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85问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85问
1、广电总局62号令的全称是什么?何时颁布?何时开始施行?
答:广电总局62号令的全称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于2009年12月16日颁布,自2010年2月6日起施行。
2、广电总局62号令内容有多少章多少条?有那些章节?
答:广电总局62号令内容有8章45条。包括总则、基本保障、日常管理、重要保障期管理、应急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8个章节。
3、安全播出的含义是什么?
答:安全播出,指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传输过程中的节目完整、信号安全和技术安全。其中,节目完整是指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完整并准确地播出、传输预定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安全指承载广播电视节目的电、光信号不间断、高质量;技术安全指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及相关活动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广播电视设施安全。
4、技术系统的含义是什么?
答:技术系统,指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发射系统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光电缆所在杆路、管道,天线所在桅塔等)
5、紧急状态的含义是什么?
答: 紧急状态,指发生安全播出特大、重大安全播出突发事件,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尽快恢复播出或者消除外部威胁对安全播出的 影响时的状态。
6、安全播出责任单位是指什么单位?
答:安全播出责任单位是指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等业务的单位。
7、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安全播出人员管理,应当符合哪些规定?
答: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安全播出人员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参与节目播出或者技术系统运行维护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岗位培训和考核;
(二)新系统、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三)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规定或者其他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
8、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配置,应当符合哪些规定?
答: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配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规定的分级配置要求;
(二)针对播出系统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干扰、插播等恶意破坏的技术措施;
(三)采用录音、录像或者保存技术监测信息等方式对本单位播出、传输、发射的节目信号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记录。记录方式应当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记录信息应当保存一周以上;
(四)使用依法取得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的设备、器材和 软件,并建立设备更新机制,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五)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地球站应当配置完整、有效的容灾系统,保证特殊情况下主要节目安全播出。
9、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哪些安全播出管理制度。
10、答: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维护、运行管理等安全播出管理制度。
11、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广播电视节目源管理,应当符合哪些规定?
答: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广播电视节目源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在节目制作、节目播出编排、节目交接等环节应当执行复核复审、重播重审制度,避免节目错播、空播,并保证节目制作技术质量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
(二)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节目应当具备必要的延时手段和应急措施,加强对节目的监听监看,监督参与直播的人员遵守直播管理制度和技术设备操作规范;
(三)从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使用专用信道完整传输必转的广播电视节目;
(四)不得擅自接入、传送、播出境外广播电视节目;
(五)发现广播电视节目中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者停止播出、传输、覆盖,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
12、新建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投入使用前,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多少 时间?
答:新建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投入使用前,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
13、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运行管理,应当符合哪些规定? 答: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运行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的节目、传输方式、覆盖范围以及相关技术参数播出、传输、发射广播电视信号,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止或者变更服务;
(二)播出质量、技术运行指标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
(三)制定完善的安全播出保障方案和播出、运行工作流程,安全播出保障方案应当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
(四)对主要播出环节的信号进行监听监看,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置播出故障;
(五)广播电视重点时段和重要节目播出期间,在人员、设施等方面给予保障,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防范和应急准备;
(六)定期对安全播出风险进行自评估。
14、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维护管理,应当符合哪些规定? 答: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维护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遵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
(二)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之间、播出环节之间做到维护界限清晰、责任明确;
(三)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委托其它单位承担技术维护或者播出运 4 行工作的,应当选择具备相应技术实力的单位,并与其签订委托协议。
15、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检修、施工管理,应当符合哪些规定? 答: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检修、施工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对技术系统定期进行例行检修,例行检修需要停播(传)广播电视节目的,应当将停播(传)时间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
(二)在例行检修时间之外临时停播(传)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检修、施工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报请批准;
(三)更新改造在播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应当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落实安全措施。
16、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在重要保障期间技术系统检修、施工的原则是什么?
答: 重要保障期间,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不得进行例行检修或者有可能影响安全播出的施工;因排除故障等特殊情况必须检修并可能造成广播电视节目停播(传)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
17、发生安全播出突发事件时,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遵循的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发生安全播出突发事件时,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遵循下列处置原则:
(一)播出、传输、发射、接收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受到侵扰或 者发现异常信号时,应当立即切断异常信号传播,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倒换正常信号;
(二)发现无线信号受到干扰时,应当立即报请所在地人民政府无线电管理部门排查干扰;
(三)发生危及人身安全或者设施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应当在保证人身安全、设施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尽快恢复播出;
(四)恢复节目信号播出时,应当遵循“先中央、后地方;先公益、后付费”的原则。
18、哪些行为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发生安全播出特大、重大责任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造成广播电视技术系统严重损害的;
(三)对特大、重大安全播出事故、事件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19、什么是安全播出事件?
答:安全播出事件是指影响或威胁广播电视节目正常播出和传输的突发事件。
20、安全播出事件如何分类?
答:按照对安全播出的危害程度、事件的可控性、影响范围,以及造成停播或劣播的时长,包括抢修恢复情况,安全播出事件分为特别重 大、重大、较大三级;按照事件的起因和性质,安全播出事件分为破坏侵扰、信息安全、自然灾害、技术安全和其他等5类。
21、什么是安全播出事故?
答:安全播出事故是指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在制作、播出、传输和覆盖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广播电视节目停播或劣播的事故。
22、安全播出事故如何分类?
答:按照对对安全播出的的影响程度,安全播出事故分为特大、重大、一般三级;按照事件的起因和性质,安全播出事故分为责任、技术和其他三类。
23、安全播出责任事故如何界定?
答:因责任单位安全播出管理不到位或个人违反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造成的事故为安全播出责任事故。
24、什么是停播?
答:停播是指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不能按规定时间和程序完整播出、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及信号或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所播出、传输节目中断、垫播或播出、传输效果相当于节目中断,以及在规定播出时间播出非原定节目的错播(节目临时调整除外)。其中,垫播的停播时长按垫播时长的 50%计算。播出、传输效果相当于节目中断是指传输的信号质量严重受损,终端用户收到的图像或声音质量差,图像或声音质量主观评价 2 分或低于 2 分。
25、什么是全台性停播?
答:全台性停播是指安全播出责任单位播出、传输的 80%以上节目 或信号中断,或者覆盖范围内 80%以上的用户无法正常接收的安全播出事故
26、什么是劣播?
答:劣播是指在制作、播出、传输和覆盖过程中,广播电视节目及信号的图像或声音质量发生损伤,图像或声音质量主观评价 3分或低于 3 分,但未达到停播标准的事故(包括节目播出无台标等情况)。
27、重大技术安全事件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答:重大技术安全责任事件的界定标准是:在技术系统的安装调试及 运行维护中发生的人员重伤(含本单位雇用人员);广播电视设备、设施损毁,经济损失达 30万元以上,但不足 50万元的技术安全事件。
28、地市级电视中心安全播出重大事故界定标准及上报单位是什么?
答:地市级安全播出重大事故界定标准是: 重保期的重点时段:
全台性停播 ≥1 分钟
自办或转播的非上星节目停播 ≥5 分钟 日常重点时段/重保期普通保障时段
全台性停播 ≥3 分钟
自办或转播的非上星节目停播 ≥10 分钟 日常播出时段:
全台性停播 ≥35分钟 自办或转播的非上星节目停播 ≥30分钟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发生安全播出重大事故必须按照规定要求逐级上报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
29、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发生安全播出事件、事故后如何报告? 答: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发生安全播出事件、事故后,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立即报告当地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或监测监管部门,其中,属于重大事件或特别重大事件的,应电话报告总局监测监管部门和省级监测监管部门。需要报送至总局的事件、事故,安全播出责任单位还应在事件、事故发生后 2 小时内将快速报告单报至总局监测监管部门和省级监测监管部门,或通过总局安全播出事件事故管理系统填报。30、各级检测监管部门、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按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事件事故信息进行完整记录和保存,应对所检测的事故、事件信息保存多长时间? 答:应对所检测的事故、事件信息保存一年以上。
31、根据所播出节目的覆盖范围,电视中心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如何划分?
答:根据所播出节目的覆盖范围,电视中心安全播出保障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保障等级。保障等级越高,对技术系统配置、运行维护、预防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保障要求越高。有条件的电视中心应提升安全播出保障等级。
(一)省级以上电视台(不含付费电视频道)及其他播出上星节目(不含付费电视频道)的电视中心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
(二)播出上星付费电视频道播出机构的播出系统、总控系统应达到一级保障要求,其他系统应达到二级保障要求;
(三)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电视台、节目覆盖全省或跨省、跨地区的非上星付费电视频道播出机构应达到二级保障要求;
(四)地市、县级电视中心及其他非上星付费电视频道播出机构 应达到三级保障要求
32、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外部电源有何要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外部电源宜接入两路外电,如只有一路外电,应配置自备电源;
33、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供配电系统有何要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高、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二)三级保障播出负荷供电应设两个以上独立低压回路;主要播出负荷应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UPS 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实际负荷工作 30 分钟以上;播出系统和总控系统的主备播出设备、双电源播出设备应分别接入不同的供电回路;
34、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播出控制系统有何要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播出控制系统应能对视频服务器、播放机、切换台(键控器)和播出矩阵(开关)等设备进行控制,实现按照播出串联单自动播出;应配置主备播出控制机和相应的监测切换软件,实现主备播出控制机的自动或手动切换.35、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播出切换有何要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播出切换应配置跳线排,并宜配置具有断电直通功能的专业级播出切换台或播出切换开关、键控器;播出切换开关应能在断电恢复后保持原接通状态;播出切换台和播出切换开关、键控器应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控制方式;
36、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辅助播出设备有何要求?
答: 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辅助播出设备应配置具有台标和字幕叠加功能的设备;配置可靠的时钟和同步信号设备(或由总控提供相应信号源),没有同步设备(信号)的应配置具有内同步功能的切换设备;配置应急垫片信号源和标准的视音频测试信号源; 应能对全部源信号和播出信号进行实时监看监听。
37、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硬盘播出系统有何要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硬盘播出系统应配置主备独立的播出视频服务器。
38、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直播演播室系统的视频系统有何要求? 答: 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直播演播室系统的视频系统应配置专业级视频设备;视频设备应满足信号源画面切换时无跳跃; 视频系统输出的主备路信号应来自于不同的播出切换设备;切换台等关键设备宜配置双电源。
39、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直播演播室系统的音频系统有何要求? 答: 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直播演播室系统的音频系统应配置专业级音频设备;数字音频设备应具有锁相功能并处于锁相状态; 音频系统输出的主备两路信号应来自于不同的调音设备;调音台等关键设备 宜配置双电源。
40、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直播演播室系统的辅助设备有何要求? 答: 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直播演播室系统的辅助设备应有监看监听系统,播出系统的信号应返送给演播室供监看;演播区、导控区、音控区、核心设备区之间应有通话设备连接各工位;演播区、导控区、音控区、核心设备区应配置与电视中心总控系统同步的时钟显示;应具有同步信号;摄像、拾音、放像、放音等信号源设备均应为多源配置。
41、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直播演播室系统的传输链路有何要求? 答: 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直播演播室系统的传输链路应传送主备播出信号至播出中心。
42、电视中心对直播演播室灯光有何要求?
答: 电视中心的直播演播室灯光应符合 《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GY 5045)的要求。灯光和背景装置设备宜接入两路不同电源。
43、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外场转播系统的供配电系统有何要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外场转播系统的供配电系统宜配置稳压设备。
44、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外场转播系统的辅助设备有何要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外场转播系统的辅助设备应有监看监听系统,宜接收播出信号供监看; 演播区、导控区、音控区之间应有通话设备连接各工位;摄像、拾音、放像、放音等信号源设备均应为多 源配置;宜配置同步系统;应配置时钟显示。
45、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总控系统的信号调度系统有何要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总控系统的信号调度系统应配置跳线排;长距离电缆传输电路应配置线路均衡设备;在停电恢复后矩阵应能够保持停电前的路由状态。
46、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总控系统的时钟系统有何要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总控系统的时钟系统应配置可靠的时钟源,全台时钟信号锁定于同一个时钟源。
47、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总控系统的同步系统有何要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总控系统的时钟系统宜配置同步系统,为全台提供统一的同步基准。
48、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总控系统的节目传输系统有何要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总控系统的节目传输系统配置的传输设备、编码复用设备在断电或者重启后,应保留原有配置信息。
49、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总控系统的信号监测系统有何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总控系统的信号监测系统应能对播出链路上的关键节点、节目输出点以及接收的自台播出信号进行视音频监看监听,应配置信号异态报警设备;应采用录音、录像或者保存技术监测信息等方式对输出的电视节目及信号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记录。正常信息应保存一周以上,异态信息应保存一年以上;宜配备解码监看、码流分析、智能网管等故障定位手段。
50、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总控系统的通讯设施有何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总控系统的通讯设施应至少配置一部业务专用外线电话;应配置安全播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
51、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设备运行监测系统有何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设备运行监测系统应对播出关键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异态信息应保存一年以上。
52、电视中心三级保障对电力和环境监测系统有何求?
答:三级保障电视中心的电力和环境监测系统应对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运行参数和关键设备运行情况有监测手段,对机房的温度、湿度等环境状态进行监测;
53、电视中心的机房环境有何基本要求?
答: 电视中心机房温度、湿度、防尘、静电防护等应符合《广播 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室内环境要求》(GY/T 5043)的有关规定,机房接
地、布线、外部环境应符合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的有关规定。其中,三级应符合 C 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有关规定。机房应采取必要的防鼠、防虫等措施。机房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5067)的有关规定。
54、直播管理有哪些规定? 答:直播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开办有群众参与的电视直播节目,应经当地广播影视行政 部门批准并报上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
(二)经批准开办的群众参与的电视直播节目应进行延时播出,使用 的热线电话应开通来电显示, 并具有录音功能;
(三)对有群众参与的直播节目,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指定现场负责人员;
(四)外出直播,应事先详细考察,在直播设备进场前逐一确认供电、停车位置、电缆走向及保护、安全保卫、通信及指挥、照明、对外接口等,保证直播安全; 重大直播应在先期考察和协调的基础上,制定详尽的技术和实施方案;
(五)每次直播前应对系统设施进行播前测试,检查延时器等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核对开播时间、播出长度等;开播前 30 分钟应完成视音频信号测试(包括声画同步测试)并保持畅通。外场转播时,各转播点应提前和播控中心确认时钟;单边连线时,应事先完成相应的通话测试、摄像机电池检查等;
(六)节目部门应有专门人员负责直播现场和播控中心的协调,并负责节目的调整;
(七)大型和重要现场直播需由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协调,部署现场直播的宣传、技术方案和节目调整等事宜。应确定技术总指挥,负责技术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的落实
55、转播管理有哪些规定? 答:转播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对非本台播出节目进行转播前,应经过节目主管部门批准,并制定完善可行的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
(二)转播时,节目部门应有专人在播控中心负责,保证完整转播,并做好转播前后的节目切换和衔接工作;应按上级要求使用延时器;
(三)转播中央一套节目或省卫视节目时,应有两路不同路由的信号源。
56、节目制作有哪些规定? 答:节目制作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标准清晰度节目带制作应符合《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录像磁带录制规范》(GY/T 223),高清晰度节目带制作应符合《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GY/T 155);
(二)硬盘中的节目文件应具有唯一的文件名作为标识,且标准清晰度节目制作质量参照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录像磁带录制规范》(GY/T 223)执行;高清晰度节目制作质量应符合《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GY/T 155);
(三)节目带的带盒及带芯上应标注节目名称、节目时长、起始点时间码和制作人、审核人等信息,并和串联单上的标识一致。
57、节目编排管理有哪些规定? 答:节目编排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应由专人负责节目串联单的编排管理工作,串联单应经审核确认后下达播出部门;
(二)播出节目编排信息和变更信息等应及时发至相应部门;从编排、下达到接收、输入,应制定分级的确认审核制度,各环节均应有责任人检查、复核并签字
58、节目送播管理有哪些规定? 答:节目送播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送播节目应通过内容审查和技术审查,应与节目编排内容相符,并由专人负责送播,特别重要的节目应有备份送播手段。节目带一旦送播,任何人不得擅自取走或修改;送播节目带应至少提前一天完成上载;送播节目带再播时,应再审再送;
(二)临时送播带应建立专项管理机制,明确规定节目带送达播出部门的截止时间;
(三)在文件送播的所有迁移过程中均应有相应的校验机制,且采用开放的接口,使得各环节都能获取其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应设置节目迁移至播出平台的截止时间;
(四)节目带管理人员应核查节目带的播出信息并做好出入库记录,对于有问题或者不能按时入库的节目带应及时与节目部门协调解决。
59、节目的播前技审有哪些规定? 答:节目的播前技审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节目播出前应进行技审,模拟节目带应符合《电视节目带技术质量检验方法》(GY/T 120),数字节目带应符合《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录像磁带录制规范》(GY/T 223);高清晰度节目带参照《数字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Y/T 134)有关内容执行;
(二)采用硬盘播出方式的电视中心应有头尾检测环节,对入库节目文件进行可播性检测;
(三)节目文件技审宜采取内容质量监测系统自动审查与人工复审相结合的方式,先执行自动审查,自动审查选出有问题的文件再由人 工复审;
(四)重播节目应重审。
60、三级保障电视中心年度运行指标是多少? 答: 三级保障电视中心年度运行指标应满足:
停播率≤60 秒/百小时,即可用度≥99.983%;
61、电视中心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哪些运维与技术管理制度? 答:
(一)机房管理制度
(二)值班及交接班制度
(三)安全制度
(四)供配电管理制度
(五)播前测试制度
(六)事故报告制度
(七)维护检修制度
(八)设备管理制度
(九)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62、运维工作流程主要包括那些流程?
答:运维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交接班流程、巡机流程、播前测试流程、业务调度流程、检修操作流程、播出事故处理流程、报告流程等。63、设备操作流程主要包括那些流程?
答:设备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信号切换操作流程、播出设备操 作流程、网管操作流程、供配电设备操作流程等。64、维护管理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维护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参照《电视中心制作系统维护规程》(GY/T 152)、《电视20中心播控系统维护规程》(GY/T 107)的相关要求,针对不同系统和
设备分类制定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周期性维护计划,并按计划 组织实施;
(二)应将播出及相关系统各个环节的设备、线路维护落实到机房、班组、个人,做到界面清晰、责任明确,不漏检、不重叠;
(三)应与上、下游相关播出单位明确信号源主、备用关系,划清维护分界,并签订维护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应包括维护分界图、各方保障责任、故障处理协调机制、联络电话等;
(四)对网络系统、服务器、存储系统、工作站等应定期重启,进行必要的系统补丁更新,并对重要数据进行整理、备份 65、维护管理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代维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委托其他单位承担运行维护任务时,安全播出责任仍由委托方承担,委托方应选择具有相应保障能力的代维单位并签订有效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二)应指定专人对代维单位的运行维护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应对代维单位的操作进行规范,在代维单位进行维护操作时,应安排内部人员监护;应禁止代维单位的远程维护;
(三)设备所在地单位应承担设备运行监测、故障应急处置等代维任务,并与委托方签订有效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应严格履行协议范围内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委托方反馈运行维护情况。66、应急预案管理有哪些规定? 答:应急预案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应针对技术系统的特点和自台实际情况,制订突发故障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供配电故障应急预案、播出重要环节故障应急预案、非法破坏事件应急预案、信息安全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防暴恐应急预案以及其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并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
(二)各相关部门和岗位应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流程;
(三)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和流程,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演练。
67、重要保障期前应做好那些准备工作? 答:重要保障期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应制定重要保障期预案,预案应包含重要播出前的准备、重要播出中的保障措施以及突发故障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等 内容;
(二)如果直接接到当地宣传管理部门关于重大活动的直播任 务,应立即报告广播影视行政部门; 22
(三)应做好技术系统的全面检修、测试工作,应对备品备件、应急工具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补充;
(四)应提前协调电力供应、线路传输、通信联络、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等相关单位、部门为播出提供保障支持。
68、施工涉及或可能涉及安全播出的,施工管理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施工涉及或可能涉及安全播出的,施工管理应符合 以下规定:
(一)施工安排应以减少对播出影响为原则,尽量安排在例行检修时间进行,需要临时停播的,应做好临时停播申请和操作通知等工作; 23
(二)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应明确: 施工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施工内容和施工区域、详细操作步骤和时间进度;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消防等各项安全保障 及应急措施;施工可能对安全播出造成的影响、防范措施、应急操作 处理流程以及相关责任人和需要协调配合的部门等;
(三)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并做到:严格隔离出施工区域,放置警示牌,并进行有效管控;安排熟悉安全播出的人员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发生威胁安全播出的行为,立即予以制止;在播出机房内施工,应与播出运行设施隔离,并加强对播出设备、机房环境的巡视;施工用电应与播出用电分离。69、安全播出事故管理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安全播出事故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安全播出事故的界定、分类、分级、统计和上报应按广播影视 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行业标准执行;
(二)应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安全播出要求,制定本单位的事故管理制度;
(三)对于重大事故应成立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处置过程进行调查,对处置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四)根据重大事故的分析调查,编写事故案例,并及时组织召开案例分析会,通报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五)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人予以处理,对排查发现的播出事故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70、报表管理有哪些规定? 答:报表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按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要求,汇总分析技术指标、播出运行、事件/事故等情况和数据,按时填报相应报表;
(二)上报数据应准确真实,并经过本单位领导审核;
(三)应根据报表类型分类整理报表档案。
71、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建立技术资料库,有条件的应逐步建立电子化技术资料库,资料库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资料库应包含:技术审批文件、运维与技术管理制度、设 备档案、运维档案(含运维工作记录、系统操作记录、运行监测记录 等)、应急预案、事故档案、系统方案、系统图纸、系统重大技改资 料、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安全播出文件、报表等;由专人负责对技术 资料及时更新整理;运维档案应保存一年以上。72、技术安全管理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技术安全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技术安全的规定,遵循《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电气工作安全规程》(GY 63)等行业标准中的有关技术安全要求;
(二)应按照国家、行业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和细化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强化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和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避免发生技术安全事故。
73、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建立安全播出检查和考核制度,定期对各播出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检查和考核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安全播出检查和考核应包含以下主要内:
(一)安全管理:检查安保、防火、防雷等技术安全情况,以及信号源、技术系统的信息安全情况,评估安全风险;
(二)系统配置:检查技术系统分级保障的配置及验收情况,评估技术系统的可靠程度;
(三)系统指标:检查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评估技术指标达标等级;
(四)规章制度: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评估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情况;
(五)预案流程:检查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的制定和演练情况,考核值班人员的掌握程度,评估各项应急预案和关键操作流程的合 理性和可操作性;
(六)文件资料:检查值班日志、运行记录、播出运行文件、维护计划、维护记录、安全播出报表、安全播出事故调查分析报告、设备器材档案等资料,评估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
74、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划分播出相关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的依据是什么?
答: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按照《广播电视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
指南》(GD/J037)的要求,划分播出相关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75、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从哪几个方面规范各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答: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结合信息系统等级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方案和策略,制定网络维护及信息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从访问控制、运行维护、应急处置、人员管理和培训、文件档案管理、审核检查等方面规范各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76、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对信息系统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答: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结合系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网间物理隔离;组合使用路由器、网关、防火墙和安全隔离网闸等设备的功能特性,进行网络边界安全防护;采用多重、异构杀毒引擎对跨信息系统的输入文件进行检测。
合理设置用户权限,防止非授权访问;封闭不必要的外部数据接入端口;限制用户安装非法软件;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升级病毒 库;部署补丁管理系统,及时进行操作系统更新。77、安全播出相关岗位设置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安全播出相关岗位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应合理设置值班岗位,三级应设置专职播出值班员岗位,二级、一级应增设值班长和技术值班岗位;重要保障期间应加强值班力量;
(二)应设置维护岗位,三级应有维护人员,二级、一级应设置专职维护岗位;
(三)与安全播出相关的部门应指定安全播出联系人,加强日常安全播出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了解日常安全播出情况,在安全播出管理工作中做到协调一致、无管理盲区。
78、安全播出相关岗位人员上岗、培训管理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安全播出相关岗位人员上岗、培训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播出值班岗位和维护岗位人员应通过政治审查,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满足岗位要求,并通过岗位培训和考核;
(二)应定期进行安全播出教育,组织安全播出演练,并对技术人员,以及主持人、导播等与播出有关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
(三)应对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新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四)与播出相关的供配电保障部门及其从业人员应统一纳入安全播出管理。
79、电视中心技术系统包括那些内容?
答:电视中心技术系统指电视中心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 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播出系统、新闻及直转播系统、总控系统、卫星新闻采集系统、节目集成平台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应急照明等);
80、电视中心播出系统指的是什么系统?
答:播出系统指按照节目串联单,以视频服务器、播放机或演播室信号为主要信源,通过自动化播控软件实现电视节目播出的技术系统;81、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应当坚持的方针。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82、节目安全播出关门期的定义
答:节目播出实行半小时关门期,即必须至少在节目播出前半小时完成节目的审片和素材的迁移工作。83、纸质节目单交接管理规定
答:总编室工作人员应在当日17:30前将手续完备的节目播出单交播出值班人员,双方应在播出单上签字完成交接手续。播出单必须字迹清晰,如有涂改播出值班人员不得签收。
84、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出现明显异常处置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播出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值班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按照先处理后汇报的原则处置。
85、安全播出绩效考核管理规定
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工作按照按月考核。未按审定的节目单播出而造成播出节目错误(错播、误播、漏播),但未造成导向错误、经 济损失的每次扣罚责任人绩效1000元;造成导向错误、经济损失的,除承担经济损失外,每次扣罚责任人绩效5000元。发生安全播出事故,每次事故责任人学习安全播出的有关文件1周,扣罚责任人绩效1000元;发生较大安全播出事故,每次事故责任人待岗学习安全播出的有关文件2周,扣罚责任人绩效2000元;发生重大安全播出事故,每次事故责任人待岗学习安全播出的有关文件1月,直至解除责任人聘用关系,并扣罚责任人绩效5000元;
第二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试行)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一条
编写目的...............................................................................................................1 第二条
适用范围...............................................................................................................1 第三条
微波传输电路的分类...........................................................................................1 第二章 运维体系...........................................................................................................................1
第四条
运维管理体系.......................................................................................................1 第五条
运行机制保障.......................................................................................................1 第六条
维护机制保障.......................................................................................................1 第七条
人员队伍保障.......................................................................................................2 第三章 系统配置要求...................................................................................................................2 第一节
传输网络系统.............................................................................................................2
第八条
传输体制和组网...................................................................................................2 第九条
波道设置...............................................................................................................2 第十条
微波传输设备.......................................................................................................3 第十一条
网络管理系统...................................................................................................3 第十二条
应急通讯...........................................................................................................3 第二节
电源系统.....................................................................................................................3
第十三条
外部电源...........................................................................................................3 第十四条
供配电...............................................................................................................3 第三节
信号系统配置.............................................................................................................4
第十五条
信号的接入和输出...........................................................................................4 第十六条
信号处理...........................................................................................................4 第四节
自台监控系统.............................................................................................................4
第十七条
播出信号监视...................................................................................................4 第十八条
设备运行监测...................................................................................................4 第十九条
电力和环境监测...............................................................................................4 第五节
无人值守站.................................................................................................................5
第二十条
运行环境...........................................................................................................5 第二十一条
远程监控系统...............................................................................................5 第六节
维护器材.....................................................................................................................5
第二十二条
备品备件.......................................................................................................5 第二十三条
维护工具.......................................................................................................5 第七节
环境要求.....................................................................................................................6
第二十四条
站房传输环境...............................................................................................6 第二十五条
安全防范.......................................................................................................6 第八节
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6
第二十六条
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6 第四章 系统运维管理要求...........................................................................................................7 第一节
运行管理.....................................................................................................................7
第二十七条
运行指标.......................................................................................................7
第二十八条
技术指标.......................................................................................................7 第二十九条
规章制度.......................................................................................................7 第三十条
运行流程...........................................................................................................8 第二节 维护管理.....................................................................................................................8
第三十一条
维护计划.......................................................................................................8 第三十二条
维护操作规程...............................................................................................9 第三十三条
维护分工、分界...........................................................................................9 第三十四条
抢修管理.......................................................................................................9 第三十五条
线路组巡.......................................................................................................9 第三十六条
备件管理.......................................................................................................9 第三十七条
代维管理.......................................................................................................9 第三节 技术管理...................................................................................................................10
第三十八条
电路的频率和路由保护.............................................................................10 第三十九条
试播期管理.................................................................................................10 第四十条
技术改造.....................................................................................................10 第四十一条
应急预案.....................................................................................................10 第四十二条
重要保证期.................................................................................................11 第四十三条
临时停传管理.............................................................................................11 第四十四条
运行变更管理.............................................................................................11 第四十五条
施工管理.....................................................................................................12 第四十六条
事故管理.....................................................................................................12 第四十七条
报表管理.....................................................................................................13 第四十八条
技术资料管理.............................................................................................13 第四十九条
技术安全管理.............................................................................................13 第五十条
检查与考核.....................................................................................................13 第五十一条
安全播出风险评估.....................................................................................14 第四节 信息安全管理...........................................................................................................14
第五十二条
网络和信息安全.........................................................................................14 第五章 附则................................................................................................................................15
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15 第五十四条
规范性引用文件.........................................................................................15 第五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16 第五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6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规范微波传输电路安全播出管理工作,根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的技术系统配置及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条 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分为两类:省际干线、省内干线的微波传输电路为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其它微波传输电路为支线微波传输电路。
第二章 运维体系
第四条 微波传输电路,应设相适应的职能管理机构(微波总站、微波管理中心等,以下称微波总站)负责全电路的运维管理工作。干线微波电路可根据运维需要设置路段中心站承担相应路段的部分维护管理职责。
第五条 微波总站应组织各微波站建立“系统管理、统一调度、协调配合、各司其职”的运行保障机制。
(一)微波总站应负责全电路的运行调度,及时掌握电路运行情况,指挥处理运行中出现的各种安全播出事件/事故,并负责统一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上报;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二)各微波站负责本站的运行保障,完成微波总站的各类指令。发现电路运行异常时,应及时处置,并向微波总站汇报。无人值守站的运行应由微波总站远程监控管理。
第六条 微波总站应组织各微波站建立“科学计划、统一标准、责任明确、防护到位”的维护机制。
(一)微波总站应根据全年维护任务科学编制全年维护计划,并组织各微波站落实维护责任制,明确维护标准和维护任务,落实维护组织、维护人员;
(二)各微波站应负责本站的日常维护,按照计划和统一标准完成维护任务。无人值守站应由路段中心站定期维护;
(三)各微波站应按照“预防为主”的维护原则,做好系统日常维护和微波路由保护工作。
第七条 微波站应结合本站的任务定岗定责,建立相适应的运行维护队伍。
(一)从事安全播出运行、维护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满足岗位要求,并通过岗位培训和考核;
(二)应定期进行安全播出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演练、考核;
(三)应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和新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四)与播出相关的供配电等保障部门及其从业人员应统一纳入安全播出管理。
第三章 系统配置要求
第一节 传输网络系统
第八条 广播电视微波传输电路应采用同步数字系列(SDH)制式。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应以 N+1方式配置保护波道。
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宜按环路传输方式组网,或在可能的节点与光缆干线传输网连通,形成互为备份的传输网络。支线微波传输电路宜以树形或星形方式组网。
第九条 电路的波道设置应符合《1-30GHz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方案》(信部无[2000]705号)的相关规定。
第十条 微波传输设备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大于30万小时;N+1备份系统应采用无损伤切换开关;应选择采用空间分集、自适应均衡、时域均衡、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TPC)等提高传输性能的技术手段。
第十一条 干线微波传输电路应在首站设置网络管理中心,并在适当的节点设备份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配置应符合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广播电视微波电路运行维护规程》(GY/T XXX),以下简称《运维规程》)的有关要求。支线微波传输电路应在首站或端站配置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主要设备应有备份。
网管信息应安排在优先级最高的主业务信道,随主业务倒换。第十二条 微波总站应使用公用通信网建立连接全电路各站的应急指挥通讯系统。指挥中心设置在首站,应配置安全播出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并配置与安全播出指挥调度机构互联的计算机终端和专用通信设备;各微波站应至少配置一路外线电话。
第二节 电源系统
第十三条 微波站宜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电,干线微波传输电路的首站应接入两路不同路由的外电。
第十四条 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低压供配电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
(二)播出负荷供电宜设与其它负荷供电分离的独立低压回路;
(三)微波电路首站及只有一路外电的微波站应配置自备电源,保障全部播出负荷、机房空调等相关负荷连续运行;无自备电源的微波站应配置应急移动发电设备的接入端口;
(四)微波总站、路段中心站应配置移动式发电机组,为全电路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或路段各站应急备用;
(五)微波站直流电源设备应设置冗余,蓄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8小时以上;交流供电播出负荷应采用不间断电源(UPS)供电,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30分钟以上,无自备发电机组的, UPS电池组后备时间应满足设计负荷工作8小时以上。
第三节 信号系统配置
第十五条 上节目的微波站每套节目应配置不少于两路不同路由的信号源,下节目的微波站每套节目应向信号使用单位输出两路信号。
第十六条 上、下节目的微波站应按1+1热备份方式配置信号分配、切换、编解码、复用及适配等设备。并在相关节点配置应急人工跳线端口。
信号切换设备应具有主备路自动选择功能和告警功能,分配、切换设备应具有断电直通功能。所有信号处理设备应具有本机数据管理接口。
第四节 自台监控系统
第十七条 上、下节目的微波站应对发送信号的分配、切换,《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接收信号的输出等环节设置具备故障自动声光报警功能的监听监看系统。首站应设置对信号码流的监测。
第十八条 微波站应配置对本站信号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应具备故障自动报警、运行状态数据记录、查询等功能。
第十九条 电力和环境监测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微波站应配置电力和机房环境的集中监控系统,对供配电设备的分合状态、电压、电流等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对机房温度、湿度等相关参数进行集中处理和告警;
(二)微波站宜设置对天线、铁塔、蓄电池室等设施的视频监视系统。
第五节 无人值守站
第二十条 无人值守站的运行环境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应采用封闭式空间设计,满足无人值守条件下良好的防火、防盗、防尘、防漏、防虫、保温等防护条件;
(二)应配置具有远程遥控功能的空调等设备;
(三)应配置可远端管理的防雷自动保护系统、消防自动控制系统及安保监控系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无人值守站应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站内信号源、供配电等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远程监控系统应具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主要参数实时记录、运行异态实时报警、自动和远程控制、以及数据管理等功能。
第六节 维护器材
第二十二条 对干线微波电路,微波总站应按一定的比例配置全电路所需的备份单元和抢修材料。路段中心站应配备主要设备的备份单元和抢修材料;对支线微波电路,微波总站应参照干线微波电路路段中心站配置备品备件。
第二十三条 各微波站应配置系统设备常用维护工具、检修专用工具、安全保护工具、现场应急抢修工具和相关材料;微波总站的仪器仪表配置应符合《运维规程》的有关规定,各微波站应配置必要的仪器仪表。
第七节 环境要求
第二十四条 站房环境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微波电路的空间通路和电磁环境应符合《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GYJ 30)的有关规定;
(二)机房温度、湿度、防尘、静电防护、布线及外部环境等应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的有关规定;
(三)微波站的防雷接地应符合《广播电视微波站(台)工程设计规范》(GYJ 3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的相关要求,微波站的配电线路及信号线缆不得采用架空线方式进出机房;
(四)机房消防设施的配置应符合《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 5067)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机房安全防范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重点单位重要部位的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GA 586)的有关规定。
第八节 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
第二十六条 微波电路的灾害防护和应急传输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各微波站应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应根据当地地质、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配置必要的防灾物资;
(二)宜建立应急传输机制,当发生特别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正常系统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传输时,应能够应急传输重要节目。《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第四章 系统运维管理要求
第一节 运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安全播出的运行指标应满足:
(一)干线微波业务可用度应不低于99.99%,支线微波业务可用度应不低于99.97%;
(二)微波总站应将停播率指标按年分解到各微波站,作为对各微波站运行维护的考核指标。
第二十八条 系统技术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微波电路的传输差错性能指标应符合《运维规程》的相关要求;
(二)微波传输设备及天馈线等附属设备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运维规程》的相关要求;
(三)编解码设备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编码器、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12)的相关要求,复用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应符合《数字电视复用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6)的要求;
(四)节目的TS流指标应符合《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GB 17975.1)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 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结合本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运维和技术管理制度。
(一)机房管理制度应包括机房出入人员管理、机房禁止性规定等;
(二)值班及交接班制度应包括交接班要求、值班内容、纪律要求、监听监看要求等;
(三)安全制度应包括技术安全、施工安全、消防安全规定等;
(四)用配电管理制度应包括用配电规范、安全规范、主要运行参数及关键设备运行情况巡查规定等;
(五)播出变更管理制度应包括播出变更的启动条件、播出变更前的各项准备措施、播出变更的检查确认规定等;
(六)运行配合制度应包括对微波电路统一调度指挥的原则、对微波总站指令的落实、对站间配合的规定等;
(七)事故报告制度应包括不同等级事故的报告原则、报告内容(事故原因、影响范围、处理过程等)、报告要求等;
(八)维护检修制度应包括维护检修的项目和周期、检修规范、责任分工、重要数据存储与备份规范、维护记录规范等;
(九)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应包括技术档案的范围、存档要求、分类明细、出入库管理、销存时限规定等。
第三十条 应结合播出系统和播出任务,制订和完善各项运行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工作流程和设备操作流程。
(一)运行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交接班流程、巡机流程、节目调度流程、播出事故处理流程、报告流程等;
(二)设备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信号切换操作流程、传输设备操作流程、网管操作流程、供配电设备操作流程等;
(三)各项操作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操作规范,节目调度应按调度单的要求执行;运行工作和设备操作应做好记录并存档;跨单位、跨部门的业务调度、操作指令应有书面通知,相关通话联络应有录音和文档记录。
第二节 维护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各微波站应参照《运维规程》的相关要求,针对不同系统和设备分类制定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周期性维护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维护工作应做好记录并存档。
第三十二条 各微波站应根据自身承担的维护任务及各类设备设施的特点制定电源设备、传输设备、网管系统、天馈系统、信号源系统等的维护操作规程。维护操作规程应符合相关行业的操作规范。
第三十三条 维护分工、分界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微波总站应确定各微波站的维护任务和维护标准,明确站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间维护界面,以及应急抢修、故障查询和电路调测中的跨站配合要求。应做到界面清晰、责任明确;
(二)应与上、下游相关播出单位划清维护分界,并签订维护协议,协议主要内容应包括:维护分界图、各方保障责任、联络电话等。
第三十四条 微波总站应规定定型故障的抢修时限,并根据抢修时限要求制订抢修预案和应急抢修流程,组织各微波站落实各类故障的抢修、配合责任,落实参与抢修的人员、器材、通讯及交通工具。
第三十五条 微波总站应参照《运维规程》的相关要求每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微波传输电路进行线路组巡,检查、测量、调试系统设备的技术指标,检查维护计划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天馈线、电源等易引发重大播出事故的设备。
第三十六条 维护所需的各种工具和器材应妥善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补充、定期标校;备品备件应进行登记造册,放置于满足器件存储环境要求的指定位置,并定期加电检测和维护。
第三十七条 代维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委托其他单位承担运行维护任务时,应选择具有相应安全保障能力的代维单位并签署有效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应指定专人对代维单位的运行维护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在代维单位进行维护操作时,应安排相关人员监护;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二)设备所在地的单位应承担设备运行监测、故障应急处置等代维任务,并与委托方签署有效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应严格履行协议范围内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及时向委托方反馈运行维护情况。
第三节 技术管理
第三十八条 各微波站应按规定办理频率使用手续,并向当地规划部门提出电路的空间路由保护申请。
发现本电路频率受干扰或被盗用,应立即报告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并协助开展干扰源查找、排除工作。微波总站应每季度组织路由巡查,发现空间路由被侵占或将被侵占应及时报告当地规划部门。
第三十九条 新建微波电路需要试播的,应提前7个以上工作日逐级报请省级以上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其中,涉及广电总局直属单位的,以及播出影响范围涉及全国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当逐级报请广电总局批准。
试播期审批部门应及时回复意见;批准试播的,应同时将批复意见告知广播电视监测、指挥调度机构。
第四十条 涉及站址迁移、扩容、更新的技术改造,国家干线应报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省内干线应报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并报国家广电总局备案;支线微波电路应报上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
第四十一条 应急预案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微波总站应针对技术系统的特点和自台实际情况,组织各微波站制订突发故障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供配电故障应急预案、播出重要环节故障应急预案以及非法破坏事件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其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并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
(二)各相关部门和岗位应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具体的应急处置流程;
(三)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和流程,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演练。
第四十二条 重要保障期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应制订重要保障期预案,预案应包括重要播出前的准备、重要播出中的保障措施和突发故障、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内容;
(二)应做好技术系统的全面检修、测试工作;应对备品备件、应急工具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补充;
(三)应提前协调电力供应、通信联络、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等相关单位、部门,为播出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四)各微波站应增加值班人员配备,实行定时汇报,应加强对无人值守站的巡视和监控。
第四十三条 临时停传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临时停传涉及广电总局直属单位的,以及节目影响范围涉及全国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提前5个以上工作日逐级报至广电总局批准;其它临时停传的申请程序、管理要求由省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二)申请临时停传前应做好与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沟通协调;
(三)临时停传申请材料应说明申请原因、起止日期和时间、涉及的节目、影响范围、操作方案、应急措施等;
(四)临时停传批准后,申请单位应在操作前通知相关播出单位,相关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应通知监测、指挥调度机构。
第四十四条 凡节目传输技术参数(传输通道号、传输流参数等)变更,有可能影响下游播出单位接收的,变更前应通知下游播出单位做好配合,变更后经双方测试通过方可投入运行。
第四十五条 施工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施工安排应以减少对播出影响为原则,尽量安排在例行检修时间进行,需要临时停传的,应做好临时停传申请和操作通知等工作;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二)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应明确:施工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施工内容和施工区域、详细操作步骤和时间进度、各项安全措施、相关责任人和需要协调配合的部门、对安全播出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应急操作处理流程等内容;
(三)施工时,应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并做到:严格划分出施工区域,放置警示牌;安排熟悉安全播出的人员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发生威胁安全播出的行为,立即予以制止;在播出机房内施工,应与播出运行设施隔离,并加强对播出设备的巡视;施工用电应与播出用电分离。
第四十六条 事故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安全播出事故的界定、分类、分级、统计和上报应按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行业标准执行;
(二)应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安全播出要求,制定本单位的事故管理制度;
(三)对于重大事故应成立分析检查组,对事故原因、处置过程进行调查,对处置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四)应根据事故的分析调查,编写事故案例,并及时组织召开案例分析会,通报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五)应按照有关规定对事故责任人予以处理,对排查发现的播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出事故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
第四十七条 报表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按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要求,汇总分析技术指标、播出运行、事件/事故等情况和数据,按时填报相应报表;
(二)上报数据应准确真实,并由专人进行审核;
(三)应根据报表类型分类整理报表档案。第四十八条 技术资料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技术资料管理应符合《运维规程》的有关规定;
(二)应建立技术资料库,有条件的应建立电子化技术资料库。资料库应包括:建站档案、技术审批文件、运维与技术管理制度、设备档案、运维档案、应急预案、事故档案、系统方案、系统图纸、系统重大技改资料、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安全播出文件、报表等;应由专人负责对技术资料及时更新整理。
第四十九条 技术安全管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技术安全的规定,遵循《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天线工作安全规程》(GY 62)、《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电气工作安全规程》(GY 63)、《运维规程》等行业标准中的有关技术安全要求;
(二)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细化相关的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和操作流程,强化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教育,落实安全责任和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避免发生技术安全事故;
(三)天线和微波塔的维护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的电气基本知识和高空作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五十条 微波总站应建立安全播出检查和考核制度,定期对各微波站的运行和维护情况开展检查和考核。检查和考核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系统配置:检查技术系统的配置及验收情况,评估播出系统的可靠程度;
(二)系统指标:检查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评估技术指标达标等级;
(三)规章制度: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情况,评估规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情况;
(四)预案流程:检查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的制定和演练情况,考核值班人员的掌握程度,评估各播出系统应急预案和关键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五)文件资料:检查值班日志、运行记录,播出运行文件、维护计划、维护记录、安全播出报表、安全播出事故处理和分析报告、设备器材档案等资料,评估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第五十一条 应对技术系统和播出管理进行安全播出风险评估,对评估出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应及时整改。
第四节 信息安全管理
第五十二条 网络和信息安全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应针对本单位网管、电力和环境监测系统等与播出相关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明确日常操作、运行维护中的信息安全要求;
(二)播出相关信息系统应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封闭主机不必要的外部数据接入端口,采取病毒防护、授权认证、数据备份等安全措施,并定期对病毒库及操作系统等进行更新和升级。
第五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业务可用度指所有广播电视传输业务正常传输时长占业务传输总时长的百分比,单位:%。公式:
各业务累计传输中断时长(小时)事故次数100%业务可用度1各业务传输总时长(小时)某业务累计传输中断时长(小时)受影响的接收节点站数1事故次数业务数某业务传输总时长(小时)接收节点站数业务数100%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其中,每项业务传输总时长按24小时/天计,某项业务的“接收节点数”按该业务下节目站数计算。如某业务在某下节目站接收时只有部分节目中断,则该站“受影响接收节点数”统计时按中断节目数与业务所有节目数的比值计算;
(二)技术系统指微波站与安全传输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传输网络系统、信号源系统及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应急照明、天馈线防护等);
(三)支线微波电路,是指由固定设备传输的微波电路,移动微波设备传输的微波电路不在其内;
(四)自台监控系统,是指微波站对本站信号源及下载信号质量、供配电及环境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
(五)本细则中“应”表示必须达到相应要求;“宜”表示建议达到相应要求;
(六)如无特殊说明,本细则中“以上”含本数。
第五十四条 以下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最新版适用于本实施细则: 《1-30GHz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容量系列及射频波道配置方案》(信部无[2000]705号)《广播电视微波电路运行维护规程》(GY/T XXX)《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微波传输电路实施细则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
《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重点单位重要部位的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GA 586)
《广播电视微波站(台)工程设计规范》(GYJ 31)《广播电视微波工程线路设计规范》(GYJ 30)《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Y 5067)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编码器、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12)
《数字电视复用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226)《信息技术 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息的通用编码》(GB 17975.1)
《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天线工作安全规程》(GY 62)《广播电视中心和台、站电气工作安全规程》(GY 63)第五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广电总局科技司负责解释。第五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推荐]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2月6日起实施
听广播看电视有了维权依据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于2月6日起开始施行(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我国广播电视业的一部新行政法规,该《规定》由总局局长王太华以总局令的形式于2009年12月16日正式对外公布。近日,本报记者就《规定》实施相关问题采访了地区广播电视局局长王德义。
记者:出台《规定》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王德义:为了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维护用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权益,是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而制定的。
记者:《规定》明确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范围,具体包括哪些?
王德义: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等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为保障安全播出开展的技术维护、运行管理、应急处置及其他相关活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实施干扰广播电视信号、危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行为。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行分类分级保障制度。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符合本规定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关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有关要求;不符合的,不得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活动。同时,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全面负责。
记者: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中的安全播出人员与技术系统配置如何管理?
王德义: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播出技术维护和运行管理的机构,合理配备工作岗位和人员,并将其他涉及安全播出的部门和人员纳入安全播出管理,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制。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安全播出人员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参与节目播出或者技术系统运行维护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岗位培训和考核;
新系统、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规定或者其他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配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规定的分级配置要求;针对播出系统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干扰、插播等恶意破坏的技术措施;采用录音、录像或者保存技术监测信息等方式对本单位播出、传输、发射的节目信号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记录。记录方式应当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记录信息应当保存一周以上;使用依法取得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的设备、器材和软件,并建立设备更新机制,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地球站应当配置完整、有效的容灾系统,保证特殊情况下主要节目安全播出。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维护、运行管理等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应当保障技术系统运行维护、更新改造和安全防范等安全播出所需经费。同时,鼓励开展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水平。
记者:《规定》中,如何管理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广播电视节目?
王德义: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广播电视节目源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在节目制作、节目播出编排、节目交接等环节应当执行复核复审、重播重审制度,避免节目错播、空播,并保证节目制作技术质量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节目应当具备必要的延时手段和应急措施,加强对节目的监听监看,监督参与直播的人员遵守直播管理制度和技术设备操作规范;从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使用专用信道完整传输必转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得擅自接入、传送、播出境外广播电视节目;发现广播电视节目中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者停止播出、传输、覆盖,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
记者:《规定》中,对新建、扩建或者更新改造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工程项目如何管理?
王德义:对新建、扩建或者更新改造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工程项目,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在实施前应当组织相关专家或者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技术方案进行安全播出评估;在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当组织验收,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验收情况。
新建广播电视技术系统投入使用前,试运行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
新建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发射系统需要试播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
申请材料应当包括申请书、播出保障方案等内容。
试播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对安全播出责任单位试播期间的安全播出工作评价纳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考核,但非责任性停播事故除外。
记者:《规定》中,对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运行与维护是怎样管理?
王德义: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运行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批准的节目、传输方式、覆盖范围以及相关技术参数播出、传输、发射广播电视信号,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止或者变更服务;播出质量、技术运行指标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制定完善的安全播出保障方案和播出、运行工作流程,安全播出保障方案应当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对主要播出环节的信号进行监听监看,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置播出故障;广播电视重点时段和重要节目播出期间,在人员、设施等方面给予保障,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防范和应急准备;定期对安全播出风险进行自评估。
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维护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遵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之间、播出环节之间做到维护界限清晰、责任明确;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委托其它单位承担技术维护或者播出运行工作的,应当选择具备相应技术实力的单位,并与其签订委托协议。
记者:《规定》中,对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检修、施工管理是如何界定的?
王德义:对技术系统定期进行例行检修,例行检修需要停播(传)广播电视节目的,应当将停播(传)时间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在例行检修时间之外临时停播(传)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检修、施工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报请批准;更新改造在播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应当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落实安全措施。
记者:《规定》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如何管理?
王德义: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其它事故三类,事故级别分为特大、重大和一般三级;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发生特大、重大事故后,应当立即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特大安全播出事故由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组织事故调查,重大事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
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组织事故调查;发生安全播出事故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予以处理。
记者:发生安全播出突发事件时,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遵循怎样的处置原则?
王德义:发生安全播出突发事件时,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遵循下列处置原则:播出、传输、发射、接收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受到侵扰或者发现异常信号时,应当立即切断异常信号传播,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倒换正常信号;发现无线信号受到干扰时,应当立即报请所在地人民政府无线电管理部门排查干扰发生危及人身安全或者设施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应当在保证人身安全、设施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尽快恢复播出;恢复节目信号播出时,应当遵循“先中央、后地方;先公益、后付费”的原则。
同时,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根据安全播出突发事件的分类、级别和处置原则,制定和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将预案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应当投入必要的资金用于应急资源储备和维护更新,应急资源储备目录、维护更新情况应当报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特别是在紧急状态下,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服从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应急资源的统一调配,确保重要节目安全播出。
记者: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有哪些职责? 王德义: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履行下列6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职责:组织制定并实施运行维护规程及安全播出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规范;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播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播出事故隐患,督促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予以消除;组织对特大、重大安全播出事故的调查并依法处理;建立健全监测机制,掌握本行政区域内节目播出、传输、覆盖情况,发现和快速通报播出异态;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保证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组织安全播出考核,并根据结果对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予以奖励或者批评。
记者:广播电视监测、指挥调度机构主要做什么?对这个机构有什么要求? 王德义:按照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要求,负责广播电视信号监测、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建设、安全播出风险评估等安全播出日常管理以及应急指挥调度的具体工作。
广播电视监测、指挥调度机构应当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了解与安全播出有关的突发事件,及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建立健全技术监测系统,避免漏监、错监;建立健全指挥调度系统,保证快速、准确发布预警和调度指令。
记者:出现哪些行为,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王德义: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发生安全播出特大、重大责任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造成广播电视技术系统严重损害的;对特大、重大安全播出事故、事件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
记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对哪些行为可进行处罚?怎样处罚呢?
王德义:违反本规定,有下列九大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给予警告,下达《安全播出整改通知书》;逾期未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可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机构和人员设置、技术系统配置、管理制度、运行流程、应急预案等不符合有关规定,导致播出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对技术系统的代维单位管理不力,引发重大安全播出事故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之间责任界限不清晰,导致故障处置不及时的;节目播出、传送质量不好影响用户正常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从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未使用专用信道完整传输必转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未按照有关规定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设立的监测机构提供所播出、传输节目的完整信号,或者干扰、阻碍监测活动的;妨碍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事故调查,或者不服从安全播出统一调配的;未按规定记录、保存本单位播出、传输、发射的节目信号的质量和效果的;未按规定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备案安全保障方案或者应急预案的。
记者:《规定》中多次提到“安全播出、“技术系统、紧急状态”术语,您能否解释一下?
王德义:安全播出——指在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传输过程中的节目完整、信号安全和技术安全。其中,节目完整是指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完整并准确地播出、传输预定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安全指承载广播电视节目的电、光信号不间断、高质量;技术安全指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及相关活动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广播电视设施安全。
技术系统——指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有关的系统、设备、线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统称。包括: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发射系统以及相关监测、监控系统,相关供配电系统,相关附属设施(含机房以及机房内空调、消防、防雷接地、光电缆所在杆
第四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责任书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责任书
为确保我市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播出、传输工作,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广播电视工作实际,特与你单位签订安全播出责任书如下: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播出的重要性、艰巨性,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把防范干扰广播电视正常播出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纳入议事日程。
2、各单位要细化安全播出的每一项工作,并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部门、责任到岗位、责任到个人。各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具体抓好工作落实,确保责任措施到位。
3、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快捷、有效、准确的安全优质播出指挥系统,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广播电视播出情况、做到联络畅通、反应迅速、指挥有力、高度灵活。
4、各单位要规范操作,在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严格按照广电总局和省局、市局的要求,用专用频道完整转播中央、省和宣城市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得有任意切换广告、流动字幕及干扰正常节目播出的现象发生。
5、各单位要对可能影响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认真排查,做好设备的看护和线路的维护,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实时监控,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在遇到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时,坚决保证在第一时间迅速果断处置并及时上报。
6、因责任措施不到位而发生安全播出事件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并视事件的影响程度,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个人进行处理。
7、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市广电新闻出版局、责任单位各一份。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年**月**日
第五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自查报告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如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检查的通知》精神【新广电发(2014)188号】。我台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周密部署我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自检自查行动,对我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传输、覆盖等业务相关的网络与信息系统进行了全面、认真、仔细的检查。现将自检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我台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始终把安全播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将安全播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如东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领导小组,台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台长、电视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负其责,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建章立制,强化落实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安全播出的应急、监听、监视制度,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如东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播出机房管理制度》,制度基本涵盖了播出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定岗,人人做事有章可循,出现事故有人负责。二是建立安全播出体系,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严格执行安全播出的各项规定,台安全播出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会议,并制定整改措施。在重要播出期,实行领导带班,对保安、播出机房值班及播出环节方面工作进行督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三是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安全播出。台领导班子时刻绷紧安全播出这根弦,加大对播出机房安全播出制度执行情况和机房设备工作运行情况的检查、督查力度;要求节目播出部完善对机房的管理工作,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要采取有效可行的通风散热措施,加强对服役年限较长设备的监控力度;对重要播出期内可能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变被动为主动;围绕安全播出自检、自查工作,提前完成机房设备的相关测试、检修工作。另外重点检查广播机房、电视机房、发射机房的播出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杜绝与办公网、互联网等外网相连。
三、抓住重点,加强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我台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广电局有关安全播出的指示要求,始终把安全播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播出责任制度。加强值班,做好应急工作。针对当前安全播出的严峻形势,我局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防范措施,统一思想认识,制定、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分兵把守,确保职责明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播出部电视机房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多年来实现安全播出零事故。每逢重大节假日,台领导亲自带班,技术负责人值班,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分析总结上一阶段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做到查缺补漏,年初制定了工作责任制目标分解,明确职责。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此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大检查,及时发现了可能危及广播电视设施安全、影响安全播出的不安定因素,目前,播出机房的UPS供电电源B相负载偏高,如果一台UPS主机出现故障,将造电源超载现象,针对存在问题,我台将采取措施,迅速整改,确保“南京青奥会”召开期间广播电视设施安全运行。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我台面临着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党的宣传工作者,对于文化信息安全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在下一步工作中,统一思想,加快改革,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制度,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