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卷(12)

时间:2019-05-12 11:5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卷(1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卷(12)》。

第一篇: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卷(12)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卷(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能力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智力水平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3.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4.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5.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学年)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

B.操行评定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班主任工作总结

6.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抑制说

7.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8.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显在课程

C.核心课程

D.学科课程

9.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C.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10.有些课程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11.“鹤立鸡群”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这是由于()所引起的。

A.刺激物的强度

B.人的自身状态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刺激物的新异性

12.“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

A.思维的概括性

B.思维的灵活性

C.思维的间接性

D.思维的直觉性

13.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属于情绪情感中的(A.美感

B.心境

C.道德感

D.理智感

14.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A.有意义学习

B.发现学习

C.机械学习

D.接受学习

15.“浪子回头金不换”说明人的个性具有()。

A.稳定性

B.整体性

C.社会性

D.可变性

16.形成守恒概念,出现了零散的可逆运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身体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8.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A.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B.教育思想

C.教育管理制度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D.学制

19.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一般()。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属于性心理障碍

20.不属于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的是()。

A.发展性咨询与辅导

B.心理治疗

C.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D.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21.人们对自已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因此它是超现实的。

23.焦虑情绪对学习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

24.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

25.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精细加工策略中常用的记忆术。

27.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8.简述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29.简述心理毕生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初三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后来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考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 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的小孩怎么会功课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 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坐了十分钟后,我对老师说我不会 做。

下一堂课开始,她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然后在我的眼睛 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而已。”画完后老师又对我说,“你转过身去让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 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我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下课后,老师命令我到学校里走一圈。教室外面挤着很多同学,他们看着我奇怪的样子 都哈哈大笑。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以上材料中的数学教师违反了哪几条德育原则?请做具体分析。

31.材料

某初中班有两位同学,甲常常表现为:温柔,和顺,对事物观察敏锐,反应敏感,体验深刻,想象丰富,在活动中不敢表现自己,做事小心谨慎,课堂表 现很守纪律。而乙表现为:动作迅速,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爱发脾气,情绪产生快而强,难以自制,理解问题常比别人快,活泼直率,粗心大意,坚持己见。

问题:请你根据甲、乙表现出来的特征判断他们的气质类型,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点拨】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历年考试中,心理健康这一知识点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考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D【解析】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智力水平由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3.C【解析】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4.A【解析】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5.B【解析】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学年)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小结与评价。

6.B【解析】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

【点拨】许多心理学家对:为什么会发生遗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关遗忘的理论。主要包括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考生需要注意的 是,上述每一种理论都能解释遗忘的部分现象,但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因此,对于遗忘的原因,应当把上述几种理论综合起来加以解释。

7.B【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 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如门是否上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点拨】强迫症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经常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的形式出现,最常考查的内容是强迫症的含义: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 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考生不仅要能够区分强迫症与其他心理问题,而且要 能够区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8.A【解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包括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国家课程是指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9.D【解析】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10.A【解析】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属于传统的教学策略,它可以使学生尽快地掌握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1.D【解析】无意注意是那些不需要付出意志的努力而获得的注意,刺激的新异性很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而“鹤立鸡群”中的“鹤”正是新颖的刺激。

12.C【解析】思维具有间接性,它总是通过某种中介或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是指通过月晕和础石来观察天气变化,正是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

【点拨】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通过对思维概念的分析,可知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种特征。其 中,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思维的间接性是指它总是通过某种中介或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

13.C【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个人根据社会道德准则评价自己或别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情感。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都属于道德感。

14.D【解析】概念同化是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它的典型方式是接受学习。

15.D【解析】“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意思是做了错事的人如果能够改正错误,是很珍贵的行为和品质,这说明了人的个性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具有可变性的。

16.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从7岁到l2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另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

17.C【解析】“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的意思是干、越、夷、貉这四个地方的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8.D【解析】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 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点拨】学制的相关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考生应该掌握学制的概念,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从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

19.C【解析】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20.B【解析】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是:发展性咨询与辅导、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21.D【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二、辨析题

22.错误【答案要点】想象虽然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但它是对人脑中储存的表象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无论想象如何新颖,其内容依然来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不可能是超现实的。

23.错误【答案要点】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因此,焦虑对学习并不是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适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

24.错误【答案要点】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具有受教育权和人身权。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

【点拨】通过阅读题干中的字眼“随意”即可判断此题的对错。作答辨析题最重要的是“析”,针对此题,考生要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围绕题干做出论述、进行分析,说明教师不可随意对待学生的原因。

25.正确【答案要点】教师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而是通过 精神的感染、道德的潜移默化而产生的。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做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达他们 的评价和态度,这也会对教师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常用的记忆术有以下几种:(1)位置记忆法;(2)缩简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联想;(6)语义联想。

27.【答案要点】(1)目标明确。教师上课时应该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内容正确。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课的进程要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6)气氛热烈。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点拨】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在记忆时,考生可以从目标、内容、方法、表达、组织、气氛六个方面进行记忆。而其中的具体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进行填充。

28.【答案要点】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要能够做到: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调整心态,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潜能,培养爱好,提高工作与生活的质量

(3)激发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4)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6)家庭、学校、社会等应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等方法,增进心理健康,减少心理疾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9.【答案要点】(1)人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还包括心理的成熟与发展。人的行为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不同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

(2)人的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应以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增长。

(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

(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1)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当学生的情况与往常不同时,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原因,而不能怀疑学生,故意为难学生。

(2)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 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应该 尊重学生,注意批评的方式。

上大学,就上中国大学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3)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 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是,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却还不成熟,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因此,教师应该平等地 对待每一名学生。

31.【答案要点】(1)甲属于气质类型中的抑郁质。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其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甲的种种表现符合抑郁质的特点。

乙属于气质类型中的胆汁质。胆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不可遏制型,他们的神经活动过程较强,但不平衡,常常是兴奋多于抑制,因此表现出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等特征。乙的表现符合胆汁质的特点。

(2)对甲的教育:多进行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激发他的自信;引导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帮助他克服迟缓、忧闷的消极情绪。

对乙的教育:帮助他克服粗暴、狂妄自大等不良性格;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冷静、细心等品质;在教育时,要求要严格一些,适当进行批评,但也要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点拨】在材料分析题中,如果考查到气质类型,通常出题的形式是:给出学生的表现,让考生判断其是何种气质类型。公认的气质类型分为四种,每一 种都有其独特的外部行为表现:(1)胆汁质。情绪体验强烈,思维灵活,精力旺盛,勇敢果断,鲁莽冒失,感情用事,刚愎自用。(2)多血质。情感丰富,思维 敏捷,活泼好动,善于交往,适应力强,缺乏耐心,见异思迁。(3)黏液质。情绪平稳,安静稳重,沉默寡言,自制力强,缺乏生气,行动迟缓。(4)抑郁质。情绪体验深刻,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想象丰富,不善交际,软弱胆小,优柔寡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大学网

第二篇: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巅峰冲刺试题及答案

共6页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l5小 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子说“蓬生麻中,不扶 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6.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7. 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这符合中学德育()的原则。

A.言行一致

B.正面说服教育、积极引导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D.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8. “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9. 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10.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

A.班级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11.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冲动型

12.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

A.驾驶汽车

B.洗衣服

C.解两步应用题

D.拉小提琴

13.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14.“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15.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语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根据过度学习的规则,学习时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3.技能是习惯。

4.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5.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三、简单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2.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5.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7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犬师。

问题:

(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在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对你有何启示?

----------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原句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与作用,与晋代傅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异曲同工之妙。

2.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管理的方式”,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班级民主管理是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3.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的历史发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5.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学校就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

6.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在学校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复杂的课题时,应尽量使气氛轻松自由。

7.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言行一致原则也叫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者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理论和思想的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8.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体的个性特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性格是一种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因此,“自信、坚强、勤奋”属于性格。

9.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策略的种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形成联想的学.--j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0.【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以参加活动的人数(即活动的规模)为标准进行分类,学校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分为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活动。

11.【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知风格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所以说,冲动型往往强调的是速度而不是精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智技能的表现特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技能按其性质和表现特点,可分为如书写、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技能和像演算、写作之类的心智技能两种。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运动等。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由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定义可知,驾驶汽车、洗衣服和拉小提琴属于操作技能,只有C项属于心智技能。

13.【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上的儿童已有能辨识有关是非好坏的社会准则和道德要求,但他是从行动的物质后果或是能否引起快乐(如奖励、惩罚、博取欢心等)的角度,或是从提出这些要求的人们的权威方面去理解这些要求的。这一水平包括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上的儿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一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在后习俗水平上,人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管当局或权威人士如何支持这些原则,也不管他自己与这些集体的关系。这一水平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健康的标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只关注了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15.【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二、辨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识的保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熟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l50%时,记忆效果越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而且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3.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技能的内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而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和特殊倾向。所以技能不是习惯。

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强化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来的。强化的意义在于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而惩罚的意义在于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这是两者在本质上的区别。

5.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空间知觉的定义”,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和远近等特性的知觉。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反映属于时间知觉。

三、简答题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思维的特征”,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不同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3.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管理的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学生管理的原则有:

(1)科学性原则。管理学生一定要有科学的理论和依据,不得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的发展、知识技能的发展、道德伦理的发展、审美素质的发展和价值实现的发展等。全面发展的原则意味着教师应当让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3)集体性原则。集体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时,要依靠集体、培养集体、教育集体,并通过集体进行教育,充分发挥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

(4)主客体统一原则。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为顺利实现学生管理的目标,在客观上要求教育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在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协调一致地投入到教育管理中,共同投身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中。

(5)平等与尊重原则。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案的要求”,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教案即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写课时计划,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即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5. 【考查要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其差异主要表现在: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具有场独立方式的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具有场依存方式的学生,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2)沉思型与冲动型。在解决问题中,沉思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的学生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3)辐合型与发散型。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发散型的学生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特征。

四、材料分析题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不符合课程改革理念,都不能被采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

(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

(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

(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4)在选择课程结构进行重建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

(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1)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因素。

①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②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胎儿生活在母体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早期环境的作用。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因此儿童期的发展对后期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育条件的影响。一个人能朝什么9-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③实践活动的影响。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2)①齐白石勤奋、进取的人格特质及他的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的品质是他成才的关键因素。

②在外部环境不利时,要创造条件,勤奋努力,逆流而上,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同样也能取得成功。

第三篇:2013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巅峰冲刺试题及答案

共6页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

A.文

B.行

C.忠

D.信

2.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寅学制

3.()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4.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5.《学记》中“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育原则是()原则。

A.循序渐进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6.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A.认识能力

B.交往能力

C.合作精神

D.实践能力

8.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为标志的。

A.《终身教育导论》

B.《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

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D.《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9.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一般只能储存的信息项目为()个左右。

A.3

B.5

C.7

D.9

10.“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注意的()。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稳定性

D.分配

11.下列人格测验属于投射式测验的是()。

A.卡特尔l6种人格因素测验

B.艾森克人格问卷

C.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D.主题统觉测验

12.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A.设置目标

B.列提纲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13.“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

B.迁移现象

C.记忆现象

D.创造性

14.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复杂的行为是()。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惩罚法

D.行为塑造法

15.()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类。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海德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2.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3.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4.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5.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评价功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2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措施有哪些?

3.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学习动机的作用。

5.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老师,现在正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与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名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了解和接近学生,取得学生对他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词,抱怨老师有偏向。因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

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上课走神。乙同学因为被老师,当众责骂而逃课。问题:

(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甲乙两同学分别缺少哪些需要?根据甲乙两人的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教育思想”,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意思是说孔子以文、行、忠、信四方面来教弟子。其中“文’’是知识,“行”是品行,“忠”是忠义,“信”是信用。由此可知,“诗、书、礼、易、乐、春秋”是知识,属于“四教”中的“文’三:所以本题选A。

2.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学制的沿革”,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由于是采用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此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此后,国民党政府于l928年对学-N作了一些修改,但基本上继承了“壬戌学制”,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所以,本题选C。

3.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 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 【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应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5.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学不躐等”是说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因此本题选A。

6. 【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外部分组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年龄分组,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差别进行分组数学。

7. 【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素质教育的概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本题选D。

8.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终身教育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l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明确指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是进入21世纪的关键所在”,“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而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发表,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标志着成人终身教育思潮和理念开始向主

流的教育指导思想发展和变化,使成人终身教育成为各种国际新教育思潮、理念等产生的重要前提和背景。所以,本题选C。

9. 【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记忆的分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25—20秒钟,且其容量很有限,一般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平均值为7±2个,近年的研究表明,记忆广度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无关联的数字、字母、单词或无意义音节,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超过这一范围记忆就会发生错误。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有意义、有联系的并为人所熟悉的材料,记忆广度则可增加。可通过对信息的编码、再编码,以及适当扩大“组块”的信息来增加记忆的广度。因此本题应当选择C。

10.【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注意的基本特性”,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当人们专心注意某一事物的时候,在意识中极其鲜明清晰地反映这一事物,而周围的其他事物则模糊不清。

11.【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格测验”,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主要的投射测验包括罗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卡特尔l6种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均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故本题选D。

12.【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名师详解】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测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3)调节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本题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迁移的概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名师详解】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就是典型的迁移现象。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题干所述为行为塑造法的定义。示范法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出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惩罚法是通过施加一种厌恶刺激来消除某种不良行为的方法。

15.【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就动机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名师详解】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要调动其积极性,安排竞争的情境;对于避免失败者要安排竞争不强的情境。

二、辨析题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因为教育是劳动力生产、再生产的重要内容与主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推动现代经济的知识化过程。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陈述性知识”,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3.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科课程标准的含义”,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正确。因为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所以,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的概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因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也可引起行为变化。

5.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

三、简答题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

(1)少年期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杂,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出现了反思思维。思维的对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少年期的心理活动随意性增强,能随意调节自己的活动;独立意识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2)青年初期青年初期是指l4、15岁至l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集体心理氛围的培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参考答案】(1)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意识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教师应重视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它对营造班集体心理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3)建设优良的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根本。(4)发展学生个性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宗旨。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集体的作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习动机的功能”,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学习动机的作用如下:(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5)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

5.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知学习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和运用。

【参考答案】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其学习观主要有以下两点: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十分强调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他主张应当向学生提供具体的东西,以便他们“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认为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韵获得。获得了新知识后,还要对它们进行转化,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任务。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验。

四、材料分析题

1.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教师的素养”,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熟悉和运用。

【参考答案】(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严爱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再创造,制订一套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案。既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2.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需要层次理论”,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理解。

【参考答案】(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七种,七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①生理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②安全需要。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安全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④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⑤认知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知识和理解的需要,例如,通过经验或者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理解事物等。

⑥审美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秩序和美的需要。例如,能够系统地、有条理地安排事务,追求事物的完美、卓越、美好的形象或性质等。

⑦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2)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而缺少归属与爱的需要。针对甲同学渴望得到家庭、团体、同学和朋友的关怀和爱护,教师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倡导班上的同学跟甲做朋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乙同学缺少尊重的需要。教师当众责骂他,让他感觉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很丢面子,所以逃课。针对乙同学,教师应该多在课堂上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受尊重的。

第四篇: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4)

一、单项选择题

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答案】A。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这两个要素为前提。

2.()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答案】B。解析:略。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4.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学生促成的纪律

【答案】D。解析:课堂纪律一般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5.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6.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答案】A。解析: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

7.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A.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

D.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

【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一般分为两类,即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

8.灵感现象是()的结果。

A.直觉思维

B.综合思维

C.聚合思维

D.分析思维

【答案】A。解析: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灵感现象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9.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

D.创新性

【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故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考生需注意区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11.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答案】D。解析: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因此,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12.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中的()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

【答案】B。解析: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称为否认。

13.“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14.“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D。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这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5.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A.灵活性

B.独创性

C.发散性

D.流畅性

【答案】D。解析: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16.人格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C。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17.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答案】C。解析: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18.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D。解析:略。

19.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问题解决的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阶段,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20.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B.学生的异常心理

C.学生的异常行为

D.学生的心理状态

【答案】A。解析:心理评估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辨析题

1.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位教师能够用启发式的思想去使用讲授法,那么题干的结论就是不成立的。因此,不能单纯地说某一种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的,这取决于教师是怎么使用这种方法的。

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的理解性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4.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答案】这种锐法是不正确的。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它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三、简答题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

3.简述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考答案】

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与社会协调一致;(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4.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参考答案】

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即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即每次时间长、次数少)。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降低疲劳感,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而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

(1)复习要及时;

(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四、材料分析题

1.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

(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

(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

(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

(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

(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韩国养成教育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2)品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3)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训练,注重运用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4)材料给我们的启示如下:进行德育应从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实际出发,要重视训练和强化。这样才不会导致德育与实际的脱节。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 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不正确。他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无助感。

第五篇: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一)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 中国古代的学记

B 古印度的吠陀

C 柏拉图的理想国

D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A 白板说

B 做中学

C 儿童中心主义

D 实质教育

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生产力

B 科学技术

C 文化

D 政治经济制度

4、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个别差异性

D 阶段性

5、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 培育“四有”新人

C 促进社会的发展

D 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6、()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A 教育目的B 教育媒介

C 教育理论

D 教书方法

7、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 内容改革

B 方法改革

C 课程改革

D 途径改革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巩固性原则

9、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试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演示法

D 练习法

1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 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1、“马是动物”、“椅子是家具”、“鸟有羽毛,有翅膀”这是说明儿童概括发展的水平处于()。A 直观形象水平

B 形象—抽象水平

C 本质抽象水平

D 具体形象水平

12、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奥苏泊尔

D 桑代克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A 自我期待感

B 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

14、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 顺向正迁移

B 逆向正迁移

C 顺向负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15、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A 语义联想

B 视觉想象

C 关键词法

D 谐音联想法

二、辨析题

1、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才能。

2、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

3、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因此,二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4、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三、简答题

1、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4、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5、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

1、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明确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试述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

2、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缺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

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

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归因理论有何意义?

下载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卷(12)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卷(1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巅峰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巅峰冲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道德教育以为基础。 A.生活 B.灌输 c.道德理想 D.历史传统 2.学生......

    《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定稿)

    2013年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C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

    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密卷及答案

    河北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hb.offcn.com/ 保定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baoding.offcn.com/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

    中学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体育教师试讲(推荐五篇)

    新东方在线教师网(http://jiaoshi.koolearn.com/)分享 中学教师资格知识与能力:体育教师试讲 体育教师试讲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它的流程和步骤也是越来越严谨,越来越规范,......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发展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含义(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就是教育2.狭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5篇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试题二) 一、 单选题: 1、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 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 2、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

    2012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初、高中)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