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县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2 11:5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波县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波县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陈波县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波县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波(2010年2月27日)

同志们:

新学期即将开始,今天,县委、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客观分析我县“两基”复查、“普实”验收工作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工作,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等一会儿,兴友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会后务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今年教育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过去的一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省、地有关“两基”迎“国检”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两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办学条件极大改善,教师队伍发展壮大,校园综合环境不断改观,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均衡教育全面推进,构建和谐教育实现新的突破。一是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一年来,全县净增80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并顺利安置,招聘高中教师40名,接转2006年特岗教师778人,培训校长1154人次、教师2万余人次;二是教育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中小学234个项目工程的扫尾工作,校舍安全排查鉴定面积901855平方米,启动大班额工程68个,校安工程70个;三是教育教学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2009年,我县高考本科上线888人,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比获全区第一名,实现了几年内从挂末位置到名列前茅的根本转变。全年普通高中招生4540人,比上年增加603人;中职招生4061人,比上年增加1470人;县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招生;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面开展中小学校园“亮丽工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补充中小学图书80.7万册、仪器178套;五是“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求真务实、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县教育局班子团结和谐、求实奋进、勇于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今天会议上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县教育工作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水平、师资状况与城区学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重道远;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中学科骨干教师缺乏,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达标率不高,不能适应新课改需求,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困难较大;三是学校办学条件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城区学校场地狭窄,大班额现象较为突出;农村学校排危任务仍然艰巨,全县大多数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用房不足;部分中小学校食堂不达标;学校的设备设施陈旧匮乏;四是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教师的学历层次、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名牌特色专业及骨干专业尚未形成,办学思路需进一步拓宽,劳动力资源转移培训工作尚待加强;六是“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困难较大,要达到规定标准,还需加大控辍保学力度、贫困生帮扶力度、师资补充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图书仪器补充力度、实验教师培训力度和实验室建设力度;七是部分干部和教师对搞好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步调还未完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上来。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教育突破发展的关键一年,是迎接“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的关键一年。在这新的一年里,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一是中央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力度不减,即将出台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对促进我县教育发展提供了潜在机遇;二是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给我们争取教育项目,加快教育发展带来了现实机遇;三是中央“4.14”会议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威宁工作的重要批示,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特别是“威宁试点”工作的实施,必将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抢抓“威宁试点”工作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四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积累和实践,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为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丰富经验,为我们实现突破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坚定信心,切实增强搞好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锐意创新的精神,勤奋务实的作风,奋力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抓好“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工作

“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是2010年全县工作的一件大事。过去的一年,在重重困难之下,我县举全县之力,特事特办,“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并于2009年9月启动了“普实”工作,当前,我县“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工作的有效时间已经不多了,工作越到最后难度越大。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地、县关于教育工作的整体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工作放在心上,抓牢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各乡镇、各部门及所有中小学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工作做实做细,杜绝侥幸心理,更不能掉以轻心,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确保万无一失。如果哪个乡镇影响了全县的验收,县委、政府将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严格兑现“一票否决”。在具体工作中,要彻底解决以下问题:

一要彻底解决认识不足的问题,把“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我县的“两基”工作长达近10年时间,其间经历了分乡镇推进、地区初检、省验收以及两次复查,最终于去年通过“国检”。由于时间长、任务重,验收检查的次数多,存在一定的麻木和惰性,在思想上总认为到最后都能过关,对今年的复查和“普实”的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大家心里应该清楚,前面所经过的验收检查带有一定的突击性,部分指标不稳定、易反复,巩固提高难度大,加上“普实”工作基础薄弱。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时间意识,坚持把“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

二要彻底解决“上急下不急”的问题,克服工作不细致的漂浮作风。各乡镇要按照《威宁县“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逐一查找问题,改变对自身任务不了解、工作情况不掌握、工作作风不踏实、落实上级要求不力的状况,强化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工作实效。

三要突出重点,奋力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各乡(镇)和教育部门要认真梳理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按照《威宁县“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进度倒计时安排计划》的要求,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严格责任追究。要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人盯人战术,千方百计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做好保学控辍工作。涉及学校工程的有关乡(镇)和涉教相关部门要特事特办,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切实做好土地征用和工程的各项手续办理,确保2010年8月底所有工程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县教育和人事部门要及早确定教师需求情况,争取上级特岗教师计划的支持,提前制订招聘“特岗教师”的方案。同时,要做好2006年以来招考的特岗教师的稳定工作,使其安居乐业,为地方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四要切实加强扫盲工作,巩固扫盲成果。扫盲是“两基”复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过去地区和省检查的情况来看,一些乡(镇)思想麻痹,重视不够,工作不实,有应付检查之嫌。各乡镇一定要加强扫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克服重基础教育、轻扫盲工作的的现象。在假期中已开班扫盲的要进一步巩固成果,查缺补漏,超额完成任务,未开班的乡镇一定要利用晚上和周末组织开班,完成本乡镇的扫盲任务。要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对近三年的脱盲学员开展以“三实”(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农村实用科技)为主的扫盲提高培训,巩固扫盲成果。

五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在过去的各种检查和督导评估中发现,部分乡镇领导对教育工作不熟悉,校长应知应会能力有待提高,办学没有特色,办学效益不高。所以,各乡镇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进一步扎实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工作。要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师生文明礼貌教育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展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全新面貌迎接“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要以校长培训为契机,加强学习,善于思考,勤于管理,会审时度势,适时提出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并不断付诸实施;要有宣传者的意识,树立好教育系统代言人的形象;要有管理者的技能,具备沟通、协调、统筹规划能力。还要不断提高治校能力,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当好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参谋助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将教育这项神圣的工作推向前进。

三、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积极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基”完成后,义务教育新的目标是实现均衡发展,要实现协调、均衡发展,必须要“抓两头、促中间”,即抓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这个中间环节,扩大职业教育这个外延,才能满足群众对教育的不同层次需求。

一要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点,在我县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逐步推进,高中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办学规模较小等问题日益凸现,成为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瓶颈之一。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完成义务教育以后,让子女接受更好、更高层次的教育成为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

要大力扩充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初中升学率。按照地区“十一五”教育规划,2009年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已超过42%,我县离这一指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按照高中教育发展增量提质的要求,根据我县高中教育发展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县第五中学的第一期建设工作,争取早日招生。同时,努力争取威宁民族中学申办省级示范性高中成功,推进优质高中建设。要全面补充与整合高中教育资源,抓好二中、三中、四中、实验高中及乡镇高中的扩建工作,努力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健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机制,促进所有完全中学互相交流、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确保2010年招收普通高中新生6300人,使全县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要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发展平台,提高全县人口素质。按地区下达的任务,2010年全县职业学校招生要达到7200人以上。去年,单就我县中职招生的情况看,结果并不乐观,刚好完成招生任务。现阶段,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国家新增助学金要向农村生源学生倾斜。这些政策规定,将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加大宣传,让这些惠民政策家喻户晓,让更多的农村孩子选择职业教育。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抢抓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机遇,切实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威宁职业技术高级中学改建、扩建工作,完成第二职中的第一期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健全机制,继续加强与外地的联合办学,特别是大力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合作,积极推进与东部省、区之间联合办学,实施借力发展;要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订单培养”,建立职业学校与各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招生制度;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优化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

二要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目前,由于前一阶段工作重心移向义务教育,我县学前教育基础十分脆弱,公办幼儿园只有县民族幼儿园一所,仅有乡镇中心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寥寥几家,且大多数办园条件较差,幼儿园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学前三年教育主要靠社会力量支撑,管理难度很大,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在公办学校中,有个别学校办学前班的现象,挤占了有限的义务教育资源。同时,由于幼儿园教育资源不足,绝大多数幼儿得不到良好的启蒙教育。现在我们的幼儿教育普及率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这在一定程序上导致我们的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困难。因此,各乡镇要统筹考虑本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问题,创造条件申办中心幼儿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同时,要将特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残疾儿童少年是整个基础教育中最弱的群体,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以抓好特殊教育为切入点。县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提高师资水平,带动全县特殊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提高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此外,各级各类学校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引进资助资金,切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从实际出发,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拓展教育资源。要不断完善国民终身学习体系,拓展教育外延,使成人教育、职能技术教育等成为普通教育的延续,建设学习型社会。

四、以抢抓“威宁试点”为工作契机,切实加快教育发展步伐 在“威宁试点”工作中,教育工作被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最长效的经济项目,而在当下的威宁,抓职业教育更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职业教育是劳动力转移最中心的环节,威宁作为一个人口大县,经济穷县,从当前看,必须通过职业教育提升技能,输出劳务,最现实的作用是增加农民收入;从长远发展来看,一批技能型人才转移出去,逐步融入到现代化城市工作和生活,减轻了资源承载,使县内资源配置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对于推进威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抢抓“威宁试点”工作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国家专项建设资金,最大限度地解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把人口压力变为人口资源,更好地为威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四、以人为本、关注安全,构建和谐教育格局。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培养人的事业,必须以人为本。教育工作要一切以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一靠制度和机制,二靠教育和预防,三靠经费投入,四靠管理到位,五靠责任落实。去年一年,各级各部门、各学校认真抓校园安全管理,整个教育系统未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一些学校相继发生了安全事件,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各乡镇要根据有关安全工作方面的具体要求,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坚持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抓好食堂、宿舍卫生管理,抓好逃生演练以及防火灾、防溺水、防挤踏、防食物中毒等方面的工作。学校安全工作仅靠教育部门是做不好的,各乡镇要参照县的做法,建立学校安全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调协联动。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为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使学校成为最牢固、最安全、最让家长放心的地方。

同志们,2010年,教育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工作即是挑战,又是机遇,在推进教育大跨越、大发展的浪潮中,我们应该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以全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投入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攻坚战,努力确保“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目标顺利实现,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陈宝生部长在2017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陈宝生部长在2017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陈宝生

(2017年1月13日)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顾总结2016年教育工作,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研究部署2017年教育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总书记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深入基层考察,与师生座谈,作出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李克强总理多次研究部署教育工作,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会前,刘延东副总理专门听取了教育部党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教育系统一年来的成绩,对2017年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问候。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关爱和重视支持。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指示和部署,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重要依据。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

过去的一年,是在“十二五”圆满收官基础上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一年,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很不平凡。一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回应群众期待,推进重点、攻克难点、化解热点,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工作的力度、成果的显现度、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准则》和《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切实把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与中组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作出专门部署的文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时隔11年后中央召开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四个合格”为目标要求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中央要求精细化、定量化、具体化。严肃认真地做好巡视整改工作,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目前整改任务基本完成。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和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完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16册教材编写工作。发布实施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这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系统学习标准。国务院审议通过《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利。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与8个省(市)签署备忘录,强化地方政府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责任。发布《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让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教育公平迈上新台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全口径对中西部教育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国务院审议通过《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东西部联合招生达30万人,更多贫困地区孩子享受到优质职业教育。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消除义务教育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乡村教师补助中央奖补资金增至30亿元,比2015年增加30.4%,覆盖573个特困县,惠及100多万名乡村教师。截至2016年底共有1824个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继上海、北京等5省(市)之后,又有广东、福建2省全部通过认定。加快全面改薄进程,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增至338亿元,实现规划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建立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两免一补”政策、中央与地方经费分担比例三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这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又一个重要里程碑。继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师范教育之后,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2016年共资助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400多万人次,累计资助金额1500多亿元。教育部与10个省(区)签署协议,推动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2016年,我们继续坚持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倾斜,安排协作计划21万人,比2015年再增加1万人。进一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规模和比例,国家、地方和高校专项计划录取9.1万人,比2015年增加1.6万,增幅21.3%。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初步形成,通过教育信息化让更多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31个省(区、市)均已形成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中高考改革相协调、相衔接。出台《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将法治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机制。配合全国人大完成《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揽子法律修订工作。刚刚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确立了非营利与营利分类管理法律依据,从法律层面破解了多年来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法人属性、产权归属、扶持政策等瓶颈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报告。稳步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撤销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25个,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实施《关于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扩大高校科研资金等经费使用自主权。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解决了普遍关注的学术出访受限问题。

宏观战略完成新设计。注重统分并进,完成教育“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工作,对今后五年教育改革发展主要目标和各项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同步制定出台科技、语言文字、学位、家庭教育等一系列专项规划。注重衔接贯通,国办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构建从学龄前到老年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出台《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建立47个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为数万人开展了学分积累与转换服务。注重远近兼顾,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研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描绘规划未来教育发展蓝图。注重内外结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全面指导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新增中印尼人文交流机制,做好六大人文交流机制工作,提升教育国际合作层次水平。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8个省份签署备忘录,省部携手共同推进,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510多所孔子学院、1000多个孔子课堂遍布全球140个国家。

一年来,各地各校和广大一线教职员工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上创造了优良业绩,探索了成功经验,呈现出亮点纷呈、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一年来的工作扎实推进,一年来的成绩有目共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全体同志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感谢!向长期以来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作出艰辛贡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由衷敬意!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做好今后工作,必须冷静分析、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当今社会,教育国计民生的双重角色、今天明天的双重地位、引领支撑的双重作用、内政外交的双重功能日益凸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教育富民、教育移民、教育惠民重任在肩,必须竭尽全力让更多贫困学子通过接受良好教育脱贫致富、服务家乡、改变命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迫切需要强化科教融合发展,坚持科技教育经济三结合,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增强“四个自信”,培养适应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需要教育“强基固本”,帮助广大青少年从小熟悉历史、了解国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必须深化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在大国外交中发挥出教育的独特作用。

二是对象群体多元化。当前,教育对象群体更加复杂多样,对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产生了深层次影响。流动性变强,2亿多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区域间大规模流动,随之而来的1000多万随迁子女,近1000万留守儿童渴望接受好的教育,渴望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布局、经费投入、师资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等面临一系列考验。“网络原住民”增多,互联网突破了课堂的边界、学校的边界、求知的边界,“万维空间”挑战“三尺讲台”。网络深刻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学习、生活、成长,如何做好引导规范,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如何促进线上与线下正向融合、虚拟与现实良性互动,非常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在教育越来越社会化的今天,家庭教育重要性提高,我们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还要有意识地教好父母,引导好4亿多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三是社会需求多样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成为主流,教育评价更趋多元。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途径更加便捷,学习者对学习时间、场所、方式、节奏等自主性要求越来越强,“灌输式”“大班化”已适应不了个性化需要;“有学上”之后,“上好学”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心态、迫切需要,对学校、教师、专业、课程的选择性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既要尽可能地尊重满足学生和社会的合理选择,也要加以理性引导;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人心中有一本教育学,人人心中有一个教育梦,人人心中有一套度量衡,教育评价不再是也不可能是政府自说自话。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快建立起更灵活的学习体系、更畅通的学习渠道,搭建起人才成长“立交桥”。

四是全民学习终身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日益向着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方向延伸,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求。年轻父母盼着孩子有更好的早期教育,走出校门的成年人盼着有更多“充电”再学习的机会,2亿多老年人盼着老有所学、老有所成、老有所乐。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固守学校教育的“一亩三分地”,要在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的基础上,从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拓展,进一步构建起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终身学习体系,让教育覆盖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五是发展环境国际化。开放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我们的舞台是全球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竞争是国际竞争。目前,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制定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收割”全球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我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教育走出去和引进来还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教育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亟待提升。我们不仅要留住、用好本国优秀人才,更要立足全球人才资源,主动出击,延揽全球顶尖人才。中国教育要赢得世界认可,需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中国标准,也要尊重国际规则,对接国际标准。我们既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也不能丢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优势、自己的特色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还面临不少考验。如何进一步理顺中央地方教育管理关系,完善政府依法监管、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的机制,既要集中统一又要生动活泼,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度?如何逐步缩小东中西部教育发展差距,既鼓励局部率先发展,先期迈入教育现代化,又要步调大体一致,不让一个地方掉队?如何有效破解课业负担重、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老大难”问题?如何有效化解办学自主权不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民办教育活力不强等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如何有效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带来的新挑战,让教育变革跟上时代,让我们培养的人不落伍于时代?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

二、牢牢坚持“六个根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新局面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关键之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

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内涵发展,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

一是稳中求进。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重要原则,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方法论。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是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重大政治责任。对教育工作而言,稳,就是系统局面稳定,改革推进有序,政策衔接连贯;进,就是关键领域改革有新突破,内涵发展有新成效,群众满意有新提升。稳中求进,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不敢作为,而是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思路,深入细致做好工作,深入细致研判形势,深入细致防患未然,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内涵发展。质量决定生存。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具体到教育,特别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真正把内涵发展作为筹划工作、推进工作、检查工作的重要原则,把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条件资源从外延转到内涵上来。总的来说,就是工作围绕质量做,以质量牵引数量;投入围绕结构调,以结构支撑功能;资源围绕内涵配,以内涵链接外延;政策围绕公平定,以公平促进效率;规划围绕目标定,以目标统揽全局。要坚持进度服务质量,硬件软件相互匹配、同步提升,不做超越阶段的事,不做违背规律的事,不做政绩冲动的事,不求急功近利,不求轰动效应,不求表面之功。

(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指出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教育战线要全面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第一任务。“革命理想高于天”。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要深化宪法教育,落实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健全法治教育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法治的育人功能。今年要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各地各中小学校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启动实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教材体现国家意志,要改革完善教材管理体制,切实保证教材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抓紧推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教材后续册次编写审查,全面推进三类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编写。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教材修订工作,启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工作。

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第一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一两项终身受益的技能。推动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带动学校体育改革。要改进美育教学,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充实教学力量,改善美育设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最近,校园欺凌问题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促进家校联动,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把知行合一作为第一原则。实践是培养人的主要途径,要将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今年要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推进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资源开发,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专门场地、专业指导、专题教育。深入做好学生志愿服务,将志愿服务成效作为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作为毕业升学重要参考。

(二)坚持以共享发展为根本目标,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

要清醒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诉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多年来,我们一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今后的任务是加快抬高底部、加快补齐短板、加快完善规则,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

在加快发展基础上,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2010年以来,国家连续实施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加速扩大,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但学前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普惠性资源依旧不足,幼儿园运行保障和教师队伍建设等相对滞后,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尤其薄弱。下一步,要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一抓公益普惠。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中央财政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地方扩大普惠性资源。二抓保教质量。推进各地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强化对各类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园的专业指导。

推动义务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点是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从外延均衡到内涵均衡升级。今年要同步抓好三项工作。一要补齐短板,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力度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各地要强化省级统筹,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切实保障项目用地,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确保全面如期完成改造任务。要落实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统筹推进小班化改革。教学点虽小,但对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意义重要,今年要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文件。各地要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年龄特点和家长意见,完善学校布局规划。二要巩固成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对2013-2016年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市、区)进行监测复查,对出现超标的省(市)进行约谈、限期整改。加强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三要高位优质,研究制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制度,推动均衡发展由办学条件向办学内涵转变,重点在加强师资、改善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全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今年将启动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落实“一人一案”精准施策,以区县为单位建立台账,逐一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加快发展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目前,我国融合教育比例还不高,随班就读残疾儿童仅为一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各地要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比例,在师资配备、医教结合、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提升随班就读质量,避免“随班就读”变成“随班混读”和“随班陪读”。

加强对困难群体困难地区的精准帮扶。促进更高层次教育公平,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实施更加精准的政策。对贫困地区要集中帮扶。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抓好《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落实工作。组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较低地区的普及程度。实施“西部教学改革支持计划”,以加强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研究为抓手,提升中西部地区教育质量。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要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应帮尽帮、该补则补。继续落实好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继续做好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相关工作,及时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做好政策衔接。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督促有关省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政策,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考试录取机会。对留守儿童要给予更多关心呵护。留守儿童大多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是他们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要重点加强对无人监护和双亲在外留守儿童的关心、照顾和救助,让他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校园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把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推进民族教育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庄严承诺。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做好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更多倾斜。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水平。

(三)坚持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根本标准,确保改革改有所进改有所成

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要推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最终是要打破束缚、激发活力、释放红利,扩大改革受益面,让基层、学校、老师、学生有切实获得感。获得感是判断我们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我们工作作风的根本标准。目前各省(区、市)都编制了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去年又选择了部分省(市)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探索。今年,各省(区、市)和高校要认真开展自评和第三方评估,全面总结综合改革的推进情况、成绩经验、困难问题,推广成功经验,明确下一步思路,切实发挥好改革导向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今年还要出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和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加强改革总体设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抓简政放权。尽快出台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意见,通过深入具体细致的工作,让文件落地生根,让基层、学校、老师切实感受到变化。简政放权涉及多个部门,触及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要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出实施细则、出配套措施,把权力从说法变成做法,从字面落到地面。二抓履职尽责。权力下放之后,还要管好,确保权力下得去,接得住,用得好。今年要出台《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暂行办法》,选取部分省份开展首次督导评价。三抓环境优化。现在基层对评审评比评估“三评”问题意见很多,教育部制定了三评清单办法,今后不在“三评”清单的不能开展检查。各地也要抓紧清理规范,用清单确认检查事项、减少检查事项、规范检查事项,让学校静心办学,让老师潜心育人。

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工作人民群众关注、媒体聚焦,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容不得丝毫懈怠。高考改革要顺利实施,密切跟踪指导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指导上海、浙江完善改革方案和相关措施,确保今年两地基于“两依据一参考”的新录取模式顺利实施。中考改革要全面推开,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两项制度,规范中考考试加分,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破解唯分数问题。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要继续深化,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统筹管理,坚持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同一质量标准,平稳落实单证纳入双证考试招生改革。深化博士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申请-考核”和“分流淘汰”机制,注重加强科研创新能力考核,提高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

不失时机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学校法律身份,完善产权制度,在制度上更好地落实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一系列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各地要抓紧研究、切实做好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分类管理等工作,保证民办教育平稳健康发展。

全面提升教育治理法治化水平。改革与法治是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要按照中央要求,履行好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推进本部门、本学校的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工作。一是健全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使有法可依更为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法》和《校企合作条例》审议工作,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案、《国家教育考试条例》和《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开展《学前教育法》调研和起草工作。二是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规政策的执行力。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全面梳理行政职权,出台关于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高基层教育部门依法管理教育事务的能力,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护航。三是注重以法治方式解决教育难点问题。今年各地要着力落实好即将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构建完善学校安全制度机制。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大力提升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干部依法治教的意识与能力。

围绕提质增效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做强中国教育,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定位,也是战略目标。教育对外开放不能靠外事战线“单兵独进”,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都有责任、有义务,也都有空间、有优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扎实做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相关活动,继续推进省部共建备忘录签署工作,实现有关节点省份签约全覆盖。加快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今年,非通用语种专业数量要达到94种,实现所有已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实现国别和区域研究全覆盖。做好人文交流工作是教育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年要出台做好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意见,提升已有六大人文交流机制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并做好中德、中南非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筹办工作。做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加大留学生经费投入,增加来华留学和出国留学名额。优化出国留学服务,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急需的五类人才。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启动国家层面来华留学教育标准制定工作。中外合作办学是实现不出国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借鉴世界经验、引进优质资源的试验田。要下力气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全面发挥中外合作办学辐射作用,深化对国内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作用。进一步做好双边多边合作交流工作,在现有与46个国家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基础上,加大与各国尤其是教育发达国家签约力度,不断扩大提升世界对我国教育认可度。深化多边教育合作,提升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水平。大力加强孔子学院建设,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根本导向,加快优化教育结构

服务决定地位,有为才能有位。要让政府重视教育,让社会支持教育,首先要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作出事来、作出成绩来。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优化教育结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支撑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动服务动能转化和产业升级,推动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指南》,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助力中国制造2025。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探索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严格规范管理,建立学校办学资质定期检查制度,对不符合办学资质的学校要依法责令整改、退出。

推动转型发展出经验见实效,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转型发展从提出到实施已经两年,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向政策保障、深度转型、示范引领上迈进。实施好产教融合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同步推进项目建设和转型改革,切实把办学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出台产教融合政策,努力破除师资聘用、职称评定、实习实训、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型发展是一项新的改革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要善于挖掘改革经验,及时总结试点成果,加强示范引领,推动转型发展出经验、出实效。同时,各地要加大高校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加快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主动布局培养未来技术和产业需要的各类人才,提高高等教育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全面启动“双一流”建设,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今年要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抓紧研究确定具体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充分利用大数据、第三方评估等开展遴选认定工作,主动公开政策相关信息以及建设高校情况。建设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建设路径,自主确定学科口径和范围,科学编制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双一流”建设是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更是一个改革项目,不搞身份固化。尽快研究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推动“双一流”建设顺利实施、早出成效。继续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提升全民受教育水平。探索学分银行运行机制,继续做好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内容形式,强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让社区成为家门口的“充电站”,成为人人有学、个个乐学的园地。进一步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才培养,继续办好老年开放大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老年教育机构指导性基本建设要求。

(五)坚持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根本保障,狠抓教育质量提高

提高教育质量要有管用的保障机制,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通过科学的体制机制推动质量提高。

加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要面向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习者释放潜能。按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改变被动传授、机械训练、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多样化、行之有效的实现形式。通过小班化教学、选修走班等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排斥卓越”。英才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要建立早期发现、跟踪培养特殊通道,完善跳级、转学等具体管理制度,通过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要紧跟产业变革,强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厂入校等,让“学校建在企业中,教室建在工厂里”。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明确学徒双重身份,形成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长效机制,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深入实施“拔尖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和系列卓越人才计划,全面推广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校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实行弹性学制,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全面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强化对困难群体就业帮扶。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探索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质量监控、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方便学生跨专业跨学校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加快从管理者本位向学习者为中心转变。逐步推开“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

加快构建优秀人才终身从教机制。要努力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鼓励各地提高补助标准,扩大实施范围,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特岗计划、教师编制、职称评聘继续向农村倾斜。深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机制,在编制岗位、聘用管理、薪酬待遇等方面打通制度壁垒。健全职业学校和企业双向流动机制,推进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化,完善吸引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支持政策。各地各高校要调整考核评价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对教学水平的评价,更加重视对教师科研成果创新和实际贡献的评价,促进教研相长、教学相长。今年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振兴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现在一些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比较普遍、比较突出。我们不仅要把最优秀的人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还要尽最大努力保护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感情,调动他们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对教书育人的激情。我们要给学生减负,也要给老师“减压”。对老师们要多一些倾听、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尊重,解决好教师的住房、医疗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老师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系统构建质量控制机制。要坚持内外发力,形成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质量文化。内控机制是基础性工作。学校是提高质量的主体,也是质量监控的主体。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以校为本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从一堂课、一张试卷、一篇论文、一门课程开始,构建起完整的、有效的、规范的质量监控制度。外部控制是有效手段。发布实施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今年要完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出台加快推进教育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

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机制。2017年教育财务工作,一是坚持“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教育投入机制,健全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各省要足额落实统一后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应承担资金,年底前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实现“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的目标,落实好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积极建立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二是坚持“一个为主、两条腿走路”,不断扩大社会投入。各地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原则以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要求,落实教育财政支出责任。落实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和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始终坚持“保基本、守底线、抓关键、补短板”,把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以应用驱动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目前,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87%的学校实现网络接入。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教师和学生的应用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一方面,要继续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网络教学环境全面普及。另一方面,要坚持深化应用。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的结合点,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法推广,调动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使信息化教学成为新常态。

这里,我就语言文字工作单独讲几句。语言文字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教育部、国家语委的一项重要职能。多年来,语言文字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我们已经制定和发布了“十三五”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对语言文字事业的目标和任务作了全面部署,特别是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普通话基本普及的目标,这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将使我们这个十三亿人口的世界大国,首次实现“语同音”这样一个梦想。各省(区、市)都设有语委,大部分还是由副省长任主任。希望各省(区、市)要把语言文字工作真正摆上位置,按照中央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全面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让青少年在写好“方块字”、说好普通话中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底色,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坚持以落实主体责任为根本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领导是管总的,是第一位的,把教育工作做好首先要下大力气把党建抓好。教育系统要继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践行好“四个合格”目标要求,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在制度上健全起来,在组织体系上建立起来,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

把核心意识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始终。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映了党心、民心,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障。要在政治上看齐“核心”,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坚决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在实践中彰显“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折不扣地把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始终恪守严的纪律和严的要求。严字当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我们要以严的态度、严的标准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负起党内监督主体责任,旗帜鲜明支持纪检部门开展纪律审查工作,各级纪检部门要履行好专责监督机关职责,把监督作为一种约束、一种爱护、一种警戒,使管党治党真正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

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号召力、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党支部、党总支等一个个基层党组织中。今年要召开全国中小学党建工作会,开展专项督查,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召开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确保民办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以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为突破口,出台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意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对外开放全过程。今年要重点推动落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制订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意见,补齐高校党建工作制度短板。

三、以更强烈的责任、更积极的态度、更过硬的作风,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中央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要聚焦聚力、抓紧抓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向党中央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献礼。

一要在“学”上下功夫。积极推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地各校要深入开展主题宣传,扎实开展体系式学习,广泛开展融合式讨论,生动开展案例式教学,深入抓好项目式研究,系统抓好针对性解读,全面抓好操作性指导,统筹抓好责任化落实,切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推动工作实践。

二要在“谋”上动脑筋。善谋事才能干成事,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胸怀全局谋,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定位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要放眼世界谋,密切关注国际教育改革发展新动态、新趋势,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先进做法,主动在全球坐标系中定位教育,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要尊重基层谋,坚持开门办学,通过教育满意度测评、大数据等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高手在民间”,要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坚持眼睛向下看。要加强上下联动,把“土办法”变成“金点子”,确保教育决策更加科学、更接地气、更富成效。要遵循规律谋,加快教育智库建设,统筹各级教科院所、高校教育院系、教育专业学会、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研究机构等力量,构建和完善现代教育决策服务体系。

三要在“实”上出真招。“为政之要,贵在务实”。人民群众评价教育最关心的是能不能说到做到,最不放心的是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好。政策要实,解决好“最先一公里”问题。坚持群众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切实以问题为导向,多出有含金量的政策、管用实用的举措,不喊口号、不搞花拳绣腿、不出空头文件。责任要实,解决好“中梗阻”问题。各地要全面系统梳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形成一张网、一张表,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推进、年底有检查,确保工作不遗漏、效果不缩水。督导要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各地要进一步改革督导机构、理顺督导职能、加强督导队伍,强化教育督导督查,通过完善约谈制度、督导公报公开制度等,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要在“争”上求主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必须动员起全社会共同的力量,多争取资源、多争取理解、多争取支持。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确保教育政策有效实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核心、是关键。各级教育部门要经常汇报成绩、讲明困难,主动设置教育议题,推动党委政府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要主动争取部门支持。延东同志多次强调要有“三皮”精神,我们要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为事业去争,为群众利益去争,为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振兴去争。要主动争取社会支持。学校是开放的社会,教育也是开放的生活,要善于借八面之风、聚四方之力,构建起大教育工作格局。

五要在“稳”上作文章。严格落实“安全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的要求,按照“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稳定工作职责和任务落实到位。要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从细微处着手,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变化,保持广大师生思想统一、人心稳定。要抓好校园安全。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加强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让学生远离各类金融陷阱和圈套。要抓好舆论引导。切实提高舆情应对的时效性、有效性,积极运用各类媒体平台,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进展,理解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消除疑虑和误解。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形成正面舆论场,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接下来的任务和要求是落实、落实、再落实。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务实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陈全国省长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全国省长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1日)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我省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春节期间视察河北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以来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国家教育部对河北的教育工作和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杜玉波副部长亲自前来指导、出席今天的会议、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省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并对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会儿,云川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一并贯彻落实好。这里,我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几个重点问题,简要讲些意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上下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一个提高、两个优化、三个增强”。“一个提高”,即国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十一五”末全省国民受教育年限达到8.7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67年;“两个优化”,即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日益完善;“三个增强”,即教育发展的实力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省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成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有力支撑。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对河北“十二五”期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的跨越,意义尤为重大。我们要立足战略全局,从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冀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北的高度,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深刻认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重要性,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河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关于学前教育问题

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人民群众非常关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基础的环节来抓,按照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普及

提高工程,切实解决好“入园难”问题。

(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要加大政府投入、严格收费标准,支持城市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举办幼儿园,支持公办幼儿园改扩建,支持居民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到2012年,全省扩建、新建1000所公办幼儿园,各县(市、区)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

(二)积极发展民办幼儿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开办园市场,在用地保障、税费征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建民办幼儿园。规范办园标准,强化幼教管理,确保园区安全。

(三)加快发展农村幼儿园。结合国家实施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统筹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鼓励城镇优质幼儿园到农村办园,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师资力量举办幼儿园,支持农村特别是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建设。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所达到三级标准的中心幼儿园。

二、关于义务教育问题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全省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一)抓学区、促管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落实全省农村学区建设规划,建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学校三级管理体制,打破县域内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均衡配置教师、图书、校舍等资源,积极推行标准化办学。到2012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完成学区建设,按新体制运行。

(二)抓创新、促整合,深化城市义务教育。推广实施“四种模式”(联合校、兼并校、建分校、新建校),着力做强优质学校,转化改造薄弱学校;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建立校际协作机制,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缩小城区校际差距,逐步消除择校现象。

(三)抓统筹、促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结合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和农村新民居建设,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做到“三个确保”:即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流入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落实国家助学制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现象。到2015年,全省义务教育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4%以

上。

三、关于高中教育问题

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要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加快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到201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一)推进规范化发展。按照属地管理、市(县)为主的原则,调整优化普通高中布局,以城市薄弱高中和农村普通高中为重点,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推进标准化和示范性学校建设,今年内全省每个县(市)都要建设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十二五”末全省所有普通高中达到基本办学标准、高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5%以上。

(二)推进多元化办学。在发挥政府主体作用的同时,大力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高中教育领域,采取独立举办、联合举办、股份制办学等多种形式,积极兴办各种类型的民办高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三)推进特色化教育。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开展人才培养试点,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建成一批外语、艺术、体育等特色高中,形成高中阶段教育与初等、高等教育紧密衔接、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四、关于职业教育问题

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要适应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形势,全面放开职教市场,鼓励各类民间资本投入职教领域,面向市场需要,面向职业需求,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突出职教重点。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着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深入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落实好农民学生减免学费和资助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农民。“十二五”期间,城乡新增劳动力普遍得到培训,年均培训超过600万人次。

(二)创新培养模式。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引企入校、前校后厂等办学模式,实行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专业、协商设置课程,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共同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三)提升办学能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建

设一批骨干专业,新建一批实训基地,造就一批职教专家、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到2012年,重点建设15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省90%以上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国家办学标准。“十二五”末,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达到95%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

(四)搞好就业服务。紧密结合就业需求,设置职业学校专业和课程,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搭建培训就业、校企对接平台,推广学校推介就业的经验,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一条龙”服务体系,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五、关于高等教育问题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要坚持规模质量并重,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

(一)要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充分发挥省属重点骨干大学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对口支援薄弱高校,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沿海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优化类型层次结构,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规范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逐步形成普通与成人、普通与高职、公办与民办、学历与非学历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围绕我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重点学科对标升级行动计划,力争到2012年新增3-5个国家重点学科、新建3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60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二)要在提高质量上求突破。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工程,加强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推进优质特色教学资源库开发,到2012年建成100个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强势特色学科特聘教授岗位计划,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一批高层次学术领军人才;继续抓好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学园、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推进产学研结合,打造产学研创新联盟,提升高校科研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三)要在打造名校上开新局。瞄准国内外先进大学,启动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着力抓好“211工程”建设,推进省部共建高校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扶持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十二五”期间努力建成3-4所国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打造河北高等教育的制高点,向高等教育强省迈进。

六、关于教育改革问题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一)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实行管办评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开,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二)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实施“阳光招生”工程,规范招生录取程序,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建立完善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三)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建立各级各类学校对外交流平台,大力发展对外合作办学,实施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引进计划,积极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及企业来冀开展项目合作,吸引更多知名外籍专家学者来冀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性、区域性特别是京津冀区域性教育合作,提高我省教育发展水平。

七、关于教育投入保障问题

教育投入是支撑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各级政府要把教育投入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建立稳定持久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具体做到:

落实“一个责任”,就是落实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

健全“一个体制”,就是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资金投入体制。做到“一个优先”,就是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

实现“四个确保”,就是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明显提高,确保省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教育经费拨款增长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确保在校学生人数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确保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完善“五个机制”,就是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2012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把城乡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非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完善困难学生就学资助机制,保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完善教育经费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健全教育经费使用监测、评估和奖惩制度,确保经费使用安全有效。

教育兴则河北兴,教育强则河北强。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

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谱写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长在全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委三届七次全委会议刚刚结束,委、政府就召开了这次全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这是今年召开的第一个专业性会议,足以说明这次会议的重要和委、政府对工业经济的高度重视。昨天,***副长和***主任就全工业经济工作分别作了讲话和报告,我都同意,一会儿,**书记还要作会议总结,请大家认真落实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

200wenmi114.com年全工业经济工作的成效

200wenmi114.com年是我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全上下团结奋斗,扎实苦干,努力在重点工作上求突破,推动整体工作上台阶,促进了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53.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农牧业生产在大旱之年仍然取得较好收成,粮食总产已稳定在50亿斤以上。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企业全面启动了“二次创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对外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果。财政收入在财源萎缩的不利条件下保持了平稳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3.38亿元,增长4.2。城乡居民收入克服增收因素不足的影响,继续保持了一定幅度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加152元和408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和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迈出了新步伐。

特别值得肯定的是,200wenmi114.com年我在工业经济遇到xiexiebang.com所未有的困难,问题十分突出,全面进入谷底的严峻形势下,认真落实中央领导视察**时的指示精神和**党委138次书记办公会议精神,把扭转工业经济被动局面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突出直抓大、完善县区放小”两线作战方式,举全之力进行工业经济攻坚,国企改革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原**二毛成功实现破产重组,**钢铁厂实现无震荡破产,**针织厂破产重组也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企业改革继续深入,县区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六大企业集团等优势骨干企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工业经济整体出现恢复性增长。统计快报显示,全年工业增加值实现38.3亿元,比上年增长7.8。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我工业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趋于好转,有关国有企业“全军覆没”、“全线崩溃”的街谈巷议已经平息。体现了六个特点:一是企业内部的活力明显增强,经营状况趋于好转;二是企业改革的路子已经明确,运作方式、调整目标、重组对象等日渐清晰并正在落实之中;三是工业增长速度逐渐回升;四是经济运行质量也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五是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职工群众情绪趋于稳定,对改革的承受力逐步增强;六是方方面面对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认识统一、支持、理解、关心的氛围正在形成。可以肯定的说,我工业经济已经开始摆脱了在低谷中徘徊的局面,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进展,整个经济形势已向好的方向转变。为此,政府决定授予经贸委“长特别奖”,奖金20万元。

总结200wenmi114.com年的工业经济工作,有五条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汲龋

第一,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作为委和政府的最高决策,理清思路,切实搞好有效指导,为工业经济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去年,在认真分析全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级领导进一步形成了“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的共识,下定背水一战的决心,树立敢打硬仗气概,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委和政府的最高决策,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贯彻**党委wenmi114.com“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方针,围绕“年内使全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改革有所突破,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工业经济摆脱困境”的基本目标,确定“直抓大、县区放小”的工业攻坚思路,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在工作中坚持“一般与个别结合,领导与群众结合”,理顺各种利益关系,解决诸多改制问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在切实加强具体指导过程中,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一把手”工程,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经常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详细情况,进行现场指导。建立级领导“一对一”联系直16户重点企业制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进行定向指导。政府及有关部门定期召开专门经济分析会,加强工业生产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综合指导。同时,出台一系列有关文件,实行政策引导。这些工作的落实,对搞好全工业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证作用。

第二,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工业经济走出低谷的唯一道路。大家知道,**工业经济在200wenmi114.com年、200wenmi114.com年是历史上最困难时期。由于优化资本结构政策未用足用好,加之草率决定23户企业破产,使**的工业经济工作陷入了困境,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难

第五篇:陈晓市长在全市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晓市长在全市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03-18发布机构: 东阳市政府

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攻坚破难

全力推进全市项目建设

--陈晓市长在全市项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3月5日)

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个重要专题会议。目的是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促投资、保增长的重大决策,研究部署新一年我市项目建设工作,提高全市的项目工作能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增长,增强发展后劲,增加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差距,切实增强做好项目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增长的后劲、工作的抓手。重大项目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关键性、主导性、推动性作用。过去一年,是极为复杂和特殊的一年,项目工作同样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严峻形势,在全市相关部门及项目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项目建设难中求进,2008年,我市实现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3967万元,同比增长

3.4%,比去年同期上升了9.6个百分点,扭转了固定资产持续负增长的局面,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江北大卖场、广电中心、东阳剧院等一批市级重点工程相继启动,东门菜场改造土建工程已完成,国际建材城和世贸城商务楼先后竣工,国际汽配城等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完成6座水库除险加固和25.1公里清水河道整治,南江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和东方红水库灌区改造配套二期已经完成。交通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诸永高速公路北段主线和22省道西线怀鲁至枫山段、金义东公路建成通车;东永高速公路已进入勘查设计阶段。完成220千伏东阳变增容、石金变二期扩建工程和110千伏南马变、官田变扩容工程。二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中核苏阀、得邦照明等重大工业项目的成功引进,将对工业转型升级产生引领作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新变化:一是投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城区以外的乡镇、街道投资快速增长,共完成投资30.2亿元,同比增长19.4%;民间投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拉动投资的主要动力,完成限额以上民间投资49.7亿元,同比增长14.0%,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85.1%。二是“二产”投资中制造业投资比重增大。制造业完成投资36.9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成为投资主导行业。三是房地产投资有回升趋势。全年共完成房地产业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35.1%。

三是项目争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去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进一步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我市积极响应、迅速行动、极力争取,全市列入世行贷款钱塘江流域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规划项目2项(浙江省共20项,金华8项),项目总投资18100万元,拟安排世行贷款资金1330万美元;列入2008年省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1项、省重点建设项目6项、省重点预安排项目1项、金华市重点建设项目11项、金华市重大前期项目4项。2008年,从发改系统口子全年共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补助11732.5万元,其中申报2008年新增1000亿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34个,获中央预算内资金4923万元;其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级补助资金6809.5万元。日前,我市又申报2009年1300亿元新增中央投资项目

18个,总投资27.2亿元,有望获中央预算内资金2000多万元。

四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得到加强。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遏制了“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投资超计划”现象。组织开展了4次全市重点工程专项督查,掌握重点工程真实情况,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将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

五是要素保障工作成效明显。用地供给增加。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全年上报农转用13批次3928亩,比上级下达的用地指标1578亩多2350亩;盘活土地存量400多亩。贷款增势逐步趋于好转。加大了重点项目的金融对接力度,多次举办银企洽谈会、融资对接会,各金融机构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有效地扩大了信贷资金投入。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项目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抓项目的战略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没有充分认识到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重大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项目工作意识和工作力度与当前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投资拉动还有差距,存在就项目抓项目现象。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也多年处在金华市偏后位置。二是项目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项目谋划“欠深”,储备不足,缺乏一批对东阳长远发展起重大影响的“立市项目”。我省当前重点推进的35个扩大投资建设重大项目中,与我市关联的项目一个都没有。同时,我市一些项目前期工作“欠实”,存在质量不高、深度不够情况,给项目实施带来困难。三是协调推进效率有待进一步增强。在项目建设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拖”、“推”、“拉”、“挤”现象,部分项目实施的周期太长,一些决策和立项多年的重点项目,进展缓慢。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征地拆迁、政策处理以及具体协调当中,缺乏勇挑责任、敢破难题的精神,甘当“太平官”,乐当“评论员”,动辄把矛盾问题向上交。项目决定未来的发展态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谁能在项目工作中赢得主动,谁就能在转型升级中增创优势,就能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应该说,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抓好项目工作千载难逢的机遇,前天,国家信息中心的范剑平主任在经济形势报告会中也讲到:投资、出口、消费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是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峰的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今后两年多时间中央将安排1.18万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4万亿元,来刺激拉动经济。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大工程、大项目建设,只要是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要按照“能早则早、能快则快”的原则,抓紧上多年想上而未能上的重大项目。二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全国和我省都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大战略进行部署,我市制造业配套能力强,如果把握得好,就有可能在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上争取一块较大的蛋糕。三是加快民生事业发展的机遇。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民生事业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对我市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实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强烈的“机遇意识”、“份额意识”、“争抢意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争取国家和省更大支持,切实加大项目工作力度,使全市发展的步子能迈得更大一些。

二、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切实提高项目工作水平

2009年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攻坚之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意义十分重大。今年重点项目建设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决策部署,突出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发展动力、改善生态环境、关注民生建设等重点领域,夯实基础,增强后劲,增创优势,大力推进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我市项目工作目标任务是:2009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4项,总投资109.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3项,总投资18.8亿元,计划投资6.9亿元;新建项目16项,总投资

28.6亿元,计划投资11.8亿元;争取开工项目4项,总投资10.2亿元,计划投资

1.1亿元;前期项目11项,总投资51.9亿元。一般政府投资项目154个,总投资25.1亿元,计划投资11.8亿元。这一目标,与去年相比,无论从项目数量、投资总额、计划投资计划都大大超过去年,量增面广,任务艰巨。年初,我们以实施“东阳人经济回归工程”为契机,取得了项目工作的开门红,浙江明凯照明项目、康恩贝健康产品产业园项目等相继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下一步我们要再接再厉,在具体的项目工作中,要着力提高四方面工作水平:

(一)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在重大项目带动上有新谋划。项目前期工作既是项目决策的重要基础,又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为此,市政府专门制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各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前期”观念,把项目库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把前期工作做深做实,多规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我市重大项目不断档、不掉线。一是围绕长远发展,谋划一批大型工程项目。积极向上争取,着力做好东永高速公路东阳段、卢宅保护利用工程、垃圾焚烧处理工程、第二垃圾填埋场、500KV 吴宁变等一批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二是围绕城市功能完善,谋划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按照城市功能布局要求,谋划安排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推进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江湾南路西延、商贸车站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围绕产业支撑,谋划一批现代产业项目。按照我市六大主导产业和六大块状经济规划的要求,突出谋划一批生产性项目。围绕商贸新市建设,研究谋划一批第三产业的重大项目。四是围绕改善民生,谋划一批社会事业项目。通过推进一批文教卫公共设施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城乡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二)提高项目包装申报水平,在项目争取和引进上有新突破。项目包装是项目工作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项目招商引资和向国家、省争取扶持的成败。项目“包装”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指项目申报要对路,项目内容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编制的质量要高,前置审批条件要符合相关要求。要善于挖掘项目,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好项目、一批高质量的大项目,以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要提高项目争取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1月份,中央新增投资1300亿元(第一批)安排方案已经中央批准,采取的是按领域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切块下达方式安排,资金投向从原来六大领域42类调整为六大领域17类。新的一年,我们要注意把握中央宏观政策走向,适时而动,组织好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工作,这也是衡量我们每个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具体表现和重要标志,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考验。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更多地争取国家、省项目及资金补助。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特别注重瞄准大企业、盯牢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因为,引进项目不难,关键是引进大项目、好项目难。一个好项目、大项目,不但在投资、税收、带动就业上抵过许多小项目,而且可以节约土地、环境容量等项目要素,优化全市的产业结构。

(三)提高协调服务水平,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有新进展。重大项目能否如期推进,直接关系到经济平稳增长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各部门必须加强协调,积极配合,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建设单位要树立能多快就多快的理念,对照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要通过加大协调落实,实现“三个一批”:一要确保“建成一批”。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一批在建工程进度,确保按期顺利建成,发挥效益,如外国语学校、东门菜场改造项目、档案馆、东义路改造工程、南山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等项目年内基本完成;220KV平安变工程年内要完成投入运行。二要抓好“续建一批”。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建设工期,加快怀万线公路、市委党校易地新建、中天高中扩建、国际汽配城、欧亚国际采购服务中心、国际缝制机械市场等一批续建项目的实施进度。三要加快“开工一批”。要落实责任,力争能够尽早开工建设一批

重点项目,保持项目建设的持续推动力。广电中心、东阳剧院、第二自来水厂、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第二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处理工程、画南下线画水至南马段、500KV 吴宁变等项目要抓紧开工建设。

(四)提高管理创新水平,在重大项目管理上有新提高。项目管理直接关系工程建设的质量,关系项目建设的成效。要强化项目质量管理,把高标准、严要求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职能部门、项目业主、参建单位、监理单位务必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工程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依法依规,落实责任,加强监管。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对设计、施工、设备安装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把关,强化项目的现场管理,做到一丝不苟,确保万无一失。严格重点工程的投资规模控制,目前政府投资项目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投资超概算的问题,不少项目超概算的程度还相当严重,这其中有一些客观因素,但管理不严是最重要的原因。要加强重点工程的招投标管理,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招投标监管水平,重点加强标后管理,对招标过程中出现的行贿受贿、串标抬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查处、打击力度,净化招投标市场,维护重点项目建设的良好秩序。检察院、监察局、审计局要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同时,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规范操作程序,严格安全生产制度,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保障,优化服务,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整体合力

一是要强化责任,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切实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责任分解到位。要把工作责任落实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前期工作要落实责任,项目建设过程要落实责任,竣工验收也要落实责任。在2009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形象进度计划中,对每一个项目都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内容,逐项落实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特别是进度要求。这既是工作任务的具体部署,也是今后考核的依据。各相关部门要细化目标责任,明确任务要求、工作时限,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跟踪督查到位。各项目责任单位和重点办,要密切跟踪、及时了解重点项目推进动态,加强项目情况分析、汇总工作,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发改局作为职能部门,要将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按月报市政府督查室备案,特别是对进展不理想的项目,要重点督查,确保按计划推进。三是上下沟通到位。要加快适应投资体制改革后新的报批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报批程序、审批要求和前置条件,为项目的顺利报批奠定基础。需市级以上审批的项目,各相关部门积极与本系统的上级进行衔接,做好配合服务工作,对上报材料尽量做到详实,力争早日审批过关。四是考核奖惩到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应充分发挥其激励、促进作用。通过严格目标考核、落实奖惩措施,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要加强联动,完善难题破解机制。项目工作头绪多、难度大,协调的任务相当繁重。一方面,重点办要充分发挥协调职能,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为重点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围绕重点建设面临的要素制约和征迁难、政策处理难等问题,合力攻坚克难,争取有所突破。一是要坚持项目资金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重点项目融资银企对接信息发布活动,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要积极向国家争取债券额度,通过发行债券解决部分项目的资金困难,同时要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参与重点建设。二是要实行重点项目与建设用地联动。合理安排、深入挖潜,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供给。加大土地报批工作的协调配合力度。三是着力破解政策处理难题。征地拆迁、政策处理是工程实施各环节中的“难点”。各有关方面要劈山开路,攻坚破难,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各镇乡、街道要把建设环境作为大事来抓,加强对重点项目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工作的力度。在做到依法征迁、补偿政策到位、群众工作到位的情况下,对无理取闹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置,为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四是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的廉政监督。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和审计监督,推行项目建设的后评价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与重点建设相适应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努力把重点工程建设成阳光工程、廉洁工程。三是要强化服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点建设项目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才能顺利开工、推进和建成。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更加重视外部环境的营造。一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配合,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加大解决实际困难力度。要探索建立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试行重大项目会审制,加快审批进度和前期工作,既做到程序到位、依法办事,又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要强化项目落地后的后期服务,不能引进来就不管不问,要一以贯之的做好服务,对于违法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要果断处理,严厉打击。二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加大宣传,让全社会都能够充分认识项目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理解、支持项目建设。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重点工程;要进一步深化重点建设立功竞赛,继续组织现场慰问活动;要继续组织对重点工程建设成就和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宣传,在舆论上营造全社会关心重点建设、理解重点建设、支持重点建设的良好氛围。三要形成重点建设整体合力。在重点项目前期、建设过程中,全市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立足全局,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项目建设最大的支持与配合。国土、农林在土地和林地等指标分配中,优先考虑市重点建设项目。公安等执法部门对干扰重点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今年项目工作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做好重点项目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以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积极有为,确保今年项目工作目标的完成,为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升全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新的努力。

下载陈波县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波县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局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局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尊敬的XX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由我总结2021年全市教育工作情况,部署2022年教育工作任务。待会儿,XX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

    宣传部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宣传部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

    县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最终定稿]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3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下面,我就做好新形势下全县教育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

    校长在全镇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8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金秋沃野,丹桂飘香,伴着丰收的喜悦,我们共同迎来了第34个教师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自己的节日,在此,......

    教育局长在201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局长在201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回顾2010年度教育工作,研究部署2011年教育工作任务,动员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

    宣传部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最美好的新年祝愿!向长期以来关心、支......

    县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地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当前我县教育工作发展的实际和“两基国检”的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全县的教育工作,动员全县......

    县长在全县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校长、书记,同志们:全县2007年度教育工作会议,是在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姚碧松局长简要概括了过去一年我县教育工作的所取得的主要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