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备考:化学教材的设计与使用(一)

时间:2019-05-12 11:5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备考:化学教材的设计与使用(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备考:化学教材的设计与使用(一)》。

第一篇: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备考:化学教材的设计与使用(一)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备考:化学教材的设计与使用

(一)谈到化学教材的设计与使用,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教材?知道教材与课程、教科书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以及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对学生即时或潜在的影响。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材是成套化的系列,不仅限于教科书。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为了学习的需要而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它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

【化学教材的设计】

化学教材的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设计、开发、编制、评价教材的理论、原理和方法体系。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 1.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的选择

选择依据:应该充分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义务教育化学教材内容一览

2.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的选择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选择依据: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以此为指导思想,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了2个必修课程模块和6个选修课程模块,并以此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标教材内容一览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的视角: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以物质结构为基础、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内容的选择上,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突出“物质”、“结构”和“反应”三大核心主题,引领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重视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加强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化学基本观念具有包摄范围广、概括性程度高的特征,它决定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对提高学生科学的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背诵或记忆某些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当然是有价值的,但是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们是化学观念及某些基本观念的载体。

(2)注重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内容选择上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在社会背景中学习化学知识。一是以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课程内容的主题或模块,集中呈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课程内容。这种设置有利于学生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的能力。

(3)将科学探究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发现科学规律的基本活动,也是人们认识科学现象,获得并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中学化学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教材与传统教材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传统的化学教材大都是局限于“教本”的一种纯叙述性文本,采用规范的学科术语讲解和呈现教材内容。

而新课程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新教材的设计和呈现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供支撑。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插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情景素材。另外还通过各种资料性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图文并茂,信息丰富是新教材在内容呈现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化学教材栏目的设计:

教材栏目指向明确,有利于创设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教学情景;栏目的设计反映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要;栏目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学习活动性栏目

活动性栏目主要是引领学生进行学习活动。(2)资料性栏目

资料性栏目主要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必需的素材。

三、化学教材改革动态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新教材在继承和发展了旧教材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当今各国教材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模式,无论从教材的内容、还是从内容的呈现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大胆探索和创新,具体表现在:教材结构的多中心化、教材栏目的多样化和教材内容的时代化。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第二篇: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学科教材教法简答题集锦(一)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学科教材教法简答题集锦

(一)1.简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基本类型。【答案要点】

研究价值的有无,课程与教学问题有常识问题和未知问题。

(1)常识问题和未知问题:人们在课程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有些是前人或他人已经探明和解决了的,不需专门研究,只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就能明了,没有研究价值,它们只是常识问题;另外一些是没有探明和解决,或没有完全探明和解决的,不仅需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而且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探明和解决,或完全探明和解决,具有研究价值,它们就是未知问题。

(2)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据问题探讨的深度不同,课程与教学问题分为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表象问题就是人们对课程与教学表面特征及其外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疑难的反映,是课程与教学中个别的、特殊的和具体的问题。实质问题则是人们对课程与教学内在特性及其内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疑难的反映,是课程与教学中普遍的、一般的和抽象的问题。

(3)“大”问题和“小”问题:根据问题涉及的范围宽窄,课程与教学问题又可以分为“大”问题和“小”问题。大问题,也就是包含了中观和微观问题的宏观问题,它是在一定时空里,关涉了课程与教学全部或主要方面的各种因素的矛盾和疑难。而“小”问题就是微观问题,它是在深入而具有普遍性的层面里,聚焦于课程与教学某方面的一两个因素的实质和关系的矛盾和疑难。

2.简述文化及社会对课程与教学影响的特征。【答案要点】

(1)文化及社会影响的一般特征:会是课程与教学变化的源泉。学校是课程与教学变化的力量。知识是课程与教学变化的动因。

(2)文化及社会影响的发展特征:一般说来,在现代教育史上,开始时政治是主要影响因素并起决定作用,然后慢慢地经济变成了主要影响因素并起决定作用,进而文化凸显出来成为主导影响因素并起决定作用。

3.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哪几种不同的取向?每一种取向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要点】

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向主要有: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1)课程内容即教材。将课程内容作为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体现为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

(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什么内容或要求做些什么。学习经验取向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特别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当今,“学习活动”这个术语在课程领域里使用得相当广泛,它关注的不是向学生呈现些什么内容,而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

4.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答案要点】

(1)系统化:首先,横向整合和纵向递进。其次,要综合考虑和分析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如教师、学习者、内容与环境等。再次,要综合全面考虑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和其它环节的平衡协调问题。如内容设计、教法设计等。

(2)具体化:要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与具体,避免含混不清和不切实际。(3)层次化:从纵向看,任何预期学习结果,客观上都必须有从低到高顺序层次结构。从横向看,学习者的个体间存在层次差异,要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加以适应。

5.简述表意目标的概念和特性。【答案要点】

表意目标源于美国学者艾斯纳(Eisner,E.W.)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形式,是从事某种活动后所得的结果,而不是在活动之初预先规定的目标。表意目标所追求的不是学生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表意目标在表述上是模糊的,不能起到课程与教学的指南作用。

6.简述教育目标的四大来源。【答案要点】

(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兴趣。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校外生活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将社会生活分为若干领域,进行调查研究,以确定社会生活提出的要求。

(3)学科专家的建议:学科专家最了解自己的领域,所以能根据该学科的训练方法和内容,指出该项学科能对一般人作出那些贡献。

(4)对生态需要的研究:环境破坏把人类放置到了生存和发展威胁面前,人们开始将自然生态及其需要和生活生态及其需要,纳入教育资源和教育依据之中。

7.简述课程研制的过程模式。【答案要点】

过程模式注重知识及教育的内在本质和价值,认为课程不是将一般的教育目的分解成为具体的目标而得到解决的,而应是通过教育过程的不断调试,实现使教育产生最大限度的效益,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学习和发展的目的。

在斯滕豪斯的过程模式中,学生是积极的活动者,能够操纵自身的发展,教育的功能就在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自主而有能力地行动。

过程模式的基本内涵有:(1)重视贯穿课程活动始终的教育宗旨的作用;(2)通过对知识形式和活动价值的分析确定内容,选择能够反映各学科领域内在价值的概念、原理和方法;(3)提倡程序原理。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澄清隐含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价值,发展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判断力;(4)评价的重要性,不在确定预期目标是否实现,而在于向教师反馈教育过程的各种信息,向学生反馈其学习状况和结果的各种信息;(5)主张促进和加强教师发展。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第三篇: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学科教材教法简答题集锦(二)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学科教材教法简答题集锦

(二)1.简述教育目标筛选的两把筛子。【答案要点】

教育哲学与学习心理学:教育哲学可以保证目标本身的内在一致性,使目标具有回回合法性和价值合理性;学习心理学可以使人明确目标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之间的一致性,使目标发挥引导实践的功能,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简述课程设计的主要维度。【答案要点】

(1)范围,主要是指课程内容的广度(breadth)和深度。(2)顺序(sequence),主要指课程内容的关联及递进。(3)连续性,主要指重要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内重复再现。(4)整合性,强调知识的横向联合。

(5)关联性,强调课程内容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联系。(6)平衡性,强调合理分配重心,避免顾此失彼。3.简述科目设计的涵义、广泛适应性和弊端。【答案要点】

科目设计把课程组织成为许许多多的科目,每一门科目有意识地阐述专门的和同质的知识体系。科目设计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首先大多数教师具有专门的学科教育经历,倾向于科目设计。第二,教科书和其教学材料一般按科目来组织,学习材料可清晰地展开。第三,科目设计受到传统的支持,学生家长比较熟悉科目课程。第四,科目设计的内在性质和组织形式便于管理。

弊端:知识上,它割裂知识;社会上,它脱离现实世界所关心、所发生之事;学生上,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效用上,它对学和用是无效的课程安排;目标和学习上,狭隘的知识目标,导致了被动学习。

4.简述活动-经验设计的特征、优点和不足。【答案要点】

特征:兴趣为本,师生合作,问题解决。

优点:迎合内在动机,适应个别差异,沟通校外社会。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弊端:缺乏生活准备,缺乏水平结构,缺乏连续性。5.简述课程实施水平。【答案要点】

按预定课程方案在实践中的使用的程度,课程实施分为未使用,定向,准备,机械使用,例行化,精致化,整合,更新八种水平。

6.简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答案】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众多,大致可以归纳为文化背景,主体,对象,管理,环境和理论基础六个方面。

7.简述课程组织的要素。【答案要点】

课程组织要素包括内容转化,学习经验,学习机会和学习心理。8.简述课程管理体制的三种类型及其改革趋势。【答案要点】

世界各国课程管理体制可分为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学校自主制三种类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的课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课程管理权力开始分散化,中央集权制、地方分权制和学校自主制开始走向融合,以求相互协调而达到平衡,出现了普遍的课程分权趋向。

更多山西教师考试信息请关注:中公山西教师招聘网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教师资格考试

第四篇:2009年山西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2009年山西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中学生物试卷

(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下列生物中,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

A.支原体 B.苏云金芽孢杆菌

C.蓝藻 D.小麦

2.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A.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组织内ATP的生成量与氧气供应量之间关系的是()。

4.一位学生想研究蜗牛爱吃白菜还是爱吃大头菜,他将两种菜叶均切成小块,并准备10个容器,在每个容器中均放置一只蜗牛和每种菜叶各一块。三天后,对每种菜叶的面积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有人认为此实验不科学,他的理由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所用的菜叶的小块未经测量,它们可能不相等

B.每种菜叶的厚度可能不等,因此其实际大小可能不等

C.对蜗牛的情况未做说明

D.只需要两个相同的容器,各放入一只相同的大小的蜗牛,其他相同

5.科学家对完全相同的双胞胎进行一项研究,他们将双胞胎在出生后就分开,分别在不同环境中培养,发现他们的智能相差很大。对这种差异最好的解释是()。

A.遗传物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B.环境可影响遗传性状的发育和表达

C.智能的形成是后天性的,环境对智能起决定性作用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D.双胞胎中有一个发生了基因突变,而另一个未发生

6.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7.带鱼、狗、蝗虫、蚯蚓是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它们分别依靠什么进行呼吸?()

A.鳃、肺、体壁、气管B.体壁、气管、肺、鳃

C.鳃、肺、气管、体壁D.体壁、肺、鳃、气管

8.原始生命产生的条件有()。

①臭氧层的出现②高温③原始海洋④原始大气⑤紫外线⑥雷电⑦氧气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⑥⑦

9.在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放入一只小白鼠和一盆绿色植物,小白鼠能正常生活一段时间,这是因为()。

A.小白鼠不需要氧气

B.玻璃罩中原有的氧气足够小白鼠呼吸所需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小白鼠提供氧气

D.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小白鼠提供氧气

10.当太阳光移动时,蜥蜴的部分肋骨就延长,使身体扁平并与太阳成直角,这种特征是由什么决定的?()

A.向光性 B.应激性 C.遗传性 D.适应性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11.人们认为自从出现了有性生殖后,生物进化速度加快了,这是因为()。

①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②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繁殖速度更快

③有性生殖可以让两个不同物种的个体杂交,产生新物种

④最适者能找到更多的有性生殖的机会,因而使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D.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13.植物萎蔫时的吸水速率(X)、运输速率(Y)、蒸腾速率(Z)的大小是()。

A.X>Y>Z B.Z>Y>X

C.X>Z>Y D.Y>X>Z

14.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细胞分裂的图像,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②③所示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

B.动物的睾丸中有可能同时发现上述四种状态的细胞

C.图③所示细胞状态往往导致基因重组

D.①②③细胞中均含有8个染色单体

15.如图所示的过程为过氧化氢被分解速率的曲线,(纵坐标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速率)说明酶的哪一特性?()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A.专一性 B.高效性

C.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D.催化需要适宜的pH

16.研究人员对下列四种不同微生物的结构、成分及生理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你认为最可能是固氮微生物的是()。细胞壁核酸种类染色体代谢类型A无DNA无异养型B无RNA无异养型C有DNA与RNA有自养型D有DNA与RNA无异养型17.下列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谚语中包含的食物链是:螳螂→蝉→黄雀

B.在生态系统中,蝉、螳螂和黄雀都属于消费者

C.螳螂和蝉的发育过程中,都没有蜕皮现象

D.蝉、螳螂和黄雀体内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

18.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19.在同纬度一距离大陆50英里的高山岛屿上,发现5种甲属的动物,但是却在大陆上发现2种同属的动物。试问,造成该岛上的物种多样性的原因可能是()。

A.该岛上的物种有遗传隔离

B.大陆上的环境变化较大

C.大陆上的物种发生突变的机会较高

D.大陆上的物种灭绝概率较大

20.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A.甲运输被促进 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 D.乙运输被抑制

21.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22.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鄱阳湖、太湖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重要的能量生产基地

C.物种越丰富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D.城市和农业生态系统在物质和能量上都是高度开放的 25.下列关于基因结构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水稻细胞基因的结构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部分组成

B.大豆细胞基因结构中内含子存在于编码区,是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C.大肠杆菌基因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编码区的下游

D.乳酸菌与酵母菌基因结构中都存在外显子和内含子

26.教育是一种()。

A.生物现象 B.心理现象 C.自然现象 D.社会现象

27.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经济制度 D.意识形态

28.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主要应训练学生思维而轻视传授知识的理论被称为是()。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29.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30.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阈限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2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31.关于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指生物生活所必需的,但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

B.生物体中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的一些元素

C.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D.Ca、Zn、Mn等元素是生物体内的微量元素

32.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向日葵的果实是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在上述两种植物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对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结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

B.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C.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D.番茄形成有籽果实,产量上升;向日葵不能形成无籽果实

33.我们常用移地实验来检验不同地区同种植物族群的遗传变异。如果将某种植物分布在低、中、高三个不同海拔的植株上采得的种子,同时种在中海拔的苗圃中,发现来自不同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海拔植株种子所发育的植株高度不同,与种子原来海拔分布的植株高度不同,其中以来自中海拔植株的种子,所发育的植株高度最高,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种植物的分布很广

B.该种植物最适合在中海拔地区生长

C.该种植物在不同海拔的族群有遗传变异

D.环境条件会影响该植物的生长高度

34.下列过程中,有CO2生成的是()。

A.向酵母菌的培养液中加入丙酮酸 B.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的骨骼肌细胞

C.苹果贮存久了,产生了酒精的气味 D.高等植物被水淹时

35.下列各现象中,哪几种属于自然选择作用?()

A.纯种长毛垂耳狗的形成

B.因工业污染而使某种蛾子发生黑化

C.某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

D.头发里的虱子经DDT处理后仍有变种存活下来

36.以下四种细胞工程的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具有两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方法是()。

A.细胞和组织培育 B.细胞融合 C.动物胚胎移植 D.细胞核移植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37.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38.教材是知识接受活动中的主要_________,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

39.记忆表象的特点是____________、形象概括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别差 异性。

四、综合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共86分)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40.(7分)下表表示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分解的有关数据(单位:t·hm-2·y-1)。请分析回答:

热带雨林温带草原温带落叶林北方针叶林冻原净光合量507.511.57.51.5枯叶输入456.010.06.11.2枯叶现存量5.05.0153544(1)表中显示净光合量(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这与等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

(2)生态系统的分解功能主要由________等生物完成。

(3)研究发现,待分解资源的C∶N比影响分解过程,其原因是_________。

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可供开发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1.(6分)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

(3)Ⅲ-2的基因型及其概率为______________。

(4)由于Ⅲ-3个体表现两种遗传病,其兄弟Ⅲ-2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的答复是: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为1/10 000和1/100;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如果是女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因此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分)图a为动物细胞,图b为植物细胞结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_______。(填序号)

A.轮藻的叶肉细胞

B.燕麦胚芽鞘细胞

C.洋葱根的分生区细胞

D.蓝藻

E.豌豆的幼茎表皮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2)如果图a 是人体胰岛B细胞,与胰岛素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图上的哪些标示部分?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图b细胞做植物体细胞杂交,需要用酶处理,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43.(9分)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

请回答问题:

(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隔离,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不能通过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陪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做临时装片,用染料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

44.(7分)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图2为某细菌种群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种群数量呈图1的m曲线增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生物具有的特性,从生态学观点看其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

(2)若种群呈图1的n曲线增长,从生态学观点看其生活环境是________,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阴影”部分是指__________。

(3)图2中 a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为了获得大量的单细胞蛋白,应该选择时期。图2曲线与图1中的n曲线比较,出现d时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5.(7分)下图为人体某局部代谢及其相互关系简图,A-F表示物质,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联系有机物代谢过程的物质B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人体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产生物质E大量进入血液后,此时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3)图中③过程是_________作用,物质F可以转变成而排出体外。

(4)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血液中酶的含量比较高,_____________可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5)与图中①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中物质C的作用是__________。

46.(9分)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中研究较早,也比较成熟的技术。

(一)用一株优质花卉(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茎尖组织培养出一批花苗,一批花农购买了这批花苗。经过跟踪调查,这批花苗开花后其花色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差别,请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某人用这株花卉植物的甲组织培养成幼苗,然后用此幼苗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发现如右图所示分裂图像。

(1)此细胞的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

(2)甲组织最可能是_________组织。

(3)组织培养出的幼苗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

47.(14分)背景材料:白血病又名血癌,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病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76×10-5。在儿童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白血病居第一位。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还侵犯身体其他器官。目前能根治白血病的唯一方法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造血干细胞的3种来源是______________。

(2)用白血病患者细胞中分离出的癌基因制备的,可以用来检测白血病。

(3)当前治疗白血病的首选方法是。但没有亲缘关系的骨髓中其配型相合的仅有,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仅有25%的概率,试简述其原因。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4)随着临床医学的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越来越成熟,从中提取分离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48.(10分)1946年,科学家把一个不能合成甲硫氨酸和生物素的菌株和一个不能合成苏氨酸和亮氨酸的菌株,一同培养在缺少上述四种营养物的培养基中。设想,如果这两株细菌相互之间没有基因交流(有性生殖),它们在这一培养基中应该都不能生活,但实验结果相反,出现了少量能生长繁殖的大肠杆菌。现已查明,细菌的基因交流是通过细菌“接合”而实现的。

(1)细菌的接合表现了初步的有性分化。接合虽然没有繁殖的意义,但由于存在基因从一个细菌到另一个细菌的传递,因而有增多变异的作用,而增多变异在上有重要意义。

(2)假定这两种菌株在培养过程中不往外释放氨基酸,请根据以上资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目的:验证细菌是否具有有性生殖。

材料:甲菌株(不能合成甲硫氨酸和生物素)、乙菌株(不能合成苏氨酸和亮氨酸)、培养皿、培养基、各种营养成分、恒温箱等。

①实验假设:。

②实验步骤:a.配置培养基并灭菌:培养基的成分不能含有甲硫氨酸、生物素、苏氨酸、亮氨酸

b.设置对照实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均等放入3个相同的培养皿中。

c接种:将甲、乙菌株按设计要求接种到培养基上,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③2号培养皿中接种的细菌B是菌株;预期C处的实验现象: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填写观察记录,完成以下部分实验记录表培养皿接种细菌实验现象1A不出现菌落2B出现菌落3乙菌株C49.(12分)卫生部于2005年4月6 日发布了《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报道中提到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毒害性进行了检测。

(1)若实验小鼠为雌性,上图中过程为①为分裂,甲细胞的名称是。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2)若该雌鼠的基因型为AaBbDD,图甲中1表示性染色体,则2、3、4表示,与本次分裂同时产生配子的基因型。

(3)用过程②检测有毒物质毒性的指标是,所用培养液中除葡萄糖、氨基酸外还应有等。

(4)请完善检测苏丹红毒性的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大小相同的六只培养瓶编号为1-6,分别加入等量相同的培养液和小鼠细胞。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如下表:

培养瓶编号123456添加剂中苏丹红浓度(mg/L)水1050100300900变异细胞比例001/1061/1062/1068/106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五、探究题(17分)

50.下列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一个问题探究实例:

(1)图3中A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是油?。

(2)请根据探究-1和探究-2的结果推导细胞膜上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在图4中绘出其简图(片段)。

(3)根据图4所示结果,科学家利用纯磷脂制成“脂质体”,作为细胞模型。将“脂质体”放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脂质体”的形态、体积都没有变化。

①这一事实表明:。进一步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析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不是真正的自由扩散,它最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②彼德·阿格雷从人红细胞及肾小管细胞的膜中分离出一种膜蛋白--CHIP28,并证明它是一种“水通道蛋白”。请简述证明CHIP28确实与水分子运输有关的实验基本思路。

③有实验证明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该“脂质体”,若要使钾离子通过,则该“脂质体”模型中还需要具备哪些物质?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2009年山西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下一页)

中学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蓝藻和小麦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其进行光合作用依赖光合片层。

2.D[解析]略

3.B[解析]ATP的生成与呼吸作用紧密联系,而呼吸作用有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中起点为零,不符合实际情况。由于受线粒体数量等因素的限制,随O2浓度增大,当达到细胞呼吸的最大限度后,呼吸作用强度便不再加强,故B对。

4.D[解析]科学实验的发现过程包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等过程。科学发现要科学合理,就需满足一些基本原则,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本题中对食物小块的大小、厚度及蜗牛的情况均未做任何说明,可能导致实验结论不可靠。但如果只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各放入一只相同大小的蜗牛,由于缺少平行重复实验,也可导致结论不可靠。故选D。

5.B[解析]“完全相同的双胞胎”应视为一卵双生的,即其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在不同环境下生活,其“智能相差很大”,“智能”除受遗传控制外,还与环境的影响有关,但环境不能决定智能的高低。故选B。

6.D[解析]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故选D。

7.C[解析]带鱼属于鱼类,所以呼吸器官是鳃;狗属于哺乳动物,呼吸器官是肺;蝗虫属于昆虫,呼吸依靠气管;蚯蚓呼吸比较特殊,是利用体壁。故此题选C。

8.A[解析]原始地壳比较薄弱,而地球内部温度又很高,因此,火山频繁活动,从火山喷出的许多气体,构成原始大气,如CH4、NH3、H2、H2O(水蒸气)、H2S、HCN等,但无游离的氧(现在大气中的氧是光合生物蓝藻和绿色植物出现后长期积累起来的)。这种还原性大气在闪电、紫外线、冲击波、射线等能源下,形成一系列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有氨基酸、核苷酸等(这已被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模拟雷鸣闪电的火花放电装置使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个实验得到证实)。这些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或直接落入原始海洋,或经由湖泊、河流汇集到原始海洋,在海洋中层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进一步缩合成结构原始、功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能不专一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积累,浓度不断增加,凝聚成小滴状,形成多分子体系。故选A。

9.C[解析]一方面小白鼠生活需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需要,同时会放出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另一方面在光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放出的氧气可以维持玻璃罩内的碳-氧平衡,从而可以维持小白鼠正常生活一段时间。

10.C[解析]蜥蜴使身体扁平朝向太阳,有利于充分吸收光能,提高体温。这种对阳光刺激发生的反应属于应激性,也是对光照环境的一种适应。但题中问的是这种特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决定这种生物特性的应该是遗传物质,即遗传性。

11.D[解析]有性生殖使生物进化的速度加快,主要原因在于融合了双亲的遗传物质,使后代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由于变异性的增加,有利变异由于更能适应环境,可由遗传的作用在后代里得到积累和加强。但物种间由于存在生殖隔离,故不能产生后代。故选D。

12.B[解析]调整外界溶液的浓度,在低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

13.B[解析]因为发生萎蔫,植物吸水少于失水,故可断定为B。

14.B[解析]首先根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解的特点分析:根据图②③染色体数目,确定该动物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其次,确定①②③④分别所处的分裂时期: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Ⅰ分裂中期,③有丝分裂中期,④减Ⅱ分裂后期;最后对四个选项作出判断:只有①②③所示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A选项错误;动物的睾丸中原始生殖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可能同时发现上述四种状态的细胞,B选项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Ⅰ分裂后期(自由组合)或前期(交叉互换),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选项错误;①图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单线型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D选项错误。

15.B[解析]比较加入过氧化氢酶、加入Fe3+和未加酶的情况下曲线的异同点:最终都到达平衡点,但到达平衡点的时间不同,加入过氧化氢酶作催化剂与加入Fe3+催化剂相比较,到达平衡点的时间缩短了,说明酶催化能力比无机催化剂高,即酶具有高效性。

16.D[解析]固氮微生物属于细菌,所以具有细菌所有的特点,有细胞壁,无细胞核,无染色体,核酸种类包括DNA和RNA,代谢类型为异养型。故选D。

17.B[解析]这个谚语在生态系统中体现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这三种生物都属于动物,一般情况下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中螳螂和蝉属于昆虫,昆虫在发育过程中,表皮细胞分泌的外骨骼一经硬化后,便不能继续扩大,而使节肢动物体内组织器官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的生长受到了限制,因此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蜕皮时生成一种酶,使外骨骼破裂,节肢动物幼体就可以从外骨骼中钻出来,并且由表皮细胞重新分泌新的外骨骼,当新的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身体可以增大。所以正在发育而迅速长大的节肢动物幼体,蜕皮次数比较多。发育到不再继续长大时,蜕皮也就停止了。螳螂和蝉都是节肢动物,所以在发育过程中都有蜕皮现象。鸟类的呼吸器官是由肺和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组成,气囊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所以答案A、C、D都是错误的,只有B是正确的。

18.B[解析]本题选取了氧浓度不同的几个关键点,以柱状图的形式考查不同氧浓度下植物器官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情况。因此,解题关键是分析清楚各氧浓度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状况。以CO2释放量相对值计算:a浓度:氧吸收为0,只有无氧呼吸。b浓度:有氧呼吸为3,无氧呼吸为(8-3);c浓度:有氧呼吸为4,无氧呼吸为(6-4);d浓度:有氧呼吸为7,无氧呼吸为0。由此判断:c浓度最适于贮藏;b浓度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2.5,为有氧呼吸(0.5)的5倍;d点无氧呼吸为0。

19.A[解析]因为岛屿上物种多,说明环境比大陆变化大,利于新物种的形成。

20.D[解析]甲物质的运输依赖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协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无蛋白的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运输情况不受影响,其运输不会被促进也不会被抑制。乙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无蛋白的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会因缺少载体而使运输情况被抑制。

21.D[解析]甲患病后就获得了针对SARS病毒的抗体,而这些物质存在于甲患者的血清中,另所列举的四项中也只有D具有治疗效果。

22.B[解析]为了生存,棉铃虫也会产生抗性,采用这一方法可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23.B[解析]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部,体液中的抗体就不能与这些抗原直接作用发生特异性结合,就要通过细胞免疫来消灭和清除这些抗原。

24.C[解析]物种越丰富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25.A[解析]真核细胞的基因是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两部分组成的。大豆细胞为真核细胞,其基因结构中内含子存在于编码区,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其基因结构中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位于编码区的上游。乳酸菌为原核生物不存在内含子,即原核生物的基因是连续的。

26.D[解析]略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27.A[解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的结构。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一方面为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所制约,统治阶级只有在对他们有利的情况下才会去办教育。另一方面,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有直接的影响和最终的决定作用。

28.C[解析]略

29.B[解析]普通心理学在心理科学学科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30.C[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31.BD[解析]略

32.ACD[解析]向日葵在没有正常授粉的情况下施生长素,除了出现无籽情况外,瓜子的产量必然会减少。

33.ACD[解析]同种植物族群的植株分布在低、中、高三个不同海拔,说明该种植物的分布很广;低、中、高三个不同海拔的植株上采得的种子,同时种在中海拔,其中以来自中海拔植株的种子,所发育的植株高度最高,只能说明低、高两个不同海拔的植株不太适合在中海拔地区生长,并不代表该种植物最适合在中海拔地区生长,因为还可能存在低、中、高三个不同海拔的植株,都适合在低海拔处生长等情况。根据: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的原理,低、中、高三个不同海拔的植株同在中海拔地区生长(环境相同),但长势不同(性状表现不同),说明低、中、高三个不同海拔的植株族群有特定的遗传变异现象(即基因型不同)。

34.ABCD[解析]有氧呼吸过程均能产生CO2(如向酵母菌培养液中加丙酮酸;剧烈运动时的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时,生成酒精的同时,有CO2生成(水淹下的高等植物的根;苹果产生酒味时);生成乳酸时,则无CO2生产。

35.BCD[解析]人工选择是人们主动的、有目的的选择人们所需要的品种并将其保留下来。工业污染使蛾子黑化、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虱子的变种都不是人们选择的,而是环境条件的改变造成的,故均是由自然选择而产生的,只有纯种长毛垂耳狗是经人工选择产生的。

36.BCD[解析]细胞融合是指两个不同的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动物胚胎移植是指在体外经几次有丝分裂成为早期胚胎后,再移植到母体(或另一母体)生殖管道的一定部位,生长发育成子代;细胞核移植是指把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另一个去核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的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再生长发育成个体的过程。通过这三种方法培育出的新个体,都具有两亲本遗传性状。

三、填空题

37.独立

38.信息媒介展开和具体化

39.形象直观性模糊性和片断性及不稳定性

四、综合题

40.(1)热带雨林光照、温度、水分(2)细菌、真菌(3)腐生微生物合成自身物质需营养物质不同沼泽土壤中缺氧气,抑制微生物的有氧分解,有机物质积累量很大

[解析]在各类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高,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而热带雨林与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温度较高、雨量充沛、光照较强,所以生产力最高,生态系统中的分解功能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构成的分解者完成的,并且需要酶的作用,因此,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生态系统中的枯叶的分解率逐渐升高,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物质的供应,C∶N比的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影响分解过程,大多数的分解者属于需氧型,缺氧时,抑制它们的有氧呼吸,使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减慢。

41.(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AAXBY,1/3或AaXBY,2/3(4)1/60000和1/2001/60000和0优先选择生育女孩

[解析]据图Ⅰ1和Ⅰ2无病,能生出Ⅱ1(患甲病的女孩),可以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题干信息可知乙病一定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6和Ⅱ7生出患乙病的Ⅲ7);根据Ⅲ3患甲病可推出其父母的基因型为杂合体(Aa、Aa),同时Ⅲ3也患乙病可推出其父母的基因型为XBY、XBXb,由此可以推出Ⅲ2的可能基因型为1/3的AAXBY和2/3的AaXBY;据题干信息可推测:如果H是男孩,则表现甲病的概率=1/4×1/10000×2/3=1/60000,表现乙病的概率=1/2×1/100×1=1/200;如果H是女孩,则表现甲病的概率与男孩的概率一样(甲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其发病概率与性别无关),表现乙病的概率为零,因为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表现正常时,他会传给他的女儿XB基因,所以他的女儿不会患乙病。因此建议优先选择生育女孩。

42.(1)AE(2)②⑥⑦(3)纤维素细胞壁,因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所以处理掉了细胞壁对细胞膜等没有影响。

43.(1)生殖杂交(有性生殖)全能性(2)根尖(茎尖)醋酸洋红(龙胆紫、碱性)有丝分裂中期(3)19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染色体变异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解析](1)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因此在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杂交或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因此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因为此时染色体的螺旋程度最高,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最好选取分裂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作为实验材料。在观察染色体时,要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等碱性染料对细胞核中染色体或染色质进行染色,这样便于观察。(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目=20×1/2+18×1/2=19。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的现象,形成正常配子的几率极低,所以是高度不育的。为使其可育,可通过某些方法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44.(1)过度繁殖一个理想的环境中,即资源充足,不受任何干扰

(2)有限的一定时间内,被自然选择淘汰的生物量

(3)细菌代谢不活跃,生长和繁殖速度慢 c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代谢有害产物不断积累

[解析]曲线m呈指数增长,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从生理学看,该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特性;从生态学观点上看,说明种群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即资源充足,不受任何干扰。曲线n呈“S”型增长,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说明存在着“自然选择”,而作为自然选择的外因,生活环境则必然是有限的。所以,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密度的逐步增大,通过自下而上斗争必将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其结果是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量的最大值K时增长率为零。因而图中所示“阴影”部分实质是反映了一定时间内,被自然选择淘汰的生物量。

a时期细菌代谢活跃,体积增长较快,但一般不立即繁殖 ;b时期的细菌代谢旺盛,快速繁殖,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稳定,适宜作为科研材料,c时期细菌数量达到最大并大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

45.(1)丙酮酸(2)碳酸氢钠(3)脱氨基尿素(4)谷丙转氨(5)高尔基体、线粒体(6)与氢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解析]本题涉及有机物的代谢及其转化关系、内环境稳态、肝脏在代谢中的作用、细胞器的功能等知识。

46.(一)(1)栽培环境不同引起不能遗传的变异

(2)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有丝分裂引起基因突变 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3)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染色体变异

(二)(1)有丝分裂(2)花药(3)4

47.(1)骨髓、外周血、脐血(2)DNA探针(3)骨髓移植万分之一每个人的细胞表面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抗原,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识别出“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4)外周血和脐血

[解析]造血干细胞有3种来源:骨髓、外周血、脐血。白血病作为一种恶性肿瘤,进行根治的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的移植,而骨髓移植是首选方法。进行骨髓移植时,要考虑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在没有亲缘关系时,骨髓配型相合率仅有万分之一,原因是每个人的细胞表面,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识别出“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由于在抽取骨髓时,会给供者带来痛苦,形成捐献者的心理压力。但随着移植技术的发展,从外周血和脐血中分离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可以消除供者抽取骨髓时产生的痛苦而得到广泛应用。

48.(1)物种进化(2)①细菌之间有(或无)基因交流(有性生殖)

③甲和乙不出现菌落 ④甲、乙两细菌之间有基因交流(有性生殖)

[解析]实验假设可以有多个,如细菌之间有基因交流;细菌之间无基因交流。而实验结论却只有1个。如果实验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符,则假设不正确;如果实验假设与实验结果相符,则假设或推测正确,这时推测与结论一致。所以推测与结论有不同的含义。

49.(1)减数极体(2)常染色体XabD(3)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无机盐、维生素、动物血清(4)第二步:向1号培养瓶中加入水,向2-6号培养瓶中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苏丹红添加液第三步: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样制成临时制片,观察记录变异细胞的数目结论: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很小,100 mg/L以上毒性明显

[解析]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减数分裂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动物细胞培养等知识点,也是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观察甲图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即可判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示,而图为雌性小鼠的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判断为极体的形成过程。根据该鼠的基因型和所形成配子的基因型,可以推出同时产生的其他子细胞的基因型。在检测苏丹红毒性时,因为要进行实验设计,所以增加了本题的难度。

五、探究题

50.(1)水

(2)见图(两层磷脂分子层的亲水性头部分别位于细胞膜的内外两侧,疏水性尾部位于细胞膜的中间)资料来源: http://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题(音 体 美)语 数 外 文科 理科 教育学 心理学 各科试题齐全。

(3)①水分子不能通过纯粹的磷脂双分子层

②在“脂质体”中加入CHIP28,于清水中放置相同时间后,观察并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脂质体”体积变化情况

③相应的膜蛋白、ATP

第五篇:特岗化学考试高频考点

(一)填空题

1.职业道德是职业范围内的________,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各个职业领域内的具体体现。

2.教师道德是一种________,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________的指导下,通过________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有________。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________,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5.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________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________等方面。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________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________而生,又为________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________功能。

1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与解析:1.特殊道德要求,一般社会道德,阶级道德2.职业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教育劳动过程,道德规范,行为准则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4.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5.坚定的事业心,较强的荣誉感6.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7.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8.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9.教育,教育,教育10.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二)选择题

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________。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以身作则

3.以无序、随意、放纵为特征的师生关系模式属于________。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4.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________。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5.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________。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6.哪种师生关系模式容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________。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1.A2.B3.B4.D5.C6.D

(三)判断题

1.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个人的道德而不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2.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3.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教师。

4.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5.师生关系就是教与学的关系。

6.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行。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8.教育机智是教师灵感的突现。

1.错误。教师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因此,教师道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2.错误。教师职业道德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精神支柱。因此教师应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遵循其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3.错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还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科学知识。4.正确。5.错误。师生关系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教与学的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6.错误。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7.正确。8.正确。

(四)解释题 1.教师道德 2.教育机智 3.师生关系

1.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2.教育机智是教师综合运用自己的才识来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它是教师创造性教育才能的最高表现,是教师的高度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综合体现。3.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也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五)简答题

1.教师的职业素养具体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师有何要求? 4.热爱学生对教师有何要求? 5.团结协作在教育工作中有何重要性? 6.教师要为人师表,必须做到哪些要求? 7.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8.教师合理的智能结构应是怎样的? 9.当代中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特点是什么? 10.社会对当代中学生有哪些特殊要求? 1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12.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13.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14.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15.怎样理解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16.三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 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刑·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三、新课程知识

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

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一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F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问答题:

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注意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的布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

5、试论述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加强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定势的消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8、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9、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1)自我实现。(2)需要层次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

我实现的需要。

10、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些具体措施。(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14、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3)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适应培养阶段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5、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的能力;

(4)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16、注意有哪些品质特征?它可以分为哪几类?

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7、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18.怎样帮助学生

1)考试焦虑是考试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面临重要的考试,而学习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和担忧。

(2)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处于这个值时,考试效果最好,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最常见的问题是过度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矫正可通过以下方法。

①自信训练。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摆正考试的位置,不要把考试看成是至高无上的东西。

②进行放松训练或系统聪敏等,放松训练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③考试焦虑还可用想像系统脱敏法降低。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

(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

(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2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23.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 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24.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25.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

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 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

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

下载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备考:化学教材的设计与使用(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化学备考:化学教材的设计与使用(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