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一、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种类
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生活的地球在银河系中是不断运动的,其地球内部也是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加上地球表面生活的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不断破坏性改变,使人类时时面临着自然灾害的袭击,比较突发性的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风雹(包括龙卷风、飓风、沙尘暴等)、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地震、低温冷冻、(雨)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病虫害等。
重庆受地理、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谓是无灾不成年。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灾害比如就有干旱、洪涝、低温雨雪、地震、山体滑坡、风雹等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受灾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自然灾害影响
特大自然灾害破坏力巨大。特大自然灾害普遍具有灾情来势猛、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农作物损失巨大等特点,自然灾害给灾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特大地震还使很多人丧失生命,不少正常人变成了残疾人。低温雨雪灾期间,因道路积雪结冰,我市酉阳、黔江、秀山、城口等区县交通几乎全部中断,江津、南川、梁平、万州、巫溪、綦江、云阳、石柱等区县境内公路受冰雪影响实施交通管制。由于公路中断或封闭,物资运输和群众出行受阻,因多处供水管道爆裂,场镇和高寒地区人畜饮水出现困难。酉阳、城口、秀山、巫溪等县,因自来水管爆裂和堵塞严重,供水表被冻坏,城镇大面积停水,部分居民家庭断水达13天。受恶劣气候影响,重灾区供电线路损毁严重,城镇群众生活供电断断续续,部分重灾乡镇停电达35个小时。城口县因冰雪封山,县城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5%—30%,超市内的大米、蔬菜、禽蛋等抢购一空,菜籽油储备骤减。秀山县半数高寒山区缺水、缺电、缺燃料,同时因交通中断,生产生活物资无法正常运送,致使灾民生活出现较大困难;酉阳县因长时间积雪,使大量民房和牲畜栅垮塌。
重庆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每次重大自然灾害都造成了十分惨重的损失。由于我市广大农村地区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百姓不富裕,灾民承受和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自然灾害也加大了各级政府的救灾压力。
二、自然灾害救灾工作方针
根据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救发[1999]7号)文件规定,“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作为我国救灾工作方针。
根据•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1]6号),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方针,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应主要通过灾区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和互助互济以及政府帮扶等方式加以解决。
三、政府救灾
(一)应急响应
1、国家应急响应 —国家应急响应
根据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函‣,当地方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时,中央将启动国家应急响应。
—特大自然灾害
当一次自然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视为特大自然灾害,即出现:
①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2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紧急转移安臵群众10万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1万间以上;
②水灾等其他灾害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紧急转移安臵群众10万人以上,或因灾倒塌房屋1万间以上,③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业人口15%以上(或100万人以上)的。
—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
-2010年底以前补助项目。根据民救发[1999]7号,当地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在地方政府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解决时,中央将对地方予以适当补助。为帮助地方重点解决特大自然灾害受灾民众吃穿住医等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中央财政安排生活救灾补助项目主要有:
①冬令、春荒救济补助。补助用于解决灾民在冬令阶段(指每年12月至下一年度的2月期间)、春荒阶段(指每年的3月至5月期间)口粮、衣被、治病等临时生活困难; ②旱灾口粮救济补助。补助用于解决灾民因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临时生活困难;
③紧急转移安臵应急补助。此项补助从2002年开始建立,救助用于灾害发生时灾民转移安臵。如今年下达的地震灾害紧急转移安臵灾民应急补助等;
④倒损房屋恢复重建补助。通常说的灾民倒房重建补助; ⑤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及物资采购经费补助。该项补助从1998年起建立。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建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通知‣(电电[98]第167号)规定,在全国8个地方城市建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8个代储点。
其中:①—④项补助给地方。
-2011年起补助项目。根据•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1]6号),当遭受重特大自然灾害时,地方可向上申请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助资金,补助项目如下:
①灾害应急救助和遇难人员家庭抚慰补助资金; ②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 ③过渡性生活救助补助资金; ④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 ⑤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内容要求如下:
灾害应急救助和遇难人员家庭抚慰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内容包括:一次灾害过程紧急转移安臵受灾群众人数、死亡(失踪)人数、本级财政部门安排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情况,并附灾情数据统计表。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内容包括:一次灾害过程造成倒塌和严重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一般损坏户数和间数、本级财政部门安排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情况,并附灾情数据统计表。
过渡性生活救助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内容包括:一次灾害过程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户数和人数、本级财政部门安排过渡性生活救助补助资金情况,并附灾情数据统计表。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内容包括:一次灾害过程农作物受旱面积、绝收面积,因旱造成群众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本级财政部门安排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情况,并附灾情数据统计表。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内容包括:因灾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本级财政部门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情况,并附灾情数据统计表。
上述申请文件中,财政、民政部门应如实上报本级救灾资金安排情况。灾情稳定后,民政部门应及时通过国家自然灾情管理系统上报救助对象等相关信息。对自然灾害发生后未安排或未及时安排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的受灾省市,市级将对其减少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款。
2、市级应急响应 —市级应急响应。当区县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在受灾区县各级政府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解决时,市级将及时启动市级应急响应,并及时向中央部门汇报,争取中央支持。目前市级响应条件:
①因灾死亡3人以上;因灾紧急转移安臵3万人以上;因灾倒塌房屋0.3万间以上;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1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
②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臵或生活救助的,视情况启动。
③对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和救助能力特别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等特殊情况,上述标准可降低。
—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市里统筹市本级安排和中央财政补助的生活救灾资金,并综合区县灾情评估情况、自救能力等情况,及时对困难区县予以适当补助。市补助区县生活救灾资金项目与中央大体相同,我市也安排有市本级救灾物资储备补助,另外还有雷击灾补助(如2007年补助XX县小学雷击灾救灾补助30万元)等。在市补助区县资金发文中,市对区县的补助标准,有的列明,有的没列明。
3、区县应急响应
-区县应急响应。当遭受自然灾害,各区县根据灾情程度确定是否启动区县本级应急响应,并依靠本区县各级政府和组织灾区广大干部群众通过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等方式实施救灾工作。本区县政府通过自身努力确实难以完成的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可逐级向上汇报,以便上级政府及时启动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各区县应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安排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并统筹本区县安排的和上级财政补助的生活救灾资金,专项安排用于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
(二)政府救灾资金负担体制
-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小灾由地方政府负责,特大灾由中央给予适当补助。当地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中央将对地方补助所需资金的70%。
-市与区县之间。我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以区县(自治县)筹集为主。当区县(自治县)遭受一般自然灾害时,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由受灾区县(自治县)自行筹集;当遭受特大自然灾害时,市级按不同区域,以如下比例给予适当补助,即中央、市级、区县分别按(1)70%:20%:10%;(2)70%:15%:15%;(3)70%:10%:20%;重大自然灾害市级给予适当补助。
(三)救灾资金分配使用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管理遵循“分级管理、分级负担,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强化监督、注重时效”的原则。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主要分配用于解决遭受自然灾害区县(自治县)的农村居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紧急转移安臵和抢救受灾群众,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恢复重建倒损住房,以及采购、管理、储运救灾物资等项支出。主要用于以下救助:-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臵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害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住房。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民政救灾储备物资采购和管理费。用于民政救灾物资的采购、储备、管理和运输等费用支出。
【救灾资金分配使用沿革要求】:
-分配使用原则。救灾救济资金是安排给遭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灾民,用以解决其基本生活困难的专项补助,其分配使用必须严格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
-使用范围。救灾资金使用范围必须是:①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行医等生活困难;②紧急抢救、转移和安臵灾民;③灾民倒房恢复重建;④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使用重点。救灾资金使用的重点是重灾区和重灾户,特别是保障自救能力较差的灾民的基本生活。
-救灾资金使用“六不得”。即:①不得平均分配。即要根据灾情严重程度、自救能力等合理确定分类救助标准);②不得截留、挪用。即不能超范围使用救灾资金。如挪用于楼堂馆所建设等;③不得实行有偿使用。即应无偿使用;④不得提取周转金。周转金有历史沿革。即:根据国务院[1985]65号和民政部[1987]农字20号文件要求,1995年11月10日,市民政局 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重庆市救灾扶贫周转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重民政[1995]8号],规定可以从救灾资金预算中划出一定比例资金建立周转金,帮助农村贫困户脱贫。但到199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清理整顿政府部门周转金,民救发[1999]7号要求:各地一律不得从救灾款中提救灾扶贫周转金,不许直接或间接用救灾款设臵和发放周转金,并要求对以前年度提取和建立的周转金进行清理整顿。渝民救字[1999]32号要求我市各区县抓紧清理回收救灾扶贫周转金,市民政局借出的归还市民政局;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借出的归还市财政局;各区县回收的借出款用于本级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建设。并要求清理回收工作于1999年11月底完成;⑤不得用于扶贫支出。虽然灾害与贫困有一定联系,因灾致贫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救灾款是救急款,而不是扶贫款,既不能用于临时社会救济,更不能用于长期社会救济。社会救济资金和扶贫资金都有其既定的渠道和开支范围;⑥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严禁用救灾款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紧急通知‣(民救函[1999]72号),规定救灾款严格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72号文件还纠正了宁夏自治区将中央安排的救灾款的70%用于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做法。
(四)救灾资金专户管理核算
根据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建立救灾资金专户的通知‣(渝财社[1998]165号)要求,各区县财政须于1998年底前建立救灾资金专户,将未分配的救灾资金全额划入建立的救灾资金专户。重庆市民政局 重庆市财政局联合发文渝民救字[1999]32号进一步要求,各区县财政局要建立健全核算制度,在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同时,各级乡镇财政也应建立救灾款专户,确保救灾款从上到下一线畅通,杜绝挤占挪用。•重庆市民政救灾资金管理办法‣(渝财社„2009‟49号)就救灾资金管理也提出了要求。
(五)救灾资金发放
1、救济标准确定
各级民政、财政部门在审批发放救灾资金前,要认真调查核实灾情,严格把关,认真核实救济对象和困难程度,确定救济标准和救济项目,做到对象准确、额度适当。区县(自治县)财政、民政部门应根据本区县(自治县)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确定对受灾群众的救助项目和救助标准,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2、救灾资金发放 区县(自治县)要规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分配发放程序。基层发放严格按照灾民申请、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工作规程,通过“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步骤确定救助对象。发放过程中,坚持建立“一帐一册一卡”(即建立需救助人口台帐、资金发放花名册、灾民救助卡)和“四公开”(即公开发放标准、发放程序、发放对象、发放金额)制度。
采取现金救助形式的,应遵守财务管理有关规定,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应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纳入“一卡(折)通”发放;采取实物救助形式的,要严格按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及时采购救助物资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用于灾民倒损房集中恢复重建,应实行项目管理,可按施工进度安排资金,但应一次性将救灾补助资金额度告知到户。对于分散建房的,救灾补助资金要按户一次性落实到位。
(六)救灾资金监督
救灾资金是社保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压线,因此必须加强对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包括来自系统内部的监督检查和外部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各地要加强对救灾款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加大工作力度,各区县民政、财政部门要与审计、监察等部门衔接,组织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救灾款的分配、投向和使用效益等进行跟踪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有违规违纪行为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救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发现的政府救灾问题
近年来市审计局有关救灾审计报告显示,我市救灾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及时安排拨付救灾资金,也有如XX区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资金拨付缺少必要的依据;XX县领导批准将救灾资金用于平衡其他支出;XX集中建房工程款支付未使用转帐方式等。
(二)灾害救助体系问题
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的工作,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府防灾减灾的机构体系。每次灾害发生后,政府总是紧急动员全社会给予帮助。但是在防灾减灾方面,我们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在提高公众尤其是灾害多发地区民众的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灾害救援、自助能力等方面工作还做得不够;
二是自然灾害与贫困一样,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敌人,如何有准备地面对灾害,如何提升在突发自然灾害面前的紧急救援能力,如何建立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携手动员的机制方面,有必要从低温雨雪灾、汶川大地震、海啸等灾害救助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三是做细应急体系,并提高救灾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应急体系还应做细到村镇、社区。
五、未来思考
(一)加快灾害救助体系建设
为应对特大自然灾害,今后我市要加快灾害救助体系建设。
一是普及民众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和灾害防范意识,提高百姓防灾减灾能力;二是科学严谨地完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尤其是制订和完善各级特别是基层社区的救灾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工作规程,建立上下衔接的预案体系,并建立有效协调的救援机制;三是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加大应急救援资金物资保障力度。加快中央在我市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步伐,使我市早日形成以中央级储备库为依托、市级储备库(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以及几个分库)为主体、各区县储备点为补充的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四是不断提高政府部门能力建设,提高救灾效果。
(二)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1、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进一步减少特大自然灾害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1‟37号)确定的计划:
(1)到2012年,消除全部D级农村危房,即完成我市现有8.7万户D级农村危房改造(其中:2011年改造5万户、2012年改造3.7万户);同时改造C级农村危房11.78万户(其中:2011年改造5.39万户、2012年改造6.39万户),实现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确定的“消除全市60%的农村危房”的目标任务。
(2)到2014年,消除全市所有农村危房,即剩余40%的C级农村危房18.14万户全部改造完毕,提前一年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2、中央财政从2009年已建立逐步建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专项补助制度。2009年1亿元、2010年2.46亿元、2011年5.22亿元。
(三)开展农房灾害保险试点
中央提倡农村农业开展保险。浙江省已开展了农房灾害保险。重庆受财力影响,全面开展是不现实的,但希望今后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在我市有条件的区县开展试点。据专家估计汶川地震损失8000亿元以上,事前实施灾害保险,可实现全球保险公司分担风险,减轻灾后重建压力。
第二篇:江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本站推荐)
江门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财政部、民政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1〕6号)和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广东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粤财社〔2014〕184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以下简称救助专项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遭受自然灾害地区受灾群众的紧急抢救、转移安置等应急救助和解决受灾群众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和损坏房屋修缮,以及采购、加工、管理、储运救灾物资等项支出。
第三条
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级管理,分级负担;
(二)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三)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四)强化监督,注重时效。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四条
市财政局负责救助专项资金管理的牵头组织和协调工作,组织市本级救助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执行,审核救助专项资金使用安排计划或方案,办理资金拨付,组织实施救助专项资金财政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各市、区财政部门应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本级救助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及执行,加强救助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管理,按规定审核、下达和办理资金拨付。配合有关部门负责资金使用的具体监督管理,并按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
市民政局负责救助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工作,提出市本级救助专项资金使用安排计划或方案,按规定开展救助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各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救助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绩效评价,负责组织当地救助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的人次数、救助是否及时有效、是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恢复重建进度和完成情况、灾区生活秩序是否稳定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配合有关部门负责资金使用的具体监督管理,并按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
市、县各级民政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基础管理工作,加强基础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认真开展灾 — 2 — 情核查工作,做到及时、科学、准确,并保存好统计核查工作的原始档案,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第七条
用款单位(即实施单位,下同)要严格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资金和绩效目标要求组织实施,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并及时报送绩效评价结果。
第三章 使用范围和救助标准
第八条
中央和地方各级救助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遭受自然灾害地区受灾群众的紧急抢救、转移安置等应急救助和解决受灾群众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和损坏房屋修缮,以及采购、加工、管理、储运救灾物资等项支出。具体使用的范围和救助标准如下:
(一)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灾害应急期间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天不低于20元,救助期限为15天;
(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抚慰标准按每位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20000元给予补助;
(三)过渡期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过渡期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天不低于20元和1
— 3 — 斤大米,救助期限为3个月;
(四)因灾倒塌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且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房屋倒塌前未住人的,不得予以救助。全倒户每户按20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五保户、孤儿每户补助25000元),其中市级每户补助10000元,县级每户补助不低于10000元(五保户、孤儿市级每户补助12500元,县级每户补助不低于12500元);
(五)因灾损坏住房维修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损坏、且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维修损坏住房。房屋损坏前未住人的,不得予以救助。损房户每户按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六)冬春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按照人均150元的标准安排口粮补助资金,衣被取暖灯补助视灾情酌情补助;
(七)紧急采购、运输生活类救灾物资的费用;
(八)储备、加工、装卸、运输及回收生活类救灾物资的支出;
(九)经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批准可直接用于受灾群众救助的其他支出。
(十)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用途。
第九条 发放实物的,口粮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天1斤大米,救助期限由各市、区确定;衣被救助标准由各市、区根据实际确定。
— 4 — 第十条
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救灾工作实际需求,适时调整市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项目,并确定相应的补助标准。
第四章 资金预算安排和拨付
第十一条 救助专项资金的来源:
(一)中央和省下拨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
(二)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
(三)社会捐赠或者募集用于自然灾害救助的资金。第十二条 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常年灾情和财力可能编制救助专项资金预算,并在执行中根据灾情程度进行调整。
第十三条
遭受自然灾害后,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应会同同级民政部门根据灾情制定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并根据资金分配方案及时拨付资金。
第十四条 市、县两级财政、民政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可按规定程序逐级向上申请补助资金。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县级财政、民政部门可向省财政厅、民政厅申请中央和省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第十五条
根据县级财政、民政部门申请文件,市财政局、市民政局按灾情评估结果、省以上财政补助项目和补助标准,核定市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 5 — 第十六条
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应在两部门核实有关情况后及时办理拨款通知,同时报送省财政厅、民政厅和市人民政府。
第十七条
收到市财政局、市民政局下达的补助资金拨款通知后,县级财政、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要求,统筹县级地方财力及时分配和拨付补助资金,并按规定分列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和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科目,同时将拨款文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和市财政局、市民政局。
第十八条
市、县两级财政、民政部门要加强协调,共同推进救助专项资金社会化发放,通过“一卡(折)通”形式直接发放给救助对象,提高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率。采取实物救助形式的,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及时采购救助物资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对上级拨付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要全部下拨,不得留作救灾应急资金。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需要,在本级预算中安排必要的管理工作经费,支持灾害救助能力建设,确保救灾工作顺利开展。救灾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经费、灾情核查、原始资料制作及应急演练等必须开支。
第五章 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民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制度。市、县两级财政、民政部门以及用款单位 — 6 — 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对救助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项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
第二十一条
市、县两级财政、民政部门以及用款单位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对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
第二十二条
县级民政部门要规范救助款物管理,严格按照 “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步骤确定救助对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坚持张榜公示、阳光操作。
第二十三条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按规定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对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行为,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县级财政、民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报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备案。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民政局负责解释,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陕西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陕西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建立与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相对应的省、市(杨凌示范区)、县(市、区)三级(以下简称省、市、县)财政资金投入分担机制,规范资金使用范围,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和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社„2011‟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是指中省市县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农村居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临时困难,紧急转移安置和抢救受灾群众,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恢复重建倒损住房,以及采购、管理、储运救灾物资等项支出。
第三条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应主要通过灾区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互助互济等方式加以解决。
一般性自然灾害,市县财政、民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确定对受灾群众的救助项目和补助标准,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市县,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由中省和市县按比例分担。
第四条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级管理,分级负担;
(二)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三)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四)强化监督,注重时效。
第二章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灾情核查、评估 第五条 受灾区域一次自然灾害过程出现现行的《陕西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情况的,视为特大自然灾害。
第六条 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市级民政部门应按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规定,及时统计、核查和汇总上报所辖县(区)灾情。同时根据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及时启动市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第七条 省民政厅接到市级民政部门的灾情报告后,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会商分析灾情。对确认为特大自然灾害的,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第八条 市级民政部门在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后,应进一步调查核实灾情,将分县灾情数据通过灾情信息管理系统报省民政厅。省民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对灾区的灾害损失情况、灾区自救能力和灾区需求做出评估。
第九条 省、市、县民政部门在统计核查灾情过程中,应做到及时、科学、准确,并保存好统计核查工作的原始档案,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资金使用范围和救助项目、标准 第十条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包括市、县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和中、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主要分为以下项目:
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损坏住房。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
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省级救灾储备物资采购和管理费,用于采购省级救灾储备物资、省级储备物资的管理费用及补助市级民政部门代储省级救灾物资费用支出。
第十一条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项目补助标准,执行中央最新补助标准的同时,省、市、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救灾工作实际需求,适时提高自然灾害生活救助项目补助标准。
第四章 资金预算安排、申请和拨付
第十二条 省、市、县财政部门要根据常年灾情和财力可能编制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预算,并在执行中根据灾情程度进行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 遭受自然灾害后,省、市、县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及时安排地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市级财政、民政部门可按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核定的灾民救助项目、标准,向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申请特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再按照财政部、民政部核定的灾民救助项目、标准,向财政部、民政部申请中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
第十四条 灾害应急救助、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和旱灾救助资金的申请报告必须按每次特大自然灾害过程申报,其中:
灾害应急救助资金申请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一次灾害过程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人数、死亡(失踪)人数、市县财政部门安排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一次灾害过程造成倒塌住房户数和间数、严重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一般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市县财政部门安排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过渡期生活救助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一次灾害过程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户数和人数、市县财政部门安排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旱灾临时救助资金申请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一次灾害过程农作物受旱面积、绝收面积,因旱造成群众饮水和缺粮等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市县财政安排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因灾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市县财政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在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按照灾情严重程度及各级责任,紧急拨付应急资金。
省级财政、民政部门根据评估核实后的灾情及中省补助标准及时下拨救灾补助资金。
市县财政、民政部门收到省财政厅、民政厅下达的补助资金拨款通知后及时下拨资金,严格按照拨款文件明确的用途加强使用管理,并根据本办法中明确的省市县三级分担比例安排本级资金,同时将拨款文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财政、民政部门。其中:灾害应急救助资金应在3日内全部拨付到县级,县级在收到拨款文件后5日内落实到灾民;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和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应在收到省级拨款文件后15个工作日内下达到县级,县级要在收到拨款文件后15个工作日内落实到户、到人。
资金拨款文件同时报送同级政府办公厅(办公室),抄送审计部门和上级财政部门驻当地监督检查部门。
第十六条 市、县财政部门要根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需要,在本级预算中安排必要的管理工作经费作为本级管理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救灾储备物资管理经费及灾情核查、原始资料档案制作等必须开支,确保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章 资金分担比例和考核
第十七条 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市县,自然灾害生活
救助资金,由中省和市县财政共同负担。负担比例为中央70%、我省负担30%。对我省负担的30%,按照省市县三级5︰3︰2的比例分担。
本级配套资金须列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地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2081502]科目。
第十八条 根据市级申请,财政厅、民政厅按核定的灾情、灾民救助项目和标准安排中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各受灾市(区)应对所辖各受灾县(区)按分担比例足额安排市级补助资金。其中灾民倒房恢复重建、旱灾临时生活救助和受灾群众冬春临时生活困难补助资金与市县安排资金挂钩,对市县未安排本级配套资金的,省财政原则上不安排补助资金。
第十九条 省财政厅、民政厅按中省和市县分担比例对市县自然灾害救助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对当年发生自然灾害地区,市县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救助资金未达到地方应承担比例的,省财政厅将在来年安排其他救灾资金时予以扣抵。
第六章 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市县财政、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的财务管理,实行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
第二十一条 县级民政部门要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原则,通过“个人申请、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监督委员会)评议、乡镇审核、县民政局审定”四个程序确定救助对象。要规范和公开灾害救助款物的发放标准和发放程序,在发放救灾款物过程中,应遵守财务和现金管理规定,指定两人以上共同负责。已实行涉农资金“一卡(折)通”的地方,应将灾害救助资金纳入“一卡(折)通”,统一发放;采取实物救助形式的,应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及时采购救助物资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第二十二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纠正,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三条 省财政厅、民政厅对市县灾民救助工作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对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相应扣减补助资金。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各市、县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地方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报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备案。
第二十五条 用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的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其使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有效期为2011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
第四篇:甘肃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甘肃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
(甘财社„2011‟16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建立省、市(州)、县(市、区)财政救灾资金投入分担机制,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财政部、民政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1]6号)和•甘肃省干旱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应急救助暂行办法‣(甘政办发[2010]126号)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我省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农村居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饮水、取暖等临时困难,紧急转移安置和抢救受灾群众,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恢复重建倒损住房,以及采购、管理、储运救灾物资等项支出。
第三条 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救助资金使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级管理,分级负担;(二)专款专用,重点使用;(三)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四)强化监督,注重实效。第四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安排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确定对受灾群众的救助项目和补助标准,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资金由省级和市(州)、县(市、区)财政按比例负担;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资金由中央、省级和市(州)、县(市、区)财政按比例负担;对遭受一般自然灾害的地区,资金原则上由市(州)、县(市、区)财政按比例负担。
第二章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灾情核查评估
第五条 受灾地区一次自然灾害过程损失程度达到•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IV级响应条件的,视为重大自然灾害;达到•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III级以上、•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IV级以上响应条件的,视为特大自然灾害;达不到省级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视为一般自然灾害。
干旱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牧)业人口10%以上,或80万人以上的,参照•甘肃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甘肃省干旱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应急救助暂行办法))的规定,视为重大自然灾害;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牧)业人口15%以上,或100万人以上的,参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规定,视为特大自然灾害。
第六条 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各级民政部门应立即开展灾情核查,并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及时统计和逐级汇总上报灾情,同时根据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及时启动本地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第七条 省级民政部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专家会商灾情。对确认为重大自然灾害的,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待灾情稳定后,及时组织专家评估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对灾害损失情况进行评估。
第八条 各级民政部门在统计核查灾情过程中,应做到及时、科学、准确,并保存好统计核查工作的原始档案,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省级补助项目和补助内容
第九条 省级财政对遭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按以下项目安排自然灾害补助资金(含中央):
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饮水、取暖等临时生活困难。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羌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造成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造成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损坏住房。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荒期间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第十条 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将根据国家确定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项目及标准,结合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救灾工作实际需求,适时调整省级自然灾害救助项目,并确定相应的补助标准。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增设救助项目和提高补助标准,所需资金由各地自行负担。
第四章 资金预算安排及申请拨付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常年灾情和财力编制自然灾害救助资金预算,并在执行中根据灾情程度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 遭受自然灾害后,当地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根据灾情制定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并根据资金分配方案及时拨付资金。
第十三条 自然灾害损失情况达到上级生活救助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的,县级财政、民政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可按规定程序逐级向上申请补助资金。对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区,财政、民政部门可逐级向省级财政、民政部门申请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助资金;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由省级财政、民政部门或以省政府名义申请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申请灾害应急救助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补助资金的文件内容包括: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人数、死亡失踪)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县(市、区)灾情数据统计表。
申请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拿的文件内容包括:因灾造成倒塌和严重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一般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灾害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县(市、区)灾情数据统计表。申请过渡性生活救助补助资金的文件内容包括:因灾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券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户数和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县(市、区)灾情数据统计表。
申请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资盒的文件内容包括:农作物受旱面积、绝收面积,因旱造成群众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县(市、区)灾情数据统计表。
申请冬春临时生活困难补助资金的文件内容包括:因灾造成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在上述申请资金文件中,市(州)、县(市、区)财政、民政部门要按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科目如实止报救灾资金安排情况。不得将其他渠道安排的资金作为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上报。灾情稳定后,民政部门应及时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上报救助对象信息。
第十四条 根据市(州)财政、民政都门或政府资金申请文件,省财政厅、民政厅按灾情评估核定结果,省级补助项目和补助标准,依据省级和各地财政资金分担比倒,核定省级(含中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补助资金。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在核实有关情况后及时下达补助资金拨款通知,同时报送省政府办公厅,抄送省审计厅和财政部驻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六条 各地收到省上补助资金拨款通知后,市(州)及财政直管县财政、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省级有关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要求,结合当地财力及时分配和拨付补助资金,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并按规定分列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和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科目,同时将拨款文件抄报同级人民政府和省财政厅、省民政厅。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需要,在本级预算安排必要的救灾物资采购资金和生活救助管理经费,支持灾害救助能力建设,确保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章 资金分担比例和考核
第十八条 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分担比例,按照我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自然灾害特点等因素确定。一次自然灾害过程,损失程度达到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根据I至IV级应急响应等级的,由省级财政(含中央)分别按所需补助资金总额的80%、60%、50%、40%的比例给予补助,财政直管县(市)按20%、40%、50%、60%的比例配套救助资金;市(州)和未列入财政直管的区(市)按20%、40%、50%、60%的比例配套救助补助资金(具体分担比例由市(州)、区(市)自行商定)。
第十九条 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每年年底按各级分担比例对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年中执行期间,在一般情况下,对地方未先安排资金的,省财政原则上可根据省政府要求和市安排补助资金;在紧急情况下,省财政可根据省政府要求和市(州)财政、民政部门的申请,按照省民政厅、省财政厅核定灾情和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标准,先行安排一部分应急补助资金;省财政在每年年底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时,将把当年各地落实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情况作为分配补助资金的一项因素考虑,按各级分担比例对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 省财政厅和省民政厅对各地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按照如下方式考核:
对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的到位情况,由省财政厅根据各地下达救灾资金指标文件及实际拨付情况进行考核。
对自然灾害救助资金使用情况,由省民政厅从救助方案制定、救助对象确定、救助款物发放、公示制度建立、款物账目清楚、手续完备等方面进行考核。
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考核机关给予通报表扬。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考核机构给予通报批评,并相应扣减省级补助资金。第六章 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实行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
第二十二条 县级民政部门要规范救助款物管理,严格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工作规程,通过“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步骤确定救助对象。呆取 现金救助形式的,要将救助资金纳入“一折统”发放;采取实物救助形式的,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及时采购救助物资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并在灾民救助证(卡)或“一册明”中注明。.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和纠正。
第二十四条 省财政厅、省民政厅负责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抽查。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进行严肃处理,并相应扣减省上补助资金;对违法行为,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市(州)财政、民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报省财政厅、民政厅备案。
第二十六条 用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的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其使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甘肃省民政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转发†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甘民救„1999‟27号、甘财社„1999‟37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来源:财社〔2011〕6号
【摘要】
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农村居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临时困难,紧急转移安置和抢救受灾群众,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恢复重建倒损住房,以及采购、管理、储运救灾物资等项支出。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方针,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应主要通过灾区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和互助互济,以及地方政府帮扶等方式加以解决。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确定对受灾群众的救助项目和补助标准,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中央补助地方项目和补助内容: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损坏住房。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财政部、民政部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救灾工作实际需求,适时调整中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项目,并确定相应的中央补助标准。
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实行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
附
则:省级财政、民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报财政部、民政部备案。本办法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执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救发〔1999〕7号)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规范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分配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2〕127号)同时废止。
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来源:财社〔20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民政局:
为了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落实自然灾害分级管理责任,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财政部和民政部制定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民政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分担机制,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务院令第577号)和财政部有关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解决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农村居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临时困难,紧急转移安置和抢救受灾群众,抚慰因灾遇难人员家属,恢复重建倒损住房,以及采购、管理、储运救灾物资等项支出。
第三条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方针,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应主要通过灾区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和互助互济,以及地方政府帮扶等方式加以解决。
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确定对受灾群众的救助项目和补助标准,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受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承担。
第四条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级管理,分级负担;
(二)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三)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四)强化监督,注重时效。
第二章 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和灾情核查、评估
第五条 受灾省一次自然灾害过程出现《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情况的,视为特大自然灾害。
干旱灾害造成缺粮或缺水等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数占农(牧)业人口15%以上,或100万人以上的,参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视为特大自然灾害。
第六条 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应核查灾情并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及时统计和逐级汇总上报灾情,同时根据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及时启动地方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第七条 民政部接到灾情报告后,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专家会商分析灾情。对确认为特大自然灾害的,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待灾情稳定后,民政部应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组成评估小组,采取抽样评估、典型评估或专项评估等办法,并参考各类灾害主管部门评估数据,对灾区的灾害损失情况进行评估。
第八条 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在统计核查灾情过程中,应做到及时、科学、准确,并保存好统计核查工作的原始档案,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中央补助地方项目和补助内容
第九条 中央财政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按以下项目安排补助资金:
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灾群众维修损坏住房。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因旱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解决口粮和饮水等基本生活困难。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用于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冬令春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难。
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采购和管理费,用于采购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补助民政部和财政部指定代储单位管理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费用支出,按每年实际代储物资金额的3%核定。
第十条 财政部、民政部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救灾工作实际需求,适时调整中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项目,并确定相应的中央补助标准。
第四章 资金预算安排、申请和拨付
第十一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常年灾情和财力可能编制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预算,并在执行中根据灾情程度进行调整。
第十二条 遭受自然灾害后,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民政部门根据灾情制定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并根据资金分配方案及时拨付资金。
第十三条 必要时,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可按规定程序逐级向上申请补助资金。对遭受特大自然灾害的地区,省级财政、民政部门可向财政部、民政部申请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其中:
灾害应急救助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人数、死亡(失踪)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造成倒塌和严重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一般损坏住房户数和间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灾后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过渡性生活救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户数和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过渡性生活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一次灾害过程农作物受旱面积、绝收面积,因旱造成群众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申请补助资金报告应包括内容:因灾基本生活困难需政府救济人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情况,并附受灾市县灾情数据统计表。
在上述申请报告中,省级财政、民政部门要按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科目如实上报地方救灾资金安排情况。不得将其他渠道安排的资金作为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上报。灾情稳定后,民政部门应及时通过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上报救助对象信息。
第十四条 根据省级财政、民政部门申请报告,财政部、民政部按灾情评估结果、中央财政补助项目和补助标准以及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比例,核定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第十五条 财政部、民政部应在两部核实有关情况后及时办理拨款通知,同时报送国务院办公厅,抄送国家审计署、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和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六条 收到财政部、民政部下达的补助资金拨款通知后,省级财政、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央有关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要求,统筹地方财力及时分配和拨付补助资金,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并按规定分列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和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科目,同时将拨款文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和民政部。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需要,在本级预算中安排必要的管理工作经费,支持灾害救助能力建设,确保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章 资金分担比例和考核
第十八条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地区所需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具体分担比例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和自然灾害特点等因素确定。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以及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中央负担50%、地方负担50%;
辽宁、福建、山东:中央负担60%、地方负担40%;
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中央负担70%、地方负担30%。
中央财政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则上按中央补助项目和补助标准,以及核定的灾情予以补助,不适用按比例分担办法。
第十九条财政部、民政部每年年底按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对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年中执行期间,在一般情况下,对地方未先安排资金的,中央财政原则上不安排补助资金;在紧急情况下,中央财政可根据国务院要求和省级财政、民政部门的申请,按照民政部、财政部核定灾情和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标准,先行安排一部分中央应急补助资金,同时,地方应根据救助工作需要,及时安排应急补助资金;中央财政在每年年底安排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时,将把当年地方落实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情况作为一项分配因素考虑,按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对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省级与省以下地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分担比例和考核办法,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制定。
第六章资金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地方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实行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擅自扩大资金使用范围。
第二十二条 县级民政部门要规范救助款物管理,严格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工作规程,通过“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步骤确定救助对象。采取现金救助形式的,要遵守财务管理有关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应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纳入“一卡(折)通”发放;采取实物救助形式的,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管理有关规定,及时采购救助物资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第二十三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要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和纠正。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民政部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工作和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对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行为,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省级财政、民政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地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报财政部、民政部备案。
第二十六条 用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的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其使用管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执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救灾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救发〔1999〕7号)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规范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分配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2〕127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