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崆峒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2011.3.
甘肃省崆峒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
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臵
崆峒区行政隶属于我省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平凉市政府所在地。本区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45公里,总土地面积1936.18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崆峒区地质结构处于贺兰褶带和六盘山回褶带复合发生作用的地段,褶带是原始水平岩层在地质内营力作用后引起折层位变动,由于地质内营力和水蚀、风蚀等外营力的共同作用,形成崆峒区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层、地质构造和地形,分为三种类型:(1)土石山地:位于安国——崆峒——峡门——大寨一线为界的西南部。按地形系统可分三部分,一是西北部六盘山系,形成于中古代的白恶纪。包括安国以北,地层由各种色彩的砂岩及页岩组成,其上层以青白色砂岩为主,最高海拔达2900米(六盘山),本区境内海拔高度1600——2100米,土壤含砂量大,土层较薄,因地处六盘山背风面,气温温凉,比较湿润,地表多为灌木和草本植物覆盖。二是崆峒山、太统山系,包括崆峒后山,麻武、峡门西南部,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的奥陶纪及中生代的侏
-24.3℃;日平均气温稳定≥0.0℃的积温3508.9℃,稳定≥5.0℃的积温3300℃,稳定≥10℃的积温2862.8℃;稳定≥15℃的积温2084.5℃;无霜期165天。年平均降水量511.2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8.4%。年蒸发量为1468.8毫米,年日照时数2424.8小时,日照百分率55%,平均风速2.1米/分。灾害性气候主要为干旱,霜冻和冰雹。
4、土壤
全区耕地土壤以黄绵土分布最广,约占总耕地的70.5%,其次为草甸土,约占12.2%,其他土类占17.3%。土壤理化性能较好,但肥力差,总的状况是缺氮,少磷,钾不多,有机质缺乏,有效养分平均为全氮0.08%,全磷0.16%,有机质含量0.6——0.8%。
5、植被
本区属温带南部草原亚地带的黄土高原东部草原区,主要植被类型为:
天然乔木林植被,松栎混交林,分布于崆峒山,海拔1600——2123米,树种以辽东栎为主,华山松多见于陡崖峭壁之上,呈零星分布,林相较整齐。
辽东栎林,分布于南部海拔1600——2200米的山地,多在阴坡、半阴坡呈小块状分布。
山杨林,是仅次于辽东栎的森林群落,分布遍及整个西南部天然林区,生长在海拔1600——2000米处。
沙棘灌丛,遍及整个天然林区,覆盖度一般为30—60%。
山桃灌丛,分布于低山阳坡、半阳坡,生长在海拔1500——1700米处,覆盖度一般为40—80%,高度1—2米。
平凉城区北部面山东起杜家沟,西至八里桥,全长13.2公里,总面积11200亩,其中已绿化治理面积2800亩,占总面积的25%,未绿化治理面积8400亩,占总面积的75%。北部面山山势较陡,海拔1360——1500m,相对高差140m,坡度多在16—35度之间,坡向西南,北坡居多。土壤下坡为红胶土,中坡为黄绵土,土层厚度30—50mm,植被盖度为40%左右,主要为沙草、蒿类及胡枝子等灌木混生。由于土质差,地形陡,植被盖度小,水土流失较严重,气候较干旱,年降雨量仅为511.3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但年蒸发量为1468.8毫米。为了进一步搞好北山绿化工作,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从2006——2009年,北部面山绿化工作以义务造林的形势,将任务分解到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确定绿化目标任务,签订绿化责任书。四年来,共栽植完成了各类绿化苗木10.91万株,完成绿化面积491亩,投入资金163.65万元,北山的生态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按照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要求来衡量,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原因一是北山立地条件太差,地形陡峭,土壤瘠薄,干旱少雨,导致苗木成活保存率低,生长量小,远看不见树,近看尽是苗;二是投入太少,由于缺乏专项投资,仅靠绿化费投资造林,只能解决造林所需的低档次苗木费和一次性栽植费,而缺乏大量的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护费用,导致绿化档次低,效果差。
二、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该区域林地较多,立地条件相对较好,地方政府支持,群众参与积极性高,规划在八里、柳湖、马家庄、杜家沟4个村实施,全部确定为生态林。(二)任务分解
项目规划面积2000亩,在城区北部面山八里、柳湖、马家庄、杜家沟4个村实施,其中八里村400亩,柳湖村600亩,马家庄村600亩,杜家沟村400亩。全部为乔木,林种选择为水土保持林。
(三)补贴资金
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67%;地方配套32万元,占总投资的26%;自筹资金8万元,占总投资的7%。资金使用与管理上采取“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实行“突出重点、债权对等、分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导向”的原则,认真落实《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规范工程实施单位的资金使用行为。一是对项目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坚决杜绝截留、挪用、串用,以确保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二是推行项目资金拨付的“报账制”,建立资金拨付和造林质量挂钩机制,利用报帐制把好造林工程质量关,把资金拨付与工程造林各环节质量、最终验收结果挂钩,加大资金稽查力度和审计监督,使项目管理、资金拔付与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从源头上保证资金专款专用,规范资金使用行为,确保造林工程顺利实施。
四、主要造林技术
补造,苗木选用同树种同规格的良种壮苗。
第二,松土除草,造林后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松土除草仅限于树穴内,禁止全面松土除草,但对穴外影响幼林生长的高密杂草,要及时割除,一般连续3年,每年1—3次,抚育次数前重后轻,逐年减少,除草里浅外深,深度一般为5—10cm。
第三,幼树管理,防病虫害、防人畜破坏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林业重点项目法人制的要求,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分工协作,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项目主管部门抓好项目计划的争取、落实,工程建设年度、阶段性督促检查;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造林规划、作业设计、苗木供应、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工作。施工单位组织劳力、做好造林整地、苗木调运和栽后灌水、管护等工作,做到领导力量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工作责任到位、监管措施到位。
(二)推行工程管理,规范工作机制。
为确保项目建设,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将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坚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科学布局的原则,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把面山绿化与流域治理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和招投标制,明确项目法人的职责,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使专业绿化队造林与义务植树相结合,把项目任务和质量要求以招标合同书的形式落实到每个项目
附件2: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效益估算表(二0一一年度);
附件3: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表。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示范项目实施计划样本(最终版)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 重庆市城口县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长江防护林人工造林
渝北区林业局
实
施
方
案
编制单位:城口县林业局 编制时间:二0一一年三月五日
-***13141516-
第三篇:崆峒区2001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崆峒区2001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近十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线,以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累计完成总投资11816.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6420万元。项目资金规模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专项资金由刚开始的25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000万元以上。项目和资金争取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只有把群众的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才能够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够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搞好农工作,农发办全体工作人员常年深入一线,埋头苦干抓落实,一心一意搞服务,亲自规划设计,参与施工放线,严格质量把关,组织竣工验收,强化工程管护,做到了事无巨细,严格要求。同时,定期不定期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及时了解村情民意,适时调整工作计划,尽量满足群众需求。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1、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1.1.3项目法人代表 1.1.4建设地点
具体到乡镇一级 1.1.5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包括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一种或几种生态示范类型作为建设内容)1.1.6项目建设期 1年
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8建设效益 1.2 编制依据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 结论
简要描述项目建设作用与投资的可行性。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及意义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建设地点或范围 3.2 项目区基本情况
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等。3.3项目建设条件 3.3.1基础设施条件 3.3.2苗木供应条件 3.3.3自然立地条件
3.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方案
5.1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2 规模与布局
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几种形式的建设任务及布局,(附图)5.3 技术措施方案 5.3.1人工造林技术方案(1)造林地现状(2)林种选择(3)树种选择(4)整地(5)苗木与植苗(6)配置模式(7)抚育管护(8)苗木供应保障 5.3.2封山育林技术方案(1)封育区现状(2)封育类型(3)封育方式(4)封育年限(5)封育措施
5.3.3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方案(1)低产低效林现状(2)改造方式(3)管护
(4)苗木需求量及保障供应 5.3.4 固沙工程技术方案(1)固沙区现状(2)固沙技术措施
……
5.4 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期限1年,安排到月份。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及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7.3社会效益 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资金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及苗木价格表
4、项目建设用工量表
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附件2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1、项目概要
1.1项目编制依据
1.2项目名称
1.3实施单位
1.4项目法人
1.5建设地点
1.6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1.7项目建设期
1.8项目总投资
1.9建设效益
2、项目区基本情况
2.1自然立地条件
2.2土地、水资源利用情况
2.3苗木供应情况
2.4基础设施条件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基础设施条件
3.2苗木供应情况
3.3自然立地条件
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内容
5.1人工造林
5.1.1造林地现状
5.1.2整地
5.1.3苗木
5.1.4配置模式
5.1.5补植
5.1.6幼林抚育
5.2封山育林
5.2.1封育区现状
5.2.2封育类型
5.2.3封育方式
5.2.4封育年限
5.3管护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与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7.3社会效益
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管护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表4苗木规格、价格表5工程量表6投资估算表7资金筹措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2项目区现状图3项目任务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