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金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时间:2019-05-12 11:4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金传统文化教学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金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第一篇:六年金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每天早晨课前十分钟为全校学生的古诗文背诵时间。由语文教师具体组织,背诵内容是课题组在提前准备好的“一周一诗一语一言一经”内容(即一首古诗、一个成语、一句名言、一句三字经),语文教师将其书写在前黑板的专栏中,供学生们一周背诵用。

每周的背诵实施签名制,学生背诵完后由教师或班组长挑背,然后在表上签名。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的背诵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全部背诵,个别学困生可以只背一首诗或一个成语,不是硬性的规定。

一、课前五分钟复习。

语、音、美、思等这几个学科,在上课之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古诗诵读、接龙比赛等,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听记中进行记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

将国学启蒙教育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或某一个细小的环节之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由此,教师引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巧妙设计,既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背诗中发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背诗的热情,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美,受到情感与知识的熏陶。

三、教育方式

⑴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⑵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⑶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⑷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⑸要启发学生善于充分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注释。⑹有些文言文蕴含深刻的寓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性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除了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练习之外,学校还注重了科学性与实效性,根据不同的时令、节日等选择主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随季节的转换我们又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搜集时令诗,比如春天来了,语文教师就组织同学们收集背诵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一首首《春早》、《江南春》、《春晓》、《春夜喜雨》等跃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萦绕在我们的耳际,学生根据古诗对诗中景物的描述,更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捷径之一。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丰富,效果更显著。

第二篇:《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

今学期,根据课程设,开设了《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目的在于,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诗词诵读为主。多学一些传统的诗词,对加深孩子们的文化底蕴是很有帮助的。

《弟子规》、《小儿语》、《续小儿语》等为主。传统文化教学之初,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拗口的古文让孩子们背诵起来着实非常困难。我们反复诵读诵读,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我开展了很多的小游戏。先是老师高声的读,学生小声跟读,反复几次之后,学生老师比赛,看谁读得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字音准确。最后让孩子们领着老师读,孩子们开展比赛。一路下来不少孩子已经背的差不多了,然后我再给他们自由诵读的时间,提出要求,让他们通过诵读,读出自己的声音。同时,还可以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孩子们背诵的兴致很高,我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想法。背过之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孩子们极容易把辛辛苦苦背过的东西遗忘。于是又要反复的复习,让孩子们反复背。不过,这个年龄记住的东西会深刻的记在最心底,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掉。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使学生感悟到了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到了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无论怎样,孩子们并没有排斥,学而优则仕,希望我们今天的努力,换来孩子们以后美好的生活。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2

今学期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我们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是传统文化课。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一年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四个教学手段——读、说、背、写。下面就每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一、读

每学一篇古文古诗,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比如,教《治家格言》(节选一)这一课,学生总读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读,仍有一部分孩子读不熟“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二、说

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学习《逢老人》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三、背

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诗必须都要背熟,无一例外。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所以,一开始我会要求学生必须要读到二十遍。到了后来这些篇,就没有做这样的要求,因为很多孩子已经比较熟练的接受了这样多读成诵的方法。背诵过以后,我让学生到台前来背,我一个一个的检查,我会在背诵熟练的孩子的书上打一个背过的记号。班里有六十个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多,有的孩子读几遍就能背得很好,有的孩子读很多遍都背不过,还有的孩子边背边玩,根本背不到心里去。有时候,我会留下那些到点了还背不过的孩子,等家长来了以后,陪着背熟,我画上记号才能回家。只要有过这样的一次,下几次背诵就都积极许多,因为每个孩子既怕留在这里耽误回家,又觉得丢人,被家长批评。一般情况下,我就让那几个还真没有背熟的孩子回家背诵,签名,第二天我再检查。我当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背过,在记忆里留存文化痕迹。若是蜻蜓点水,若是只抓优秀,恐怕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学不能实现面向全体,也不能培养每个孩子重视这门课程的态度,更不能使每个孩子都有扎实的积累。

四、写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诗,我会要求学生把它抄写在练习本上。一是为了巩固背诵,二是为了能提示重视书写古文古诗。写完后,同位两个再互相批阅。这样的训练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学生再期末考试的时候,若遇到默写课外的古诗时能把《传统文化》上的古诗写上去。

一学期下来,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每篇古诗古文,能重视这门课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头脑里有了一些积累,心里觉得了安慰。相信随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班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3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进行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以来,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现在同学们对经典著作读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精髓,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

一、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一)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经典驿站”里,我们共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名人长廊”,我们感受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生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信!品格是多么高尚!在“名声佳境”中,我们欣赏到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

学习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1、在经典驿站的诵读中领略文言文的声韵之美。2、在趣味诗歌中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3、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4、在名人长廊中认识一些历史名人,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5、在名胜佳境中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

6、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二、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百家讲坛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易中天、于丹的精彩讲谈中充分感知多元化的知识世界。

5、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6、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二、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的机会。

其次,有的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经常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今后改进的措施:

下学期我会注意多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也希望学校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的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要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4

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二班,共46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了解古代文化名人,尤其是我省名人

3、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4、了解我省传统著名景点及其有关的文化内涵。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用语文授课模式进行课程还不够有开放性。

下学期我会注意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5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了《大学》、《论语》、《中庸》,回眸这一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相长

在一学期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我在教学模式上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在不断地实践和思考中,每篇古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大体固定下来,主要经过五个步骤:导课、指导初读、指导流利朗读、理解文意和熟读成诵。在理解文意方面,这学期我们做得更深了一步,一年级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对古文内容不做解释和感悟。这学期借助课件的直观作用和课后的文意,我引导学生最起码粗略理解古文意思。教材在这方面也做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理解古文的意思,并要求学生在这方面做出自我评价。经过这样逐步地实践,我感到传统文化课堂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有了一套学生熟悉的教学流程,担负起了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生也有了很多收获。许多学生被激发起了诵读古文的热情,在课堂上积极朗诵,有的孩子还能在课外提前预习,先于别人背诵下来。不难看出孩子们喜欢这样的韵文,喜欢一遍遍重复着吟诵。在吟诵中,在感悟理解中,孩子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会到古文的特色,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在准备传统文化诵读比赛内容的时候,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自主琢磨形式,形成了一个还不错的节目,受到了家长们和老师们的好评。

二、教法学法

教学策略主要有:

1、重视范读和带读的作用。毕竟是古文,他们喜欢老师范读和带读,老师一范读和带读很多难的知识变得容易多了。

2、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增强教学直观性。我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有针对性地强化一些教学要点,对于化解难度和激发兴趣很有帮助。

3、教给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有怎样独立背诵的方法,有同位合作背诵的方法,还有小组合作背诵的方法。

4、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课堂上,我都会让很多孩子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背诵给大家听,在听取学生诵读的时候,我都会给予适当地评价。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发展现有的经过实践检验过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改进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完善教学模式。

2、研究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兴趣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3、关注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4、研究新的评价方式,使评价起到促进教学的有效作用。

5、研究新的古文诵读的方式,结合下学期的传统文化诵读比赛,探索一些喜闻乐见、切合文化内涵的展示方式。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6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一、教育教学

1、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古诗

拗口的古文让孩子们背诵起来着实非常困难。我们反复诵读诵读,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我开展了很多的小游戏同时,还可以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孩子们背诵的兴致很高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认字多、学得快的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带头教给其他学生。

2、采用多种形式讲授知识

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动手剪纸、做泥塑等多种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渊源。

二、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半年的学习,完成了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想教

育目标的要求,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年级学生认字少、知识层面低,大部分知识要依靠教师讲授,教学形式单一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讲授知识,文字简单,形式多样,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

总之,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会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更加有效的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开出花、结出果。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7

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这一《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融入中小学教师教学活动之中,解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言文字报社》、《语文建设》杂志、北京中昊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单位于20xx年5月12至14日,联合在山东济宁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在历时三天的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四位教育专家的理论报告、三位教育专家的经验分享、四位教师的示范课并观看了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孩子们的成果汇报演出。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彭城书院院长、国学教育专家汉风先生等名家学者应邀为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科研机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德育管理干及骨干教师,社会教育机构干部及教师,国学爱好者做专题培训。

在此次培训中,既有名家讲座,阐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及核心价值观;又有名师课堂,举行全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堂名师示范课。既有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又有传统文化教育典型单位及个人经验分享。培训的第一课是汉风先生带来的专题报告《传统文化与教师素养》。在报告中,汉风先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呼吁教师修身厚德,回归教师本位,以身作则,正己化人,引领学生从善如流,求真知,做真人,干真事。汉风先生的报告充满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他在报告中洋溢出来的浩然正气,对传统文化的赤子情怀,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来自新疆的一位老师则认为:“聆听汉风先生的讲学如沐春风,又如雷贯耳。”

在当天下午的培训中,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吟诵讲座。在我去济宁学习之前,我在鲁东大学就听过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课。他说:吟诵作为中国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已经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可是我们却抛弃它,模仿欧洲重音语言诵读方式的“朗诵”,用西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中国的文化。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先生在《不战而胜》一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今天的传统吟诵还有最后的一点点,再不挽留,就将基本消失。我们应该让吟诵重新回到课堂,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用中国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在徐建顺老师的吟诵练习课上。徐老师带着我们反复练习不同格律的诗词、教我们给诗进行作曲,争取达到看见字就能唱的目标。在这不断的吟诵中,我才知道以前有多少诗是因为错读而错误的理解了,也终于理解孔子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有人这样读书,所以初看时只觉得新奇,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才知道,原来古人是这样读书的,原来吟诵更能凸显诗歌的内涵和韵味,原来只有通过吟诵才能设身处地了解诗人的情感。全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副会长、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嘉庚先生做了《国学教育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校长沈建华则结合学校实际为大家带来《做不一样的教育,让孔子走向国际》的介绍。济宁孔子国际学校的师生还为大家奉献了精彩的传统文化节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从专家们的报告中,我体会到: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积极引导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

在报告中,彭城书院的院长汉风先生还为大家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并从汉字的角度阐发了“教育”、“科学”与“研究”的文化内涵。汉风先生引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只十几个字就把教育的本质说清楚了。用今天的话来讲,教育就是施教者,即老师做示范;受教者,即学生来模仿。“育”,就是引导和培养后代让他持善心,说善言,做好事。由此看来,真正的教育是身正为范,正己化人的实践。汉风先生说:“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德性,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到行为世范。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许多诗句已成了国人在生活中互相传诵的语言,并成为做人准则,一代一代地流传。本次学习中,我们共聆听了四节示范课。

读《论语》,话“诚信”——是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教师赵西恒讲的。他从《论语》中有关诚信的语句出发,联系学生身边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生从交友、教子、社会、经商、治国等方面,提出了“诚信”的重要性。 《笠翁对韵》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5小学陈学军老师讲的。《笠翁对韵》是作者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成的,是从前人们学习写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因为他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一东》中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很适合孩子背诵。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扎实。经典美文教学的课堂应该多些诗味,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应该“难得糊涂”,应该追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境界,不必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要轻字词解析,重诵读感悟,从而使课堂多些生趣,多些个性。所以,在教学时,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带进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当中,思路清晰、构思巧妙、一举数得。诵读感悟是提高国学经典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皆是明证。因此,老师把有感情的朗读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特点。从这几节的观课中让我体会到:教师应立足课堂,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牢记优良的传统美德。

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孔子国际学校。学校以“科学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完美”为校风,以“仁、达、雅、智、信”为校训。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提倡“学习、创造、享受”的育人理念,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秉持“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融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教师是财富、学生是宝贝、家长是朋友”的管理宗旨,短短几年的时间,超前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独特的课程体系日臻完善,鲜明的办学特色逐渐彰显,受到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所以“国学底蕴、双语文化、艺术修养”为特色的精品化、国际化学校。

阅读经典文本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长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的学生会变得情趣高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气质优雅。

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浸润学生的心灵。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8

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音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体验,音乐能够激发人们快乐的情绪,只有快乐学习,才会快乐地发展,快乐地成长。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要以快乐作为引导,结合一定的主题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快乐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提出,而北宋教育家程颐也提出寓教于乐的概念。他们认为,只有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才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地将音乐教育的目的展现出来。音乐活动的内容有很多,所以教师要结合一定的主题来引导幼儿快乐地唱、跳、玩,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一、创建体验机会,引发快乐学习

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与作品产生距离,当幼儿对音乐作品缺乏体验性的时候,教师的教学也会呈现出、枯燥无味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建体验的机会,引发学生快乐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歌曲的内容、风格、曲式以游戏的形式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幼儿在游戏中就能够理解到作品的内涵,从而产生愉悦感。

例如,在学习《雨中旋律》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来创设实物情境。首先在教室我布置了许多小伞,然后通过喷壶洒水,营造出雨天的场景。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就可以体验到踏水、赏雨、撑伞等动作,进而就能理解到乐句中欢快的节奏。当幼儿的肢体动作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幼儿就会爱上这首歌曲,从而进行快乐的学习。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艺术,音乐能够熏陶人的思想和内涵,尤其是3到6岁的幼儿,音乐能够激发幼儿对美的体验,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体验的机会,使幼儿可以发现美和感受美。

二、设定音乐主题,促进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是以教师示范为主,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幼儿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实每一个幼儿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教师引导恰当,就可以将幼儿的想象力无限地无限地激发出来。这样就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音乐主题,将课堂交给幼儿自由发挥,鼓励幼儿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表现音乐。

例如,在进行《蔬菜音乐会》活动中,我就设定以蔬菜为主题的音乐会,来实现对蔬菜的探究,以及体会参加音乐会的快乐。首先要求每个幼儿准备一个蔬菜的面具,然后引导幼儿模仿送蔬菜到菜场的场景,并且按照音乐的节奏来表达动作。在送菜的活动中,我不断的引导幼儿互相观察,并且要创造发明新的动作来输送蔬菜。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幼儿幼儿戴上面具,按照不同的蔬菜来表示do、re、mi等音符,然后带领幼儿排好队来演奏《小星星》。

在音乐会中,每一个幼儿都玩得非常开心。通过主题音乐会,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也有了很多的表现机会,在表现过程中幼儿有效地丰富了自身体验,同时音乐主题情境地创设,也能够引导幼儿进入到游戏的情境中,从而体验到音乐的快乐

三、形成丰富示范,激发创造欲望

幼儿音乐教育具有丰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积极地进行示范,就可以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进行示范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进行设计,不能随意而行,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歌唱中人的情感就会被激发,这就是为什么人在伤心或快乐的时候都喜欢歌唱的原因。当教师向幼儿展现出独特的歌唱魅力的时候,幼儿的情感和创作欲望就会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摇篮曲》的时候,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内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向幼儿展示睡觉的场景,通过教师的演唱和肢体的示范,幼儿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动态,有的趴在地板上,有的抱着娃娃,有的用手枕着枕头,也有的几个小朋友相拥而睡。这些肢体语言和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幼儿就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到音乐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效地开拓了幼儿的创作思路。

不管在哪一个学习阶段,示范教学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很好的设计,就无法展现出示范的魅力。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歌曲的内容来进行一定的情境设计,创设符合幼儿理解能力的示范表演,这样才可以取得示范的预期效果,使幼儿在课堂上产生快乐学习的情趣,并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进而产生创作、创新的欲望。

总之,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以幼儿为本,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展现艺术教育的魅力。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幼儿教师一定要注意以快乐作为主要引导,结合一定的主题来进行教学,为幼儿营造快乐的教育氛围,创设快乐的课堂,就可以带领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与美丽。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一生最大的乐趣,是生活中的一股泉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可以滋养人的心灵,通过快乐的音乐课堂,引导幼儿快乐歌唱,那么幼儿就可以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9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传统文化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四个教学手段诵、说、背、写。下面就每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一、诵

本册书所选的篇目都是经典篇目,对学生的做人和学习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美美的诵读课文是一种享受精神的享受和知识的享受。所以我采用了泛读课文,自读课文,译读课文等多种方式。每学一篇古文古诗,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比如,教《诗经。卫风》这一课,学生总读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读,仍有一部分孩子读不熟,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二、说

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先采用读后才让他们“说”,在说中体会文中深奥的内涵!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

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学习《墨子。染于苍则苍》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三、背

熟读成诵经典美文,对孩子来说是个很好的事情,可以说是终生受益!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诗必须都要背熟,无一例外。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很多孩子已经比较熟练的接受了这样多读成诵的方法。

四、写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诗,我会要求学生把它抄写在练习本上。一是为了巩固背诵,二是为了能提示重视书写古文古诗。写完后,同位两个再互相批阅。这样的训练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学生再期末考试的时候,若遇到默写课外的古诗时能把《传统文化》上的古诗写上去。

一学期下来,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每篇古诗古文,能重视这门课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头脑里有了一些积累,心里觉得了安慰。相信随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班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0

这个学期我们继续循着上学期传统文化的教本进行教学,但总沿用用了又用的教学方法觉得很是无力。于是,穷则变,变则通,在很多方面,我都做了尝试。

一、教学方法的变更

这学期的教本尽管没有变,教学方法上却是有了新的变更,除了背诵之外,我们好进行了新的尝试。首先,我们尝试这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只是指导者。这个提法并不新鲜,但具体实施起来确实不容易的。首先我们在班级里面选出几个公认的负责人的小老师。小老师们要做的就是分工之后,将自己领到的课题拿回本小组进行讨论,拿出自己的教学方案来。将教学方案教给老师进行修改。这个阶段,我要做的是对孩子们的“备课”给予一定的指导。然后,轮到哪个小组,就让哪个小组的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授课。

二、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更新

这一学期讲到很多的名人,我当然也不能完全将课堂教给孩子们。我们会不定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名人进行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会进行各种资料的查询。我们会开展例如名人故事会,我知道的名人你来猜等等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到名人的故事,领略到名人的风采。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熟读成诵固然重要,背诵在传统文化这一科目的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绝对不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的。我们在平时的评价中,加入了吟的一面。力求让孩子们在读中,领略古代文化的丰厚与神韵。从一泻如流水般毫无轻重的唱读到字字铿锵没有半点韵味的喊读,到最后读出美感读出文字的生机,我和孩子们经历了反复反复的“再来一遍”。听到现在,孩子们尤其是在读诗的时候,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一定的语感,知道那一个字我们应该停顿,哪一个字我们应该重读,而哪一个字需要拖音,甚是欣慰。

因为本人喜欢古代的东西,有时明知应当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却总忍不住统统收入囊中。我很希望下学期可以继续担任传统文化的教学,让我把自己所知道的,统统说给孩子们,让他们也和我一样,喜欢传统文化,喜欢古老的中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1

一、课题提出背景:

以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学校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在与国家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展开的,是根据本地的课程资源状况,发挥本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的。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从整个学校来说,“诵读中国文化经典”活动,是国学写字教学的延伸,内容是按学生的实际及古诗文的特色编制的,即背诵地方课程《国学启蒙》外,又从《三字经》、《古诗诵读》、《弟子规》、《论语》等中选编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诵古典诗文,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三、“经典诵读”教学的设定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

4、开发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典、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1、每日一读。我校的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天利用眼保健操时间8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或学习新的篇章,或温习旧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教师指导。

2、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各班都应下载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正确、流利,直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一是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教学相长;二是为学生解疑释惑,扶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增进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4、不求甚解。经典诵读重在“读”,读的正确、流利,直至成诵,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宜作过多地讲解,对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进行简介,或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学生以自学自悟为主,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确、具体的要求。越是经典的篇目,越难以理解,甚至发生歧义,当前的任务是让学生记忆牢固原文,等待将来学生的阅历和知识丰富了,自己会寻找到最佳的答案。

5、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经典诵读要与竞赛、演讲、辩论、抄录、歌咏、绘画、手抄报等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五、经典诵读的原则

1、模糊性原则:要求正确朗读,熟读成诵,不要求理解内容,对于其中的生字生词能够识记即可。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

3、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4、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

六、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利用我校已有的经典诵读文本和视频材料,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安排各年级学生的“必读篇目”、“选读篇目”。

七、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

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每周评价

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班长或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

2、学期评价

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为确保诵读质量,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抽查。

学生的达标证书共分为六级,采用由低到高的升级机制。达到六级的学生,由学校颁发经典诵读“小博士”荣誉证书。

八、经典诵读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机构,实行分工负责制。

(1)管理组:负责经典诵读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保障、宣传等事项。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工作组:负责组织各班学生按计划开展诵读活动、定期进行评价、成果展示等事项。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课程保障

(1)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安排经典诵读课时。

(2)利用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中的“日积月累”进行诵读。

3、时间保障

(1)每日晨读。每天早晨诵读10分钟。

(2)亲子同读。每天晚上与家长同读10分钟。

(3)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与校本课程合用课时)。

4、活动保障

(1)与“大量阅读”语文教改实验相结合。经典诵读的目的是强化对传统文化中“经典篇目”的学习,它是学生大量阅读内容中的一部分,不可与“大量阅读”语文教改实验对立起来。

(2)与朝阳读书活动相结合。在继续开展朝阳读书活动良好氛围中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3)与“书香特色班级”创建活动相结合,努力创建独有、独立、独特的班级文化特色。

(4)与小课题研究活动相结合。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设立“小课题”,鼓励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体进行细致的探究,拓宽经典诵读的宽度与深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5、教学用品保障

根据教学需要,学校购置部分学习用书和音像教学资料,设计并印制学生评价等级证书。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2

按照工作计划,我校语文课题组顺利进行了第一、二阶段的研究,围绕我们确定阶段总结的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语文教学实际,组织了系列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一、实验情况综述

1、动员发动情况。

课题组组建后,向实验教师传达课题设计的背景与意图,传达全国教育工作者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带领各实验教师根据年段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和方案。

2、选好文本,以文本为抓手展开传统文化学习。

文化传承以文字为主要载体,学生学习以阅读为主要方式。依照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原则,我们选择了一、二年级以《三字经》、三、四年级以“经典诗文”、五、六年级以“经典文章及名著”等作为学习材料,学习一些简短的文言文。以“诚信”“美德”“志向”“人格”“智慧”等主题为切入点,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适合传统文化学习,同时配合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及拓展。一方面训练了文言知识基本功,一方面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在本学年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五单元就是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我让学生去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不仅在课文教学和口语交际中实施了,习作时还让学生动笔写了。而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向全校同学介绍传统节日和“有趣的汉字”。

(1)开展了全校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2)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举行了校“书香飘飘,伴我成长”读书活动

二、实验效果分析

1、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

自从课题组开展了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之后,学生阅读文言作品的水平不断提高,一些课外阅读用的文言短文,不少学生稍经点拨便可以顺利翻译出来,一次次活动推动着他们一次次反复阅读,读出了情,读出了味,读出了文化。其他活动也激发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情。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学生就获得了与传统文化对话的话语权。

2、学生阅读习惯和认知方式的变化

特别是在经典阅读活动期间,好多学生都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经典,带给他们空前的充实感;充实又使他们体验着生命的幸福状态。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经历,为年轻人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名著与现实的相互映射,使同学们增添了一份以古观今、知人论世的使命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完善着孩子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由于课业负担等原因,不少同学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与实践任务,也有个别同学欲打退堂鼓,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渐渐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评比表彰,激发他们的意识,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由于学习以阅读为主,而阅读又以文言学习为主,学生难免有畏难情绪,加之教师的辅导不能及时有效地跟上,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也影响到部分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下一步工作中,要尽量多地组织一些学习指导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和趣味游艺活动,调整和舒缓情绪,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关注社会,走进生活,立体的全方位的接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3

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他们高兴,现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二班,共34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笠翁对韵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学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5、熟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与语文授课时相混,影响与开设传统文化时目的相违背。

下学期我会注意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收进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4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对基本的知识掌握的较好,但粗心问题严重,导致失分较多,通过一学期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提高。总体来看,差生进步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并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情况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思想教育目标完成情况

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文化知识,从背诗中培养学生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背诗的热情,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美,受到情感与知识的熏陶。

学生期末测评情况分析

通过测评发现学生诵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初步掌握了诗词诵读的韵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足之处是背诵力度不够。

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⑴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⑵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⑶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⑷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⑸要启发学生善于充分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注释。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背诵的要求不够,学生朗读熟练后应该熟读成诵,更有利于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2、课上学生的个性表达不够,教师传授的痕迹还是重了些。

今后教学工作努力方向

1、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2、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

3、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5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间好几个月的实习时间就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了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感觉收益非浅,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以及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专业知识不深的中专生来说,学校带领我们高三学生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是中职生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中职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中职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我们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步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够以进入公司实习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

再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

一是自主学习--工作后不再象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课堂,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在我们实习的单位里,我就遇见了几个非常和善的老员工,只要问他们的是技术上的问题,他们都会一一作答,使我了解到,原来理论跟实际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二是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多问来积累经验。特别是我们的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只是自由观摩,如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三是基本礼仪--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比如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

四是为人处事--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我想,通过这次实习让我认清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和缺点。个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第二是工作态度仍不够积极。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不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若没有工作做时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第三是工作时仍需追求完美,在工作中,不允许丝毫的马虎,严谨认真是时刻要牢记的。第四是学术上不够钻研。这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也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被市场认可的技术才有价值,同时我也认为自己更适合做与人沟通的工作。但我毕竟是一名中专生,需要作一些基本的实际工作,这就需要我个人多关注科研的最新进展,同时,这也对我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第三篇:《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

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他们高兴,现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二班,共34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笠翁对韵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学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5、熟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与语文授课时相混,影响与开设传统文化时目的相违背。

下学期我会注意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收进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2

传统文化我们已经进行了几个学期,上学期有参加优质课评选的经历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就有些驾轻就熟的感觉。下面从两方面对这学期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

一、回顾本学期传统文化教学

本学期传统文化要比一二年级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一些。截止到学期结束,我们总共学习了四部分,分别是三字经节选,幼学琼林节选,山海经节选以及名人名句。不但内容丰富,有很多内容很具有故事性。这样和之前的传统文化比起来,孩子们学到的东西更加具体化,孩子们在故事的引领下,兴趣也相应提高。像三字经,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很多的故事,萤囊映雪,黄香温席等,在故事的指引下,孩子们学起来就更加的津津有味。

这学期我们不再一味的背诵一些内容,因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在三年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三年级传统文化里也有了一些比较长的古文。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除了背诵之外,还增加了吟,读的内容,同时,我们还会在故事的引导下,学习一些古人倡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尽管孩子们的认识还很模糊,但从听课情况来看,孩子们还是愿意接受的。

此外,在一篇小小文章中,我们还会拓展开去。比如大禹治水,我们不仅涉及了治水的内容,还补充了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孩子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到尧舜禹的'仁治。老师甚至分析了当今政治的缺乏之出,知道孩子们似懂非懂,但从小让他们有爱国的主人翁意识也没什么不好。再比如孔子的部分,除了孔子本人,孩子们搜集资料了解了孔子弟子三千以及七十二贤人。讲了子路颜回等人不同的故事特点。内容多了,我们还会互相联系,从花木中联系到诗中的精神寄托。我愿意让孩子们有这样的意识,从小根治这样的传统思想,这不正是传统文化教学目标的真谛吗?

二、展望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

下学期从内容来看,更加丰富,篇幅也会加长。我们可能还会承接这学期的成功经验,同时改变原来低年级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在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些的延伸。在诵读方面,多读多练,让孩子们喜欢上传统文化和思想。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3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教学和教育能力,我校的传统文化进课堂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树立传统文化的学习观

重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导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处处有传统”的观念,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关注传统文化,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探索,关注周围的人、事、物,开展传统文化的积累交流评比活动,养成看报、听广播、做笔记、记日记等习惯。通过树立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观,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意识,从中体验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逐句逐段细嚼慢品的教学模式,找准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对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进行合适的拓展讲解。课堂上教师充分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阅历等主体经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体验、感

受,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3、以教学设计为主,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模式的优质课赛课活动。课题组成员每人都必须参加并参与评价,课堂模式实用且效果较好的给于奖励并在课题组中进行推行。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4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程。民族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能使地方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704、705、706三个班的民族教学,其中各班的人数分别为56、58、60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国家和我们地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我主要以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民族故事和一些民间传说作为铺垫,并让每一个学生也下去收集更多的民族故事和传说,让他们也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里面去,而且也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对我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民族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了解古代文化名人,尤其是我省、我地名人.

3、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4、了解我省传统著名景点及其有关的文化内涵。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民族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用语文授课模式进行课程还不够有开放性。本学期的民族课期末考试也还是比较理想,三个班的平均分分别达到了80、82、88分的好成绩。下学期我会注意查询一些相关资料并与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交流机会,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将会发扬其中的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的民族教学工作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5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即汉语汉字,它准确、优美、严密、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风格、习惯,积淀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性格气质。它同祖国辽阔的领土一样,是祖国存在的标志。一个人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且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情感的表现。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领导着时代的潮流。从雄伟的万里长城,到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从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到令人惊叹不已的编钟编磬……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科技,样样让人自豪、骄傲,这一切,都保存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使之处处充满了创造精神和民族智慧。

2、民族化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3、《传统文化》知识面很广,但太深奥、太死板的知识非常无趣,所以每节课在上课之前,我都会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采取非常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在课上感受我国古代文化内涵,并且学会互相倾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结合学校的广播和本班墙报、手抄报等形式进行文化的宣传,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美感,营造学文化、爱文化、用文化的浓厚氛围,促进学生知识素质的提高,很受学生欢迎。

5、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光靠老师的讲,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因为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所以,上一节课我都会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相关的图片,录像等资源,让学生在形象的感受同时,利用自己的实践,把课堂所学真正内化。这样教学轻松了不少,而且学生看得认真,学得很开心,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吸收了。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6

我们围绕课题核心,有序展开系列活动和研究活动,特总结如下

一、调研情况综述

1、动员发动情况。

为搞好该课题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了语文教师会议,传达了课题设计的背景与意图,并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章,教师根据任教年级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和方案。

2、选好文本,以文本为基本载体展开传统文化学习。

文化传承以文字为主要载体,学生学习以阅读为主要方式。依照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原则,我们选择了初中课本里的经典课文,挖掘其内在文化,对学生展开教育;选择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典作品对学生进行讲解;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名著,并与他们保持沟通互动;选择整理家乡传统文化之名人故事等,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传授经典语文知识,一方面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3、用各项活动推动课题深入开展。

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比赛,掀起“经典颂读”之热潮;开展经典诗词硬笔书法比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举行读书活动。

4、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学习活动

背诵经典古诗文,默写经典古诗文;讲述成语故事;名著推荐,我的发现。

5、借活动促进课题开展

学校聘请专家来传经送宝,这既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寻找精神的根的同时走进传统,感受传统经典的无限魅力,同事也可以促进课题的开展。

二、活动分析

1、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

自从课题组开展了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之后,学生阅读水平不断提高,一次次活动推动着他们一次次反复阅读,读出了情,读出了味,读出了文化。其他活动也激发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情。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学生就获得了与传统文化对话的话语权。

2、学生阅读习惯和认知方式的变化

特别是在经典阅读活动期间,好多学生都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经典,带给他们空前的充实感;充实又使他们体验着生命的幸福状态。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经历,为学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名著与现实的.相互映射,使同学们增添了一份以古观今、知人论世的使命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完善着孩子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实验活动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虽然占去了学生的不少时间,但并没有降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只是学习成绩未下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热情将会推动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占用课时的问题。部分老师和学生担心影响学业进度,想退却。结合学校或年级组多开展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分享传统文化。

2、学生的调查和实践问题。住宿生较多,很少走进生活和社会,鼓励学生积极有效利用假期时间;教师多搜集相关的材料,展示分享给学生。

3、家乡文化名人资料的搜集整理

多走访知名人士和传统文化热爱者,借力完成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7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学了不少古诗,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学方式

⑴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⑵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⑶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⑷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三、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8

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这一《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融入中小学教师教学活动之中,解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言文字报社》、《语文建设》杂志、北京中昊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单位于20xx年5月12至14日,联合在山东济宁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在历时三天的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四位教育专家的理论报告、三位教育专家的经验分享、四位教师的示范课并观看了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孩子们的成果汇报演出。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彭城书院院长、国学教育专家汉风先生等名家学者应邀为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科研机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德育管理干及骨干教师,社会教育机构干部及教师,国学爱好者做专题培训。

在此次培训中,既有名家讲座,阐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及核心价值观;又有名师课堂,举行全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堂名师示范课。既有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又有传统文化教育典型单位及个人经验分享。培训的第一课是汉风先生带来的专题报告《传统文化与教师素养》。在报告中,汉风先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呼吁教师修身厚德,回归教师本位,以身作则,正己化人,引领学生从善如流,求真知,做真人,干真事。汉风先生的报告充满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他在报告中洋溢出来的浩然正气,对传统文化的赤子情怀,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来自新疆的一位老师则认为:“聆听汉风先生的讲学如沐春风,又如雷贯耳。”

在当天下午的培训中,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吟诵讲座。在我去济宁学习之前,我在鲁东大学就听过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课。他说:吟诵作为中国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已经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可是我们却抛弃它,模仿欧洲重音语言诵读方式的“朗诵”,用西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中国的文化。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先生在《不战而胜》一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今天的传统吟诵还有最后的一点点,再不挽留,就将基本消失。我们应该让吟诵重新回到课堂,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用中国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在徐建顺老师的吟诵练习课上。徐老师带着我们反复练习不同格律的诗词、教我们给诗进行作曲,争取达到看见字就能唱的目标。在这不断的吟诵中,我才知道以前有多少诗是因为错读而错误的理解了,也终于理解孔子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有人这样读书,所以初看时只觉得新奇,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才知道,原来古人是这样读书的,原来吟诵更能凸显诗歌的内涵和韵味,原来只有通过吟诵才能设身处地了解诗人的情感。全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副会长、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嘉庚先生做了《国学教育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校长沈建华则结合学校实际为大家带来《做不一样的教育,让孔子走向国际》的.介绍。济宁孔子国际学校的师生还为大家奉献了精彩的传统文化节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从专家们的报告中,我体会到: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积极引导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

在报告中,彭城书院的院长汉风先生还为大家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并从汉字的角度阐发了“教育”、“科学”与“研究”的文化内涵。汉风先生引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只十几个字就把教育的本质说清楚了。用今天的话来讲,教育就是施教者,即老师做示范;受教者,即学生来模仿。“育”,就是引导和培养后代让他持善心,说善言,做好事。由此看来,真正的教育是身正为范,正己化人的实践。汉风先生说:“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德性,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到行为世范。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许多诗句已成了国人在生活中互相传诵的语言,并成为做人准则,一代一代地流传。本次学习中,我们共聆听了四节示范课。

读《论语》,话“诚信”——是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教师赵西恒讲的。他从《论语》中有关诚信的语句出发,联系学生身边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生从交友、教子、社会、经商、治国等方面,提出了“诚信”的重要性。 《笠翁对韵》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5小学陈学军老师讲的。《笠翁对韵》是作者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成的,是从前人们学习写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因为他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一东》中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很适合孩子背诵。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扎实。经典美文教学的课堂应该多些诗味,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应该“难得糊涂”,应该追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境界,不必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要轻字词解析,重诵读感悟,从而使课堂多些生趣,多些个性。所以,在教学时,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带进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当中,思路清晰、构思巧妙、一举数得。诵读感悟是提高国学经典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皆是明证。因此,老师把有感情的朗读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特点。从这几节的观课中让我体会到:教师应立足课堂,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牢记优良的传统美德。

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孔子国际学校。学校以“科学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完美”为校风,以“仁、达、雅、智、信”为校训。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提倡“学习、创造、享受”的育人理念,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秉持“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融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教师是财富、学生是宝贝、家长是朋友”的管理宗旨,短短几年的时间,超前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独特的课程体系日臻完善,鲜明的办学特色逐渐彰显,受到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所以“国学底蕴、双语文化、艺术修养”为特色的精品化、国际化学校。

阅读经典文本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长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的学生会变得情趣高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气质优雅。

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浸润学生的心灵。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9

临沂九曲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学了不少古诗,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学方式

(一)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二)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三)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

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四)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三、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0

一转眼,一个学年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方案,现总结如下:

一、学经典

把传统文化教育扩展到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于本学年把传统文化教育扩展到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导处做了详细计划,以教研组和兴趣小组为主,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多角度、多方位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

二、见行动

在学习经典中,重在立行。所以,我校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中,开展“学一句,做一句”的践行。定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学校抓住这一良机,及时做好组织与策划工作。

1、利用周一升国旗、晨会、路队放学、诗文诵读课反复熏陶,重复教育,反复抓,抓反复,日久天长,无形中理解了其中内涵,成为自发的精神支柱,促进了学习与生活。

2、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活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宣传栏对传统文化比赛内容进行细化与分解宣传,总之,学校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宣传途径以及各种媒体在学校至班级营造一种亲切、温馨、和谐氛围而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三、出成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一个懂礼貌的,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校风、学风得到很大改观。学生学习努力了,学会认真做事了,讲究吃穿的少了,懂事了,孝顺了。

一个学年结束了,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只是个开始,更多的工作还将继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更多的事情还有待我们去做。以后,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进一步走向深入,使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进一步浓厚传统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特色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取得新的收获,新的成果。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1

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二班,共46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了解古代文化名人,尤其是我省名人

3、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4、了解我省传统著名景点及其有关的文化内涵。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用语文授课模式进行课程还不够有开放性。

下学期我会注意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2

今学期,根据课程设,开设了《传统文化》的教学课程,目的在于,以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以古典之美来陶冶学生,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学内容主要以传统诗词诵读为主。多学一些传统的诗词,对加深孩子们的文化底蕴是很有帮助的。

《弟子规》、《小儿语》、《续小儿语》等为主。传统文化教学之初,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拗口的古文让孩子们背诵起来着实非常困难。我们反复诵读诵读,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我开展了很多的小游戏。先是老师高声的读,学生小声跟读,反复几次之后,学生老师比赛,看谁读得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字音准确。最后让孩子们领着老师读,孩子们开展比赛。一路下来不少孩子已经背的差不多了,然后我再给他们自由诵读的时间,提出要求,让他们通过诵读,读出自己的声音。同时,还可以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孩子们背诵的兴致很高,我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想法。背过之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孩子们极容易把辛辛苦苦背过的东西遗忘。于是又要反复的复习,让孩子们反复背。不过,这个年龄记住的'东西会深刻的记在最心底,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掉。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使学生感悟到了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到了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艺术,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学生们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无论怎样,孩子们并没有排斥,学而优则仕,希望我们今天的努力,换来孩子们以后美好的生活。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3

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立、自爱这种品德,独立人格、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在厄运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气馁,积极奋起抗争。“君子敬德修业,与时偕行,有所作为。”把这个精神集中在凝聚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奋斗,要像上天宇宙这种星系的天体的生生不息的运行一样,只争朝夕、自强不息。个体生无所息,整个群体和民族生生不息,只有无数的个体的生无所息,才能构成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个我们又可以把它概括为凌云志。

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上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学习,对我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千字文》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么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化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

5、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通过我们建立起开放式的传统文化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经历传统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我们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50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通过一堂堂氤氲着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4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一、工作的总体概述

我们开展这么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了解古文化的的内涵;同时,增进学生的文化积累,让学生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传统文化在这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字经》《幼学琼林》《山海经》《孔子语录》《孟子格言》的经典篇目内容,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背诵,有利于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品德和习惯,同时还增长了知识,对祖国热爱之情不断增加,也陶冶了情操。

二、学生的收获

本学期,针对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理解文意进行背诵的方式来学习学习传统文化。把每一课的文意解释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熟练记忆文章。并且采取多种学习方法,例如:小组学习、同位之间比赛、老师抽查、小组长检查等,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三、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由于课时较少,学习的时间较短,所以感觉课堂教学很仓促,不能够仔细揣摩每句诗文的意思,也不能认真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知识的学习只限于表面的学习。大多的背诵时间也只能放在课后。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细致学习,制定好可行的学期计划,注意学生学习的扎实程度。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5

这个学期我们继续循着上学期传统文化的教本进行教学,但总沿用用了又用的教学方法觉得很是无力。于是,穷则变,变则通,在很多方面,我都做了尝试。

一、教学方法的变更

这学期的教本尽管没有变,教学方法上却是有了新的变更,除了背诵之外,我们好进行了新的尝试。首先,我们尝试这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只是指导者。这个提法并不新鲜,但具体实施起来确实不容易的。首先我们在班级里面选出几个公认的负责人的小老师。小老师们要做的'就是分工之后,将自己领到的课题拿回本小组进行讨论,拿出自己的教学方案来。将教学方案教给老师进行修改。这个阶段,我要做的是对孩子们的“备课”给予一定的指导。然后,轮到哪个小组,就让哪个小组的组长代表小组进行授课。

二、教学内容的充实与更新

这一学期讲到很多的名人,我当然也不能完全将课堂教给孩子们。我们会不定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名人进行研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会进行各种资料的查询。我们会开展例如名人故事会,我知道的名人你来猜等等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到名人的故事,领略到名人的风采。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熟读成诵固然重要,背诵在传统文化这一科目的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绝对不是一枝独秀,独领风骚的。我们在平时的评价中,加入了吟的一面。力求让孩子们在读中,领略古代文化的丰厚与神韵。从一泻如流水般毫无轻重的唱读到字字铿锵没有半点韵味的喊读,到最后读出美感读出文字的生机,我和孩子们经历了反复反复的“再来一遍”。听到现在,孩子们尤其是在读诗的时候,有了很大的进步。有了一定的语感,知道那一个字我们应该停顿,哪一个字我们应该重读,而哪一个字需要拖音,甚是欣慰。

因为本人喜欢古代的东西,有时明知应当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却总忍不住统统收入囊中。我很希望下学期可以继续担任传统文化的教学,让我把自己所知道的,统统说给孩子们,让他们也和我一样,喜欢传统文化,喜欢古老的中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6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传统文化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四个教学手段诵、说、背、写。下面就每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一、诵

本册书所选的篇目都是经典篇目,对学生的做人和学习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美美的诵读课文是一种享受精神的享受和知识的享受。所以我采用了泛读课文,自读课文,译读课文等多种方式。每学一篇古文古诗,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比如,教《诗经。卫风》这一课,学生总读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读,仍有一部分孩子读不熟,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二、说

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先采用读后才让他们“说”,在说中体会文中深奥的内涵!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

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学习《墨子。染于苍则苍》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三、背

熟读成诵经典美文,对孩子来说是个很好的事情,可以说是终生受益!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诗必须都要背熟,无一例外。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很多孩子已经比较熟练的接受了这样多读成诵的方法。

四、写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诗,我会要求学生把它抄写在练习本上。一是为了巩固背诵,二是为了能提示重视书写古文古诗。写完后,同位两个再互相批阅。这样的训练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学生再期末考试的时候,若遇到默写课外的古诗时能把《传统文化》上的古诗写上去。

一学期下来,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每篇古诗古文,能重视这门课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头脑里有了一些积累,心里觉得了安慰。相信随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班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7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了《大学》、《论语》、《中庸》,回眸这一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相长

在一学期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我在教学模式上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索。在不断地实践和思考中,每篇古文的课堂教学模式大体固定下来,主要经过五个步骤:导课、指导初读、指导流利朗读、理解文意和熟读成诵。在理解文意方面,这学期我们做得更深了一步,一年级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一般对古文内容不做解释和感悟。这学期借助课件的直观作用和课后的文意,我引导学生最起码粗略理解古文意思。教材在这方面也做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理解古文的意思,并要求学生在这方面做出自我评价。经过这样逐步地实践,我感到传统文化课堂渐渐有了自己的特色,有了一套学生熟悉的教学流程,担负起了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

学生也有了很多收获。许多学生被激发起了诵读古文的热情,在课堂上积极朗诵,有的孩子还能在课外提前预习,先于别人背诵下来。不难看出孩子们喜欢这样的韵文,喜欢一遍遍重复着吟诵。在吟诵中,在感悟理解中,孩子们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体会到古文的特色,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在准备传统文化诵读比赛内容的时候,学生们在我的指导下自主琢磨形式,形成了一个还不错的节目,受到了家长们和老师们的好评。

二、教法学法

教学策略主要有:

1、重视范读和带读的作用。毕竟是古文,他们喜欢老师范读和带读,老师一范读和带读很多难的知识变得容易多了。

2、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增强教学直观性。我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有针对性地强化一些教学要点,对于化解难度和激发兴趣很有帮助。

3、教给学生多样的学习方式。有怎样独立背诵的'方法,有同位合作背诵的方法,还有小组合作背诵的方法。

4、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课堂上,我都会让很多孩子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背诵给大家听,在听取学生诵读的时候,我都会给予适当地评价。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发展现有的经过实践检验过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改进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地方,完善教学模式。

2、研究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古文兴趣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3、关注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4、研究新的评价方式,使评价起到促进教学的有效作用。

5、研究新的古文诵读的方式,结合下学期的传统文化诵读比赛,探索一些喜闻乐见、切合文化内涵的展示方式。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8

下学期开展了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这对孩子们是好事。多学一些传统的诗词,对加深孩子们的文化底蕴是很有帮助的。我按照学校的规定,拿出一节读书会给孩子们补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学之初,还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拗口的古文让孩子们背诵起来着实非常困难。我们反复诵读诵读,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我开展了很多的小游戏。先是老师高声的读,学生小声跟读,反复几次之后,学生老师比赛,看谁读得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字音准确。最后让孩子们领着老师读,孩子们开展比赛。一路下来不少孩子已经背的'差不多了,然后我再给他们自由诵读的时间,提出要求,让他们通过诵读,读出自己的声音。同时,还可以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孩子们背诵的兴致很高,我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想法。背过之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孩子们极容易把辛辛苦苦背过的东西遗忘。于是又要反复的复习,让孩子们反复背。不过,这个年龄记住的东西会深刻的记在最心底,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磨灭掉。

我发现,今天的孩子读起这些古文来也带了不少市井的气息。不似当年的归有光,在斑驳的桂影下,在窗明几净的项脊轩里读书的心平气和,他们的心里没有装着一个古人的心思,没有古人的情怀。听他们读起这些东西来,心里难免会有一丝丝的酸楚。

无论怎样,孩子们并没有排斥,学而优则仕,希望我们今天的努力,换来孩子们以后美好的生活。

第四篇: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

按照工作计划,我校语文课题组顺利进行了第一、二阶段的研究,围绕我们确定阶段总结的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语文教学实际,组织了系列传统文化学习活动。

一、实验情况综述

1、动员发动情况。

课题组组建后,向实验教师传达课题设计的背景与意图,传达全国教育工作者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带领各实验教师根据年段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和方案。

2、选好文本,以文本为抓手展开传统文化学习。

文化传承以文字为主要载体,学生学习以阅读为主要方式。依照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的原则,我们选择了一、二年级以《三字经》、三、四年级以“经典诗文”、五、六年级以“经典文章及名著”等作为学习材料,学习一些简短的文言文。以“诚信”“美德”“志向”“人格”“智慧”等主题为切入点,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适合传统文化学习,同时配合了课内文言文的学习及拓展。一方面训练了文言知识基本功,一方面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4、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在本学年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五单元就是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我让学生去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不仅在课文教学和口语交际中实施了,习作时还让学生动笔写了。而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向全校同学介绍传统节日和“有趣的汉字”。

(1)开展了全校经典诗文朗诵比赛;

(2)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举行了校“书香飘飘,伴我成长”读书活动

二、实验效果分析

1、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

自从课题组开展了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之后,学生阅读文言作品的水平不断提高,一些课外阅读用的文言短文,不少学生稍经点拨便可以顺利翻译出来,一次次活动推动着他们一次次反复阅读,读出了情,读出了味,读出了文化。其他活动也激发了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热情。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学生就获得了与传统文化对话的话语权。

2、学生阅读习惯和认知方式的变化

特别是在经典阅读活动期间,好多学生都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经典,带给他们空前的充实感;充实又使他们体验着生命的幸福状态。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经历,为年轻人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名著与现实的相互映射,使同学们增添了一份以古观今、知人论世的使命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完善着孩子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由于课业负担等原因,不少同学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与实践任务,也有个别同学欲打退堂鼓,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渐渐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评比表彰,激发他们的意识,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由于学习以阅读为主,而阅读又以文言学习为主,学生难免有畏难情绪,加之教师的辅导不能及时有效地跟上,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也影响到部分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下一步工作中,要尽量多地组织一些学习指导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和趣味游艺活动,调整和舒缓情绪,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关注社会,走进生活,立体的全方位的接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2

一转眼,一个学年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方案,现总结如下:

一、学经典

把传统文化教育扩展到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于本学年把传统文化教育扩展到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导处做了详细计划,以教研组和兴趣小组为主,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多角度、多方位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取其精华。

二、见行动

在学习经典中,重在立行。所以,我校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中,开展“学一句,做一句”的践行。定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学校抓住这一良机,及时做好组织与策划工作。

1、利用周一升国旗、晨会、路队放学、诗文诵读课反复熏陶,重复教育,反复抓,抓反复,日久天长,无形中理解了其中内涵,成为自发的精神支柱,促进了学习与生活。

2、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活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宣传栏对传统文化比赛内容进行细化与分解宣传,总之,学校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宣传途径以及各种媒体在学校至班级营造一种亲切、温馨、和谐氛围而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三、出成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一个懂礼貌的,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较大的变化,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高,校风、学风得到很大改观。学生学习努力了,学会认真做事了,讲究吃穿的少了,懂事了,孝顺了。

一个学年结束了,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只是个开始,更多的工作还将继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更多的事情还有待我们去做。以后,我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将进一步走向深入,使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课余活动得以全面展开。进一步浓厚传统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德育特色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取得新的收获,新的成果。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3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一、工作的总体概述

我们开展这么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了解古文化的的内涵;同时,增进学生的文化积累,让学生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传统文化在这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字经》《幼学琼林》《山海经》《孔子语录》《孟子格言》的经典篇目内容,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背诵,有利于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品德和习惯,同时还增长了知识,对祖国热爱之情不断增加,也陶冶了情操,工作总结《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二、学生的收获

本学期,针对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理解文意进行背诵的方式来学习学习传统文化。把每一课的文意解释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熟练记忆文章。并且采取多种学习方法,例如:小组学习、同位之间比赛、老师抽查、小组长检查等,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三、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由于课时较少,学习的时间较短,所以感觉课堂教学很仓促,不能够仔细揣摩每句诗文的意思,也不能认真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知识的学习只限于表面的学习。大多的背诵时间也只能放在课后。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细致学习,制定好可行的学期计划,注意学生学习的扎实程度。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4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程。民族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能使地方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704、705、706三个班的民族教学,其中各班的人数分别为56、58、60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国家和我们地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我主要以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民族故事和一些民间传说作为铺垫,并让每一个学生也下去收集更多的民族故事和传说,让他们也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里面去,而且也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对我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民族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了解古代文化名人,尤其是我省、我地名人.

3、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4、了解我省传统著名景点及其有关的文化内涵。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民族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用语文授课模式进行课程还不够有开放性。本学期的民族课期末考试也还是比较理想,三个班的平均分分别达到了80、82、88分的好成绩。下学期我会注意查询一些相关资料并与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交流机会,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将会发扬其中的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的民族教学工作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5

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二班,共46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了解古代文化名人,尤其是我省名人

3、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4、了解我省传统著名景点及其有关的文化内涵。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用语文授课模式进行课程还不够有开放性。

下学期我会注意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6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即汉语汉字,它准确、优美、严密、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风格、习惯,积淀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性格气质。它同祖国辽阔的领土一样,是祖国存在的标志。一个人能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且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热爱祖国的表现,是维护民族尊严、民族情感的表现。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领导着时代的潮流。从雄伟的万里长城,到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从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到令人惊叹不已的编钟编磬……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科技,样样让人自豪、骄傲,这一切,都保存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使之处处充满了创造精神和民族智慧。

2、民族化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3、《传统文化》知识面很广,但太深奥、太死板的知识非常无趣,所以每节课在上课之前,我都会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采取非常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在课上感受我国古代文化内涵,并且学会互相倾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结合学校的广播和本班墙报、手抄报等形式进行文化的宣传,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美感,营造学文化、爱文化、用文化的浓厚氛围,促进学生知识素质的提高,很受学生欢迎。

5、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光靠老师的讲,是起不到很大作用的,因为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所以,上一节课我都会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到相关的图片,录像等资源,让学生在形象的感受同时,利用自己的实践,把课堂所学真正内化。这样教学轻松了不少,而且学生看得认真,学得很开心,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吸收了。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7

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总结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教学和教育能力,我校的传统文化进课堂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树立传统文化的学习观

重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导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处处有传统”的观念,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关注传统文化,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探索,关注周围的人、事、物,开展传统文化的积累交流评比活动,养成看报、听广播、做笔记、记日记等习惯。通过树立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观,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意识,从中体验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逐句逐段细嚼慢品的教学模式,找准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对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进行合适的拓展讲解。课堂上教师充分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阅历等主体经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体验、感

受,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3、以教学设计为主,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模式的优质课赛课活动。课题组成员每人都必须参加并参与评价,课堂模式实用且效果较好的给于奖励并在课题组中进行推行。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8

今学期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我们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是传统文化课。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一年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四个教学手段——读、说、背、写。下面就每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一、读

每学一篇古文古诗,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比如,教《治家格言》(节选一)这一课,学生总读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读,仍有一部分孩子读不熟“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二、说

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学习《逢老人》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三、背

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诗必须都要背熟,无一例外。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所以,一开始我会要求学生必须要读到二十遍。到了后来这些篇,就没有做这样的要求,因为很多孩子已经比较熟练的接受了这样多读成诵的方法。背诵过以后,我让学生到台前来背,我一个一个的检查,我会在背诵熟练的孩子的书上打一个背过的记号。班里有六十个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多,有的孩子读几遍就能背得很好,有的孩子读很多遍都背不过,还有的孩子边背边玩,根本背不到心里去。有时候,我会留下那些到点了还背不过的孩子,等家长来了以后,陪着背熟,我画上记号才能回家。只要有过这样的一次,下几次背诵就都积极许多,因为每个孩子既怕留在这里耽误回家,又觉得丢人,被家长批评。一般情况下,我就让那几个还真没有背熟的孩子回家背诵,签名,第二天我再检查。我当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背过,在记忆里留存文化痕迹。若是蜻蜓点水,若是只抓优秀,恐怕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学不能实现面向全体,也不能培养每个孩子重视这门课程的态度,更不能使每个孩子都有扎实的积累。

四、写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诗,我会要求学生把它抄写在练习本上。一是为了巩固背诵,二是为了能提示重视书写古文古诗。写完后,同位两个再互相批阅。这样的训练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学生再期末考试的时候,若遇到默写课外的古诗时能把《传统文化》上的古诗写上去。

一学期下来,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每篇古诗古文,能重视这门课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头脑里有了一些积累,心里觉得了安慰。相信随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班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9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传统文化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四个教学手段诵、说、背、写。下面就每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一、诵

本册书所选的篇目都是经典篇目,对学生的做人和学习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美美的诵读课文是一种享受精神的享受和知识的享受。所以我采用了泛读课文,自读课文,译读课文等多种方式。每学一篇古文古诗,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比如,教《诗经。卫风》这一课,学生总读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读,仍有一部分孩子读不熟,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二、说

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先采用读后才让他们“说”,在说中体会文中深奥的内涵!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

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学习《墨子。染于苍则苍》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三、背

熟读成诵经典美文,对孩子来说是个很好的事情,可以说是终生受益!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诗必须都要背熟,无一例外。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很多孩子已经比较熟练的接受了这样多读成诵的方法。

四、写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诗,我会要求学生把它抄写在练习本上。一是为了巩固背诵,二是为了能提示重视书写古文古诗。写完后,同位两个再互相批阅。这样的训练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学生再期末考试的时候,若遇到默写课外的古诗时能把《传统文化》上的古诗写上去。

一学期下来,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每篇古诗古文,能重视这门课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头脑里有了一些积累,心里觉得了安慰。相信随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班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0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对基本的知识掌握的较好,但粗心问题严重 ,导致失分较多 ,通过一学期的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提高。总体来看,差生进步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并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情况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思想教育目标完成情况

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文化知识,从背诗中培养学生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背诗的热情,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美,受到情感与知识的熏陶。

学生期末测评情况分析

通过测评发现学生诵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初步掌握了诗词诵读的韵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足之处是背诵力度不够。

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⑴ 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⑵ 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⑶ 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⑷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⑸要启发学生善于充分利用,但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注释。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背诵的要求不够,学生朗读熟练后应该熟读成诵,更有利于对这些知识的掌握。

2、课上学生的个性表达不够,教师传授的痕迹还是重了些。

今后教学工作努力方向

1、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2、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

3、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1

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立、自爱这种品德,独立人格、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在厄运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气馁,积极奋起抗争。“君子敬德修业,与时偕行,有所作为。”把这个精神集中在凝聚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奋斗,要像上天宇宙这种星系的天体的生生不息的运行一样,只争朝夕、自强不息。个体生无所息,整个群体和民族生生不息,只有无数的个体的生无所息,才能构成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个我们又可以把它概括为凌云志。

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上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学习,对我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千字文》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么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化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

5、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通过我们建立起开放式的传统文化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经历传统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我们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50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通过一堂堂氤氲着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2

一、课题提出背景:

以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近年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学校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在与国家课程的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展开的,是根据本地的课程资源状况,发挥本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的。

开展“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活动,正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

从整个学校来说,“诵读中国文化经典”活动,是国学写字教学的延伸,内容是按学生的实际及古诗文的特色编制的,即背诵地方课程《国学启蒙》外,又从《三字经》、《古诗诵读》、《弟子规》、《论语》等中选编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背诵古典诗文,有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使全校师生文明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二、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生、社会和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让儿童在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直面经典,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使其受益终生。用经典武装孩子们的头脑,成为使他们走向成功的捷径。

三、“经典诵读”教学的设定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工作中去汲取民族精神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乏,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教育。

2、陶冶情操。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善文,佳言懿行。熟读成诵,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强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

4、开发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典、培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1、每日一读。我校的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天利用眼保健操时间8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或学习新的篇章,或温习旧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教师指导。

2、每周一课。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诵读。各班都应下载经典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正音断句,务求读音正确、流利,直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

3、师生、亲子同读。要求老师、家长与学生同步诵读相同的内容。一是为学生做出表率,同读同悟,教学相长;二是为学生解疑释惑,扶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增进师生关系、亲子关系。

4、不求甚解。经典诵读重在“读”,读的正确、流利,直至成诵,可视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宜作过多地讲解,对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对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可以进行简介,或指导学生查找、阅读相关资料。学生以自学自悟为主,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作明确、具体的要求。越是经典的篇目,越难以理解,甚至发生歧义,当前的任务是让学生记忆牢固原文,等待将来学生的阅历和知识丰富了,自己会寻找到最佳的答案。

5、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经典诵读要与竞赛、演讲、辩论、抄录、歌咏、绘画、手抄报等学习形式结合起来,增加诵读的趣味性,切忌一成不变,枯燥乏味,把诵读变成了“苦读”。

五、经典诵读的原则

1、模糊性原则:要求正确朗读,熟读成诵,不要求理解内容,对于其中的生字生词能够识记即可。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

3、自主性原则: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诵读指定的篇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读自悟,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诵读更多的篇目,并给予相应的积极评价。

4、激励性原则: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注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民族的传统文化。

六、经典诵读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利用我校已有的经典诵读文本和视频材料,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安排各年级学生的“必读篇目”、“选读篇目”。

七、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

对于学生个体经典诵读的成果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每周评价

采用学习小组自评法,评价组员一周的诵读进度和记忆水平。由各班诵读小组的组长担任检测组长,在每周的周末逐一检测本组的同学,并将检测情况报告班长或老师。老师进行抽测并作相应的调整或要求。

2、学期评价

采用学期达标升级评价法。在每学期的期末,由各班的语文老师负责评价本班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够背诵必读篇目并达到质量要求的学生,发给通过该篇目的达标证书。为确保诵读质量,学校对通过达标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抽查。

学生的达标证书共分为六级,采用由低到高的升级机制。达到六级的学生,由学校颁发经典诵读“小博士”荣誉证书。

八、经典诵读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经典诵读活动领导机构,实行分工负责制。

(1)管理组:负责经典诵读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保障、宣传等事项。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工作组:负责组织各班学生按计划开展诵读活动、定期进行评价、成果展示等事项。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课程保障

(1)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安排经典诵读课时。

(2)利用语文主题学习模式中的“日积月累”进行诵读。

3、时间保障

(1)每日晨读。每天早晨诵读10分钟。

(2)亲子同读。每天晚上与家长同读10分钟。

(3)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与校本课程合用课时)。

4、活动保障

(1)与“大量阅读”语文教改实验相结合。经典诵读的目的是强化对传统文化中“经典篇目”的学习,它是学生大量阅读内容中的一部分,不可与“大量阅读”语文教改实验对立起来。

(2)与朝阳读书活动相结合。在继续开展朝阳读书活动良好氛围中推进“经典诵读”活动。

(3)与“书香特色班级”创建活动相结合,努力创建独有、独立、独特的班级文化特色。

(4)与小课题研究活动相结合。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设立“小课题”,鼓励学习小组或学生个体进行细致的探究,拓宽经典诵读的宽度与深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5、教学用品保障

根据教学需要,学校购置部分学习用书和音像教学资料,设计并印制学生评价等级证书。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3

临沂九曲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学了不少古诗,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工作总结《四年级一班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二、教学方式

(一)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二)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三)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

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四)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三、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4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一、教育教学

1、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古诗

拗口的古文让孩子们背诵起来着实非常困难。我们反复诵读诵读,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我开展了很多的小游戏同时,还可以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孩子们背诵的兴致很高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认字多、学得快的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带头教给其他学生。

2、采用多种形式讲授知识

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动手剪纸、做泥塑等多种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渊源。

二、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半年的学习,完成了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想教

育目标的要求,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年级学生认字少、知识层面低,大部分知识要依靠教师讲授,教学形式单一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讲授知识,文字简单,形式多样,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

总之,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会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更加有效的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开出花、结出果。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5

传统文化我们已经进行了几个学期,上学期有参加优质课评选的经历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就有些驾轻就熟的感觉。下面从两方面对这学期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

一、回顾本学期传统文化教学

本学期传统文化要比一二年级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一些。截止到学期结束,我们总共学习了四部分,分别是三字经节选,幼学琼林节选,山海经节选以及名人名句。不但内容丰富,有很多内容很具有故事性。这样和之前的传统文化比起来,孩子们学到的东西更加具体化,孩子们在故事的引领下,兴趣也相应提高。像三字经,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很多的故事,萤囊映雪,黄香温席等,在故事的指引下,孩子们学起来就更加的津津有味。

这学期我们不再一味的背诵一些内容,因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在三年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三年级传统文化里也有了一些比较长的古文。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除了背诵之外,还增加了吟,读的内容,同时,我们还会在故事的引导下,学习一些古人倡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尽管孩子们的认识还很模糊,但从听课情况来看,孩子们还是愿意接受的。

此外,在一篇小小文章中,我们还会拓展开去。比如大禹治水,我们不仅涉及了治水的内容,还补充了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孩子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到尧舜禹的仁治。老师甚至分析了当今政治的缺乏之出,知道孩子们似懂非懂,但从小让他们有爱国的主人翁意识也没什么不好。再比如孔子的部分,除了孔子本人,孩子们搜集资料了解了孔子弟子三千以及七十二贤人。讲了子路颜回等人不同的故事特点。内容多了,我们还会互相联系,从花木中联系到诗中的精神寄托。我愿意让孩子们有这样的意识,从小根治这样的传统思想,这不正是传统文化教学目标的真谛吗?

二、展望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

下学期从内容来看,更加丰富,篇幅也会加长。我们可能还会承接这学期的成功经验,同时改变原来低年级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在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些的延伸。在诵读方面,多读多练,让孩子们喜欢上传统文化和思想。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好。

第五篇:《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

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这一《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融入中小学教师教学活动之中,解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言文字报社》、《语文建设》杂志、北京中昊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单位于20xx年5月12至14日,联合在山东济宁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在历时三天的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四位教育专家的理论报告、三位教育专家的经验分享、四位教师的示范课并观看了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孩子们的成果汇报演出。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彭城书院院长、国学教育专家汉风先生等名家学者应邀为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科研机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德育管理干及骨干教师,社会教育机构干部及教师,国学爱好者做专题培训。

在此次培训中,既有名家讲座,阐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及核心价值观;又有名师课堂,举行全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堂名师示范课。既有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又有传统文化教育典型单位及个人经验分享。培训的第一课是汉风先生带来的专题报告《传统文化与教师素养》。在报告中,汉风先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呼吁教师修身厚德,回归教师本位,以身作则,正己化人,引领学生从善如流,求真知,做真人,干真事。汉风先生的报告充满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他在报告中洋溢出来的浩然正气,对传统文化的赤子情怀,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来自新疆的一位老师则认为:“聆听汉风先生的讲学如沐春风,又如雷贯耳。”

在当天下午的培训中,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吟诵讲座。在我去济宁学习之前,我在鲁东大学就听过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课。他说:吟诵作为中国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已经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可是我们却抛弃它,模仿欧洲重音语言诵读方式的“朗诵”,用西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中国的文化。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先生在《不战而胜》一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今天的传统吟诵还有最后的一点点,再不挽留,就将基本消失。我们应该让吟诵重新回到课堂,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用中国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在徐建顺老师的吟诵练习课上。徐老师带着我们反复练习不同格律的诗词、教我们给诗进行作曲,争取达到看见字就能唱的目标。在这不断的吟诵中,我才知道以前有多少诗是因为错读而错误的理解了,也终于理解孔子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有人这样读书,所以初看时只觉得新奇,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才知道,原来古人是这样读书的,原来吟诵更能凸显诗歌的内涵和韵味,原来只有通过吟诵才能设身处地了解诗人的情感。全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副会长、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嘉庚先生做了《国学教育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校长沈建华则结合学校实际为大家带来《做不一样的教育,让孔子走向国际》的介绍。济宁孔子国际学校的师生还为大家奉献了精彩的传统文化节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从专家们的报告中,我体会到: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积极引导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

在报告中,彭城书院的院长汉风先生还为大家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并从汉字的角度阐发了“教育”、“科学”与“研究”的文化内涵。汉风先生引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只十几个字就把教育的本质说清楚了。用今天的话来讲,教育就是施教者,即老师做示范;受教者,即学生来模仿。“育”,就是引导和培养后代让他持善心,说善言,做好事。由此看来,真正的教育是身正为范,正己化人的实践。汉风先生说:“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德性,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到行为世范。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许多诗句已成了国人在生活中互相传诵的语言,并成为做人准则,一代一代地流传。本次学习中,我们共聆听了四节示范课。

读《论语》,话“诚信”——是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教师赵西恒讲的。他从《论语》中有关诚信的语句出发,联系学生身边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生从交友、教子、社会、经商、治国等方面,提出了“诚信”的重要性。 《笠翁对韵》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5小学陈学军老师讲的。《笠翁对韵》是作者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成的,是从前人们学习写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因为他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一东》中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很适合孩子背诵。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扎实。经典美文教学的课堂应该多些诗味,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应该“难得糊涂”,应该追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境界,不必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要轻字词解析,重诵读感悟,从而使课堂多些生趣,多些个性。所以,在教学时,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带进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当中,思路清晰、构思巧妙、一举数得。诵读感悟是提高国学经典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皆是明证。因此,老师把有感情的朗读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特点。从这几节的观课中让我体会到:教师应立足课堂,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牢记优良的传统美德。

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孔子国际学校。学校以“科学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完美”为校风,以“仁、达、雅、智、信”为校训。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提倡“学习、创造、享受”的育人理念,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秉持“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融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教师是财富、学生是宝贝、家长是朋友”的管理宗旨,短短几年的时间,超前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独特的课程体系日臻完善,鲜明的办学特色逐渐彰显,受到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所以“国学底蕴、双语文化、艺术修养”为特色的精品化、国际化学校。

阅读经典文本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长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的学生会变得情趣高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气质优雅。

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浸润学生的心灵。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2

传统文化的精华表现在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自尊、自立、自爱这种品德,独立人格、坚韧不拔、顽强进取的精神。在厄运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气馁,积极奋起抗争。“君子敬德修业,与时偕行,有所作为。”把这个精神集中在凝聚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奋斗,要像上天宇宙这种星系的天体的生生不息的运行一样,只争朝夕、自强不息。个体生无所息,整个群体和民族生生不息,只有无数的个体的生无所息,才能构成我们整个民族的生生不息。这个我们又可以把它概括为凌云志。

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上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学期传统文化学习,对我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千字文》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么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化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

5、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通过我们建立起开放式的传统文化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教学的渠道,让学生不仅成为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使学生在经历传统文化实践学习过程中,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我们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让祖国50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通过一堂堂氤氲着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3

本学期,我们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程。民族文化课程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能使地方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704、705、706三个班的民族教学,其中各班的人数分别为56、58、60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国家和我们地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我主要以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民族故事和一些民间传说作为铺垫,并让每一个学生也下去收集更多的民族故事和传说,让他们也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里面去,而且也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对我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民族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了解古代文化名人,尤其是我省、我地名人.

3、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4、了解我省传统著名景点及其有关的文化内涵。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民族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用语文授课模式进行课程还不够有开放性。本学期的民族课期末考试也还是比较理想,三个班的平均分分别达到了80、82、88分的好成绩。下学期我会注意查询一些相关资料并与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交流机会,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将会发扬其中的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的民族教学工作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4

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他们高兴,现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二班,共34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笠翁对韵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3、认识一些文学巨匠,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4、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5、熟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与语文授课时相混,影响与开设传统文化时目的相违背。

下学期我会注意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收进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5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进行了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以来,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现在同学们对经典著作读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精髓,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

一、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一)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经典驿站”里,我们共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名人长廊”,我们感受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生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信!品格是多么高尚!在“名声佳境”中,我们欣赏到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

学习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1、在经典驿站的诵读中领略文言文的声韵之美。2、在趣味诗歌中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3、晓通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4、在名人长廊中认识一些历史名人,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5、在名胜佳境中了解中国的名胜古迹。

6、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二、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百家讲坛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易中天、于丹的精彩讲谈中充分感知多元化的知识世界。

5、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6、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二、反思教学中的不足:

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的机会。

其次,有的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经常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今后改进的措施:

下学期我会注意多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也希望学校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的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要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6

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现在孩子们对诗句朗朗上口,感受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认识。这让我为她们高兴,先将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二班,共46人。学生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古诗的声韵之美。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2、了解古代文化名人,尤其是我省名人

3、知道中国自古就有与外界保持友好往来的优良传统。

4、了解我省传统著名景点及其有关的文化内涵。

三、采取的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多种形式。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

下面我来谈一下工作中的不足。

首先,由于我们今年刚开设《传统文化》授课经验有限,影响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希望今后多进行一些培训和交流会。

其次,教学经验不足。由于没有考虑到本学期教材,往往用语文授课模式进行课程还不够有开放性。

下学期我会注意参加一些相关培训和交流机会,学习科学的教学模式,及时的解决本学期的问题,我们会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7

幼儿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音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体验,音乐能够激发人们快乐的情绪,只有快乐学习,才会快乐地发展,快乐地成长。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要以快乐作为引导,结合一定的主题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快乐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提出,而北宋教育家程颐也提出寓教于乐的概念。他们认为,只有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才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地将音乐教育的目的展现出来。音乐活动的内容有很多,所以教师要结合一定的主题来引导幼儿快乐地唱、跳、玩,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体验到音乐的魅力。

一、创建体验机会,引发快乐学习

音乐作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与作品产生距离,当幼儿对音乐作品缺乏体验性的时候,教师的教学也会呈现出、枯燥无味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建体验的机会,引发学生快乐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歌曲的内容、风格、曲式以游戏的形式和幼儿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幼儿在游戏中就能够理解到作品的内涵,从而产生愉悦感。

例如,在学习《雨中旋律》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来创设实物情境。首先在教室我布置了许多小伞,然后通过喷壶洒水,营造出雨天的场景。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就可以体验到踏水、赏雨、撑伞等动作,进而就能理解到乐句中欢快的节奏。当幼儿的肢体动作与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幼儿就会爱上这首歌曲,从而进行快乐的学习。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艺术,音乐能够熏陶人的思想和内涵,尤其是3到6岁的幼儿,音乐能够激发幼儿对美的体验,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体验的机会,使幼儿可以发现美和感受美。

二、设定音乐主题,促进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数是以教师示范为主,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幼儿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实每一个幼儿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教师引导恰当,就可以将幼儿的想象力无限地无限地激发出来。这样就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音乐主题,将课堂交给幼儿自由发挥,鼓励幼儿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表现音乐。

例如,在进行《蔬菜音乐会》活动中,我就设定以蔬菜为主题的音乐会,来实现对蔬菜的探究,以及体会参加音乐会的快乐。首先要求每个幼儿准备一个蔬菜的面具,然后引导幼儿模仿送蔬菜到菜场的场景,并且按照音乐的节奏来表达动作。在送菜的活动中,我不断的引导幼儿互相观察,并且要创造发明新的动作来输送蔬菜。除此之外,我还引导幼儿幼儿戴上面具,按照不同的蔬菜来表示do、re、mi等音符,然后带领幼儿排好队来演奏《小星星》。

在音乐会中,每一个幼儿都玩得非常开心。通过主题音乐会,幼儿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也有了很多的表现机会,在表现过程中幼儿有效地丰富了自身体验,同时音乐主题情境地创设,也能够引导幼儿进入到游戏的情境中,从而体验到音乐的快乐

三、形成丰富示范,激发创造欲望

幼儿音乐教育具有丰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积极地进行示范,就可以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进行示范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进行设计,不能随意而行,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歌唱中人的情感就会被激发,这就是为什么人在伤心或快乐的时候都喜欢歌唱的原因。当教师向幼儿展现出独特的歌唱魅力的时候,幼儿的情感和创作欲望就会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摇篮曲》的时候,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内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向幼儿展示睡觉的场景,通过教师的演唱和肢体的示范,幼儿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动态,有的趴在地板上,有的抱着娃娃,有的用手枕着枕头,也有的几个小朋友相拥而睡。这些肢体语言和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幼儿就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到音乐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效地开拓了幼儿的创作思路。

不管在哪一个学习阶段,示范教学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很好的设计,就无法展现出示范的魅力。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歌曲的内容来进行一定的情境设计,创设符合幼儿理解能力的示范表演,这样才可以取得示范的预期效果,使幼儿在课堂上产生快乐学习的情趣,并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进而产生创作、创新的欲望。

总之,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以幼儿为本,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展现艺术教育的魅力。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幼儿教师一定要注意以快乐作为主要引导,结合一定的主题来进行教学,为幼儿营造快乐的教育氛围,创设快乐的课堂,就可以带领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与美丽。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一生最大的乐趣,是生活中的一股泉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灵。”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可以滋养人的心灵,通过快乐的音乐课堂,引导幼儿快乐歌唱,那么幼儿就可以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8

临沂九曲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经过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来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这学期下来,同学们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学期的学习总结如下: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学了不少古诗,对唐诗、宋词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工作总结《四年级一班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二、教学方式

(一)把主动权教给学生,指导学生借助注释朗读。

(二)文言文教学和现代文教学一样,仍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三)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

生质疑、释疑,教师要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才精当讲解。

(四)不要讲语法知识。教材中的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词、句,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古今词义、表达方法的不同。

三、取得成绩

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

1、在诵读中领略唐诗之美,感悟古诗词的真挚之情。

2、能背诵《南园十三首》、《塞上听吹笛》、《走马穿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进一步了解了白居易、李商隐、高适等诗人的作品。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2、注重游戏化。

我们开展传统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在我们的努力下,相信我们的学生们会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9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扰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一、工作的总体概述

我们开展这么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了解古文化的的内涵;同时,增进学生的文化积累,让学生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传统文化在这学期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字经》《幼学琼林》《山海经》《孔子语录》《孟子格言》的经典篇目内容,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背诵,有利于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品德和习惯,同时还增长了知识,对祖国热爱之情不断增加,也陶冶了情操,工作总结《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二、学生的收获

本学期,针对学生的情况,我主要采取理解文意进行背诵的方式来学习学习传统文化。把每一课的文意解释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熟练记忆文章。并且采取多种学习方法,例如:小组学习、同位之间比赛、老师抽查、小组长检查等,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一学期下来,同学们逐渐适应,从容上课,从传统文化的课程中,感到了课本中的营养,体验到了对传统文化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形成了比较浓厚的兴趣。

三、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

由于课时较少,学习的时间较短,所以感觉课堂教学很仓促,不能够仔细揣摩每句诗文的意思,也不能认真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知识的学习只限于表面的学习。大多的背诵时间也只能放在课后。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知识的细致学习,制定好可行的学期计划,注意学生学习的扎实程度。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0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间好几个月的实习时间就过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了学不到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感觉收益非浅,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对工作的总结以及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专业知识不深的中专生来说,学校带领我们高三学生进行了这次实习活动,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是中职生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中职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中职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我想谈一下实习的意义。

实习是一种对用人单位和我们都有益的人力资源制度安排。对接受实习生的单位而言,是发展储备人力资源的措施,可以让其低成本、大范围的选择人才,培养和发现真正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人才,亦可以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关手段,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如实习生)了解用人单位的文化和理念,从而增强社会对该组织的认同感并赢得声誉。

对学生而言,实习可以使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逐步完成职业化角色的转化,发现自己真实的潜力和兴趣,以奠定良好的事业基础,也为自我成长丰富了阅历,促进整个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名学生,我想学习的目的不在于通过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步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够以进入公司实习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好。

再次,我要总结一下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会。

一是自主学习--工作后不再象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课堂,有作业,有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老员工们从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指导你工作,让你少走弯路;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培训来提高自己,你所要作的只是甄别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哪些是你感兴趣的。在我们实习的单位里,我就遇见了几个非常和善的老员工,只要问他们的是技术上的问题,他们都会一一作答,使我了解到,原来理论跟实际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二是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多问来积累经验。特别是我们的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只是自由观摩,如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

三是基本礼仪--步入社会就需要了解基本礼仪,而这往往是原来作为学生不大重视的,无论是着装还是待人接物,都应该合乎礼仪,才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平时多学习,比如注意其他人的做法或向专家请教。

四是为人处事--作为学生面对的无非是同学、老师、家长,而工作后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关系。无论是和领导、同事还是客户接触,都要做到妥善处理,要多沟通,并要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换位思考,而不是只是考虑自己的事。

我想,通过这次实习让我认清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和缺点。个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因为自己缺乏经验,很多问题而不能分清主次,还有些培训或是学习不能找到重点,随着实习工作的进行,我想我会逐渐积累经验的。第二是工作态度仍不够积极。在工作中仅仅能够完成布置的工作,在没有工作任务时不能主动要求布置工作,若没有工作做时就会松懈,不能做到主动学习,这主要还是因为懒惰在作怪,在今后我要努力克服惰性,没有工作任务时主动要求布置工作,没有布置工作时作到自主学习。第三是工作时仍需追求完美,在工作中,不允许丝毫的马虎,严谨认真是时刻要牢记的。第四是学术上不够钻研。这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也是我自己选择的,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被市场认可的技术才有价值,同时我也认为自己更适合做与人沟通的工作。但我毕竟是一名中专生,需要作一些基本的实际工作,这就需要我个人多关注科研的最新进展,同时,这也对我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1

在上学期开展传统文化课的基础上,本学期主要学了《齐鲁名人》、《诗歌诵读》、《名胜古迹》和《政治人物》《宫殿园林》。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一、丰富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齐鲁名人”“政治人物”里,我们共同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拓展活动”中,我们感受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生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信!品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古迹”中,我们欣赏到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

学习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写作水平。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1、在课文的诵读中领略文言文的声韵之美。

2、在趣味诗歌中感悟古诗的真挚之情。

3、通晓古建筑文化的历史,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4、在名人长廊中认识一些历史名人,初步了解他们的生平行迹,领略其独特风骚。

5、在名胜古迹中了解中国的建筑魅力。

6、熟识中国传统工艺,精美玉器,历史古老的青铜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宝等,感悟其历史、文化价值,体会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二、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合作教学。教学中我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在丰富的现货的视频、图片资料中充分感知多元化的知识世界。

4、重视平常积累,背诵经典名句名篇,通过进行比赛来提高效率。

5、重视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长评价并以此作为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2

传统文化我们已经进行了几个学期,上学期有参加优质课评选的经历之后,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就有些驾轻就熟的感觉。下面从两方面对这学期的传统文化进行总结。

一、回顾本学期传统文化教学

本学期传统文化要比一二年级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一些。截止到学期结束,我们总共学习了四部分,分别是三字经节选,幼学琼林节选,山海经节选以及名人名句。不但内容丰富,有很多内容很具有故事性。这样和之前的传统文化比起来,孩子们学到的东西更加具体化,孩子们在故事的引领下,兴趣也相应提高。像三字经,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很多的故事,萤囊映雪,黄香温席等,在故事的指引下,孩子们学起来就更加的津津有味。

这学期我们不再一味的背诵一些内容,因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在三年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三年级传统文化里也有了一些比较长的古文。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除了背诵之外,还增加了吟,读的内容,同时,我们还会在故事的引导下,学习一些古人倡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尽管孩子们的认识还很模糊,但从听课情况来看,孩子们还是愿意接受的。

此外,在一篇小小文章中,我们还会拓展开去。比如大禹治水,我们不仅涉及了治水的内容,还补充了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孩子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同时说到尧舜禹的仁治。老师甚至分析了当今政治的缺乏之出,知道孩子们似懂非懂,但从小让他们有爱国的主人翁意识也没什么不好。再比如孔子的部分,除了孔子本人,孩子们搜集资料了解了孔子弟子三千以及七十二贤人。讲了子路颜回等人不同的故事特点。内容多了,我们还会互相联系,从花木中联系到诗中的精神寄托。我愿意让孩子们有这样的意识,从小根治这样的传统思想,这不正是传统文化教学目标的真谛吗?

二、展望下学期传统文化教学

下学期从内容来看,更加丰富,篇幅也会加长。我们可能还会承接这学期的成功经验,同时改变原来低年级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在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些的延伸。在诵读方面,多读多练,让孩子们喜欢上传统文化和思想。希望我们能做的更好。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3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认真实施,下面就对我们这个学期的实施进行总结。

一、教育教学

1、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古诗

拗口的古文让孩子们背诵起来着实非常困难。我们反复诵读诵读,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不至于感到枯燥无味,我开展了很多的小游戏同时,还可以通过诵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孩子们背诵的兴致很高

我们在进行古诗诵读教学中,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老师教为主,第二阶段以学生自学为主。在第一阶段中我们主要采取“入境+吟诵”的方法:既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使学生享受到古诗画面的美,并让学生粗略了解诗的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学习吟诵古诗,从吟诵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第二阶段,开展“我做小老师”的活动。让认字多、学得快的学生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带头教给其他学生。

2、采用多种形式讲授知识

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动手剪纸、做泥塑等多种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渊源。

二、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半年的学习,完成了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思想教

育目标的要求,达到了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年级学生认字少、知识层面低,大部分知识要依靠教师讲授,教学形式单一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讲授知识,文字简单,形式多样,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

总之,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诵读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会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更加有效的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开出花、结出果。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4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传统文化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四个教学手段诵、说、背、写。下面就每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一、诵

本册书所选的篇目都是经典篇目,对学生的做人和学习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美美的诵读课文是一种享受精神的享受和知识的享受。所以我采用了泛读课文,自读课文,译读课文等多种方式。每学一篇古文古诗,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学生自读的时候,我会把古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针对部分学生识字量较少,不能顺利读下来的情况,也为了使得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我会找出一部分难认的词语或者生字教学生读。等学生能正确认读没有拼音的古文后,再放开手让学生读熟。比如,教《诗经。卫风》这一课,学生总读不熟,我一遍一遍地教读,仍有一部分孩子读不熟,我采取分节奏教读、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学生能熟练朗读。

二、说

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我先采用读后才让他们“说”,在说中体会文中深奥的内涵!在一遍遍诵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对古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和感悟。我根据文章特点带领学生对古文内容做简单理解。有的文章,我会把文后的解释读一遍,再让学

生自己想想懂了什么意思;有的文章,我会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比如,学习《墨子。染于苍则苍》一诗,我让学生自己说说明白了哪一句,好几个学生说的很准确。可见,在自读自诵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三、背

熟读成诵经典美文,对孩子来说是个很好的事情,可以说是终生受益!背诵是最关键的教学环节。我要求每一篇古文古诗必须都要背熟,无一例外。今学期教给学生最主要的背诵方法是反复朗读,读到一定程度自然背过。很多孩子已经比较熟练的接受了这样多读成诵的方法。

四、写

每次背完一篇古文古诗,我会要求学生把它抄写在练习本上。一是为了巩固背诵,二是为了能提示重视书写古文古诗。写完后,同位两个再互相批阅。这样的训练还有一个私心,就是希望学生再期末考试的时候,若遇到默写课外的古诗时能把《传统文化》上的古诗写上去。

一学期下来,我看到我们班的学生能熟练背诵每篇古诗古文,能重视这门课程,能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头脑里有了一些积累,心里觉得了安慰。相信随着这门课程教学的深入,我们班的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5

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总结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学习相关理论,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教学和教育能力,我校的传统文化进课堂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树立传统文化的学习观

重视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导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处处有传统”的观念,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关注传统文化,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探索,关注周围的人、事、物,开展传统文化的积累交流评比活动,养成看报、听广播、做笔记、记日记等习惯。通过树立学生传统文化学习观,不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意识,从中体验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逐句逐段细嚼慢品的教学模式,找准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对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进行合适的拓展讲解。课堂上教师充分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

阅历等主体经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体验、感

受,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3、以教学设计为主,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模式的优质课赛课活动。课题组成员每人都必须参加并参与评价,课堂模式实用且效果较好的给于奖励并在课题组中进行推行。

下载六年金传统文化教学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金传统文化教学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1 为传承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并......

    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

    2014年金庄明德小学六(5篇)

    2014年金庄明德小学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联欢会主持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男:送去五月的芬芳 女:迎来六月的荷香 男:我们的心像怒放的花朵......

    六上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1课时 《论语》(八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儒家的思想核心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

    六上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本册基本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 (篇或段),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2.能够尝试表达自己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3.了解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们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总结 诵读古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开展古诗文诵读影响......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总结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总结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