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障孩子性保护和性教育问题分析
智障孩子性保护和性教育问题分析
摘 要:近年来,残障人遭受性侵犯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残障人的性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他们智力残障、理性思维缺乏,更容易失去一些理性的控制而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发生。所以本文针对智障孩子性保护和性教育问题展开分析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智障孩子;性保护;性教育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对“性”一直是很避讳的字眼,以至于我们现在性教育也很匮乏。官方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中30%是性犯罪,每年的学生体检都发现未成年少女怀孕的案例。特别是近年来,残障人士遭受性侵犯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残障人士的性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他们智力残障理性思维缺乏,更容易失去一些理性的控制而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发生。所以了解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办法更为重要。智障女孩的生理周期教育和护理
专家建议,重点还是在初经来临并还没有吓坏孩子之前,先让她认知这一切,她必须清楚,当月经来时,她并没有生病也没有受伤。她也必须知道身体会有哪些其他变化,比如乳房的发育变化等。这个课程教导少女们当你长大“红色的东西”就会从你的身体流出。用洋娃娃塞入红色食用色素来模仿人体情况,并教导女孩们“红色东西”应该流到卫生棉上,而不要留到内裤里(卫生棉要紧贴在内裤上);然后这些年轻女孩们不断练习穿、脱及正确使用和丢弃卫生棉,这个课程在她们的初经之前便开始,每个月练习一次,直到初经来临。对有效地降低智障女孩对处理月经的恐惧很有效。如何避免残障孩子被别人性骚扰和性侵害
2.1 时刻看护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单独外出。特别是女孩子,不要经常独自到亲友或邻居家待过长时间。
2.2 告诉孩子如何拒绝诱惑。很多残障孩子都是很好哄的,给点吃的就跟着走。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许要别人的东西,特别是吃的东西。
2.3 不要和陌生人走,上学和放学路上,或者在小区自己玩耍时,有人想带你去好玩的地方,千万不可以跟着走。如何对待残障孩子的性成熟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女孩的性成熟明显,特别是男孩子。研究表明,大部分男性自慰或者发生梦遗,并不会造成任何生理伤害。大部分残障者并不会降低对性的兴趣,或造成性功能的丧失。一些残障人士可能在寻找性伴侣方面有困难,因此,自慰是他们主要的性行为。这是维持正常性生活的方式,只要适度,不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某种程度来讲也是必须的。家长和学校急待解决的性教育问题
4.1 性教育未能做到教育一致性原则。教育一致性原则是要求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时,家长和学校要取得一致,意味着形成信息的重复。特别是“性教育”这个特殊且备受争议的内容。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不仅会相互干扰,而且容易增多孩子的不良性行为。然而,当今中国社会的传统特性使许多父母都羞于对自己的孩子谈性。当孩子出现不良的性习惯和性心理时,常常得不到及时纠正,并遭受父母惊恐不安的指责。事实上,对性的学习是延续整个生命的过程,在孩子出生的刹那间,就早已展开。性教育不只是狭隘的性生理教育,还应该包括认识自己的身体发育、认识两性差异、异性相处之道,它既是情感教育和亲密的人际关系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和生活教育。因此,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家校密切合作达成一致,坚持做好教育一致性原则。
4.2 具有专业性知识的师资力量缺乏。现在入学的智障孩子的年龄不等,从五、六岁的幼儿到二十多岁的青年。由于学龄前儿童处于性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对于孩子提出的比较尴尬的问题,教师含糊其辞,有的教师自己甚至都说不出某些性器官的名称。还有一些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对于老师讲述的内容有意回避,不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还有一些孩子性格活泼大胆敢于表达、表现,又会遭到同伴的干扰,扰乱教师的正常教学活动等等。
4.3 没有规范的智障学生性教育教材。受特殊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对残障孩子的性教育教材及其相关的素材应该有区别于普通教学教材的要求。而目前学校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性教育教材,老师只能是发现问题随机处理、引导。教材的不规范对于正确开展性教育,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认识,对于健康的性行为的养成都不利。
4.4 加强具有专业性知识的教师的培养。①加强在校学前师范生性教育的培养。学前师范生是否具备实施性教育的正确态度和能力,对于学生性教育的有效开展很重要。师范生学习正确、系统的性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性教育的积极态度和能力。②国家要注重对学生性教育专职师资的培养,也是保障学生性教育长久有效开展的重要方面;通过社会机构、教育机构等对现有师资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家长、教师能够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性教育。
4.5 尊重学生隐私,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创造一个新生命的那一刻起,孩子就有了性别差异。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得到尊重。培养孩子社会认可的角色意识。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教育他们认识到男女有别、男女平等,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学会保护自己。
4.6 家校密切合作,多渠道实施性教育。家长和学校紧密合作是学生性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家长与学校必须坚持教育一致性原则。及时沟通交流信息,做到家校互补。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心理和生理成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我国的性教育也应该通过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机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媒体等多渠道开展。同时出版一些针对教师、家长和孩子的科学规范的性教育读物,让教师、家长多得到一些科学的指导,让孩子多一些正确了解自己的途径。
性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每位教育者,特别是为人父母者,都必须增强性教育意识。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只有家校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用科学的方法,真诚的态度传授性知识,才能保障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的孩子虽然在某一方面有残缺,但我们不能剥夺他人性的权利,他们一样可以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第二篇:智障孩子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中要遵循如下原则: 训练内容要生活化、趣味性和多样化。我们在家中做的每一件事,要尽可能带着孩子一块做,而且要有爱心和耐心,天天如此、坚持不懈,孩子就会有进步,对孩子不可一味苛责或溺爱,这样对孩子没有好处。
2、训练孩子的量要适当。要有计划,不可一天教很多,否则孩子会记不住、分不清,效果不好,也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有时间就没完没了,明天没时间就扔一边了,这样很难出效果。
3、反复练习。让孩子多练习练习学习的内容,要多多观察几遍,每天要重复一下昨天学的,隔一段时间再把半个月前学习的做一做,看是否记住了。
4、要经常鼓励、少责怪。开始训练时孩子不一定都能掌握,但只要他跟着学就要表扬,做错了也不要批评更不要骂,要鼓励,以使其保持学的兴趣。我们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笨,他们自己也很急,所以学习时很容易灰心,家长如操之过急,效果反而不好。
5、要给孩子应有的空间和活动天地。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笨,不给他们买玩具,要不就买些很高级的,孩子根本不会玩;有些家长不带孩子出去,怕丢人。这样都不好,会使孩子更笨。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冷静细心地观察自己的孩子,发现他们的爱好和愿望,根据这些买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不要买我们喜欢的硬塞给他们,要经常带他们外出,上街买东西、上公园玩等等,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这也是一种学习。
6、鼓励孩子交朋友。儿童间的交往对孩子发育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应有意识地为孩子物色交往的对象,并最好向对方介绍自己孩子的情况,让对方明白同孩子交往中应注意什么,并且要指导孩子,知道和人交往的基本常识,比如:如果把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与人分享,别人就更喜欢和你玩,告诉他们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玩游戏要遵守规则才好玩,不能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等等。
三、家长的自身建设问题
1、对孩子要有实事求是的期望。
不少家长对智障儿童的期望过低,过低的要求使家长不能下功夫训练儿童,放任自流,从而影响孩子的发育。当然对智障儿童期望也不能过高,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达不到要求,失去学习的兴趣,结果训练达不到效果,最后不了了之。我们在一定范围内的调查表明,有智障儿童的家庭中的家长大体粗略可分为以下4种:
(1)有负罪感,觉得对不起孩子,在痛苦中不得解脱,只想让孩子不受苦,别为难他们,要什么给什么,想怎样就怎样。喜欢、爱护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只是家长能跟他们过多久,父母老了孩子怎么办?孤独无助,什么都不会!?我觉得这样既耽误了孩子也是在哄骗自己!这种情况在调查人数中约占55%。
(2)用科学态度、科学办法去影响和指导孩子,有热情,有信心,肯为孩子做贡献,但缺少资料,不知具体怎么去做,有些人还不够耐心,这种情况占被调查人数的30%左右。
(3)怪这怪那,怨天尤人,觉得在同事和邻居面前没面子而不敢认孩子,把孩子封闭在一个小范围里,过一天算一天,这种情况在调查中约占9%。
(4)少数家长出于各种原因看不起自己的孩子,既说不上关心更不用说训练了,高兴了还可以,不高兴了就拿孩子出气。打骂虐待残儿的现象约占4%。
明智的家长既能知晓孩子的缺点,也能看到孩子的优点。顺应优势来发挥其潜能、矫正缺点以弥补不足是可以遵循的训练原则。
2、家庭和睦,共渡难关。
家里有智障的孩子,可能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时这种影响没有表现出来,形成长期的心理压力与焦虑。因此,家长要具备坚强、乐观的心理素质,不必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任何抱怨都是消极的,不可取的,相反,全家人应该团结互助,相亲相爱,以积极的态度共同面对现实,社会上有许多残疾人家庭夫妻相爱、生死与共的例子,值得我们学习。生活还是要尽量过得好些,不必为了孩子把生活的乐趣全丢掉,有些家长可能在体力、精神与经济上的压力比较大,因为对孩子的训练和照顾要花许多精力和时间,家庭成员最好分工来做,以免某个人负担过重。精神上的压力主要来自相互不理解、不支持,经济上的压力则是因给孩子看病和买训练用具花费大所致。但事在人为,只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团结一致,共渡难关,这些难题是可以克服的。
不管社会多么发达、医学多么进步,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智障人的产生。特殊教育、智障人士的有关问题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残疾人有关的政策、法规也在日渐完善,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也日渐改善,只要做家长的有信心、有决心、用科学的态度去应对,我们就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当代孩子十二三岁性发育急需性教育
当代孩子十二三岁性发育急需性教育(2008-12-23 08:33:55)
标签:孙云晓讲座 教育分类:为您服务“性教育首先是一种态度,而不是重在性知识教育!”2008年12月20日是个星期六,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做客“岭南大讲堂·艺术论坛”。讲座名为“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但孙老师把重点放在了“性教育”这个棘手而敏感的话题上。
此次论坛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科联主办,羊城晚报社、越秀图书馆承办。孙云晓的著作《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升级版)已由广州新世纪出版社推出。误区
性教育只讲知识
婚姻观父母有责
孙云晓说,今天孩子的性发育大大提前,十年前的调查发现,女孩首次例假的平均年龄是12.54岁,男孩首次遗精是13.85岁,现在这个时间点应该还会更早!
过去是性封闭时代,而现在孩子面临的性诱惑大大增加,打开电视或者上互联网,有关性内容的信息如海浪一般扑面而来。
孙老师认为,今天的性教育首先是一种态度,不是性知识教育。
父母对孩子感情问题的态度决定性教育的成败,孩子面对性诱惑,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
中国把性教育主要看作是知识教育,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孙老师说,性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审美,核心是人格的教育。中国的父母,亲热时背着孩子,打架时当着孩子,离婚后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不是„„孩子看到的婚姻都很可怕,这就是失败的性教育的开始。
为什么说性教育重在态度而非知识?孙云晓举出了两个令人悚然心惊的案例来说明。
个案一:师长施压,高中生赌气同居生子
北京某重点高中的一位教师发现一名高一男生近来行为异常,就悄悄搜查了他的书包,查到一封尚未发出的信,信中谈到他与本校一名女生发生性行为的一些细节。
这位教师马上找该男生谈话,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表示“学校绝不允许,如果不深刻反省检查,就不许上学”等等。教师虽然很负责任,却忽略了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此事在校内传播开来,两名男女学生压力很大。回家之后,两家的父母都不接受孩子的所作所为,态度生硬,关系糟糕。
于是,男孩女孩赌气就在外边租房子同居。不久,女生怀孕了。男孩说:“我们就是要把孩子生出来,要证明一下我们不是闹着玩的,我们有真正的爱情,我们是大人了!”
当孩子出生后,他俩才发现养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全家都要吃要喝,没有钱怎么办?这个“年轻的父亲”就上街抢劫,“收获”了几个手机后被捕入狱。
个案二:春风化雨,人流后女生终成大器
一位农村妇女带两个女儿到城市与丈夫团聚,不久发现小女儿秀秀怀孕了!
检查报告出来,秀秀“扑通”一声跪在妈妈面前只知道流泪,妈妈决定独自担负起处理这件事的责任。
妈妈给秀秀请了患急性阑尾炎需做手术并休养的病假,用自己的名字登记为女儿做了人工流产手术,在家照顾了女儿20天。这段时间,妈妈没有批评或者逼问,只对孩子细心照料。同时,给女儿讲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会,讲父母恋爱的经过,讲美好的人生前景,也讲生理卫生和避孕知识„„
终于,秀秀向妈妈敞开了心扉:秀秀进入城市的重点高中后,英语水平差,常被同学讥笑,只有一名男生从不歧视她。两人慢慢产生了感情,最后难以自控„„
妈妈承诺秀秀,不会向任何人再提及此事,包括秀秀的爸爸和姐姐,并且检讨自己对孩子的成长关心不够。
故事的结尾:秀秀康复了,勤奋学习,高分考上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大学未毕业,就收到三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
提醒
关系好化险为夷
关系糟雪上加霜
孙云晓大声说:“同样是少女怀孕的经历,一个把孩子生了出来,给自己和孩子的人生都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一个则是妥善处理吸取教训,奋斗出充满希望的前途。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孩子发展的两条生命线。关系好,可以化险为夷;关系糟,必定雪上加霜。” 现场提问环节,一位高中男生的母亲站起来说,很想对儿子进行性教育了,可不知怎样开口?孙老师回答:“你可以买一两本性教育书籍放在家里!孩子青春期好奇,会像猫闻见腥味儿一样自己去阅读。”孙老师提到,目前的中学生里发生性关系的个案确实越来越多了。发生过性关系的中学生至少有以下五点值得注意:1.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2.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
3.初次性交时100%不用安全套;4.有过性交经历的事实,父母与教师100%不知道;5.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孙老师指出,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说法,如果把孩子比作“病人”,那父母是“医生”,兄弟姐妹是“护士”。结果现在“护士”数量急剧下降,“医生”又太忙,导致“病人”缺少照顾和教育,“性”的方面最容易出现极端情况,千万要当心!(2008-12--22日羊城晚报)
第四篇:案例分析:幼儿园怎么样孩子进行性教育
案例分析:幼儿园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泸县毗卢镇中心幼儿园
一、案例描述:
镜头一:一次去中班检查教育教学活动,看到一小男孩倚在小椅子上,小手伸进裤衩里,把小鸡鸡拿出来耍。当班老师斥责到:“小童童,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不准耍小鸡鸡,羞羞羞。”小男孩慌忙把小手拿开,很羞愧的转过身去望着窗外。
镜头二:大一班晨检活动时,一女孩家长非常生气的向老师告状:易易这小男孩流里流气的,一没事就抱着我家婷婷亲吻,这么小就耍“流氓”,如果下次再这样,我要找他的家长了。
二、案例分析:
幼儿期的性教育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今后一生的“性性”(指有关性的一切特征、特点等)。儿童“摆弄”生殖器的现象也不罕见,男孩尤为常见,但不是成人所认为的“性早熟”。弗洛依德把从性器官得到快感的时期定在3岁以后的“奥狄浦斯期”,这说明儿童从3岁开始就有一定的性感觉,他们在朦胧中对异性感兴趣。
作为教师,是孩子的眼中的天使,比奥特曼还棒的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即使知道性教育对孩子的意义和义务,但很多教师不愿意甚至排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因为有的不了解,以为教师是向孩子灌输不“正当”的内容,有的认为,如果孩子懂了,就会去尝试,什么都不说,可能会熄灭孩子的好奇心,延会他们尝试的时间。
作为教师,应该怎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呢?
(一)教师应正确认识孩子“亲吻”、“摆弄生殖器”行为 大多数孩子与异性伙伴拥抱亲吻,往往是一种纯模仿性的行为,他们用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动作语言来表达这种天真的喜爱之情,实际上并不理解这种动作的真实含义;摆弄生殖哭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羞死人的行为,孩子只是觉得好玩,并不什么“伤大雅”的行为。
(二)让孩子认知自己的性别角色
说白了,就是让他知道: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男孩应该如何,女孩应该如何,不得含混。也就是要认识到,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角色的期望,以及角色行为的性别差异。
三、要防止孩子形成性抑制。
例如,您看到他玩弄他的小鸡鸡,如果采取怒斥“不许动!真脏!”“羞死人”来阻止,或用手强制拉开,甚至打孩子的处理方式,会令孩子从小形成一种错误观念:生殖器是脏的,见不得人的,摸不得的,所以凡是与生殖器有关的活动是要抑制的,否则会受到惩罚。其实,幼儿摆弄性器官属下意识行为,其理由与咂手指头相同。教师听其自然,以不同的手段将其兴趣转移就可。
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是性教育的内容。包括:手纸的使用方法、擦屁股的方法等。比如,女孩子擦屁股必须从前往后擦,而决不能弄反了,否则会引起性器官的炎症;男孩子不能用刚玩过玩具的手去摸小鸡鸡,不以显露和玩弄生殖器作为玩耍和逗乐的手段,以免“伤害”这个“最重要的地方”。
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难能可贵的,对性的好奇当然也不例外,教师应坦然面对,无须回避。而且,还应把它看成是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不能用伪科学去蒙孩子,更不能严厉斥责,要用科学的严谨的方法教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第五篇:让智障孩子学会生存
让智障孩子掌握生存的劳动技能
徐州市牌楼培智学校 梁波
作为培智学校的第一线教师,一位班主任,我不断地在教育教学中学习着、摸索着——智障学生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较低;学习的动机少出于自发;欠缺抽象思维,领悟力和理解力薄弱;学习转移能力不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尽管如此,只要给他们机会,大部份智障学生都可以学习生活起居和职业劳动技能。所以,对智障儿童的教育不能仅仅是传统的简单的文化知识传授,而应该是一种实用的生存教育,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劳动技能的训练。对重度和极重度智障儿童,着重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教会其养成简单的卫生习惯,培养基本生活能力。对轻度和中度智障儿童,着重进行职业劳动技能培训,以利于将来自食其力。
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对于智障学生而言劳动教育有助于他们形成基本的生活能力和必要的生活习惯。让智障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可以充分地调动他们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然而,对于重度智障儿童而言,要使他们将来能回归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强化其自我服务技能,掌握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进餐;如厕;穿脱衣、裤、鞋袜;洗手;洗脸;梳头等一些最简单的技能。这些能力和技能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基本上是通过生活实践逐步形成和掌握的,是些再简单不过的事。可是这些重度智障儿童不会自觉地从生活中学习自理能力,对他们来说,这些可不是简单易行、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做起来常常显得笨手笨脚、力不从心。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太容易的劳动会使学生觉得单调枯燥,过难的劳动又容易使学生失去信心。最适当的劳动目标应在孩子的最近成功区,既有一定困难,又有取得进步的可能性,使他们一学就会、一努力就成功,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感。
例如“进餐”一课,对于重度智障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自己用勺子吃饭即可,让他们有动手练习的机会。当他们努力去做,即使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比如把饭粒撒到了桌上,教师也要表扬鼓励他们。而对于中度智障的学生则要自己独自进餐,且不能把饭菜撒到桌上。轻度智障生就要达到更高的要求,会使用筷子,做到文明用餐,并让他们帮助带动其他同学进步和成功。教师要细心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小小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也就随之提高。日积月累,他们会获得一种不断追求成功的动力和信心,从而有效强化自身爱劳动的习惯提高自理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自理习惯,必须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有足够的耐心、恒心和毅力,要反复地、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训练,多表扬、鼓励,甚至物质奖励,以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指导,不断鼓励,智障学生自理习惯的培养自然水到渠成。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现在,我们班2名轻度智障、6名中度智障、4名重度智障学生都学会了独自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自己收拾书包,离开座位时摆好椅子;而且轻度、中度智障学生还要自己洗碗、洗头、洗澡、洗衣物、晾晒、整理衣物和被褥„„让学生树立 “我会”、“我行”的 自我感觉意识和“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这是他们得以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二、职业劳动技能的培训
智障学生相对普通学生来说属于弱势群体,轻度、中度智障者要想成为能够独立生存和劳动的社会成员,就必须学会能获得和保持某项工作的技能。对智障学生进行职业劳动技能培训,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对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意义重大。
目前专门针对智障职业劳动技能专业课程的教材还比较匮乏,学生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操作演示来学习,而教师的教学参考多来源于普通职业教育教材,以及自己已有的专业技能和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习内容进行多次加工,通过精简内容、细化过程、突出重点、排列组合等环节来指导教学,使选择的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科的内在发展规律,同时又有利于智障学生职业技能的学习,从而把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擦皮鞋这项服务不失为一项较适宜智障人士的工作。于是,我们的劳技课堂中就有了《擦皮鞋》一课。为了教会教好学生擦皮鞋,并使之转化为智障学生的职业劳动技能,我上网查找有关擦皮鞋的资料,到彭城路观察聋哑残疾人擦皮鞋的过程,还走访了皮鞋美容店。然后根据我班智障孩子情况,精心制作了课件,先由街头职业擦皮鞋录像导入,再把擦皮鞋过程提炼细化为图文并茂的“保护袜子——去灰尘——选鞋油——擦匀鞋油——擦亮——收好用具”六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擦皮鞋的全过程和职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先由擦简单款式的黑色皮鞋入手,接着是棕色及其他颜色的简单款式皮鞋,而后是带有装饰物的等复杂款式的皮鞋。操作教学步骤是:按照课件中提炼出的六步,首先由老师边讲解边示范,然后指导轻度智障学生练习擦皮鞋,再分组进行,由轻度智障学生当师傅,指导中度智障学生练习,等中度智障学生学会后,再一齐教重度智障学生用布擦皮鞋上的灰尘。当然,让学生当师傅教同学只是为了鼓励学生,使其自尊、自信、自强,学会沟通,帮助关爱他人,增进感情,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可以说,智障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程度,将直接决定他们的社会地位。苏北地区培智学校成功经验证明,凡是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开展得好,学生就业状况就好,社会地位就高;反之,社会地位则低。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智障职业教育,将有力地推动智障人士社会地位的提高。我校领导已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从2012年起,成立了职业劳动技能培训班,开设了园艺、面点制作、洗车、家政保洁、织围巾等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展初步的职业技能教育,以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对其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
总之,对智障儿童教育应以生活能力的训练为主,以进入社会生活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一些职业劳动技能,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他们进入社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会平等公民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