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朱小学入学招生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三朱小学入学招生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2014.10.20
一、入学招生基本情况
三朱小学总共14个班,本学期共招生593人,其中女的学生299,一年级新生132人,女的学生67人,一年级片外生12人,一年级流动学生数20个。2-6年级461人,流动学生数77人,留守学生数24人,随班就读人数8人。这学期转出10个,转入13个,复学5个
二、存在问题
6周岁一年级新生有9人难以取证,其中有一个户口迁出,三个查无此人,三个不知去向,两个外省就读,查不到信息。
三、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是
1、大部分是户口迁出,就是计生属于这边户口不在这边,另外有些是外出或离婚,家长不配合或电话联系不上。部分城区小学不按规定,在学生未办理转学手续的情况下,违规接收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去向明确,但不能取证到位。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户口已迁出外地,但镇计生台账提供的花名册又存在,所以更不能取证到位。
2、招生工作:原则上按照每所小学所辐射的有效招生范围和生源数量进行招生。招生学校对适龄儿童的有效证件(户口本、户籍证明、出生证明等)进行审查,并采取措施确保报名儿童的报名资格真实有效,对外来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所需材料(婚育证明、户口证明、务工证、工厂证明、暂住证、外来工申请表一式两份等)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四、整改措施
通过镇教委、村委会相关领导,学校提供不知去向学生花名册,配合落实查找学生的具体就学去向,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取证到位。
第二篇:2012年大众街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自查报告
2014年大众街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自查报告
招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体现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是学校教育改革整体工作的第一个窗口。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我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竹县教育局关于印发<2012年小学招生工作意见>的通知》(竹教发„2012‟45号)文件精神,落实依法办学的观念,规范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就近免试入学”原则,依法做好义务教育招生阶段的各项工作。本我校一年级开设三个班,共招学生200人。
一、加强学习、明确要求
利用各种会议机会,认真学习大竹县《大竹县教育局关于印发<2012年小学招生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明确相关招生制度和政策,统一思想。在6月19日行政会上,明确今年的招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措施,进一步明确小学新生入学需要的证明材料。5月20日学校召开了大众街小学招生工作小组会议,再一次领会今年一年级招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全体招生组成员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本校招生的意图、指导思想、达成了共识,规范操作,明确各阶段各个岗位的具体任务。全体班子明确了今年学校招生要求。在接下来的全体教师会议上,我们进行了学习和宣传,使全体教工知道今年的招生形势和方案,统一口径,规范招生,服务为先。坚持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努力为每一个就近适龄儿童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领导、明确方案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的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大众街小学2012年招生工作方案》,保障招生工作依法、有序、公开、公平,规范操作,严格按照县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确保在上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具体实施如下:
1、开学初、4月上旬,按照县教育局要求,先后两次派教师去东南派出所、大众街社区仔细了解本区户籍的适龄儿童名单情况,统计出所属学校范围内的生源人数,从而对应招人数、范围做到心中有数。初步了解新生对口情况,学校拟定招生人数,向县教育局申报、审批。在此基础上局将招生条件、范围、计划人数等在学校网站上向社会公布。2、6月21日学校在校门口、居委会门口、小区大门显眼处等张贴领取“入学告知书”的布告、明确告知领取“入学告知书”的时间、范围、要求等。
3、学校从6月22日起定于周一下午和周四下午作为招生工作的家长接待日,做到定时、定人,并及时进行公示,同时认真做好接访工作。4、7月5日,凡符合条件的新生家长领取“入学告知书”,如不来领取的,我校组织教师多次上门送达并签收,对于实2 在碰不到家长的,告知居委会干部传达内容,力保将每一份告知书送到每一位适龄入学的学生家长手中。5、8月11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就读的报名咨询工作,明确需进行“两证”验证制度。6、8月22、23日两天学校进行招生报名工作,坚持不选拔、不测试。坚持做到微笑服务,来有迎声,去有送声,减少等候,遇到疑难问题耐心解释,认真登记,按章办事。同时对外省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就读,需提交“两证”原件和复印件审核并登记。7、8月24日对未报名的学生逐个摸清原因,并填写报名情况反馈表于8月25日上交县教育局基教股。8、8月25日做好通过审核结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来校报名工作。9、8月30底,教导处做好了分班工作
三、加强管理,规范操作
1、严格按照县教育局《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办事,把招生通告、新生报名、录取,发放告新生家长书和新生学前教育一系列繁杂琐碎的工作做仔细,尽力做到有序规范,使学生愉快、家长满意、社会和谐。
2、学校坚持做到在招生工作中不收家长任何费用,在校门口、网上公开招生简章以及学校负责招生老师的电话,加强社会监督,并提供家长随时咨询,做到热情耐心服务。
3、学校坚持招生工作在县教育局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的原则招生新生。做到本校区不漏,外校区不招。
4、在招生工作中,强化自身的义务教育责任,构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按县教育局关于农民工同住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精神,审核外地户口学生的两证工作,严格按照县教育局的有关精神,做好了招收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的人员的适龄入学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四、关注细节,加强自查
1、学校严格按照有关招生程序进行招生工作,不擅自改变或提前有关工作。
2、及时在校务会上传达局有关规范招生行为严肃招生纪律的通报,努力做到“四不要”、“四严禁”、“四不准”,确保招生工作平稳有序。
3、在招生工作中,我们加强招生工作的自查,严格招生纪律,随时接受教育局的监督,明确招生人员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受学生和家长的任何馈赠,对违反招生规定,以权谋私,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五、实际招生情况 本辖区生: 100 人 外地生: 100人 共计: 200人
六、反思
目前学校招生工作已结束了,我们本着为学生、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落实好各项工作。我们深感依法治校是做好招生工作的基本保证,我校将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使学生公平受到教育的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大竹县竹阳镇大众街小学
2012.9
第三篇:三堤小学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三堤小学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总结我单元校学生资助工作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我校实际,我们首先安排了对单元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检查,钟校长亲自动员部署安排工作,要求各学校严格按照文件精神认真进行自查,其次对有关处室的资助具体工作进行了检查,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单元校的自查情况报告。
一、资助工作政策宣传贯彻落实情况
1、宣传资助政策。
在校内和学生所在村、组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成立资助贫困学生评审领导小组
资助工作政策性强,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社会满意,让最困难的家庭子女受益,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其他中层领导干部和班主任等为成员的评审领导小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顺利推进小学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3、确定资助范围和对象。为小学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
(1)孤儿(含艾滋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
(2)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3)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4)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5)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6)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
(7)家庭被镇民政办列为特困户,持有特困证,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8)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的子女。
3、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贫困家庭学生家长(监护人)填写《贫困家庭教育资助申请表》交村委会和镇政府审核后上交学校。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教育资助汇总表》上报。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4、享受资助的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
二、举报投诉电话的设置和举报投诉的处理。我校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公开设立举报投诉电话0532-86362088,设立了校长邮箱和校长热线,对学生举报投诉的事情保证在三个工作日内进行积极调查和妥善处理,确保整个资助评审、公示发放程序的公平、公开、公正,保证贫困家庭的学生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三、“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关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所有的专业会议和统一培训,我们都派专人进行学习,目前系统运行应用情况正常。由于学区及教学区的指导工作没有跟上,前段时间系统完善有点迟缓,现在所有有关学生资助工作的统计报表及情况我们都能做到及时准确上报。
四、学生资助工作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1、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2、资助名额有限,致使少数贫困学生暂时不能享受资助。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关爱留守生,教师访万家”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全面覆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宣传政策,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
第四篇:2012浦东新区小学招生入学通知
2012浦东新区小学招生入学通知
尊敬的家长:
您的孩子即将跨入小学阶段学习,现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义务教育阶段 入学规定,特向您告知本区小学招生事宜:
1.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我们将根据您孩子在浦东新 区的常住户籍地址,对口安排他(她)进入一所公办学校。常住户籍必须符合以 下条件:户主须是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并具备相应的房产证。如果学生本 人是户主,须提供学生本人为产权人(全部或共同共有产权)的房产证。户籍的 最后统计日为 2012 年 6 月 30 日。
2.如属“人户分离”,需按房产证地址对口入学,房产证上的产权人须是学生父母 或学生本人,并共同共有全部产权。在入学安排时,需待区域内有户籍同时有房 产证的学生安排后,视学校招生情况,统筹安排公办学校。廉租房参照本条办理。
3.持人才引进类《上海市居住证》,有浦东新区房产证,产权人须是父母或学生本 人,并共同共有全部产权,可按房产证地址对口入学。无房产证,可根据实际居 住地址,视学校招生情况,统筹安排公办学校。
4.如果您孩子的户籍所在地遇到动迁,户籍尚未迁移到新住址,可凭动迁协议书安 置地址对口入学(租赁房屋地址只能统筹安排)。
5.本市外区县户籍的幼儿园毕业生,如需继续在浦东新区就读,须在随后下发的《反 馈表》中表明要求,我们将根据实际居住地址,视学校招生情况统筹安排。
6.非本市户籍的幼儿园毕业生,希望继续在浦东新区借读,须在随后下发的《反馈 表》中表明要求,我们将根据实际居住地址,视学校招生情况,统筹安排公办学 校。
7.5 月 13 日前,您将收到孩子就近对口的《入学告知书》。
8.请于 5 月 19、20 日请持《入学告知书》到相关对口学校报名。
9.如果您的孩子要选择浦东新区教育局批准招生的民办学校就读,请于 2012 年 5 月初网上报名,5 月 19、20 日民办学校组织面谈,被预录取的学生将《入学告 知书》交相关学校,以示放弃公办对口学校,同时作为民办学校的录取依据。
10.我区将在 8 月 15 日前向家长发放全区统一印制的,盖有浦东新区招生办公室和 录取学校公章的录取通知书。
祝您的孩子健康、快乐、顺利地进入小学阶段学习!
浦东新区招生办公室
2012 年 3 月 20 日
第五篇:小学入学秋季招生政策
转发教育局关于厦门市2012年秋季小学招生工作意见2012-03-09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就做好2012年秋季小学招生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招生原则
继续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组织所划定的招生片区内的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免试入学。
二、招生对象
本市户籍或暂住在本市符合政策要求的年满6周岁(即2006年8月31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
三、报名时间
本市户籍以及符合招生政策规定的港、澳、台、华侨、外籍适龄儿童的报名时间为8月12日、13日。
符合报名条件的非本市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适龄子女的登记报名时间为8月17日、18日。逾期未登记报名者,视为自动放弃统筹进入公办学校的机会。未经市教育局批准,任何公办小学均不得提前报名和招生。
四、公办小学招生办法
(一)本市户籍适龄儿童
1.公办小学实行划片招生,优先招收片区内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小学招生片区由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各小学应于报名前1周在划定的片区张贴招生通告。
2.片区招生对象的界定:
(1)片区招生对象必须符合“两一致”,即适龄儿童与父母或者父母一方户口一致,实际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一致(指适龄儿童及其家长在其户口所在地招生片区内的住房是实际住所)。
(2)片区招生对象所落户口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8月13日。超过截止日期才取得户口的适龄儿童由所在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
(3)原省级示范小学的招生对象除应符合“两一致”外,还应满足以下条款之一:
①适龄儿童的父(母)持有片区房屋产权的,适龄儿童及其父(母)还应在片区实际居住一年以上(2011年8月31日前),新入住的一手房除外。同一套房产只能有1位适龄儿童在片区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就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子女多于一个的家庭除外。
②适龄儿童的父(母)确无房产,租住房屋的,所租住的房屋应为家庭唯一居住地,适龄儿童及其父(母)还应在片区实际居住一年以上,并持有合法有效的房屋租赁手续。同一套房产只能有1位适龄儿童在片区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就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子女多于一个的家庭除外。
③适龄儿童的父(母)购买的片区房屋(持有有效的购房合同和购房票据)由于历史原因无法办理产权的,且在片区外没有其他产权房,该住处为其唯一实际居住地,实际拥有并与其适龄儿童在片区房屋居住一年以上。同一套房产只能有1位适龄儿童在片区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就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子女多于一个的家庭除外。
④适龄儿童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实际居住并拥有片区房产的产权达六年以上(含六年),适龄儿童及父(母)的户口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册,并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实际居住1年以上的适龄儿童可视为片区招生对象。
3.小学所在地的区政府或区政府授权的单位应于报名前1周向辖区内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发出《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届时由家长或监护人携带孩子,于规定的报名时间,到片区内的学校报名登记,经学校审核确认后,给予办理报名手续。
因故不能如期到校报名者,应在接到报名通知书后3日内向片区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可适当推迟报名时间。未经申请而逾期要求报名者,应书面向学校或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原因,经批准后予以补报,若片区学校学额已满,由上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统筹安排。未经同意不报名或超过申请期限未报名者,学校应及时上报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义务教育法》处理。
4.片区招生对象报名时应提供的材料:
(1)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
(2)户籍证明,指适龄儿童与父(母)亲同一户籍的本市居民户口簿。
(3)住房及居住情况证明
(4)其他证明材料
属于政策性照顾类别的,还需提供相关的证件(原件和复印件)、证明材料(原件)。
5.因政府拆迁建设造成的户口与住所分离的招生对象,经确认后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入学,可在政府安排的住所所在片区学校就学。
(二)非本市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适龄子女
1.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我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小学一年级统一实行电脑派位招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参加公办小学招生电脑派位的条件为:学生父(母)亲在厦暂住并合法务工一年(截至2012年8月16日,下同)以上,目前仍在厦务工;学生本人及父(母)亲已在厦办理暂住手续。
2.根据《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通知》(厦府办〔2010〕292号)精神,符合下列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优先统筹派位进入公办小学,到民办小学就读免除学杂费、课本费、簿籍费。具体条件为:
(1)学生本人及其父(母)须在厦暂住。申请在岛内入学的学生父(母)须在岛内实际居住2年以上,申请在岛外入学的学生父(母)须在岛外实际居住1年以上。
(2)学生父(母)须在厦务工。申请在岛内入学的学生父(母)须在厦务工两年(含两年)以上;申请在岛外入学的学生父(母)须在厦务工一年(含一年)以上。
(3)学生父(母)须按照规定参加我市社会保险。申请在岛内入学的学生父(母)近两个须在厦门缴交社会保险费;申请在岛外入学的学生父(母)近一个须在厦门缴交社会保险费。
(4)符合国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
3.公办小学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程序:
(1)8月16日前,各区公布接收学校、招生名额及报名地点。
(2)8月17日至18日,进城务工人员到各区指定的报名点登记报名,提交报名材料,接受资格审核。
报名时应提供的材料:
①原籍身份证明。
②学生本人及父(母)亲在辖区内的暂住证。暂住证应表明家长已实际居住一年(含一年)以上,附页中应有携带子女的相关记录。
③学生父(母)亲在厦从业证明。需提供能证明其父(母)在厦务工一年(含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合法有效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且目前仍在厦务工。其中符合条件申请优先派入公办小学的学生应按下列要求提供材料:
①原籍身份证明。
②学生本人及父(母)亲在辖区内的暂住证(附页中应有携带子女的相关记录)。申请在岛内入学的,提供的暂住证应表明家长已在岛内实际居住两年(含两年)以上;申请在岛外入学的,提供的暂住证应表明家长已在岛外实际居住一年(含一年)以上。
③学生父(母)亲在厦从业证明。申请在岛内入学的,须提供能证明其父(母)在厦务工两年(含两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合法有效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申请在岛外入学,须提供能证明其父(母)在厦务工一年(含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合法有效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④学生父(母)按照规定参加我市社会保险的证明。申请在岛内入学的,须提供地税部门出具的其父(母)近两个《厦门市地方税务局社会保险费缴费证明》;申请在岛外入学的,须提供地税部门出具的其父(母)近一个《厦门市地方税务局社会保险费缴费证明》。
⑤符合国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证明。提供乡镇街道计生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状况证明等材料。
(3)8月24日前,各区完成电脑派位,并公示电脑派位结果。电脑派位时,先对符合优先统筹派位进入公办小学条件的招生对象进行派位,如有余额再对其他符合报名条件的招生对象进行派位。
(4)对未能录取到公办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适龄子女,各区教育局应及时引导到就近的民办学校就读,同时要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监管,规范招生行为。
五、民办小学的招生
(一)各区教育局要在年检的基础上,根据民办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合理核定各民办小学的招生计划,于8月5日前向社会公布。
(二)民办小学招生时应对学生的报名资格进行严格审核,按照《厦门市教育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做好民办学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厦教财〔2011〕17号)要求,对符合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不得再收取学杂费、课本费、簿籍费。
(三)民办小学应依据相关法规、政策自觉规范招生行为,不得搞不实宣传;要严格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招生计划控制班生额,不得超计划招生;要严格按收费许可项目和标准收费,认真执行义务教育免费的相关政策;要扎实做好学籍管理工作,招生工作应在8月31日前完成,并于9月5日前将招生情况和学生报到情况报区教育局备案。招生后只有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招生计划内仍有余额的情况下,方可按学籍管理规定接收转学插班生。民办小学违规招生将视其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减少下一招生指标。
六、工作要求
(一)各区教育局要在招生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和本区实际,合理划定小学招生片区,确保适龄儿童按时入学。要对现有公办小学的闲置学位进行核查,充分挖潜扩容,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位,满足本市户籍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比例。未经市教育局批准,不得擅自举办各类特色学校、特色班。经市教育局批准的传统项目特色班,招生时只可进行必要的能力测试。
(二)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保护片区适龄儿童入学的合法权利。对为择校而造成“寄户”、“挂户”等人户分离情况的适龄儿童,各区教育局和学校应耐心疏导,动员家长将户口迁回实际居住地入学。对不符合片区招生条件的本市常住户口适龄儿童,由户口所在辖区教育局于8月15日前统筹安排接收学校,有关学校和学生应服从安排和调整。
适龄儿童报名时提供的材料应真实可靠。若材料不实,一经查实,做如下处理:①本市户籍的学龄儿童一律视为非片区招生对象,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有关学校和学生应服从安排和调整;②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适龄子女取消统筹进入公办学校和免除学杂费、课本费、簿籍费的资格。
(三)加强学籍管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各公、民办小学要认真执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计划,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或减少招生规模。对要求统筹安排进入公办学校就学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各区教育局应在确保户籍关系在本市的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入学的前提下,核清各校学位的余额,按照“四公开”的原则(即“学校招生计划公开”、“招生办法公开”、“报名时间公开”、“录取结果公开”),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统筹进入公办学校的录取工作公平、公开进行。各区应采取电脑随机抽号的办法公平做好公办学校录取工作,并加强管理和监督。各公、民办小学招收的新生,须报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发的学号后方可录取。
公办小学应严格控制招收片外生。对个别适龄儿童因客观原因或学生家长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特殊困难,要求跨片区报名的,须由家长填写申请表,在保证接收片区学生入学的前提下,经接收学校集体研究审核后,于8月15日前报上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市属小学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区属小学报区教育局教育科)核准后方可录取。
(四)要认真贯彻《残疾人教育条例》。除特教学校(班)招收残疾学生入学外,普通小学都应接受片区内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学,特别要做好轻度智障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不得歧视或拒收,确保今年三类残疾儿童招生任务的完成。
(五)继续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对重点引进人才子女、境外捐资助学人士直系亲属及到我市投资、工作或置业的台胞子女等享受政策性照顾的适龄儿童就学问题,由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安排。若选择的学校过于集中,超出学校预留的学位或已满额,则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调整到其它学校就学。有关学校和学生应服从安排和调整。
(六)各区教育局应于招生期间设置专门的办事窗口,公布联系电话,统一受理,统筹安排不符合片区招生条件的适龄儿童的入学,确保广大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入学。各区教育局、各小学要增强法制观念、政策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做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热情、耐心、细致做好家长的工作。凡符合入学条件的要及时给予办理,不符合的要给予明确答复和耐心解释说明,及时化解招生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行政区内小学间的问题由区教育局裁决,不同行政区的小学之间的问题、区属小学与直属小学间的问题在协调后仍有争议的由市教育局裁决。严禁推诿和上交矛盾的现象,切实维护招生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今年秋季小学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各区教育局要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对小学招生工作的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教育纪检监察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强化招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时段的监督。各区教育局和学校应认真学习,准确掌握招生政策,严格招生纪律,及时纠正擅自将小学招生与各种经济因素挂钩的做法,共同维护教育公平。对违反招生纪律的人员要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八)各区教育局要根据本招生工作意见,从本区教育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招生办法,于2012年6月30日前向社会公布并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备案。
七、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