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01:5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ICU院内感染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ICU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第一篇:ICU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ICU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曹凤萍,梁福攸,张宗绵,黎仕斌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摘要: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以制定对策。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19例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1.77%。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及插管时间长,肿瘤病人,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等。结论

ICU医院感染应采取综合性干预对策,切实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我院ICU是一个综合型重症监护病房,承担着各种危重病人救治工作,同时随着现代医疗高新技术的发展,侵入性诊疗技术及抗菌素的广泛使用,社会老龄化,免疫功能低下,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提高ICU病房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我们对我院ICU成立以来(2003年8月~2005年8月)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2003年8月28日~2005年8月28日住ICU病人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分析统计。

1.2 诊断标准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 结 果 2.1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1.77%,上呼吸道,占据14.52%;第3位为皮肤软组织,占6.45%,其余还有深静脉留置管占3.23%;大便占1.61%;尿占0.81%;其它部位占1.61 %.119份培养结果中有的为多部位感染,见表1 图表1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部位分布(n=124)部位 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 皮肤软组织 深静脉留置管

大便 尿 其它

例数 89 18 8 4 2 1 2

感染率% 71.77 14.52 6.45 3.23 1.61 0.81 1.61 图表2其中下呼吸道感染89例中

下呼吸道感染的菌群分布混合菌12.36%真菌13.48%杆菌50.56%球菌

2.2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上呼吸道感染中杆菌占50.56%,球菌占23.60%,真菌占13.48%,混合菌占12.36%,球菌23.60%杆菌真菌混合菌2.3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长;肿瘤病人;大剂量使用抗生素;长期卧床;侵入性诊疗性操作 3.讨论

3.1 医院感染调查

ICU是临床危重患者监护与抢救的重要区域,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区,我院新成立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0。59%,原因主要为ICU患者病情重,卧床率高,意识障碍自主咳嗽反射差,防御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口腔常住菌下移,而消化道细菌逆向移行,导致发生内源性感染,同时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减退,各脏器功能老化,而且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有关。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能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造成二重感染,如真菌感染。除以上因素外,侵入性诊疗性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手术和持续性导尿均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特别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后人工气道建立,使患者呼吸道屏障破坏,失去了上呼吸道对空气的湿化与过滤作用,影响纤毛运动功能和分泌物的排出,因而易发生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此外,在持续导尿与手术过程中如无菌操作不严格,由医护人员导致的交叉感染也时有发生,以上说明,ICU医院感染存在内源性感染,而交叉感染同样值得重视。

3.2 感染病原菌为耐药菌株

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造成耐药菌的产生与扩散,本结果可见ICU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和不动杆菌属具有天然与获得性耐药性,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产生超广普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菌株,产ESBLs菌呈多重耐药,由质粒介导,可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等形式使耐药基因在细菌中扩散。目前,葡萄球菌属中出现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该菌的出现导致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仅对万古霉素敏感,一旦此菌在病区内流行,则造成高死亡率的严重后果。因此,要严格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耐药菌产生与流行。

3.3 医院感染预防对策

(1)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症,加强环节管理,严格消毒灭菌,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对疑有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用品应废弃或进行彻底的终末消毒。(2)加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教育,根据药敏结果用药,严格掌握疗程,严禁滥用或频繁换药,对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警惕有无二重感染发生。(3)严格探视制度,进入ICU应穿隔离服、鞋套,戴帽子、口罩;采用湿式打扫,定期通风换气和紫外线及苍术消毒,(4)加强各种护理措施,对长期卧床者进行口腔护理,对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扣背,促进排痰并及时吸出痰液,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与清洁,对留置导尿患者保持引流集袋低于膀胱水平,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要求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治疗前后认真洗手,严防医护人员的手成为医院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

综上所述,ICU医院感染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采取积极的综合管理措施,才能降低ICU医院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付敏,洪艳华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对策,2006,08-0914-02 【2】 刘晓娴,45例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分析,2006,02-0614-02 【3】 宁丹霞等,326例心血管疾病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2006,02-0152-02

第二篇:ICU院内感染控制介绍

ICU院内感染控制介绍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于2009年1月28日正式成立,29日开始收治病人,至今共收治危急重病患者120例。ICU病房分监护区辅助区和监护区;监护区面积为315m2,床位设置1

2。张;,室内温度(3套室温调节)控制在22-24C,湿度(加湿器)为60-70%,;温暖湿润的环境,而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所以院内感染的控制在ICU显得尤为重要,!借今天徐主任的传道的东风,应徐主任的要求,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将我科近阶段的院内感染工作方面的实际情况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回报如下:

一、感染培训:如在徐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ICU的情况院制订了具体的ICU感染制度,开业之初先对全科人员逐个制度进行培训,成立了院内感染小组,及感染护理小组4人,负责感染培训计划的制定并督促执行,培训后有考试考核,记录考试成绩;2负责每月按感染办要求定时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和手的细菌学监测;3随时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实施侵入性操作的患者进行院内感染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具体病例,查原因、找方法、有举措!

二、环境维护:ICU病房的环境学要求为II类环境,为了维护好ICU的环境,病房内空气24h持续纯净屏净化消毒,地面使用抑菌地板漆,每日定时开窗、排气扇通风两次,每次1h;工作人员出入换鞋;病区内工作人员规范行走路线;新病人入院时尽量在缓冲区内换车或者床,同时将患者的衣服脱掉,减少监护区的污染。探视时间限制在下午3点(治疗少),共15分钟,家属着鞋套,消毒双手后进入监护区。所有的垃圾桶均为脚踏式,并要求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三、床旁隔离:大夫查房时严格执行床旁隔离,每查一个患者后要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后才能查下一个患者,给患者查体前后要毒双手,然后才能在病历上下医嘱,同时注意病历等物品不接触患者及患者的物品。护士的所有操作基本上戴手套执行,看护两个患者时严格执行床旁隔离,防止因医护人员造成交叉感染;

四、专人专物专用:每个床单元都配备必备的医疗护理常规物品,如:固定的监护仪、听诊器、体温表、压脉带、砂轮以及专用的注射盘和护理盘,护士监护时使用的板夹、纸夹。每个患者的监护桌上都有一瓶手消毒液,方便随时消毒双手。

五、终末消毒:当患者转科或者出院后,该患者住ICU期间所使用的一切再利用的治疗护理仪器及物品都要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将患者床单元铺好后,连同患者使用的卷尺、直尺、床刷、各种标示牌、听诊器、监护仪导联线、血压计袖带、指夹等不能浸泡消毒的物品,一起放入床单元消毒机内进行消毒后备用,床单元用一次性床罩覆盖备用;压脉带丢弃,体温表患者家属带走;呼吸机管路、简易呼吸器、开口器、注射盘、护理盘、量杯等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后冲洗晾干置备用状态备用。呼吸机、注射泵、输液泵用后用95%的酒精擦拭,其电源线等用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抹布擦拭消毒。

六、常规化管理:住院患者的湿化瓶每天早晨常规更换,换下的湿化瓶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由白班上辅助的冲洗晾干置备用状态备用。吸引器瓶每天早晨由护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后冲洗晾干备用。床护栏、吊塔、及床头柜每天早晨由护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抹布擦拭消毒。

七、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压脉带、吸引器连接管、一次性套袖、一次性束缚带等。我明白我们现在做得按照监护病房的要求差的太远了,请各位老师有机会将你们的经验好不吝啬的贡献出来,帮助我们,共同把ICU的院内感染工作搞好,我在这里代表我科的所有同事深表感谢!

第三篇: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ICU是医院主要科室之一,因患者来自院内各科室,且病情危重,抵抗力较差,加上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介入治疗等,这使ICU患者感染的机率较高。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是ICU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现就预防及控制ICU病房感染的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葛友兰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1.1 环境因素

ICU内患者病情重危、抵抗力差,病原菌和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空气中的自然菌和人工感染菌密度增加,空气消毒设施如不及时定期检测,会导致效能下降。空气污染造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促发因素。对探视者未进行必要的限制,由探视者把病原菌带人医院的可能性增加;空气环境细菌密度超标,物体表面接受沉降污染菌,清洁或污染手触摸,污染物品搁置、存放等;患者的排泄物及污染物处置过程中造成细菌传播;治疗护理操作,如输液、会阴护理、穿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所造成的空气污染。1.2 医护人员的因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ICU内护理操作繁多,手的操作活动最多,如处理患者的大小便,灌肠,喂食,胃管插入,皮肤护理,翻身,护士手的污染较严重。若不及时清洗双手,将造成细菌传播,引起院内感染。1.3 大量抗生素的应用

治疗过程中多种抗生素的应用可使患者体内正常茵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致使病程延长,感染机会增多。ICU病室抗生素杀伤力较大,因为患者在转至ICU前已应用过多种抗生素,在ICU产生的耐药菌株流行到院内将最难以控制。加之危重患者又是易感者,使ICU的感染控制造成困难。

1.4 侵入性操作因素

目前侵入性有创伤口日益增多,成为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如泌尿导管、气管切开、动静脉导管、吸人装置、气管插管、监控仪器探头等侵人性治疗手段,可把外界微生物导人体内,损伤了机体的防御屏障,有创伤口的增多,可能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此外静脉采血及静脉留置针等的护理不当,均可引起人为侵入性感染。2.1 加强ICU消毒管理

ICU应限制探视,做好病室日常清洁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阳光充分,每日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换药敷料、遗弃物、排泄物、各种引流管等,病室内用品应定时消毒液擦试,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2次,每次1h。工作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无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人室前更衣、戴工作帽、穿专用鞋,操作前后清洁双手;仪器设备每日用清水擦拭后用消毒水擦拭,呼吸机、湿化瓶、吸痰器管道使用后均消毒。加强对导管、器械的消毒及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勤洗手是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简单有效的措施,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认真洗手,预防交叉感染。2.2 合理应用抗生素

应改变以往抗菌药物的常规程序,早期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同时注意药物对患者的毒性作用,应多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避免滥用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应用抑制免疫疗法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先治疗慢性病灶防止自身感染,定期检查白细胞动态与其他监测,提供药物预防等。对易将微生物引入体内的诊治手段切实做好消毒及灭菌等工作,保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只要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院内感染是可以预防的。2.3 导管严格无菌

ICU病房内因各种留置导管,如控制不严或是使用不当可引起患者严重感染,可引起菌血症;导管一般争取在2—3 d内拔除,最长不宜超过7 d;对昏迷及休克患者需长期导尿者,每日冲洗膀胱同时消毒尿道口;心内膜临时起搏导线,胸腔或纵隔引流管留置时间不易超过1周,否则易引起感染;导管导线皮肤入口处每天用75%酒精或碘伏涂擦后再更换敷料;见导管尖有纤维条索或血栓者,将导管尖端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4 掌握吸痰技术

使用机械通气者,吸痰时两人合作,与呼吸机呼吸回路连接处应消毒后脱开再吸痰,吸痰时由浅而深,切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人气管。拔出气管套管或者气囊放气前要充分吸净口腔内及咽部的分泌物。气囊充气时可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口腔、鼻腔,在气囊放气前和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

第四篇:浅谈医护人员的手机与ICU院内感染的关系

浅谈医护人员的手机与ICU院内感染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的手机与ICU院内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混合ICU的50名医护人员以及医护人员所用手机60部手机,对医护人员的手部及其手机分别进行表面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染色鉴定以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全部60部手机的表面细菌污染率为93.3%,医护人员的手部及其手机的表面分离菌种类构成相似,并且多数菌株为院内感染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50名医护人员中,仅有12.0%的人有日常清洁手机的习惯。结论:医院ICU的医护人员所使用的手机具有较高的细菌污染率,并且多数菌株为院内感染菌,提示医护人员所用手机具有很高的传播病原菌的危险性。【关键词】医护人员;手机;ICU;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是当前医院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Semmelweis菌可以通过医务工作者受污染的手传递给患者。医院ICU是院内感染控制要求最严格的工作场所,因此ICU中的医护人员及其所用的工具均须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我院通过对医护人员的手机进行表面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旨在探讨ICU院内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手机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混合ICU的9张床位以及50名医护人员,其中包括主任医师助理医师11人,护士19人以及护理人员16人,以及全部医护人员所用手机1.2 研究方法

首先分别对医护人员的性别、年龄、工作时间、戒指佩带频率、率及程度等情况进行记录;其次,对医护人员的手部及其手机分别进行表面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并通过格兰染色法、形态学、菌落计数、血浆凝固酶、氧化酶以及触酶的测定,对全部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格兰阴性菌的鉴定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细菌检定仪。葡萄球菌的苯唑西林体外药敏试验以及格兰阴性菌的头孢他啶体外药敏试验均严格遵循2006年CLSI标准进行。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得结果采用t检验,且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全部60部手机中有56部表面有病原菌,表面细菌污染率为93.3%机上未发现存在细菌生长,表面存在病原菌的56部手机中,有29部(一个属,有20部(33.3%)存在2个菌属,部11(18.4%)存在3种或多种菌属。医护人员的手部及其手机的表面分离菌种类构成相似,50名医护人员手部共分离出株病原菌,60部手机共分离出77株病原菌,其中包括:4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埃希菌,5株霉菌,3株链球菌属,4株不发酵糖菌,株酵母菌。从60部医护人员的手机上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约有氧西林菌株,分离出的格兰阴性菌中,有32.1%的菌株对头孢他啶出现耐药现象。50名医护人员中,仅有6人(12.0%)有日常清洁手机的习惯,其余的不清洁手机。另外,助理医师的手机经统计显示存在较高的菌落计数,落计数以及特定细菌生长率方面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统计显示戴戒指的医护人员手机上的平均菌落数较高,但菌落计数之间以及污染率比较(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追求时尚的需求的不断提高,当前社会手机被广泛地应用于私人

1861年即证明细ICU4人,60部手机。手部及手机日常清洁频VITEK 2 全自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4部(6.7%)的手48.3%)上的病原菌为

8212株金黄2株场球菌属和151.4%的菌株为耐甲

88%的医护人员从但在全部人员手机菌P>0.05),差等早在,仅有之间的交流,医院ICU等特殊场所对于医护人员的手机携带也是无法做到严格的限制或禁止,但是通过本次研究显示,医院ICU的医护人员所使用的手机具有较高(93.3%)的细菌污染率,并且多数菌株为院内感染菌,说明医护人员所用手机具有很高的传播病原菌的危险性,提示我们应该意识到在ICU内限制使用手机的重要性。临床已有相关报道证实医院病原菌存在通过个人电子数码设备、床旁仪器等进行传播的可能性,提示ICU医护人员日常密切接触的电子物品多数已成为细菌的储存库。

由于医院ICU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如果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洗手指证,就

[2]很容易导致手机污染,使手机成为潜在的病原菌传染源,对ICU患者以及医护人员自身均构成威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给ICU医护人员制定严格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如手部消毒、手机消毒以及环境消毒等,报道显示用含乙醇的消毒剂对手机进行消毒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叉感染的几率,另外还应定期将手机放在阳光下进行暴晒,以杀灭存在于按键缝隙中的病原菌等,有利于患者及自身的安全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玉华,浦周昆,王秀兰.医务人员手机细菌污染原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6):989.[2] 朱明娟.医务人员手机微生物污染的消毒方法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3):559.[1]

第五篇:ICU医师必读之十一——院内感染预防

ICU医师必读之十一——院内感染预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09-06 21:52 文章来源: 丁香园

文章作者: garvel 文章编辑: ache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ICU 院内感染 ICU医师必读

1、管理制度

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穿上工作服、换鞋入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入室,探视者应换探视衣、鞋套入内。

所有人员要坚持洗手规则,在处理不同病人或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前、后均需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每个病人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吸引装置等不可与别人交叉使用。病人出室后需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给别人使用。

各种抢救物品与监护仪器在转换使用时,必须规范消毒。

室内地面、家具用消毒液擦拭每天二次,若有污染随时擦拭。

医护人员不得在室内用餐。

病房定期通风,加强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定期对病人的分泌物、引流物作细菌培养,发现或疑有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上报感染管理科。其他消毒隔离参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诊断

——本次住院>72小时; ——3个月内曾住院; ——近期抗生素使用史。

3、医源性肺炎的治疗

(1)概述

医源性肺炎的分类:院内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务人员相关性肺炎。

所有怀疑有医源性肺部感染患者应立即予抗生素治疗,但在此之前必须先行下呼吸道取样培养。

(2)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

发病前90天内曾接受抗生素治疗; 本次住院≥5天; 免疫抑制疾病或治疗; 所住病区有高频率耐药现象。

(3)经验性治疗

a、轻症:起病≤5天,无多重耐药危险因素。b、起病>5天,有多重耐药危险,病情危重。

常用抗生素剂量

名称 剂量

抗假单胞菌类头葆菌素

头孢吡肟 1~2g q8~12h 头孢他定 2g q8h 碳青霉烯类

伊米培南 500mg q6h或1g q8h 美洛培南 1g q8h ß-内酰胺/酶抑制剂

哌拉西林+舒巴坦 4.5g q6h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 7mg/kg/d 妥布霉素 7mg/kg/d 阿米卡星 20mg/kg/d 抗假单胞菌喹诺酮类

左氧氟沙星 750mg/d 环丙沙星 400mg q8h 万古霉素 15mg/kg q12h

4、抗感染药物分级使用

(1)非限制性使用——ICU住院,进修医师

青霉素类——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巴氨西林

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布烯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 氯霉素类——氯霉素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阿其霉素

四环素类——强力霉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金霉素 呋喃类——呋喃妥因,莫匹罗星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 磺胺类——SMZco,柳氮磺吡啶,磺胺醋酰钠 其他——甲硝唑,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比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喷丁,力克肺疾,磷霉素 抗真菌药——制霉菌素,酮康唑,咪康唑,特比萘芬,联苯苄唑,克霉唑

抗病毒——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中草药制剂——大蒜素,黄连素 抗寄生虫类——均为非限制药

(2)限制使用——ICU主治医师

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羟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菌素类——头孢呋新,头孢克洛,头孢西丁,头孢匹胺,头孢布烯,头孢他美酯,头孢地嗪 其他ß-内酰胺类——氨曲南

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大观霉素,依替米星 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乙酰吉他霉素

喹诺酮类——左旋氧氟沙星,氟罗沙星,甲氧沙星,莫西沙星,司帕沙星

其他——替硝唑,奥硝唑

抗真菌类——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

抗病毒——泛昔洛韦,更昔洛韦,万乃洛韦,喷昔洛韦,聚肌胞,干扰素,拉米夫定,金刚烷胺

(3)特殊使用——ICU副主任医师以上

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唑兰

其他ß-内酰胺类——拉氧头孢,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糖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抗真菌类——两性霉素B

下载ICU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ICU院内感染调查分析(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经常对新生儿科、手术室、产科分娩室、供应室等重......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2012年津南妇儿中心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2012年我们切实开展中心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我中心院感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针对2011年我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为提高我院院内感染管理质量,进一步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 疗废物管理办法》和《传染病防治......

    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二0xx年20xx年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院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院内感染自查报告

    赤峰红山中医院院内感染自查报告 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认真查找我院在院内感染管理、报告和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

    院内感染整改措施

    根据县卫生局《关于做好新生儿室院内感染和消毒安全自查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做好安全生产紧急电话通知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创建一级甲等卫生院有关内容,我院组织人员对上述各项工......

    院内感染自查报告

    院内感染自查报告 根据卫生处要求,我院组织各科室认真学习了《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并对照要求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措施 (一)布局流程遵循......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一、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