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根山区好书记
扎根山区好书记
----记噶利镇党委书记阿克嗒
噶利,新疆西部大山丛中的一边远小镇,曾一度与贫穷、落后、闭塞为伴,常被外人所遗忘。如今的噶利镇交通发达,事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群众思想素质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可谓人杰地灵、风光无限,引来四方宾朋、八方来客。噶利镇能够迎得今天的发展,来源于全镇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但最主要的是取决于决策者的智慧和主动,这都是该镇党委书记阿克嗒安于山镇工作结出的硕果,是他默默耕耘、不求回报、只图噶利发展铸造的丰碑。
不断学习
提高素质
阿克嗒不但工作上兢兢业业,学习上也不甘落后,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使他坚定了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面和政治立场,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了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高了应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几年来,他通过自考依次获得了大专、本科文凭,曾两次到市委党校学习培训。在工作之余他常抽时间博览群书,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能力素质,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他在思想政治建设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二是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武装,提高理论思维和理论创新能力,促进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提高;三是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加强“三观”改造,自觉践行“三个代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上清醒明白;作风上务实求真;工作上爱岗敬业。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的民本理念。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和党 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勤奋敬业精神;他视党的事业和振兴噶利经济,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已任。
青春流逝
不言为民
阿克嗒自从调到噶利镇,他早已把自己那颗诚挚的心植根于噶利,为噶利的发展耗尽了心血,自调噶利镇以来,他领导全镇干部职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等物质基础。一是积极妥善解决遗留问题,轻装前进。几年来共妥善解决了移民欠款,公路占地,烤烟钱粮兑现,教育基础设施,噶利街道硬化欠款等11个历史遗留问题,累计兑现资金共计157.5万元,稳定了移民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情绪,确保社会稳定;二是顺应群众意愿,在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顺利实现了镇人民政府迁建大哪,累计投入385.7万元。并完成了大哪小城镇总规划方案上报审批。小城镇发展初具雏形,全镇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在形成。三是紧紧抓住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共引进各类扶贫资金1500余万元,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和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几年来共完成了25个行政村140个村民组的农村电网改造,实现户户通电;完成了16个行政村,80个村民组拉通了自来水,完成三个村16个组750余口的小水窖,共解决了10000余人,4000余头匹大牲畜的人畜饮水困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群众投工投劳修通了九个行政村的通村公路,现在全镇行政村皆通公路,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兴修村级完小三所,村校四所,改造了中学和两个片区的中心校,为“两基”顺利验收过关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开通了8个村的程控电话,17个村的无绳电话,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其中8个村开通了闭路电视;完成沼气池建设1200余口;厩舍改造10000㎡;完成了流域,小流域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完成了1村市场建设,顺利实施100余户500余人的环境移民搬迁,解决这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投资2700万元的前期设计顺利进行,投资350万余元的综合集贸市场已纳入了省农发项目的盘子,正待审批实施;村级有型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投资6000余万元修建了41个行政村办公室,并使各个村物质配备完善;
二、大力加强结构调整,夯实富镇富民工作基础。噶利镇是一个边远贫困的少数镇镇,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石漠化极为严重,“镇穷民贫”是噶利的 现实。如何确立发展的思路,找准发展路子,是摆在镇班子,尤其是他这位决策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针对噶利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带领全镇干部职工紧密结合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机遇,紧密结合噶利作为全省农村改革试点的机遇,紧密结合中央一号文件实施的机遇,提出了建设“一湖三线”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通过三年来的努力,噶利镇的结构调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绩。(1)共引资9800万元,对全镇的9个有厂矿进行了扩能技改,并积极为各个企业努力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使全镇的现有企业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效明显,地方财政收入200万元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2)全镇的葡萄已达1.1万亩,并予注册了商标,还建成了1万平方米的批发市场,农民增收增效明显;(3)一万亩的药材基地目前已建成3500亩,长势良好并已初步采收;一万亩的用材林基本建成,现全镇的生态林已累计达9000余亩,并已成林。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全镇办了五个科技示范点,促进了全镇种植业的发展;(4)养殖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了“两村一场”()的养猪示范和的养牛示范,鸡的良种培育场。还有全镇的“135”工程10个点,目前厩舍已基本改建完毕,正待实施,良种养猪场规模不断壮大,养殖业正兴起成为又一经济支撑;(5)积极争取到小额扶贫信贷370余万元和农村信用社每年300万元以上的农村支农贷款发放,以及各类财政扶贫资金150余万元,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种养殖业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
三、以“两创”(创五好镇、五好村)为契机,切实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基础。结合噶利镇的实际,他提出制定了噶利镇党建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标准(五个好镇、五个好村的创建标准);抓好两学两培(抓农村科技能人学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并发展他们充实进党的组织,抓农村现有党员的科技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增强党的先进性);实现三个突破(农村基层组织有型化建设有新突破;农村党组织发展和镇村两级干部配齐配强有新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村干部带头致富有新突破);强化四个结合(党建与计生村民自治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综治创模相结合);培养五功干部。并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几年来在“两学两 培”方面,累计对120余名农村科技能人、退伍军人和返镇的知识青年进行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教育,树立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培养了80余名充实进党的组织,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增强的党先进性;累计对农村党员培训1200余人次,增强了他们致富本领,新建村级办公室25幢,并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全镇站股级干部、村干部配齐配强,并能大胆开展工作,目前全镇已无不敢抓计生工作的村干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探索出了一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为噶利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他通过自己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关作风整顿方案。与镇党委班子狠抓机关作风整顿,强化“权为民用”的理念。“官风正,民风端,作风实,事业成”。他常说“机关作风的好与坏,事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几年来他一直把整顿机关工作作风贯穿于全镇整体工作,贯穿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一是从我做起,坚持“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干部”的观点,带头维护班子团结,杜绝内耗扯皮,形成整体合力;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观点,发挥班子成员和镇村两级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招商引资,积极争取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对噶利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二是带头调查研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反对崇尚空谈。噶利镇的每一项决策,都是在他的领导下广泛征求意见,紧密结合实际的基础上 制定出来的,因此,实施顺畅,效果明显;三是他带头执行工作纪律,严格考核奖惩,专门出台了“噶利镇干部考评考任试行办法”,“噶利镇镇村两级干部管理办法”,“噶利镇机关干部八不准”,“噶利镇干部工作失职责任追究制”,“噶利镇信访接待首问责任制”等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并严格执行,特别是对作风粗暴,酗酒闹事,赌博,乱告状,贪污腐败,干部超生等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查处,决不姑息。几年来,累计查处干部11人,极大地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杜绝了以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四是科学合理制定目标责任,对班子成员,站股长、一般干部、村干部实目标管理,并专门成立了镇工作督查组,每半月进行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督查。对后进的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诫免谈话等措施,有力地确保了 全镇各项工作整体均衡推进;五是对不称职的站股干部和村的主要负责人。几年来,累计撤换不称职的站股干部9名,不称职的支书主任12名,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工作绩效;六是对德能勤绩表现突出的干部,积极向组织推荐,予以提拔重用。几年来,上级组织累计提拔6名站股级干部到副科级领导职务,镇党委累计提拔了12名一般干部到站股级领导职务,形成了“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良好格局,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几年来,在他的领导下,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率先在全县实现了“计生村为主”,“综合治理村为主”,“安全生产村为主”,各项工作和综合目标考核均步入了全县的先进行列,二00二年综合目标考核全县第三名,二00三年综合目标考核跃居全县第二。党的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等各项工作已进入了全县的前几位。
如今的噶利镇经济蒸蒸日上,噶利镇党委书记阿克嗒带领全镇干部正以大手笔的气度改变着噶利的生存环境和落后面貌,加快社会发展和全镇的经济建设步伐。
当前噶利镇翻天覆地的变化,是阿克嗒以及他领导的全镇干部职工的努力,提升了噶利镇在省、市、县的知名度与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中共噶利镇委员会
2012年3月13日
第二篇:扎根山区
扎根山区,十五年如一日为群众服务的好党员
——同志优秀事迹
x,男,汉族,x年9月出生,1989年3月参加工作,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学历,现任茶镇党委副书记,自1998年3月任乡镇副职以来,工作踏实,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认真学习,单薄名义,以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该同志自任职以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法律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制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自我约束,十五年来,按照“共产党员哪里需要哪里干的原则工作。生活朴素、作风正派,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服从组织安排,正确使用权力。团结同志,摆在位子,维护党委政府权威。通过学习,拓展了视野,吸收了新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认真工作,尽心尽责,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进步。经济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等各项工作开展,推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1、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以创建文明镇村为载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升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治理”脏乱差“和清洁工程综合整治。围绕《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在机关、农村、学校、社区的开展。
2、积极推进依法治镇进程,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近年来以平安创建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加强平安创建的宣传,使宣传工作深入到村、组、胡,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邪教工作,全镇无一起“民转刑“和恶性案件的发生,严打”整治斗争,开展平安单位,村的创建活动和用打防并举的方针,进一步促进了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社会的平安和谐。
3、踏实工作,常年工作在一线,在基层工作以来,每到一个地方,首先是走村窜户,了解每村的基本情况,为工作开展,掌握一手资料,在工作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建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反邪教工作中,有人反映在西乡与石泉交界处有人搞“门徒会”,他接连两次上去调查、核实,经调查群众虽然反映失实,但也给当地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戏称这是十几年来他们见到的最大的“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维权意识正在加强,从干部的一句话说的不对,到经济方面,人为“争气”到挣钱,由信访到上访,他都能热情接待,积极的调查,用真心感动上访者,用诚意回复信访者,使全镇信访、上访逐年下降。
三、团结同志,热情待人,积极为大家排忧解难。该同志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一直与人相处很好,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厚待人,责任不推,有功不局,热情待人。他对同事总是热心帮助,从不自摆架子,平时总是能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同事,如谁家有什么困难,他 总是挺身而出,全力相助;对待同事是这样,对待单位亲她党员、职工也是如此。
他这种不为名利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客观公道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倾入工作的满腔热情,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干部职工,也深受党员、群众的好评。
第三篇:扎根山区
扎根山区,无怨无悔
薛坪中学
李星学
一、用“爱”诠释师魂,提升个人师德修养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辍学、厌学已经成为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对教师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说到底就是要求教师时刻有一颗“爱心”。李星学老师在教学管理和日常的教学中,总是用爱心、用细心、用耐心去教育感化学生,给学生最大限度的亲和和鼓励。用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事例去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对待学生除了爱还是爱,力求让每个学生生活在灿烂的阳光里,让班级的每个角落充满阳光。2008年秋季开学,李老师所教班上的王悦、刘明星、赵茜等三名同学没到班上报名,他知道秋季开学初是学生流失的高峰,于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骑车行几十公里的山路到学生家进行了五次家访,终于让他们回到了学校。2010年春季开学,家住洛浴黑河四组的孙理红同学有辍学的可能,一周没有到校,李老师利用周末步行60多里山路(不通车),到学生家耐心做工作,终于把学生成功劝返。
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在工作中。只要学生在校的课余时间,他大多都在学生中,对学生的各种情况都能做出全面的了解,通过学生和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都能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处理好学生中的各种问题、矛盾及纠纷。学生熊波与邻班的同学发生了一点小摩擦,准备与邻班同学相约斗殴,像武打剧那样来解决纠纷,上课时李老师发现他的神情与平时不一样,经过耐心的询问,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李老师及时把他们叫到一起,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了他们之间的误会,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学生秦娇不小心把钱弄丢了,吃饭都成了问题,但她的性格内向,不愿向别人说,李老师知道后,立即从身上拿出了20元钱,解决了她的问题,并告诉她“在这个班集体里,你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我们应该共同克服。”2005年,由于他的工作十分出色,被县教育局授予“师德标兵”的光荣称号,2009年受到南漳县人民政府的表彰。
对差生,李老师从不气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尊重他们的人格。为了转变更多的差生,李老师联合班上的任课老师给学生郑重承诺:“我们不会放弃你们中的任何一个同学!”,每月还在班上坚持开展“进步最快的同学”、“最有礼貌的同学”、“最喜欢劳动的同学”、“最有爱心的同学”、“最守纪律的同学”、“最文明的同学”、“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同学”等十佳评选活动,带动和促进了差生的进步,不仅班风好了,而且学风也浓了,班级学科考试综合指数居同年级之首。
二、用“研”发展自己,提高个人业务能力
坚持不懈的研究成了他迅速成长的源头活水。李老师教学中勤奋学习,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以身作则带领全体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指导教给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特长,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十几年的工作实践,李教师深深感到:打铁还需本身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还要一泓涓涓清泉。几年来,他自学完汉语言文学本科段的所有课程,认真学习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理论。2006年以来,李老师在薛坪中学参与了省级课题《阅读教学及考试评价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中期研究成果,他的研究论文《初中语文“发现式”教学的思考》获省级二等奖,2008年他的作文教学论文《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探究》发表在《中国现代教师》第10期上。2010年又领头申报省级新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用“实”对待工作,全力做好校长的助手。
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让他深得老师的信任。十几年来,无论是任教导主任,还是政教主任、总务主任,还是担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他都能摆正位臵,正参不歪参,到位不越位,捧台不拆台,诚心维护领导集体的权威,在班子会议上,征求意见时,他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会后执行时不折不扣,不推卸责任,会上会后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校长在学校他主动工作,积极献言,校长外出他更加小心细心,以高度的负责的精神处理好每一件事。他所分管的具体工作,大事能及时汇报,民主商议,听校长决策,小事能果敢处理,公正、公平,焦点问题,他小心谨慎,审时度势,三思后行。出现问题,能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补救,遇到矛盾,能尽力化解。这几年,学校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过边界扯皮问题,地搭工待遇问题等许多让人头疼的焦点,每一次他都站在大局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尽可能的让小步成大事,把事关学校发展的大事办好、办实,不给后人留骂名。那年学校食堂要托管,几个地搭工扯皮闹事,早上5点工人给学生做饭时,有人把灶堂的火退掉,阻止工人做饭,他知道后,迅速出面解决,一方面保证学生能正常开饭,一方面了解地搭工闹事的原因,向校长汇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遏止了事态的发展。在学校几次办学水平综合检查中,他能一马当先,合理分工,档案资料准备有条有理,硬件建设能迅速到位,领导和老师密切配合,确保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和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让检查组满意,2009年学校被评为办学水平先进学校。在教学管理中,他能把握重点,抓住要害,自己以身作则,在常规落实上他要求老师:从他做起,对他监督、向他看齐。在他的带领下老师的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从疲软走向过硬,从散漫走向规范,得到了县教研室的充分肯定。在九年级的管理中,他始终起着砥柱作用,团结全体教师,克服困难,制订措施,扎实落实,硬是在低谷中创出了成绩。今年他在教学管理上提出的口号是,从最后一个学生抓起,上重点高中创历史新记录(达到31人),综合指数力争全县前十名。
总之,无私的付出总会得到丰厚的回报,辛勤的劳动总能结出累累的果实,由于李教师各方面的工作都非常出色,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为今后在“为人师表”的路上走得更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 5月
第四篇:扎根山区
扎根山区,无私奉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我是**县地税局南海税务所碑坝驻征处的曹瑞江,具体负责**县碑坝片区三乡一镇的地方税收征管工作。我1970年出生,1993年从西北税校毕业分配至原**县税务局碑坝税务所,1994年机构分设到地税工作,2000年县局任命我为碑坝所的负责人。
碑坝税务所管理范围有四个乡镇,与四川省通江县、南江县比邻,是**县的南大门,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距离县局103公里,更有大巴山使其与汉中盆地相隔绝,交通十分不便。一直以来,税源分散,点多面广,税收的征收难度和成本都很高。2004年,因地方偏远,税源稀少,碑坝所被撤销合并到60公里以外的南海税务所。当时我满心欢喜,因为这样我终于可以调到平川工作了。后来领导找到我说,机构是合并了,但这儿的工作总得有人完成,这里的纳税人办事太远,太不方便了,你留下来吧,这里需要你。我虽然内心也很纠结和矛盾,但还是理解了领导的苦衷,服从了组织的安排,服从了工作的需要。
回顾已经走过的税收生涯,从学校到税务所,从初出茅庐的学生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地税干部,我始终坚持这样朴素的信条: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我深深的明白,一个人虽然有时不能改变自己的工作地点和岗位,但能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我坚信我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奉献。
1994年至2004年这十年间,当时辖区税源基础薄弱,以门店零星营业税和屠宰税为主。为了征税,我的足迹踏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经常步行走路,也多次在农村老乡家留宿过夜。在负责整个征收工作期间,我利用熟悉的情况,并结合当地实际与各乡镇一起通力协作,健全了协税护税体系,很好的防止了税收的流失,探索出当时山区税收征管的新路子,多次受到县局的肯定和表扬。2004年以后,一批矿山企业的入驻碑坝,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征管对象、征管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对我来说同样面临新的转变。首先必须给自己充电,我经常查阅资料,认真学习矿山企业纳税政策,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反馈,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克服困难,跑汉中,跑县局,常常步行数十公里到企业驻地,送政策上门,做扎实细致的税收辅导工作。在提供纳税辅导的过程中,针对驻征处的功能和现状,遇到不能办理的事项,我总是耐心细致地给纳税人讲明:这件事我为什么不能办,应该找谁办,怎么办,并代为提前打电话预约,通过这种工作态度,我赢得了尊敬,体现了地税机关的形象,为税收征管打好了基础。碑坝片区距离南海中心所远,企业办理涉税事宜十分不方便,在人员少,征管基础一片空白的情况下,我不等不靠,急纳税人所急,主动向县局汇报,先后在偏远的驻征处开通了运输货物发票代开业务、定额发票当地申领业务和无申报临时经营发票开具业务,以及委托企业代征零散应税劳务营业税业务。我知道,这样一来确实方便了纳税人,使纳税人免受百里奔波之苦,使纳税服务在当地落到了实处,但无疑增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可我知难而上,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因而也受到了纳税人的好评。虽然这些事情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一些点点滴滴的日常工作,但我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力量赢得了社会各界对地税部门的尊重和赞扬,建立了良好的征纳关系。在这个闭塞的小镇,我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碑坝,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文化生活单调,是很多人不想呆、不愿意呆的地方。从1993年至2010年,春去秋来十八载,我身边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按照县局的安排,我依然在这里坚守。在这里上班,因为路途太远,每一月都要在单位住上二十多天,平时回不了家,很少能够照顾家庭;在这里上班,每次都要坐四五个小时的长途班车,很是辛苦;这这里上班,你每天必须得为一日三餐而发愁,自己买菜做饭。可我又是县局这个最边远单位的负责人,无论是工作和遵守纪律方面,我必须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同事,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使他们能够安下心来,我至今都十分怀念那些曾经和我一起奋斗一起朝夕相处的同事,我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荣誉也有他们的一份。是他们的支持配合,使我们这个最小的集体每年都能全面完成了县局交代的各项任务。在一个地方工作的时间长,接触的企业和熟人自然就多,又远在百里之外的大巴山深处,在税收执法方面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把公正执法、廉洁从税当成修身立性之本,甘于平淡,不计得失,不为物质金钱所诱惑,不为人情世故所左右,我从未在企业吃过一顿饭,更没有接受过钱物,不为这些所羁绊、束缚,我感到就像呼吸山里的空气一样,自然,清新,充实。
一个人办一件事不难,但十八年干同一件事情,却需要韧劲和毅力。
2008年,我患病住院,胆囊被切除,身体的状况大不如从前。加之父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也不是很好,常常住院,需要照顾,我也想尽一点孝道。犹豫了很长时间,我向组织提出了申请,希望调入平川或者县城,这样可以离家近一点,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和自己的身体。但因为工作的需要,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都得舍弃,当局领导庄重地找我谈话让我继续留守时,我总是无法拒绝他们殷切的目光,再一次作出了牺牲。一眨眼十八年,在碑坝,我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段。
十八年来,我始终默守着一份纯朴的执着与热爱,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汉中地税事业的发展出了一份力,尽了一份责。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不辱使命,再立新功!
第五篇:扎根山区
扎根山区 乐于奉献
——翁源县坝仔镇优秀乡村教师郑茂清先进事迹
郑茂清老师于1986年9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在翁北山区教坛上整整耕耘了22个春秋。二十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为人师表,敬岗爱业,尽职尽责,让一批批山娃子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出山沟沟,融入社会,为祖国建设培养了新生的力量。在此期间,他多次被镇、县部门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大队辅导员和先进班主任等称号。1987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8年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15年兼任学校教研组组长。近十年来担任小学高年级教学,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对教育事业有执着的追求,有着一颗虔诚的心
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郑茂清从小就拥有的愿望,任教前他是一名管理区(现村委会)的一名干部(当时任宣传员)。当时村干部地位高,工资福利比较好,是教师财政工资的二倍多。听说招考民办教师,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公开考试且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
参加教学工作后,郑茂清被安排在村级小学任教,负责三年级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虽然工作比较辛苦,民办教师工资低,但凭着他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对学生诚挚的爱心。他所任教的学科在镇统一考试中旗开得胜,获得了全镇同级第一和第四名的好成绩。工作上的表现与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 的肯定。不久被委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教研组长。之后还调任本镇的山区小学———上华小学的负责人。他积极工作,虚心学习,受到当地群众好评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
二、对学生有无比的关爱,一颗火热的爱心
郑茂清老师虽然是一位青年男教师;但他对学生的爱胜过于父母亲对子女的爱。在教学上他特别关心和帮助后进生。90年,他班的一个学生吴秋成,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来校上课不正常,学习成绩一度下滑。郑老师就主动找他谈话,帮助他克服困难,解决了几个月内膳伙食。课余时间找他辅导,老师的帮助使他深深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发奋学习,很快成绩就提高了。
半溪小学的学生来自该村十五个自然村。地处偏僻、分散,近八个村距学校十多里路,许多山区孩子要在学校寄宿、开饭。有的内宿生还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上了两天的课就闹着要回家。他们远离父母,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提水、洗衣都要大同学帮忙,更不用说生病之类的事。93年冬有一个叫谢锋的二年级内宿生,晚上查房的时候,郑老师发现他在发高烧,立即背起这个同学到卫生站去看医生。治疗后,谢锋的病情很快有了好转。之后的几天里,郑老师还叫这个学生到他房间里及时吃药。吃饭时,郑老师还给一些开胃的菜让他吃。家长得知情况后十分激动地说;“老师真好!我的孩子真幸运!”
2004年9月,在一次劳动中,五年级班的梁颖同学在割草时不小心将左手掌割伤。班主任来报告后,郑老师和刘源增校长
一起将梁颖同学的伤口作简单处理后随即送到卫生站作进一步治疗。但这个同学是内宿,冲凉时不小心沾到水,两天后伤口被感染。校长和郑老师又将这个同学送到县人民医院治疗。为了更好地让家长放心,他和学校领导先后五次到距学校30多公里的县人民医院探望这位受伤学生并为其办理相关意外保险手续,出院后还到学生家中做好慰问工作。使学生家长万分感激道:学校领导、老师十分负责任,子女在学校读书、寄宿,我们放心!
三、在教学中,精教求实,体现了乐于奉献的决心
教好书、育好人是教师的天职。在教学工作中,郑老师服从分工,勇挑重担。二十多年来,多数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兼管学校许多其它校务工作。特别是在教学教研工作中,他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99年承担了岩庄镇小学语文“说课”教学交流任务。组织高年级语文教师进行说课交流,改进了不少的教法,提高了教学的效果。2007年承担了本学校的“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的专题教研活动。一年来活动开展正常,效果良好。郑老师还积极撰写教改论文,如《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获得了“中山大学出版社”的相关证书。2005年12月呈送相关部门后又获得了韶关市小学教学论文评比叁等奖。
在教学中,郑老师能够刻苦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来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从40分钟要质量。如语文中的阅读教学。他是从文章的字、词、句入手,重视读音、释义;重
视教学情境的巧妙设置,强调感情朗读,真正做到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有所思和有所悟,逐步提高解决阅读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2001年6月,他担任的六年级语文在全县统一目标检测中获第五名。2007年6月的统一检测又获全镇第一名。2007年9月他接到一个语文、数学平均分40多分,且排在全镇(24个班)倒数第一名的班级。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是该班落后的一个原因。郑老师没有被面前的困难所困惑,他经常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学习,交流思想,共同游戏,在不经意中查找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当面批改作业,及时家访是郑老师最常做的工作。如这个学期,他班里有一个学生的父亲得了重症,亲属来到学校要求停学。郑老师知道后,根据实际,做好了学生亲属的思想工作。并找到了叶文斌,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指导他如何克服面临困难,继续把书念好。虽然,病魔夺走了这个学生父亲的生命,但叶文斌同学学会了坚强,知道怎样做才能对得起家长、老师。在以后的三个多月,他发奋攻读,成绩不断进步。期末考试中还获得了双科第三名的好成绩。该班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分由24名提升到第15名,前进了9名。学校领导对郑老师的工作和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郑茂清老师从教20多年来,扎根山区,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的确是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