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国家林业局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林规发〔2012〕2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位市林业局:
为进一步做好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与资金管理工作,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发〔2011〕169号)要求,我局制定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及时向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反馈。
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国家林业局 2012年10月16日
—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 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农发林业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2011〕169号)等规定,结合林业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农发林业项目,是指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批准,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地方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未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机构和财政部门,下同)参与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农发林业项目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发挥林业行业技术优势,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为项目区提供林业项目建设示范、发挥生态保障和经济促进作用。
第三条 农发林业项目包括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两类。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是指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以及工程固沙等工程措施,改善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预防和治理土地沙化,防治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减轻土地沙化和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影响,为项目区提供生态保障,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包括长江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和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重点沙化(地)地区治理、石漠化地区治理等内容。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是指利用优质高产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有机栽培技术等,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提高林产品产量,提升
—2—
林产品质量,引导带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促进农民增收。主要包括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木本药材、林下经济、竹产业、干鲜果品和苗木花卉等内容。
第四条 农发林业项目应坚持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择优选项、奖优罚劣、激励竞争;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并实行自下而上联合申报项目。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应突出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应体现公平性、示范性、引导性。
第五条 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同级农发机构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农发林业项目管理工作。林业主管部门以组织项目实施为主,应与农发机构主动协调;农发机构以资金管理为主,应把农发林业项目管理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配合和参与。
第二章 扶持重点和对象
第六条 农发林业项目应当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林业建设中长期规划及有关省和区域林业建设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应以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等具有防护功能兼有经济价值的林种为主。具有一定的开发治理条件,治理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区域范围明确,积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年度单个项目相对连片治理面积不低于3000亩,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0万元。
第八条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应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开发的产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年度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根据自筹
—3—
资金能力和实施项目能力等合理确定,原则上不低于120万元。
第九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的主要扶持对象为项目区所在的县级林业局、国有林场等。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的主要扶持对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合社”)、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林场、苗圃、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
第十条 对于申报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的同一项目单位,要杜绝多头申报。当年已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地方项目和其他财政资金扶持的,不得同时申报部门项目。已上市的企业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不得申报部门项目。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农发林业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构成。
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资金全部为无偿投入,并与项目管理工作绩效挂钩,向工作成效好的地区倾斜。
第十三条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比例执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将财政配套资金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保证足额落实。
第十四条 鼓励农发林业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增加投入。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的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含以物折资)投劳,要严格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且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自筹资金不得低于财政投入资金。
第十五条 财政资金使用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包括种子、苗木、整地、定植、补植、封育、幼林管护、农药肥料购置、育苗、项目管理费、作业便道、灌溉(蓄水池、引水渠、保水剂等)、防火设施、沙障、围栏、标识牌建设、科技推广费、工程监理及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
—4—
费用。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项目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工作室、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10千伏以内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种苗补助、检验检测设备、标识牌建设等;加工类项目所需的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质量检验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等。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补助等费用。
第十六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所需的项目管理费、科技推广费、工程监理费和工程管护费等费用提取比例和使用,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的通知〙(财发〔2011〕22号)执行。由省、市级林业主管部门直属单位组织实施的项目,项目资金可在同级财政部门或林业主管部门报账。
第十八条 农发林业项目财政资金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范围使用资金,实行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严禁挤占挪用。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条 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和农发机构应根据农发林业项目规划和有关要求,逐步建立项目库制度,实现前期准备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第二十一条 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设在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在征求相关业务司局、直
—5—
属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国家农发办于每年5月底前联合制定下一年度分类项目申报指南,明确相关政策和要求,并公开发布。
第二十二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在国家农发办下达下一年度项目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指标后,征求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意见,在统筹平衡的基础上,提出分省分类项目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指导性指标报国家农发办,经国家农发办同意后,下达项目申报方案。
第二十三条 基层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发机构根据项目申报指南等,公平公正择优筛选项目,按要求逐级联合上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农发机构组织专家对逐级申报的项目进行评估论证,按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指导性指标的120%申报项目,并按规定的时间联合行文报送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和国家农发办。
报送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的材料主要包括:申报文件(含初步评估意见、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承诺意见、项目基本情况表,下同)、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报送国家农发办的材料为申报文件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承诺意见。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需编制项目建议书。
第二十四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须按照〘〖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相关要求,由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须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大纲〙的相关要求,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单位,或组织有关专家,或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议书提交的财务审计报告应由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第二十五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农发机构对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负有最终责任。
第二十六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会同相关司局、直属单位,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论,形成农发林业项目初步方案,报国家农发办。根据国家农发办下达的农发林业项目备案通知,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与国家农发办联合下发编报项目年
—6—
度实施计划的通知。
第二十七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农发机构按照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要求,组织有关单位逐级编报项目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实施单位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农发机构在审定项目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年度项目实施计划,联合报送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和国家农发办。
第二十八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会同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对项目实施计划审核、汇总后,与国家农发办联合批复。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农发机构及时将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逐级下达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二十九条 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主动与同级农发机构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农发林业项目和资金全过程管理。包括开展项目前期准备、设计审批和实施工作,负责项目的技术审查、年度实施计划申报、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效益等情况的汇总统计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计划的检查。第三十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有关规定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进一步做好资金和项目公示制。
第三十一条 项目实施计划一经批复,应严格执行。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财政资金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变更及终止,由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批准,报国家农发办备案;不足100万元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与农发机构批准,报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和国家农发办备案。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实施中要因地制宜地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加强技术培训,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第三十三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后,应明确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晰产权,办理产权登记,制定管护制度,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第三十四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向国家林业局报送上年度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和农发林业项目年度统计报表。
—7—
第五章 检查验收与档案管理
第三十五条 农发林业项目检查验收包括年度检查和竣工验收,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控农发林业项目中央财政投资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六条 年度检查工作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发机构组织自查,并向国家林业局提交自查报告。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会同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在各省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向国家农发办提交检查报告。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前期工作情况、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项目实施效益等。
第三十七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对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对查出的问题,区别不同情况,相应扣减相关省中央财政资金指标,并要求限期整改。
第三十八条 在项目实施3年期满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发机构组织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形成验收报告报国家林业局。
第三十九条 项目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按照文书、财务、工程三大类,根据有关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农发机构可根据本细则制定本省实施细则。
第四十一条 本细则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9年6月12日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办计字〔2009〕93号)同时废止。
—8—
第二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以下简称“农发林业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2011〕169号)等规定,结合林业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农发林业项目,是指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批准,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地方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未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机构和财政部门,下同)参与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农发林业项目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发挥林业行业技术优势,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为项目区提供林业项目建设示范、发挥生态保障和经济促进作用。
第三条 农发林业项目包括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两类。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是指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以及工程固沙等工程措施,改善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预防和治理土地沙化,防治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减轻土地沙化和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影响,为项目区提供生态保障,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包括长江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和黄河故道沙地综合治理、重点沙化(地)地区治理、石漠化地区治理等内容。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是指利用优质高产新品种、高效栽培技术和有机栽培技术等,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提高林产品产量,提升林产品质量,引导带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促进农民增收。主要包括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木本药材、林下经济、竹产业、干鲜果品和苗木花卉等内容。
第四条 农发林业项目应坚持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择优选项、奖优罚劣、激励竞争;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并实行自下而上联合申报项目。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应突出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应体现公平性、示范性、引导性。第五条 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同级农发机构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农发林业项目管理工作。林业主管部门以组织项目实施为主,应与农发机构主动协调;农发机构以资金管理为主,应把农发林业项目管理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配合和参与。
第二章 扶持重点和对象
第六条 农发林业项目应当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林业建设中长期规划及有关省和区域林业建设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应以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等具有防护功能兼有经济价值的林种为主。具有一定的开发治理条件,治理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区域范围明确,积极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单个项目相对连片治理面积不低于3000亩,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0万元。
第八条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应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开发的产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促进区域主导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规模根据自筹资金能力和实施项目能力等合理确定,原则上不低于120万元。
第九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的主要扶持对象为项目区所在的县级林业局、国有林场等。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的主要扶持对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合社”)、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林场、苗圃、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
第十条
对于申报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的同一项目单位,要杜绝多头申报。当年已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地方项目和其他财政资金扶持的,不得同时申报部门项目。已上市的企业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不得申报部门项目。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农发林业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构成。
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资金全部为无偿投入,并与项目管理工作绩效挂钩,向工作成效好的地区倾斜。
第十三条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比例执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将财政配套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足额落实。
第十四条 鼓励农发林业项目建设单位积极增加投入。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的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含以物折资)投劳,要严格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且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自筹资金不得低于财政投入资金。第十五条
财政资金使用范围:
(一)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包括种子、苗木、整地、定植、补植、封育、幼林管护、农药肥料购置、育苗、项目管理费、作业便道、灌溉(蓄水池、引水渠、保水剂等)、防火设施、沙障、— 4 —
围栏、标识牌建设、科技推广费、工程监理及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费用。
(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项目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工作室、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10千伏以内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种苗补助、检验检测设备、标识牌建设等;加工类项目所需的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质量检验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等。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补助等费用。
第十六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所需的项目管理费、科技推广费、工程监理费和工程管护费等费用提取比例和使用,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的通知》(财发〔2011〕22号)执行。由省、市级林业主管部门直属单位组织实施的项目,项目资金可在同级财政部门或林业主管部门报账。
第十八条 农发林业项目财政资金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范围使用资金,实行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严禁挤占挪用。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条
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和农发机构应根据农发林业项目规划和有关要求,逐步建立项目库制度,实现前期准备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第二十一条 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设在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在征求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国家农发办于每年5月底前联合制定下一分类项目申报指南,明确相关政策和要求,并公开发布。
第二十二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在国家农发办下达下一项目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指标后,征求相关业务司局、直属单位意见,在统筹平衡的基础上,提出分省分类项目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指导性指标报国家农发办,经国家农发办同意后,下达项目申报方案。
第二十三条 基层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发机构根据项目申报指南等,公平公正择优筛选项目,按要求逐级联合上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农发机构组织专家对逐级申报的项目进行评估论证,按中央财政农发资金指导性指标的120%申报项目,并按规定的时间联合行文报送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和国家农发办。
报送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的材料主要包括:申报文件(含初步评估意见、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承诺意见、项目基本情况表,下同)、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报送国家农发办的材料— 6 —
为申报文件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承诺意见。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需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需编制项目建议书。
第二十四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须按照《〈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的相关要求,由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编制须按照《〈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大纲》的相关要求,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单位,或组织有关专家,或项目实施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建议书提交的财务审计报告应由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第二十五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农发机构对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负有最终责任。
第二十六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会同相关司局、直属单位,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结论,形成农发林业项目初步方案,报国家农发办。根据国家农发办下达的农发林业项目备案通知,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与国家农发办联合下发编报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
第二十七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农发机构按照实施计划的通知要求,组织有关单位逐级编报项目实施方案或作业设计(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由项目实施单位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农发机构在— 7 —
审定项目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汇总形成项目实施计划,联合报送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和国家农发办。
第二十八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会同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对项目实施计划审核、汇总后,与国家农发办联合批复。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农发机构及时将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逐级下达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二十九条 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主动与同级农发机构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农发林业项目和资金全过程管理。包括开展项目前期准备、设计审批和实施工作,负责项目的技术审查、实施计划申报、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效益等情况的汇总统计工作,加强对项目实施计划的检查。
第三十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有关规定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进一步做好资金和项目公示制。
第三十一条 项目实施计划一经批复,应严格执行。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财政资金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变更及终止,由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批准,报国家农发办备案;不足100万元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与农发机构批准,报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和国家农发办备案。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实施中要因地制宜地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加强技术培训,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第三十三条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竣工验收后,应明确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明晰产权,办理产权登记,制定管护制度,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第三十四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向国家林业局报送上项目实施工作总结和农发林业项目统计报表。
第五章 检查验收与档案管理
第三十五条 农发林业项目检查验收包括检查和竣工验收,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控农发林业项目中央财政投资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六条 检查工作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发机构组织自查,并向国家林业局提交自查报告。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会同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在各省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向国家农发办提交检查报告。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前期工作情况、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项目实施效益等。
第三十七条 国家林业局农发机构对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对查出的问题,区别不同情况,相应扣减相关省中央财政资金指标,并要求限期整改。
第三十八条
在项目实施3年期满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发机构组织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形成验收报告报国家林业局。
第三十九条 项目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按照文书、财务、工程三大类,根据有关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农发机构可根据本细则制定本省实施细则。
第四十一条 本细则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9年6月12日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林业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办计字〔2009〕93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红枣基地示范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林业局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林业技术推广站,法人代表赵宾,金昌市金川区林业技术推成立于1986年,隶属于金川区林业局,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区林业科技发展规划,指导全区林业科技研究及林业实用技术的应用和科技成果的推广。现有22人,其中技术人员6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1、1、4项目建设地点
金川区种苗场、金川区草业试验场。1、1、5建设性质
新建 1、1、6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栽植红枣2000亩,修建管护房100平方米,滴灌工程2000亩,新打机井3眼。1、1、7建设期限 2011年,1年. 1、1、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0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26.1%,项目单位自筹226万元,占总投资的73.9%。1、1、9项目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第三年开始挂果,每亩按产干果80公斤计算,年产红枣160吨,收入160万元。第四年以后产量逐年提高,收入逐渐增长。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国家林业局计财司、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和《〈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的通知(规开函[2010]97号)。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采用当地市场价格确定。
枣树苗4元/株,平整土地300元/亩,修建管护房800元/平方米,滴灌600元/亩,机井及配套20万元/眼。1、4综合评价
通过综合分析,该项目符合国家发展经济林产业政策,符合省、市、区确定的林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项目建设条件优越,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投资合理,风险性小,效益显著。项目建成后可切实带动我区经济林生产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区域内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增收,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生态和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可行。
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尽快审查批准,给与国家投资支持,科学组织实施。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金川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金川区光资源丰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病虫危害轻,是红枣最佳栽培区。区委、区政府已把高效林果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支柱产业,发展高效林果业,充分利用本区自然优势,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协调发展。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充分把握国家加大名优经济林建设力度的历史机遇,利用经济林建设的扶持政策,发挥本区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发展金川区高效林果业,对沙地荒漠进行综合治理,培育沙产业,可以有效地带动沙地的综合开发,促进全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二,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首先,利用枣树抗性强的特点,以较小的整地换土量,较省的水肥管理,最大幅度地利用光热资源,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枣树以其耐性强,不仅可以防风固沙,绿化荒漠,而且随着开发的不断升级,即可成为全区广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第三,改善全区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大面积定植枣树,无疑会从根本上根治沙害,改善环境,提高全区的林木覆盖率,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臵
项目区所在的金川区位于东经10123○
○
○
‘’
至10234〞,北
○纬3820〞至39之间,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相邻,西部与张掖市山丹县相邻,东北及北部与武威市民勤县接壤,南部与永昌县相连。东西长99KM,南北宽74KM,总土地面积
3770KM。本项目建设区位于金川区双湾镇境内。3、1、2自然资源状况(1)气候
金川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空气干燥,风大沙多。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量139.8毫米,年均日照2878小时,无霜期156天。(2)水文
项目区属内陆河石羊河水系。项目区属井、河混灌区。(3)土壤
项目区土壤属风沙土、灌耕土。风沙土成土时间短,受强烈风力的作用,植被一般为超旱生植物。据化验,绿洲灌耕土层养分含量一般为:有机质0.8~2.6%,全氮0.07~0.148%,全磷0.06~0.09%,全钾1.25~2.9%,水解氮24~27ppm,速效磷2~12ppm,速效钾150~300ppm。(4)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走廊绿洲平原地貌,地表多为新生代第四纪洪积物,海拔1400m左右。3、1、3社会经济状况
金川区辖宁远堡、双湾两镇,27个行政村,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1.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9万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1593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83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25万元。
2项目区交通条件便利,有灌溉条件,区内属通讯网覆盖范围内,有电话和电台与外界相通,电力保障,可为红枣基地建设提供有利的条件。3、2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地块比较集中,具有灌溉条件,管理相对较好的区种苗场和去草业试验场。
第四章 市场分析
红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红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
经常食用鲜枣的人很少患胆结石。这是因为鲜枣中丰富的维生素C,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少了,结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随之减少。
大枣中富含钙和铁,它们对防治骨质疏松和贫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经常会有骨质疏松,正在生长发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发生贫血,大枣对他们会有十分理想的食疗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药物不能比拟的。对病后体虚的人也有良好的滋补作用。
枣所含的芦丁,是一种使血管软化,从而使血压降低的物质,对高血压病有防治功效。
大枣还可以抗过敏、除腥臭怪味、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
价格分析:根据市场调查,目前红枣干果的市场价平均在10元/kg以上,并能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保持这个价格水平,甚至有望再升。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5、1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5、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央关于生态建设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新时期林业发展大局,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通过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基地为中心、科技为保障的经营格局,促进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资源配臵,发挥林业社会、经济、生态功能与效益,实现兴林与富民的和谐统一。5、1、2建设原则
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 ⑵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强化管理的原则;
⑶坚持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的原则; ⑷坚持规模种植,基地化管理的原则;
⑸坚持适地适树,在造林树种选择上以名优品种为主,提高造林成活率;
⑹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⑺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服务当前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的原则; ⑻坚持按项目管理,确保资金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统一的原则。5、1、3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目标,栽植红枣2000亩,修建管护房100平方米,土地平整2000亩,滴灌工程2000亩,新打机井3眼。5、2项目建设规模与布局 5、2、1示范基地建设规模
栽植红枣2000亩,修建管护房100平方米,土地平整2000亩,滴灌工程2000亩,新打机井3眼。5、2、2建设布局
区种苗场栽植红枣500亩,修建管护房40平方米,滴灌工程500亩,新打机井1眼;区草业试验场栽植红枣1500亩,修建管护房60平方米,滴灌工程1500亩,新打机井2眼。5、3生产技术方案 5、3、1红枣园建立
项目区选定的地方,土壤适宜红枣园的建立。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建园、便于管理的原则建立红枣园。
⑴土地平整:根据现有的土地现状对土地平整后,按照东西向布设地块,为方便管理每个条田面积以50亩为好。
⑵土壤改良:主要采用深翻、施有机肥、使用腐质酸肥料或土壤改良剂,对土层较薄的地段还要使用客土。有机肥以农家肥、油渣为主,农家肥每亩使用量不要低于500kg,油渣必须腐熟后使用。
⑶灌水系统:根据配水定额,为了节约用水,在项目建设中灌水方式采用滴灌。地管选用PVC200mm材料,布设方向按照地块的设臵采用南北向布设,与道路和地埂同向;滴管布设垂直于地管采用东西向布设,布设时滴管滴水处尽量靠近红枣根部。5、3、2红枣定植
⑴种苗选择:项目区栽培所选红枣品种,苗木应为大规格苗木,主侧根发达,根系完整,地径在1cm以上。
⑵定植时间:根据本区造林季节,红枣造林在春季3月25日至4月10日为合适。
⑶栽植密度:按2×3,2×6米宽窄行栽植,亩栽60株。⑷栽植技术:红枣定植全部采用开沟挖穴定植的方法。在规划的园地中按确定的行距开沟,沟宽50~80cm、深30~50cm,树穴挖20~30cm见方,将根系完整的一级苗木放入树
穴,扶正、埋土,在浇灌第一次水后培土扶正。5、3、2整形修剪 ⑴红枣树形的选择
根据红枣引种试验的经验,结合本区光照、温度、人工采摘、田间管理的实际,可选择自然疏层形树形。具体做法是:自然疏层形干高0.6-1米,定干时选择方位适宜的2-3个枝条,培养为第一层主枝,如整形带未分生枝条,可将中心领导枝节顶,促使萌发新枝,选留第一层主枝;第二年中心领导干继续延长生长,在距第一层40-50厘米处,选留2-3个枝条作第二层主枝,各层主枝插空排列,对主枝进行摘心,培养侧枝,这样经过3-5年,一般留3-4层,有7-9个侧枝,每个主枝选留1-2个侧枝,全树共约20个骨干枝。
⑵整形修剪
枣树修剪量轻,应以疏剪为主,修剪时间以早春3-4月间为宜。对幼树以整形为主,多留抚 养枝,对于形成枣股的一、二次枝,注意保存,以增加早期产量。如果枣头生长过旺,侧枝分生部位上移,可将枣头短截,使在低部位分生侧枝,以免造成内堂空虚。对结果树要继续注意培养各级骨干枝,以扩大树冠,对树堂内的徒长枝,如需填补空隙,可行短截,促使发生二次枝,增加结果部位,否则从基部疏去。5、3、3土壤管理
红枣定植当年或次年,树冠小,行间空地大,可种植豆
类、瓜类、秋作物为最好,但间种作物必须在离红枣树行处留0.5~0.8m的空地,以留足红枣生长空间。每年春秋两季,用铁锹翻树盘,深约15-20厘米,切断表土根,刺激萌发新根,促进根系向下生长,同时减少树干周围的根糵萌生。5、3、4施肥
落叶后施一次基肥,每株大树施土粪10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1-1.5公斤,结合秋翻,翻入土内,施后饱灌冬水。5-6月间结合间作物施追肥1-2次。5、3、5灌水
枣树灌水一般随间作物进行,全年灌水6-9次。5、3、6病虫害防治
主要是枣尺蠖,可用人工敲落捕杀,或在5月上旬喷洒1000-2000倍30%氯氰聚酯乳油,毒杀幼虫。5、4建设内容及规模
栽植红枣2000亩,修建管护房100平方米,滴灌工程2000亩,新打机井3眼。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金川区红枣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属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按红枣生产技术规程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项目建成后能够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作用。
项目实施中,以使用有机肥为主,通过深耕、施肥、埋
土等生产措施,一定程度上有改良土壤的作用。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鼠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鼠的危害。严禁使用剧毒、残留期长的农药,以尽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另外本项目的树种均为良种,对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农药施用量会明显降低。在生产经营中,对施用农药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要求其熟悉农药性能及使用技术要求,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以达到保证人畜安全,减少杀伤有益生物,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
通过本项目实施,将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植被覆盖率,使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并可促使生物群落多样化,进而达到良好的生态平衡。同时,对于建立果品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林果业,美化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居环境都具有显著作用。
第七章 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 7、1机构设臵及职责
本项目建设单位为金昌市金川区林业技术推广站,下设办公室、生产股、科研室、计财股和销售部。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报批、计划的安排和有关项目文件的处理,检查、监督、总结计划执行情况;生产股负责基地建设、生产安排、技术服务、指导;科研室负责优质种苗的采购、选育;销售部前期负责设备采购,后期负责产品销售及营销网络建设;计财股负责项目完成情况统计、资金的支付、监管等。7、2经营管理措施 7、2、1生产计划管理
林业站要具体落实项目计划,保证建设项目按性质、按期限完成建设计划,及时发挥效益。为了较好的执行建设计划,林业站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计划的相应措施。按照计划规定的内容和指标统一部署、合理安排各项建设内容,平衡协调各项建设条件,千方百计地组织各方面力量以保证计划的实现。7、2、2工程管理
本项目建设和其它工程建设一样,设计、施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基本环节。项目设计力求科学性、可操作性,要确保设计文件规范化、合理化,严格按设计施工。工程验收贯穿每一项施工的的始终,验收工作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分期抽检、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项目建设应实施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工程招标制。7、2、3资金使用和管理
国家投资资金共80万元,占全部投资的26.1%。主要用于项目优质苗木购臵、栽植、枣园的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
等。自筹资金主要用于土建工程建设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管理由林业站实行单列帐户、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和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按照国家政策及《国家林业局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实施办法》进行管理。制定严格的项目资金拨付、使用和管理制度,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项目建设进度核拨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完成后,按照工程项目验收程序,由有关部门组织项目验收,实行项目审计制度,对项目建设进行跟踪审计。7、2、4销售管理
市场经济下,产品必须通过在市场交易中实现价值,并依靠产生的盈余维持企业的生存和扩大再生产,因此,建立与生产发展相适宜的专业化、系统化、区域性的市场和外部销售市场的网络渠道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农户和企业间的合作,逐渐在包装、标签、运输、售价、品质管理等方面实现规范化和一致性;将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经营者组织起来,形成较大的供给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7、3技术培训
本项目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技术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者接受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使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和较高质量的完成,在项目建设中必须对参加施工的人员
进行技术培训,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建设技术要点,提高造林的质量,实现项目效益。
根据林业站现有人员状况,结合项目实施的实际,项目建设中组织省市有关专家成立项目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参加项目的技术咨询,及时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第八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
(1)国家林业局有关规定、规程中的技术经济指标;(2)通过市场调查取得的有关设备、材料现行价格。8、2投资估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06万元,其中:
苗木费:2000亩×60株/亩×4元/株=48万元 整地费及人工费:2000亩×300元/亩=60万元 修建管护房100平方米×800元/平方米=8万元
滴灌2000亩×600元/亩=120万元
新打机井3眼×20万元/眼=60万元
培训费及不可预见费10万元 8、3资金来源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06万元,采用以国家投资扶持、建设单位自筹的融资方式。其中:中央投资80万元,占总投资的26.1%,项目单位自筹226万元 占总投资的73.9%。
第九章 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结论 9、1经济效益分析 9、2社会效益分析
⑴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为了实现红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金川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林果业,极大地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⑵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项目实施后,将发挥良好的产业优势,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提高果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全面提高果园生产管理技术,推动当地种植业从传统家庭经济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⑶辐射带动能力
项目的实施不仅可示范带动全区果业经济的发展,以果致富,还可带动营销、运输、包装、加工、餐饮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安臵下岗富余人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对于增加财政收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9、3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扩大林地面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可防治荒漠化,减缓沙尘暴的发生,使生态环境状况向良性方面发展。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它对于改善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减少自然灾害,防治荒漠化等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9、4综合评价结论 9、4、1结论
(1)经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论证,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立足本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符合当地实际。
(2)通过市场分析并经过认证,项目产品的需求空间广阔,市场前景看好,销售价格走高。
(3)该项目尽管投资回收期长,但投资收益率高,且收益稳定,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4)项目的实施,对调整和优化项目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推进项目区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全区果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效益明显。
(5)项目投资合理,经济效益明显,风险性小,具有较强可行性,且对当地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基于上述各点,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政策,立项依据充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比较突出,建设条件具备,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4、2建议
根据可行性分析结论,本项目是一个很好的农业综合开发经营项目,实施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议政府加强领导,从政策上、组织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本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投资规模适中,建议项目主管部门尽早批准立项,以加快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名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根据项目建议书编制的基本要求:即应当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拟建地点、拟建规模、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分析投资建设的可行性),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的特点,对其编制大纲稍作调整,不当之处请包涵。附件2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 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1、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1.1.3项目法人代表 1.1.5建设地点
具体到乡镇一级 1.1.6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包括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1 工程固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一种或几种生态示范类型作为建设内容)
1.1.7项目建设期
1年
1.1.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9建设效益 1.2 编制依据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 结论
简要描述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建设投资的可行性。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及意义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建设地点或范围 3.2 项目区基本情况
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等。3.3项目建设条件 3.3.1基础设施条件 3.3.2苗木供应条件 3.3.3自然立地条件
3.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2 建设规模与布局
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几种形式的建设任务及其分布布局,(附图)5.3 建设技术措施方案 5.3.1人工造林技术方案
(1)造林地现状(2)林种选择(3)树种选择(4)整地(5)苗木与植苗(6)配置模式(7)抚育管护(8)苗木供应保障 5.3.2封山育林技术方案
(1)封育区现状(2)封育类型(3)封育方式
3(4)封育年限(5)封育措施
5.3.3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方案
(1)低产低效林现状(2)改造方式(3)管护
(4)苗木需求量及保障供应 5.3.4 固沙工程技术方案
(1)固沙区现状(2)固沙技术措施 …… 5.4 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期限1年,安排到月份。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及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7.3社会效益
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资金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表
4苗木规格、价格表
5工程量表
6投资估算表
7资金筹措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附件3 《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第1章 总 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主管单位、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
1.1.3项目建设地点
1.1.4建设性质
新建或改扩建
1.1.5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1.1.6建设期限
1年
1.1.7建设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8科技支撑单位 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评价),风险评估,带动作用,问题及解决方案,结论与建议等。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阐述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如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及理由(如区域经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存在问题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3章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
3.1.2自然资源状况
3.1.2.1气候
3.1.2.2水文
3.1.2.3土壤
3.1.2.4大气环境
3.1.2.5地形概况
3.1.3社会经济状况
3.1.3.1行政区划与人口
3.1.3.2交通运输
3.1.3.3供电及通讯
3.1.4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3.2.1有利条件
3.2.2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案
第4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调查
4.1.2市场预测 4.2市场营销
4.2.1营销策略
4.2.2营销方案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5章 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5.1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5.1.1指导思想
5.1.2建设原则 5.2建设目标 5.3项目建设布局 5.4建设内容及规模
5.4.1生产设施建设
5.4.2基础设施建设 5.5生产技术方案
5.5.1园地选择
5.5.2栽植区划分
5.5.3品种选择
5.5.4种苗
5.5.5栽植密度
5.5.6整地及栽植
5.5.7土肥水管理
5.5.8整形修枝
5.5.9病虫害防治 5.6项目实施进度 第6章 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
6.1机构设置与职责
6.1.1机构设置
6.1.2机构职责 6.2经营管理模式 6.3经营管理措施
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竣工后的管理措施,如工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6.4技术培训
根据生产技术要求,对项目单位员工及基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的方法、措施和拟开展的主要工作。6.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7章 环境影响评价
7.1环境影响
说明并分析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7.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如,废弃物处里、污水处理,产品质量安全方案等。
第8章 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 8.2投资估算
8.2.1总投资
8.2.1.1建设投资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8.2.1.2流动资金
其中:铺底流动资金。
8.2.1.3其它 8.3资金来源
8.3.1中央财政资金
8.3.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8.3.3自筹资金及来源
8.3.4银行贷款及其它 8.4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财政资金
使用范围、报帐管理等。
8.4.2自筹资金
8.4.3银行贷款
第9章 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分析 9.2社会效益分析 9.3生态效益分析
第10章 附 录
10.1附件
10.1.1企业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
10.1.2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租赁合同 10.2附表
10.2.1项目投资估算表
10.2.2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表
10.2.3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0.2.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0.2.5现金流量表 10.3附图
10.3.1项目区位置、现状图
10.3.2项目规划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