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5篇)

时间:2019-05-12 01:5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第一篇: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

1.3.5 主要结论

⑴省电力公司用工总量大,用工形式多样。除长期职工和农电工外,劳务派遣、短期合同、非全日制、其他从业人员等各种社会化用工形式均有存在。多样化的用工形式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来源,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用工风险,尤其是“混岗”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

⑵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力公司人员分布主要以供电企业职工为主(80.4%);从员工性质来看,长期职工以技术技能型员工为主(59.7%)。

⑶从岗位分布来看,企业生产范围外人员较多(服务类和不在岗职工占长期职工总数的17.7%),造成较大的人员富余。尤其是供电企业,岗位分布不均衡,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人才较为短缺,“用工总量超员、定员范围外人员总量大,农电工超员、管理岗位超员;核心主营业务岗位缺员”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严重。城区定员配置相对充裕,县供电公司配置相对不足。

⑷从年龄结构来看,公司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41.4岁)。经营管理人员35岁以下人员仅占4.2%,出现年龄断层,不利于后备干部的储备与培养;部分对身体条件要求高的生产岗位年龄结构明显偏大,技能人员储备不足。

⑸从学历来看,学历层次相对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生产类职工总数的60%以上;管理与专业技术岗位本科以上4228人,占管理人员总数8514人的49.66%,与国网供电企业目标54.37%有较大差距。

⑹员工整体素质尚需提升。人才当量密度0.8344,人才密度90.43,高技能人才比例66.71%,与国网供电企业目标(人才当量密度0.92)还有相当差距。技师高级技师2132人,占技能人员21795人的9.78%。要达到国网供电企业目标15.12%,需要净增加1163人。中高级人才不足(专业管理类人员高级职称5%,中级职称37%;生产技能类高级技师3.4%,技师10.2%)

⑺代管企业较直管单位,人员素质明显偏低。⑻农电工农电工用工总量偏大(配置率181.9%,);平均年龄偏高(38.3岁),40岁以上农电工占43.25%;农电工农电工队伍学历层次低,技能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混岗情况还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部分农电工在主业生产、服务类、甚至在主业管理上混岗。1.4 内外部环境分析 1.4.1 外部环境分析

(1)国家人才政策影响

2010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未来将会对企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企业外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将有利于外部人才的有效供给,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二是公平合理、高效完善的人才市场的形成,为企业扩大社会化用工、降低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提供了可能;三是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健全的人才法律制度,为企业的人才流动创造了条件,为人才的使用提供了基础;四是创新的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人才管理和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2)电力体制改革影响

在国务院公布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将“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列入今年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重点内容之一。《意见》明确提出,继续完成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出台输配电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研究制订农电体制改革方案并开展试点。

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必然会对辅业人员产生较大的冲击。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辅业企业历史包袱重,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主辅分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维稳压力;同时,还存在一定的人员安置和分流压力。

农电体制的改革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农电工队伍的管理。农电工管理目前采用的是二元管理体制,农电工与全民工相比身份不同、工资来源不同、收入与正式工相比差距较大。目前农电工的人数远远高于岗位定员人数,在使用上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混岗情况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将来企业要加强对农电工的入口和使用管理,将农电工的用工风险降到最低。

(3)行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在国务院公布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要“改革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分配和监管制度。”国资委对央企工资实施的是“双控制”:一个是工资总量的控制,另一个是人均工资的控制;而设置的调控线是人均工资的调控线,其目的就是调整行业工资差距。

“双控制”的出台短期来看会减缓供电企业薪酬水平的增长,减少薪酬政策在人员引进中的运用余地,可能会降低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但长期来看,“双控制”的出台,将迫使企业转变现有分配方式,将付酬的依据由基于行政级别和岗位转向以能力和贡献为主要的付酬依据,使薪酬能够向核心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倾斜。这样一来,可能形成更为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有助于留住和吸引人才。

目前全社会对垄断行业的薪酬水平十分关注,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企业要切实做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在薪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逐步拉开差距。

(4)相关法律的影响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即将出台的《工资条例》都将会对企业的用工和人员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用工的形式和过程有明确的规定,供电企业应加强用工管理,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及时与各类员工签订用工合同,并办理各种相关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用工风险。

其次,企业在使用社会化用工的时候要符合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1)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2)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3)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劳动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工资条例》都强调要同工同酬,这对用工形式多样,报酬待遇差异较大的供电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同工同酬的实施,不可避免会带来企业用工成本的大幅增长;其次,不同用工形式人员之间的混岗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同工不同酬的用工风险。再次,企业要做好对各类岗位的任职资格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做好岗位价值的评估工作,否则当存在劳动争议的时候,企业难以拿出有利的证据。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目前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各种高水平的专业化劳务服务机构还比较缺乏,企业社会化用工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其次,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并不完善,企业还不得不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改革或改制过程中需要分流的人员,必须妥善安置,不能直接推向社会。

第三,由于城市之间或城市与县城之间发展不均衡,各种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教育等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员工倾向于留在大城市或城区,而不愿意流向县市或乡镇,不利于内部人员交流。1.4.2 内部环境分析

(1)传统的用工分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供电企业用工根据员工身份的不同被分为全民工、集体工、农电工和社会化用工。随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逐步实施,理论上供电企业的员工身份都已经统一转变为合同工,只不过在合同的类型和期限长短上存在区别。

但事实上,供电企业原有的员工身份并没有改变,而且新进来的员工也按身份的不同被分为全民工、集体工、农电工和社会化用工。这样一来,原有的身份观念得到了强化,而劳动合同反而流于形式,人员退出不畅,导致现有人员缺乏必要的退出压力,不利于人才的更新和引进,也不利于企业效率的提升。

(2)“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推进“三集五大”工作,不仅包括全面推进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更涉及到劳动组织方式变革、机构优化整合、管理职责界定、岗位重新设置、人员高效配置和管理流程再造等一系列工作,必然触及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触及企业内外部的复杂关系,触及即得利益公司的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超前研究、全盘谋划“五大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从研究精简高效的机构设置和科学合理的人员配备标准上重点突破,确保“三集五大”建设的系统化推进。

(3)人力资源部角色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公司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管理服务部门上升为战略服务部门。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较少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还没有把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目前还过多地陷入日常管理的事务中。

其次,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现有知识、经验和技能已经难以满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和进修,以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转换观念,站在更高的层面、从更广的角度,来谋划人力资源管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4)智能电网的建设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

随着智能电网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的通信信息网络将统一构建,一流的科研和试验研究体系建设将同步推进,融合智能技术应用与电网智能化升级的新型商业模式将随之推广,员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必须与之相适应。储备大批掌握最新科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高端紧缺人才培养必须加快步伐,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长期任务。其次,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许多原来由人工操作的岗位将逐步被自动化的设备所替代,这必将逐步减少对相关人员的需求。

(5)组织体系变革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国网公司先后实施了主多规范、主辅分离,代管单位上划等管控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适应了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1.5 机制体制分析

在国家电网公司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指引下,省电力公司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1 与公司管理现状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基本确立

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定位及对下属公司的管理模式选择与集团化管控模式、人力资源体系的完善程度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状况密切相关。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定位一般有三种:直管型、监管型和顾问型,相应的有三种管理模式,即全面管理中心、政策管理中心和顾问服务中心。

直管型的全面管理中心模式属于集权程度高的管理模式,由集团本部拟定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政策、流程并监督下属公司实施,下属企业只负责实施,很少或不需要差异性改进;

顾问型的顾问服务中心模式属于分权型管理模式,面向集团管理层、集团本部员工及集团参/控股公司,提供共享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服务;

省电力公司根据企业自身实际选择了第三种管理模式:监控型的政策管理中心。这种模式属于集分权结合模式,对下属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进行政策性和专业性指导,对“选”、“育”、“用”、“留”等专业模块的核心职能进行战略性管理和监控。

1.5.2 高效有序、集约化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初步建立

在确立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定位以及管理模式以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全面加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管控的思路由总量控制向结构调整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事后控制向事前计划控制、事中流程控制和事后结果控制转变;单项工作推进向综合体系建设和系统集成转变。一个高效有序、集约化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初步建立。具体的管控内容和管控措施包括:

(1)统一人力资源规划与计划管理

公司统一编制HR 规划,并建立与规划相衔接的HR计划管理体系,将计划管理覆盖到劳动用工、薪酬管理、教育培新等业务;加强用工总量管控,建立健全计划执行考核机制,加强过程监控。

(2)统一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

①规范网省公司本部机构编制和职级序列管理; ②规范,地市公司本部机构编制和职级序列管理; ③规范直属单位机构编制管理。(3)统一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①完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劳动用工机制。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劳动用工管理机制。

②严格劳动用工审批制度。

③规范了新进人员录用接收工作程序。(4)加强用工配置管理

强化劳动计划和定编定员管理,严把入口关,优化进人结构,统一用工配置,优化用工配置结构。积极探索建立内部用人市场,逐步形成员工交流、转岗、退出常态机制。

(5)建立劳动用工风险防范机制

公司开展劳动用工清理整顿工作。重点摸清农电工、集体工、劳务派遣工在主业的“混岗”情况,逐步解决“混岗”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劳动用工形式建立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6)统一建立人才培养与开发平台

①培训体系逐步完善。积极推进技术学院和各级培训基地建设,开发远程培训系统,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②拓宽培训渠道加大校企联合力度,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专家工作室”,加快培养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

③注重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与培养。领导干部高级研修、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研究生博士生专业课程进修等成为常态化培训项目。制订并实施了领导干部聘任、干部交流、动态考核、公开选拔、后备干部、科级干部、本部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促进了干部人才队伍的选拔和培养。

第二篇:内蒙古电力公司环境分析

内蒙古电力公司概况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内蒙电力公司)是1998年由内蒙古电业管理局改制而成的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2004年实行了网厂分开的重大体制改革。改制后的内蒙电力公司其业务范围主要是电网的建设和经营、电力建设的施工和设计、受自治区政府委托经营电源项目并兼营多种产业,是自治区唯一的独资大型电力企业,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支柱企业之一。

截止2005年底,内蒙电力公司拥有资产总额320亿元,所属单位47个,员工25416人,公司管辖的内蒙古电网共有500kv变电所8座,容量675万kva,500kv线路14条,长度1817公里,220kv变电所71座,容量1498.2万kva,220kv线路156条,长度8093公里,110kv变电所168座,容量897万kva,110kv线路369条,长度10120公里。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内外电力市场需求趋旺,内蒙古电力公司售电量和售电收入从2001年起保持高于20%的增长速度。2005年内蒙古电力公司完成售电量53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7%,其中地区售电量完成44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2%,东送电量完成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全年向华北、东北送电总量为389亿千瓦时,首次超过山西省,外送电跃居全国第一。线损率完成5.86%,比计划低0.52个百分点。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6亿元,全年实现售电收入148.78亿元,销售收入增长率29%;多经企业实现产值25亿元,施工企业产值实现49.04亿元,全口径销售收入、产值超过200亿元大关,达到222.8亿元。利税实现6.72亿元,实现利润4517万元。

内蒙古电力公司电网接线图.doc

内蒙电力公司本部的职能部门如图1-1所示。

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思想政治工作部办公室老干部处监察审计部财务部生产技术部基建部电力工会干部处农电部计划发展部安监部战略规划部市场营销部图1-1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关机构图 内蒙电力公司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抓住“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和北京市2008年举办绿色奥运的历史机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一强三优”战略,以“建设经营电网、整合电建资源、参与电源建设”三大主业为主线,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改革,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内蒙古电力能源基地建设,加大“西电东送”步伐,努力把内蒙电力公司建设成为实力雄厚、效绩优良、管理先进、服务卓越、可持续发展的一流电力企业。

2 内蒙古电力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2.1宏观环境分析

2.1.1政策因素

(1)电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政策

电力工业改革,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对电力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革。厂网分开后,电力行业长期以来的高度垄断,垂直一体化经营的局面被打破,电力公司和发电企业成为交易关系,电力公司不再拥有发电厂,不再拥有对电厂的控制权,这不论是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还是电力公司的经济利益都有很大的影响。

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供电的政策,使得发电企业在售电市场上成为电力公司的竞争对手,将对电力公司的售电量产生影响。同时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2)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政策

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确立利用内蒙古丰富的资源,建立强大能源基地,向北京、自治区及周边地区提供充足可靠的电力能源的战略构想。北京市与自治区的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在电力合作方面已初步建立起互为电力设备和电力销售市场的互助合作关系。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使西部地区经济获得快速发展,提高当地的电力需求。西电东送战略为内蒙电力外送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自治区政策扶持

自治区党委确定电力作为自治区四大支柱产业、今后发展战略三大重点之一,给予大力支持。到“十一五”末,全区装机容量可达5500万KW以上,自治区必将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电力输出大区,在客观上为电网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华北电网规划

华北地区的能源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山西和内蒙古地区,因此,华北电网形成了西电东送的态势。目前华北电网中的京津唐、河北南部、山西、山东、内蒙古西部等电网均已建成500千伏主干网架,并在以京津唐电网为中心的500千伏环网的基础上与河北南部电网、山西电网、内蒙古西部电网之间形成500千伏放射形联系。

(5)特高压电网的建设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特高压电网,是提高我国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满足我国未来持续增长电力需求的根本保证,是建设国家级电力市场,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益的必然选择。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建设特高压电网发展布局时,提出加快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国家电网建设,到2020年,我国特高压电网基本形成,全国跨区输电量将达到2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25%。因此,如果不加快建设好自治区电网和电力输出通道,自治区电力能源基地建设和作用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国家电网公司还明确,以晋陕蒙宁煤电基地开发为契机,华北、华中、华东建成百万伏级交流特高压网架,这为自治区能源转换战略提供了强大的转换平台。2.1.2经济因素 内蒙古自治区近3年经济的强劲增长,使自治区电力保持了十分旺盛的需求,成为全国缺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进入2002年以来,自治区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良好势头,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

随着内蒙古工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明显扩大,投资结构调整步伐的明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展,国内国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邮电和旅游业的稳定发展,都为电力的销售及开发潜在电力市场提供了机会,为内蒙古电力公司的营销工作提供了市场前提与机遇。

北京用电增长为电力发展创造了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会使我国国民经济在今后几年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市政用电的增长、旅游服务用电的增加都会使京津唐地区的电力负荷将随之快速增长。2.1.3科技因素

电力工业是技术密集型工业。在当前电力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新的技术不断出现。高压、特高压输电技术,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电力市场运行支持技术,电力系统安全技术等对电力企业尤其是电力公司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2.1.3社会因素及自然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内蒙古煤炭保有储量2256.37亿吨,预测资源量为1.2亿吨,煤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全国目前有五大露天煤矿,其中四座在内蒙古,而且内蒙古的大部分煤炭为适宜发电用煤,价格低廉。目前,全区煤炭生产能力闲置,可满足新增1500万千瓦装机的燃煤需求。煤炭资源分布集中,煤质稳定,易于开采,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阿尔善油田“十五”期间产量大幅增加,鄂尔多斯油气储量十分丰富,属世界级大气田,黄河流域已经成为内蒙古最重要的经济区。

自治区水资源相对华北、西北其他地区较好。蒙西地区年淡水平均占有量为113亿立方米。根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自治区煤水资源的论证,自治区的煤水资源可满足自治区装机1.4亿千瓦的需求,其中西部地区为6000万千瓦,同时水资源富集地又靠近准格尔、海勃湾、万利等大型煤田。

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占全国的40%。可作为省内的调峰电源。目前,内蒙古西部形成规模的已有辉腾锡勒、朱日和、商都、锡林、达里5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5万多千瓦。

自治区地域辽阔,全区耕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4.4%,靠近城镇建设坑口、路口大型火电厂不需占用耕地且地价低廉,建厂条件好,环保容量大。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紧邻京津唐,已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几座大型坑口电厂,以500千伏交流输电都在经济半径之内。向京津唐送电的通道沿途地势较好,路径开阔,投资相对较低,送电通道南北距离宽阔,可以建成三条相互独立的东送大通道,每条通道可以送电400万千瓦,三条通道受同一气候异常情况影响的概率很低,对受电网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

因此内蒙古无论从资源配置,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环境、还是电网支持上已经具备强大的“蓄水池”功能,内蒙古电网完全符合融入全国电网并成为全国电网重要组成部分的趋势和要求。

2.2市场竞争分析 2.2.1竞争者分析

在内蒙古区内的电力市场中目前尚没有直接的竞争者。内蒙古电力公司的直接竞争者是在向京津唐送电的外送电市场中的竞争对手,主要有山西电力公司、河北电力公司、山东电力公司和东北地区的电力公司。这些电力公司是京津唐地区的主要供电商。另外近来陕西电力公司也开始打算向华北地区送电。

(1)山西电力公司

山西电力公司总装机容量 1250.2 万千瓦,火电 1183.4 万千瓦,水电 66.8 万千瓦,主要向华北主网和河北南网送电。

山西省电力公司是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承担着全省的电力生产、建设、调度、经营及电力规划研究等任务。现有所属单位38个,其中供电单位11个,发电单位 1个,直属生产企业2个,施工修造企业12个,科研院校7个,其它单位5个。拥有资产385亿元。共有员工4.8万人。

山西省已建成大同至北京房山、河曲至保定北、托克托至浑源再到灞州、阳城至江苏四通道10回500千伏输电线路,以及向河北南网送电的220千伏等线路。其中2004年,山西电力公司完成的山西省境内河曲至神头再到保定的500千伏双回“西电东送”输电线路;建成投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华北电网的枢纽工程——承担着四个百万电厂电力交换任务的神头二电厂500千伏升压站,为“西电东送”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河北电力公司

河北电力公司负责河北省南部地区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电力供应。营业区域包括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邢台、邯郸6市,102个县(区、市),面积8.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600万人。现有供电、发电、科研、设计、施工、修造、培训中心等基层单位17个,职工人数2.8万人。石家庄、保定、衡水、沧州、邢台、邯郸6个供电公司,省调通中心,电力研究院、设计院已进入全国一流企业。截止2004年底,河北省公司资产总额达到278亿元,连续四年在河北省百强企业评比中名列前茅。

河北南网以220千伏与500千伏构成主网架,北部通过500千伏房保线、保霸线、神保双线与京津唐、山西电网相联,南部通过500千伏辛嘉线、辛聊线与华中、山东电网相联。

河北电力公司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公司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要求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为目标,以落实“三抓一创”为基本工作思路,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和职工队伍稳定,认真抓好电网建设、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集约化管理,促进内质外形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努力建设一流电网企业,为满足河北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做出新的贡献。

(3)山东电力公司

山东电力公司,现在职工4.5万人,总部设有23个部室,在全省设有包括17个市供电公司在内的23家分公司。公司全资拥有山东核电集团公司、鲁能控股集团公司、山东鑫源控股有限公司等子公司,控股、参股和受托运营多家发电企业、电力施工设计企业和从事多种产业的公司,并对全省138个县供电企业实行代管或直管。2003年11月,山东电力公司成为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成员企业。2004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完成16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电网售电量完成11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其中:直供售电量完成6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趸售售电量完成55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实现电力销售收入449.22亿元,同比增长16.71%;实现利润6.38亿元,完成国家电网公司下达指标的110%。资产负债率60.33%,比指标低6.67个百分点;完成指标的100%。线损率完成5.04%。集团公司位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第14位,《世界商业周刊》公布的2004年中国能源200强第10位。

2.2.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进入者有两类,一是在外送电市场中,陕西、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的电力公司和向华北电网直供电的独立发电公司。二是在自治区电力市场中直接向大用户供电的发电公司。在今后几年中,他们可能会成为内蒙电力公司的竞争者。

2.2.3替代品竞争分析

电力产品面临的替代品主要有天然气、煤气、液化气等,其主要竞争表现在居民生活用能方面,在今后的城市供热等方面也将形成威胁,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战略的实施,会使这一威胁加大,其主要原因是价格及性能、使用的方便性。在价格与性能方面,电力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在居民生活用能的终端消费比重中电力明显偏低。这一方面是受过去长期用电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电网供电能力及居民用电设施与入户线路瓶颈的影响,且改造后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但从开拓电力市场的高度来认识,这是电力同替代能源的竞争,如果电力企业不去占领这个市场,则必会将这个市场拱手让给其它的能源供应企业,给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重大损失。2.2.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内蒙电力公司的供应商主要是发电企业。

(1)当前内蒙电力市场中,发电商集中度过高,发电商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发电厂网分开后,内蒙电力公司所属电厂分离出来,成立北方电力联合公司,在内蒙发电市场中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影响力非常大的发电商,对电力公司的运营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在与内蒙电力公司的谈判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2)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影响,发电商的发电成本上涨,发电商的利润下降,促使其要求提高上网电价。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实施的煤电价格联动政策使发电企业有了提高上网电价的依据。

(3)国家制定的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供电的政策出台,使发电企业可能实施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提高了发电商的讨价还价能力。2.2.5 电力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

(1)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供电,使大用户拥有了用电选择权,提高了讨价还价能力。

(2)受国家政策影响,一些高耗能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增加了运营成本,而电力占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比重很大,因此这些企业对电价的敏感度增加。

(3)当前的电价听证制度使电力企业要求提高电价的能力大幅下降。

2.3 市场需求预测

根据内蒙电力公司1997--2005年供电基本情况对内蒙古区内市场和外送电 市场需求做出预测。

2.3.1 区内市场需求预测

表2-2 内蒙电力公司2007—2010年供电情况预测结果

单位: MW 亿千瓦时 亿元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用电量 729.9534 898.9649 1107.109 1363.446

年最大负荷 1006.298 1263.732 1587.023 1993.019

内蒙GDP 4301.596 5028.369 5877.933 6871.035

表2-3 内蒙电力公司2007—2010年潜在最大负荷、用电量情况

单位: MW 亿千瓦时

年份 潜在最大负荷 潜在用电量

2007年 1225.5 1139.5

2008年 1553.2 1257.3

2009年 1714.9 1401.7

2010年 1925.1 1564.2

表2-4 内蒙电网2007—2010年电力缺口预测结果

单位: 亿千瓦

年份 用电量 潜在用电量 电力缺口

2007年 729.9534 1139.5 409.5466

2008年 898.9649 1257.3 358.3351

2009年 1107.109 1401.7 294.5910

2010年 1363.446 1564.2 200.7540

以上是基于内蒙电网供电情况的历史数据,通过比较预测所得的各年份的潜在电力需求和供电情况,由表2-4的数据可知,内蒙电网在“十一五”期间,全区的用电量要从2005年的517.5251亿千瓦时增长到2010年的1363.446亿千瓦时,而根据目前的装机容量和电网建设情况,其供电量只能满足需电量的大致72%左右,从上面的预测中也可以看出总体的电力缺口仍然很大,电量缺口大致在200.7540~425.8827亿千瓦时之间,但可喜的是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及供电情况的改善,缺电局面会有所缓和,电力缺口将呈减小的趋势。

2.3.2 外送电市场需求预测

表2-5 内蒙电力公司2007—2010年外送电量情况预测结果

单位:亿千瓦时

年份 外送电量 递增水平

2007年 89.9 1.6969%

2008年 92.7 3.1146%

2009年 95.1 2.5889%

2010年 96.1 1.0515%

由表2-5可知,内蒙电力公司外送电量将会逐年有规律的递增,增幅大致在1.0515%~3.1146%之间。再加上西电东输工程的不断建设,内蒙作为其中的主要电力外输地区,其外送电量将会进一步的增加。

2.4内部环境分析

(1)财务状况

公司资产总额320亿元。2005年内蒙古电力公司全年售电收入完成148.78亿元,销售收入增长率29%;多经企业实现产值25亿元,施工企业产值实现49.04亿元,全口径销售收入产值超过200亿元,达到222.8亿元,实现利税6.72亿元,实现利润4517万元。

(2)售电量

2005年内蒙古电力公司全年售电量完成53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7%;地区售电量完成44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2%;外送电量完成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

(3)电网生产能力

截止到2005年底,公司管理运行的500千伏变电站8座,容量675万千伏安,线路14条,1817公里;220千伏变电站71座,容量1498.2万千伏安,线路156条8093公里。初步形成了西起乌海,北接包头,南达准格尔,东至乌兰察布的500千伏主网架,实现了呼伦贝尔,兴安电网联网。

内蒙电网仍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安全生产不容乐观。严重缺电的局面造成了电网长期处于大负荷、零备用的极限状态,存在着极大危险,极易引发电网大面积停电甚至电网瓦解等重大事故,一些重要的输变电设备长期重载或满载运行,输变电设备容载比小、输送能力不强、无功补偿容量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2)电网电源结构中,缺乏一定容量的、专门的调峰电源,也影响电网的安全可靠供电,负荷高峰时,不得不拉闸限电。

3)系统间联络线环节薄弱。受自治区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布局影响,电网呈东西狭长分布,电网结构受到一定制约,电网稳定性问题非常突出,网架仍然很薄弱,电网相互支持能力不足,各供电区间仍以220千伏线路作为联络线,线路大部分在100公里以上,输送能力不高。4)电力输出形势严峻。目前,外送通道只有蒙西电网与华北电网双回500KV线路相联,在与河北南网以及华中、华东、山东电网联网,蒙东地区电网与东北电网相联的外送通道仍未形成。

5)部分电网设备老化问题较为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4)市场状况

内蒙古电力市场可分为区内和区外两部分。蒙西电力市场的电力供给在满足区内需求的同时,外送华北电力市场。外送电力自1990年开始逐年增加,最大外送电力已达到1750MW,占电网装机容量的23.4%;2003年外送电量达89.93%亿千瓦时,占电网售电量的36.6%;累计外送电量近600亿千瓦时。内蒙古东部也成为东北电网的主要外送电地区,通辽、元宝山、伊敏成为东北电网的主要电厂,年直送东北电网约130亿千瓦时。但从2003年下半年,内蒙古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变化,东部地区电力开始出现短缺,西部地区的缺电范围和数量逐年扩大,已经由局部地区缺电转为全网缺电,日均限电1500MW,最大限电达2650MW,限电比例占电网供电负荷的53.5%。这样,外送电力和电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较以前有所减少。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短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外送电力由1750MW调减至1400MW,日均送电量也由2200万千瓦时降至1600万千瓦时。

(5)多经

多经的业务分三个方面,劳服,建安,运输。本部挂两个牌子,一个是多经局,一个是资产公司,多经局原先是一个处,后来省局将处改成局,实际上无实质变化,属于是电力机关的职能部门。资产公司是2000年由非电力资产独立出来的,内蒙古国资委2002年授权电力公司成立资产公司,资产公司对十个企业进行经营管理。

资产公司资产28.4亿,整个系统多经企业将近20个亿,职工2264人,大部分是全民工,集体工很少,多经包括17个企业。

2.5 SWOT综合分析

2.5.1优势

(1)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与京津唐电网相比,内蒙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用于发电,内蒙古煤炭保有储量2256.37亿吨,预测资源量为1.2亿吨,位居全国第二,而且煤炭资源分布集中,煤质稳定,易于开采,煤种齐全,煤质优良。这有利于坑口电厂的建设,发电成本低,售电成本也比较低,增强了该省电力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水资源优势也较为明显(发电厂用水量大,而内蒙目前农业、工业用水量较大,浪费较严重,但同时其节约空间也较大,此节约部分可用于发电);具有高压送电距离优势,相比之下,山西、华东、陕西的外送通道较远,而内蒙的坑口电站可以利用高压送电实现远距离送电过程。另外,内蒙古自治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对此也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支持。

(2)内蒙古电力公司向北京送电已达十余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自1985年开始,北京与内蒙古即建立了合作关系,如内蒙古向北京外送电力实际情况是:90年30万千瓦,而到95年完成外送电量150万千瓦,从而实现了北京与内蒙古的合作关系,这种战略合作是先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3)产品优势,电力产品是清洁能源,转换使用方便,效能高,无污染。(4)管理上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市场占有率高。蒙西电力市场的电力供给在 满足区内需求的同时,外送华北电力市场。外送电力自1990年开始逐年增加,最大外送电力已达到1750MW,占电网装机容量的23.4%;2003年外送电量达89.93亿千瓦时,占电网售电量的36.6%;累计外送电量近600亿千瓦时。内蒙古东部也成为东北电网的主要外送电地区,通辽、元宝山、伊敏成为东北电网的主要电厂,年直送东北电网约130亿千瓦时。2.5.2劣势

(1)网架结构复杂,发生大面积停电的风险也在增加。蒙西,蒙东电网互联,必然出现很多长距离输电线路,这些输电线路中间和受端由于缺乏电压支撑,稳定极限低于其热稳定极限。尽管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措施,但电网发生超过校核水平的严重故障(例如:多重复杂故障,受端失去大电源,主要联络线开关不正确动作,继电保护及安全稳定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等严重故障)仍可能演变成全网的灾难性事故或严重故障,以及在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情况下发生全网性失电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2)投资大,融资成本高。投资核定去年电网计划是78亿,实际完成56亿,相当于过去55年的总和,2004年底变电站的建设投资24个22万变电站,每个投资60个亿。50万变电站10个项目20个亿,农网改造是4.5个亿。投资大,导致成本高,是收益率低的主要原因。

(3)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内蒙古电力市场可分为区内和区外两部分。从2003年下半年,内蒙古电力供需形势发生变化,开始出现了东部电力供应偏紧,西部电力短缺的局面。进入2004年,电力供需形势进一步恶化,东部地区电力开始出现短缺,西部地区的缺电范围和数量逐年扩大,已经由局部地区缺电转为全网缺电,日均限电1500MW,最大限电达2650MW,限电比例占电网供电负荷的53.5%。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短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外送电力由1750MW调减至1400MW,日均送电量也由2200万千瓦时降至1600万千瓦时。地区电力供需的紧张形势影响了外送电力和电量的增加,对外送电市场的竞争不利。

2.5.3机会

(1)内蒙古经济增长带来电力需求增长。自治区近三年经济的强劲增长,使自治区电力保持了十分旺盛的需求,成为全国缺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进入2002年以来,自治区经济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良好势头,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第一。

(2)全国五大发电集团及众多投资企业云集自治区开发电源项目,自治区也将电力工业作为支柱产业,提出在东、中、西部规划建设一大批大型坑口,路口电站和电站群,力争到2010年全区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以上。自治区完全可以成为国家后续能源资源特别是电力输出基地。因此,迅速把内蒙古的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将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

(3)“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南北互供”作为国家电网建设的长期战略以及我国2008申奥成功,对内蒙古自治区以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东西延伸2500公里,与东北华北,西北相邻)和更有优越的能源资源优势,到2020年形成以火电为主,风电,水电并举结构完善的总装机容量近8000万千瓦的能源基地建设十分有利。

(4)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调整为企业发展所带来新的机遇。

(5)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特高压电网。发展特高压电网,有利于提高煤炭 与发电行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提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无疑为内蒙古电力公司将来的发展,做大做强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2.5.4 威胁

(1)在外送电市场中面临着巨大威胁。

山西省、河北南网、山东省电源建设形势迅猛,在今后几年内将陆续投产发电,势必形成向京津唐电网送电的威胁。现在各省向华北电网送电的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尤其是山西电力公司依靠其煤炭资源的优势,将对内蒙电力公司形成极大的威胁。

(2)发电企业直供电的威胁。1)国发[2002]5号文件明确指出,“十五”期间,“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成熟程度的不同,我国不可能实行用户选择权一次性放开的政策,只能先放开大用户选择发电商,经过一段过渡期,通过试点取得成效后,再逐步放开中小用户。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供电,将影响内蒙古电力公司电力公司的售电量,影响市场份额,减少利润。发电企业“直供电”所争夺的将是电网企业现有的和潜在的高端用户,特别是高耗能用电企业,他们是电力公司的主要用户。

2)各大发电集团公司在内蒙古投资建设直接向北京供电的发电厂,将会对内蒙古电力公司的外送电市场份额形成极大的冲击。

(3)发电市场集中度过高。在内蒙古发电市场中,北方电力联合公司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影响力非常大的发电商,对电力公司的运营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在与内蒙电力公司的谈判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4)区内市场与外送电市场的矛盾。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内部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电力紧缺,自治区制定了先满足区内用电需求,后向北京送电。在这两年已经减少了对外送电的数额,这势必会影响内蒙古电力公司在外送电市场中的竞争力,减少电力公司在北京电力市场中的市场份额。

第三篇:2012年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2年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1年,全球经济风起云涌,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方面,尽管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回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仍然突出。近期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12可谓是充满危机与挑战的一年。如何“危”中觅“机”,实现“稳中求进“的增长态势,是上至整个国家,小到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于我们电源行业来说同样如此。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

2011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份,2008年由华尔街掀起的金融海啸余波未平,发源于地中海的欧债危机又平起波澜。全球经济从2008年起一直未能走出衰退的阴影。为了挽救下滑的经济,各国都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中国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最引人瞩目。然而,三年过去了,中国当下的经济形势却不容乐观。

过去一年,中国经济增速一直持续回落,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将低于9%。另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

国际环境方面,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美国经济增速虽略有回升,但失业率仍高达9%左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增长后劲不足。欧洲深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尽管近期欧盟就解决债务危机达成协议,但能否有效落实和成效还难以预料。日本经济已连续三个季度负增长,随着灾后重建全面铺开,经济有望出现一定恢复势头,但外部需求回调、日元持续升值,经济增长后劲依然不足。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等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今年以来所采取的紧缩政策使得经济增速持续回落。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复杂严峻状况,对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正逐步加深。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2012年中国经济能否在内忧外患中杀出重围实现增长?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

作为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视为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来年政策走向的风向标。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稳中求进”。

严峻形势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为明年经济工作基调。也只有坚持稳中求进,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破解面临的复杂问题,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专家认为,保持明年宏观经济的“稳”,更多的是为了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方面的“进”。

2012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

新兴产业政策频出助力工业转型

在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前后,多个产业规划密集出台,对装备制造行业、船舶行业、汽车行业、冶金和建材行业、石化行业、轻纺行业、包装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及建筑业等传统制造业都制订出了政策导向,成为年末市场上的一道风景。这些规划都有着相同的政策倾向性。都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为主线,以改善民生、拉动内需、节能环保、低碳绿色、战略新兴为主方向。

一年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吹响了战略新兴产业的进攻号角。经过一年的调研和酝酿,各个新兴产业规划已经制定成熟并将陆续出台。同时,一系列围绕战略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也将相继出台。

节能环保

2011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环保规划》显示,“十二五”全社会环保投资需求约3.4万亿元,并且在未来节能减排的力度还将扩大。其中,优先实施8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开展一批环境基础调查与试点示范,投资需求约1.5万亿元。

《环保规划》别提到,要“实施区域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对火电、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等行业进行重点防控”,而且,要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区域开展臭氧、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监测,开展区域联合执法检查”。《环保规划》要求,加强工业烟粉尘控制,推进燃煤电厂、水泥厂除尘设施改造,钢铁行业现役烧结(球团)设备要全部采用高效除尘器,加强工艺过程除尘设施建设。

此次投资的3.4万亿元,较之前市场预期的3万亿提高了13%。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通过加强节能环保倒逼产业转型提速的目标已经明确,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投入,相关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20011年11月16日,工信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在召开的机械工业经济形势报告会上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即将下发,重点方向包括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等5个领域。其中,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制造装备及应用方面的专项资金已得到落实。智能制造装备方面第一批19个项目,国家补贴资金9.5亿元已下达,比较重视的是带有首台首套性质的产品,国家补贴占产品销售价格的25%-30%,最高的达50%。支持的对象既有项目开发单位,更有首台(套)产品使用部门。对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的财政支持正在落实中。航空发动机也将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相关重大专项规划中。在金融支持方面,工信部将组织地方企业申请创新产品,贷款可获得优惠。预计到2015年,我国智能装备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万亿元,国民经济重点产业所需高端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2020年智能装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2012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产业

2011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风电将达1亿kW,年发电量1900亿kWh,其中海上风电500万kW;太阳能发电将达1500万kW,年发电量200亿kWh;加上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以及核电等,2015年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加强风电行业管理,狠抓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提高风电技术和质量要求,对风电实行开发计划管理,保证风电开发有序进行;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到2015年,在全国建设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新能源汽车

2011年10月1日起,我国实施新的节能汽车补贴政策;纳入补贴范围的节能汽车门槛提高,百公里平均油耗从6.9升降低到6.3升;补贴标准不变。2011年11月22日,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城市积极研究针对新能源汽车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并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

此前曝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到,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目标包括两大块:一是2015年前,将大力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二是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力争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环保规划》建议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议其中500亿元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300亿元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0亿元用于推广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另外,100亿元用于扶持核心汽车零部件业发展,50亿元用于试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

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寄予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重任,在“调结构”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成为带动产业升级转型的推动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谈到,“十二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安排了信息惠民工程,要着力把物联网、云计算和其他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

据悉,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物联网规划》)将在近期出台,规划将从产业、财税等多方面,提升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

电源行业持续发展需“危”中觅“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种种情况表明,我们面对的不是一场单纯的经济金融危机,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构性问题的总爆发和连锁反应。

为了摆脱危机的困扰,各国正纷纷谋划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实施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

作为工业制造业的一部分,2011年我国电源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仍维持平稳增长局面,产业各项经济指标基本正常,但生产、出口、效益各方面均尚未恢复至危机前水平。与其它产业情况一样,调结构、转方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展望2012年,我国电源产业既受到世界经济不振、外需疲软的影响,又有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制约;既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老问题,又面临生产经营综合成本上升、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等新情况;企业既面对生存的竞争挑战,又面临转型的发展压力。

电源企业需对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复杂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做到危中觅机、提前部署。

一方面,企业需考虑如何调整贸易伙伴结构,减轻出口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紧跟政策投资热点,重点关注国家大力扶持的新兴领域,并充分利用相关专项资金及各种扶持政策,支持新兴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部分中心城市,已加速成长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新增长级。2012年,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深入贯彻,以及中西部地区成本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的日益凸显,西部地区将为电源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此外,电源产业应积极探索企业合作创新机制,加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推动形成密切合作的研发体系,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以应对未来面临的挑战。

第四篇: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汽车制造业宏观环境分析

摘要:汽车制造业是我国目前的支柱型行业,在我国GDP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宏观环境分析又称PEST分析。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经营者在进行经营战略的选择时必须认真分析其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本文以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政治和法律、经济、社会和文化、技术四方面具体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从而帮助决策者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战略分析;宏观环境分析 0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汽车制造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特别是随着私人消费的兴起,轿车需求量开始迅速攀升,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不断变化要求汽车制造业明确其外部环境,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作出决策。1宏观环境分析相关回顾

宏观环境分析又称PEST分析。一般来说,宏观环境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类:政治和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技术因素。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经营者在进行经营战略的选择时必须认真分析其企业所在的外部环境,考虑这些宏观环境因素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从而明确企业自身面临的机遇与威胁,以便企业把握机遇,消除或减少威胁带来的损失。企业只有在把握宏观环境发展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顺势而为,才能在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发展的选择中做出最优决策。2汽车制造业宏观分析详介 2.1政治和法律环境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2)小排量汽车解禁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制。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为我国汽车制造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加大小排量汽车的生产。(3)弘扬自主创新精神是我国的国家战略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被提出,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合资和引进为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打开了思路。通过消化和吸收,在产品档次、生产管理水平、设备改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积累和掌握了一些与世界汽车制造水平同步或者接近的经验,为国内各大汽车集团自主创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4)公路建设是国家投入重点

十一五规划国家提出投入1000亿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东中部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并且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络,打通省际间通道,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公路总里程达到 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各等级公路网发展和完善必将促进汽车市场的扩大。(5)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证汽车行业的平稳发展。如《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二手车市场管理办 法》、《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等。2.2经济环境

(1)GDP 及其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GDP一直保持着平稳高速的增长.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总体小康。近年来更是飞速发展。

(2)城乡人民收入发展现状与轿车保有量

从全国范围来看,2014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7575美元,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从万元级向10万元级过渡,主要的消费品是汽车,住房以及通讯、教育等。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可以预计的是居民的购买力还将不断增强。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内需将会进一步扩大。这些都将为汽车消费增长带来巨大潜力。与此同时,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消息,截至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新增1707万辆,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据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广大群众购车刚性需求旺盛,汽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188万辆,保有量净增1707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国内小型载客汽车达1.17亿辆,其中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载客汽车(私家车)达到1.05亿辆,占小型载客汽车的90.16%,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25辆私家车。

(3)广阔的消费市场

我国汽车行业有广阔的外部市场。中国自加入WTO之后,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外部市场,汽车行业的国际化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行业有雄厚的内部市场。2014年,国内汽车市场仍处于刚性需求阶段,大约保持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虽然出现了需求向三四线城市转移的迹象,但一二线城市仍然是潜力巨大。各地方政府将汽车市场列为支柱产业的总方针没有变,同时各地方政府对汽车市场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关于汽车市场营销模式的变化给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带来了新的销售发展方向。网上车市或互联网车市,对国内汽车销售市场和消费市场正在形成重大影响。(4)资本市场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使汽车制造业有了更多的资金的可能来源。不少企业在谋求上市融资,外资也增资中国市场。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各汽车集团一致看好中国汽车市场的诱人前景,纷纷从各自的全球战略角度出发,在对中国市场进行战略布局的基础上,积极地展开有效的进入和竞争策略。(5)能源供应及油价

化石燃料成为我国能源供应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过度依赖化石燃料,对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造成压力。这要求寻找新能源、环保能源、替代能源成为汽车制造业接下来发展的重点。2.3社会和文化环境(1)劳动力成本优势 我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汽车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基本上比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10至20倍。(2)道路和停车场问题的制约

由于城市道路长度和面积的增长速度低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速度以及交通管理水平的低下,道路网结构和客货运输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部分大型城市交通状况日趋紧张,而且公路交通总量少,密度低,质量差,通行能力不足。在城市建设中没能很好地兼顾汽车配套设施,停车难在部分城市出现,表现为停车设施不足,管理落后,使得一边是停车场利用不足,一边是乱占道现象严重。(3)交通环境目前情况尚待加强

目前我国的交通环境还很糟糕。抢道的、频繁变线的、变线不打转向灯的,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交通事故频发,促生了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的不安心理。(4)消费个性化时代即汽车定制时代

调查显示,30~45 岁的新兴知识经理阶层或者专业人士是中高端汽车消费的主力,更关注品牌的内在品质和个性品位,中高端汽车的消费文化也将更趋于国际化、个性化与多样化。2.4技术环境(1)自主开发能力弱

我国汽车产业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发展模式并没有如愿以偿地换来核心技术与自主研发能力。中国汽车企业在近两年发展迅速绝大多数为引进的、模仿的,真正的自主开发产品很少,只有奇瑞汽车、中华汽车、东南汽车、夏利汽车等10家企业,而且企业的开发能力有限,无法与外资企业竞争。(2)汽车专业人才匮乏

专业人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汽车设计制造人才,二是汽车营销人才。国家人事部公告显示,以北京地区为例,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保持在每月7000名左右。巨大的人才缺口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瓶颈。(3)汽车零部件发展滞后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只能满足中低档车型的基本配套要求,对代表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零部件产品特别是关乎汽车节能、环保、安全的汽车电子类零部件产品尚没有形成相应的研发和生产能力。(4)汽车制造业有关环保的科技创新有待加强 目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汽车的污染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而如何解决汽车的污染问题,如何生产环保汽车,寻找环保能源成为汽车制造业接下来发展的重点。3总结

目前,我国汽车制造业总体外部环境较好。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总体良好,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还是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而社会文化环境与技术环境尚存在不少的问题,急待解决,从而实现汽车制造业的巨大飞跃发展。

文献参考:

[1]李云彪.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汽车行业技术创新战略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12.[2]李皓.中国汽车行业特点及战略环境分析[J].科技信息,2009,20.[3]梅林晨.中国汽车行业战略转型必要性及路径选择分析[J].价值工程,2014,21.

第五篇:人力资源环境分析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环境分析

1.1战略环境分析

一、战略环境分析的目的

(一)战略环境分析的定义

战略环境分析是指对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以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途径和手段。

战略环境分析是战略管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制定战略的开端。战略环境分析的目的是展望企业的未来,这是制定战略的基础,战略是根据环境制定的,是为了使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环境变化和企业能力实现动态的平衡。

(二)环境分析的目的

1.环境分析师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

2.通过环境分析,结合长虹集团现有人力资源情况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所面临的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随着电子产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惟有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自身的发展,所以,人力资源环境分析作为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处于变化迅速的动态环境中的企业非常重要。

二、战略环境分析的内容

一个企业的内外环境决定了它的整体竞争战略。也就是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拓展,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的其他资源一样,总是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制定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方案时,必须充分地把握企业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程度,才能切实保证战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一)企业的战略目标

长虹集团未来三至五年的发展目标已经敲定:2013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破1000亿元、净资产倍增至400亿元,2015年计划整体收入突破1500亿元。公司内部已经展开了对智能战略、商业模式、产业提升、资产增值等方面的探讨,明确以价值发展和规模发展作为突破方向;此次千亿企业的目标,不是只强调规模的成长,而是将价值增长放在核心地位,力争实现以价值增长促进和实现规模增长的目标

(二)影响战略环境的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是对企业外部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的总称。由存在于组织外部、通常短期内不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控制的变量所构成。

2.内部环境因素

企业内部环境由存在于组织内部、通常短期内不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所控制的变量所构成,具体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文化、资源三部分

2.1人力资源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宏观环境

(一)政治法律环境

企业经营离不开国家特定的政治制度、方针政策和法律环境的影响。企业制定和实施任何人力资源战略,都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各种劳动法律、法令和法规,这是企业能够正常、永续经营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已经实施的《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法》等法规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期间,根据“十二.五”国家发展规划,在此期间的重要目标包括发展5个左右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国际化企业集团,培育3~5个国际知名品牌,龙头企业自主品牌出口比例达到本企业出口量的50%以上。”目前,在我国家电行业中已经取得规模优势的企业包括海尔、海信(科龙)、美的、格力、志高、格兰仕、长虹、康佳、创维、TCL等企业。在这10家企业中,已经成功跨越千亿元门槛的企业有海尔、和美的。这也意味着要成为5家企业之一,家电企业首先需要跨越规模关。

(二)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劳动力供需,从而对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发展强劲必然拉动各行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也势必提高。相反,如果经济发展缓慢,则劳动力需求降低,价格下降,企业劳动力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放眼国内近两年的家电市场,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在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出口退税等政策的拉动下,国内的家电市场迎来了新的繁荣期。来自中怡康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家电国内市场规模首破万亿元大关,全年国内家电销售增速超18%,创下过去10年之最。消费者对家电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并且消费能力越来越强。

(三)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企业外部的人员储备,从这个市场中可以找到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员工,因此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影响到企业的劳动力的变化。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参与率、人口平均寿命、特定岗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等都会影响市场中劳动力的变化。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必须确定一定时期内劳动力需求的种类和数量,必须了解社会劳动力的供给、构成以及对特定人力资源的市场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掌握主动。

长虹集团要在未来3年实现战略目标,意味着需要大量的人才。其中包括中高层管理人员,企业要扩大规模发展,提高管理绩效重要;尖端技术人员,开发和更新产品,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销售人员,将产品推出市场,打开消费者渠道。

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有大量的中层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但缺乏高端的管理技术人才。

(四)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日益短缺,能源成本趋于提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政府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干预不断加强。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威胁或机会。

目前我们面临的自然环境相当稳定。

(五)科学技术环境

企业经营中的技术变革对企业经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技术与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导致现有岗位不断发生着变化,不断出现的新岗位要求更多掌握着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员工来胜任。因此企业要密切关注科技发展动向,预测本企业业务及岗位对工作技能需求的变化,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目前,电器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未来的产品也将定位在智能产品。虹倾力于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工程技术、变频技术、可靠性技术、工业设计等六大核心基础能力建设,构建起了智能平台、智能应用、智能操控三大体系:建立了统一的多元化开放式智能操作系统,实现人机交互;建立了内容服务和软件服务运营商店,通过软硬件的系统升级,实现差异化的增值服务;通过体感应用、多屏互动等实现智能操控。

在此基础上,长虹大力推进以智能电视为中心的智能家居,以智能手机等为主的移动智能终端的研制,满足人机对话、自动操控等应用需求,为消费者创造自在快乐的生活空间,以终端+服务为突破口,打造智能终端生态产业链,并积极参与由终端、运营服务、芯片和软件、内容以及消费者共同构成的智能产业生态圈建设。这是长虹基于当前产业环境、时代背景下对“智能战略”的思考。

(六)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等情况。社会文化是经过于百年逐渐形成的,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观念和思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人们的基本信仰和行为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文化向多元化发展,逐渐更加开放,重视“人“的理念,而长虹集团责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外部微观环境

产业就是提供类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的集合。在战略分析中,产业环境分析的重点是对产业内竞争程度的评估。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五种力量模型是最具代表性并被广泛应用的产业竞争分析框架。按照迈克尔·波特的理论,产业中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

1.潜在的进入者;长虹集是为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及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

壁垒低: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该领域存在较低的进入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低;

需求量大:中国内的家电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随着“家电下乡”的进行,将会从政策上鼓励更多家电行业新进入者;

外来品牌:随着外国家电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家电市场的同时,我国家电行业的品牌一个个在被蚕食着。新进入的外国公司将对长虹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产生影响。

2.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指的是现有企业向供应商购买原料时,供应商争取获得较好价格的能力。

价格:家电生产的供应商可能会通过提高价格或降低产品的质量来对行业内的竞争 企业显示自己的力量 ;

垄断:对于中国家电业来说,该行业集中程度较高,家电产品的销售被国美,苏宁 等少数供应商垄断;

质量:如果生产企业无法通过价格结构消化增长的成本,采购总成本影响到价值链,它的利润就会由于供应商的行为而降低。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是指买方采用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等竞争手段,从卖方与竞卖者彼此对立的状态中获利的能力。

为吸引客户,各家电企业竞相降价并给予折扣;客户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对守家、担保及其它服务项目进行讨价还价;企业管理者逐渐采用服务等级来衡量销售绩效,这些等级常常用来决定经销权的机会、获得广告资金和其他经济优惠的标准。

4.替代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电器产品的替代品较少。

装饰化方向:一是具备装饰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成本和相关费用并不因产品具 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二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方法和使用风险并不因产品

具备装饰化功能而增加;三是具备装饰化功能的家电产品其使用收益大于同类产品; 智能化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档家电产品将实现网络化的升级,使家电产品在网络支持的条件下,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环保化方向: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我国拟对空调和家用电冰箱推行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的国家标准,能环保家电产品逐渐成为市场趋势。

5.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在一直竞争激烈,热闹非凡的“家电江湖”中,群雄争霸的故事从未停止。在我国家电行业中已经取得规模优势的企业包括海尔、海信(科龙)、美的、格力、志高、格兰仕、长虹、康佳、创维、TCL等企业。在这10家企业中,已经成功跨越千亿元门槛的企业有海尔、和美的。

1.3人力资源内部环境分析

一、财务资源

资产负债率: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保持在50%左右,这说明企业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又充分利用了负债经营能力。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连续三年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3.9% 10.67% 25.33%。长虹集团的连续三年的资产负债率都在26%以下,说明本企业的自有资金比较充裕,没有较好的利用财务杠杆。

二、组织资源

长虹实行直线职能制。随着长虹销售额的日益扩大,这种职能型组织结构使得公司高层领导者工作繁杂,无暇深入研究和妥善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战略性问题。

从1994年开始,长虹开始采用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然而,对于各个事业部来说,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仍是集权式,不利于事业部的长远发展。

长虹再次对事业部制进行了调整,建立了事业本部制组织结构,即在事业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两级利润中心,一级成本中心。集团总部下设集团本部一级利润中心,本部下设事业部二级利润中心,工厂为成本中心。在两级利润中心,集团本部是很重要的协调部门,重要的利润职能在二级利润中心。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长虹再次调整组织结构即业务流程再造,将事业部下面的职能部门合并。

三、技术资源

模仿创新阶段,为尽早打开本地市场,其管理焦点放在了产品质量上。通过学习、消化,长虹突破了内部技术瓶颈,并进行模仿创新,推出新产品。

创造模仿阶段,长虹产品逐步系列化,拟以低成本、高质量扩大本地市场,并打开海外市场。此时,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其管理焦点向降低成本转移。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开发出了适合国情的家电产品。

改进创新阶段,长虹实现了产品多样化,积极拓宽市场。在“日清日高、日事日毕”的管理模式下,长虹把管理焦点置于改进产品性能上。在这个阶段,长虹的研发活动的重点在于对已有技术的改进。瞄准新的市场需求,以改进性产品创新为主,利用技术积累,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

后二次创新阶段,长虹产品门类已相当齐全,其主导战略演化为市场设计、生产、营销的三位一体化。在市场链理念下,其管理焦点重在增强创新意识。在这个阶段,长虹研发活动的重点一方面在于对现有技术的整合创新,如把变频技术运用到冰箱中,开发出变频冰箱;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冰箱中,开发出网络冰箱;另一方面,力求紧密跟踪世界前沿技术,通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信息分中心和设计网络,及时获取国际最新资讯。

2、企业能力分析

一般认为速动比率1:1是合理的,速动比率若大于1,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强,但获利能力将下降。速动比率若小于1,企业将需要依赖出售存货或举借新债来偿还到期债务。

   200620072008

速速速

动动动

比比比

率率率

===

(((3957791985.62-851206917.963844586247.27-878113672.6***.82-1348205036.6

2)))/783450638.89=3.97 /721725212.96=4.11 /2106939648.04=2.01 本企业三年的速动比率都大于1,说明本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很强

(2)财务 营销能力 资源分析

在一、二级市场上以店中店、长虹产品专柜为主,原则上不设专卖店,在三级市场和部分二级市场建立专卖店。

四、五级网络是二、三级销售渠道的延伸,主要面对农村市场。同时,长虹鼓励各个零售商主动开拓网点。目前长虹已经在国内建立营销网点近10000个,但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地区建立的销售渠道有限。

下载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力公司内外环境分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环境分析报告

    北重六小环境教育普及调查分析报告我校坚持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结合包头市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的有利时机,在学校深入开展环境教育和环境建设,把优化教育环......

    战场环境分析

    战场环境分析讲义 战场环境是指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和作战效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统称。战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电磁环境及战场建设情况。 根据《司令......

    肯德基环境分析

    肯德基的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一、背景介绍 肯德基隶属全球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餐饮集团。肯德基总部位于肯德基州路易斯维尔市,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炸鸡连锁餐厅,在世界上80多个国家......

    职业环境分析

    第三讲 职业环境分析主讲人:南昌理工学院胡建宏副教授 一、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分析,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政 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 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分......

    环境分析报告

    电脑行业环境分析报告 引言: 中国电脑行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国内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在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上不断提高。但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外部政策环境、......

    产业环境分析

    产业环境分析 [1]研究和分析一个产业,我们首先要看影响产业的发展因素。在此我们采用纵向对的分析方法,切开行业发展的历史来研究和分析行业发展的环境。由于产业的发展前景与......

    营销环境分析

    1 国内市场葡萄酒SWOT分析 1.1 Strength 竞争优势 1.1.1 品质和口感 大部分葡萄酒生产国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生长条件使进口葡萄酒拥有国产葡萄酒无可比拟的价值优势。进口......

    职业环境分析[精选]

    姓名:卡依尔江 学号:2011200900 班级:管研1102职业环境分析我计划毕业后直接工作,想在比较好的跨国公司工作。所以在此分析将来职业环境状况。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1. 社会环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