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赤水市2011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总结
赤水市2011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遵义市委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全市减轻农民负担工作。2005年以来,中央、省委采取的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加大了农村税费改革的力度,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将我市农民负担管理列入常态化管理。按照遵义市农业委员会、市政府纠风办、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法制办、教育局、新闻出版局(遵市农通)[2011]165)号文件要求,我市市乡两级认真开展了农民负担的自查工作,现将我市农民负担管理工作和自查情况总如下:
一、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省委各项惠农增收政策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2005]1号文件精神,全免农业税、农特税及两税附加,对种粮农户实行直接补贴和综合补贴。通过全免农业税,使全市减轻农民负担8878204.61元(其中农业税7398503.84元、农业税附加1479700.77元);通过全免农特税减轻农民负担124.2万元(其中农特税正税115万元、附加9.2万元)。两税全免共减轻农民负担1012 1 万元,人均减轻负担45元。实现直接补贴79.25万元,综合性补贴1995.95万元,粮种补贴287.30万元,畜牧补贴54.42万元,购农机具补贴62.37万元,其它补贴1756.89万元,六项补贴共4236.18万元,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87.36元。全市61448户,以中央、省委的惠农政策共减轻负担5248.18万元,户均减轻负担853.28元,减负就是增收,实际农民户均增加收入854.08元。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确保落到实处,各项补贴通过银行直接到农户的户头上,保证惠农资金安全,实现了农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宏伟目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活动
为加强新形势下的村级组织收费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遵义市减负办、纠风办《关于开展向村级组织收费专项清理整顿活动的通知》(遵农负字【2011】1号文件)精神,我市结合实际,赤水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赤水市人民政府纠正行列不正之风办公室联合下发了(赤农负字[2011]1号文件),市农牧局组织召开了各镇、乡办事处分管农业的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和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农经工作的干部会议,安排部署清理活动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是基层一项长效工作,事关农村稳定和农民的基本权益,按照工作部署,要求各乡镇调整充 实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机构,成立以镇长为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社会事务办、村镇建设报务中心、人力社保中心、派出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村级收费专项清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上下联系、指导协调和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安排,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各单位工作任务。
2、健全制度、多渠道开展排查
为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开展的制度保障,我市各乡镇认真清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一事一议”“政务分开”“财务监督”等多项工作制度,充实和完善了民主公开、资金使用监督等相关制度,专项清理工作小组采取看会计账簿、凭证、发票,查阅档案资料,走访村干部群众等方式,对村级账务按要求开展排查。认真填报报表。
3、认真组织力量,开展督查
于9月30日止,结合农民被征耕地调查和农村抗旱工作,赤水市纠风办和农牧局抽人组成督查组,对旺隆、葫市、丙安、复兴、元厚、宝原、大同、白云等乡镇,重点对各村的报刊征订、公路收费、群众筹资和村级服务收费进行了排查和清理,并组织镇纪检等部门对农村资产进行了核实,查看档案资料,走访群众,通过排查清理并认真梳理,2009年 以来全市村级没有发生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配套项目转由村组织承担此类现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未向村级组织收取捐款、赞助和教师职工工资奖金。
严格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全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未向村级收费和要求村级组织提供资助。从检查的情况看,我市农民负担管理是规范的,政府和部门没有向村级组织和农民乱收费。
4、存在问题
农村报刊征订,宣传部下达指导性计划到乡镇,各乡镇按计划进行分配,如按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时规定的每年小村订报刊不超过300元,大村不超过500元的标准,那基本上每个乡镇都超过了规定,全市各村每年订报刊都在1000元左右,最少的宝源乡已达624元。元厚镇农村报刊费用就是由镇财政统一支出,全镇村级报刊费为8127元,(其中报纸费为7614,刊物费用为513元),每村都是903元。复兴镇7个村,4个小村,3个大村。按2002年税费改革时定的标准计算,三年超7638元,每村1091元。我们在督查时已经指出,要求整改。
通过专项清理整顿活动,提高了各乡镇村干部服务农村、规范财务和法制意识,进一步完善了向村组织和农民收费的长效机制,切实减轻村组和农民负担,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三、“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的执行情况。我市今年是中央财政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扩大试点县(市)之一,全市15个乡镇办实施财政奖补项目,包括通村泥结石路建设、通村公路硬化,连户路建设等115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2002万元,通过“一事一议”受益群众投工64万个。
“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开展情况
1、“一事一议”制度建设情况
通过对全市实施项目乡镇办检查情况看,各实施项目乡镇乡和实施项目村,均建立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一事一议”工作的领导,各实施项目村均建立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制定的制度基本符合《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贵州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实施办法》黔府办发(2008)122号文件精神。
2、“一事一议”组织实施情况
凡实施项目的村,由村支两委提出筹资筹劳方案,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方案,赞成、反对和弃权票等有关重大事项都作了会议记录,参会人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名盖章。项目实施村还专门制定筹资筹劳清册,各受益农户需出工投工数量等事项置于表上,农户签字认可,如农户主要劳力外出务工,需要以资代劳,由本人写出申请,提交村民大会认可后,可以以资代劳。检查组通过走访群众了解,没有群众反映负担过重的的问题,群众对投资投劳修路积极性很高,还有很多群众都要求实施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全市今年实施的财政奖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奖补项目工程进度在50%以上,保证在12月30日前全面完工。
3、“一事一议”方案审核监督情况
各项目村“一事一议”方案的制定,多数都有乡镇财政和农经干部参与制定,做到了事前审核监督,对通过的方案乡镇人民政府进行了审核,市减负办审批,完善相关手续。
4、“一事一议”资金及财政奖补资金使用情况。“一事一议”项目实施村的筹资及财政奖补资金由村集体账户专户储存,专账管理,支出资金由村理财小组负责监督,村委会主任签字报销乡镇财政所和农经部门对资金使用实施监督管理。财政奖补资金市财政按工程进度拨付,工程质量和进度由市交通局抽人负担检查,对项目工程进行全程跟踪检查监督,保证民心工程的质量。
四、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的情况 全面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精神[财综(2008)79号],在我市全面取消了宣布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有关服务性收都能坚持先服务后收费,没有超范 围收费的情况发生。
五、明年工作打算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政策精神。
2、继续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减轻农民负担成果。
3、每年开展两次农民负担的执法检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4、认真做好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审核工作,防止乱集资乱摊派。
赤水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
2011年12月5日
第二篇:2010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总结
兴政„2010‟67号
XX镇2010年减轻农民负担
工作总结
XX镇位于XX县城西南32公里处,辖25个行政村,19235口人,147个居民组,3.5万亩耕地。2010以来,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一系列政策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将农民负担监管工作紧紧抓在手上,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一年以来未发生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案事(件),现将2010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做以汇报:
一、减轻农民负担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领导重视。XX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XXX刚任组长、纪委书记XXX任副组长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党-1-
政办、农业服务中心、财政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研究分析减负工作,具体负责减轻农民负担的监督和实施。今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的透明度;召开各涉农站所、村组干部会议三次,加强对中央、省、市、县减负政策的学习;广造社会舆论,利用宣传车、村广播、标语口号等广泛宣传农民减负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各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行政村及各涉农部门也相应建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有1名监测人员,全镇上下形成了有效的监测网络体系。
2、严格 “一票否决”制度。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作为评先树优、考核和任用镇村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凡工作不到位,出现重大责任问题者,一律取消单位及负责人年终各项先进称号的评选资格。
3、加大投入,完善管理。抽调专人设立了减轻农民负担办公室,完善经费保障,经常性地开展工作,实行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可以立即介入、纠正,并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4、认真妥善处理涉负信访问题。对涉及农民负担方面的信访问题由镇减负办安排专人接待处理,积极实施“一督六严”工作法。“一督”,即对全镇涉负案件的信息排查、责任落实实行督办单制度。“六严”:严程序、严责任、严查处、严反馈、严调查、严奖惩。开展自查自纠,要求各涉农部门严格按照上级规定依法行政,强化政策宣传,在各村设立农民负担涉农收费专栏,强化公开透明度。对在减负工作方面存在有的问题立即整改,并对调查中涉及的有关责任人给予党政纪处份,引以为戒,立案查处,杜绝所有形式的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截止目前,没有出现我镇没有发生涉及农民负担恶性案件、严重群体性事件、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
5、严格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2010年农民负担监督卡已全部发放到农户,对收到监督卡的农户要求全部登记造册,由户主签字,报镇减负办审查。
二、严格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
(一)规范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对涉农价格和收费的公示内容进行逐项审核把关,并及时进行调整、更新,逐步把“公示制”与村务公开,特别是与村级财务公开结合起来,实现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全面、及时、合法、准确”。
(二)严格执行涉农收费制度。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无乱收费现象,没有挪用教育经费和“两免一补”资金的情况。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由村委会集体统一订阅,数量根据各村委会的大小来确定,镇干部、村委会三职干部还自费订阅部分党报党刊。除上级部门规定要求订阅的党报党刊外,一律不再订阅其它刊物。各村、组公费订阅报刊的费用合并计算后
没有超过限额标准,大村不超800元,小村不超500元,无有向群众摊派任何费用。
(三)严格农民负担责任追究制,一旦发生增加农民负担现象,从上到下一查到底,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时刻崩紧了减轻农民负担这根弦。
(四)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共向2137名中小学生发放“两免一补”资金41.175万元。按照“一折通”讲粮食直补资金全部发放到户,共发放直补资金268.1万元。涉及35411亩,4859户;及时发放退耕还林补助6100亩,97.6012万元;无村组向农民另行收费现象;及时对577台(部)的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镇补贴金额20.2273万元。
三、“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执行良好。
认真贯彻“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但今年以来没有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量力而行和群众自愿的原则,各村自主创新开展工作,没有违规下达任务指标的现象。
四、定期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和专项审计。
定期开展农民减负监督检查工作,做好专项治理。对在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涉农收费的公示制度;农村学校收费的一费制;报刊费用限额制;如果出现由于加重农民负担而发生案件的情况,对相关领导人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过程中走过场,工作不细致、不到位的单位,推倒重来;6月组织了一次农民负担情况大检
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形成了书面意见,反馈给村要求限期解决;对涉农收费部门,要求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经过积极开展农民负担专项审计活动,目前,农民建房、农村土地、殡改、计划生育、教育、身份证办理、报刊订阅、电网改造及用电等收费中无违反规定的乱收费、罚款。农村建房收取土地证公本费一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实行亮证收费,按物价部门核准的项目、标准进行收费,无乱收费现象。农民进城务工需要有就业证、流动人口婚育状况证明书,暂住证“三证”,就业证办理我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没有开展此业务,流动人口婚育状况证明书由县流动办办理,暂住证到务工地办理。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各村、组公费订阅报刊的费用合并计算后没有超过限额标准,大村不超800元,小村不超500元。
五、规范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及农村财务管理。
我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对涉农价格和收费的公示内容进行逐项审核把关,并及时进行调整、更新,逐步把“公示制”与村务公开,特别是与村级财务公开结合起来,实现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全面、及时、合法、准确”。推行了“村财镇管”制度,建立镇财政核算中心,培训了村级财务人员,对村级经费开支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并定期组织镇财政所人员对各村帐务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切实加强对村级经费和集体资金的监管力度。同时,杜绝了村级织向农民收取押金、违约金、罚款等不合理收费现象。
六、完善农民负担监测体系,有效开展工作。
镇政府抽调4名同志成立农监办,完善办公设施,各行政村及各涉农部门相应建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有1名监测人员,全镇上下形成了有效的监测网络体系。农监办与XX镇群众工作站结合,建立专项资料库,对涉农案件规范处理,做到有谈话、有记录、有调查、有结果、有回访。
以上是我镇在2010年的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情况,可能离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农村各项工作健康开展,确保社会稳定。
XX镇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22日
第三篇:2010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总结
2010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总结
市科技局
(2010年12月10日)
2010年,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发挥部门优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科技进步和创新,坚持以科技创新支农惠农,围绕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成果转化、新农村建设、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科技培训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减负。
一、加强农业科技攻关,突破制约农业发展关键技术 2010年,通过项目带动,有效地推动了我市农业科技健康快速发展,提高了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畜牧业上,先后实施了“奶牛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标准化牧场种养技术的集成与示范”、“畜产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体系建立”等科研项目,为提供质量优质、安全卫生的畜牧产品打下良好的科技基础。水产业上,围绕黄河三角洲优势水产品养殖,组织实施了“刺参池塘生态技术养殖技术与示范”、“大闸蟹大规格生态养殖技术”等项目,海洋渔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市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70万亩,海参池塘养殖面积突破3万亩。林果业上,针对我市 1
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实施了“冬枣生态栽培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黄河三角洲野生地被植物新品种选育及园林推广应用”、“蜜桃高效种植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等项目,解决了林业及果品生产中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了我市林果业健康发展。在盐碱地改良方面,针对我市土地盐碱化制约农业发展问题,组织了一批相关专家来东营考察,推动我市盐碱地改良工作。“盐碱地暗管改碱与生态恢复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
二、加快农业成果推广,提升农业产业科技水平
2010年,市级财政投入60万元,组织实施了市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按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遴选了10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了示范与推广,重点抓了新特优农业新品种繁育、生态种养技术、观光农业等方面的项目。省农业良种工程专项资金对我市“滨海盐碱地芦笋良种产业化技术开发”、“黄河口鳖优质品系选育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等5个项目进行了支持,无偿支持经费70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较大的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形成了较强的示范推广能力,有效地推动了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的转变。
三、健全科技下乡长效机制,提高科技信息服务水平一是完善农业科技下乡长效机制。加大了对市农业科技
信息协会建设的扶持力度。建成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现代化科技信息传播网络,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为农民提供多元化、多功能、全天候的现代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截至目前,已发放科技资料10万份,编印《山东农大报-百姓科技专刊》23期,发放130多万份,刊登各类技术信息640余条。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工程。在全市设立了10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选聘了首批100名专家。探索建立了“团购直供”农资配送体系,根据会员需求,协会统一招标采购优质农资,按低于市场10%-20%的优惠价直接配送到会员手中。有效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二是以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3S信息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基础,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构建包括土壤、气候、水资源、劳力、生产数据等各个要素的农业资源1:10000空间数据库;整合本地现有不同渠道的信息资源,建立综合数据资源库,数据资源规模达到10G以上,搭建起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数据平台。三是开展了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充分整合我市现有各类农村信息资源,开通12396全省星火科技咨询热线,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农民满意”为标准,为“三农”从业者特别是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准确、全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实现科技信息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四、完善新农村科技示范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
2010年,以开展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促进行动为抓手,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一是坚持技术综合示范,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政产学研金民相结合为基本原则,选择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村居、乡镇、县区,以突出区域优势特色,集成应用一批成熟先进实用技术,打造“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一特色”,垦利县西宋乡在蜜桃高效种植技术方面突出特色,成效显著,已经入选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示范镇。二是按照“生态高效”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丁庄镇)的建设。着力构建完善丁庄镇以棉花为基础的工业原料产业链、畜牧业循环发展产业链和林浆纸一体化绿色生态产业链。在生物质能源利用等方面,联合山东大学,将丁庄镇作为其农业秸秆气热联供示范基地,丁庄镇申报的“黄河三角洲绿色城镇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成功入选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十大科技示范工程。三是在全市建设15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5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和1个“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和资源高效利用,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农村的科技典型,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样板。
五、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以承担“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为中心,进一步
健全了以科技流动影院、论坛、讲座、田间指导为主体的立体科技培训体系,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无缝隙的农业科技信息指导、培训,特别强化了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和棉花生产管理技术培训,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一是论坛式培训。聘请山东省省农科院郑继有研究员、山农大刘观浦、沈法富教授和省内知名专家教授做客东营,开展论坛式培训3次,培训人数达860余人次;二是讲座式培训。聘请大专院校专家教授来我市进行棉花技术讲座6次,电话咨询3102人次,为棉农提供科技信息100余条;三是农闲式培训。通过现场案例教学,有声有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将各类信息技术传授给农民。共计培训112场次,培训人数4000余人,发放科技资料6213份。四是田间指导式培训。春播以后,组织专家组到田间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培训99次,及时解决了棉花立枯病、红蜘蛛、盲蝽蟓、黄萎病、棉花化控等问题;五是协会年会式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利用市农业科技信息协会第五届年会,对1200多名骨干会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六是示范式培训。开展了百姓科技示范工程,在全市建立了30个示范村、900个示范户、示范面积达3000多亩,免费或补助性给予示范户优质农资,并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
2010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15场,培训农民会员
10233人,发放科技资料18000份,有效增强了农民科技意识,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能力的提高。
第四篇:局2011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总结
2011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县畜牧兽医渔业局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三农”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在减轻农民负担上严格依律依规,规范运作,收效很好。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
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涉农收费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把贯彻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作为一项的重要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确保了减负工作在本部门、本系统得到全面落实。
二、认真学习,意识明确
认真宣传贯彻《广东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部门责任制》、《广东省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粤办发„2004‟10号)和《广东省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部门责任制考核办法》(粤农„2004‟205号)等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法规、规章和政策,并将其纳入目标考核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收费公示,透明执行
全县12个镇畜牧兽医水产站均设立有收费公示栏,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检验收费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1-
关于降低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2021号)执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渔船渔港管理费、海洋渔业船舶船员考试发证费严格按照《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农业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452号)执行,做到了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监督电话公开,透明,无其它任何搭车收费,并按规定为当事人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收据,做到收费公开、合法有据。
四、加强监管,督促落实
每年都采取与物价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检查等形式,对畜牧兽医渔业收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核,把开展农民负担自查自纠和专项清理工作纳入其中,确保“减负”要求在畜牧兽医渔业工作中得到落实。
五、重视信访,及时有效
以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提高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全年无信访案件。
六、抓好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积极落实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机动渔船柴油补贴等党在农村的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健全了补贴资金专户管理、会计核处、档案管理、项目公示、补贴旬报等相关制度,坚决杜绝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的现象发生,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兑付到农户。2011年,共发放财政补贴资-2-
金共543万元。
七、贯彻落实,下阶段工作未雨绸缪
针对减负工作的新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和健全价格及收费“公示制”,适时更新公示内容,创新公示形式。进一步深入贯彻执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坚持对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进行通报,实实在在地减轻农民负担。
2011年1月4日
-3-
第五篇:2010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总结
2010年教育系统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总结
嘉兴市教育局
2010年,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把教育系统减轻农民负担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深受广大农民的拥护。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工作落实。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从积极推进均衡教育,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让农民子女能享受城市学生同样的优质教育。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作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市教育局领导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十分重视,责任落实,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计财处、监察室、基教处、职成教处等职能处室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使农民减负政策、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
二、增加投入,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
根据中央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从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取消过去向学生收取的存车费、热饭费、饮水费等服务性收费和校服费、教辅材料费、学具费、保险费、体检防疫费等代办收费,取消收费后学生的体检防疫、饮水、德育教育和教育质量监测等相应的合理支出纳入学校公用经费开支范围;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从2010年春季学期开始,免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住宿费。据统计,全市2010年共免收学杂费8034万元,其中市本级1853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12030万元,其中市本级3500万元;免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住宿费814万元,其中市本级499万元。免收和免费所需经费均由各级财政给予保障,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学校的正常运转,从源头上扼制农村中小学乱收费行为。为了加快市本级校安工程的实施,市政府决定从2010年到2011年,市财政安排1亿元转移支付用于市本级校安工程建设。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迫切需要新的科学文化技术,教育系统积极发挥优势,抓好农民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广播电
视等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信息,通过自学考试、函授等形式提高青年农民的文化素质,使农民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农民培训所需经费主要由各级财政保障。
三、加强管理,规范农村教育收费行为
1.坚持收费责任制度。市、县(市、区)教育局与所属学校(单位)层层签订新一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单位“一把手”为治理乱收费的第一责任人。
2.不断完善收费公示制度。各学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落实收费公示制度。在开学前,学校在校门口以开学通告的形式将开学收费的相关事项通知学生家长,各农村初级中学、中心小学、村小还在集贸市场、村委会等人员集中场所张贴告示;开学时,学校在校内醒目位置设置公示牌和公示栏,公示本学期的收费项目、标准及政策依据,接受学生及家长的监督;开学后,学校在宣传橱窗内保留了收费公示栏,让学生和家长随时了解收费政策和规定。教育主管部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涉农收费政策,通过新闻媒体、教育网向社会公布学校收费政策,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3.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政策。我们及时制定下发文件,认真部署落实上级出台有关教育收费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能按有关规定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住宿费,取消了代办费和服务性收费,学校不存在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提高
班、补习班、竞赛班等情况;普通高中学校严格执行“三限生”政策和由代管费改为代收费政策;各校规范教辅资料征订行为,没有发在规定教科书目录外统一订购辅导资料和搭车收费的现象。
4.加大对学校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每学期开学初,市、县教育局会同物价、财政、纠风办等有关部门,深入农村学校检查收费工作,督促学校依法收费。开展了涉农教育收费专项检查,未发现违规收费现象,特别是农村学校向村委会收取任何费用的现象,进一步加大了监督力度。同时开通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发现乱收费行为立即予以纠正。
四、扶贫助学,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市教育局十分重视贫困学生的入学问题,开设绿色通道,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为搞好扶贫帮困助学工作,市教育局采取七大措施:⑴建立了扶贫帮困助学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抓落实的工作机制。⑵每学期召开中小学校校长会议,部署具体工作,明确任务和责任,要求各学校把扶贫帮困助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⑶利用网络,建立贫困生档案资料,定期研究助学工作,时刻把贫困学生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全方位关爱贫困学生。⑷继续实施贫困学生助学教育券制度,努力构建扶贫帮困助学的长效管理机制。⑸开通
助学热线电话,了解和掌握贫困学生的情况和困难,及时提供帮助和服务。(6)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确保不让一个农村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2010年,全市因家庭经济困难享受教育券的学生有12038人次,资助金额1539万元,其中市本级有1660人次,资助金额221万元;全市享受爱心营养餐的学生有37931人次,资助金额839万元,其中市本级有1626人次,资助金额35万元;全市享受社会资助的学生有2446人次,资助金额422万元,其中市本级有379人次,资助金额61万元。资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级财政、慈善机构和社会捐款。同时,对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每学期享受750元的生活补助,2010年,全市共有75144人次享受补助,共补助金额5635万元,其中市本级有21191人次享受补助,补助金额1589万元;补助经费均由各级财政保障,纳入财政预算。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