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连发六文聚焦新股发行改革

时间:2019-05-12 01:1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华社连发六文聚焦新股发行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华社连发六文聚焦新股发行改革》。

第一篇:新华社连发六文聚焦新股发行改革

新华社连发六文聚焦新股发行改革

2013年06月12日15:49 来源:新华网

新华财经6月12日电 中国资本市场再次步入改革的轨道。6月7日晚证监会发布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并从即日起至6月2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业界解读称这不仅宣告第四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正式起航,还意味着IPO重启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对此,市场各方反响强烈,引发多空激辩。端午节前上证指数已连续七个交易日下跌,并创两年来最大单周跌幅。在这样一个特殊时点上,征求意见稿的出炉,无疑为A股之后的走势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多空之辩 “靴子”落地后怎么办?

对于IPO何时重启,市场已猜测了好几个月。此次新股发行改革意见稿的出炉,终让这只“靴子”落地。

有市场人士表示,如果能尽早确定IPO重启的时间,或许对市场的影响反而比较小。圆融方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冉兰直言,“虽然征求意见稿利好程度有限,不过靴子落地总比老搁那儿悬着好。”《第一财经日报》专栏评论家吴国平则认为,“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前,市场出现了罕见的持续下跌走势,显然有不少资金早就有预期。IPO一旦开闸,市场内在的小宇宙就会被激发出来。因为石头落地了,对于不少早就等待进场的资金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时点。”

然而,“靴子落地”并不一定等于“利空出尽”。虽然征求意见稿在强化信息披露、稳定股价、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等多方面均有亮点,但投资者对IPO这只“洪水猛兽”的恐惧,仍然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从各大网站推出的在线互动投票结果来看,多数网友对A股后市表示悲观。

新华网推出调查“您认为新股发行改革出台后股市将怎么走”,广大网民积极参与投票,截止目前有90.8%的网友对后市“看空”,而表示“看多”的仅有5.4%;此外还有1.8%的网友认为震荡的概率较大,1.9%表示不清楚。

新浪财经的调查显示,78.3%的网友认为“A股受压,将萎靡创出新低”;9.3%的网友认为“短期利空出尽,长期将反弹”;6.5%的网友选择“利空出尽股市将会上涨”;最后有5.9%的网友认为“影响小,股市不会有大的波动”。

和讯网的调查显示,75%的调查者看空,12.8%认为这次改革力度较大对股市是利好,还有12.3%的人持观望态度。

新股发行“开闸”后到底会给A股带来多大的“抽血”效应,成为各方关注讨论的另一焦点。

许多投资人对于资金面深表担忧。资深私募人士花荣认为,“一旦IPO开闸,基金群体将会抛售手中股票然后去认购新股。因此二级市场的资金将会被削弱,1949点必破。”吴国平表示,“近期市场本身刚好面临资金较为紧张的状况,目前新股即将开闸,对于空方而言,借题发挥是非常正常的。预计接下来市场可能顺势再向下砸一砸,应该会形成不错的新低点。此刻IPO即将启动,虽然有点无奈,但晚来不如早来。”

在市场看空压力之下,上海证券报刊文指出,今年IPO“开闸”后的融资规模在市场承受范围内,文章中提到,“据资深专家估算,包括目前已过会的企业,今年全年IPO融资总额可能在1500亿元左右,与今年前5个月的股权再融资规模相当,在市场承受范围内。新股开闸后,也不会改变A股市场的总体运行趋势。”

短空长多? A股迷雾中寻找曙光

2013年是A股熊市的第6个年头,不少股民迷失在这轮漫漫熊途之中。改革预期的憧憬能否成为推动A股上行的重要动力?阴跌绵绵的大盘何时才能见得晴天?政策红利能否成为打开A股市场的新钥匙?

6月A股开局不顺,连续七个交易日下跌,上证综指逼近2200点。面对迎面而来的新股发行体制再改革,中国证券报撰文指出:“相信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市场资金会不断得到新的消息(恰恰是这部分资金对市场的主导作用较强),这意味着新股发行对于市场形成的压力会缓释,这无疑将减少对市场的冲击。”

从短期看,660多家拟IPO企业或将影响市场资金面的供需平衡。“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冲击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新股发行时将抽离场内资金,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有不少投资者开始在二级市场上卖出股票,等待参与新股发行。其次是新股解禁时增加流通股的供给,这一过程将出现在新股发行后1年到3年之间”,中国证券报指出。

但长期而言,新股发行改革的具体内容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要影响。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本次新股发行意见稿有利于推进新股市场化改革。投资者理应正确解读新股开闸,市场不必过分恐慌。”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认为,“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提高、市场价值提升,投资环境进一步完善,对投资者来说是有利的,长期来看,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稿对A股构成利好。”

其实,所谓的“利好”和“利空”,并不是绝对的概念。当时间轴被拉长,站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上回望现在,犹如我们正行进在一片迷雾之中,今日被市场放大的“利空”,或许只是时间长河中“利好”前的那片曙光。

我国资本市场二十余年的发展之路,向来不是阳光普照的坦途。中国股市如同中国经济一样,刻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证监会主席肖钢曾坦言,“要对资本市场二十余年的历史勤于思考,对资本市场的规律勤于学习,对资本市场的未来充满憧憬。”

破旧立新的同时,也在传承着资本市场的中国梦。伴随着中国经济换挡打造“升级版”,可寄望的改革红利将为中国资本市场拨开迷雾。

新华社:新股发行体制再改革能否终结IPO六大顽疾

新华财经6月12日电 端午小长假前夕,证监会公布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此举表明,IPO启动在即。但对于市场各方而言,新一轮改革能否对困扰中国资本市场的六大顽疾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依旧是未知数。

如果说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转型期中各种博弈的缩影,那么新股发行市场则是矛盾最复杂的最前沿阵地。如何在纷繁复杂中寻找病灶、觅得良方,考验着监管层的智慧。

IPO“堰塞湖”能否泄洪?

自肖钢履新证监会主席以来,悬而未决的IPO“堰塞湖”显然是最为棘手的难题。今年1月,证监会史无前例地启动了800多家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核查的重点是企业的业绩变脸和财务造假。截至5月31日,发行人及中介机构专项自查工作已全部完成。截至5月31日,第一批30家企业的抽查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6月7日,证监会举行IPO财务专项核查第二轮现场抽查企业抽签,本次抽选的企业是从3月31日后至5月31日期间上交自查报告的12家企业中选取10家。

证监会发言人表示,目前共有268家企业提交终止审查申请,证监会根据规定对有关申请做出了终止审查决定。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财务核查不仅给一批IPO有瑕疵的企业主动撤回材料的机会,以减少上市后企业业绩变脸的情况,也将使IPO“堰塞湖”现象得到缓解。

不过,即使在史上最严格的财务审查之后,截至5月31日,在审公司由935家减至666家,约为年初排队企业数的75%。目前,在排队行列中的666家企业中,沪市主板、深市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各有待审企业156、284、226家,各占23%、43%、34%。

新股发行“堰塞湖”虽查难疏。新股发行也不可能长期停滞,早晚要“开闸放水”,这个高悬在股民头顶的“堰塞湖”如何平稳泄洪,成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三高”魔咒能否打破?

新股发行中的“三高”问题一直被各方所诟病。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高开盘价导致新股破发率高企。

长期以来,A股市场企业上市常被贴上“圈钱”的标签,原因就在于企业高价发行募得巨资后,高管频频套现,投资者利益受损。由于在新股定价过程中,控股股东、董事、高管 3 的作用显著,此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中特别加大了对此类人员的约束力,使其持股锁定期与股价挂钩,可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另外,“炒新”、“炒小”也一直是市场痼疾。一方面市场抱怨新股发行定价过高,另一方面,市场频频爆炒新股,抬高新股发行价格。“炒新”之风不仅为新股发行高定价提供了基础,阻碍了发行定价的理性回归,也为新股发行上市后价格下跌埋下隐患。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在于推出了一系列打击高价发行的措施,包括新股发行节奏由市场调节,控股股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要和发行价挂钩,建立以新股发行价为比较基准的上市首日停牌机制压缩二级市场继续炒作空间等,而这些措施和监管执法力度加大所形成的“组合拳”对于高定价和“炒新”风气将会形成明显的遏制作用,将有望打破多年来高发行价、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额的“三高”魔咒。

发行节奏能否降速?

长期以来,新股发审节奏过快、过度融资,导致市场严重“缺血”,这一直是IPO广受市场诟病的一环。此次证监会就IPO改革征求意见稿中表明,拟将发行节奏交由市场决定。有评论称,这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最大看点。

彻底放开新股发行节奏,发行人通过发审会并履行会后事项程序后,证监会即核准发行,新股发行时点由发行人自主选择。这意味着,证监会今后不再干预新股发行节奏。这也意味着,已过会的数十家企业将会集体领到批文,很可能会出现集中批量上市。

新华社对此撰文表示,让市场来决定发行节奏是还原股票市场的本质。放开对发行批文的节奏控制之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自然会综合考虑市场行情、资金面、公司质地和实际需求等各因素,以此决定启动时机以及发行价格。

文章还认为,有观点担心发行节奏市场化后,大量IPO发行可能会导致供给过多,对市场形成冲击。实际上,供给的增加将会促使投资者审慎甄别和评估待上市企业,得不到投资者认可的企业将难以完成发行,同时也会促使发行人和券商在市场需求不足时选择降低发行价格、缩减发行规模,甚至选择暂停发行以等待市场好转,市场的融资量会根据需求情况进行调整。

据了解,从2000年以来的三次IPO重启前后,新股发行并无明显趋势,例如2005年暂停之前,新股发行规模在10-30家/月,而重启后新股发行数量仅为1-6只/月,但2009年以来发行频率则大幅提高。这主要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排队在审的企业数量猛增引起的。有机构预计,预期今年IPO重启后,发行规数量仍不会太低,预计维持在20-30家/月左右。

“带病上市”能否杜绝?

从绿大地、胜景山河(002525,股吧)(002525,股吧)到新大地,再到目前的万福生科(300268,股吧)(300268,股吧),造假上市者不断被曝光,其实凸显IPO制度本身的缺陷。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频频出事,中介机构均牵涉其中,充分暴露了当前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存在的漏洞。专家建议,应从上市公司源头抓起,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完善法制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在此轮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中,明确指出改革将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取向,进一步理顺发行、定价、配售等环节的运行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建议,证监会应该果断把审批和监管分开,其职责就应是监管,将发行审批下放给交易所。同时实行保荐人负责制。对于保荐人报上来的材料,证监会对其真实性核准之后进行备案。保荐人只要出现欺诈、违规等行为,都将面临严惩,轻则警告、吊销执照,更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尽管证监会主席肖钢上任仅80天,但肖钢在证券市场刮起的严打风暴已经让人开始感受到威力了。曾经因造假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的上市公司,正遭到证监会严厉的处罚。进入5月以来,证监会进行了一系列的核查风暴,12家公司先后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最具标杆意义的则是证监会对万福生科的处罚。

肖钢主政下的证监会保持对资本市场灰色地带的快查严处,这对保护投资者利益,对净化市场,规范市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市场长期构成利好。

退出通道能否完善?

重启IPO,对有望上市的公司是好消息。但与之相伴的坏消息是,在本轮IPO在审企业财务核查中,已有268家企业终止审查。

随着证监会5月31日的IPO财务核查风暴的结束,诸多撤单企业的IPO进程也随即终止。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在两百多家撤单企业中,具有VC/PE背景的企业达到141家,占比达52.4%,涉及VC/PE机构共194家。这意味着其背后近200家VC/PE机构退出之路受阻。

对证监会来说,这或许是其规范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结果。然而,对于无法上市的两百多家企业的PE投资机构来说,则打乱了未来退出套现的计划。

其实,VC/PE行业经过2012年的调整后,行业生态已回归投资价值、竞争格局多元化、政策监管趋于明朗的轨道。

自国内VC/PE行业在十几年前开始发芽成长至今,主要依赖IPO退出渠道来逐利是大部分机构的现状。在国内市场一二级利差越来越小、海外市场冰封的背景下,多元化退出渠道的推出已顺理成章。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股市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才更有利于IPO重启。华龙证券投资顾问邓丹则表示,A股市场不能“只进不出”,监管层应该进一步完善退出机制。

正是因为退市制度形同虚设,股市只进不出,股市投机氛围盛行,以炒新股、炒壳资源股为荣,进一步推高了新股的“抑价”现象。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退市制度会在一定程度导致公司上市目的不纯。在缺乏有效的退出途径之下,公司上市之后专注于提高业绩的动机下降,而上市仅仅是为了获得暴利圈钱的好处,加剧新股“三高”现象。

目前中国场外市场建设还较为落后,新三板相对薄弱,虽然有众多VC、PE从事股权投资,但是风险投资者缺乏退出机制,不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也会加剧大部分中小企业借助中小企业板或者创业板上市进行融资的现象,加剧新股发行的资金需求压力。加上资金缺乏有效的分流途径,希望投资于新兴成长型公司的资金只能过度追逐创业板新股,造成新股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

IPO“恐惧症”能否减弱?

自2009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金额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甚至远远超过证券化率高于中国的发达国家。

以平均融资额较低的2012年为参考,去年A股市场IPO上市企业154家,融资1030亿,平均每家企业IPO需要融资约6.69亿。业内人士预计,新股发行开闸时点可能在8月份,年内IPO融资额1500亿左右,发行数量与前5个月的再融资规模相当。有观点认为,这个扩容量在市场承受范围之内。然而,这个扩容量是否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波澜不惊”,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其一,再融资大多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给二级市场带来的压力有一定缓冲。其二,IPO开闸不等于再融资“歇脚”,市场面临总的扩容“抽血”量很可能较目前翻番。其三,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IPO募集资金共2720.02亿元。若1500亿元左右的IPO在今年下半年消化,将超过2011年“史上第三高”IPO的半年水平。对此,监管层有必要采取其他措施来改善股市资金面。

新的发行制度能否扭转被广为诟病的“圈钱市”形象?“从已经公布的意见稿中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基金经理表示,如果IPO不取消审批制,要想彻底改变“圈钱市”是不可能的。著名财经评论人士皮海洲也认为,如果审批制不变,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不变,中国股市依旧是部分人的“提款机”。

IPO重启将给二级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其实,随着IPO财务专项检查进入尾声,以及证监会先后公开处罚万福生科、新大地、天能科技等IPO欺诈上市案,市场已经预感到IPO重启的日子为期不远。“红五月”之后,6月前几天A股连跌,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上周分别下跌3.90%、5.34%,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对IPO重启的提前反应。

当前股市反弹的软肋在于资金面,IPO重启考验的恰恰是资金面。其实,消除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IPO恐惧症,关键在于实现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完全平衡,还需要在IPO以外做好文章。

新股发行改革意见面世 市场化趋势成最大亮点

新华网上海6月9日电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7日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重点包括发行节奏由市场调节,高管减持将与发行价挂钩,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引入券商自主配售,加大执法力度,抑制炒新等内容。业内人士解读认为,新股发行机制正朝着市场化改革方向迈开大步伐,而后续政策细则也需要进一步跟进。

发行时点、价格交由市场调节

7日公布的《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包含了诸多令业内人士关注的亮点。

“我认为这次改革意见中最大亮点在于把发行节奏交还给市场。”上海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放开新股发行节奏,发行人通过发审会并履行会后事项程序后,中国证监会即核准发行,新股发行时点由发行人自主选择。

这意味着证监会今后不再干预新股发行节奏。已过会的数十家企业将会集体领到批文,很可能集中批量上市。

针对A股上市套现圈钱的“顽疾”,征求意见稿的做法也可谓直指要害,规定发行人控股股东、持有发行人股份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股票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如果发行定价过高,上市后一段时间内破发的,上述人员要延长持股锁定期。显示出监管层对减持行为的约束明显加强,未来高管减持也将与发行价挂钩。

某券商保荐人认为:“监管层意在压低发行价,让lPO推动指数上行,就是说千方百计也要把lPO发行价弄下来,这样二级市场指数就容易涨了。”

发行价也向着市场化路径改革。方案指出,发行价格由发行人与承销的证券公司自行协商确定。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定价和网下配售,有效报价的机构和个人人数不足的,应当中止发行。

本次改革后监管部门将不再规定具体的定价方式和程序,由市场各方自主博弈、自主定价、自担后果。引入个人投资者力量,可以进一步加大新股定价约束,同时也是对个人投资者定价能力的考验。值得注意的是,改革方案取消了原来对定价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25%需要履行相关事项的规定,更加强调信息披露,这也是减少行政干预的重要举措。

抑制“炒新”“炒小” 重惩造假“变脸”

此外申请材料涉嫌造假保荐机构将受重罚、改变上市首日停牌机制抑制“炒新”等举措被认为是加强监管的“组合拳”。

方案中指出,发行人申请材料中记载的信息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致的,证监会将中止审核,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涉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暂停受理相关中介机构推荐的发行申请。

“毕竟市场需要的上市企业必须是好企业,”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表示,而不是像万福生科(300268,股吧)这类造假变脸,对投资者带来伤害的企业。

针对一直被市场诟病的“炒新”“炒小”现象,此次方案规定,证券交易所应进一步完善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格形成机制及新股上市初期交易机制,建立以新股发行价为比较基准的上市首日停牌机制,加强对“炒新”行为的约束。

“市场一方面抱怨新股发行价高,另一方面又频频爆炒新股推高新股发行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攀登表示,此次改革建立的首日停牌机制能否真正让新股发行价与二级市场有序衔接,使得价格理性回归还有待市场验证。

改革有新意但细则仍需进一步明确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改革具有新意,但是进一步的配套细则还需跟进。

针对主承销商自主配售机制引入配售过程中“至少40%应优先向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由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配售”的规定。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认为,监管层能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并不确定。

“承销商自主寻找散户,不一定能保证公平公正,对于散户的资质、资产要求等也没有明确一个询价范围。”杨德龙表示,怎样提供科学合理的报价还需要细则进一步规定。

在攀登看来,改革方案虽然加大了上市企业造假、业绩变脸等违法违规成本,但是还需更进一步明确对造假的上市公司、承销商等的查处力度,“现在造假变脸只是出现一例处理一例,并没有一套完整机制。对于一些承销商提供的虚假研究报告、业绩预测也没有明确处罚规定。”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鉴于新股改革征求意见截止到6月21日,此后仍需一段时间讨论。据此推算,今年三季度IPO重启将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投资者理应正确解读新股开闸,市场不必过分恐慌。

而关于本次新股改革意见对股市影响,李大霄认为,A股仍需消化一段时间,节后走势取决于外围股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长期来看新股发行势在必行,对股市造成的波动也是短期的结果,问题的根本在于保证上市企业的良好资质。

推进市场化约束大股东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进入新阶段

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杨毅沉)在IPO停滞7个月后,6月7日,《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这不仅意味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进入新阶段,同时IPO重启也进入倒计时。推进市场化、约束股东减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这些新举措将给股市扩容减压,给大股东增加责任和压力。

671家企业排队等上市

去年11月,浙江世宝(002703,股吧)成为此前最后一家发行上市的企业,至今已过7个月,中国证监会再次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根据要求,对此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最迟要在6月21日前反馈至中国证监会,因此业界解读IPO重启已进入倒计时。

此前,中国股市曾经多次度过停发新股的“空窗期”。2005年-2006年、2008年-2009年,监管层曾经两次主动叫停IPO,利用“空窗期”改革新股发行体制。2006年6月上市的中工国际(002051,股吧)(002051,股吧),以及2009年7月上市的桂林三金(002275,股吧)(002275,股吧),成为那两次改革后率先“吃到螃蟹”的上市公司。

但与之前两次IPO长时间停滞不同,虽然去年11月新股发行上市已经实质性停滞,但企业排队等待IPO的规模却十分庞大。截至今年6月7日,沪市主板、深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仍有671家企业排队等待IPO。这其中,已经有83家企业通过了证监会的发行审核。对此东兴证券副总裁银国宏等多家机构高管认为,为了防止“炒新”并实行市场化发行,不排除监管层会将过会企业批量上市。

股东减持受约束

在此次改革的征求意见中,对推进新股市场化发行机制、强化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等责任主体的诚信义务、改革新股配售方式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对上市企业大股东的减持约束,成为对此前股东减持套现增加压力的一剂“猛药”。

股东在上市后疯狂减持套现,一直是中国股市一大特点,也是受到中小投资者诟病的一大顽疾。不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企业上市后,不专注于主营业务,而是通过减持,将创业板变为“创富板”。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以来,创业板公司股东减持金额就超过140亿元。

私募基金仙童投资董事长张晓君对记者表示,不解决股东减持套现问题,就将长期让投资者和融资者的利益不对等,将对股市形成长期压制,只有限制不合理的减持才能防止投资者逐步逃离资本市场。

对此,新的改革征求意见中对此提出了四个限制。第一是发行人控股股东和相关董事、高管,在所持限售股解禁后两年内减持的,其减持价格不能低于发行价;第二是公司上市后半年内,如果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发行价,或者上市后6个月期末收盘价 低于发行价,股东持有公司股票的锁定期限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第三是大股东要提出上市后五年内公司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稳定公司股价的预案;第四是提高公司大股东持股意向的透明度。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黄学军认为,让持股5%以上股东明确转让股票意愿,就会涉及股东减持原因、该股东未来持股意向、减持行为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的影响,这对投资者来说理论上提供了信息对称的条件。

监管执法对造假变脸说不

由于此前中国股市屡次曝出绿大地、万福生科(300268,股吧)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欺诈上市等丑闻,因此投资者强烈希望监管层在市场监管上再出重拳,对造假、变脸的企业说不,给股市减压。

记者看到,在此次改革征求意见稿中,“抽查”“调查”“稽查”等词语屡次出现,证监会明确表示将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切实维护“三公”原则,并提出九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北京一位从事上市公司财务咨询的人士表示,从今年以来排队等待上市企业的自查情况看,监管层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已经得到体现。记者发现,去年四季度,最多时有近900家企业排队IPO。今年以来,已有260多家企业由于财务状况和业绩变化,自行撤回上市申请。

在此次改革征求意见稿中,证监会表示,审核过程中发现发行人申请材料中记载的信息自相矛盾、或就同一事实前后存在不同表述且有实质性差异的,中国证监会将中止审核,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涉嫌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相关机构将被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

同时,在发审会前,中国证监会将对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机构的工作底稿及尽责履职情况进行抽查。证监会还强调,将强化发行监管与稽查部门的联动机制。

对此,上海一家大型国企财务公司投资部负责人表示,造假者未来将很难造假,就算是暂时逃避监管,一旦被查出也将遭受灭顶之灾。“监管部门应将这一严打态势长期化,并对已经上市的公司增强监管力度。”

期待新一轮发行体制改革终结IPO暂停历史

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记者赵晓辉、陶俊洁)证监会7日晚间公布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争议巨大的新股发行节奏问题在其中得到明确回应。证监会拟不再根据市场行 10 情调控股票发行时点,企业通过审核后即拿到批文,并可在12个月内自主选择发行上市时间。这标志着IPO改革向市场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一个企业发行上市发多少量、定价多少、什么时候发行,本应由市场各方力量博弈来决定。但在A股市场,各种复杂的因素使得这一市场机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更多的是靠监管层的行政力量来调控。

这种对发行节奏和发行批文的严格控制,导致投资者很容易将市场的涨跌与监管机构联系在一起,使监管机构背负了过多的责任和舆论压力,承受了不可承受之重。

让市场来决定发行节奏是还原股票市场的本质。放开对发行批文的节奏控制之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自然会综合考虑市场行情、资金面、公司质地和实际需求等各因素决定启动时机以及发行价格。

这样市场化的发行机制既可以把能够承受的融资规模和发行价格交由市场来决定,也可以让监管机构放下本不该由他承担、并且也很难完成的节奏管理责任。监管机构也就不会再受困于是否应该中止或重新启动IPO的压力。

有观点担心发行节奏市场化后,大量IPO发行可能会导致供给过多,对市场形成冲击。实际上,供给的增加将会促使投资者审慎甄别和评估待上市企业,得不到投资者认可的企业将难以完成发行,同时也会促使发行人和券商在市场需求不足时选择降低发行价格、缩减发行规模,甚至选择暂停发行以等待市场好转,市场的融资量会根据需求情况进行调整。

历史上,A股市场IPO数次暂停,但均未能收到救市的效果。在成熟市场,市场低迷时,新股发行自然停滞,这是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不过,若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须有多方面的配套措施,比如定价约束等。

此次改革之后,市场各方的约束力量将进一步加强,有望形成真正的博弈。在市场低迷时,可能会出现发行失败;在市场高涨时,可能会出现大量新股上市。

秉承这样的理念,新股发行节奏将可以真正实现市场化,人为暂停IPO的历史也有望随之终结。

财务核查风暴渐近尾声 IPO重启箭在弦上

新华网上海6月8日电 证监会7日宣布,IPO(首次公开发行)在审企业财务专项检查工作全面结束。最新数据显示,在财务核查风暴的威慑之下,268家拟上市企业折戟自查,上市梦断。

与此同时,随着对拟上市企业的财务专项核查渐近尾声,加之证监会公布了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市场对IPO重启的预期也逐渐增强。

财务自查全面收官 三成拟上市企业“掉队”

去年年底,证监会突击发布《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并启动了对拟IPO公司的财务专项核查,意在疏导巨大的IPO“堰塞湖”。

5月31日是IPO财务专项检查自查报告延期提交的最终截止日,截至当日,发行人及中介机构专项自查工作已全部完成。

据证监会统计,4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证监会共收到106家企业提交终止审查的申请,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28家、50家、28家。加上3月31日前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162家企业,自财务专项检查工作开展以来,共有268家企业提交终止审查申请。

此外,在3月31日前中止审查的107家企业中,共有12家提交了自查报告,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3家、6家、3家,加上之前提交自查报告的610家企业,共有622家IPO排队企业选择继续等待,较财务专项核查开始前的891家下降了三成,“史上最严IPO财务核查”可谓成效显著。

7日,证监会发言人透露,首批30家企业的抽查工作基本完成,证监会已在第二批递交自查报告的12家企业中抽出10家进行现场检查。

缓兵之计难奏效 大限前再现撤单潮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撤单企业选择“临阵脱逃”。在3月31日前中止审查的107家企业中,有75家在最后一周撤回IPO申请材料。

分析人士指出,上周出现撤单潮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业绩确实不过关,延期也不能使之“起死回生”;二是证监会打击违规上市公司的力度日趋增大,震慑作用明显;三是第二批上交自查报告的企业被抽查的比例较高,许多企业不愿“冒险”。

首先,财务自查的要求十分严格,许多公司在经过权衡之后,认为自身在短期内无法整改到满足自查要求的程度。

一家券商投行总部总经理坦陈,“很多财务或其他方面有问题的企业曾以‘中止审查’来拖延时间,但现在靠‘拖’是肯定不行了。”

其次,近期证监会加重了对造假上市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对心存侥幸的拟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震慑作用明显。

沪上某基金公司合规部门负责人表示,证监会对于信息披露和财务真实性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这也是一些企业申请撤销IPO材料的原因。“提高财务审查和信息披露的标准,对进行财务欺诈的、在等待IPO过程中及上市后业绩‘变脸’的企业是一种震慑。”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撤单潮”还与监管层严厉查处问题企业的保荐机构有关。万福生科(300268,股吧)案中,其中介机构平安证券和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均遭重罚,相关责任人也被剥夺从业资格;甚至连一些还未上市的造假企业的保荐机构,如南京证券和民生证券也受到了不小的惩罚。“直接查处中介机构,对业界的威慑作用是十分强烈的。面对威力如此巨大的‘杀威棒’,出现‘撤单潮’也是顺理成章的。”

最后,根据证监会之前安排,在延期提交自查报告的企业中,将有10家被抽查。而4月份以来提交自查报告的企业屈指可数,因此被抽中概率极大。

“如此高的比例也是让许多撤单企业望而生畏的重要原因。”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因此,有瑕疵的项目只好主动撤单。”

重启时点渐近

7日,《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21日征求意见结束后,监管部门将对方案进行修改并正式发布。此后,已完成审核进程、并符合新的发行改革方案内容要求的在审企业,就具备了给予核准批文的条件。

与此同时,按目前证监会检查小组的工作节奏,市场普遍预计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将于6月下旬全面结束。随着财务核查风暴日近尾声,提交IPO申请材料的企业日益增多。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自4月证监会重新接受IPO申请以来,主板及中小板的排队企业增加了41家,创业板的排队企业增加了18家。

银泰证券资深投资顾问郑虹认为,IPO申请数量的增加,反映出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对IPO重启预期的增强。因此,“企业参与市场的热情和保荐机构承销的热情均在升温。”

多位市场人士均认为,种种迹象表明,新股恢复发行已渐行渐近。(全文完)

第二篇:新股发行新规则

新股发行,打新规则

*新股《网上申购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调整投资者持有市值的计算规则,投资者持有市值的计算口径由“T-2日(T日为发行公告确定的网上申购日,下同)日终持有的市值”调整为“T-2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

*调整后的市值计算方式具体是怎样的?

答:调整后的市值计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投资者持有的市值以投资者为单位,按其T-2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计算。

(2)投资者持有多个证券账户的,多个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

(3)投资者相关证券账户每日市值按其当日证券账户中纳入市值计算范围的股份数量与相应收盘价的乘积计算。

(4)深市投资者的同一证券账户多处托管的,其市值合并计算。

*申购额度有无改变?

深交所:根据投资者持有的市值确定其网上可申购额度,持有市值1万元以上(含1万元)的投资者才能参与新股申购,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每一个申购单位为500股,申购数量应当为500股或其整数倍,但最高不得超过当次网上初始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过999,999,500股。

上交所:根据投资者持有的市值确定其网上可申购额度,每1万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不足1万元的部分不计入申购额度。每一个申购单位为1000股,申购数量应当为1000股或其整数倍,但最高不得超过当次网上初始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且不得超过9999.9万股。

*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时间不足20个交易日的,可否参与新股网上申购?持有市值如何计算? 答: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时间不足20个交易日的,可以参与申购,其持有市值同样按20个交易日计算日均市值。例如,T-2日某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10个交易日,持有市值=∑10个交易日的市值÷20。

*T日多只新股发行怎么办?

T日有多只新股发行的,同一投资者参与当日每只新股网上申购的可申购额度均按其T-2日前20个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确定。

申购时间?

深交所接受申购申报的时间为T日9:15-11:30、13:00-15:00。

上交所申购时间为T日9:30-11:30、13:00-15:00。

了解了以上技巧,那么好啦,您的赚钱之路已经完美无缺啦!恭祝您投资顺利,大发财源!

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屠经理

第三篇:2014新股发行细则

一、网上市值配售

1、申购门槛

持有沪深单一市场市值1万元

上交所每1万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每一个申购单位为1000股; 深交所每5000元市值可申购一个申购单位,每一个申购单位为500股 市值为A股非限售普通股,并不包括优先股、B股、基金、债券或其他证券,非限售A 股股份发生司法冻结、质押,以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限制的股份市值合并计算

 沪深两市的市值不能合并计算,市值可以重复使用

同一天有多只新股发行的,投资者可以用已确定的市值参与多只新股的申购 例如:当天发行5只股票,平均价10元左右,只需买入约20万元市值股票对应申购即将上市的5只股票,每只2万股,合计10万股,需申购资金100万元。

 融资买入的股票市值可计入打新市值(可利用融资买入增加市值配售额度,利用股票质押获得打新资金)

方案一:利用融资买入增加市值配售额度

假设T 日为新股申购日,账户当前市值为0,以100 万资金参与深圳新股申购,该股票申购价格为5 元:

1)根据申购资金及申购价格计算,最大需求配售额度为20 万股;

若仅通过普通账户买入转化市值,可得配售额度仅10 万股,需通过信用账户融资买入放大市值,经计算需融资买入的市值为(20 万股-10万股)*10=100 万元

2)T-2 日:信用账户转入资金100 万元,先融资买入证券A,再普通买入证券A, 假设融资比例约1:1,买入后持仓累计约200 万元,获得配售额度约20 万股。

3)T-1 日:卖出信用账户所有持仓,并偿还融资负债

4)T 日:信用账户资金通过三方存管银行转至普通账户,参与新股申购。方案二:利用股票质押获得打新资金

假设T 日为新股申购日,账户持有股票A 共8 万股,当前市值为100 万,股票质押率为5 折,新股申购价格为10 元:

1)根据申购资金及申购价格计算,可获得配售额度为10 万股;账户股票质押可获得融资资金50 万元,可认购新股数量为5 万股。故客户实际可认购新股数量为5 万股。

2)T-1 日: 将账户100 万市值的股份申报股票质押

3)T 日:融资资金50 万元到账,用于申报新股申购

4)T+4 日:除中签认购款项外,其余新股冻结资金返还,补足相应资金申请股票质押了结(注意股票质押不满28 天,利息按28 天计算)。

5)T+5 日:质押解除。

 投资者持有多个证券账户的,多个证券账户的市值合并计算

 不合格、休眠、注销证券账户不计算市值

 新股申购一经交易系统确认,不得撤销

市值以T-2日日终的市值来确定,T-1日可以卖出(“打新”前一天可卖出持有股票)

2、申购额度:可申购额度在当天重复使用、多账户打新受限

上交所规定,投资者参与网上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购,只能使用一个有市值的证券账户,且每只新股发行,每一证券账户只能申购一次,而融资融券客户信用证券账户不能用于申购新股。深交所的规定是,一个投资者只能用一个证券账户进行一次申购,其余申购将被系统自动撤销。深市信用证券账户可用于参与新股申购,以深市信用证券账户参与新股申购应确保其信用证券账户具有一定的非限售A股股份市值。

3、本次市值配售与以往市值配售区别

 A股市值计算不同:新纳入中小板和创业板、融资融券、转融通担保、资管账户的股票市值(当年还没有这类账户和交易方式)

 申购款缴纳的时间不同:申购前需足额缴款VS申购前无需缴款,申购成功后才缴款

 沪深市值申购时分开计算:沪、深市值不合并计算VS合并计算

 沪深证券账户只能申购本市场新股VS两地证券账户可跨市场申购

新增部分:

 网下发行引入主承销商自助配售机制

 网下发行时需剔除10%的最高报价

 个人投资者可以参与新股IPO网下询价和申购,个人投资者应具备至少5年投资经验

二、网下配售

本次新股改革重要的一点是重新引入了个人投资者可以参与新股IPO网下询价和申购,新发行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五条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采用询价方式定价的,符合条件的网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报价,主承销商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1、网上网下发行比例

总股本4亿以下,网下60%,4亿股以上网下70%,其中网下40%优先向基金和社保配售

2、回拨机制

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倍数超过50倍、低于100倍(含)的,应当从网下向网上回拨,回拨比例为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20%;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倍数超过100倍的,回拨比例为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40%。

网上投资者申购数量不足网上初始发行量的,可回拨给网下投资者

关于回拨:网上申购中签率在1%--2%之间的,网下向网上回拨20%,也就是网上发行60%(4亿股以上的网上50%);网上中签率在百分之零点几的,网下向网上回拨40%,也就是网上发行80%(4亿股以上的网上70%)。按照过去的规律,网上一般中小盘股的中签率在1%以下,这次新股发行价格应该相对较低,破发

几率基本极其微小,所以网上中签率应该更低,基本应该在百分之零点几左右,所以网下一般应该向网上回拨,网上最终的发行比例应该是60%--80%.三、打新业务流程

T-2 日市值确认

T日网上申购日

T+1资金冻结,验资核算

T+2日摇号抽签,中签清算

T+3日公布中签结果,资金解冻

四、新股上市首日交易规则

1、有效申报

上海:

(1)集合竞价阶段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格的120%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80%;

(2)连续竞价阶段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格的144%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64%。其中,14:55至15:00有效申报价格不得高于当日开盘价的120%且不得低于当日开盘价的80%。集合竞价阶段未产生开盘价的,以当日第一笔成交价格作为开盘价。

深圳:

(1)股票上市首日开盘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发行价的上下20%。开盘价不能通过集合竞价产生的,以连续竞价第一笔成交价作为开盘价。

(2)股票上市首日14︰57至15︰00采用收盘集合定价,即对集中申报簿中,以最近成交价为申报价格的买卖申报进行一次性集中撮合。期间,投资者可以申报,也可以撤销申报。

(3)股票上市首日收盘价为收盘集合定价交易的成交价格。收盘集合定价期间无成交的,以当日该证券最后一笔交易前一分钟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含最后一笔交易)为收盘价。

3、临时停牌

上海:

(1)盘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10%以上(含);

(2)盘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上涨或下跌20%以上(含)。

因前款第(1)项停牌的,当日仅停牌一次,停牌持续时间为30分钟,停牌时间达到或超过14:55的,当日14:55复牌;因第(2)项停牌的,停牌时间持续至当日14:55。

深圳:

(1)盘中成交价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10%的,临时停牌时间为1小时;

(2)盘中成交价较当日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20%的,临时停牌至14︰57.临时停牌期间,投资者可以申报,也可以撤销申报。

4、新股上市初期重点监控的异常行为

(1)同一证券账户或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多个证券账户,单日以竞价方式累计买入数量超

过新股实际上市流通量1‰的;(比如1个亿流通盘的新股,上市当日买入超

过10万股就会被监控)

(2)同一证券账户或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多个证券账户进行日内反向交易或频繁隔日反向

交易,且数量较大的;

(3)在集合竞价阶段或收盘前15分钟,通过高价申报、大额申报、连续申报、频繁申报

撤单等方式,严重影响新股开盘价或者收盘价的;

(4)在连续竞价阶段,当最新成交价接近日内最高成交价时,以不低于行情即时揭示的最低买入价格累计申报买入数量超过新股实际上市流通量0.2‰的;

(5)申报买入价格高于申报时点之前的行情揭示最新成交价的2%,且数量较大的;

(6)利用市价委托进行大额申报,严重影响新股交易价格的;

(7)本所认为需要重点监控的其他新股异常交易行为。

4、监管措施

对于异常交易行为的证券账户,交易所除书面警告、暂停当日交易外,情节严重的将认定账户所有人为不合格投资者,限制其一定时期内参与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的权限。对于情节严重的,将给予限制证券账户交易的纪律处分,并计入诚信档案;涉嫌违法 的,将上报中国证监会查处。

 首批5家上市企业

我武生物(300357)拟发行3000万股,网上发行1200万股,1月8日网上申购

新宝股份(002705)拟发行7600万股,网上发行2280万股,1月8日网上申购

楚天科技(300358)拟发行2200万股,网上发行440万股,1月9日网上申购

纽威股份(603699)拟发行1.2亿股,网上发行3600万股,1月9日网上申购

全通教育(300359)拟发行2000万股,网上发行800万股,1月13日网上申购

第四篇: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讨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探讨

1.新股发行制度内涵

新股发行制度是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发行审核、定价、承销和发售的一系列制度及相关安排,主要包括发行审核制度和发行定价机制,其中定价机制是新股发行制度的核心环节,有两方面基本内容,一是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即价格发现;二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将新股出售给投资者。这两个方面相互制约和依赖,构成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

2.新股发行制度现行特点

我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采用核准制,已经迈入保荐制阶段,发行定价机制采用累计投标机制。制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发行制度的特点。

3.新股发行制度缺陷与主要表现

当前阶段,新股发行制度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我国实行的审核制(保荐制度),定价机制(询价制)上。

3.1保健制度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保荐人未完全履行保荐职责;保荐机构不需承担被保荐公司的后续风险;过度包装

3.2定价制度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以下现象:“新股不败神话”现象,利益合谋IPO首日的过度炒作等。主要问题为机构询价制度的定价在我国的适用性、有效性问题;参与询价配售的机构缺乏自律以及机构投资者权利义务不对等的问题;监管部门对询价配售机构在新股上市后的行为监管不足

4.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向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改革的应该从核准制和询价制入手。所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大方向已经确定,及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并进一步完善询价制度,如全面放开询价对象,并赋予主承销商更多的询价对象选择权和配售权。

4.1核准制度的改革方向

主要有几个方向:加大信息披露,减少监管层对新股审核的实质性判断;由审核制逐步向注册制过渡;实行保荐人双签制度。

4.2定价制度改革方向

主要有几个方向:适当调整询价范围和配售比例,进一步完善定价约束机制;加强对发行定价的监管,促使发行人及参与各方充分尽责 ;增加新上市公司流通股数量,有效缓解股票供应不足。

第五篇:国内外新股发行制度差异(精选)

国内外新股发行制度差异

背景链接

发行监管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股票发行决定权的归属,目前国际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政府主导型,即核准制,要求发行人在发行证券过程中不仅要公开披露有关信息,而且必须符合一系列实质性的条件,这种制度赋予监管当局决定权。另一种是市场主导型,即注册制,股票发行之前,发行人必须按法定程序向监管部门提交有关信息,申请注册,并对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这种制度强调市场对股票发行的决定权。

自2001年3月28日起,中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取消了沿用十年的审批制,开始实施核准制。

注册制是股票发行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形态,也是很多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成熟股票市场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监管方式,以美国为代表,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菲律宾、新加坡和英国等国家,均采取注册制。

注册制具有天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严格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强化主管机关及社会公众对公司的有效监督,有利于投资者进行谨慎的投资判断及理性投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但是,注册制也有瑕疵,许多投资者没有机会获取企业所公布的信息,而且信息披露上的诸多缺陷也都容易使投资者遭受损失风险。

中国内地一直在探讨发行监管制度的改革,从审批到审核,再到核准,改革的方向是政府不断放权,加大市场的调节功能。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出席新一届发审委成立大会时指出,“全面提升保荐能力、定价能力、审核能力及中介机构水平,助推IPO和再融资的审核制度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作为发展的一个方向,注册制或是一种必然,但也并非短时间内能实现的。

A股市场现行的新股发行方式是在2006年5月份进行“新老划断”以后开始实施的,其中一个核心内容是引入了由机构参与的询价机制,并且是以资金量的大小为配售新股的最主要原则。这一发行方式发挥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为工商银行(3.83,0.01,0.26%)等一批大蓝筹顺利登陆A股市场保驾护航,但也存在着诸多缺陷:询价机制形式大于内容,机构占据了网下申购的优势。

红鞋制度是香港股市发行新股时的一种制度,即为了照顾中小散户,不论资金多少,只要参与申购,每个账户都能得到一定数量的新

股。

目前国际上新股发行采用的定价方式主要有累计投标方式、固定价格方式、竞价方式等。

累计投标方式是最常用的方式。网上、网下累计投标询价指在价格区间内网下向战略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累计投标询价和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累计投标询价相结合的发行方式。该方式在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基本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功能,应用范围主要为机构投资者比例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

固定价格允许配售和固定价格公开认购都属于固定价格方式,区别在于前者赋予承销商有配发股份的灵活性。在以散户投资为主的新兴市场的发展初期大都采用这一方式,如马来西亚、泰国等。这种方式定价方法简单,承销成本低,比较适用于发行规模不大的招股活动。

新股竞价发行是国际上发行证券的通行做法,一般是指一种由多个承销机构通过招标竞争确定证券发行价格,并在取得承销权后向投资者推销的证券发行方式。新股竞价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发行方式,发行价格能更充分地反映市场的需求。

中国香港自1994年11月始,基本上采用累计投标和公开认购混

合的机制;中国台湾自1995年3月起,在原有的固定价格公开申购以外,增加了竞价发行方式,其优点是可以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缺点是在为发行人选择理想股东结构方面的功能不及累计投标方式。

本资料由凤凰平台 http://整理

下载新华社连发六文聚焦新股发行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华社连发六文聚焦新股发行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总结(5篇模版)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经历了16年的演变,2009年来,证监会先后提出要完善询价和申报报价约束机制,扩大询价对象、完善中止发行和回拨机制的改革要求等,新股发行制度......

    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

    中国的新股发行制度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包括审核制度、定价机制和发行方式三个方面,目前现行制度分别为保荐制度、询价制度以及网下询价配售和网上申购相结合的制度。我国现行I......

    C12026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讲解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规定,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财务报表在最后一期截止日后( )个月内有效。 A. 12 B. 6 C. 1 D. 3 二、多项选择......

    新股发行不断的原因(合集五篇)

    为什么A股市场新股发行总是源源不断呢?这首先是与A股市场定位错误有直接关系。A股市场是一个为融资者服务的市场,只要新股能够发行得出去,哪怕中签率达到60%,哪怕投资者怨声载道......

    4-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英文)

    Announcement of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No. 13 [2009]) For purposes of further improving the mechanisms for the issuance of new shares and e......

    第二节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推荐核准程序

    第二节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推荐核准程序 一、单选题(以下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上市公司自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应在( )个月内发行证券。 A.1 B.3 C.6 D.1......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超额配售权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之超额配售权 新股发行即IPO分为1、上市重组2、尽职调查3、发行定价4、稳定价格四个环节。其最为核心的是发行定价和稳定价格两个环节。2006年9月11日,......

    新股网上网下发行实施细则问答(上海)

    新股网上网下发行实施细则问答 2016-01-05 一、网上发行业务问答 1.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取消了投资者在申购委托时应全额缴纳申购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