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
你们知道关于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的通知》精神,摸清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各项工作事务,为下步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我市于2月20日开始,在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市城市、集镇和农村三种类型的社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根据不同类型,我们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发放问卷、走访居民、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
一、社区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域鄂州,统筹城乡总体思路和一改两化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社区122个,其中城市社区 36个、集镇社区18个、农村新社区68个。城乡社区统一按照1+8服务模式设置,即1为一个社区组织办公平台:社区党委(支部)、居民委员会办公场所;8为八个功能性服务平台:大厅便民服务平台、综治维稳信息平台、文体康复居家养老平台、卫生计生服务平台、社会组织活动平台、教育就业培训平台、超市购销服务平台(慈善超市或便民超市)、咨询代办服务平台等。
二、社区负担过重的原因及表现
经调查,社区工作普遍存在工作杂、任务重、压力大等现象,政府大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社区承接的工作事项大有12项(人口计生、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安全生产、维稳综治、民政事务、武装、党群
事务、统计、城市管理、网格管理、税务登记等),小有一两百项之多,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用来完成各职能部门下派的任务、应付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印制各种资料台账等,无暇开展服务社区居民的活动,偏离了社区是自治组织的本位。
(一)社区工作重心不明确。政府大量工作向社区延伸,各类活动进入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成了各职能部门不可缺少的左右手。一些职能部门对社区的地位和自治性质缺乏认识,把本应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增加了社区工作量,社区频于完成政府事务性工作任务,无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如各类报刊杂志征订任务、社保参险任务、环境卫生任务等。据了解,人社部门将新农保缴纳任务移交给社区,并与社区签订责任状,要求辖区内年满16周岁到60周岁居民每人必须参保。根据人社部门划定的人数,社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数完成参保任务,但由于社区空挂户多、外出打工者多、人口流动量大,社区难于按照规定的人数完成参保任务。为了完成责任状任务,社区只好对无法联系和不愿参保的人员进行垫付缴纳,增加社区负担。社区内的街、路、巷环境卫生,环卫部门应是工作的主体,社区做好协助和宣传工作,但现状却是本位倒末,环卫部门成了监督单位,社区成了责任的主体。为了迎接环卫部门检查,社区干部往往还要到辖区内的街、路、巷负责打扫卫生。
(二)社区与政府关系不明确。社区被当成各职能部门的下级单位,频于接受上级安排的各种检查、考核、评比。政府各部门通过对社区进行检查考核来评价自身工作完成情况,不定期对社区进行检查并要求社区建立相关台账。据了解,我市在党风建设、安监、计划生育、信访、拆违控违、综治维稳等六个方面对社区工作采取一票否决制,任何一个方面工作不达标就不能评先评优。针对各项检查,社区需制作各类牌子和
台账应付,基本每个社区都有十几块牌子、几十类台帐、上百本档案,很多内容都是交叉重复,如社区教育台帐、计生台账、消防排查台账等。消防排查工作的责任主体本应是消防这样专业机构,社区只应配合消防搞好消防的排查和宣传工作,但现在这项工作却成了社区为主体,消防部门负责督查社区。同时,还要求社区建立排查档案3套,分别交由市、街道、社区存档,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不说,还增加了社区经费负担。
(三)社区工作权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把责任、矛盾下放到社区,社区有责无权,频于给居民出具各类证明。如民用住宅楼里经营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商业保险身份证号、姓名、性别不一致,出国务工旅游担保,婚史情况,房产证明等等都要到社区来开据证明。社区公章使用范围不明确,社区公章成了万能章。同时,社区还需处理大量因盖章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加了
社区负担。
(四)社区工作经费标准不一,费随事转经费过低。城市社区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所有费用由街道统一支付;农村新社区仍然属于村级体制,经济条件好的新社区,工作经费较多,经济条件差的新社区,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我市最难的应属集镇社区,年工作经费仅2万元,还要支付退休人员工资。费随事转经费执行中,城市社区按2009年的文件规定标准执行,即计生经费按每年5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街办按2:1的比例配套;低保工作经费由民政部门根据社区规模及工作量,按每年万元的标准直接补贴到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经费按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集镇和农村新社区未实行费随事转政策。
社区承接政府各部门大量工作,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除必要的工作经费外,所执行的费随事转经费涉及的单位面窄,标准过低,有的社区甚至于无费随事转经费,如统计部门的
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环卫部门的清洁卫生治理等未执行费随事转政策。为完成各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差额部分有的社区靠出去 化缘来维持社区各项工作开展。
(五)社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福利待遇不明确。一是工作人员流动性太大。目前,我市社区工作人员由两委成员、公益岗人员和相关部门招聘的专干组成,但公益岗位人员每个人只能在有效工作期间享受一次公益岗位,合同期限为3年,合同期满则必须更换一次新人,人员更换过于频繁,一些年轻的、有工作能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却不能留在社区工作,刚适应了工作岗位就要换人了,这种机制严重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发挥。二是专干人员待遇不一。社区专干人员是由各部门招聘,承接本部门各项事务到社区,其工资及福利待遇由各单位负责发放,出现同工不同酬,做事多的工资低,做事少的工资反而高的现象,极大地挫
伤了专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做法及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我市城乡社区一体化建设工作,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我市即将出台《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一体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准备上市委会议。《意见》围绕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从三个方面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
(一)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和指导性目录,全面清理现有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明确社区工作职能,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关职责范围内的需委托社区公共服务站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需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交由社区公共服务站承办。
(二)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经费及
人员待遇。
1、社区工作经费。按照2000户居民以下社区不低于6万元/年、20003000户社区不低于7万元/年、3000户以上社区不低于8万元/年的标准、党员活动经费按每名党员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便民社区建设资金按照每个社区10万元/年的标准由区(开发区)、街道(乡镇)负责落实。
2、社区干部工作报酬。采取基本报酬+绩效报酬的方式,按照社区主职基本报酬不低于上年度本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合理确定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社区主职、副职和其他社区干部之间的基本报酬按照1::的比例确定,社区干部每人每年绩效报酬不少于基本报酬的10%。
3、社区干部待遇。要求为社区干部办理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建立社区干部体检制度,提倡有条件的街道(开发区、乡镇)每3年对社区干部组织一次体检。有条件的地方对连续3年符合《XX市社区两委班子和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
实绩五比考核评价办法(试行)》(鄂州办发[2013]12号)(以下简称《办法》)考核优秀或连续任主职15年以上的社区主职干部,在继续任主职期间享受街道(乡镇)副科级干部工资待遇。对严格执行计生政策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社区干部,应享受与在岗职工离退后工资提高5%的同等待遇。
(三)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性、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区管理和开展多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基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方式,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让这些社会组织成为承担政府职能的重要载体,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需求,通过他们的合理承担,减轻社区干部的负担。
建议由上级部门出台一份规范性的社区准入制度文件。明确规定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由谁准入、准入什么,社区公章使用管理范围,如社会救助、劳动
保障、计生服务、社区矫正等。
第二篇: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关于开展********的通知》精神,响应**提出的为基层减负的号召,摸清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各项工作事务,为下步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我市于3 月15 日开始,在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市城市、集镇和农村三种类型的社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根据不同类型,我们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区,采取实地查看、发放问卷、走访居民、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工作。
一、社区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域XX,统筹城乡总体思路和一改两化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社区122 个,其中城市社区 36 个、集镇社区18 个、农村新社区68 个。城乡社区统一按照1+8 服务模式设置,即1为一个社区组织办公平台:社区党委(支部)、居民委员会办公场所;8 为八个功能性服务平台:大厅便民服务平台、综治维稳信息平台、文体康复居家养老平台、卫生计生服务平台、社会组织活动平台、教育就业培训平台、超市购销服务平台(慈善超市或便民超市)、咨询代办服务平台等。
二、社区负担过重的原因及表现
经调查,社区工作普遍存在工作杂、任务重、压力大等现象,政府大部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社区承
接的工作事项大有12 项(人口计生、劳动保障、医疗保障、安全生产、维稳综治、民政事务、武装、党群事务、统计、城市管理、网格管理、税务登记等),小有一两百项之多,社区干部大部分时间用来完成各职能部门下派的任务、应付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印制各种资料台账等,无暇开展服务社区居民的活动,偏离了社区是自治组织的本位。
(一)。
社区工作重心不明确。政府大量工作向社区延伸,各类活动进入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成了各职能部门不可缺少的左右手。一些职能部门对社区的地位和自治性质缺乏认识,把本应部门承担的工作转嫁给社区,增加了社区工作量,社区频于完成政府事务性工作任务,无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如各类报刊杂志征订任务、社保参险任务、环境卫生任务等。据了解,人社部门将新农保缴纳任务移交给社区,并与社区签订责任状,要求辖区内年满16 周岁到60 周岁居民每人必须参保。根据人社部门划定的人数,社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数完成参保任务,但由于社区空挂户多、外出打工者多、人口流动量大,社区难于按照规定的人数完成参保任务。为了完成责任状任务,社区只好对无法联系和不愿参保的人员进行垫付缴纳,增加社区负担。社区内的街、路、巷环境卫生,环卫部门应是工作的主体,社区做好协助和宣传工作,但现状却是本位倒末,环卫部门成了监督单位,社区成了责任的主体。为了迎接环卫部门检查,社区干部往往还要到辖区内的街、路、巷负责打扫卫生。
(二)。
社区与政府关系不明确。社区被当成各职能部门的下级单位,频于接受上级安排的各种检查、考核、评比。政府各部门通过对社区进行检查考核来评价自身工作完成情况,不定期对社区进行检查并要求社区建立相关台账。据了解,我市在党风建设、安监、计划生育、信访、拆违控违、综治维稳等六个方面对社区工作采取一票否决制,任何一个方面工作不达标就不能评先评优。针对各项检查,社区需制作各类牌子和台账应付,基本每个社区都有十几块牌子、几十类台帐、上百本档案,很多内容都是交叉重复,如社区教育台帐、计生台账、消防排查台账等。消防排查工作的责任主体本应是消防这样专业机构,社区只应配合消防搞好消防的排查和宣传工作,但现在这项工作却成了社区为主体,消防部门负责督查社区。同时,还要求社区建立排查档案3 套,分别交由市、街道、社区存档,增加了社区工作负担不说,还增加了社区经费负担。
(三)。
社区工作权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把责任、矛盾下放到社区,社区有责无权,频于给居民出具各类证明。如民用住宅楼里经营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商业保险身份证号、姓名、性别不一致,出国务工旅游担保,婚史情况,房产证明等等都要到社区来开据证明。社区公章使用范围不明确,社区公章成了万能章。同时,社区还需处理大量因盖章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增加了社区负担。
(四)社区工作经费标准不一,费随事转经费过低。城市社区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所有费用由街道统一支付;农村新社
区仍然属于村级体制,经济条件好的新社区,工作经费较多,经济条件差的新社区,工作经费短缺;目前,我市最难的应属集镇社区,年工作经费仅2 万元,还要支付退休人员工资。费随事转经费执行中,城市社区按2009 年的文件规定标准执行,即计生经费按每年5 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街办按2:1 的比例配套;低保工作经费由民政部门根据社区规模及工作量,按每年万元的标准直接补贴到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经费按每年1万元的标准补贴到社区;集镇和农村新社区未实行费随事转政策。
社区承接政府各部门大量工作,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除必要的工作经费外,所执行的费随事转经费涉及的单位面窄,标准过低,有的社区甚至于无费随事转经费,如统计部门的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环卫部门的清洁卫生治理等未执行费随事转政策。为完成各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差额部分有的社区靠出去 化缘来维持社区各项工作开展。
(五)。
社区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福利待遇不明确。一是工作人员流动性太大。目前,我市社区工作人员由两委成员、公益岗人员和相关部门招聘的专干组成,但公益岗位人员每个人只能在有效工作期间享受一次公益岗位,合同期限为3 年,合同期满则必须更换一次新人,人员更换过于频繁,一些年轻的、有工作能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却不能留在社区工作,刚适应了工作岗位就要换人了,这种机制严重制约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发挥。二是专干人员待遇不一。社区专干人员是由各部门招聘,承接本部门各项事务到社区,其工资及
福利待遇由各单位负责发放,出现同工不同酬,做事多的工资低,做事少的工资反而高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专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做法及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我市城乡社区一体化建设工作,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我市即将出台《中共XX 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一体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准备上市委会议。《意见》围绕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从三个方面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工作。
(一)。
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和指导性目录,全面清理现有社区公共服务项目,明确社区工作职能,凡属于基层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关职责范围内的需委托社区公共服务站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需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交由社区公共服务站承办。
(二)进一步明确社区工作经费及人员待遇。
1、社区工作经费。按照2000 户居民以下社区不低于6 万元/年、20003000 户社区不低于7 万元/年、3000 户以上社区不低于8 万元/年的标准、党员活动经费按每名党员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便民社区建设资金按照每个社区10 万元/年的标准由区(开发区)、街道(乡镇)负责落实。
2、社区干部工作报酬。采取基本报酬+绩效报酬的方式,按照社区主职基本报酬不低于上本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合理确定社区干部基本报酬。社区主职、副职和其他社区干部之间的基本报酬按照1::的比例确定,社区干部每人每年绩效报酬不少于基本报酬的10%。
3、社区干部待遇。要求为社区干部办理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生育、工伤保险,有条件的地方逐步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建立社区干部体检制度,提倡有条件的街道(开发区、乡镇)每3 年对社区干部组织一次体检。有条件的地方对连续3年符合《XX 市社区两委班子和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实绩五比考核评价办法(试行)》(XX 办发[2013]12 号)(以下简称《办法》)考核优秀或连续任主职15 年以上的社区主职干部,在继续任主职期间享受街道(乡镇)副科级干部工资待遇。对严格执行计生政策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社区干部,应享受与在岗职工离退后工资提高5%的同等待遇。
(三)。
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大力培育和完善专业性、公益性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参与社区管理和开展多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基层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等方式,积极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让这些社会组织成为承担政府职能的重要载体,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需求,通过他们的合理承担,减轻社区干部的负担。
建议由上级部门出台一份规范性的社区准入制度文件。明确规定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由谁准入、准入什么,社区公章使用
管理范围,如社会救助、劳动保障、计生服务、社区矫正等。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看建筑类央企发展趋势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十四五”建筑行业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潜在的市场风险,将会对建筑行业央企的市场经营提出更大的挑战,建筑类央企在“十四五”期间应该朝着业务细分方向更精准,区域布局更加聚焦,打造“大经营、强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市场经营体系。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方向来看,“改革创新”依然是主旋律,“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同时,重点围绕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筑类央企“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国际化、市场化、区域化”纵深发展。
国际化——手拉手一起“走出去” 基于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步饱和,竞争白热化的趋势,各大建筑央企国际化步伐将会进一步加速,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国家政府框架项目的进一步收紧,“十四五”建筑央企在国际上面临的不应该中资企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与国际工程承包商之间的竞争。
从南北船合并的背后逻辑上来看,“十四五”央企改革也将会朝着世界一流的方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的推进国际化,依靠技术、质量、资金等综合实力与国际标杆企业开展竞争,业务同质化的央企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合并,减少海外之间的竞争,不仅要“做大做强”,还要“做强做优”,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
市场化——占领细分领域品质至高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建筑业也将会朝着“高品质、高科技、惠民生、强运营”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各大建筑类央企尤其是下属二级单位,作为国家队在细分业务领域上做精做优,而不是同质化竞争,为了短期考核目标到处打猎,鳄鱼老虎一起抓,忽视建立细分业务核心优势,则会导致企业长期发展动力不足,即使抓住短暂的政策机遇,后续增长动力也存在严重不足。
面临“群雄逐鹿”的建筑市场,各大建筑央企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跨领域多方位的合作,解放思想,合作共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纵连横,提升综合项目运作能力,打造细分市场的品质项目。笔者认为,未来只有具备专项细分领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而在细分领域的选择上,“十四五”规划上一定要开展排查式、系统性的外部市场研究,并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优势,内部与外部两者步调一致才能够走的更快更远。
区域化——守住重点优势区域几座城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国家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区域政
策至关重要,如何紧密结合自身区域情况,开展区域布局,笔者认为在守住自身区位优势的同时适度区域布局。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区位优势,有些企业盲目加快全国区域布局,但由于人力资源、资源投入的限制,往往导致区位优势区域的项目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区位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如何守住自己的“山头”,充分挖掘自己“山头”的优质项目,这就要求企业在区域发展上,立足区域长远发展,站位更高,从政府的角度看待项目,从民生的角度看待项目,解决区域发展的痛点,集合项目前后端的优势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打造区域生态圈,建设一批惠及民生的高品质大项目。
同时,打造狼性的经营文化,在经营机制改革、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针对央企下属三级企业且主要市场来源于集团内部市场,加大这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向外要市场,向外要效益,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第三篇:减负增效调研报告
西康路第三小学 西康路第三小学一、二年级作业现状专项督导调研报告
自我区向社会郑重宣布:重视学情分析,精心设计作业,有效做好辅导,力争教学“堂堂清”,小学低年级不带书面作业回家的承诺后。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的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量,教导处还通过检查备忘录,跟踪调查,形成减负增效的共识,以保证低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
一、建立制度,强化措施,加强教学管理。我校结合新修订的《教师考核奖惩办法》、《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使每位教师有章可循,使教学管理科学化,教师教学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实效性。我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开学伊始就认真学习静安区教育局局长关于减负工作的要求,召开学校全体教师会议,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贯彻各级领导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文件、规定等,宣布我校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奖惩制度。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及时听取家长对“减负”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结合实际按上级规定改进。
二、注重教学常规管理,通过提升课堂质量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尤其体现在教师的备课工作、练习设计等方面,各备课组、教研组组围绕“减负增效”开展了专题讨论。如:
语文备课组提出:老师们在备课时从7个方面进行思考: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新教材的变化、本课认知基础、教材内容能否支持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顺序、不同教材中同一知识点是怎样编写的。要着力提高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学过程五环节的质量,不仅要过关,还要有所作为,从而防止由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通过多做作业和强制补课来弥补的怪圈出现。
数学备课组提出:二度开发教材,在教育学院教研员的指导下,对教材中一年级学生难以把握的教学内容适当删减;加强备课组教研,精心设计练习题,做到练而有效;课内完成练习册作业和课本习题,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口算练习册利用晨练时间完成,或中午时间完成。
外语备课组提出:老师在共享教案的情况下,进行二次修改,根据执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课堂教学实施中,老师讲和学生操练(口语)时间比例一般为1:1,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多练习口语,提高朗读水平。学生们在课堂中完成练习册,一边讲解一边做,降低难度,减少错误率。
在学期过半阶段,我校还于4月22日——4月25日在低年级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减负调研”工作,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随堂听课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及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供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希望能对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此次座谈以“课业负担重不重”、“睡眠时间够不够”、“是否喜欢学校生活”等为主要内容,从座谈显示的情况看: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率100%,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很开心,对学校所开设的科目都比较喜欢,尤其喜欢体育课和唱游课;一二年级学生都不留书面作业回家,都能在学校里完成,反而是家庭作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级有近89%的家长布置了家庭作业,在双休日,近一半的学生还参加了各类辅导班,如写作、钢琴、舞蹈、书法、绘画等;学校课业负担轻了,学生的睡眠时间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晚上在八九点前睡觉的有89%,早晨在六七点起床的有87%,将近有1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三、注重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减负”的关键是教师,我们向全体教师提出了《减负增效倡议书》。“学生要减负,老师要加压”,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为教师搭建成才的舞台。学校规定每位行政人员必须深入一个年级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校长身体力行,深入四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课例研究,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备课组的每位老师都上了一堂公开课,课后大家又围坐一起,围绕“精讲实练”这一主题开展评课活动,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真正达到向课堂要质量的目的,对学校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其他行政人员在校长的带领下,也积极深入教研组、备课组,与组内教师就教学设计、课堂状况、质量监控等内容加强研讨,突出重点,及时沟通,不断整改,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如:语、数、外教研组还聘请我区教研员来校进行试卷命题的专项辅导,所有语、数、英根据培训内容还写了学习体会。再如,低年级语文组还充分利用区骨干教师周云燕带教我校教师的有利时机,跟随周老师一同听课评课,且聆听了导师的精彩点评,可谓是获益匪浅。
各教研组、备课组不断增强集体备课意识,智慧与资源共享。研究把握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弄清教学范围与内容。特别关注教材解读,关注制定目标时的依据,明确教学内容与训练的有效,尤其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审读题目等习惯,关注学生潜能,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浪费。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根
据学校自身实际,我校开展了课间大活动、午间休闲活动和爱心班辅导。
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我校从实施课间大活动至今,受到了全校师生与家长的欢迎,收到了良好效果,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
午间休闲活动是本学期新增设的,独具匠心的“午间休闲”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活动空间,党员老师还当起志愿者,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三五成群或弹琴,或阅读,或打乒乓,欢声笑语响彻校园,同时这些活动也将教师们的思绪拉回了童年的甜蜜生活,纷纷乐于参与其中。
学校为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积极开设了爱心提高班和爱心辅导班,对学生进行个别培优和补差工作。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又立即调整了爱心辅导班的开设形式,目的就是不放弃每一个问题学生,帮助每个学生进步。我们的许多老师以自己满腔的热情为学生补缺补差,为了学生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总之,减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想起来的事情,它是教育要实现发展所必须突破的瓶颈。所以学校要减负,我们感到存在的困难:
1、学校在减负,家长在增负。我们要切实赢得家长的支持,向家长普及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2、教材的编写(包括练习册的设计)与提出减负不符,例如:一年级数学练习
册的练习设计的增加,数学课时一周只有3节,教师感到有点无法完成大纲设置要求。
3、对于学困生在学校里完成相应的练习稍有困难,学校里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爱心班辅导等。但还仍需家长的配合。
西康路第三小学
2009年9月17日
第四篇:社区减负调研报告
社区减负调研报告
一、目前社区负担过重的表现及原因:
从理论上来说,社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社区(村民委员会)只是有协助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工作的义务。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与社区(村民委员会)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街道办事处、工作片习惯于把社区(村民委员会)当成自己的下属单位来部署工作、下达指标,政府各职能部门也都强调“工作向社区延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又只是把工作交给了社区,人员配备不齐,相应的职能、权力却没有明确。
社区(村民委员会)的经费来源、人员配置、工作部署考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街道办事处,社区(村民委员会)除了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交办的各种任务,最终导致社区(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带有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变成了“政府的腿和行政的嘴”。另外,街道党工委对社区(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和换届等仍有很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也深刻的制约着社区党建工作中民主化建设的模式和进程。
社区工作负担过于沉重。根据有关规定,社区(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村民开展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社区自治;二是协助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从理论上来讲,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当花在社区的自治事务之上。但实际情况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村民委员会)需要承担的各项管理工作和事务数量骤增。就目前而言,我区社区(村民委员会)目前共承担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社会保障、综治维稳、经济发展等30多类100多项工作任务。大量繁重的行政工作,使社区村居工作人员往往疲于应付,从而造成了社区(村民委员会)目前普遍存在“四多”、“三少”现象,即:硬性指派任务多,考核、检查多,材料、会议多,形式主义的东西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少,走街窜户少,为民服务少。社区干部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完成政府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和检查上,真正服务社区村民、考虑社区发展的时间和精力过少。
2、当地开展减轻居委会负担提高服务群众效能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主要做法:无
存在问题:
1、参加各级各部门参加考核评比的材料太多,应付性工作应接不暇。
2、社区(村委会)日常工作行政性色彩浓烈,减少了真正为民服务的时间和精力。
建议:
1、各级各部门要求社区(村)参加考核评比的纸质台账按实际情况取消。
2、对社区(村)的各类考核评比一律纳入社区(村)统一考核,年底一次实施。
3、社区(村)要强化村民自治,以服务群众为根本,推行扁平化、网格化模式,实行上门服务、代理服务、承诺服务。
4、对社区(村)工作的绩效考核,必须以社区(村)村民的评价意见为主,减少以台账、奖牌、挂牌为评估指标。
三、目前社区内与政府职能部门相对应的各类组织机构和牌子大致有多少?分别是什么情况?
1、周疃社区现共有组织机构和牌子17个,分别是:警务室、社区大讲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协会之家、远程教育站、图书阅览室、人口学校、培训室、生育关怀服务室、服务室、活动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文化站、群众工作站、党员服务室、综合服务室、志愿者服务室。
2、现在的情况:除了社区大讲堂、生育关怀服务室等少数定期开展活动外,大部分组织机构牌子用于迎接各类检查,没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资金投入。
四、哪些工作需要在社区建立台帐?分别要求建纸质台帐还是电子台帐?各类台帐是否存在内容的交叉?
就实际情况而言,需要建设台帐的工作有:社区大讲堂(电子)、远程教育播放记录(电子)、图书阅览记录(电子)、培训室培训记录(电子)、文体活动记录(电子)、群众工作相关材料(纸质)、党员服务室活动记录(电子)、志愿者服务室活动记录(电子)。
5、有关社区的创评、表彰活动有多少?分别是哪些?各有关部门是否对社区工作进行考核?以什么形式考核?
有关社区的创评、表彰活动主要是日常性工作的考核,主要有:计划生育检查、农家书屋检查、文化站考核、道德大讲堂考核、远程教育检查和群众工作考核等。大部分考核都是通过实地考核、查看材料、民主测评等形式进行。
第五篇:减负增效调研报告(精)
西康路第三小学一、二年级作业现状专项督导调研报告自我区向社会郑重宣布:重视学情分析,精心设计作业,有效做好辅导,力争教学“堂堂清”,小学低年级不带书面作业回家的承诺后。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的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家庭作业量,教导处还通过检查备忘录,跟踪调查,形成减负增效的共识,以保证低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
一、建立制度,强化措施,加强教学管理。我校结合新修订的《教师考核奖惩办法》、《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等,形成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使每位教师有章可循,使教学管理科学化,教师教学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实效性。我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开学伊始就认真学习静安区教育局局长关于减负工作的要求,召开学校全体教师会议,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贯彻各级领导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文件、规定等,宣布我校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奖惩制度。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及时听取家长对“减负”工作的建议和要求,结合实际按上级规定改进。
二、注重教学常规管理,通过提升课堂质量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尤其体现在教师的备课工作、练习设计等方面,各备课组、教研组组围绕“减负增效”开展了专题讨论。如: 语文备课组提出:老师们在备课时从7个方面进行思考: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新教材的变化、本课认知基础、教材内容能否支持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顺序、不同教材中同一知识点是怎样编写的。要着力提高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学过程五环节的质量,不仅要过关,还要有所作为,从而防止由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通过多做作业和强制补课来弥补的怪圈出现。
数学备课组提出:二度开发教材,在教育学院教研员的指导下,对教材中一年级学生难以把握的教学内容适当删减;加强备课组教研,精心设计练习题,做到练而有效;课内完成练习册作业和课本习题,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口算练习册利用晨练时间完成,或中午时间完成。
外语备课组提出:老师在共享教案的情况下,进行二次修改,根据执教班级的不同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课堂教学实施中,老师讲和学生操练(口语时间比例一般为1:1,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多练习口语,提高朗读水平。学生们在课堂中完成练习册,一边讲解一边做,降低难度,减少错误率。
在学期过半阶段,我校还于4月22日——4月25日在低年级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减负调研”工作,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随堂听课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的现状及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供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建议,希望能对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此次座谈以“课业负担重不重”、“睡眠时间够不够”、“是否喜欢学校生活”等为主要内容,从座谈显示的情况看: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率100%,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很开心,对学校所开设的科目都比较喜欢,尤其喜欢体育课和唱游课;一二年级学生都不留书面作业回家,都能在学校里完成,反而是家庭作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级有近89%的家长布置了家庭作业,在双休日,近一半的学生还参加了各类辅导班,如写作、钢琴、舞蹈、书法、绘画等;学校课业负担轻了,学生的睡眠时间得到了充分的保证,晚上在八九点前睡觉的有89%,早晨在六七点起床的有87%,将近有1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三、注重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减负”的关键是教师,我们向全体教师提出了《减负增效倡议书》。“学生要减负,老师要加压”,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为教师搭建成才的舞台。学校规定每位行政人员必须深入一个年级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校长身体力行,深入四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课例研究,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备课组的每位老师都上了一堂公开课,课后大家又围坐一起,围绕“精讲实练”这一主题开展评课活动,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真正达到向课堂要质量的目的,对学校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其他行政人员在校长的带领下,也积极深入教研组、备课组,与组内教师就教学设计、课堂状况、质量监控等内容加强研讨,突出重点,及时沟通,不断整改,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如:语、数、外教研组还聘请我区教研员来校进行试卷命题的专项辅导,所有语、数、英根据培训内容还写了学习体会。再如,低年级语文组还充分利用区骨干教师周云燕带教我校教师的有利时机,跟随周老师一同听课评课,且聆听了导师的精彩点评,可谓是获益匪浅。
各教研组、备课组不断增强集体备课意识,智慧与资源共享。研究把握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弄清教学范围与内容。特别关注教材解读,关注制定目标时的依据,明确教学内容与训练的有效,尤其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审读题目等习惯,关注学生潜能,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浪费。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根 据学校自身实际,我校开展了课间大活动、午间休闲活动和爱心班辅导。为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我校从实施课间大活动至今,受到了全校师生与家长的欢迎,收到了良好效果,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孩子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快乐。
午间休闲活动是本学期新增设的,独具匠心的“午间休闲”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活动空间,党员老师还当起志愿者,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三五成群或弹琴,或阅读,或打乒乓,欢声笑语响彻校园,同时这些活动也将教师们的思绪拉回了童年的甜蜜生活,纷纷乐于参与其中。
学校为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积极开设了爱心提高班和爱心辅导班,对学生进行个别培优和补差工作。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又立即调整了爱心辅导班的开设形式,目的就是不放弃每一个问题学生,帮助每个学生进步。我们的许多老师以自己满腔的热情为学生补缺补差,为了学生成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总之,减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想起来的事情,它是教育要实现发展所必须突破的瓶颈。所以学校要减负,我们感到存在的困难:
1、学校在减负,家长在增负。我们要切实赢得家长的支持,向家长普及正确的 教育观念,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2、教材的编写(包括练习册的设计与提出减负不符,例如:一年级数学练习
册的练习设计的增加,数学课时一周只有3节,教师感到有点无法完成大纲设置要求。
3、对于学困生在学校里完成相应的练习稍有困难,学校里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如爱心班辅导等。但还仍需家长的配合。西康路第三小学 2009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