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情况调查报告
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情况调查报告
如何围绕在“十一项工程”建设中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典型经验,研究具体问题,谋划今后工作,是我们国税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要的结合点。税收两权的监督制约是廉政工程建设的重点和核心,税收执法监察又是“两权监督”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税务部门通过税收执法监察有效地保证了税收法律法规正确运行,有效地促进了税务机关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既
保障了国家税收收入、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也保护了税务干部,将不良倾向和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强了廉政建设。但是,传统的税收执法监察模式与现行的税收精细化管理越来越不相应,从而制约了税收执法监察作用的有效发挥。鉴于“两权监督”的内容广泛,目前监督力量不够,监督形式不活,监督效果不明显。我们认为,开展专项税收执法监察则是解决问题的较好途径。
传统税收执法监察的弊端
税收执法监察的对象即是税收“两权”,即税收执法权和税务行政管理权。税收执法权包括税额核定、停歇业户管理、异常申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管理、减免缓税审批、所得税税前列支审批、税务稽查处罚等各个环节;税务行政管理权包括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录用调配、重大事项的决定、财务经费管理、基本建设、政府采购等各个环节。可见,税收“两权”涵盖了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
传统的税收执法监察基本模式是:每年度由上级税务部门统一部署,集中时间开展,监察和检查的内容围绕税收“两权”进行设置,每年基本相同。其弊端是:
一是时间过于集中,缺乏灵活性;
二是事权过于集中,缺乏自主性;
三是内容过于集中,缺乏针对性;
此外,由于时间安排紧凑,检查内容繁多,加上当前监察干部人力不足等多种因素,检查的深度和质量难以保证。
专项税收执法监察的实践
针对传统税收执法监察的弊端,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起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所谓专项税收执法监察即是对税收“两权”认为薄弱的环节或某一点开展针对性检查。如在一次省局召开的纪检监察调研座谈会上,据某市局介绍,该局针对停歇业户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在抽查的11户当中,竟有8户为假停歇业,该市局以此为突破口,组织人员对全市停歇业户进行了检查,发现了大量的假停歇业户。近年来,省局也尝试开展了诸如此类的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活动,如XX年开展的人事纪律检查,XX年开展的财经纪律检查等,成效都非常明显。我局也曾就纳税评估、废旧物资回收等高风险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效果也很不错。
开展专项税收执法监察的思考 显而易见,专项税收执法监察具有比传统的税收执法监察更多的优越性:
一是针对性更强。一事一查,或几事一查,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是灵活性更大。不受时间和事件的约束,认为某一环节或某一项工作需要加强和监督的,随时可以组织检查;
三是深入性更高。由于检查的对象单一,可以组织精兵强将深入细致地进行检查,检查效果更好。
可以预见,专项税收执法监察将是今后开展税收执法监察的重要手段。目前,专项税收执法监察还正在萌芽和创新阶段,我们认为,要认真地加以完善和规范:
第一,健全组织领导。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活动应在各级党风廉政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具体工作由各级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涉及多个部门联合行动的由纪检组或分管领导进行协调。
第二,完善工作机制。整合政策法规监督、干部人事监督、财务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监督、巡视检查监督等职能部门的监督资源,制定与完善信息共享制度、联系会议制度等,及时发现和掌握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好规划,每年度扎实有效地开展好2—3项监督检查,促进依法治税,依法管理。
第三,拓展监督渠道。通过“六个融入”,实现“三个贯穿于”,即把“两权监督”融入依法治税之中,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依法组织收入;融入科学管理之中,完善岗责体系,健全执法责任制;融入行政管理之中,完善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健全人、财、物管理制度,推行人事、财务、事务公开;融入优化纳税服务之中,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融入信息化建设之中,将“两权监督”逐步纳入系统网络,通过过程控制和标准化管理,减少权力运行的随意性;融入干部队伍建设之中,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抓好勤政廉政教育,推进国税廉政文化建设。
第四,灵活监督形式。一是参与会议,做好事前事中监督。各级监察室主任要列席局长办公会、党组(支部)会;凡讨论有关税额核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减免缓征等重大税收业务问题的办公会、局务会或小组会等,会议召集部门应通知监察部门,监察部门应派员参加;凡讨论有关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录用调配、重大事项的决定、财务经费管理、基本建设、政府采购等行政管理问题的办公会、局务会或小组会等,会议召集部门应通知监察部门,监察部门应派员参加。二是开展专项检查,做好事后监督。监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或上级要求,针对执法和行政管理两方面的监督事项,认为有必要时,可从中抽取1—2项开展专项检查。三是开展专项调查,征求群众意见。针对执法事项和行政管理事项,设计调查提纲,开展外部调查和内部调查,调查形式可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和网
上调查等形式进行。
四是开展述职述廉,加强廉政测评。全系统副科以上干部每年要结合公务员考核进行述职述廉,由干部职工现场对其廉政测评。逐步试行税收管理员向所管辖区域纳税人述职述廉,由纳税人现场进行廉政测评。
第五,注重成果运用。每项监察(监督)活动结束应形成完整的工作报告,向党风廉政领导小组或同级党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考核测评类的监督结果除进入个人廉政档案外,还应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依据,实行“一票否决”,考核测评不合格者不得评先评优,已经取得先进荣誉的取消其荣誉称号。各项监督结果实行一定范围内通报、全系统通报,接受干部职工再监督。
查看更多:
关于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自查自纠研判报告
农业专项调研报告
农村少先队工作专项调查报告
第二篇: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情况调研报告
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情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情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1:1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情况调研报告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情况调研报告(2)如何围绕在“十一项工程”建设中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典型经验,研究具体问题,谋划今后工作,是我们国税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要的结合点。税收两权的监督制约是廉政工程建设的重点和核心,税收执法监察又是“两权监督”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税务部门通过税收执法监察有效地保证了税收法律法规正确运行,有效地促进了税务机关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既保障了国家税收收入、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也保护
了税务干部,将不良倾向和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强了廉政建设。但是,传统的税收执法监察模式与现行的税收精细化管理越来越不相应,从而制约了税收执法监察作用的有效发挥。鉴于“两权监督”的内容广泛,目前监督力量不够,监督形式不活,监督效果不明显。我们认为,开展专项税收执法监察则是解决问题的较好途径。
传统税收执法监察的弊端
税收执法监察的对象即是税收“两权”,即税收执法权和税务行政管理权。税收执法权包括税额核定、停歇业户管理、异常申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管理、减免缓税审批、所得税税前列支审批、税务稽查处罚等各个环节;税务行政管理权包括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录用调配、重大事项的决定、财务经费管理、基本建设、政府采购等各个环节。可见,税收“两权”涵盖了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
传统的税收执法监察基本模式是:每
由上级税务部门统一部署,集中时间开展,监察和检查的内容围绕税收“两权”进行设置,每年基本相同。其弊端是: 一是时间过于集中,缺乏灵活性; 二是事权过于集中,缺乏自主性; 三是内容过于集中,缺乏针对性; 此外,由于时间安排紧凑,检查内容繁多,加上当前监察干部人力不足等多种因素,检查的深度和质量难以保证。专项税收执法监察的实践
针对传统税收执法监察的弊端,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起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所谓专项税收执法监察即是对税收“两权”认为薄弱的环节或某一点开展针对性检查。如在一次省局召开的纪检监察调研座谈会上,据某市局介绍,该局针对停歇业户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在抽查的11户当中,竟有8户为假停歇业,该市局以此为突破口,组织人员对全市停歇业户进行了检查,发现了大量的假停歇业户。近年来,省局也尝试开展了诸如此类的专项税收执法监察活动,如
2007年开展的人事纪律检查,2008年开展的财经纪律检查等,成效都非常明显。我局也曾就纳税评估、废旧物资回收等高风险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效果也很不错。
开展专项税收执法监察的思考 显而易见,专项税收执法监察具有比传统的税收执法监察更多的优越性:
一是针对性更强。一事一查,或几事一查,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是灵活性更大。不受时间和事件的约束,认为某一环节或某一项工作需要加强和监督的,随时可以组织检查; 三是深入性更高。由于检查的对象单一,可以组织精兵强将深入细致地进行检查,检查效果更好。
可以预见,专项税收执法监察将是今后开展税收执法监察的重要手段。目前,专项税收执法监察还正在萌芽和创新阶段,我们认为,要认真地加以完善和规范:
第一,健全组织领导。专项税收执法
监察活动应在各级党风廉政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具体工作由各级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实施,涉及多个部门联合行动的由纪检组或分管领导进行协调。
第二,完善工作机制。整合政策法规监督、干部人事监督、财务审计监督、行政监察监督、巡视检查监督等职能部门的监督资源,制定与完善信息共享制度、联系会议制度等,及时发现和掌握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做好规划,每扎实有效地开展好2—3项监督检查,促进依法治税,依法管理。
第三,拓展监督渠道。通过“六个融入”,实现“三个贯穿于”,即把“两权监督”融入依法治税之中,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依法组织收入;融入科学管理之中,完善岗责体系,健全执法责任制;融入行政管理之中,完善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健全人、财、物管理制度,推行人事、财务、事务公开;融入优化纳税服务之中,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纠正
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融入信息化建设之中,将“两权监督”逐步纳入系统网络,通过过程控制和标准化管理,减少权力运行的随意性;融入干部队伍建设之中,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抓好勤政廉政教育,推进国税廉政文化建设。第四,灵活监督形式。一是参与会议,做好事前事中监督。各级监察室主任要列席局长办公会、党组(支部)会;凡讨论有关税额核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减免缓征等重大税收业务问题的办公会、局务会或小组会等,会议召集部门应通知监察部门,监察部门应派员参加;凡讨论有关干部选拔任用、人员录用调配、重大事项的决定、财务经费管理、基本建设、政府采购等行政管理问题的办公会、局务会或小组会等,会议
第三篇:土地执法监察情况调查报告
土地执法监察情况调查报告 3 篇
土地执法监察情况调查报告第 1 篇
近年来,随着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土地市场秩序不断好转,土地违法行为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但从调研了解情况看,土地执法部门在开展土地执法检查工作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首先是地方政府违法案件现象增多。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经济建设项目增多,特别是民营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城市(镇)建设和国家一些能源、交通、通讯等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且项目建设时间紧迫,导致地方政府为了抢时间上项目,造成违法案件增多,部分农民因缺房住而申请占用耕地建房得不到批准,便未批先用或者采取欺骗手段报批案件。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实施文化广场、房地产开发,相继出现了新一轮圈占集体土地建设的行为,出现多征少用等破坏浪费土地资源现象。镇和村级组织对纠正清理违法建筑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消极应付。部分镇、村、组干部从企业得点甜头便对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视而不见,放任不管、甚至包庇纵容、从中谋利。
二、土地执法难度较大。从一定意义上讲,执法难是国土资源执法法,却具有行政监察的一些职责,但又没有行政监察的职权。追究违法,行为当事人的责任,只有制止非法
建设、拆除房屋、没收违法设施等,违法主体没有受到行政处分或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无法产生强烈的震慑一力。违法案件调查工作中,当事人往往采取游击方式逃避,调查,造成现场调查难、取证难、处理难,想要惩处找不到违法主体,难以处理和发挥惩戒的效果。在强制拆除行动中与群众抵抗产生的肢体碰撞和遭遇涉黑势力的威胁,致使执法工作经常受阻,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执法监察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或达到预期目标。
三、有关政策法规执行不顺畅。法律法规规定,国土部门只有权对经查处制止后仍然继续抢建的违法建筑方可进行强制拆除;对已经作出拆除处罚的案件必须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然而,多年来按照法律规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基本上都没有付诸执行。自2006 年以来,本县国土部门向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拆除案件已达 20 多宗,因种种原因人民法院没有执行 l 起拆除案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管理法》贯彻执行的权威性,群众违章建设的投机心理增强,致使拆除违建行动经常引起群众强烈抵抗,或被强制拆除的屡拆屡建、屡禁不止。
四、政策因素制约。首先,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规划控制区面积不断扩大,以往的城乡结合部都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而对群众建房用地实行严格规划控制政策,特别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不再审批建房用地,客观上致使一
些农村无房户、危房户未经审批擅自建房。其次,不适当的拆迁补偿也诱发和驱使着部分村民在拆迁地块和重点工程周边进行违法建设以获取经济利益,实践中也确实存在着违法建设得到补偿的现象。其三,随着扶持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私营、民营企业生产用地需求旺盛,私人占地建厂现象也日益突出。
五、土地执法干部队伍素质不高,存在人情执法现象。有的地方土地执法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基层国土所较为突出,存在土地执法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管理地域广、交通不便等因素,缺乏土地资源管理和行政执法法律法规相关知识,查办土地违法案件的能力不强。同时,国土资源执法人员还肩负着土地资源有关业务工作,需要配合地方政府完成其它事务性工作,且受到人员编制和经费的限制,专业执法人员偏少,执法装备缺乏,执法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在一些地方甚至还存在土地执法人员人情执法、面子执法等现象,部分关系户、人情户的违法用地行为得以实施。
对此,我们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执法政策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大力开展以案说法,提高全民合理合法利用土地的意识,有效减少违法违规使用土地现象。二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力度,对发现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违反
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扣减用地指标、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三是加强对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县、镇、村级及区域间的立体式网络监管系统,对土地规划、用地、地籍、监察等业务实行电脑联网,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严防土地闲置,超面积用地和非法,改变土地用途。四是建立联合查处违法行为机制,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查处机制,违法用地行为一经发现,凡不停工整改或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国土部门函告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立即停止办理违法违规用地相关审批、行政许可等事项,全面建立违法用地防控机制。五是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涉地面积大、违法性质恶劣、中省媒体曝光或领导批示的重大违法案件,下级查办有困难的可由上级牵头查处。对一些性质恶劣、影响较大、基层查处不力的典型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和公开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制度,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增强执法效果。六是增强土地执法监察力量,加强土地执法监察机构建设,提高土地执法监察装备水平,积极推行先进技术应用,提高对违法用地的快速反应能力。
土地执法监察情况调查报告第 2 篇
一、近年来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2017 年以来,市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 2017 年国土资源工
作大局,严格按照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执法监察机制,继续加强依法行政水平和提升执法监管能力,积极推进 2017 年执法监察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对全市范围内的土地、矿产执法动态巡查的力度,重点强化矿产违法违规案件易发区域的日常巡查。
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所面临的形势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土资源领域执法监察形势总体向好,出现了违法用地总面积下降、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下降、违法举报电话接听量下降等趋势。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全国违法用地面积下降。如何将总体向好的趋势巩固下来,对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悉,2017 年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将继续密切关注违法形势变化,转职能、转方式,强化监管,继续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组织检查和随机抽查,提高执法监察工作效能;对重大典型案件进行立案查处、挂牌督办和公开通报,增强执法监察工作威慑力;从查处违法案件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提出遏制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指导规范,完善制度体系,推动基层执法监察人员依法履职到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当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需要深化认识的几个重大问题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全面深刻认识国情、世情,6 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在国家发展战略上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土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保障和约束的双重作用日益突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监管和服务的双向功能也日益凸显。如何按照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新的职责定位,做好新常态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当前国土资源领域出现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正确把握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新要求。
资源需求由生产主导向生产、生活、生态并重转变,总量需求居高不下。从全国来看,国土资源的生产性需求趋于减少,但基础设施和生产用地需求仍然很大。生活、生态用地需求快速增长。传统大宗矿产品需求仍将维持高位,非常规能源和新型材料矿产需求迅速增加。
(二)资源配置从行政市场手段并存向市场手段为主转变,但条块分割和行政干预现象依然存在。
从全国来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深化,建立完善的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统一开放全国要素市场的步伐加快。但各种市场壁垒依然存在。市场规则和定价机制还不够完善,资源有偿使用范围偏小、土地和矿业权市场化
配置程度较低。
(三)工作定位由保障发展为主向统筹兼顾转变,严格保护和节约利用国土资源是大势所趋。
从全国来看,许多地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土地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进一步积累,地质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不断加大。必须统筹国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国土资源的严格保护、合理利用和优化布局。
(四)要创新完善机制,全力推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要把握好节约集约用地这个国土资源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攻方向,用足用好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地利用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面上拓展,完善政策体系。全力推动政策落实,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五)要严格执法行政。
着力建设执法严明、勤政廉洁、权威高效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严格按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履行职责,探索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权力和责任边界。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国土资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决策公开、执行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提
高政务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六)技术发展为创新监管手段提供了广阔空间。
随着 3S 技术、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和国土资源一张图建成,为丰富执法手段,加强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的事中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进一步推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要在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国土资源管理的主体责任上下功夫。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重在平时,重在源头。推动国土资源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关键是各级政府国土资源管理的主体责任要落地生根。
(二)要在切实提高执法监察工作保障水平上下功夫。
随着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群众报、视频探国土资源立体监管体系的日趋完善和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的加大,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承担监管任务日益繁重。因此,建议,国土资源部参照纪检监察机关的做法,专项列支执法办案专项经费,用于补助下级国土资源部门改善执法装备,为一线执法人员购买人身伤害意外保险等。
(三)要在夯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基础上下功夫。
要做到将违法违规问题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必须进一步夯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基础。首先,要抓紧协调
解决执法监察机构设置和人员身份问题。建议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和工作人员全部纳入执法类公务员序列,以保障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依法行政、依法履职、依法办事,更好地行使国土资源执法监督检查职能,切实维护好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良好秩序及群众合法权益。其次,要改进变更调查工作。建议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有能力实施的,不再委托事业单位实施;进一步加强地籍、规划、耕保、用地、执法等内部机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对变更调查数据认真审核把关,为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土地执法监察情况调查报告第 3 篇
一、近年来执法监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结合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以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为引导,以执法动态巡查为措施,以查处违法案件为手段,扎实有效地开展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抓执法巡查确保违法案件查处到位
动态巡查和案件查处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基础和重点。我局以动态巡查为基础,以案件查处为重点,以基层网络建设为切入点,全面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转变以往局执法监察队为主的巡查工作方式,将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单位落实在基层国土资源所,划分巡查区域,明确巡查责任,10 局执法监察部门负责定期检查、指导、协调相关工作。一方面能够缓解局执法监察人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有效发现违法行为。
我局两个国土资源所(宝日希勒国土所、东乌珠尔国土资源所)根据月初制定的巡查计划,有序的开展定期、不定期巡查工作,并对重点违法区域采取日巡查,从而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自 2017 年,我局根据基层国土所在动态巡查发现的违法线索,分别向旗农牧局移交了 7 宗、向水务局移交 1 宗违法案件。对巡查中发现的重要违法情况,陈旗国土局及时向陈旗人民政府、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报告。
通过履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共同责任机制,将巡查中发现的违法线索,及时移送、抄告有关苏木镇,旗相关单位。各部门相互配合,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制止、打击违法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抓法制宣传增强干部群众法律意识
推进国土执法监察工作,宣传教育是基础。我局始终坚持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执法监察关键来抓,并将宣传教育融入到国土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一是结合近年来国土资源违法发生区域主要在村级,多次深入基层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了易懂、实用为主要内容的宣传资料。二是进一步落实执法监察联动机制,使大家明确国土资源要大家管、大家用、谁监管、谁负
责,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制。三是在日常工作中,契时契机进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受到了社会、群众的好评。
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所面临的形势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执法监察工作始终是贯彻这一整体的保障线和生命线,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执法监察工作是保障和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国土资源部门执法力度相对薄弱,要做好新时期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除切实执行执法监察共同责任机制,形成综合执法合力,还需要解决执法监察在执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一)加强国土与司法部门结合,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司法介入机制,将强制执行引入快车道。国土资源部门开展执法动态巡查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但目前的情况是,虽能及时发现,但有些违法者对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置若罔闻,违法行为往往不能及时制止在萌芽状态。因此,必须加强国土与司法部门结合,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司法介入机制,将强制执行引入快车道,将违法占地行为冻结在萌芽状态。
(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落实到位难。土地违法案件经由国土资源局查处后依法作出处罚决定,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违法者既不自行消除违法也不向法院起诉。法定
期限一到,国土部门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15 年至 2017年,我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 9 宗土地违法案件、1 宗欠缴土地出让金的案件,均未执行到位。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所涉及拆除违法占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均为永久性建筑。因案件执行的结果关系到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虽然,陈旗人民法院向我局出具了《执行案件受理通知书》,但是,真正执行到位仍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案件执行不及时或者不执行,既损害了国土资源行政机关的执法形象和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对其他守法公民、法人或组织也显失公平。
(三)现行行政强制执行模式过于单一,影响了案件的有效执行。对于做出行政处罚到期不能执行的违法案件,国土部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和第四十六条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规定,作出对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权和操作程序。
建议上级国土资源、司法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出台相关可操作性文件,使国土资源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工作得以落实到位。
三、当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需要深化认识的几个重大问题
1、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大的格局当中,国土资源执法监
察工作的定位。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法定职责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国家国土资源流失、维护国土资源管理和市场秩序、促进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过程中,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以政务公开推动简政放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陈旗国土局行政处罚事项 62 项、行政许可 6 项,已在陈旗政府网站进行了公示。进一步落实双公示工作,做到三及时,一是及时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落实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自作出行政决定 7 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的要求。二是、及时公布动态调整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三是及时公开突发敏感事件处置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3、近年来,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民政府对执法监察工作的重视,许多违法用地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和制止。但是,当前执法监管形势依然严峻,在工作中,执法监察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土地督察,会更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土地利用和管理具体问题、典型案例的监督检查。同时,更好地促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推动地方政府依法履行好土地利用
和管理职责的宏观监督职能,土地督察可以弥补执法监察在实际工作中的局限。
土地督察的职能是对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行为及结果进行调查、审核、纠正并给与改进建议。而土地监察的职能是对土地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并对违法行为给予法律制裁。二者权能最重要的区别是土地督察没有对监督检查客体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权。这就严重消弱了土地督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而土地监察则享有对土地违法者进行制裁的权利,执法监察可以强化土地督察的效用。
新常态下加强土地督察机构与执法监察部门的融合,一是建立健全督察与执法协调联动机制非常必要。二是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信息沟通交流共享机制。三是推动二者协作,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形成督察执法合力,提高土地监管效用,有效遏制土地违法案件高发、频发,共同规范土地利用管理的良好秩序。
第四篇:税收执法督察与执法监察的区别
税收执法督察与执法监察的区别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税收执法督察(以下简称执法督察),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对本级税务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派出机构或者下级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行为实施检查和处理的内部行政监督。
第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执法督察工作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
(一)组织制定和修订本级税务机关的执法督察工作制度 ;
(二)组织制定执法督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组织实施执法督察,向本级税务机关提交税收执法督察报告,制作《税收执法督察处理决定书》、《税收执法督察意见书》或者《税收执法督察结论》;
(四)牵头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信息系统,组织实施执法责任制自动考核和执法疑点信息监控;
(五)督促被督察单位对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并进行责任追究;
(六)对执法督察结果和执法督察工作情况在本级税务机关管辖范围内进行通报或者公告;
(七)配合人大、政协、审计、财政等机关对税务部门开展的监督和审计工作,协调、督促审计监督决定及有关事项的落实;
(八)向本级和上级税务机关报告执法督察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九)指导、监督和考核下级税务机关执法督察工作;
(十)对执法督察工作资料进行归档;
(十一)其他相关工作。
税务执法监察
本办法所称税务执法监察,是指税务纪检监察机构按照纪检监察职能,依法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方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的税务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执法中的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行为进行查处和纠正执法偏差的活动。第四条 税务执法监察的范围:
(一)执行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政策的行为;
(二)执行财经制度的行为;
(三)执行廉政制度的行为;
(四)执行人事制度的行为;
(五)与税收工作有关的其他行政执法行为。
第五篇:执法监察范文
名词解释解释
无证采矿: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擅自进入他人矿区范围内采矿的。
越界采矿: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
破坏性采矿: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未经审批管理机关批准,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
违法勘采: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试采的。
其他勘查中违法行为:1.不按规定备案,报告有关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
2、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
3、已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
无证勘探越界勘探: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超越批准的勘查区块范围进行勘查工作
其他违法行为: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采矿许可证的。不按期缴纳《矿产资源开发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应当缴纳的费用的。不按规定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
矿产资源违法行为
一、违法开采行为
(一)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开采的特定矿种的;
(二)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
(三)非法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
(四)不依法提交报告、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五)在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时不按规定提交已采出的矿产品的矿种、产量、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和实际开采回采率等资料的,或者采取伪报矿种,隐匿产量、销售数量,或者伪报销售价格、实际开采回采率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
(六)破坏或者擅自移动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地面标志的;
(七)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采矿许可证的;
(八)不按期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等依法应当缴纳的费用的;
(九)不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
(十)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长期达不到要求,未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施工或者开采,未对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
生矿产进行合理综合回收或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造成资源破坏损失和浪费的;
(十一)擅自超计划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
(十二)不参加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
二、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行为
(一)未经批准,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
(二)以承包等方式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探矿权人不按勘查施工合同支付工程款,或以各种名义向勘查单位收取费用的,按非法转让探矿权处罚。凡是以工程承包、巷道工程承包及其他任何形式、名义,将矿产资源交由他人开采经营的,按非法转让采矿权处罚。
三、违法勘查行为
(一)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超越批准勘查区域范围进行勘查工作的;
(二)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的;
(三)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勘查许可证的;
(四)不依法备案、报告有关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作假的;
(五)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
(六)变更勘查单位未向登记机关备案的;
(七)已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
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
(八)不依法办理勘查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
四、违反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行为
(一)探矿权人不按规定进行探明资源储量登记的;
(二)建设单位不按规定进行压覆资源储量登记的;
(三)采矿权人不按规定进行占用资源储量登记的;
(四)采矿权人不按规定由具有资质的地质测量机构每年对其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进行地质测量,并提交有关报告和图件的;
(五)采矿权人不按规定填报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报表的。
五、其他违法行为
(一)非法抵押采矿权的;
(二)违法将重要矿产品运出矿区或擅自印制、伪造、倒卖矿产品准运凭单的;
(三)逾期不汇交地质资料的;
(四)伪造地质资料或者在地质资料汇交中弄虚作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