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2011园林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环艺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2010-2011学年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转眼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已经走过9年的历程,成功送走了7届毕业生,毕业学生总数超过1000名,大部分毕业生都在园林行业从事着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非常令人欣慰。
回顾专业走过的这么多年,我们经历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房地产和汽车行业成为已经从遥远贴近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绿化事业和园林行业的大发展,特别市近年房地产行业的急剧膨胀和行业本身的暴利,极大带动了园林行业的发展和薪资的快速增长。同时,学院也经历了关于全国高职示范院校的申报、评审,到现在已经是示范院校,通过专家的讲解看,文件的学习,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也都在进行着改革和进步。此外围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园林人才的需求,以及关于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和反馈,我们也在一点一点细化着教学的方方面面,以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下面就2010-2011学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果详述如下。
一、在教学实践中统一思想和认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能力培养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加强综合应用技能的培养 该专业以培养园林工程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对园林人才的迫切需要为目标。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各专业方向的特点、要求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谦虚、协作的精神,能安心在园林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基本素质为基础,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建立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提出能力要求,合理确定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能力培养的基础,它必须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以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为主线,制定动态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各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等的时间分配和次序安排。在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中既要考虑专业能力培养,又要考虑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加强了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保证其课程和应用的不断线,并提倡学生获取计算机及英语等级证书。同时开设了艺术课群、文学欣赏等选修课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调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人。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为基础制订,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在人才培养模式执行过程中,根据教学及生产一线的信息反馈,调整各项能力要求及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市场需求状况不断修正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以满足市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建立理论与实践交互渗透的教学流程。专业人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法,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三)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 专业教学改革中教学体系的改革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由于本专业学制为三年,毕业生应具备专业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的特点。故应以“应用”为主要宗旨和特点构建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
在教学体系改革时,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必需的知识为基础主线,根据知识的相关性和互补性进行课程的整合和知识模块的拼装,合理分配各课程知识内涵。
在教学内容改革时,以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加强了应用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的教学内容,注意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考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实践过程,按金字塔型专业实践教学结构图,安排各类实习与实训。在专业实践教学结构图中将实践环节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实践基本知识培养层。在该层次中主要通过各个课程的试验及课程设计的单项技能,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主要实践内容是包括有关专业基础课程试验,课程实习和认识实习等内容,并设置了相关技能课的边讲边练内容。
2.专业技能培养层。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主要以校内软硬实训场所为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初步专业技能训练。在此阶段提倡学生拿到一至二个工种中级以上等级证书。
3.综合能力培养层。主要以毕业实习与顶岗实习为主,结合工程实际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在此阶段利用以前所掌握的实践基本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结合园林工程实际和有关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所解决的工程问题可以是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也可以是以往工程中曾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问题应由教师在实践中选取。通过该阶段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4.生产顶岗实践能力培养层。在该阶段以生产顶岗实践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竞争上岗意识,但更主要的是为学生积累工程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是毕业后直接顶岗的最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该阶段的实践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环境,我们多家园林工程单位作为协作共建单位,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实践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一)人才培养方案要反映企业的需求
两年中,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聘请企业和生产一线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指导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座谈会”,倾听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以及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同制定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近几年,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推行动态可调、弹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制定强调企业参与和体现“生产一线”应用,整体人才培养模式富有弹性和适应性,及时整合各知识和能力模块,调整专业培养方向。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达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
为了使毕业生毕业后能直接顶岗工作,快速适应“生产一线”环境,本专业通过教研室与系领导共同努力,与多家园林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使学生在园林工程现场、在真实的施工环境中,或者花卉公司里实训,培养学生土方施工放线、假山工程施工组织、工程识图、园路工程、景墙挡土墙工程、花卉繁育等专业技能,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现实的职业环境中接触岗位,达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要求。
校内园林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基地,学生在课余时间可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随时进行实践操作和演练。对植物品种的繁育要求学生必须规范操作,从实验设备准备、样品的选取、实验操作到资料收集整理、成果处理,严格按实验室的要求进行。
三、以试点专业为突破口,促进相关专业教学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并将获取岗位资格证书的有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能力培养的要求,将有关的教育、教学环节组成系列课。例如英语系列课由公共英语、专业英语组成;计算机系列课由计算机操作技术、计算机语言、AutoCAD及专业软件应用组成等。在系列课的基础上,确定各门课的地位和作用,并合理划分各门课的界面,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内容的整合,采用高职特色教材,开发教学课件。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并跟踪生产和科技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讲练结合,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例如:园林建筑设计、插花、盆景、园林工程等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实行边讲边练。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除将“两课”、“形势与政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以外,还在全院开设了舞蹈欣赏、文学欣赏、ISO9000质量认证等多门选修课。
(二)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建设始终把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核心,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并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使实践教学环节由理论课程的附属地位逐渐过渡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确保了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
加强与生产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走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聘请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指导与考核,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着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对到生产单位顶岗实践的学生,由指导教师根据顶岗内容提出要求,由生产单位有经验的工程师负责监督,顶岗结束后由实习单位写出评语,提交实践成果,回校参加答辩。
四、师资队伍建设
(一)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
目前本专业与相关专业有在任教师15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1人,全部任课教师均达到本科以上学历,近两年新进青年教师4人,师资队伍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以适应高职教师的需要
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工程实践,提倡社会兼职,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并外聘专业教师5人,其中有高工2人,教授3人。
五、校、系、教研室齐努力,向国家级精品专业学习
2002年以来,在精品专业建设中,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规格所必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大专业、多方向、活模块、分阶段递增的能力培养模式,构建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流程。探索实验实训新模式,优化专业培养方案,面向工程施工第一线的生产、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以施工技术应用、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招投标管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监理人员等专业岗位为主,调整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根据优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调整优化的专业教学方案,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重新整合课程及课程内容,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以应用能力的专业核心知识为主线设置课程,向国家级精品专业标准看齐,向省级精品专业靠近,创造本专业的教学特色。
对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以绘图识图能力,现代化测量技术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造价编制能力、园林工程质量检测与监理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开发应用性教学课件,有针对性改革考试制度、考试方法。
以突出能力培养和体现全面素质教育为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一面着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一面着重人文、身心、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素质教育,推行双证书等素质培养体制。
六、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注重教材建设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快,而教材编写滞后,教材内容不能反映园林行业的新水平,对教学影响较大。对此,本专业早有清醒的认识,要求教师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反映到讲课中,以补充教材的不足。同时把本专业所用专业课教材全部按照要求选取,既满足了教学要求,又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二)重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新、教学方法活、教学手段先进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多、快是办好本专业的重要标志,在这一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优化课内知识、强化课外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二是教学与生产相结合,通过科研和参加生产服务项目将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使专业课程主讲教师视野广阔,了解学科发展。
(三)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教学。在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点建设的课程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求专业课程具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教案。逐步摆脱传统教学方式方法,重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工程制图、花卉学、设计初步等课程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在有限的课时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演示和教学录像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将最新的知识以更为生动的方式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教与学的互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全面推行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将教学的中心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化。实行提问式、启发式、模拟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活动。学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参与实训活动。聘请专家教授到校讲座,介绍国内外科研新进展,拓展了学生学习视野,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开拓了思路。开展学生读书报告会、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开设选修课、就业指导报告会等形式,收到很好的效果逐步建立起全面素质培养的良好机制。
(四)重视考试模式改革 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际技能、综合训练等考核推行实践操作、论文、答辩、开卷考试或部分开卷考试等模式,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淡化考核知识的记忆。理论课程考核主要依据作业、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实验实训考核根据技能操作、成果整理、报告编写等完成情况综合评定;课程设计考核以其成果、技能操作、表现、考试、答辩综合评定。进行闭卷考试的科目,实行教考分离,试卷批改实行流水作业。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教改试点专业的论证、申报、实践,大大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显著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广大师生及用人单位的好评,增强了师生办好本专业的信念,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正如本专业改革方案所述,教学改革是改进教学进程中那些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内容和方法,是一个循序渐地、应当伴随办学始终的用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不是一时一事的手段,也不是大家努力一阵子就能完成的事情。基于此,本专业全体同仁视教学改革为办好专业、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第一要义,努力贯彻始终,以期取得更大成绩。
园林系园林教研室 2011.09.10
第二篇: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摘要:《植物学》是园林专业学生植物生物学知识模块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围绕植物的形态结构和植物界系统演化的基本规律展开,一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园林花卉学和园林树木学等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近年来,随着植物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课程设置的深化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本文对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创新能力
《植物学》是园林专业学生植物生物学知识模块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从理论层面而言,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个体形态、结构、发育和植物界的系统演化规律,为后续的植物分类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础知识;从实践层面而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植物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课程设置的深入改革,传统的《植物学》教学受到学科地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冲击。如何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把握课程精髓,实现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对本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以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构建合理的课堂课程体系
传统的《植物学》教学过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内容繁多枯燥。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的6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发育特点,以及植物系统分类2大部分内容。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比较突出,具有知识点繁多、内容抽象的特点。(2)教学方式单一刻板。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老师讲授、学生记忆的被动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不易理解、难以记忆、缺乏趣味性。(3)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由于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考核一直都是采取“考勤+实习报告+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实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不高,导致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难以发挥。
随着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植物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如何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构建主线突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体现专业特色,成为《植物学》教学改革和探索的重点。
1.1教学资源立体化
“立体化教学”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采用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学生自主式、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新理念,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
1.1.1教案讲稿电子化。传统教学往往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植物学》的教学内容繁多枯燥,使得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不断讲,学生不停抄”的现象。我们在该课程的备课过程中,针对这一现象做了有效的调整。事先由教师对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将其整理成授课教案。上课前将教案拷贝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听课”环节,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记笔记,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1.1.2教学资源立体化。《植物学》作为一门理论性突出的基础性学科,单纯地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常常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优势,广泛搜集相关电子图片及影像纪录片资料,并注重收集和补充平时野外调查及相关科研成果,制作成内容丰富的图片资料,供制作课堂讲授课件时使用。例如,在讲授“被子植物的开花、传粉和受精”这一章节的内容时,首先由授课教师对这一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随后播放由著名的博物学家大卫?爱登堡制作的纪录片――《植物私生活――开花》,使学生完整地观看花粉从花粉囊中散出、落到雌蕊柱头上、萌发花粉管、进入胚珠、完成双受精的全过程。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为课堂讲授过程增加了趣味性,获得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和欢迎。
1.1.3考核方式多样化。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在教与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过去的评价体系中,《植物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主要采取“考勤(10%)+实习报告(20%)+期末考试(70%)”的方式。其中,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达到70%,这种考核方式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重结果、轻过程”,“平时不听课,临时抱佛脚”的想法,养成为考试而学习的习惯。因此,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对课程的考核模式进行改革。
在《植物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我们主张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在考核中增加了能够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内容,例如组织课堂讨论、布置植物调查任务、撰写调研论文;另一方面,对考核内容所占进行了调整,将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讨论、植物调研、论文撰写)的比例提高至30%,实习报告(20%),期末考试所占比例降至50%。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能够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课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够从中得到有关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反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2改进现有教学体系,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顺利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前,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每一节精彩的授课,无不包含着严肃认真的前期备课、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轻松愉快的师生交流、活泼新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艺术、风格、人格的融入等。本课程尝试采取设置讨论环节、开展小专题汇报等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1.2.1设置互动式讨论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植物学》是一门以描述性为主的课程,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非常容易形成“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调整自身的角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打破传统课堂上的“一言堂”现象,引导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们针对这一现象,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增设了互动式讨论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例如,在学习“营养器官的变态”时,开展了以“植物的生存智慧”为主题的讨论。通过搜集资料和实物展示的方式,由学生在课堂上介绍各种变态器官的变态方式及由此衍生出的生存智慧。在学习“被子植物的分类及常见植物”一章时,首先由教师介绍被子植物的相关基础知识,然后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每组指定2~3个科,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中搜集所指定科的代表陛植物5~6种,最后由学生展示并介绍所搜集到的植物的分科特点、识别特征及应用方式。展示过程中由教师进行适当提问和引导,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质疑、相互补充。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实践表明,增设互动式讨论环节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体现了教与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关系。
1.2.2开展小专题汇报,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鼓励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前沿性问题制作成小专题,然后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评阅。例如,在学习“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细胞质”时,为学生介绍了通过超性杂交得到的新品种――泡马豆。许多学生对这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无性杂交,培育出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得到具有各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围绕“细胞融合技术”这一主题制作成小专题。这种方式不仅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很好地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我们还针对一些质量较高的小专题,在课堂上安排时间由学生本人进行汇报和展示,台下学生可针对汇报内容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对讲解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由此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1增加拓展性、研究性实验内容
《植物学》的授课内容包括40个理论学时和20个实验学时。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互呼应,主要包括植物细胞、组织、根、茎、叶、花、果实、植物类群的观察。目前,实验授课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实验内容缺乏探索性,大部分为基本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改革,主要包括缩短基本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课时和增加拓展性、研究性实验课时(表1)。基本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不同的植物器官,其操作方法和技术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将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组织,以及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课时进行了缩减。拓展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侧重于对基础技能的综合与扩展。我们增加了植物制片技术、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利用植物检索表鉴定种子植物、变态营养器官的调查和特征鉴别等内容。研究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科研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基本实验技能,针对新材料确定课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该类实验可根据学生兴趣与能力分别实施,并与课程组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通过以上新增实验内容的设置,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此外,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中,大多采用永久制片进行观察。针对这一环节,我们除了为学生提供常规的永久制片外,还选择校园内常见的植物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临时装片。例如在观察植物根、茎、叶的形态和结构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在校园中采集部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营养器官,将其制作成临时装片,观察并比较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营养器官的外部形态、初生结构以及次生结构的区别。这种方式不仅训练了学生制作徒手切片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从而使验证性试验也能够具有探索性。
2.2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
《植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植物,其数目庞大、种类繁杂、形态各异。植物学教学内容包括植物的6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解剖、发育,以及植物分类2大部分内容。其中,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是学习植物系统分类的基础。由于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枯燥乏味、混乱繁杂的感受。为了有效地克服这一难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利用校园植物开展教学内容,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各部分的形态特征。北京农学院的植物种类和品种十分丰富,形成了类型多样的植物景观,为我们实践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在学习完植物的茎和叶这两节内容后,我们安排了1个课时的校园实习。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观察茎的生长习性、茎的分枝方式、叶的组成、叶片的不同形状、单叶和复叶的区别、不同的叶序以及叶镶嵌现象。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得学生对植物的茎和叶这部分结构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学生也反映对课堂所讲授的相关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3培育创新专业技能型人才,提高整体科研素质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没有科研做支撑,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将直接促进教学工作的提高,两者相互融合,并最终实现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本科生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力量,如何在本科阶段扩展其知识面,对其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是我们在《植物学》教学工作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坚持将《植物学》实践教学融入课程组教师所承担的相关科研课题中,充分利用科研项目的实施带动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操作技术,而且能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深化课程改革
创新性实验是《植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课程的深化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创新计划”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本专业特点和前沿发展情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实验热情。该计划为部分大
二、大三学生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科研、思考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其目标在于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
3.2注重培养科研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突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是《植物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深化该门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科学写作是训练缜密思维的最佳方法,亦是从实验笔记到研究报告,到形成期刊论文,最终形成学位论文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有着具体的规则和严格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从课程作业、课堂讨论、实验报告和结课讨论4个方面,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系统训练。例如,传统教学过程中,课程作业以对知识点的复习为主,学生从教科书上找答案、抄重点,起不到系统复习的作用。我们尝试将传统的作业转变为一个小的科学题目,鼓励学生在公共数据库上寻找资料进行写作。例如,在学习“叶的形态和构造”后,布置学生围绕“植物叶片对城市PM2.5的吸收作用”这一题目,完成一篇小论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叶片的形态结构人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围绕植物叶片吸收PM2.5颗粒物的原理和过程展开写作。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从一开始的几百字的报告到最终结课时完成一篇符合国内期刊发表要求的小综述,逐步地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激发了他们投身植物学深层次研究工作的兴趣。
4总结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改革要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为首要目标。这也是《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格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全面革新,才能使《植物学》这门传统课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保持其独特的魅力。
第三篇:论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
题 目 论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设计教学改革
摘 要: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帮助甚大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绘图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介绍了园艺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目的,分析教学中常见问
题及学生学习误区,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学生的帮助。
关键词: 教学误区、教学内容与目的、教学改革
论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设计教学改革
前言: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借助计算机的大功能从事设计工作已成为许多设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方式。在园林设计领域,Auto CAD、Photoshop、3dsMAX、Sketch UP等绘图软件正迅速取代绘图笔和画板成为主要的设计工具。与手工绘图相比,利用这些软件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具备熟练的计算机制图与设计技能已成为园林规划设计人员从业的基本条件。近几年,“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成为各院校园林技术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如何增强课程的岗位针对性,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设计的技能,是园林技术和园林技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着重点[1]-[2]。
一、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常见问题与学习误区
2.1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常见问题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通常在大三下学期开课,是继计算机基础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之后的一门计算机在园林专业的具体运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就要求学生牢固的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命令的使用,缺乏设计思想,色彩和图面表现效果较差。设计作品单调,缺乏创意。虽然学生能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但无法完成独立设计、创作高质量的作品。也不能运用计算机及其他辅助设备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诸如场地分析、地形分析、生态分析、景观结构分析、规划概算及预算等。
2.2学生学习误区
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较高,但过分热衷于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及效果图的表现,忽视了园林美术、园林专业知识、手绘练习。学生坐在电脑跟前常感觉无从下手,虽然知道各命令的意义,但不会灵活使用,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能进行自主的设计。即使有设计的作品也是抄袭跟拼凑其他创意,缺乏创新性设计思维,没有自己的思想,对于色彩的运用、透视的把握、空间感的表现及光线、阴影和色调的把握较差。这种“舍本逐末”的学习方式只能使学生成为机械的计算机绘图员而无法成为园林设计师。[3]
二、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目的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分为平面绘图篇、三维绘图篇、后期处理篇三部分,详细介绍了AutoCAD2007、3d max 9.0、Photoshop CS3等常用制图设计软件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案例训练与实际应用技巧,及软件间的文件传递方法相结合。课程突出了计算机辅助设
计技术和园林设计的有机结合,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对于各软件只取其对园林制图有用的部分,希望通过简单实例的制作,让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进行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工作程序,毕业后能够从事园林设计工作和绘图工作。[4]
一、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对策
1.1教学课程设置
结合市场对园林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以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绘图能力。综合上,本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1.1.1平面施工图
主要学习CAD的常规计流程和基本操作。了解cad的绘图环境,在每次绘图前都要先进行单位的设置,然后运用基本绘图工具,如直线、圆、等命令绘制图形,再利用基本编辑工具对对象进行修改,偏移,复制、镜像,分解、修改尺寸、夹点编辑等再配以图案填充与编辑工具给对象填充图案。最后配以必要的文字与标注,也可插入块,表格等。
1.1.2立体建模与图形渲染
这一阶段主要学习3DSMax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界面的调整、空间坐标系、对象变换、栅格与辅助工具、捕捉控制与对齐工具、创建基本三维形体、二维造型与放样创建物体、建立二维图形、编辑二维图形、利用二维图形创建三维物体、材质编辑器、使用材质、创建贴图材质、灯光的设置、背景设置、创建摄像机等。最后通过把第一阶段绘制的CAD平面图导入3DSMax,综合运用3DSMax绘图软件进行建模、赋材质和贴图、设置灯光、创建摄影机等最后渲染出图。
1.1.3效果图及平面效果图的二维处理
主要学习Photoshop的基本知识、认识Photoshop的操作界面、视图区、工具条按钮、状态行和提示行、命令面板、设计基础、图层的基础知识、滤镜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文字的一些特效处理方法等。最后通过把3DSMax中渲染出的图像,综合运用Photoshop知识进行修饰和处理来得到较好的效果图。在以上的三个阶段的学习中,还应注重穿插实例来组织教学。实例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对实例的分析和决策理论的论证,可以通过大量的实例,理解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们的实际分析和应用的能力。软件的教学通过园林实例来讲授,把命令的学习融入到具体的实例中来讲解,在整个教学中强调学以致用。随着学生绘制的实例的不断增加,学生的操作水平也不断提高,最后建立与其他课程融合式教学体系。
1.2、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应同时进行,因此在有多媒体的教室教学与课后实验课结合效果
最佳。教师讲授结束后,学生马上对讲授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这样既能当场解决学生不懂得环节也能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讲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教师由讲授者变为指导者
1.3考核方式
教师通过考核能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前的考试都是注重笔试成绩,上级考核只占少部分,针对这一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考核方式非常必要。考试成绩可由三部分组成:实验课的练习(20%)、上机考试(40%)、期末绘图实践(40%)。因为笔试成绩既不能了解学生对软件的操控能力,也不能直观的看出通过所学知识做出作品的效果,因此通过实验课的练习和期末绘图实践来代替笔试考核。实验课是考察学生们对讲授过程中所举得实例的掌握情况,期末绘图实践则是通过学生自己绘制一套全面的园林图,来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考察自己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4]结论:
一份优秀设计方案的完成除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熟练使用,园林专业知识如计算机基础、美术基础、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艺术、园林工程、园林建筑学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园林专业在培养方案的制定时,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合理设置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强调操作技能和案例实践的训练,通过案例训练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使
[2]-[3]计算机软件真正成为实现设计思维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李陶深.“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68-71
[2]常会宁等.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于志会,杨波.园林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1(4):84-99
[4] 李少博.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初探[J].现代园林,2010(4):83-84
Discus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aided drawing
design
Abstract: Computer aided design course is an important horticulture course which for later study and work have great help and it is main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 basic drawing skills and the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It introduced computer aided landscape design of horticulture which it is teaching content and purpose, analysi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each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and discusses this course teaching mode how helpful for students in this paper.Key Words: teaching deficiency;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purpose;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第四篇: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一、专业改革背景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将成为21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我国的电子商务也正在蓬勃发展。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我们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多方查询;另一方面,在本市范围内对五星商厦、柳工、两面针和海深软件公司等多家公司进行调研,并向各种商贸企业、银行证券类单位咨询了解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如下特征:
1.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众多的工业和商贸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采用电子商务方式,电子商务将在商务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还需要200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这都为电子商务人才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
2.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时机已基本成熟。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投资者的快速增加,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将导致中国电子商务界在新世纪初面临白热化的人才竞争。电子商务人才的稀缺为中国电子商务教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3.电子商务在广西各地、各行各业蓬勃开展起来。柳州是广西的经济重镇,电子商务人材已经成为柳州市与世贸有关的紧缺人才之一。电子商务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最有效的办法,但我市目前推动这一业务发展的人才很不足。有关专家最近指出,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在加入WTO后,与世贸相关的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合作型人才明显不足,要构筑国际人才资源高地,必须加大培养力度。
柳州市“十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网上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不断开拓信息服务的新领域,积极开展电子邮件、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购物、网络广告、家庭娱乐等信息服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的发展。加快发展科技、信息、金融、会计、法律、咨询服务等中介服务行业,形成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服务网络。鼓励、扶持各种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为企业、政府及公众提供项目策划、投资管理及法律咨询等服务,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市大量的传统企业和IT企业向电子商务的转型,未来几年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需求将会有较快的增长。电子商务专业近年来也已经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可以预见,未来若干年内,1 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商务技能于一身的新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是我市热门抢手的技术力量。因此,本专业的开办迎合着柳州市十分现实的社会发展需求,并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此外,社会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全面化和操作化,要求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不仅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全面的知识,不仅要掌握商务知识,还要掌握网页设计与网站制作等知识。
我院自2001年首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招生情况良好。在制订教学计划、设计课程教学方式和考试、实训教学等都下了不少工夫,基本能够满足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但是,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我们也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及相应的教学方法、考试手段等,以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专业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树立新时期的科学人才观、全面质量教育观和现代教学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1、总体设想:以科研带建设,与企业共建设,以培训促建设。
2、具体设想:专业定位以高职教育理论、市场预测和企业需求为本;教学计划以学生为本;教学管理以教师为本。
(二)专业改革思路
1、紧扣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为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能熟练运用现代化经济理论、电子商务技术,独立进行电子商务软件应用、网络经营与管理、网站建设与规划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标准,在教学改革中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根据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等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电子商务岗位的技术要求进行专业建设,切实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3、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来进行。专业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服务能力。
4、兼顾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培养来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对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一方面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彼此独立设置,自成体系;另一方面要让两个体系能通过具体的课程或环节互相延伸与渗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5、教师队伍建设以“双师型”为目标。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卓有成效的实际业务知识培训,安排从事具体电子商务工作的实践。
6、积极探索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科学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机制。
三、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紧跟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步伐,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改进教学内容。我们在电子商务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紧密跟踪经济改革实际,及时更新、及时配置更新软件,丰富教学内容,使部分教学内容超前于教材,为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1.利用电子商务软件及互联网,加大电子商务实训练习。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将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训练习。按照《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德意电子商务实验室和互联网,完成教学计划要求的实训内容,掌握电子商务人才的基本职业技能。
2.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商务知识,还具备计算机网络相关技能。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要求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等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及市场营销、大众消费心理和人际关系等商务专业知识,同时要求掌握计算机的一般理论知识并具有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有初步的利用因特网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掌握网页设计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网页制作与维护网络安全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应体现以下特点: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重视 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将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掌握自动权”的原则,针对教学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课堂讲授,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实际技能训练、课题训练等,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所学课程的理论原则与特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真正自己动脑又动手,从而意识到“我要学”。
(三)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设计合理规范的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1、电子商务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任意选修课两大类课程。其中,必修课包括“两课”与体育、公共文化基础课、公共专业理论课、公共技能实训课。“两课”与体育保证了学生德育与体育的发展。公共文化基础课涵盖了语文、英语、计算机等,保证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得到加强和提高。专业课包括电子商务数据库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网页制作基础、网站设计技术、电子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物流学基础、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配送与配送中心管理、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供应链管理等课程。重点掌握网络营销、网页制作和网站设计等技能。
总之,课程结构的设计强调了理论性与实务性结合、全面性与通用性兼顾、现实性与超前性并存、继承性与开拓性同在。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市场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学习商务实验室软件操作和在互联网上开展商务实践活动,使学生基本掌握一般商务软件的使用。并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理解电子商务活动的特点。增强学生对职业岗位的感性认识,为其就业做好思想及认识的充分准备。并通过实训锻炼,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3、课程体系体现职业素质和全面素质。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是构成职业技术素质的两大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我们在课程体系中主要设置了体育专项、人文素质综合课、中国经济地理、国际贸易地理、西方经济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投资与理财、推销策略与技巧、流通学概论等课程供学生选修。为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业指导等课程,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
4、课程设置以能力为本位。课程设置以能力为本位,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有两课与体育模块、公共文化基础模块、公共专业理论模块、公共技能实训模块、电子商务模块、院级任选课、系级任选课。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际操作、实地观摩、影像观看相结合,教学方式灵活。
5、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课程整合。科目课程改革方面我们注重了如下内容:一是加大实践课的比例,增加实训课,减少理论性强的课。二是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即去掉现有课程中脱离实际的、过时老化的知识,补充现实需要的新知识。我国电子商务尚处初期阶段,于是,我们在课程设计上从实际出发,根据社会改革的形势变化,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技能。三是适当开设新的课程,对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如新增电子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配送与配送中心管理、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四是与计算机技 术的结合。我们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数据库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等实训课程。
6、科学规范的专业教学计划。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基本要求、招生对象和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专业主干课程与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六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素质作出了可操作性的描述,规定了德智体美诸方面应该达到的层次。对主要课程的关键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既保证了人才培养的专业要求,又照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7、重视技能培养,要求学生毕业必须有“双证”。由于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有双证。所以我们将本专业的“双证书”定为毕业证和“助理电子商务师”或“办公自动化中级操作员证书”,为此,我们开设或即将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中级操作员考证培训》、《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基础》等课程,以让学生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成果
1、从职业分析入手制定培养方案,率先制定“双证书”制度
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职业分析,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依照“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分析——专项技能分析——拟定最终绩效目标——描绘职业能力模块——分解出能力要求——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块”的程序编制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因此,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结构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都更加符合毕业生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
重视职业资格证考试,将教学与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于2002级教学计划中率先引入“双证书”制度。2002级电子商务教学计划中,在全院率先设置了《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培训》课程;2003级教学计划中,该课程课时由72学时增至90学时;在2004级教学计划中除了继续开设《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培训》课程外,还开设了《办公自动化中级操作员考证培训》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通过实行“双证书”制度,使教学内容与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紧密结合,使培养的学生到职业岗位“零距离”“零适应”,不仅方便学生就业,而且使他们很快能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2、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课程设置,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电子商务专业编制了符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学分制教学计划;每门课程均编制了详细的大纲,教学过程严格按大纲执行;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专业课程建设要求,狠抓专业和课程建设,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主干课程有: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国 际贸易、经济法、统计学、管理学基础、电子商务与数据库应用、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制作、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技术与应用、电子商务法规、物流配送基础、电子支付与电子交易等。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迅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类型、知识与能力结构等要求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变化,使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为此,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坚持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并根据人才类型的需求变化进行一定的调整,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使其较好地贴近毕业生岗位需求实际。
为了满足未来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与层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使学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做到因材施教,从2004级开始增加了选修课,制定了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培养方案。2005年开始,电子商务专业招收了一批职业高中、中专后二年制高职生,我们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应用型的电子商务高级人才,并制定了二年制(学分制管理)培养方案。
3、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了一些理论性较强且实际工作中基本不用的内容,成功实行了“融、并、删、减”的“课程综合化”的改革,成效十分显著。如《国际贸易与实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营销》等均为综合化课程。这些课程综合性强,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为此我们采取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实验实训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
由于目前柳州的电子商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招聘的员工往往希望可以身兼数职,要求员工不仅可开展网络营销,进行后台管理,还要会设计网页,和进行简单的网站开发和维护。原来开设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制作》课程,学时数为72课时,对学生在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的技能培养上,显然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经过调研和反复论证,该课程现调整为三门课程:《网页设计基础》(72课时)、《网站开发技术》(60课时)和《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实训》(30课时),目的是通过这三门课的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在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方面的技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
为突出技能培养与训练,增加了技能训练项目,在过去开设《计算机强训》、《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等实训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 《办公自动化中级操作员考证培训》、《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培训》等实训课程。经过近几年的教改实践,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理 6 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已逐步形成了综合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4、改革考试手段,专业主干课程增加技能的考核,使考试手段灵活、多样化。《电子商务概论》和《网络营销》等主干课程,考试方式由传统的笔试,改为“机试+笔试”,增加了技能操作考试,强调了技能学习的重要性;此外,一些课程还增加了口试,如《电子商务案例分析》,通过口试的方式,既能促使学生对去了解电子商务有关案例,而且还使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编写实训教材,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学院一直注重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建成体现高职特色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本专业成立之初,学院就购买了德意电子商务实验室软件,并拨出设备最好的机房建立电子商务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的成立,使学生亲自参与电子商务的各种交易模式,扮演交易中的各种角色,在实训中掌握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应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以 “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密不可分,所以,建立物流实训室也是很必要的。学院还购买了企业物流模拟软件,建立了物流模拟实训室。此外,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也在教学中使用。
学院已批准再增加投入47万元,建设一个多媒体物流模拟实训室和一个物流场地实训室,购进目前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一套核心物流教学系统作为模拟教学软件以及相应的物流技术设备。另外,外贸单证制作软件也即将投入使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3门课的实训指导校内教材,分别是《电子商务概论实训教程》、《网络营销实训教程》、《助理电子商务师实训指导》和《企业物流软件操作指导书》,这些教材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行业的需要编写而成,不仅改变了目前缺乏相应实训指导教材的窘境,而且经过数次修改,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即将作为正式教材出版使用。
6、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尝试“订单式”教学。
开展校企合作力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提供了便利。200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机电设备柳州公司与我系签订了教学实习基地协议,成为我系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05年先后与广西宏华生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市桂中海迅物流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此外还与五星商厦、广西机电公司柳州公司、宏基伟业广 告公司等企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学生在实习基地的见习和实习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更加紧密地贴近市场、贴紧企业。本专业拟通过与企业合作,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与学生优势,一方面加强专业建设研究,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进行应用性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到工作岗位的“零距离”、“零适应”。
2004年与广西海浪生物乳业公司合作,试行“订单式”培养教学。2002级电子商务1班学生,参加由该公司主办、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培训过程中学生参与到该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去,一方面学生学以致用,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海浪公司也从中发现人才,为公司招聘人才做准备。通过校企合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利益,实现了校企的“双赢”,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7、重视课程建设,建设了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
本专业拥有院级精品课程1门,本课程拟申报2006年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院级重点课程1门,正在申报的院级重点课程1门。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的建设,为专业课程的发展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院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和院级重点课程《电子商务概论》的建设基本完成。建成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网站,网站内包罗了该课程的大纲、教案、课件、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和实训指导教程等,能够充分满足该课程的教学需要。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网站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试运行了一个学期,教学效果良好。
本教研室所属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已申报第二批院级重点课程,建设的初期工作已准备就绪。
8、引进高职称人才,派出老师进修、挂职,进一步加强师资带队伍建设。为适应高职教学要求和本专业教学规模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培养和建设,目前的教师数量和结构基本合理,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为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紧跟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多年来不断派出教师外出进修培训。2002年12月王冬云老师赴北京参加电子商务师资培训,获获“电子商务师培训教师”资格证书,2002-2003年苏红霞老师在华中师范大学电子商务专业进修,并参加了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并获“助理电子商务师”从业资格证书。冯雪萍老师在2005年暑假还到上海参加了电子商务教学培训,她和王冬云老师还于2006年4月到北京参加电子商务师资培训,获“电子商务师培训教师”资格证书。通过培训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技能,“双师”素质大大提高。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本专业派出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苏红霞老师于2004年3月至9月在柳州市旭达贸易有限公司信息部挂职,韩丹老师还于2005年9月至12月到柳州市海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挂职锻炼。通过挂职,一方面可以将理论用于实践中,锻炼教师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的需要,明确今后学生的培养方向。
教研室于2005年引进了夏汉坤和陈海两位高级职称的教师,2006年继续引进高职称教师2人,即廖奕和侯雁,充实了教师队伍。
9、实训教学,初见成效。
本专业的毕业生,由于熟练掌握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且具有商务公关能力、传统营销能力、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能力、办公软件、硬件使用能力,属于的“一专多能”的人才,所以深受社会的欢迎,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
2005年11月,我系突然接到通知:要派学生参加一星期后举行的2005年柳州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电子商务专业的比赛。时间这么紧,根本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靠的基本是学生平时学习的积累,这正是检验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的好机会。我院派出的三名选手,由王冬云、苏红霞两位老师进行了短期的培训,为学院赢回了“2005年柳州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电子商务专业”的一等奖,其中,两人获得一等奖,一人获得二等奖,两位老师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的光荣称号。能够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这是与我们开展实训教学,狠抓技能训练分不开的。
通过参加2005年柳州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锻炼了教师队伍,积累了教学经验,检验了教学水平,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10、学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由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巨大的人才需求,加上社会对本专业学生认可度高,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学生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柳州市各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及广西区内其他市县,同时也有少部分学生外出广东等沿海地区就业,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经济乃至区域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企业对我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一是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能从适应环境和提高自身能力方面,以正确的持积向上的心态投身工作,能吃苦,表现出色,深受好评;二是扎实而全面的实践技能基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实际工作,与其它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三是知识面宽,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强,能不断适应新变化”。由于我院电子商务毕业生素质高、实力强、企业评价好,所以2005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五、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教学软件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德意电子商务实验室的功能仍显单一,不能完全反应电子商务企业的实际流程,与现实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2、没有申请助理电子商务师的考点,学生的考证培训有较大的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证的成绩。
3、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仍有待增加。由于柳州市电子商务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接待大量的学生参观学习和实训实习上有困难,所以仍需进一步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
4、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主动性还不能够令人满意。
六、整改措施
1、进一步完善教学软件,同时还购买或开发其他课程的教学软件,使教学设施更加完备。
2、申请助理电子商务师考点,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提供方便。
3、进一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尽量争取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一方面方便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也方便学生就业。
4、在教学中注重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经济管理系商务教研室
二〇〇六年八月十三日
第五篇:园林专业
园林专业
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培养具有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培育及应用和园林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林学、生物学、建筑学
相关学科:艺术学
主干课程: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美术、园林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3D及图像处理、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植物栽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和园林工程等。
就业方向及深造:毕业后主要在城市园林和城建部门、园林设计公司及花卉企事业单位从事城市园林与风景区规划设计与施工、园林植物繁育、花卉生产和园林企业管理等工作。可继续深造报考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等专业的研究生。
基础测试么,不过是老师看看你们的水平,不是很正式和困难的测试。学的园林美术也就是素描(后期有室外写生)色彩。最好是去报个美术辅导班,和老师说明下以静物石膏和风景素描临摹为主,不要去画人物什么的,画画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是物体体量的对比、怎样使构图美观平衡和各种形态物体在光线下的明暗关系。分清楚主次物体,不要太注重专业美术类的笔触和细节的过度深入,那对于我们专业是弊病。这个是基本功,即使日后我们能用到的是严格到恐怖的工程制图和赶得好似脚跟着火的软件制图,但是对于光影和比例、视觉平衡美感的控制都来源于此
色彩最好以水彩或者马克笔为主,(这俩真正能用上,但是其实等专业课程进行到一半去学比较好)我们的要求是速写效果图,你在素描进行了一段以后,比较有底的时候直接去网上下载余工,夏克梁、陈红卫、郑孝东、沙沛这几个人的手绘教程视频学习,都是国内最顶级的手绘大师但是不要一开始就看比较好,不然会产生惰性
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很高就去庐山艺术特训营虐待自己吧。我学校艺术类园林有三个那里生还的……那些视频里面老师都是庐山的,全球最大的手绘训练营,(在里面粉身碎骨)出来你就脱筋换骨了哈哈哈哈哈……
说真的,非常艰苦,全部住宿在山上,严格管理,每天爆多的作业和远足采风写生绘画构图,一次没完成马上下山,但是熬过去的话回来你基本上可以给你的美术老师上课了,把我写的训练营名字复制下来百度下就知道有多辉煌,考核最后通过的退回全部学费外带随同那些大师去国外采风,名义是助教,有工资的哦。有几种班是可以在校参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