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织学生观看乔布斯
组织学生观看乔布斯·斯蒂芬斯坦福大学演讲视频工作总结
2012年04月31日,我和我的学生干部组织我在我所分管的10级和11级新生观看乔布斯·斯蒂芬先生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我们知道,也就在不久前,斯蒂芬先生与世长辞,而他一手创建的苹果却挂满全球,丰硕的收成是斯蒂芬先生用信念,用创新所浇灌出来的。本次活动从三个方面来展开,首先是收集材料;紧接着是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最后是写一下观后感并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心得体会。
很多学生都提到斯蒂芬先生说过的一句名言: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我想这是每一个大学生甚至是老师必须践行的,然而当我们看到那个被人吻过一口的苹果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闪光时,是不是应该深思,为什么一个大学退学的学生能够创造出这样一片繁茂的科技森林,而我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却总是被动工作呢,显然,问题不是在于求知或者虚心,而是创新意识。创新是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次活动总结我打算从如何培养高校创新人才来总结。
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枢纽、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创新就要被陶汰,就要被消灭。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映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往往只重视大学生的知识和学习,对学生的辅助、引导和支持呈现不同程度的不足。近年来我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创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换言之,发散和收敛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是为了收敛,收敛是发散的必然结果。发散是收敛的基础,收敛是发散的目的。二者均不可偏废,它们相辅相成,对立统一,其交互发展、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个体创新思维的基础。如果只注重收敛,而忽视发散,可能会造成思维的贫乏,不利于创新思维的活动进行。同样,如果只注重发散,而忽视收敛,就不能将众多的思维集中起来,思维过程就会失去控制,而陷入无序状态,变成混乱的思维,而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实现。西方研究表明,大多数创造性发现都是收敛、发散两种思维互补的结果。即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是人的思维沿着一些不同的道路发散,然后又运用收敛思维,综合发散结果,敏锐地抓住其中最佳的线索。使发散性结果去粗取精、升华发展,最后促成问题的创新性解决。所以,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
说到大学生创新就要先讲创新精神。懂得了创新精神我们才会更加重视其重要性。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态度和追求。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是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创新精神来自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也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怀疑精神、兴趣、爱好、意志、激情、思维独立性等。创新,总而言之,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发明素养,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从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活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根据许多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反应出当今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可是当他们面对不完善的外界条件时,往往不能坚持自己的创新理念而放弃。这是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的,但大学生自身必须善于利用这些外部条件,积极主动的锻炼及增强自己的创新素质。
大学生创新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有着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对各种知识信息和社会思潮反应敏锐,具有比较独立的主体分析判断能力。相比较来说,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从内容和方法,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因为这是目前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另外,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腐败、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等一些问题,尽管这些问题是个别的,但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却不容忽视。
在大学校园中,可以看到大学生的许多缩影。面对各项校园活动的麻木。不是不喜欢,只是不愿做些在他们眼里无聊的事情,他们把自己放逐到宿舍中,用电脑的各种新鲜事物好奇而沉迷其中。每当遇到不懂是事情时他们会想到的是百度搜搜,然而这种情况把自己的思考能力都抹杀了,如何创新呢?他们不愿利用校园的各方面设施,渠道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表演,面对观众演讲,组织能力等。这些都是大学生懒惰,自闭的表现。有的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什么都没有学到,就是虚度了美好的光阴。如果对于学习走进校园都是那么不情愿,那如何要创新呢?大学生的这种表现是多么让家人,国家惋惜的。
然而不可否认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低估的。大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是很广的。我们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创新的优势在于总体素质较高,理论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抓住变化的趋势。劣势则是经验非常不足,而且创新多凭一时激情,较冲动,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心高气傲,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另外,创新思维还是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综合;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辉映;点式、线式、面式甚至体式思维的整合等等。
1.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态度和追求。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是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创新精神来自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也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怀疑精神、兴趣、爱好、意志、激情、思维独立性等。这些因素在促成创新精神产生时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创新精神。
2.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创新,总而言之,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
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有时也会使人们形成思维的惯性,甚至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们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辩证地认识知识经验对创新思维的双重作用,注意弱化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对现有知识经验批判地继承,在借鉴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现有的知识经验都能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还应该尽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这样才能在大学期间尽可能的学习对将来有用的知识,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等。大学时代要会学习,更要学会学以致用才能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相互连接起来,迁移到未来实际的工作中去。
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许多国外的高等学府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了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机制使得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够积极对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甚至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这会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关注和把握好大学生的需求,同学们不需要、不关注的东西,我们没必要强制去做。同学们需要的、关注的东西,比如个人发展的问题,全民素质提高的问题,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把握住了同学的需求,就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
面对大学生的创新,不只是社会,学校的责任。最重要的是自己,大家都知道自己就是最强大的敌人。打败了自己的懒惰,颓废。才可以为创新打开一条通道。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很难在社会中生存的。不断发展自己,反省自己。这才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每天多思考一些,多学习一些,那么每天都是在进步的。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所谓好奇心,是指人们想要了解事物本质真相的一种心理,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求知欲是指人们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求欲望。强烈的好奇心是创新思维的品质之一,它既是人们求知欲望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它又激发人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一般来说,好奇心的强烈程度与求知欲的强烈程度成正比。好奇心愈强,渴求获取知识的愿望就愈强烈。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激发人们对引起新奇感的事物和现象的高度关注,从而使人们的思维进入一种集中的、全新的状态,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新的问题,不断创新。所以好奇心是人们创新的起点、动机和驱动力。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从小就具有超出常人的好奇心。“发明大王”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他的成功就是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培养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因为,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与环境刺激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环境是激发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的必要条件,而单调枯燥的环境会抑制和扼杀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次,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勤问、善问,要敢于在自己接触到的现象,特别是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要怕问题简单,不要怕被人耻笑。孔子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多关注周围的变化,凡事多问为什么?无疑会使自己养成好奇、爱思考的好习惯。第三,大学生应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可以适当参与科研,甚至参与教师的一些科研课题。科研问题有大小之分,难易之别,但无论大小难易都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会带来新的问题,开始新一轮的探索和解决。这是培养好奇心的良好办法。同时,无论是听课,看书,做实验或是在其他一些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都应该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让自己的学习生活始终处于一种探索研究状态之中,必然会大大强化自己的好奇心,进而培养创新思维。
2.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问题意识”就是对“问题”的关注,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思考、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就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它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有了新的发现、创新。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4]。换言之: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活动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正确认识创业创新教育。
高职所实施的创业教育,并不是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也不是毕业之后就让学生去自主创业,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的品质和创业精神,同时也是对那些有创业意向、毕业后准备创业的学生加强理论知识储备和技能培训。创业教育就是以创业为导向,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强调以创造、创新为核心的教育。从就业的角度看,创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既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推动就业,也可以为自主创业提供各种准备。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过创业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开拓创新精神,提高创业创新意识和自身综合素质。就学生自身发展而言,有了这方面的教育,上岗以后对企业创新、企业管理、企业发展更为关心,对尽快进人角色更为有利。近年来,大多数用人单位除了要求员工努力工作,更看重创新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对少部分学生而言,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对自主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自身和家庭情况,具备自主创业的条件,又具备创业相关知识,走自主创业之路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将自己的专业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内外创业创新教育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和创业品质,树立勇于冒险、敢于创业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社会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毕业后既可以寻岗就业,也可以为自主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有用人才。
通过这次观看斯蒂芬先生的演讲,同学们在心中早已燃起了奋斗的火焰,我认为这是可喜的,但同时也是可忧的。可喜之处在于大家有了斗志,有了激情,那么学习起来也就事倍功半了。可忧之处在于学生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将这股青春朝气转化为大学生创新的汩汩清流。
第二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四(2)班
为弘扬和培育广大少年儿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爱国主义情怀,开展好校主题教育。更生动切实地陶冶孩子的心灵,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我校各班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活动。
11月19日下午,我校同学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观看了电影《大渡河》,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一个个历史性的镜头,学生看到了,听到了,从不知或知之甚少到感悟了这一段段可歌可泣、非同寻常的历史事件,感受到了革命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此外,学校还要求学生在家收看其它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在观看好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后,让学生积极撰写观后感,对优秀的观后感还要进行交流观后心得。
通过此次的活动,同学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纷纷表示: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使他们明白,新中国的诞生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到来都是无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们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前辈的奋斗精神,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勤奋学习,奋发图强,长大后报效祖国。
2014年11月19日
第三篇:孤山中学组织学生观看
孤山中学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感恩社会、乐于奉献的无私情怀,3月10日晚上,我校团委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2012十大人物》颁奖典礼。
观看过程中,当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向同学们走来的时候,每位同学内心都充满了崇敬和感动。因为这十位人物,有从事国家高科技研究工作的院士、工程师,有负责一方工作的人民公仆,更多的则是大家身边的“小人物”。他们中有些人为国家、民族贡献出了全部青春甚至生命,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广大学生从中经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也在校园内传播了刻苦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引领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篇:理化系组织学生观看雷锋影片
理化系组织学生观看雷锋影片,宣传弘扬雷锋精
神
作者:理化系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12/3/9
2012年3月8日(星期四)晚,理化系组织本系同学在一号楼B栋第三学术报告厅观看了电影《雷锋的故事》。
“雷锋出差三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如捐款、掏钱为别人买车票„„他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正如他在日记中写道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同学们再次重温了雷锋的光辉事迹,深受教育。
此次活动为本系“学雷锋”系列活动之一。
第五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方案
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方案
为弘扬和培育广大少年儿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爱国主义情怀,开展好校主题教育。更生动切实地陶冶孩子的心灵,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我校将在近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活动。
观看方式:分低段高段两个场次交错分开,步行至电影院观看影片。时间:2006年11月28日
地点
注意事项:
一、各班班主任务必做好观看前教育,逐条宣读注意事项。
二、带队老师全面负责安排学生,维持路上纪律和电影观看纪律。
三、全校分两个场次观看,低段12:20准时至操场集合出发,由应正杰老师负
责带队;高段14:00准时至操场集合出发,由包成刚老师负责带队。
四、各班按指定座位就坐,不得拥挤,前面班级坐下,后面班级再入座。班主任
事先安排好学生座位,高段人超过电影院座位数,各班分配座位44个,班主任提前安排好部分学生三个人坐两个座位。
五、各中队按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顺序,排两列纵队,步行到电影院。影片结束
到电影门口排队,清点人数,按同样的顺序列队回教室。如果高段已出发到电影院,低段还未结束观,请在电影院门口等待。
六、路上行进过程禁止边走边聊天,不得相互追逐打闹。
七、一律禁止带零食,观看电影过程禁止吃零食,尽量减少上洗手间的次数。
八、认真观看影片,不讲话,不玩耍,高段各班组织学生写观后感。
九、低段,电影结束回来开始上第二节课;高段,一节课后出发,电影观看完毕
班主任下班级按正常时间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