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资格证备考之综合素质写作和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中学)
教师资格证备考之《综合素质》写作(中学)
自2015年,我国为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全面推行了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定期注册制度。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
考试科目:幼儿学段《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学段《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学段《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整体来说,考试形式综合多样化,考试科目增多,考试难度增加。各学段中共同考察的科目是综合素质。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能力部分尤其关注报考人员的写作能力,占总分值的50分。对于这一部分很多考生都十分头疼,今天我们就作文的命题类型和评分标准进行简单介绍,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命题类型
从2014年至2016年三年数据分析来看,写作的出题难度基本和高考持平。一般在常出的类型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尤其以材料作文为准。这和高考的考题设置也极为相同。材料作文是考生头疼的一类题型,它需要考生自定立意,常见的立意如: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榜样教育等。一旦立意不准确导致偏离材料中包含的大意,就极为可能直接被划为低分档,列为20分区间的文章。所以在给定材料中迅速破题成为了教师作文拿得高分的一个关键。
为此大家可以多观看一些教育新闻,了解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理解现代教育较传统教育在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等方面的转变,从中获得命题趋势,获得确定材料作文立意的启示。
二、评分标准
写作评分中会将考生的作文大致分为四等,每个等级中会有写具体要求,考生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后才能获得相应分数,因此建议广大考生应心中有数,确定自己需要达到的作文等级,有针对性的提高。
一等(50-38)紧密围绕教育学背景、教师身份写作,中心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结构严谨、文体明确、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字体优美;二等(37-25)站在教师立场思考主题,中心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文体突出、语言通顺、字迹清楚;三等(24-12)站在普通个人角度,中心基本符合题意、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结构基本完整、文体基本符合、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潦草;四等(11-0)“三观”观念
多、字迹难辨。
总体上看,在国考教师资格的考试中写作部分是一个提分关键部分,各位考生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一定要加强重视。在日常的备考中多留意教育类新闻、新课改的动态,增加阅读量。从真题入手加强练习,保证每周一篇。全面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顺利通过考试。
教师资格证备考之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中学)
在综合素质考试中,有两道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合计28分,对于考生而言看似较难但是其却有规范的解题方法和步骤,为了能更好的应对材料分析题,在此,中公讲师给予大家提供一定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出题特点
1.材料设置和教育有关:均是给予教育活动中的某种情景,该场景中包括老师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效果;2.问题设置基本稳定:从**角度评价某老师的教学行为/该老师的行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3.两道题目的评价角度稳定: 1道题目是职业理念部门内容,1道为职业道德部分内容。例如:【2017年上半年真题】分组活动时,姜老师正在辅导一部分小朋友跳绳,琦琦跑过来说:“姜老师,元元他们往滑梯吐唾沫,不让我们滑。”姜老师抬起头来,果然看见几个男孩围着滑梯议论着什么,姜老师急忙走了过去,刚要开口,忽然听到元元嚷道:“快看,唾沫往下滑了。”姜老师把要说的话咽了下去,站到这群男孩的背后。“真的在滑了。”姜老师插话,听见姜老师说话,几位男孩转过头,懵懂地看着姜老师,姜老师笑了笑说:“想一想„„”见姜老师没有批评他们,孩子们活跃起来,继续说:“我知道,因为滑梯是斜的,很光滑,唾沫像水一样,所以就滑了下来。”姜老师摸了摸迪迪的头,说:“迪迪说得对,但是,你们往滑梯上吐唾沫,对不对呢?”“不对!”“随地吐痰不对,往滑梯上图也不对。”“不讲卫生。”小朋友们抢着回答,那几位男孩说:“我们以后不随便吐了,咱们把滑梯擦干净吧。”恺恺从口袋里拿出纸将滑梯上的唾沫擦干净,滑梯前又排起了队。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姜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二、相关知识(一)职业理念部分: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3.新课改下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二)职业道德部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8年修订版))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先读题干(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运用什么知识——教师观、学生观、职业道德等)第二步: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第三步:组织答案(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四、答题范例:
【2017年上半年真题】分组活动时,姜老师正在辅导一部分小朋友跳绳,琦琦跑过来说:“姜老师,元元他们往滑梯吐唾沫,不让我们滑。”姜老师抬起头来,果然看见几个男孩围着滑梯议论着什么,姜老师急忙走了过去,刚要开口,忽然听到元元嚷道:“快看,唾沫往下滑了。”姜老师把要说的话咽了下去,站到这群男孩的背后。“真的在滑了。”姜老师插话,听见姜老师说话,几位男孩转过头,懵懂地看着姜老师,姜老师笑了笑说:“想一想„„”见姜老师没有批评他们,孩子们活跃起来,继续说:“我知道,因为滑梯是斜的,很光滑,唾沫像水一样,所以就滑了下来。”姜老师摸了摸迪迪的头,说:“迪迪说得对,但是,你们往滑梯上吐唾沫,对不对呢?”“不对!”“随地吐痰不对,往滑梯上图也不对。”“不讲卫生。”小朋友们抢着回答,那几位男孩说:“我们以后不随便吐了,咱们把滑梯擦干净吧。”恺恺从口袋里拿出纸将滑梯上的唾沫擦干净,滑梯前又排起了队。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姜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参考答案】这位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素质教育观的教育理念。【总:评价老师】 首先,素质教育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强调把幼儿园办成人人讲道德、处处见精神的家园,开启智慧、丰富知识的学园,提高体质、增强体魄的乐园。材料中,姜老师从学生往滑梯上吐唾沫的行为出发,在大家面前渗透品德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分1:理论+材料分析】
其次,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中公教师研究院提供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材料中,姜老师针对学生的行为没有直接的批评指责,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分2:理论+材料分析】
总之,姜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总:应该怎么做】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看技巧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必看技巧
综合素质中材料题的考点集中在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两部分。
一、职业理念
其中职业理念中有三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一)教育观:
1、在教育观中,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一个考点是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提素、个性、创两全”。在这五点中,后四点是经常考材料分析题的考点,大家在备考时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教育观中,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二个考点是新课改的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这4点都可能在材料分析题中体现,所以大家要理解每一点的含义,能从材料中找出体现了哪一点。
(二)学生观:
1、在职业理念学生观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一个考点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对于这一点在材料分析题中考的较少,大家可以以单选题的形式备考,理解每一个规律的含义即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
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这一考点非常重要,考过很多次,所以要引起大家的重视。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两独一发”。大家不仅要记住三个大点,里面包含的各个小点也需要大家去理解和掌握,因为材料分析题都是从各个小点来出题的。
2、学生观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第二个考点是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也就是说,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这个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机会均等。对于教育公正大家着重理解,在材料中如果有体现可以分辨出来即可。
(三)教师观
在职业理念教师观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就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观。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一下就是“学生反建社”:学生是指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反是指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建是指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是
指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材料分析题中容易考到的是前三条,所以大家要识记并理解。
2、教师行为的转变:教师行为的转变是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结合在一起的。(1)由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2)由于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所以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3)由于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所以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最后,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改强调合作。教师行为的转变可以总结为“你我他它”:你是指学生,对待学生尊重赞赏;我是指教师对待自己要反思;他是指对待同事要合作;它是指对待教学,要帮助引导。因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答题的时候,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师行为的转变可以结合在一起。
二、职业道德部分考材料分析题的就一个考点就是08版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六条: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08版的职业道德几乎是每年材料分析题必考的,所以大家要重视。总结起来就是“三爱两人一终身”。三爱简单记就是指爱国、爱岗、爱学生;两人是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一终身是指终身学习。大家要把每一点的意义理解透。
第三篇:2013陕西省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技巧、答题原则
1、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2、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3、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4、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5、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A、桑代克 B、斯金钠 C、加涅 D、金布尔
6、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7、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8、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9、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10、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 B、5 2 C、6 2 D、7 2
11、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12、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1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14、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15、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16、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7、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18、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19、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20、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21、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22、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23、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24、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25、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6、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7、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8、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9、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30、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31、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32、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33、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3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35、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36、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38、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39、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40、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2岁 B、4岁 C、6岁 D、8岁
4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42、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43、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4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45、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46、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47、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48、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49、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5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51、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52、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5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 B、5 2 C、6 2 D、7 2
54、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55、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56、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57、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58、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59、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60、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61、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62、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63、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2岁 B、4岁 C、6岁 D、8岁
64、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65、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第四篇:2018年下教师资格证 综合素质材料分析答题技巧
科目一材料分析答题技巧
科目一材料分析题前两道题目非常简单,我们以 2016 年上班年中学的第一道材 料分析题为例来进行说明。
材料:李老师认为,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就必须要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在 一次课上,李老师组织孩子讨论:“你有那些优点?”同学们讨论得非常激烈,有的说自己乐于助人,有的说自己孝顺父母,有的说自己尊敬老师......,大家
发现原来自己和小伙伴都有很多优点呢,这时,活泼好动的小明把手举得很高,李老师说:“小明,你说说自己有哪些优点?”小明说“你为什么总是让我们说 优点呢?爸爸说,每个人都有缺点,老师也有缺点,你也有,我想说缺点。”教 室一下子就安静了,李老师楞了一下,然后说:“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 缺点,老师也有缺点,请大家经常帮助我哦,大家围绕小明的观点讨论一下。” 大家七嘴八舌,最后,李老师总结道:“我们谈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要正视自己 的缺点,改正了缺点,我们会更棒。”最后,老师在自己的日记记录这件事,并 打算在合适的时候组织学生举办一次“我的小秘密”活动,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平时不好意思说出的缺点,并引导他们改掉这些缺点。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 分)李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改的教育观。具体如下:
(1)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材料中,李老师在听到小 明找出自己缺点的建议后,让大家讨论自己的缺点,并打算组织学生活动,让同 学们说出自己的缺点并改正,这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2)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材料中,李老师要求每人 找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这其实是对学生人格的完善,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的行为。
(3)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念。材料中,当小明提出不同 的观点时,体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是创新低额体现。对于小明观点,李老 师积极肯定,并按照小明的意见要求大家讨论各自的缺点,这是对小明创新精神 的保护和培养,也是对全班其他同学创新精神的发挥提供了榜样。
(4)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对学生评价上内容的综合化。材料中,李老师不光要 求同学们找出自己的优点,还要求找出自己的缺点,这是对学生综合评价的表现。综上所述,材料中李老师的行为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资格证阅读 理解词语、句子或细节的关键是把握词句概括的内容要点,基本方法如下: 1.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 域。
2.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 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3.巧表述。答案表述可以采用摘取、整合、归纳的办法。摘取原文中的某句话、某个词,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 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 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
重要词语、句子最常用的答题技巧为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如果重要词语或句 子本身蕴含修辞手法,那么要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义。如果重要词语或句子是整 篇文章的中心词或中心句,那么要结合文章主旨理解词义。例如: “照着讲”和“接着讲”
冯友兰先生有一个提法:“照着讲”和“接着讲”,冯先生说,哲学史家是“照 着讲”,例如康德是怎样讲的,你就照着讲,把康德、朱熹介绍给大家,但是哲 学家不同,哲学家不能仅限于“照着讲”,他要反映心得时代精神,要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冯先生叫做“接着讲”,例如,康德讲到哪里,后面的人要接下去讲; 朱熹讲到哪里,后面的人要接下去讲。人文学科的心得创造必须尊重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创造和学术积累,必须从 经典思想家“接着讲”。
“接着讲”,从最近的继承关系来说,就是要站在 21 世纪文化发展的高度,吸 取 20 世纪中国学术的成果,吸收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冯友兰、熊十力等 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对中国美学来说,尤其是要从朱光潜接着讲,之所以特别 强调朱先生,主要是因为他更加重视基础性的理论工作,重视美学与人生的联系。朱先生突出了对“意象”的研究。这些对把握未来中国美学的宏观方向都很有意 义。宗白华显示同样重视“意象”的研究,重视心灵的创造作用,他从文化比较 的高度阐释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帮助沃恩捕捉到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和亮点。他的许多深刻的思想可以源源不断的启发今后的美术史、美学理论的研究。学术研究的目的不能仅仅咸鱼搜集和考证资料,而是要从中提炼出具有强大包容 性的核心概念、命题、思考最基本、最前沿的理论问题。从朱光潜“接着讲”也 不是专注于研究朱光潜本人的思想,而是沿着他们开创的学术道路,在新的时代条件、时代课题面前做出新的探索,这形成了每一个时代在学术研究当中的烙印。“接着讲”的目的是要回应我们时代的要求,反映新的时代精神,这必然推动我 们队前辈学者的超越。摘编自叶朗《意象照亮人生》 问题:(1)请简述文中“照着讲”的意思。(4 分)
(2)简要分析当代中国的人文学科应该怎样“接着讲”?(10 分)
【文本解析】拿到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简单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然后再根据 题干要求,锁定答题区域,明确方向。这篇文章的第一段是举例说明“照着讲”,冯友兰对“接着讲”的阐述并举例说明。第二段是“接着讲”的过渡段。第三段 段首句是阐述“接着讲”的第一层意思。后面是举例说明。第四段阐述了“接着 讲”的第二层和第三层意思。
【答题思路】第一道题明显是送分的题目。考查的内容为词语的理解内容。我们 先定位原文,答题区域在第一、二段。可以采用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的方法。第二道题是理解句子和观念探究题。锁定答题区域为第三、四段。在了解文章结 构的基础上,可以采用联系具体语境理解词义的方法逐层解题。
【参考答案】(1)照着讲:意思是哲学史家在讲述知识的时候,必须要尊重古 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创造和学术积累,将经典思想家的原本知识内容讲述出来 即可。(2)当代中国的人文学科的“接着讲”指的是:
一要从 21 世纪文化发展的高度,吸取 20 世纪中国学术的成果,吸收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冯友兰、熊十力等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
二要在学术研究中不能局限于搜集和考证资料,而是要从中提炼出具有强大包 容性的核心概念、命题,思考最基本、最前沿的理论问题;
三要不能仅仅研究现有学者的思想,而是沿着他们开创的学术道路,在新的时 代条件、时代课题面前做出新的探索,反映新的时代精神,从而超越前辈学者。
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答出踩分点,并且语句通顺,然后字数和分数要匹配。在 巧表述环节,答案表述可以采用摘取、整合、归纳的办法。摘取原文中的某句话、某个词,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这样,才能得分更高。
科目二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题的考点主要集中在:班主任工作与课堂突发事件、教学情境的评价与设计。我给大家总结了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应对: 1.整体分析法。即对材料所说的事情进行整体把握,从整体出发,发散思维,找 到题目的答题点。这种方法适合题目要求比较宽泛,答案相对主观的题目。比如 2013 上的对破窗理论的考查。2.关键词句分析法。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语或语句,从这些重点词语或语句中分 析出答题点。这种方法适合材料比较明确或直接地与知识点相联系的题目。比如 要求对老师行为进行评价的题目。
3.逐一对应法。利用相关知识点,一条一条王材料上靠,靠上一条算一条。这种 方法的优点在于不容易漏掉得分点,缺点在于一条条往上靠会比较费时。这种方 法适用于一时找不到答题点的题目。接下来我们以 2016 上材料分析题 24、25 题为例来进行分析。
24.材料:唐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过程和感受,给作文累计素 材。不就,小强的爸爸就气势汹汹来找唐老师,质问唐老师为什么小强一回家就 玩泥巴,不学习。唐老师就将小强的作文读给家长听。作文中提到小强曾经做过 一个坦克模型,但是他爸爸非常生气,就一脚给踩坏了。家长听完小强的作文,表示理解了孩子的行为。问题:
(1)评析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2)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守的基本要求 分析:
第一步,这则材料涉及到家校沟通的问题,很多同学第一印象会想到班主任工作 的内容。当然,题目中并没有提到唐老师是班主任,所以可以不用联系班主任工 作这个知识点。那么第一问对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进行评价,该联系什么知识点 呢? 第二步,迅速搜索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体系,并没有特别合适的点,这就要求我们 根据常识进行评价。这种评价需要我们对唐老师的行为一一分解,逐个评价,因 此适合关键词句分析法。
第三步,对唐老师行为分解到尽量细,找出他们并进行评价 1.面对家长“气势 汹汹”,唐老师并没有粗暴应对,说明对家长的尊重;2.面对家长的“质问”,唐老师“将小强的作文读给家长听”,“家长听完小强的作文,表示理解了孩子 的行为”。说明唐老师以理服人;3.唐老师对家长的尊重和以理服人会赢得家长 的认可和理解,从而加强家校合作。第四步,写出第一问答案:
(1)对于家长的气势汹汹,唐老师并未正面对抗,而是拿出小强的作为给家长 看,这充分说明了唐老师尊重家长,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维护了与家长的良好 关系;
(2)通过给家长看小强的作文,让家长理解了老师和小强,这说明唐老师在与 家长沟通时,注意以理服人;(3)通过唐老师与家长的这次沟通,也会让家长更多的理解学校,配合学校,朝着共同的方向把孩子培养好。
对于第二问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非常主观的题目,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的知 识和常识进行作答。在做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合作应是个什么状 态?为什么要合作?怎么合作?(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可以在 找不到思路时问自己,帮自己找到思路),我们得到以下答案:平等合作。(合作是一种什么状态)方向一致,产生教育合力。(为什么要合作)学校主导,家庭积极参与。(怎么合作)多种沟通渠道,确保信息互通。(怎么合作)自己对每一条进行扩充即可。25.材料:杨老师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采用的导入方式是“猴子分饼”。猴山上的猴 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三块,分给猴 A 一块。猴 B 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 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猴 B 两块。猴 C 更贪,它抢着说: “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饼平均切成 9 块,分给猴 C 三块。那 么同学们,这个猴子这么贪心,你觉得他能吃完吗? 问题:
(1)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2)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
分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对教师教学环节的评价。这次需要大家评价的是导入环节(真 题中还会涉及到新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环节的评价)。
第二步,对于这道题目,整个材料是一个小故事,因此我们最适合采用的方法是 整体分析法(或逐一对应法)。整体分析法是从材料入手,进行分析,看这节课 导入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材料的大意就是杨老师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讲 了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这时问自己一个问题,它有什么好处呢?
第三步,我们自然会想到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能够顺利引出本课所学内容、最后 提问学生,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再深入地想一下,这种形象的导入方式适合小学阶段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 特点。思考到这一步,第一问就差不多了。第四步,当然有同学用了逐一对应法。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知道导入法的作用,然后看看这些作用是否体现出来了。导入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集中注意;
2.激发兴趣;3.启迪思维;4.明确目的;5.铺垫拓展。在此基础上一一进行对应,同样可以得到答题角度。第五步,最后,整理出第一问的答案:
杨老师的导入环节设计得非常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故事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
(2)故事内容与《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密切,能够顺利引出本课所学内容。(3)最后老师问同学们“这个猴子这么贪心,你觉得他能吃完吗?”,这样的 提问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4)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讲故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能够收到 很好地效果。第二问需要结合科目二教学设计模块的学习进行回答。导入方式有很多,答出 3-4 种常用的即可。要注意对每一种导入方式进行适当解释。例如:
(1)复习旧知识导入法。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其特点是以复习已 经学过或学生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为基础,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 教学内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设疑导入法。根据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 学生急欲所知的好奇心和求和欲。如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可设计如下导语: “同学们,每到春天我们就会看到姹紫嫣红的桃花、杏花、芍药花,那么,这些 花儿为什么呈现出红色呢?”接下去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自然能抓住学生 的思维。
(3)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 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 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万能
材料分析一答题模板:
一·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该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能够主动发展的人、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人、把学生当做有发展潜力的人、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
材料中教师的做法做到了以上几点,(1)„„(结合试题材料)体现(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2)„„(结合试题材料)(违背)体现了教师把学生当做有发展潜力的人,并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3)„„(结合试题材料)(违背)体现了教师把学生当作独立个体平等的对待。
因此,材料中教师的做法是正确(错误)的,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二·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该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1)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得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而且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材料中教师„„(结合试题材料)。
(2)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能够主动发展的人、把学生看作完整的人、把学生当做有发展潜力的人、把学生作为有差异、有个性的人。材料中教师的做法做到了以上几点,①„„(结合试题材料)体现(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②„„(结合试题材料)(违背)体现了教师把学生当做有发展潜力的人,并做到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③„„(结合试题材料)(违背)体现了教师把学生当作独立个体平等的对待。
(3)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教师观。
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角色的性质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材料中教师的角色体现(违背)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材料分析二答题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共包括六个方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材料中的教师体现(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爱国守法体现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体现在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体现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体现在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体现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体现在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教师的„„行为体现(违背)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必须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理念
老师的做法比较恰当,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职业理念的具体要求。首先,素质教育(教育观)强调 a面向全体学生+材料中。。。。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
c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材料中。。。。d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材料中。。。。e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材料中。。。。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
(1)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材料中。。。。(2)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材料中。。。。
(3)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材料中。。。。最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材料中。。。。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材料中。。。。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材料中。。。。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新课改背景下的职业理念
教育观
考点:五个关键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合作”
一、(教师行为正确的)
该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正确的,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1)素质教育观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而是面向每一个学生,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3)素质教育观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4)素质教育观是一种合作性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材料中某老师„„符合了素质教育观的要求。
学生观
教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其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最后,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因时制宜,因人而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成才条件。
因此。作为教师,要向文中教师学习,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文中考到的知识点)
教师观
该教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
该教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违背了符合素质教育下教师观的要求。
(1)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材料中„„..(2)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实践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材料中„„
(3)教师观强调,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倡导教师在教学改进而研究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在材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