。建立完善科普内容科学性把关、科普传播舆情实时监测机制。(各成员单位)
33.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以及科技成果普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重大选题,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培养和科普文艺创作。大力开展科幻、动漫、视频、游戏等科普创作,推动制定科幻创作的扶持政策,加强科普创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各成员单位)
34.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科普中国等优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的落地应用,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送达目标人群。鼓励科研机构运用科普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广泛开展科学传播,强化科普头条新闻推送。(各成员单位)
(二)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35.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科技教育等专业或相关课程,培养更多科技教育师资。通过“国培计划”培训科学教育相关学科“种子”教师,不断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科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推动各地加大对科学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教育部)
36.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开设专业课程与科技前沿讲座等。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将新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科学测量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技教育的教材建设。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丰富科学教育类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各成员单位)
37.大力推广科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研究建立符合我国青少年特点、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教育部)
38.建设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调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中小学科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和培训工作。(教育部、国土资源部、质检总局、中科院、工程院、文物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39.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科学教师培训、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有条件的中学科学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推动实施“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进一步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中国科协、教育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中科院、工程院、共青团中央)
(三)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40.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健康促进、食品安全、防灾减灾、气象、燃气用电安全、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面向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普活动,帮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各成员单位)
41.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城乡社区治理总体部署和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同步推进实施。(民政部)
42.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新建及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中拓展科普功能。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标准研究,依托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建设科普中国社区e站,结合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养老与社区服务信息惠民专项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人员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基层群众开展科普活动。(中国科协、民政部、中央组织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体育总局、全国总工会)
43.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面向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动员驻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文化部、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体育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科院、地震局、气象局、共青团中央)
44.依托社区机构和科普志愿者组织,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民政部、中国科协、中央组织部、文化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
(四)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45.制订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基本建设计划。制定完善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规范标准和运行机制,研究制定科普基础设施的评估体系,开展监测评估工作。(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
46.继续推进科技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建设完善科技馆标准体系及协同机制,加速研发虚拟现实科技馆,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科普展览展品设计和展示水平,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通过科技馆看到科学发展前沿和世界美好未来。促进实体科技馆与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数字科技馆的协同增效,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中国科协、中央宣传部、财政部、中科院)
47.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加快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加强科技场馆及基地等与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方志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利用线上科普信息加强现有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各成员单位)
48.大力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健康教育、防灾减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农业、林业、气象等行业类、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制定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海洋馆、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旅游景区、地震台站、地震遗址遗迹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普功能。(各成员单位)
49.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充分发挥天文台、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高端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车间)或展览馆等,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五)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50.开展科普产品和服务发展相关政策研究,完善科普产业发展政策,将科普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范围。(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文化部)
51.成立全国科普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科普相关标准。建立科普产品研发中心,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探索科技创新和科普产业结合的有效机制。(中国科协、质检总局)
52.繁荣科普创作,挖掘优秀科普作品和创作团队,以《十万个为什么》为示范推动融媒体科普创作,丰富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作品和产品供给。加快科技创新热词的编辑工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广泛阐释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前沿热点。(各成员单位)
53.搭建科普创客空间,支持创客参与科普产品的创新、创造、创业。鼓励建立科普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鼓励科普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建设发展。(各成员单位)
(六)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54.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强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的政策研究,推动制定科普学科发展、科普专业或科普必修课程设置、科普人才评价标准、技术职务等相关政策。(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
55.探索扩大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开展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研究。研究制定科普人员继续教育方案,针对科普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组织、科普经营管理等行业从业者,及时更新补充科普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教育部、中国科协)
56.搭建科学传播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继续推动“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工作,加强双语科普人才的培养。发展壮大社区科普队伍,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各成员单位)
57.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师生、中学生、传媒从业者参与科普志愿服务。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动员组织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等担任科普宣传员,通过移动端推送优质科普信息。(各成员单位)
四、完善协同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新动力
大力加强联合协作,进一步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基础保障,更好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
(一)深入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58.围绕实现“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目标值,加大对各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督导力度,确保各地目标值圆满实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59.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研究制定在符合条件的国家科技计划中增加科普任务的措施与办法,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实时普及。开展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的科普成效评价工作试点,积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成为科学精神的弘扬者、科技知识的传播者和科学方法的倡导者。(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自然科学基金会)
60.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创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评估方法,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二)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61.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和国家总体规划以及相关工作的衔接,推动将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和支持各地切实发挥政府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工作计划。(各成员单位)
62.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和带头人,以及科普先进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各成员单位)
(三)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基础条件建设
63.推动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配套政策法规和地方科普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中国科协)
64.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科普公共服务新模式。加强科普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成员单位)
65.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长期战略研究深入开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国际影响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