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来安县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议书
安徽省来安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安徽省来安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工程建设项目
2、项目性质:新建
3、建设单位:来安县林业局
4、项目负责人:刘正东
5、项目建设范围:国有长山林场、复兴林场、半塔林场、宝山林场。
6、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总规模为22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00公顷;封山育林120公顷。
7、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申报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80万元,省财政配套32万元,地方配套和建设单位自筹48万元。
8、项目建设年限:2012年,期限一年。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来安县位于安徽省东部的江淮丘陵区,隶属滁州市。东邻天长市及江苏省南京市的六合区,南接江苏省南京市的浦口区,西连滁州市,北与明光市及江苏省盱眙县接壤。
来安县属江淮丘陵区,境内地形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岗地、南部为圩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度5-219米。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沛,年平均降雨量950mm左右,年均气温14.9℃,无霜期222天。
土壤以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黄棕壤为主,质地中壤至重壤;其次是玄武岩、千枚岩、石灰岩等风化的砾质砂土,土层浅薄。土壤Ph值6.5-7.5。
地带性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向常绿阔叶林过度。目前,全县常绿阔叶林树种已逐步被常绿针叶树种和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森林植物群落所替代。
(二)社会经济条件
来安县下辖12个乡镇,4个国营林场,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49.8万人。来安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农业人口41.3万人,占总人口的85%。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5.5亿元,财政收入为4.71亿元,人均收入5886元,其中:林业总产值20383万元,占3.11%。
来安县区位条件优越,距离南京市仅50公里,离滁州市只有20公里路程。境内外交通十分便利,104国道横贯南北,312省道纵贯东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密集的交通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构成了来安县绿色长廊和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的主要骨架。
(三)林业概况
来安县林业用地总面积20838公顷,有林地面积15210公顷,疏林地105公顷,新造未成林地997公顷,苗圃地668公顷,无林地3858公顷。有十二个乡镇林业工作站。
三、建设目标与工程布局
(一)建设目标
在项目区范围内,通过以人工造林、封育等方式,广泛运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通过封造并举,加大阔叶树比例来优化配臵林地资源,调整林种结构,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减轻项目区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对林木施肥、抚育、管理来提高林地生产力,提高森林的防护效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林农真正得到收益,进而促进项目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布局
根据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县生态区位情况和“十二五”林业的总体规划,选择在国有长山林场、复兴林场、半塔林场、宝山林场建设。
四、建设规模与内容
1、主体工程
来安县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工程建设总规模为220公顷,人工造林:100公顷;封山育林120公顷。
2、附属工程
开展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通过此项目活动,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提升工程质量,推广和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生态工程管理,林业实用技术,工程设计、验收、档案管理等,计划举办培训班2次,邀请专家讲座1次。
五、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1、投资估算
来安县2012年国家农业结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160万元,其中用于、封山育林、林木培育管理、其他林业设施(含技术培训、仪器设备)等直接投资145万元,设计费、不可预见费、监理费、管理费和技术咨询与服务费等间接投资15万元。
2、资金筹措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和营造林技术规程的规定,项目建设采取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单位自筹相结合的渠道筹措。
项目总投资160万元,其中申报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80万元,省财政配套32万元,地方配套和建设单位自筹48万元。
六、效益预测
1、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经过治理的水库塘坝的水质将变得越来越清,空气质量得到提高,林农的生活、生产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有林地增加将使森林覆盖率增加0.4%,林分结构和质量将得到优化和提高。可见,项目的实施将增强抗自然灾害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地生产力,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既为工程区农民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增加农户收益,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可起到示范推动作用,改变全县较为粗放的林业生产经营模式,增加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经济效益
根据建设规模和产量测算,项目建成15年后可产商品材2万立方米,按550元/立方米计算,木材产值1100万元,年收入达73万元,将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50元。
七、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全局出发,明确责任,加强领导,成立项目工作领导组,按照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抓紧抓实。
2、加大投入,科学兴林
加强科技宣传,提高项目区群众的科技意识,引导群众学科学、用科学;其次全面培训科技队伍,提高科技人员和林农素质;同时要科学规划设计,提高项目科技含量;要强化技术管理,严格按技术规程操作,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提高服务质量。
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一整套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和承办单位的职责,确定收益分配形式,严格检查验收,及时兑现政策。
4、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坚持专款专用,配套资金在项目实施前足额到专户,资金全部落实后,专户使用。施工中不断加强检查、督促,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和资金足额使用。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日
第二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24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10万元;省、市、区财政第一章
项目概要
1.1 项目背景
清水镇地处酒泉市肃州区“东大门”,属沿山冷凉灌区,具有明显的区位经济优势。近年来,该镇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强化基础,挖优势、抓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制种和洋葱为主的经济区域,种植业的整体效益有了较大提高,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对高标准农田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的有关政策,镇上决定通过积极争取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一步有效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优化土地资源,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保持全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
项目建设地点在清水镇西湾村,建设面积5000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和科技推广措施等四个方面。
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开发区建设规模为5000亩,按照每亩490元计算,总投资
配套资金55万元,其中:省财政配套44万元,市财政配套2万元,区财政配套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80万元(其中:现金和实物折资24万元,农户投工投劳折资56万元,折工日2.8万个)。1.4 项目建设效益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和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5000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旱情;新增农田防护林3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000亩;完善服务体系2个;调整增加经济作物1500亩,亩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00元以上;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万元,农民增加纯收入总额达到49万元;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种植业水平进一步提高。1.5 组织领导和管理
为了加强对项目组织实施的领导和管理,镇上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项建设任务的安排部署和协调工作。同时,与中寨村签定目标责任书,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服务、工程进度等列入目标责任书考核,固定专人负责,认真落实项目工程招标制和质量监理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开发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
2.1 自然概况
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清水镇位于酒泉市肃州区东大门,镇政府距县城70公里,东接高台县,南与肃南县祁林乡相连,北邻巴丹吉林沙漠。中寨村位于清水镇东部。
2.1.2水文气象
全镇水源发于祁连山,径流由冰川、降雨两部分组成,经马营河导入夹山子水库调节灌溉,主要以降雨补给为主,供水量暴涨暴落,洪水量大。年均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小、蒸发大、无霜期短,光照时间为每天平均8.3小时,年平均温度14℃,年均降水量85毫米,蒸发量为2150毫米,无霜期平均140天,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灌溉保证率低,干旱威胁大,属干旱缺水地区。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地形南高北低,地势落差偏大,土壤类为灌淤土,属厚层灌淤土、厚层红色灌淤土和流动风沙土,耕性较好,土壤养分含量不平衡,有机质含量不丰富。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涉及清水镇1个行政村,11个村民小组,1个村办林场,406户,1540人,劳动力708人。
2.2.2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
2003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2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50元,其中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54元。2004年全镇财政收入预计可达到250万元,西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860元。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4463元,比改造前的2005年增加了343元。
2.2.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镇农林牧服务机构健全,设施配套,服务到位。镇上组建有“清水镇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学校”,中寨村成立了“中寨村农民文化学校”,有专兼职教师,师资配套,培训及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至目前,已培训青年农民1400人次,培训项目涉及农业生产各个方面。中寨村还组建有“制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协会”等专门的为农服务组织。2.3 基础设施
2.3.1水利骨干工程状况
项目区内现共有渠道65.5公里,其中:斗渠15.3公里,已砌9.2公里,需维修5.8公里,未衬砌土渠6.1公里;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未砌土渠39.3公里。
2.3.2田间工程状况
项目区田间农毛渠50.2公里,已砌10.9公里,占21%,土渠39.3公里,占79%,田间机耕路14公里,均为砂石路或土路,农田林网配套率占20%。
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内现有农用车380辆,其中:农用四轮拖拉机350辆,农用三轮车30辆,基本能满足项目工程建设需求。在农机服务上,镇上服务机构人员健全,服务及时到位。
2.3.4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已建道路14公里,乡村、村组、组组道路基本贯通,但直线性、平整度不够。所有道路中,铺油道路只有1.5公里,其余部分为土路或砂石路,道路整体状况一般化,项目区内户户通电,农网改造全面完成。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赖夹山子水库调节,由于水利设施不配套,渗漏严重,土薄石厚,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由于存在大面积中低产田,粮食混合单产不足500公斤,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另外,渠道建设投入低,建设速度慢,渠路林配套状况不好。针对项目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以上主要障碍及制约因素,通过实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使项目区土地、水资源潜力得以较好发挥,区位、自然优势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投入产出大幅度增长,以粮食制种、经作制种为主的产业化结构更趋优化,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进一步形成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全面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有富有的土地资源。项目区土地的平整度较高,土地肥力较为充足,连片性强,具备较好的地力基础,是全镇主要的粮食制种和洋葱产区之一,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2、有适宜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项目区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且项目区内全部使用祁连山冰雪溶水,来水量较大,在水利建设上主要为防渗节水的渠道建设,节水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
3、有较好的水利基础。区内引水渠道规划设计位置选择较为准确,占地少,工程量少,收益土地多,收效快,各种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能按要求配套渠路林,综合效益高。
4、镇村两级高度重视,并当作一件大事狠抓苦干,区内群众积极性高,并对农业综合开发寄予厚望。
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势在必行,尤其在中寨村实施具有相当大的可行性和良好的辐射带动性,必将会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 项目区水资源状况
项目区属马营河灌区,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7、8、9三个月年径流量占全年的67%,而苗水期的4、5、6三个月仅占24.5%。由于灌区灌溉任务重,加之项目区渠系配套程度不高,渠道渗漏严重,干旱仍然严重。4.2 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区所在村由夹山子水库干渠经三支渠、四支渠输送库水灌溉,各村民小组耕地灌溉水源相同,为一个供需平衡区。4.3 项目区水源供需平衡
由于项目区自然条件差,水利工程建设速度缓慢,部分渠道建成年代久远,已破败不堪,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0.51,水资源利用率低。中寨村的可利用水资源为(P=50%)421.8万立方米,(P=75%)405.6万立方米。现有耕地5000亩,粮经种植比例为7:3。渠系水利用系数为 0.51,田间水利用率为0.89,水的利用率仅为0.45,净灌溉定额为400立方/亩,毛灌溉定额为888立方,现需水量为444万立方,缺水量为(P=50%)22.2万立方米,(P=75%)38.4万立方米。
4.4 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
由于本项目属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受当地人民群众财力的限制及项目决定,无法另行开源,只能采取节水措施以达到节流目的,因此项目实施后,项目的可供水量仍然由马营河灌区的灌溉制度决定,即年供水量没有变化,为(P=50%)421.8万立方米,(P=75%)405.6万立方米。
第五章
规划设计
5.1 指导思想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中心,以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为动力,坚持“内涵挖潜,全面创新,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突出效益,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起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做大做强制种产业,稳步发展草产业,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提高项目建设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项目区乃至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5.2 选项原则
立足当地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地资源,突出市场竞争力,增强农业效益,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和地方财政的增收。5.3 建设规模及标准
衬砌渠道13公里,其中衬砌口宽1.8m、底宽0.6m、渠深1m斗渠5公里;衬砌D型、C型U型农渠8公里;铺筑10-20Cm沙石罩面、路面宽5m的机耕路8.4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300亩;培训农业劳动力1200人次;示范推广制种玉米、洋葱等新
品种和配方施肥等新技术。通过深翻深耕地2000亩、配方施肥1500亩,改良土壤生化性能,培肥地力。
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6.1 开发任务
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6.2 建设内容
6.2.1水利措施
1、灌排渠道工程22公里。
斗渠5公里,口宽1.8m、底宽0.6m、渠深1m,纵坡1/100--1/200,边坡1:1。
农渠8公里,口宽0.70-0.90m,渠深0.50-0.70m,纵坡1/100--1/200,边坡1:1。
6.2.2农业措施
1、良种基地。项目区内计划建成3000亩以玉米制种为主的制种基地进行良种繁育。
2、改良土壤。平整土地2000亩,深翻3000亩,配方施肥 3000亩。
3、机耕路。修建5米宽交通型田间道8.4公里,天然砂砾石罩面10--20厘米。
6.2.3林业措施
营造农田防护林300亩,定植各种苗木9万株。6.2.4科技推广措施
培训农民技术员、劳动力1200人次,示范推广制种玉米、洋葱等新品种3000亩,深翻深耕3000亩,配方施肥3000亩。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1 编制依据
本项目为中低产田改造,由水利工程建设、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组成。水利工程估算采用国家及甘肃省现行标准,其它措施估算采用省内及当地经验,采用综合指标。
(1)定额依据
建筑工程采用甘肃省水利厅1996年颁发《甘省省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安装工程采用水利部颁发1993年63号文件《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采用《甘肃省水利水电施工机械台班定额》,并对台班定额第一类费用扩大15%。
(2)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依据
各项费用按照甘肃省水利厅1992年15号文件《甘肃省水利水电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为基础,并按1995年19号文件“补充定额”和1998年11号文“费用标准调整意见的通知”计取各项费用。
(3)价格依据
建筑材料价格依据当地2003年第四季度材料市场价。
(4)田间工程按典型示范区扩大指标计算工程量。7.2 投资估算
7.2.1基础单价(1)人工工资
工程地处酒泉市境内,工程执行甘水规发(1995)19号文件,即:工资标准按十一类规定的基本工资计入,地区生活补贴为8%,高原补贴费为12元/月,经分析计算为:土方工程15.69元/工日,石方工程16.75元/工日,砼工程17.79元/工日。
(2)施工用风、水、电 风价:计算风价0.18元/立方米;水价:0.35元/立方米;
施工用电:采用外购电网电和工地柴油发电机共同供电,经分析计算综合电价为0.70元 /度。
按当地市场价格,并计入运杂费用。(3)砂石料单价
工程所需块石、卵石和砼粗(细)骨料按我区各灌区实际情况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砂石料场地,采用人工开采、筛分,汽车或拖拉机运至工地。经计算沙石料单价为:卵石29.479元/立方米,砂子18.23元/立方米,石子22.8元/立方米,垫层29.01元/立方米。
7.2.2建筑和安装单价
根据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法,分析计算建筑、安装工程单价。
(1)单价为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构成。(2)直接费包括基本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
(3)其他直接费按基本直接费计取,建筑工程取4.5%,安装工程5.5%。
建筑、安装工程的间接费以人工费为基础计取,其中土方工程24%,石方工程30%,砼工程70%,安装工程80%。
(4)计划利润按 7% 计取。
(5)税金按直接费和间接费的3.22%计取。7.2.4其他费用
按水利部及甘肃省水规(1992)15 号文件,甘水规(1995)19号文件和(1998)11号文件中有关计算规定计取相关费用。
7.2.5投资估算
根据以上原则及依据,经计算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45万元。
7.3 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区共245万元投资中,按照中央、省市区、自筹1:0.5:0.7的标准,申请中央财政投资110万元,省、市、区财政配套资金5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现金和实物折资)80万元。7.4 群众投工投劳
本项目区工程建设中,群众以投入劳动工日折算现金作为自筹资金,计划群众投工投劳2.8万个,每个工日按20元计,折合资金56万元。第八章
经济效益分析
8.1 经济效益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的建设和实施,可有效改善项目区灌溉面积5000亩,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效缓解旱情。调整增加经济作物1500亩;亩均可增加经济收入200元以上。项目区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万元,农民增加纯收入总额达到49万元。8.2 社会效益
广大群众的科技素质和种植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直接受益,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8.3 生态效益
整个项目建成后,新增加农田防护林3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000亩,可极大地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风沙危害,改善土壤。同时,通过进行节水措施,高效生态农业,综合改土技术,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先导作用。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9.1 实施管理
与项目区所在村组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服务、工程进度等指标列入目标责任书,严格责任书签定的内容,实行定量考核,奖优罚劣。9.2 运行管理与维护
在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项目所在村组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并与建设农户签定建设管护五年质量保证目标责任书,实行属地管理,谁修建,谁维护,并在五年内谁的建设地段出现破损由谁自购材料进行翻建或维修。
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
10.1 环境现状分析
项目区防风林带、生态林带、水源涵养林带建设进展缓慢,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大打折扣,再加上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10.2 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通过项目实施,将极大地减少渗漏及水资源浪费现象,大大改善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状况及农业综合效益,尤其通过防风林、生态林及水源涵养林建设,将会极大地减少风沙和水土流失,较好地涵养水源、缓解人畜饮水矛盾,并能较好地改善环境结构,并极大地提高农业灌溉功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10.3 对策及措施
1、强化科技培训,举办以农业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培训班10场次以上,对全村80%以上的中青年进行科技教育,强抓环境保护教育,树立保护环境意识。
2、强化责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农业综合开发为目的,保护与开发并重,并将环境保护责任以目标责任书形式进行固
定,奖优罚劣,重奖重罚,绝不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进行农业开发,造成环境新的恶性循环。
3、精心设计,慎重规划,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开有植被地段和有树木生长地段,不到万不得已不破坏或尽可能少的破坏植被,不采伐或最大限度地限制采伐树木。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大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使农业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使中低产田得到改造,并能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走高效生态化发展之路。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符合“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也符合本镇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实际,所设置的规划项目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项目筹措资金的渠道正当合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观,回报率高,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建议上级部门及早立项,早日投资,使当地早日受益。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州区清水镇中低产田改造
项 目 建 议 书
(2005)
肃州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肃州区清水镇人民政府
二OO四年十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要………………………………………………1 1.1项目背景„„„„„„„„„„„„„„„„„„„„1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1 1.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 1.4项目建设效益„„„„„„„„„„„„„„„„„„2 1.5组织领导和管理„„„„„„„„„„„„„„„„„2 第二章 项目区自然概况………………………………………2 2.1自然概况„„„„„„„„„„„„„„„„„„„„2 2.2社会经济状况„„„„„„„„„„„„„„„„„„3 2.3基础设施„„„„„„„„„„„„„„„„„„„„4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 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 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 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6 4.1项目区水资源状况„„„„„„„„„„„„„„„„6 4.2供需平衡分析„„„„„„„„„„„„„„„„„„7 4.3项目区水源供需平衡„„„„„„„„„„„„„„„7 肃 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供需平衡分析„„„„„„„„„„7 第五章 规划设计………………………………………………7 5.1指导思想„„„„„„„„„„„„„„„„„„„„7 5.2选项原则„„„„„„„„„„„„„„„„„„„„8 5.3建设规模及标准„„„„„„„„„„„„„„„„„8 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8 6.1开发任务„„„„„„„„„„„„„„„„„„„„8 6.2建设内容„„„„„„„„„„„„„„„„„„„„9 第七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9 7.1编制依据„„„„„„„„„„„„„„„„„„„„9 7.2投资估算„„„„„„„„„„„„„„„„„„„„10 7.3资金筹措方案„„„„„„„„„„„„„„„„„„12 7.4群众投工投劳„„„„„„„„„„„„„„„„„„12 第八章 经济效益分析…………………………………………12 8.1经济效益„„„„„„„„„„„„„„„„„„„„12 8.2社会效益„„„„„„„„„„„„„„„„„„„„13 8.3生态效益„„„„„„„„„„„„„„„„„„„„13 第九章 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13
9.1实施管理„„„„„„„„„„„„„„„„„„„„13 9.2运行管理与维护„„„„„„„„„„„„„„„„„13 第十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14 10.1环境现状分析„„„„„„„„„„„„„„„„„„14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14 10.3对策及措施„„„„„„„„„„„„„„„„„„„14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15
第三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1、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1.1.3项目法人代表 1.1.4建设地点
具体到乡镇一级 1.1.5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包括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一种或几种生态示范类型作为建设内容)1.1.6项目建设期 1年
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8建设效益 1.2 编制依据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 结论
简要描述项目建设作用与投资的可行性。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及意义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建设地点或范围 3.2 项目区基本情况
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等。3.3项目建设条件 3.3.1基础设施条件 3.3.2苗木供应条件 3.3.3自然立地条件
3.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方案
5.1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2 规模与布局
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几种形式的建设任务及布局,(附图)5.3 技术措施方案 5.3.1人工造林技术方案(1)造林地现状(2)林种选择(3)树种选择(4)整地(5)苗木与植苗(6)配置模式(7)抚育管护(8)苗木供应保障 5.3.2封山育林技术方案(1)封育区现状(2)封育类型(3)封育方式(4)封育年限(5)封育措施
5.3.3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方案(1)低产低效林现状(2)改造方式(3)管护
(4)苗木需求量及保障供应 5.3.4 固沙工程技术方案(1)固沙区现状(2)固沙技术措施
……
5.4 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期限1年,安排到月份。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及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7.3社会效益 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资金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及苗木价格表
4、项目建设用工量表
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附件2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编写参考大纲
1、项目概要
1.1项目编制依据
1.2项目名称
1.3实施单位
1.4项目法人
1.5建设地点
1.6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1.7项目建设期
1.8项目总投资
1.9建设效益
2、项目区基本情况
2.1自然立地条件
2.2土地、水资源利用情况
2.3苗木供应情况
2.4基础设施条件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基础设施条件
3.2苗木供应情况
3.3自然立地条件
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内容
5.1人工造林
5.1.1造林地现状
5.1.2整地
5.1.3苗木
5.1.4配置模式
5.1.5补植
5.1.6幼林抚育
5.2封山育林
5.2.1封育区现状
5.2.2封育类型
5.2.3封育方式
5.2.4封育年限
5.3管护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与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
7.3社会效益
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管护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表4苗木规格、价格表5工程量表6投资估算表7资金筹措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2项目区现状图3项目任务示意图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大纲
附件2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议书》
编写参考大纲
一、前引部分 1.封面
项目名称、编制单位(加盖公章)和日期;如封面材质不宜加盖公章可增加扉页,内容同封面,并在扉页编制单位上加盖公章。
2.《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资质证书为复印或扫描等复印件。3.编制单位签职页
项目单位、编制单位(加盖资质证书专用章,可选)、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主管领导(可选)、《项目建议书》编制处(科、室)处(科)长(主任)(可选)、编制处(科、室)主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可选)、编制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签字或签章)。4.编制人员名单页
按编制单位内部管理要求顺序列出编制人员名单。5.前言(可选)
二、正文 1.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1.1.3项目法人代表 1.1.4建设地点
×××县×××乡(镇)×××村,乡(镇)、村可多选。1.1.5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包括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某一种或多种建设类型作为建设内容),建设规模。1.1.6项目建设期
1年
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8建设效益 1.2 编制依据
包括国家林业政策、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面积及规模、主要建(构)筑物数量、主要机械设备数量、人员编制、投资估算指标;营造林成本,造林用苗指标,造林用工量指标,种苗基地供苗指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林木生长量指标。1.4 可行性研究结论
概要描述项目建设方案、投资规模及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 建设地点或范围
以具体地块或小班为单位。3.2 项目区基本情况
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等。3.3项目建设条件 3.3.1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通信、供电、灌溉、排水等。3.3.2苗木供应
现有种苗供应能力及潜力,外调种苗的可能性及经济合理性分析等。3.3.3自然立地
造林地数量及立地条件分析。3.3.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
其他需要分析的项目建设条件。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5.项目建设方案
5.1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2 规模与布局
人工造林(草)、封山(沙)育林(草)、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固沙几种形式的建设任务及布局,(附图)5.3 技术措施方案 5.3.1人工造林技术方案(1)造林地现状(2)林种选择(3)树种选择(4)整地(5)苗木与植苗(6)配置模式(7)抚育管护(8)苗木供应保障 5.3.2封山育林技术方案(1)封育区现状(2)封育类型(3)封育方式(4)封育年限(5)封育措施
5.3.3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方案(1)低产低效林现状(2)改造方式(3)管护
(4)苗木需求量及保障供应 5.3.4 固沙工程技术方案(1)固沙区现状(2)固沙技术措施
……
5.4 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期限1年,安排到月份。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7.效益及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新增有林地面积、新增森林蓄积、控制水土流失面积、治理沙化土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等。7.2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直接经济效益及带动农户增收情况等。7.3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解决农村就业等。7.4风险分析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8.2技术保障 8.3组织保障 8.4机制保障 8.5宣传保障 8.6资金保障 9.结论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及苗木价格表
4、项目建设用工量表
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
附图:(彩图,打印清晰)
1、项目区位置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 附件3
《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
一、前引部分 1.封面
项目名称、编制单位(加盖公章)和日期;如封面材质不宜加盖公章可增加扉页,内容同封面,并在扉页编制单位上加盖公章。
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书为复印或扫描等复印件。
3.编制单位签职页
项目单位、编制单位(加盖资质证书专用章,可选)、编制单位法人代表(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签字或签章)、编制单位主管领导(可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处(科、室)处(科)长(主任)(可选)、编制处(科、室)主任工程师或技术质量负责人(可选)、编制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经理(签字或签章)。4.编制人员名单页
按编制单位内部管理要求顺序列出编制人员名单。5.前言(可选)
二、正文 1.总 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格式:×××省×××县×××年农业综合开发×××(品种)基地示范(或加工)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1.1.4项目建设地点
×××县×××乡(镇)×××村,乡(镇)、村可多选。1.1.5建设性质
新建或改扩建
1.1.6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主要为示范基地面积,示范基地生产品种及产量;如有加工项目,还需增加加工产品规模。
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土建工程、道路建设、灌溉工程等。如有加工项目,还包括所需相应设备与土建工程。1.1.7建设期限
1年
1.1.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1.1.9 项目效益 1.1.10科技支撑单位 1.2编制依据
包括国家林业政策、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面积及规模、主要建(构)筑物数量、主要机械设备数量、人员编制、投资估算指标;营造林成本,造林用苗指标,造林用工量指标,种苗基地供苗指标,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林木生长量指标。1.4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评价),风险评估,带动作用,问题及解决方案,结论与建议等。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阐述项目提出建设理由(如区域经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存在问题等)。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从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置 3.1.2自然资源状况(1)气候(2)水文(3)土壤(4)大气环境(5)地形地貌 3.1.3社会经济状况(1)行政区划与人口(2)交通运输(3)供电及通讯
3.1.4 林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
3.1.5本项目产业及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3.2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3.3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分析 3.3.1有利条件
3.3.1.1设施:交通、运输、通信、供电、灌溉、排水等。3.3.1.2苗木供应:现有种苗供应能力及潜力,外调种苗的可能性及经济合理性分析等。
3.3.1.3自然立地:造林地数量及立地条件分析。
3.3.1.4工程实施有利条件:其他需要分析的项目建设条件。3.3.2不利因素及解决方案
3.4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内容多可另成章节)3.4.1 建设单位概况
建设单位名称,所有制形式,注册时间、发展历程(沿革),主营业务,人员结构等 3.4.2建设单位资产及财务状况 3.4.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3.4.4单位或依托单位研发能力
如有科技支撑单位需附相关合同(或协议)证明。
4.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调查 4.1.2市场预测 4.2市场营销 4.2.1营销策略 4.2.2营销方案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5.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 5.1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1.1指导思想 5.1.2建设原则 5.1.3建设目标
5.2 项目建设规模与布局 5.2.1 示范基地建设规模 5.2.2 建设布局
5.3 生产技术方案或生产工艺流程
有产品加工的项目,还需简述产品加工生产工艺流程。不同示范项目,生产技术方案各不相同,以下内容仅作参考。5.3.1园地选择 5.3.2栽植区划分 5.3.3品种选择 5.3.4种苗 5.3.5栽植密度 5.3.6整地及栽植 5.3.7土肥水管理 5.3.8整形修枝 5.3.9病虫害防治 5.4 建设内容及规模 5.4.1 示范基地建设
包括品种或品种引进,整地,土壤改良等。5.4.2生产设施建设 5.4.3基础设施建设
有产品加工的项目,增加相应的建设内容 5.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分月安排进度,绘制项目建设进度表
6.环境影响评价 6.1 环境现状 6.2环境影响分析
说明并分析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6.3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如废弃物处里、污水处理,产品质量安全方案等。6.4 环境影响评价
7.项目管理及组织运行 7.1机构设置与职责 7.1.1机构设置 7.1.2机构职责 7.1.3劳动定员 7.2经营管理模式 7.3经营管理措施
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竣工后的管理措施,如工程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7.4技术培训
根据生产技术要求,对项目单位员工及基地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的方法、措施和拟开展的主要工作。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8.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1投资估算依据 8.2投资估算 8.2.1总投资(1)建设投资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2)流动资金
其中:铺底流动资金。(3)其它
需说明具体投资渠道 8.3资金来源 8.3.1中央财政资金 8.3.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8.3.3自筹资金及来源 8.3.4银行贷款及其它 8.4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财政资金
使用范围、报帐管理等。8.4.2自筹资金
说明资金筹集能力,资金来源和筹集措施。同时在附件中出具相关证明。8.4.3银行贷款及其它
9.效益分析与综合评价结论 9.1经济效益分析 9.1.1 基础数据
项目计算期、相关的取费标准、财务制度规定、税收政策、银行贷款利率等。
9.1.2 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1)销售(营业)收入(2)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 9.1.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9.1.4 财务效益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
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税后、静态),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和财务净现值(税后)等。(2)银行贷款清偿能力分析(有贷款项目)9.1.5 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2)敏感性分析 图、表表示及文字说明。9.1.6 财务评价结论 9.2社会效益分析
辐射带动能力分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与林农增收致富分析等。9.3生态效益分析 9.4 综合评价结论 9.4.1 结论 9.4.2 建议
附表
1、项目投资估算表
2、流动资金估算表
3、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4、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7、现金流量表
8、银行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有贷款项目)
9、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图(彩图,打印清晰)
1、项目区位置
2、基地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或平面布置图
4、其它附图
附件
1、企业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
2、土地使用证或土地租赁合同
3、项目单位上年财务审计报告
4、项目单位龙头企业认定材料
5、其它证明项目实施能力、认证新技术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