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机械汽修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中职机械汽修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任务是: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为基本依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努力造就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培养。它主要是指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业务范围内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外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在职业教育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学习某个职业(或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通常,专业能力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材料的认识等。方法能力:即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方法能力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职业学校大多对职业业务范围内能力培养十分重视,创造大量条件充分发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了。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情感类的教学目标,用传统的,以内容和教师为中心的显性课程和传授式教学是很难实现的,这一点已是无庸质疑的事实。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仍广泛采用学科课程模式。该模式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并将它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相结合,容易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培养思维能力。但随着社会生产力与教育理论的发展,学科课程模式自身的不足,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它与职业能力要求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学科课程模式下,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需求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有较大差距。由于学科课程有很强的科学系统性,内容面面俱到,过于强调了理论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实践技能教学。中职培养的学生将是面向生产一线的,而生产过程往往对理论的要求不高,主要是能熟练操作,这样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需求就有了差异。
在我们对毕业后学生工作情况的跟踪调研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学生到汽修厂工作,还是要从学徒干起,而他的同学当年初中毕业后就在厂里当学徒,现在成了他的师傅,这证实了这种差距的存在。(2)学科课程模式培养的学生社会能力与实践能力同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学科课程模式下要求学生单独学习,通常只重最后结果(考试成绩),因此职校的毕业生社会能力与实践能力有限。用人单位常常要求员工一到位就能顶岗,往往是要求班组化的工作,如在流水线工作的工人就是如此,要求有很强的责任心、协作能力,而这一点是现有的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
职高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经常因为与实习师傅、企业员工相处有问题而要求转换实习地,更有甚者,在实习过程中,因为不遵守企业的作息制度,随意上下班,甚至旷工而被企业退回,这也证明了职高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差距。
(3)学科课程模式下,学生获得的方法能力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有较大差距。学科课程模式下,由于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起着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主要是靠教师传授,缺乏方法能力,这与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人们知识更新的要求很不相符。近几年,由于舟山经济的发展,汽车价格下降,私家车越来越多。在舟山道路上新车型时有出现,但一些新型中高档汽车的保养维护都跑到宁波等大城市去进行,究其原因关键是舟山本地的维修人员知识更新不够快,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发法能力十分有限,再好的设备到了手里也只能是大打折扣,导致了上面现象的出现。正是因为这些差距的存在,要求职业教育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培养一线工人。由于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从事职业活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职业教育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职业行动(活动)的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图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某个项目的 图1工作过程分析 获取信息 制定计划 做出决定 实施计划 检查 评定
工作过程中,本身就包含了学习、决策、操作、评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过程,在一个项目结束后,通过评价得出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然后再进行项目的升级换代,从而又开始了新的工作过程,这样的一个工作过程实际上是没有终结点的。它包括了职业教育应有的教学内容,因此可以这样说,典型的工作过程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同时,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要参与到工作过程中的,所以,职业教育最理想的育人方式应该要以典型的工作过程为教学模式。
典型的工作过程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项目式课程(系统化的综合性课程)来培养人的职业能力。职业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式课程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特定教学内容,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任务说明和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2.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3.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的方法。
图2 记忆效果与感受类型的关系 项目教学实质是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记忆效果与感受类型的关系图的分析,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是符合人获得的知识及职业成长规律的,其具有如表1的特征。它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主要是:传统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独立学习,教师传授知识把教学
感受类保
持
听 看 听+看 听+看+做 亲身实践 20% 30% 50% 90% 90%
内容分为若干个教学阶段,可以替代多数专业书籍,同样教师是教材内容的传播者,也可以被书本替代。项目式课程教学,教师先提出引导问题,学生借此学习知识,对复杂的课题进行全面理解,教师、同学帮助学生使用多种参考资料,学生能与同学分组学习进行信息交流,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是不可替代的。表1
项目式课程教学的特征
教学项目(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项目教学在方法上的核心特性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职业教育应该开发项目式课程,尤其是机械汽修等专业在这方面有许多自然条件要很好地进行“项目教学”,更应这样做。机械汽修专业许多学科课程并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能完成的,需要众多相关的科目共同参与,如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包括《发动机结构与修理》、《电气工作原理与维修》、《钳工工艺》、《技术测量》等等许多课程的综合,又往往是单人很难操作的,因此,机械汽修专业其理想应该是项目教学。事实上依据项目课程的特点来看,目前中职机械汽修专业广泛开设的实践课程具有项目式课程的某些特点,如:机械汽修课程教学中的零件测绘,课程设计,有明确的任务,有确定的成果,同时留给学生自我组织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有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其课程教学形式基本符合了项目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些课程往往是单一,少有跨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其考核往往是由教师进行的,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无法更深地考量自我在本次学习成果,不利于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即对方法能力提高不利。再如钳工、机械加工实习、汽车故障排除实习,虽然涉及到了多门课程,但往往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有些甚至是对理论的再次教学,造成了技能教学效益低下。实践操作缺乏工作过程的系统性,如图纸是教师制作的,工艺是教师定的,学生身在其中,但实际并没能亲身感受生产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应习惯学生独立学习的工作方式。教师
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教学方式 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学习多以小组进行,留给学生尝试新的行为方式的实践空间。组织形式 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迁移应用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强调合作与交流。学生 多为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系统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的学习。教学内容 表现特征 项目
实践的整个过程,甚至不明白做出来的结果(产品)它意味着什么。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现行的实践课程还不是项目教学。我们应该看到在中职机械汽修专业进行项目教学,具有先天的优势,首先原有的实践课程只要克服其不足之处,就能成为项目式课程,如将原先的课程设计与机械加工等课程进行整合,将原本单一的课程实习综合化、系统化,能使学生从选择设计项目,制订技术路线,到最后的产品组装进行全过程参与,教师从中进行指点,并且让学生能亲自参与成果及工作过程的考核,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教学课程。它综合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和《钳工工艺》等显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学生要参与评价,进行汇报(如产品的设计目的、思路、工艺过程,产品的优点及存在的缺点等等),因而还包括了语文知识、数学逻辑知识,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意识。再是在工作中由于通常是小组化进行的,也锻炼了学生责任心,学生与同学的协作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因此是一个典型的项目教学过程。其次,机械汽修专业学科课程本身就是由许多项目的工作过程,经过了前人不断的总结和提炼得出来的我们要做的无非是一个还原过程。机械汽修本身的职业能力结构内涵给项目教学提供了基础,可以建立起项目课程体系。综上所述,在中职机械汽修专业开发项目课程是可行的。项目课程的开发符合职业学校能力培养要求的,如果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本地工厂企业的实际要求,应该可以有效地解决三大差距的问题,同时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会给中职机械汽修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培训学习新概念》 科学出版社 赵志群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导方案》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文件汇编》 教育部2004年4月 《中职汽修专业以能力为本的课程开发与研究》张裕良 舟山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 编
论文题目:中职机械汽修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姓名:
许
猛
作者单位:
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论文在何时何处交流或发表:
没有交流和发表
论文主题词:
中等职业教育
机械汽修专业
项目课程
论文内容提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为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培养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职业能力培养,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而现有的学科课程式教育对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有天然的缺陷,导致了培养的学生与现代制造业对员工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从企业项目的工作过程出发,提出了在中职机械汽修专业中采用项目式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多个方面论证了采用项目式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而且专业本身有许多有利的条件。
对照传统企业劳动组织方式(泰勒模式),分析现代企业劳动组织方式(精益模式),具有:工作时间灵活;领导层减少,每个人都必须对一定的行为负责,具有一定的权限;常以小组作业方式工作,需跨专业、跨工种工作;企业通过不断革新而逐渐发展;产品的缺陷和错误由工作者本人发现并排除,浪费小等的特点。可以得出现代企业要求其员,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方法能力、与同事有合作的能力,做事不失原则又具灵活性;有较强的和质量意识自我批评能力;有较强的纪律性和责任心;有充分的自信心,对工作积极具创造性。
第二篇: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第三节 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是指以土地为对象,通过工程、生物等综合措施,把尚未利用或者已被
破坏的土地资源或者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变为可充分有效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是一项达到扩大再生产,形成新的固定资产和新的生产能力的投资建设活动。
一、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1、项目决策的依据
2、筹集资金的依据
3、开展规划设计的依据
4、签订有关合同、协议的依据
5、建立项目组织的依据
6、申请施工许可的依据
二、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立项要求
1、明确整理开发对象
2、明确土地开发审批
3、明确国家投资取向
三、土地整理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
项目概况:介绍土地整理项目类型和来源、性质、范围、规模、工期、任务、目标等。报告编制依据:法律法规、土地开发整理政策、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地方的相关
规定、有关行业技术规范与标准。
项目区概况:基本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
项目分析: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
投资估算:
土地权属调整:
组织实施管理:
效益分析:
结论与建议:
四、新增耕地潜力分析
1、新增耕地潜力分析的主要任务: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开发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比整理开发前后各类用地面积,从而计算出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
第三篇:中职汽修专业自我鉴定
大专汽修专业自我鉴定
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参加了多次社会实践,我有健全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我是汽修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通过系统完善的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本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且有一定的汽车管理知识。通过课外大量猎阅图书馆中汽车类书刊资料。本人了解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动态方向,特别是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知道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善于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工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能够熟练的利用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收集本行业最新信息。
脚踏实地是一个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我时刻铭记的一句话。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能够忠于自己的企业,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勇于创新,善于开创,能承受较高的工作压力;吃苦耐劳,注重合作,具有年轻人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在现今人才济济的社会,我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一定会努力的挤身于这一优秀的行列之中。成为一个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汽车人。在中国的汽车业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2.本人政治思想好,能在工作和学习中认真践行“xxxx”思想,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热爱本职工作,作风严谨,为人正派,能模范地履行一名小学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自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大专高教自考学习以来,本人能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上的矛盾,能按照学校的有关管理规定,利用业余时间努力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三年来的努力学习,现已认真完成了《小学数学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x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的考核。
在学习期间,我能自觉将所学知识用于指导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自己组织课堂教学和开展教学法创新的能力,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和德育素质在
学校一直处于前列。我还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先后撰写了《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创新教学探索尝试》等十余篇论文和教改材料,其中《学习新课程标准体会》等文章曾参加过xx市小学教育论文交流,得到了学校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我将继续努力做得更好!汽修专业自我鉴定
自我鉴定的范文: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参加了多次社会实践,我有健全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我是汽修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通过系统完善的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本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且有一定的汽车管理知识。通过课外大量猎阅图书馆中汽车类书刊资料。本人了解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动态方向,特别是汽车后市场服务领域。知道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善于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工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能够熟练的利用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收集本行业最新信息。
脚踏实地是一个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我时刻铭记的一句话。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能够忠于自己的企业,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勇于创新,善于开创,能承受较高的工作压力;吃苦耐劳,注重合作,具有年轻人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在现今人才济济的社会,我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一定会努力的挤身于这一优秀的行列之中。成为一个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汽车人。在中国的汽车业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篇三:中职教师汽修专业教师省级培训个人小结
中职教师汽修专业教师省级培训个人小结
经学校推荐,2014年7月6日至2014年7月16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省级教育部组织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及教学模式改革研训实施方案》的教师培训。全省共有30多位汽修专业的教师参加学习,历经近10天的培训,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服从学校的教学安排,遵守学校的纪律,认真对待课堂理论教学。通过学习、交流,对于我这个年轻的教师对行业的教育教学体系以及今后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改革方向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本专业的技术运用及发展趋势和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来自全省的兄弟学校同仁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达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期10天的培训时间里,能和来自全省专业的精英们在一起学习和交流,能得到名师的谆谆教诲,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观摩了专家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这次参加的学员来自全省二十多个职业技术学校,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学校的中流砥柱,多数同志都有二十年左右的教学经验,有些还是汽修行业中的能手,具有非常突出的专业能力。因此,相互聚在一起,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比如,李东江老师讲到的“四微职业教育”,即微专业、微课堂、微技能、微人才,以及教育产业化,观念都非常得新颖,是我这个(转载于:中职汽修专业自我鉴定)平凡人都没有听过的新知识,使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的新未来,对职业教育充满了信心。
二、优质的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使我受益匪浅,各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升。
这次培训学习,学校安排了“汽车故障诊断”、“汽车使用与维护“、“《发动机机械与维修》多媒体制作”、“汽车车身电气系统维修”、“两课评比”、“中职技能大赛”等内容,其中“《发动机机械与维修》多媒体制作”和“中职技能大赛”技术是过去很少接触到的知识,通过老师的讲解、学员间的研讨,我这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大大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在教学方法方面受益匪浅。
在此次学习中,我觉得值得借鉴的方面可归纳以下几点:
1、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利用摄像机拍摄拆装等实践操作的录像。
2、在拆装和工具的使用中严格按照修理厂的规范进行,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作风。
3、鼓励教师制作教学用实验台,既可提高教师能力,又能节约成本。
四、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争取更大进步。
在不算很长的培训班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了他人的长处,也发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特别是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还有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方面都有待加强,如部分教师有很强的接受能力,能从表象看到实质,一些知识原本他们也是初次接触,但他们的思路很灵活,能在较短的时间就把知识弄透,在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尤其重要!所谓“学无止境”,我将为之不懈努力!
五、与生产第一线零距离接触,使我们更深刻体会到目前“中职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加深了对“双元制教学法”的理解,也坚定了“专业教学改革”的信心。
在学习期间,我体会到现代汽车的一个发展方向,以及现代汽车业对人才的需求概况,同时也见识了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感受到我校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与南交院的差距,明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进行“双元制教学”改革,工厂要的是胜任某一个岗位的熟练技术工人,职业教育要顺应这种需求!因此,“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应该是我们中职教育所能努力的方向,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从学校的设备、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招生能力以及学校与企业的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衡量,把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办学真正成为有源之水,长流不止,永不枯竭。通过这次省培,我看到了职业学校的未来,新的教学理念,视野得到了的开阔。再次感谢学校给予这次培训的机会,我将努力将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转化到教学过程中。
第四篇:中职学校汽修专业
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的探索
摘要:本文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最主要的一些专业课程,从传统教学方法、实验存在的一些弊病出发,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为其他专业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模块式一体化 双师型 教学方法改革
一、前言
“汽车构造”、“汽车修理”和“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是技校汽车修理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安排中,通常采用将三门课程独立设置,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开进行的传统教法,近年来,我校对汽车维修专业也不断地进行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改革,经过教学上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就此,我想谈一谈自己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方面的一些想法体会。
二、传统教法的弊端及原因分析
1、传统教法的存在问题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面积的扩招,从质量上来看,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低,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修理工艺”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
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习教学阶段,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的各个阶段认识方法单调,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2、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
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3、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三、“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思路的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模块式一体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具体做
法是:
1、建设实训基地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技能高手,学校就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都是实现“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的物质条件。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我校拥有使用面积为1500多平方米的汽车实训中心,包括汽车检测中心、发动机实训室、底盘实训室、汽车电器和新技术实训室、整车拆装与修理实训室和多媒体专业教室。另外,我们还开发了十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给“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推行“一体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采用“送出去,引进来”的方法,“一方面将教师定期送到相关的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地从生产第一线引进高水平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职或兼职教师”,以充分保证“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挑选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教学模块主持人,将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
3、准备教材
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 组织一大批有丰富经验的教师, 将汽车维修人员必备能力按其能力形成的先后为基准进行归纳和整理, 并参阅交通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有关汽车维修人员能力标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编写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用教材, 并开发了“汽车构造”等一系列多媒体课件, 为开展“一体化”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保证教学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我们开展了广泛的社会调查, 进行了严格的专题讨论,成立了“专业改革和建设指导委员会”, 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参与体系。这些工作都为开展“一体化”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首先,参阅交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有关汽车维修人员能力标准, 本着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原则进行项目开发, 开发出一系列独立的教学与训练模块。
其次,按知识模块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 完成该模块的学习后进行轮换。每个模块的训练步骤包括:
1)明确学习和训练目的与要求;
2)掌握进行该模块实际操作的一些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
3)在整车上找到该模块(系统)所包括的零部件,了解系统的组成;
4)配合多媒体课件和理论指导,拆装各零部件, 学习其结构;
5)配合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台的演示,学习系统工作原理;
6)由教师设置不同的故障,学习对该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
7)根据故障现象,拆下相关零部件,进行修理作业(排除故障),掌握修理工艺;
8)完成训练日志,开展专题讨论,进行总结;
9)进行考核(改变车型,由教师设置故障,学生独立分析,查找资料,完成故障诊断与修理的全部操作)。
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操作,检验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四、“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启示
两年多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
1、“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可使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反复对照、理解;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感觉学到了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技能形成进程加快。
2、“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
3、要进一步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需抓紧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双师型”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出发,对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目前缺乏与“模
块式一体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尽快组织编写出适合“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职业教育课程》,徐国庆,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
[2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 ]《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改革,推动职高教育健康发展》,李志宏,中国高教研究,2004
[4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刘兰明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五篇:中职校本课程开发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4月)重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1、主要工作(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明确责任及分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3)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学校教科室);(4)召开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会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5)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全校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教科室);(6)形成校本教材开发指导手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阶段成果(1)《东西湖职校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报告》;(2)《校本教材开发指导手册》。
(二)研究阶段(2009年5月----------------2010年6月)重点抓好教材开发重
1、主要工作(1)确定校本课程开发试点专业或学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2)制订校本教材开发计划(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3)发布研究子课题,组织申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4)开展校本教材研究工作,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聘请专家指导工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5)阶段小结,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及做法(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三)总结阶段(2010年6----------------2010年10月)
1、主要工作(1)做好结题筹备工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2)完成研究论文、总结的编辑成册工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教科室);(4)召开课题结题评审会。
2、阶段成果(1)《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报告》;(2)课题论文集;(3)校本教材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