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干部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
乡镇干部要注重政治理论学习
陈松岩
乡镇干部在整个干部队伍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长年工作在农村一线,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在政权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乡镇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对于最基层的乡镇,各地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以为,乡镇干部更需要学理论。
一、不重视学习的后果
由于不重视学习,不善于学习,不刻苦学习,学习效率较低。致使有些干部工作起来吃力。工作较被动,“讲政治不如老干部,讲法律不如上访户,讲经济不如个体户,讲科技不如专业户”,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需要,导致工作压力大,工作方法简单,干群关系紧张。
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有的官僚主义严重,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为群众办实事;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飘浮;有的挡不住金钱、美色诱惑,甚至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等。
部分乡镇领导干部存在理论知识匮乏、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创新不强、科学发展观意识弱,导致了农村工作水平大打折扣。
因此,应从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出发,切实增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掌握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作为开展农村工作的“方向盘”、“导航灯”,确保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不盲从,在宣传上不走样。
二、乡镇干部理论学习是党的建设和的需要
我国13亿人口,8亿多在农村。“上面千条线,乡镇一针穿。”作为农村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党委、政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乡镇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直接面向群众,服务群众,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任,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党的作风和形象;其工作好坏,成效大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利,影响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关系到我国基层政权的稳固。应当肯定,大多数乡镇领导班子是坚强有力的,乡镇干部的素质是比较好的。改革开放以来,他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学习要做到学有所用,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素质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工作业余时间,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主要学习:l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廉政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鉴别能力。培养广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对待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以及正确处理和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中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在不断的增强,这就要求广大乡镇干部具有较高的法律知识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平时,党委、政府应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依法行政基础知识,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等有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律观念,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确保各项工作执行到位,政策执行不走样、不越轨。
(三)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综合业务素质能力。为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就需要广大乡镇干部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充当“领头雁”,做时代的“弄潮儿”。广大乡镇干部经常挤时间学习本职业务知识,炼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能力,真正做到“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热心的疑难问题,排除后顾之忧,竭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加强科技知识学习,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支柱产业建设,千方百计地增加群众地收入,是中央l号文件提出的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党委、政府,务必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强支柱产业建设,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积极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广大乡干部不断地加强支柱产业建设的相关科技知识的学习,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有选择性的学习科技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才能解决广大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五)加强哲学知识学习,提高协调、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在矛盾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因此,必须注重广大乡镇干部哲学知识学习。以学习:1、马克思主义哲学;2、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3、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技能;4、语言、文字技能;5、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6、沟通协调的方式方法等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乡镇干部的协调、创新能力。
四、学习要做到持之以恒,提高学习效果
一是要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毅力。当前部分乡镇干部怕学习、不愿学习,除了很多乡镇学习条件差、学习氛围不浓外,关键是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毅力,没有动力,学习就没有积极性和热情,没有毅力,学习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坚持。古人云:“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就指学习要有毅力的问题。
二是要抓学习制度的落实和学习效果的检查。
农村工作纷繁复杂,由于大量工作不可能在办公室完成,随意性也就较大,用制度保证学习落实非常必要。在学习上,形式是手段,效果是目的,既要抓形式更要重效果,使大家对理论学习真正重视起来。
三是在学习形式上更加灵活。坚持分散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把每月的干部述职述廉例会确定为集中理论学习的“法定日”,灵活采用看光碟、作报告、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把室内学习与室外学习有机贯穿。
第二篇:本人注重政治理论学习
本人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能在工作和学习中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思想,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热爱本职,作风严谨,为人正派,能模范地履行一名小学教师的职责和义务。自参加华中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大专高教自考学习以来,本人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三年学习,现已认真完成了《小学数学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了所学知识,并通过了有关课程考核。2009年,作为一名三亚市小学数学市级骨干教师。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不断充实自己,勤奋努力、积极上进地工作。
作为一名小学市级骨干教师,为我一年来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对教育事业的承诺,对教育事业一生执着的追求。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严格按照一个好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信心,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热爱使我兢兢业业,在三尺讲台上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青春。我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在自己努力要求上进的同时,还能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上进,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着周围的老师,我始终把每位教师当作自己的朋友,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凭着自己对教学的热情,总是在实践、在钻研、在进步、在创造。
一年来,在三亚市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和安排下,通过“全国继续教育网”在线进行网络学习。一年的网络学习,我根据学习计划和考核要求,完成了课程学习所规定的学时和作业要求,经过网络考试,顺利地取得合格成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年来,作为三亚市小学市级骨干教师,我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的好教师。所以,自我评价为良好。
第三篇:乡镇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方案
工业园区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方案
为了加强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员、干部和村书记、主任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思想觉悟,特制定本方案。
一、学习培训内容
主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章和党的基础知识;学习《廉政准则》;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各种业务知识;学习时事政治。
二、学习培训时间
除每周二的集中学习外,各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要安排时间组织业务学习,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有重要、紧急的学习内容随时安排。
三、学习培训方式
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提倡个人自学,个人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积极研究探索,积极撰写论文和心得体会,提高理论水平。
四、学习要求
1、按时参加学习培训教育活动,不得无故缺席,更不得以工作为借口不参加学习培训,要确保人员齐全。
2、要坚持记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体会2篇以上。镇党委中心学习领导小组将采取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和抽查,随时掌握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
3、将学习培训纳入考勤考核内容,要建立学习培训考核登记簿,对学习培训不认真、参加集中学习培训次数少、笔记、心得未达到要求的以及对迟到、早退和随意不参加的要认真记载,并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和评先选优的条件之一。
4、加强组织领导。工业园区管委会中心组由园区管委会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班子同志为成员,宣传委员任学习秘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保证学习计划的落实。中心组为学习培训的组织者,负责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和组织实施学习培训;镇党政领导要带头参加学习培训,并做好学习培训辅导,努力提高学习培训效果。
工业园区管委会 2012年7月28日
第四篇:政治理论学习
衣:1978改革以前人们衣着的特点是:色彩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需要凭布票来购买,改革以后人们衣着的特点是:丰富多彩,而且时装表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表明,在当今社会,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一种方式。(一组数据:1977年、1990年、2001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分别是12.6元、275.6元、537.5元。)
食: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领取有限的食粮,七八十年代,百姓都挖窖储藏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粮食以粗粮为主,1978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种类日渐丰富,90年代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百姓饮食“主旋律”。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即吃出营养、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到20世纪末,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降低44.5公斤和44.1公斤。城镇居民人均肉禽及其制品消费量增加4.1公斤,人均鲜蛋消费量增加7.2公斤,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增加3.9公斤。食品消费中,现在与五年前比较:鲜菜增长5.1%,干鲜瓜果类增长10.2%,水产品增长17.5%,奶制品增长3.9倍,在外用餐增长1.6倍。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米,农村是8.1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超过24平方米。大家请看50—90年代人们居住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繁华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相媲美。过去中小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红砖平顶楼房,正逐步被外表装饰漂亮的楼房所取代。中国农村的住房变化同样令人吃惊。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说,“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行:改革开放前,农村靠畜力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乘出租汽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除此之外,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坐飞机不再是件稀罕事,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说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和改革前交通工具紧张,道路拥挤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0年代人民的生活状况
以山东农村为例,基本上吃不饱。一年当中只有在过节的时候吃上白面,每年大 1 约能分几斤花生。至于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食不果腹,饿殍遍野。树皮、榆钱叶、野菜、蜥蜴等你所能想象到的,想不到的所有能“吃”的我们朴实的农民都吃过了。没有电、自来水,受教育的少,禁止自由流动,生活在美好的共产主义精神生活里。
吃饱穿暖,这是长期陷于饥寒交迫困境的中国人民的最低要求。旧中国的历代政府不仅没有能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加重了人民的灾难。在旧中国,只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70%的贫雇农却只占有10%的土地;占人口极少数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垄断着80%的工业资本,操纵着全国的经济命脉。中国人民遭受着地租、赋税、高利贷和工商资本的层层盘剥,其所受的剥削和贫困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据统计,1932年,仅苛捐杂税的名目就多达1656种,捐额约占农民收获量的60%至90%。加上反动政府在政治上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充当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大小军阀割据,长期战乱不已,使人民灾骏深重,生存维艰。据估算,旧中国有80%的人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几乎每年都有几万到几十万人因饥饿而死。一遇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野。1931年,华东地区水灾,造成370多万人死亡。1943年,仅河南省饿死者就达300万人,另有1500万人靠啃草根、吃树皮度日,濒临死亡边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内战,榨取民脂民膏,造成经济全面崩溃。1946年,各地饿死1000万人。1947年,全国饥民竟达1亿多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22%。
我所知道的~
1、粮食、肉、布等生活用品都是供给制~凭国家发给你的一定量的票外加人民币购买~
2、那时候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多数人家的电器就是收音机~好一点的人家有个唱片机~
3、电视机刚刚开始进入到广大城乡~~普通城乡的电话还是手摇需要人转接的~商店、饭店都是国营的~基本少有第三产业~ 暂时想到这么多~
开国大典前中国人民的生活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了一生的孙中山先生,在抱着事业未竟的遗憾于1925年撒手西归两年后的1927年,蒋介石即背叛了革命,由此激起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的反抗,开始了十年内战,接着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
旧中国的工业从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开始,经过了100多年畸型发展,但规模非常之小、产量非常之低。以国民经济经过恢复发展已经达到并超过建国前最高产量的1952年的人均量作为比较,不仅在所有品种中全部低于美国同期的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于2000多倍,而且在大多数主要品种(如钢材、水泥、发电量、石油、布、食糖等)也低于印度同期很多。但就如此之低的工业生产量中,外国资本还占到约70%,国内资本仅占约30%,而在国内资本中,官僚资本又占统治地位,以1946年为例,官僚资本就占到80%。
旧中国不仅工业规模产量小得可怜,结构还很畸形。生产资料产值很低(约占30%以下),生活消费资料产值较高(约占70%以上)。工业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多半从事一些修理和装配。工业布局极不合理,极少一点工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沿海几个大一点的城市。如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提供的。广大内地几乎没有近代工业,中等以下城市的所谓工业基本上是一些布坊、染坊、酒坊以及铁匠铺一类的手工业,90%以上的县城没有电力供应,火车、轮船、汽车等现代运输工具要在沿海、沿江或大中城市才能见到,县城以下地方的交通运输连胶皮轮的车辆都很罕见,一般都是些木轮的有的还带个铁箍的牛马车、人力车,而最穷的连这样的车子也没有,就是肩扛人挑。
旧中国虽然有史以来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但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一直到建国前,封建生产关系占据主导地位。大约占农产总数4%的地主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50%,占农产总数70%的贫雇农仅只占15%。生产方式是传统的个体手工劳动,几乎没有任何机械化作业,更没有电力,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停留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产量很低,如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2162亿斤,平均亩产只有142斤,棉花22斤。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还不能自给。生活方式也与千百年前没有多少不同。农村中绝大多数人家是用“黑油灯”甚至火把照明,一般的中小地主也要穿粗布、也要吃些粗粮、难得常吃细米白面鱼肉,象肥皂、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是奢侈品,·都要进归,„是一般的百姓用不起的。经济情况好一些的地主才能住上砖瓦房。广大贫雇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常年吃糠咽菜,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农民不仅要承受地主、富农沉重的剥削压迫,还要受卷入国际市场后己侵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还要承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抓兵抓丁、苛捐杂税。旧中国的万般苦难,尤以农村为甚。
旧中国虽然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极为落后。总人口中90%以上是文盲。在农村中,数百上千人的村庄有个小学毕业的,就算个“秀才”了。建国前夕,全国仅有普通高校205所,在校生仅有117000人。旧中国36年中(1912—1947)毕业大学生仅约21万人,每年平均约5800人。因此,旧中国科学技术极其落后,几乎没有像样的科学研究机构。很多有志于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也只好到海外飘零。
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由于教育与科学的落后,整个旧中国的文化是被殖民文化、封建文化、官僚文化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这些反动腐朽文化的奴役、愚昧和禁锢,先进的、革命的思想文化受到极端残酷的封闭、镇压和迫害,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麻痹和毒害,普遍信神、信鬼、信命运。鲁迅把这种旧中国的反动文化统治比喻成“吃人”,算是揭露到骨子里面了。其他许多先进的思想家、文学家也在很多作品中对旧中国做了大量揭露和批判。
由于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的落后,医疗卫生事业也极为落后。千百年来,各种瘟疫疯狂肆虐流行,整个社会没有任何有效的系统控制机构、规划、措施,劳动人民没有任何医疗保健条件,象结核病、血吸虫、疟疾、天花、鼠疫、霍乱、黑热病、克山病、伤寒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根本无法控制,任其疯狂屠害广大人民。因此,中国人民被殖民者羞辱的称为“东亚病夫”。再加上自然灾害和战乱连年不断,营养不良,劳动人民的生命保障能力微弱,建国前的1949年人均寿命只有35岁,低于美国的68.6岁和印度的41岁。在整个旧中国,哪儿的农村没有“乱葬岗”?哪儿的城市和矿山没有“万人坑”?
“弱国无外交。”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一百多年里,一次又一次的列强侵略,连篇累牍的或明或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协定,记录了旧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羞辱史。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血泪斑斑的历史,至今才刚刚掀过去几十年。它铭记在还活着的老一辈的记忆中,它镌铸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刻印在卷帙浩繁的文字遗存之中。就仅仅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的祖国,曾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国家落后到了尽头!民族祸患到了尽头!人民苦难到了尽头!四万万人民在水深火热的黑暗泥潭中,煎熬着,挣扎着。这就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
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懂得历史,才能认识现在;只有懂得历史和现在,才能预见将来。整个现存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不过是历史嬗变的积存而已。失去了历史的记忆,就是失去了思想和智慧的根基。对历史认识上的片面和歪曲,是以后新的曲折和灾难的根源。二十多年来,中国有一股势力,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竭尽其能事,力图掩盖、模糊、歪曲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搅浑搅乱人民的视听。这里简要概括地描述旧中国,就是为我们清楚地认识新中国,提供一个必不可少的尺度。没有这个尺度,我们怎么可能说清楚新中国的一切事情呢?(我眼中的中国系列文章之一:《 解放前的旧中国是个什么样子的》)
50年代结婚的时候我们不懂爱情 张国文 75岁
那时候,年轻人心目中理想的爱情就是马克思与燕妮式的爱情,要和有共同“革命理想”的人一起生活。我是1948年参加革命的,革命胜利后还是个单身,组织上就安排了现在的老伴给我。我老伴开始是不同意的,但为了革命,甘愿服从组织安排。
准备结婚的时候,我根本不在北京,正在天津工作。很多事情都是我老伴家里准备的。我回来以后,连件新衣服都没时间做,结婚当天就借了我弟弟一件刚穿过一次的新衣服。我家没有什么聘礼,她家也没有什么陪嫁。洞房花烛夜,两人把床拼到一起,把被子、枕头叠在一起,这个婚就算结了。
结婚之前,我们根本没怎么见过面,可以说根本就不了解。生活在一起,才开始慢慢相知、相爱。一辈子,就这么磕磕绊绊却顺顺利利地走过来了。
70年代姻缘来自千里之外
吴英杰 56岁
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发生了很多难以想象的故事。也许是命中注定吧,我从北京来到兰州,并且和我爱人相遇。没来的时候,我曾经对所谓的新生活充满期待,可真正到了这片“穷山恶水”时,从小娇生惯养的我只剩下哭的份儿了。到兰州的第一天,我就认识了我爱人,是他把我们接到连部的。
他活泼外向,经常帮我们这些新来的知青做这做那。因为我年龄最小,手又最笨,所以得到他的帮助也最多。后来,大家就都传说我们在谈恋爱,连部的领导还找我谈话,说他家成分不好。可那时候,我们确实还没有相爱,但是,他依然为此受到了处分。他为我受了那么大的委屈,我的心开始动摇了。于是,我们真正开始恋爱了。我不顾大家的反对,毅然嫁给了这个“黑五类分子”。这么多年,他一直对我很好。至
于不能返城的遗憾,早被岁月抹去了。
80年代毕业后我们一起生活
刘丽亚 31岁
读大学的时候,我们相遇相知。大学毕业后,我们决定留在北京相守。刚工作的日子里,我们两个挣钱都不多,租了一间平房,过着清贫却幸福的日子。每天做饭,我都会很用心,希望他能在菜里品出我对他浓浓的爱意。我们一直在努力工作,他五年跳了四次槽,薪水也不断增加。终于,我们在第六年交出了房子的首付。那天,他下班就早早回家了,一顿浪漫的烛光晚餐后,他拿出了一枚钻戒,对我说:“这6年辛苦
你了,以后的60年,把你交给我吧!”我的泪水默默流下来,这一天,我等很久了。
第五篇:政治理论学习
关于学习“邓小平理论” 的总结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的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因此我们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一次学习。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们比较系统地初步了解和学习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理论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也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同志对于教育发展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论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确定了方向。
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教育结构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全面和重点结合。所谓全面,是指整个教育体系都要进行改革,全体社会成员终生都要接受教育和培训。教育事业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所谓重点,是指抓好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应当培养人的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促使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并将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现今,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普遍重视道德、文化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以适应教育面向未来的趋势。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虽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从整体上说来它是未来的事。
我们这次学习活动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希望同学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为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做出重大的贡献。
共青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委员会
〇XX年X月X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