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卫生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时间:2019-05-12 01:5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卫生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卫生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第一篇:2016年卫生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小港管理区卫生院

2016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省卫计委5月6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卫计局、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领导小组 组 长:姜建智 副组长:朱本元 肖新祥

成 员:柯友志 郑华涛 陈 远 叶道群 崔金昌 黄若红 李传辉 钟立新

主要职责: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落实落实晨午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卫生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和救治病人,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疫情管理员及时浏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五、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配合市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六、控制措施

(一)病例管理。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村医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每日浏览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将辖区内的患者基本情况告知相应村医,由其到患儿居住地进行面访。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转诊至上级医院,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二)加强晨午检和健康观察。

督导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每日晨午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发热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患儿到医院诊治。

(三)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开设发热疱疹门诊接诊发热、出疹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应加强洗手和双手消

毒,在诊疗中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擦拭消毒。医疗机构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医疗机构的消毒由专人进行。督导学校、托幼机构每天进行全面消毒。

(四)关班、关园措施。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可建议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停课关园(校)10天,并出具书面预防控制指导意见书。

七、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暴发或者流行时,在疫情发生地和高发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印发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由专人发放至儿童家庭中,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重症早期识别指针,培养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散居儿童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广泛宣传十五字方针:“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二)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

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

等科室门诊、病房和医院产房的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八、培训

组织对全院医师和乡村医生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并做好培训效果考核,提高专业人员早期识别能力和早期急救能力。

九、督导检查

组织对全区学校、托幼机构进行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逐一落实到位。

2016年5月10日

第二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一、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 virus)A组16、4、5、7、9、10 型,B组2、5、13 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二、流行病学: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三、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1、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2、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四、易感性: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五、重症病例

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检验

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

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六、疫情报告

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七、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发现患儿,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第三篇:杨市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杨市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镇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及《湖南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建议(2012年版)》、《涟源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实施方案(2012年版)》和《涟源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灾施方案(2012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的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法管理、科学防治,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组织领导与专家队伍

(一)领导小组

成立杨市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镇中心卫生院公卫办,由公卫办主任彭永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组 长:谢湘和

副组长:刘明华

肖德玉

唐 斌 邱小生

成 员:李硕贤 彭永红 李建国 姚 劲

彭彬

李小红

彭迎伟 彭赛武 肖 杰 周惠芬 王士杰 易建梅

杨 伟 曾素华 龙 青 赵岸平周晓娟 李有来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全镇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

(二)专家指导组

镇中心卫生院由成立预防控制手足口病专家指导组(名单附后),负责对手足口病防护措施提出建议;对与制订、修订防控预案和技术方案;指导重大疫情的处理;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疫情现场处置机动队

镇中心卫生院成立疫情现场处置机队(名单附后),负责重大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置等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制,接诊医生发现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和救治病人,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如为重症病病例,应在“是否为重症”处选择“重型,危重型”。在备注栏填写:住院病例/门诊病例。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应在“实验室结果”处填写相应的血清学结果和/或病毒分离结果。在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在网络直报系统中进行订正。

镇中心卫生院安排专人及时浏览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网络,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准确掌握疫情。流行季节安排专人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医疗机构门诊尤其是儿科门诊主动搜索疫情。疫情暴发地区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辖区内托幼机构及学校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指定专人或校医落实晨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发热伴皮疹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隔离治疗并向杨市镇中心卫生院公卫办报告。

五、重症、死亡病例报告、调查和监测

重症病例的报告:必须报请市手足口病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并由专家组组长同意,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重症病例进行网络直报。

死亡病例的报告:在市及以上手足口病防控专家组指导下,由接诊的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二是具有病毒核酸检测(PCR)的实验室确诊依据。

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做好相应病例的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时,调查人员深入到病例就诊的所有医疗机构和患者家庭中,仔细调查询问患者各次退热药物和激素的用药情况(包括自行服药情况、用药名称、使用日期和途径),对儿童尚应注意调查身高、体重、出生信息(体重、胎产、喂养方式等)、照(看)护人文化程度等,并按实际调查结果完整、如实填写,尽量避免填写,尽量避免填写不床头柜。

调查结束后2天内,调查单位须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并逐级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报告。

六、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辖区内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后应及时核实诊断,如确认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立即组织派员赶赴现场,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市中心卫生院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做好调查工作。

调查时应收集托幼机构等事发集体单位基本信息,包括教职工和学生分布情况、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发病情况、教学活动形式(如全日制或寄宿等);集体单位平面图(注明班级、楼层、住宿等);居住条件,卫生状况、卫生习惯等。调查时应查找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并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一周至调查之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填写病例调查一览表。调查时应及时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特征、发病就诊治疗过程、感染接触情况、病原学检测情况以及危险因素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并写出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向上级报告。

七、暴发疫情报告和调查

杨市镇中心卫生院,接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发现聚集性疫情时,应进行调查核实,达到暴发疫情定义标准(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发生2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现场调查方法、内容与调查报告书写上报与聚集性疫情的一致。每起暴发疫情应采集5-10例病例标本送娄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肠道病毒检测。

八、控制措施

(一)病例救治和管理。

实行“村级随访、乡级门诊、市级救治”的手足口病医疗救治策略,做好对手足口病病例的管理

1、村级随访:各村村卫生室要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有关项目,做好5岁及以下发热或皮疹患儿的排查、随访和转诊工作,对5岁及以下儿童登记造册,内容包括:家长姓名、儿童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等;负责居家隔离治疗病例的追踪、随访,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异常症状时,应立即送上级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做好重症病例出院的随访管理工作。由村医生到患儿居住地进行面访。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治疗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褪及水泡结痂后1周。

2、乡镇门诊:镇中心卫生院设立发热或皮疹病例专门诊室。负责做好手足口病门诊和管理,一旦发现病例需要留观、住院治疗,要在确保患儿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及时转涟源市人民医院及更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设立发热或皮疹病例专门诊室。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做好重点科室、重点病房的消毒及人员防护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就医安全。同时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发生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对需要退热的患儿慎重选择退热药物,常用退热药物有乙酰按基酚和布洛芬,严禁使用激素退热,不主张使用氨基比林、复方氨基比林等吡唑酮类药物。

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驻感染。管理时限为自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二)加强晨午检和健康观察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每日晨午检和健康观察,如发现发热或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带患儿到医院诊治。

(三)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病家、托幼机构和小学应在杨市镇中心卫生院的指导下,及时进行环境和物品消毒。

镇中心卫生院应加强预检分诊,专门设置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诊治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采用温式清洁方式。医务人员应加强洗手和双手消毒,在诊疗中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患儿的呼吸道分泌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院内的消毒安排专人进行。

(四)关班、关园措施。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报请涟源市疾控中心后可建议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停课关园(校)10天,并出具书面预防控制措施建议书。

(五)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暴发或者流行时,在疫情发生地和高发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印发手足口病防治宣传单位,由专人发放至儿童家庭中,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重症早期识别指征,培养正确的洗手方法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当集体单位需采取关班或关园的控制措施时,应指导该集体单位做好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告知采取关园或关班措施的必要一,做好居家儿童的医学观察,并由该集体单位向有关儿童家长出具书面告知书。

(六)联防联控措施

在发生暴发或流行时,政府建立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组织落实病例主动搜索、转诊救治、隔离、消毒、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防控措施。

九、常规性预防措施

为降低人群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减少聚集性疫情,避免医院内感染,各地要做好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以托幼机构、医疗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的预防工作。

(一)散居儿童的预防措施

预防手足口病要广泛宣传十五字方针:“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精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二)托幼机构预防措施。

1、指定专人或校医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落实晨午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

2、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半其带至医疗机构就诊,直至病愈(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泡消退)方可返校。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3、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并按照健康教育方案开展健康教育,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5、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措施

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病房和医院产房的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粪便排泄物及其污物等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加强对门诊和病房的检查、指导,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及接触者人数,强化陪护和医护人员的洗手、消毒措施,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四)公众健康教育。

杨市镇中心卫生院应在政府领导下,与当地教育、宣传、广电等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广播、电 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宣传单、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使5岁以下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掌握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环境卫生措施对于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动员托幼机构老师和管理人员、儿童家长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动参与者,形成群防群控。与重症或死亡病例发病前1周或发病后有共同生活、居住史的5岁以下儿童,要对其家长或监护人健康教育,做好儿童的密切观察,出现症状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五)联防联控机制和措施。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镇中心卫生院协调,教育、财政、宣传、科技等有关部门积极参加,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形成防防联控机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在卫生机构的指导下,按照手足口病宣传、消毒和病人的管理等防控工作。

(六)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洁力度,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做好改水改厕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对垃、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整治城乡卫生环境。

十、培训和演练

各医疗卫生要定期对内部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要定期对辖区内(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印发卫生部2010年出版的《乡村卫生人员手足口病防治手册》,做到一人一册。

十一、卫生监督和指导

市卫生局将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医疗机构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重点加强对学校饮食饮水与环境卫生、晨检制度、消毒、健康教育等卫生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疫情监测与报告、消毒、院内感染控制等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发现问题,责令限期解决。在疫情流行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镇中心卫生院将对托幼机构和学校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督导。

十二、保障措施

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的支持,落实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所需经费,做好治疗药品、消杀药械、检测试剂等医药物资储备,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同时,要组织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逐一落实到位。市卫生局对重点地区进行抽查,对因工作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而造成手足口病等传染疫情扩散蔓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严肃处理。

第四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简报

彰寨九年制民族学校

第二十八期

2017年5月18日

彰寨学校落实手足口病预防工作

为落实上级领导部门的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预防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一系列工作。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手足口病的传染途经、症状体征以及预防方法。利用班主任例会时间进行各种手足口病卫生知识宣传工作。

我校校长黄明华向各班班主任介绍了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发病特征、发放有关手足口病宣传资料。就目前的严峻形势,还向班主任老师提出了防控要求。要求全体老师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和技能健康教育:加强了教室的通风,做好每天的晨检工作,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泄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就医,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做好因病请假的学生追踪回访工作,组织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让师生们掌握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做好各项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并强调作好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发现病情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卫生防疫部门。同时做好环境的消毒及密切关注接触者的情况。

第五篇: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案

松崮完小手足口病防控预案

为科学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防止暴发疫情的出现和扩散蔓延,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有效处置散发病例,防止疫情在学校暴发流行。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法管理、及时预警、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组织体系和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在教体办统一领导下,依照职责和本方案的规定,负责组织、协调学校手足口病的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手足口病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防治手足口病领导小组。

组 长:赵庆祝

成 员:董地庆 于朝良 左进国 左心波 吕文德 各班班主任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防控措施

1、指定专人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董地庆),每天下午10:30 前汇报,班主任落实晨检制度,定期对全班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及时向教体办报告。

2、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将其带至县级医疗机构就诊,直至病愈(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泡消退)方可返校。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3、流行季节,教室要保持良好通风,做好饮水、饮食和环境卫生。

4、按照健康教育方案开展健康教育,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5、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多媒体、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指导学生家长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尽早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和治疗。

五、保障措施

1、落实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各项制度,做好消毒等工作。

2、及时发现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逐一落实到位。

下载2016年卫生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卫生院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通知

    中心校紧急通知 接县局通知:省检查组下周一到我县检查手足口病疫情,同时要求: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幼儿园利用星期天必须补齐手足口疫情晨检记录;今天务必打印出《致全县小......

    小学生预防控制手足口病

    小学生预防控制手足口病(1) 在学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利用黑板报等多种方式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⑵发现患病学生,立即去医院诊治,患病儿童不得接触其......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2010年度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有效应急处置我校可能发生的手足口病,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全校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结合我校实际,特制......

    手足口病预防

    关于2014年中小学教师高中级职称专业 水平能力测试的通知 襄人考[2014]16号各县(市)区人事考试院中心,市直各中小学学校:根据省职改办《关于规范全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工作......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推荐5篇)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北京市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 一、背景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