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贯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总结
奇台县教育局贯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实 施 总 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精神及《奇台县教育系统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安排,奇台县教育局紧紧围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这一目标,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和要求,以提升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未成年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兴趣小组活动及科学课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内外科学教育活动,有力的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我县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奇台县教育局2010年贯彻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奇台县教育基本情况
2010年奇台县现有中小学教育机构合计34所。其中小学20所,学点6个,初级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3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2所,成人职业学校1所。全县在校学生25943人,其中小学生12498人,初中生8005人,高中生5440人。在编中小学教师2586人,特岗教师39人,天水师范学院顶岗实习支教大学生84人,“三支一扶”项目支教大学生33人。
二、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奇台县教育局始终把加强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围绕“高效、务实、廉洁”这个目标来建设领导班子。同时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师生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的责任意识。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及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力度。
三、以课程实施为保障,深入推进中小学科学素质教育 2010年,为大力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奇台县教育局将科普教育纳入全县的整体教学计划,各中小学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强化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进一步探索新科学课程的教育方法,全面深入地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开齐上足各类科学课程,并以课程的实施保障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升。学校充分利用课间广泛开展各类科学兴趣小组活动,用齐用足学校各类实验器材,开放电脑房、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科技兴趣小组和社团积极参与校内外科技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在校学生的科技活动兴趣。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注重科学课程的综合性与连贯性,通过综合实践课,进行科学主题探究学习,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通过学校科学课程的学习,重点引导在校学生了解掌握解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生理心理健康、毒品危害、健康上网、各类科学现象及原理应用、各类科技制作和发明创造。通过课程的开设和规范,有效保证了在校学生能够真正实现科学素质的提升。
四、以竞赛活动为激励,大力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2010年,在县科协和县知识产权局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举办了奇台县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幻画、科技辅导员教育方案等竞赛活动,全县中小学共有1000余件作品参赛,共评选出12项中小学优秀科技创作奖、18个中小学优秀科幻画个作品、18个优秀科技活动辅导员教育方案和7项优秀科技作品、科幻画指导奖。
一年来,我县中小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共有1926人次分别获国家、自治区、州级以上一、二、三等奖。其中国家级奖314人,自治区奖1575人次,州级36人次。其中2010年自治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县4项学生作品获青少年科幻画竞赛一等奖、12项学生作品获二等奖,1项学生作品获青少年科技成果三等奖,一名教师获优秀指导奖,两名教师的科学课教育方案获奖。同时,各学校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校园科技节”等科学实践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科技创新活动也成为了学校的日常工作,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的行动中。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
1、各学校科技辅导员多为兼职,专业培训较少,辅导员指导能力有限。
2、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开展的覆盖面不够,影响力有限。
3、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自主动手能力不强,作品的创新度不高。
(二)努力方向
1、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多方面想办法,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辅导员专业素养,增强指导科技活动的能力。
2、健全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长效机制。重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家庭教育全面开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
3、主动配合州县科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参与科技创造,培养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第二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XX-2011-2020年)》,结合我校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全面推动中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加快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使我校学生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工作目标:
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和要求,推动我校科学素质教育的发展,逐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分阶段逐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技能;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提高他们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行为习惯;
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我校学生的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树立科学教育观,切实把科学教育摆在我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和连贯性,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我校科学教育质量,通过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
(二)广泛开展课外科学教育活动,促进课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以及交流合作、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通过“小手拉大手科技传播行动”,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3、积极整合各种校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好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发挥专项教育活动场所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吸引力。
4、组织好每年一度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继续开展车模、空模、海模、电子小制作、科学小论文和幻想画等活动,组织好三年一度的全区科技节活动。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科技辅导员队伍。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学校科学教育教师的培训。
(四)组织学生参加田间劳作、采摘水果,通过亲身参与感受科技的力量,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变化。
(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我校“家长学校”的学习,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普遍提高学生家长的科学素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科普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学习,全面提升科学教育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整合社会力量,依法推进科普。建立有效机制和相应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离退休科技、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等人士参加我校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兼职人才队伍。
(三)教育教学结合,普及素质教育。要结合学科的特点,保证一定的教学时间,注重课堂教学的渗透。
第三篇: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2
西乡县第五中学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2012年工作计划
为全面落实《西乡县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西政发[2007]93号)和《西乡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2012年工作要点》(西全科组办发[2012]1号)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我校科学素质行动2012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目标,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和要求,大力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科普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力求我校学生科学素质水平与全省目标同步,努力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新一代西乡人。
二、主要工作任务
以弘扬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为切入口,大力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把科学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切实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念,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理化生、政史地、体音美教研组组长为成员,加强对学校科学素质行动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要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研究工作,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推进科学课程全面实施,把科技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1、开齐上足科学课程。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上足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课程,加强理化生科学实验教学,能按有关规定上好所有科学实验课并分组安排实验,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科学知识渗透于课堂教学、融合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2、落实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低碳生活等的宣传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研究性学习”中设计安排科学教育专题,组织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
3、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学习,从当地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科学观察、科技制作、小设计、小种植、小养殖、电脑制作等多种类型的科技创新活动,真正做到“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
(三)、坚持活动育人,大力开展各类科技教育实践活动。
1、大力开展中小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县上举办的“中小学生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青少年科幻绘画竞赛”、“中小学生智力七巧板竞赛”、“中小学生自制教具、学具比赛”、“暑期科技实践营”、“四驱车比赛”等系列科普竞赛活动,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加强科学知识教育,利用班、团、队活动,广泛开展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知识和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各种科普知识。积极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组织好科技专家、科技辅导员进校园(科普基地),办好第三届校园科技节和师生书画展评活动,在学生中普遍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3、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普知识大赛活动,通过网络答题、网络查询等方式推动科学素质行动步伐。
4、加强对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组织和指导。除现有的几个兴趣小组外,再因地制宜、因教制宜,科学选择或设立课外兴趣活动的类型。农村学生可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开展一些种子培育、植物种植、标本采集等方面的实验活动;城区学生可开展环境监测与保护、天气预报、机器人、航模制作等方面的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实践,增加科技知识;积极开展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创办电子报刊、制作网页、制作动画、进行程序设计等信息技术创新活动。要在认真开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举办一些经常性专题讲座、计算机技能比赛等,提高青少年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西乡县第五中学
二○一二年三月六日
第四篇:濮阳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濮阳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工
作
方
案
(2007年5月10日濮阳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和《河南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为推动全市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积极推进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体系,逐步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濮阳作出新的贡献。
二、“十一五”期间目标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三、实施组织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成立“濮阳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全市《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徐兰峰副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景涛、市科协主席周国学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广播电视局、市农科所、市林科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18个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制定促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施中有关重要问题;对各县(区)、各部门(单位)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提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政策和措施的建议;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负责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事项。市科协党组成员、调研员袁泽义担任办公室主任,市科协副主席王瑞担任常务副主任,有关单位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副主任或成员。
各县(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县(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
四、任务及责任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用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科协、团市委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科技局、市广播电视局、市劳动保障局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科技意识,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村妇女、沿黄滩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牵头部门:市农业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科技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扶贫办、市农科所、市林科所、团市委、市妇联。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在广大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化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牵头部门:市劳动保障局、市总工会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广播电视局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在面向领导干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调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广播电视局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总工会、市财政局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任务:
——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繁荣科普创作。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创作出一批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科普作品。
——集成市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农科所、市林科所、市财政局、市广播电视局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大幅度增加。
——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提高传播媒体的专栏制作和传播质量,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扶持若干对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广播电视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农科所、市林科所、市科协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机制改革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充分发挥科研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多渠道筹集资金,早日建成现代化的市科技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场馆,并投入使用。
——发展基层科普设施。在城乡社区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增强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有条件的县(区)要建设科技馆、配备科普大篷车等。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市妇联
(九)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监测评估 任务:
——完善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现有政策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和调整。
——制定鼓励和吸引市内外机构、个人独资或合作兴办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机构的政策。——制定表彰和奖励政策。建立有效机制和相应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通过高等院校和有关研究机构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门人才。
——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
——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把握基本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实践提供指导。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围绕公民生活、生产和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并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
——建立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并纳入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委托有关监测评估机构对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农科所、市林科所
五、工作进度
“十一五”时期,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大体上分为启动宣传、全面推进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工作不能截然分开,可以交叉进行。基本安排如下:
(一)启动宣传阶段(2007年1月-6月): ——建立领导机构及工作制度; ——进行社会动员和开展宣传; ——制定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职责。
(二)全面推进阶段(2007年7月-2009年12月): ——制定工作要点,确定工作主题,系统设计全民参与的科普活动并组织实施;
——推动和指导各县(区)、各牵头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推进主要行动和基础工程,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并落实相关措施;
——开展政策、投入、队伍建设等相关保障措施的研究,制定并落实相关保障措施;
——探索、研究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模式和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各县(区)、各部门(单位)推进实施工作;
——根据国务院、河南省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中期评估工作。
(三)评估总结阶段(2010年): ——继续推进实施工作;
——对“十一五”期间实施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和表彰; ——研究制定“十二五”实施工作的阶段目标、任务和措施。
六、工作方式与机制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难度高。实施的关键在政府推动,核心在全民参与。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市政府及市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范围积极开展工作,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牵头部门按照本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会同责任单位研究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单位),也要结合本部门(单位)实际,积极参与实施工作。各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和统筹安排本地的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将组织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业绩考核。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抓住科学教育这个关键环节,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加强科普资源建设与共享,努力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针对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共性问题,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工作。
(三)加大投入,健全队伍。各级政府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规定,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台具体政策,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经费列为战略性投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要根据各自承担的实施工作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鼓励捐赠,广泛吸纳市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建立和发展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四)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以全体公民为科学素质建设主体,发动全民参与《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广泛开展宣传和社会动员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每年围绕主题系统设计全民参与的科普活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拟订工作方案,多种方式动员全民参与。
(五)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立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络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工作制度,及时反馈和沟通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各成员单位间既分工明确,又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搭建社会化工作平台,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各县(区)、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实施工作,与全市整体实施工作保持一致,加强所属各单位和团体之间的横向联合,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六)检查监督,推动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和监测评估,建立动态协调机制。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部门(单位)和各县(区)政府的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各县(区)政府对本地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检查监督情况及时报告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根据各县(区)、各部门(单位)的实际,研究并提出工作要点的建议。
第五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十一五”期间目标
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二、实施组织
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陈至立国务委员任组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同志任副组长,国务院办公厅、中组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劳动保障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办公室主任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齐让同志兼任,常务副主任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同志担任,副主任由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设联络组,由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有关处室负责同志组成。
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
三、任务及责任
对《科学素质纲要》的主要任务及职责分解如下: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牵头部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
责任单位:中国科协、中宣部、全国妇联、科技部、劳动保障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部门:农业部、中国科协
责任单位: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广电总局、工程院、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3.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牵头部门: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
责任单位: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广电总局、中科院、工程院、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4.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牵头部门:中组部、人事部 责任单位:中宣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5.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牵头部门:教育部、人事部
责任单位:中组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劳动保障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6.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牵头部门:中国科协、科技部
责任单位:教育部、农业部、广电总局、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
7.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牵头部门:中宣部
责任单位:广电总局、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中科院、社科院、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8.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牵头部门:中国科协
责任部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中组部、中科院、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9.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监测评估。牵头部门:科技部
责任单位:中组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劳动保障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四、工作方式与机制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难度高。实施的关键在政府推动,核心在全民参与。1.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抓住科学教育这个关键环节,加强校内外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加强科普资源建设与共享,努力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针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共性问题,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工作。
2.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国务院负责领导纲要的实施工作,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范围积极开展工作。牵头部门按照本方案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会同责任单位研究制定可操作的具体工作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也要结合本部门实际,积极参与实施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和统筹安排本地区的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3.加大投入,健全队伍。结合制定《科普法》实施细则,出台具体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
4.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以全体公民为科学素质建设主体,发动全民参与纲要实施。广泛开展宣传和社会动员,每年围绕主题系统设计全民参与的科普活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拟订工作方案,多种方式动员全民参与。
5.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立部际联络员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等工作制度,及时反馈和沟通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各成员单位间既分工明确,又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搭建社会化工作平台,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实施工作,与国家整体实施工作保持一致,加强所属各部门、单位和团体之间的横向联合,形成上下联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6.检查监督,推动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和监测评估,建立动态4 协调机制。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各级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将检查监督情况及时报告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根据各地各部门的实际,研究并提出工作要点的建议,2006年工作要点另发。
五、工作进度
‚十一五‛期间,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安排如下:
2006年:
——组织落实,建立工作制度;
——明确职责任务,制定工作要点,确定工作主题,系统设计全民参与的科普活动并组织实施;
——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2007年-2009年:
——推进主要行动和基础工程,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并落实相关措施;
——落实政策、投入、队伍等相关保障条件;
——探索、研究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模式和机制,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各地各部门推进实施工作;
——开展中期评估。2010年:
——继续推进实施工作;
——对‚十一五‛期间实施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研究制定‚十二五‛实施工作的阶段目标、任务和措施。
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担任牵头部门,中国科协、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科技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国家禁毒办、安全监管总局、全国妇联、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为责任单位。为做好该项行动的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和要求,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外科普教育活动,增强未成年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推动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提高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
1.修订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教育部、中国科协、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
2.推动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推进‚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实施。(教育部、中国科协)
(二)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促进课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1.颁布实施《2006—2010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2.围绕主题和对未成年人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开展宣传和科学体验活动。
——围绕纲要主题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宣部、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部、中宣部、国家禁毒委、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开展未成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的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广电总局)——在重大环保节日开展青少年生态环保体验和实践活动。(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以‚文明习惯带回家‛为主题在农村青少年中开展‚村容整洁‛实践活动。(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每年6月)期间开展青少年安全知识主题活动和体验活动。(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安全监管总局)
3.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组织科学家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
(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会)
4.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发现和培养我国科技人才后备力量。(教育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共青团中央、自然科学基金会)
(三)提高农村科学教育水平,为农村未成年人参加科普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
1.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水平。(教育部)
2.开展农村未成年人的职业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的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
——实施农村未成年人群英计划,为农村未成年人参加科普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开发和集成活动资源,开展针对农村未成年人的科普活动。(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农业部)
——推动农村未成年人的职业教育和非正规教育,针对农村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能继续升学的未成年人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使他们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农村科普新的生力军和城市务工的技术骨干。(教育部、农业部、中国科协、劳动保障部、共青团中央)
3.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教育部)
(四)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
——组织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开发和集成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科技活动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央文明办)
——为提升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做好服务工作。(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
——加强现有青少年宫、科技馆、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妇联、科技部)
(五)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在未成年人科普教育中的作8 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民政部)
——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家长和儿童的科学素质。(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国科协)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用优秀、有益、生动的科普作品吸引未成年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
三、2007年重点工作
(一)加强学校科学教育
组织科学家参与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教育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
(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1.2007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教育部、中宣部、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2.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会)
3.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心理咨询、心理指导等各种教育活动。(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广电总局)
4.科技竞赛和国际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教育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共青团中央、自然科学基金会)
5.青少年环保体验活动。(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
6.青少年安全知识宣传和体验活动。(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三)针对农村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
启动农村未成年人群英计划,为农村未成年人参加科普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
(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农业部)
(四)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功能 1.‚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工作。(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央文明办)2.继续命名一批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
(五)创造良好氛围
——培训一批社区科普教育工作者,开展社区科普教育活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民政部)
——通过开展‚双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发展家长学校、培训家庭教育骨干、表彰先进典型等,大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家长和儿童的科学素质。
(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国科协)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等机构和团体加大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力度。
(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等)
四、工作要求
(一)将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列入工作职责,纳入工作计划,落实工作经费。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各相关单位确定具体责任部门和联系人,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络和协调。
(三)拓展各部门科普资源的服务功能,加强学校的科学教育,10 重视农村未成年人的科学教育,探索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根据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的要求,特制定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
一、主要任务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紧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大力开展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努力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主要任务是:
1.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意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经营管理意识;树立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反对愚昧的新风气;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2.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生产和生活能力。提高农村公众了解科学文化常识、适应现代文明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和城镇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3.建立适应建设新农村和培养新型农民的要求,符合我国‚三农‛实际、具有时代特点的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体系和机制;搭建农民教育培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开发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并实现共享利用。
二、组织实施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的安排,农业部、中国科协为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牵头部门;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12 劳动保障部、广电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工程院等部门为责任单位。
为推进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成立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和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任组长,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陈凤秀和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高勘为副组长,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的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任协调小组成员,各司局确定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任协调小组联络员。协调小组每年召开1~2次碰头会议,研究协调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会议纪要,由相关部门落实。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负责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日常联系,处理日常工作。
三、2006年工作安排
2006年,由协调小组统一组织、各部门共同开展以下工作: 1.6月初,提交各部门讨论、修改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推进工作实施,并于今年底完成各自工作任务。
2.‚七一‛前后,配合‚节约能源‛主题,举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启动仪式及相关科普活动。
3.下半年,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依靠广大专家,开展工作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
4.10月份,举办农民科学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论坛,交流经验,探讨思路,提出下一步推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意见。
5.总结地方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成功做法,向社会推荐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农民科学生产和文明生活的有效模式。
四、2006年各部门工作要点
2006年,各部门在共同组织开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总体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一)农业部
1.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科技下乡、技术服务、科技直通车、农民科技书屋、农业广播电视等方式,向农民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全年培训农民争取达到1亿人次以上。
2.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在全国有关县实施以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为培训重点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在全国大范围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培训骨干农民1000万人。
3.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阳光工程为载体,对农村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民开展转岗就业培训。通过中央财政扶持,对350万农民开展短期职业技能示范培训,对1000万农民开展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民遵守法纪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4.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培养为核心,全年在200个县培养20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400万户。
5.组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对400万新增沼气用户开展沼气使用和沼气综合利用知识培训;对全国1800万沼气用户开展安全生产和节能教育;新培训和鉴定沼气生产工4万人。
6.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今年培养具有中专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10万人;加大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力度,引导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7.实施乡镇企业蓝色证书培训工程,开展乡镇企业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管理人员和企业家培训,全年培训100万人。
8.建设农民科技书屋。以革命老区为主,在1000个村建设1000个农民科技书屋,向每个科技书屋无偿赠送400册科技图书和100张光盘。编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宣传挂图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农民实用法律和政策常识》、《农村生产经营常识》、《村庄规划与建设》等4个培养新农民系列读本。
(二)中国科协 1.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通过转移支付项目资助支持10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0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0个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100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引导、鼓励和帮助他们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2.组织开展‚百名科技大王进仪陇‛和‚百名科技大王进井冈山‛等科技致富能手下乡活动。
3.修订《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标准》,增加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关内容。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十佳示范案例评选活动;开展第三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培训工作。
4.通过示范引导、经验交流等方式,指导基层开展‚一站(科普活动站)一栏(科普宣传栏)一员(乡村科普员)‛建设。
5.协调组织农村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共享利用工作。
(三)中组部
1.认真开展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加快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步伐,为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切实加强教学组织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继续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认真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在全国推开创造和积累经验。
2.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四)中宣部
1.组织协调中央重点新闻媒体,面向农村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传播科学知识,推广介绍农村适用技术。
2.举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村送文化、科 15 技、卫生知识。
3.资助中、西部地区建设1500个村级图书室,为每个图书室赠送包括农业科技、生活科普知识在内的农村实用图书3000册、光盘200张。
4.开展向农民工送文化科技活动。为广大农民工送去科技类图书及音像资料,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五)科技部
1.支持以省为单位继续开展‚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民1000万人次以上。其中,重点培训活动包括:以农民企业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重点的科技培训,5万人次;开展青年星火带头人培训,15万人次;开展农村技术‚二传手‛培训,4万人次。
2.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农技110为重点,推广一批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机制和新模式;以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区域成果转化中心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科技服务中介,引导支持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健康发展;把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建设一批农村科技服务示范体系。今年将选择5个左右的大学和院所进一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3.开展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建设。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科技列车延安行‛、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加强‚《星火科技30分》电视节目千县联播‛等农村科普载体建设;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好一批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科普示范基地。
(六)教育部
1.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今年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00万人。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和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16 是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培养培训能力;广泛开展城乡合作办学和东西部合作办学,扩大农村学生接受优质职教资源的规模和比例;加大对农村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
2.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争取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每年达到3000万人次以上,其中技能培训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动员组织城市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面向已进城农民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农民工提高转移就业的质量和收益。
3.大力加强农村成人的实用技术培训。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面向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参与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依托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利用广播、电视、卫星、互联网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扩大广播电视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试点工作;结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利用‚全国农科技网联‛和中央农广校、中央电大燎原学校的力量,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争取年培训规模超过5000万人次。
4.积极开展对农村成人的文化生活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5.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一批典型经验,带动面上工作。
(七)人事部
1.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计划),从2006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
2.今年5月至9月,组织开展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 17 工作,摸清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现状,对各类人才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汇总。
3.配合中组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调研,起草相关政策文件。4.在适当时候,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表彰活动。
(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1.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培训800万人,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2.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选择部分市、县启动技能扶贫工程试点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3.组织实施‚2006年春风行动‛,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宣传,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维权能力和城市生存发展能力。
(九)广电总局
1.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大力宣传各地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工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积极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宣传工作,搞好‚培训—就业—增收‛的典型报道。
3.大力宣传各级各类培训和技术服务机构、培训教师、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典型。
4.大力宣传各地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模式、规范项目实施、提高培训质量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十)全国总工会
1.启动‚为农民工送文化行动‛。安排1000万元资金,联合教育部、劳动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在全国建立200多个流动电影放映队和31所农民工业余学校。
2.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素质教育工作。每一所农民工业余学校每18 年至少完成5000到10000名农民工的培训任务。
3.积极筹备建立全国工会数字电影院线。通过数字电影的播放,使为农民工送电影活动成为有影响的工会工作品牌,为农民工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十一)共青团中央
1.开发农村青年人才资源。联合农业部等部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联合科技部做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配合科技部门开展‚星火计划和科技扶贫20周年活动‛;评选表彰第十一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和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召开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第七届会员大会。
2.提升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开展技能培养、政策宣讲等活动;召开现场观摩会,命名表彰一批优秀农村青年培训基地、中介组织和就业创业带头人;启动‚农村青年发展基金‛项目,成立‚农村青年创业导师团‛和‚农村青年创业项目库‛,以小额贷款、项目援助、技术指导等方式,为创业青年提供切实帮助。
3.开发优势农产品市场。参与举办中国(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举办‚新农村 新青年‛中国青年农产品经纪人发展论坛。
4.提高农村青年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青年基层组织建设,以项目建设、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为重点,强势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全面建设,促进农村各类青年协会社团蓬勃发展;在农村青年中心成立青年科普协会,培育发展农村基层各类青年专业技术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青年组织化程度及当地农村青年科学素质提升的互助能力。
(十二)全国妇联
1.全面部署、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召开全国省区妇联主席工作会议,下发全国妇联《关于动员组织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2.加强农村妇女科学教育培训。实施‚5123‛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经纪人、龙头企业带头人等妇女骨干培训和西部地区农村妇女科技知识培训;依托陕西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培训200名农产品女经纪人;依托10万所农村妇女学校,开展农村妇女生产技能培训;重点确定50个妇女劳动力转移项目县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订单培训。
3.抓点示范,引导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创建200个国家级‚巾帼示范村‛,2006年首批试点‚巾帼示范村‛62个。大力扶持‚妇‛字号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一批女能人协会、女经纪人协会和各类妇女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4.开展‚科技牵手、资金牵手、项目牵手‛行动。重点开展‚科技牵手‛,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推动科技志愿者与女能人、女能人与妇女牵手,促进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在三峡库区启动100万妇女创业循环金项目,组织‚女企业家三峡行、虎林行‛活动,为三峡库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带订单、带项目、带资金。
5.开展女农民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组织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以及为女农民工提供服务,营造关心女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6.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依托,以巾帼科普队、巾帼文明队、农村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等为载体,开展喜闻乐见的科普知识进农村家庭活动。
7.深化‚巾帼文明生态庭院‛创建活动,引领农村妇女建立科学生产生活方式。
(十三)中国工程院
1.组织院士和知名专家参与有关部门开展的深入基层、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活动。
2.与有关方面联合开展农民培训方面的高层次学术研讨。3.针对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工作者和行政干部开展建设新农20 村科普知识讲座。
五、有关要求
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为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一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职能工作。二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各部门要经常沟通工作进展情况,相互之间积极配合,协调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三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做好农民素质行动的宣传、监督、评价工作。四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自觉参加到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中,形成上下联通互动的局面,切实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2006—2007城镇劳动人口提高科学素质行动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要求,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服务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如下行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在广大城镇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二)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四)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实施内容
(一)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合理分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开展。
(二)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
(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升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素质。
(四)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与创新能力。鼓励群众性技22 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充分发挥各级科协、技协、职教协会、培训中心及研发中心等社团、机构的作用。
(五)在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的职业培训机制,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和自觉提升科学素质的意识。
(六)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
(七)以城镇社区为依托,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三、主题活动
2006—2007年的活动主题为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2006年以节约能源为主,适时启动安全生产,2007年以安全生产为主。2008至2010年的活动主题,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确定。
(一)行动宗旨。将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作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在城镇劳动人口就业前培训、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中强化节约能源、安全生产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的教育培训内容。
(二)行动目标。使大多数城镇劳动者了解节约能源的知识、技术与方法,了解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掌握本岗位安全生产基本规程和常用技术方法,树立起节约能源光荣和安全生产第一的意识,做到自觉节能降耗和按照岗位操作规程安全生产。
(三)主要活动形式。分为节约能源主题活动和安全生产主题活动。
1.节约能源主题活动方面,配合全国科学素质领导小组统一安排,设计如下内容:
——将‚节约能源‛的观念、知识和方法列入科学技术教育和培 训课程,作为面向城镇劳动人口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和考核的重要内容。
——加大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以节约能源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城镇劳动者节约能源意识,形成自觉节约能源的习惯。
——倡导和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积极开展科学素质主题活动,建立科学素质主题教室或主题角。鼓励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及培训机构开展知识竞赛及评选节约型班组和节约型个人的活动。
2.安全生产主题活动方面,将紧密配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启动的全民安全素质工程进行:
——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知识。倡导和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使社会公众自觉遵法守法,人人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搞一两次集中活动,形成强大声势,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
——在职业标准、职业培训教材和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中,强化安全生产规程与防护技术的内容。
——广泛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企业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对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班组长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业。在其他人群的培训中,如城镇劳动人口就业前培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培训,都要普遍开设安全生产知识课程或模块,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人员都能够学到相关的科学知识。
——加强安全生产学科教育,倡导和推动职业教育院校和企业培训中心建立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科学素质主题教室或主题角,作为宣传、普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平台。
——配合安全生产主题活动,开发和指定一批教材和宣传册。——加强宣传。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广泛开展知24 识宣讲、技能竞赛、橱窗陈列等活动;鼓励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专版,拍摄影视专题片、广播剧等,宣传介绍安全生产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新技术新方法及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的事迹。在各类培训机构和生产现场的显著位臵,都要张贴有关安全生产的宣传画和重要规程。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把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中。
四、组织实施
此项行动的关键在于政府推动,行业、企业、培训机构、社区的积极参与。为此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建立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协调推动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牵头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参与安全生产主题行动)
责任单位: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广电总局、中科院、工程院、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
(二)建立地方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地方工作的协调落实。在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参照部际联席会议的工作模式,建立由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牵头的,由多个部门参加的城镇劳动人口提高科学素质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并逐级制定行动方案加以落实。各部门要分工负责,抓好本系统的工作,做到责任落实到人,经费有保障。
(三)明确职责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委共同制定城镇劳动人口提高科学素质行动方案,并组织协调方案的落实;指导职业院校和企业建立科学素质主题教室(或主题角);开展并推动安全培训活动;开发和指定一批培训宣传所需的教材和宣传资料;组织、协调开展相关表彰活动。
全国总工会:与劳动保障部配合共同牵头制定行动方案;依托各级工会组织开展节约能源、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活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参与城镇劳动人口提高科学素质行动安全生产主题活动的指导和推动工作。
中宣部:协调指导以节约能源、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教育部:协调指导院校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并在相关课程中增设节约能源与职业安全与防护方面的内容;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的宣讲活动。
广电总局:利用影视媒体和广播开展以节约能源、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并做好相关内容的公益广告制作、播出工作。
科技部:将节约能源、安全生产等内容纳入相应科技计划;向公众推介与此相关的成熟技术和知识。
人事部:指导协调对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的工勤人员进行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宣传。
共青团中央: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组织形式多样的以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培训、宣传活动,提高青年劳动者的科学意识。
全国妇联:依托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以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实用技术培训,以及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提高妇女的科学意识和健康生活意识。
中科院、工程院和中国科协:组织编写针对城镇劳动人口的科普读物,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宣讲团,深入厂矿、工地、学校等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宣讲活动。
(四)评估检查
1.各地应定期上报工作开展情况和相关信息。
2.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相关责任部门共同对所管辖区域内的单位、部门在该行动中的开展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检查。
五、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1.将安全生产培训纳入城乡劳动者各项职业培训计划中。2.将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作为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内容,对于26 国家规定的实施就业准入的职业和工种,劳动者必需持证上岗。
3.在国家有关劳动者培训补贴的项目中,将安全生产培训纳入其中。
4.国家制定奖励政策,对安全生产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人员保障
1.聘请企业及相关机构专业人员和安全员作为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的兼职教师和辅导员。
2.在国家开展的企业培训师职业资格培训中,强化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不断壮大安全生产培训师资队伍。
(三)经费保障
1.地方各级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对科学素质主题教室或主题角的建设给予适当补贴,对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城镇从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教育给予补贴。
2.各有关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承担的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对重点教材、宣传资料的开发,重点研究课题和大型活动给予经费支持。
2006年-2010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实施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主要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着力提高其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任务与分工
根据工作目标,结合相关部门工作实际,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的重要内容
1.在研究制定《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06—2010年政府公务员培训纲要》以及《2006—2010年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国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十一五‛规划》时,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有关要求,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责任单位:中组部、人事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2.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就地和县级党政分管领导、地方和部门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科技管理人员提高科28 学素质工作,制定专项教育培训计划并抓好落实。(责任单位:中组部、科技部)
(二)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3.要求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将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思想以及我国科技发展规划等,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责任单位:中宣部、中组部)
4.指导干部所在单位开展自主培训时,注意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培训。(责任单位: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
5.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西部行‛、‚科学与中国‛等活动,面向中西部地区公务员开展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机关等内容的宣传教育。(责任单位:中宣部、中组部、人事部、中科院、社科院)
(三)各类干部培训院校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
6.要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和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等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将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并根据科技发展状况和干部培训需要不断加以改进。(责任单位:中组部、人事部)
7.组织编写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和专业教材,指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这方面知识的课程体系建设。(责任单位:中组部、人事部、科技部)
(四)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
8.遴选一批适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观学习的科研场所,组织他们实地参观。(责任单位:人事部、中科院)
9.以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为目标,面向社会开展征 29 文活动,对优秀选题进行资助,并向社会推介优秀作品。(责任单位:人事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五)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
10.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公开选拔考试大纲和题库中,进一步丰富与提高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责任单位:中组部)
11.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对科学素质的测查。(责任单位:人事部)
12.适时启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制定工作,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责任单位:人事部、科技部、中国科协)
(六)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 13.推动报刊、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创办有关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专题、专版、专栏,在相关人群中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责任单位:中宣部)
14.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责任单位:中宣部、人事部)
三、组织协调
1.成立组织协调机构。由中组部、人事部牵头,中宣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为成员单位成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协调小组。组长由中组部干教局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和中国科协科普部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其他各成员单位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协调员,并确定一名处长作为具体联络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中组部干部教育局综合处,负责协调日常工作。2.坚持分工负责制。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按照职能分工切实抓好方案的组织实施。牵头单位要认真负责地履行整体谋划、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等职能。
3.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根据工作需要,各成员单位之间要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以促进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举行联席会议,交流情况,研究工作,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实施方案
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培训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主渠道,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实施。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等有关安排,‚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由教育部和人事部担任牵头部门,中组部、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劳动保障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为责任单位。为做好该项工程的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工作内容与目标
1.进一步推进科学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通过政策导向、经费投入、组织包括科学家、工程师参与在内的专业支持等系列措施,改变小学科学课程普遍未得到应有重视的局面,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同时大力推进初中综合科学课程实验,促进课程综合化发展。
2.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资源和基础条件建设,保障科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条件
建立健全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室。‚十一五‛期间,使全国中小学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基本达到能够满足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需要。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科学教育实验室建设及其软硬件资源的配臵与开发体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理念,为实现科学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有效的实验资源、设备条件保障。
在‚十一五‛期间,要扭转我国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农村中小学图书馆规模偏小和科技、科普类图书数量严重不足的现状。支持和鼓励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网站建设,加快国家数字科技馆的开发力度,使中小学科学教师和中小学生能方便快捷地从网络、图书馆获得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3.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要将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臵,‚十一五‛期间,逐步建设起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学历层次,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小学科学教育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科学教育专业建设,提高中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质量;组建强有力的科学教育专业支持队伍,深入基层,引导并推动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教师研修、科普讲座等活动,帮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将科学教育纳入‚十一五‛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相关政策,并采取网络等多种有效途径开展科学教育师资培训活动。
4.促进科学教育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科学教育研究及其高层次人才培养,是科学教育的学术基础,是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持续发展的需要。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励高校和有研究基础的科研院所成立相关研究机构,组建研究人员团队,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鼓励全国高等师范类院校开设科学教育类专业,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科普专业选修课程。‚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起一支能承担国家科学教育及其研究
重大项目的专业人员队伍。
二、实施途径
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的实施,主要通过专题项目的方式进行。通过设立国家科学教育发展专项,或按国家各部委的专项基金的要求遴选优秀项目,组织优秀专业团队实施,按项目形式管理,确保取得预期成效。‚十一五‛期间,主要实施如下项目:
1.‚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发展‛项目
组织多学科、多层次的科学教育专业队伍,深入中小学校,发现、研究和解决科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组织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举办科普讲座等多种活动方式,开展科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农村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经过三年左右的项目周期,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形成200所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培养2000名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使其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2.‚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条件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在现有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中选择100个左右条件较成熟的单位,通过规划指导、人员培训以及配备适当的软、硬件资源和开发指导等方式,增加科学教育实践的功能,使其承担当地科学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并为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科学教育起示范作用。
在200所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低成本高教育价值的探究型实验室,保障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改革的实施,成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室建设改革发展的示范工程。
3.‚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及其人才培养‛项目
激励现有从事科学教育研究和科学教育方向研究生教育(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且实力较强的高校或科研机构,通过整合和扩大研究力量、组建专门研究机构、承接科学教育研究与培训项目等方式,培育和提升服务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的能力,示范和带动更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科学教育基础研究并将研究重心下移至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使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更贴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研究制订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标准。
4.‚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项目
组织专家对现有科学教育类网站进行评审,选择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和资源的丰富性均达到一定水准的网站,通过国家表彰奖励、委以网络培训任务、资源开发任务等方式,支持和鼓励其扩大科学教育资源的容量,提高资源的水平和质量,并吸引更多更好的网站加入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和提供的行列。
5.‚一流科普资源进校园、进社区‛项目
组织专家对科学教育类图书、挂图、软件、音像制品等进行评审,选择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均佳的作品,形成国家公民科学素养推荐读物目录,向中小学、社区和校外教育阵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机构推荐,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及校外教育阵地等机构的基本配备图书资料。对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由国家免费发放。组织专家科学设计科技馆等校外教育场所的科技教育活动方案,选择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均佳的活动,向中小学推荐,采取送进校园或在校外场所开展活动的方式为中小学生参加科学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2007工作重点
1.开始各项目的前期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组织项目申
报。
2.先期启动‚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和‚一流科普资源进校园、进社区‛项目,2007年年底前完成主要工作。
3.启动200所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选定,开展科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试点工作。
4.启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条件建设示范工程‛项目,2007年底以前确定参与项目单位,并制订项目工作规划和组织人员培训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1.加强政府对科学教育与培训的领导和协调
科学教育与培训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科学教育与培训的领导,组织制定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并要有专项经费保障。各级政府部门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尽快落实,认真执行,切实抓好科学教育与培训工作。支持共青团组织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科技创造活动(各级政府部门、共青团中央)。
2.加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投入
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高素质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都需要相当数量的经费作为支撑,所以必须加大对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各级政府部门)。
3.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 组织科技专家为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提供咨询服务,确保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材合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标;推动科技培训教材质量的提高(教育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科院、工36 程院、社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实施《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组织科学家参与中学科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探索新型的教师培训方式,有效提高科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每年培训高中科学教师300名左右(中国科协)。
鼓励和支持科技专家和科研院所利用自身特有优势,有计划地、持续不断地为教材资源开发人员和教师培训人员举办研修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能力(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
4.建立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
定期对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进行评估,重点关注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能力与素质,帮助各地区了解中小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诊断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且提出改进的策略;同时省级教育部门可以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部、中国科协、科技部)。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实施方案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由中国科协和科技部担任牵头部门,教育部、农业部、广电总局、林业局、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等部门为责任单位。为了做好该项工程的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落实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的任务和要求,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通过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建设,为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繁荣科普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
1.制定重点科普创作选题规划。对部分优秀选题进行重点扶持或资助。以推介、倡导等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重点选题的创作。(各成员单位)
2.加大奖励和扶持优秀原创科普作品力度。研究优秀科普作品奖的有关工作,扩大国家科技进步奖中科普奖项范围。(中国科协、科技部)
3.根据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需要,开发一批公共科普资源。支持从事科普编创、科技传播等专业机构、团体和人员参与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加强科技、教育界与媒体合作,扶持科普类广播、影视内容的开发和制作。(各成员单位)
4.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和进修活动,提升科普书报刊编辑、科普场馆展教人员、展教品开发人员等专职科普工作者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各成员单位)
(二)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龙头,建设科普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探索科普产品资源服务公众的有效模式
1.组织实施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项目,以该项目作为面向公众、基层科普组织和社会有关力量提供科普资源服务的平台,实现优质科普资源共享。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包括A馆(博览馆)、B馆(体验馆)、C馆(资源馆)和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等内容。(科技部、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
A馆以构建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普教育资源展示平台为目的,集成整合已有的科技类博物馆、科普栏目数字资源,建成30个主题虚拟博物馆、20个科普专栏,供公众网上浏览和学习。虚拟博物馆以学科领域为背景,以数字化展品为基础,向公众介绍科技发展历程,传播专业科学知识。科普专栏着重传递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深入剖析科技事件背后的科学内涵及其对人们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和指导意义,促进公众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决策和重大工程的了解。(教育部、中国科协、中科院)
B馆以构建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数字虚拟科学乐园为目的,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互动特性,综合运用虚拟现实、远程控制等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成科学内涵丰富、体验形式多样、结构层次清晰的观察体验、探索乐园、实验制作和科学探险四个系列共40个科学体验区,使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在网上虚拟环境中检验自己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并获得科学体验。(中科院、中国科协、教育部)
C馆以构建面向基层科普组织和为社会有关力量提供科普资源信息服务与交流平台为目的,集成社会已有科普作品和科普信息资源,39 形成科普图库、专题科普展览库、科普动漫作品库、科普音像库、科普报告库、科普研究资料库、科普教育基地库、科技馆展品库和科技博物馆藏品库等若干类科普资源数据库。为基层科普作品开发和创作者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共享科普资源信息服务。(中国科协、中科院、教育部)
2.有效整合现有优质科普资源,发挥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科技类博物馆发展快、门类全、馆藏精、水平高、规模大、品种全的优势,探索科技类博物馆资源有效服务公众的模式。(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林业局、中科院)
3.发挥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远程教育系统、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林业信息网、中国科协科普共享资源网等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的作用,将农业和农村科普多媒体课件提供给广大农民,实现农村和农业科普资源的社会共享。(农业部、林业局、中国科协)
4.发挥网络科普联盟、央视国际网络等媒体网站互动性强的优势,以强化互动促进科技类内容的宣传,为公众提供普及和交流科技知识的园地。(中国科协、广电总局)
(三)营造有利于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政策环境
1.制定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政策。(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会)
2.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充分保护各类科普资源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信息资源公平使用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臵科普资源中的作用,鼓励各种机构和媒体有选择地释放自有科学教育资源的版权,支持公益性科普活动。(各成员单位)
三、2006—2007年重点工作
(一)以‚节约能源‛为重点,开展科普资源开发和服务 1.开发科普挂图、音像制品、展览、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等科普资源,在中国科技馆和部分省级科技馆举办‚节约能源‛主题展览;40 开发‚爱护资源环境、节约使用能源‛科普展览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博物馆和相关研究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展出;在各地的科技馆和适宜展出的场所组织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普展览巡展工作。(中国科协、中科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林业局)
2.编创节能科普节目或栏目,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刊物和报纸等媒体宣传节能知识;及时准确报道相关的新闻和信息,制作专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并推出系列科教节目和纪录片。(中国科协、中科院、广电总局)
(二)结合实际,切实推进科普资源建设工作
1.制定重点科普创作选题规划;组织实施面向社会科普专项资助;向社会推介优秀科普作品和选题;设立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科协、科技部)
2.实施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项目,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开放博览馆、体验馆和资源馆的部分内容。进行科普资源状况调查,研究制定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办法。(科技部、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
3.在中国科技馆设立科普展品交流共享中心,以巡展、交换、重点支持等方式,为地方科技馆提供科普展品、展览;以中国科协声像中心为基础设立科普资源中心,对科协系统科普资源进行整合并向社会提供共享服务。(中国科协)
4.编制发行《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科普连环画册》和《农民科学普及丛书》;编印发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宣传挂图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农民实用法律和政策常识》、《农村生产经营常识》和《村庄规划与建设》等培养新农民科普系列读本;开发制作农业和农村科普光盘;利用中国农业信息网和手机短信移动学习的平台为农民发送农业和农村科普信息。(农业部)
5.积极支持原创科普图书的编写及出版,每年支持5—6本优秀科普著作的编写;充分利用中科院科技创新资源和科学传播资源,加 41 强与电影电视媒体合作,拍摄大型科技教育专题片。(中科院)
6.编辑出版有关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沙尘灾害、湿地保护等内容的科普宣传挂图、图书、展板。开展林业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工作。(林业局)
7.举办《2006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论坛》、《2006科技盛典》、《2006年世界防治艾滋病日特别节目》、《第二届全国公众科学素质大赛》、《可可西里大型科考行动》等大型活动和电视节目。(广电总局等)
8.在央视国际网站增设互动论坛;组织系列主题网上科普活动带动对科技的宣传;对‚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进行全面深入报道。(广电总局)
(三)推进政策保障措施的实施工作。(科技部)
四、工作要求
(一)将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列入工作职责,纳入工作计划,落实工作经费。加强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各相关单位确定具体责任部门和联系人,负责日常工作的联络和协调。
(三)拓展各部门科普资源的服务功能,扩大科普展览、展教品、远程教育课件、培训教材等现有资源的服务范围,探索建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使财政投入产生的公共科普产品迅速送达基层,服务公众。
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提高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促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加大各类媒体科技传播力度。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大幅度增加。
2、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提高科技频道、专栏制作传播质量,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形成一批在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新闻出版机构。
3、发挥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扶持若干对于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
二、实施措施
1、鼓励、支持‚科技博览‛、‚走进科学‛、‚科技之光‛、‚科普大篷车‛、‚农广天地‛等电视广播科技栏目、报刊科技专栏专题进一步提高质量,使其成为有广泛影响的媒体精品。择优扶持若干有特色、覆盖率高的知名科普网站。
2、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3、建立与市场、公众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引进现代营销模式与先进编创技术,注 43 重市场调研,提高播出和编辑出版质量。
4、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普读物出版发行渠道,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重视服务‚三农‛科普图书出版工作;加强网点建设,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加强农家书屋建设。
5、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6、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
三、责任分工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精神,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工作由中宣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广电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科院、社科院为责任单位。各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计划要点如下:
中宣部:协调指导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推动在高校建设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科技部:在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中推动各类媒体发挥作用,积极支持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科普网及各类科技期刊等大众媒体加强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宣传,扩大科技传播范围,加强‚《星火科技30分》电视节目千县联播‛等科普载体建设。
农业部:推动农民日报、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村杂志、中央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农业部信息中心等单位拓展发行传播渠道,健全农业科技图书和电子出版物发行网络,扩大选题范围,提高制作质44 量,运用专题、专栏、专版和图书加大科技传播力度,充分发挥农广校卫星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指导做好服务‚三农‛科普图书、音像出版工作。
广电总局:推动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国际电台充分发挥优势,在新闻节目中及时准确报道科技动态,通过专题节目详尽深入挖掘科技主题,策划组织大型专题活动全方位展现科技进步,以强化互动和主题活动带动网络科技宣传。
全国总工会:推动工人日报、中国工人出版社、全总网站以及各地工人报刊、出版社、网站等媒体增加科普内容,扩大传播范围,新建农民工电影放映队宣传科学思想和科技知识,指导各级工会将科学思想、方法和技术融入技术改造创新、技术竞赛等活动中,提高职工科学素养。
共青团中央:推动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增加科普图书、音像和电子出版物的品种数量,拓展科普出版物发行渠道和网点,推动中国青年报、中青网打造有影响的科技传播品牌栏目,组织实施‚西部乡村流动图书车项目‛。
全国妇联:推动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杂志、婚姻与家庭杂志,农家女百事通杂志、中国妇女出版社、中国妇女网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通过‚美德在农家‛、‚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等活动倡导科学生活方式,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和未成年人科学素质。
中国科协:建设中国数字科技馆,办好‚科普大篷车‛等科技电视栏目,组织‚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成员网站积极开展网络科普工作,支持科协所属科普期刊发展,研究建立科普宣传应急机制,联合各类媒体开展专题科普活动。
中科院:充分建设并运营好院属科普网站、期刊,新建专业科普网站,办好《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推动拍摄优秀科普影视作品 45 和大型科技教育专题片,支持原创科普读物的编写和出版,承制若干科技电视栏目。
社科院:组织研究媒体与科技界沟通、实现最优传播效果、针对不同对象发挥媒体优势、不同媒体之间取长补短等课题。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部门职能工作。
2、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各部门经常开展交流,及时反馈和沟通实施工作进展情况,相互积极配合,协调开展工作。
3、广泛动员,形成合力。要动员激发媒体、科技界、教育界、普通群众等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形成上下联通的局面,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实施方案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200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由中国科协担任牵头部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中组部、劳动保障部、国家林业局、中科院、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为责任单位。为了做好该项工程的实施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任务和要求,拓展和完善现有各类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有计划地推进科普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新建一批科技类博物馆,发展基层科普设施。通过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加强我国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公众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提出科普设施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分布与规模等,加强对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指导。(中国科协、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二)制定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 1.制定《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等科普设施专用的国家标准,指导各地科技馆等科普设施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总体布局、建筑设计、室内环境、运营管理、改造更新等。(建设部、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
2.制订科普设施的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规范和推动科技场馆及基层科普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制定科普展览、展品、科普大篷车等产品的技术标准。(科技部、中国科协)
3.制定妇联系统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科普设施的建设标准、认定办法和管理条例。(全国妇联)
(三)突出社会公益性,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
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和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科协发普字[2003]30号)等相关政策,坚持科普设施的公益性原则,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尽快恢复挪作它用的科普设施的科普功能。(各成员单位)
2.发挥科普设施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推动各类科普设施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组织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将在科技馆等科普场所内进行的科普活动送到学校,同时也将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场所拓展到科技馆等科普场所,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相衔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
——进一步发挥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基层科普设施的作用,改善设施硬件水平,提高服务水平,为广大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创造条件。(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3.丰富科普设施的活动内容,提高展教水平,增强吸引力。——提高科普展览、展品设计制作水平和能力。择优扶持一批设计制作机构,推动设计制作社会化,提高科普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加强交流与合作,培育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普展览、展品市场。(中国科协)
——推进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定期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中国科协、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共青团中央)
——组织开展各类科普设施的人员培训,加强不同类型设施间使用和管理的经验交流,提高利用设施开展科普活动的水平;加强展品、展示内容和活动形式的研究开发。(各成员单位)
4.增加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设施的科普功能,发挥它们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作用。
——科研机构、大学等以不同方式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国科协)
——发挥中科院系统的资源优势,建设约30个科学传播基地;在有条件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博物馆、可开放天文台(站)、可开放实验室增设互动科普设施,增强科普能力。(中科院、国家林业局)
——拓展和完善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不断开发满足青少年参与需求的科普活动项目,完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设施;发挥科普类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妇联)
——增强技工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科普教育功能,将有关节约能源和安全生产为重点的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的提高。(劳动保障部)
——增强职工学校、文化宫、俱乐部等企业文化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逐步对全国总工会系统的1000余所职工学校、3200多个文化宫或俱乐部进行设施的提升与改造,并组织开展各种科普活动,吸引职工参与科普活动,使它们作为企业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满足全国两亿多职工群众获得科普教育、提升科学素质的需要。(全国总工会)
——完善妇联系统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普设施功能。引进和开发适合广大妇女、儿童科普需求的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创建国家级、省部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主题活动,强化妇女活动中心实践 49 育人功能。(全国妇联)
——发挥全国30多万所各类家长学校(包括孕妇学校、新婚夫妇学校、社区家长学校、农村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及设立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的家长学校)在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广大家长科学素质的提高。(全国妇联)
(四)加大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力度,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
1.将基层科普设施建设纳入文明城市评比和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求的考核内容,推动基层科普设施的建设。(中央文明办、中国科协)
2.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社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科普画廊(宣传栏)、科普活动室(站);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推进‚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加强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解决部分村级党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中国科协、中组部、农业部、全国总工会)
3.在一些市(州、盟和县)配备科普大篷车,深化‚西部乡村流动图书车项目‛,为西部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
(五)制定、完善有关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设施建设
1.研究制定有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的政策和措施。(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
2.研究制定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场地设施的政策和措施。(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中国科协)
3.推进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延长和修订工作。(科技部、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