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怎么上国学课
幼儿园怎么上国学课
近年来,不少幼儿园都开展了国学课,办起了国学班。但是作为园长,我们应该去交给孩子哪些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教国学?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国学?而国学经典教育到底是什么?
所谓国学经典就是让孩子在大脑发展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还孩子去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达到开发孩子的高度智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为孩子们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而经典,其指的是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为重要的人类文化精髓。在音乐中有音乐的经典、美术中有美术的经典......在我们国学经典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经典著作有《大学》《中庸》《论语》《老子》《易经》《孟子》等。
我们幼儿园的国学课程应该如何设置呢?我们如何开展分科分领域的去教学呢?至德国学全国首创多样化国学课程系统,帮助幼儿园引进中国首部专业的幼儿园国学系统课程,最系统、最科学、最适合在幼儿园普及的国学课程。
国学课程体系为国学教师一站式打造平台,让教师爱上国学。让教师轻松快乐教国学。国学幼儿园建设八大体系如下:
1.幼儿园自动运营管理体系(园长运营智慧体系)
2.团队脱手管理打造系统(教师团队打造体系)
3.家长主动转介绍系统(家长工作体系)
4.多样化国学课程系统(国学课程体系)
5.环境创设系统(招生环境创设系统)
6.轻松免备课教学教研系统(教学教研体系)
7.大型活动标本策划系统(品牌活动策划)
8.联盟大家庭资源共享系统(全国联盟平台资源共享体系)
国学幼儿园建设八大体系,帮您建设最具国学特色的幼儿园。中国首家幼儿园国学系统服务平台——至德国学,欢迎您的加入!
第二篇:国学课心得体会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方法是每个教师尤其是一个山区教师的渴望。带着对新学校、新的教育环境的向往,我参观了新学校的校容、校貌,听了我有生以来的几节国学课,下面就国学课做一个肤浅的评价。
10月16日上午我们在xx实验学校听了三位老师的语文课,黄茜老师所教的识字课,首先老师教学生学习汉字金、木、水、火,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变成部首后汉字笔画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几个形声字,这样教有利于学生了解汉字音形义的联系,对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在汉字的书写时该老师也为我们作除了榜样她先让学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描红,再到书写,老师指导到位学生练习到位。17日上午第三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徐素蓉老师所教的《房子》课。该老师首先复习朗读了《四季》,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感受深的是该老师很注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能有效地分配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生如合共同学习,如何握笔及时纠正学生写字时不正确的姿势。在回答问题时及时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该老师甚至示范和别人交谈时彬彬有礼的姿势。在朗读课文中学生注意了节奏、重音和语调,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我们学校是一所山区学校,我们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编印的义教版教材,我们从事的是大众化的教育,我看了xx实验学校的学习目标及教材,感觉教学内容针对我们农村来说太难,坡度太大,学生是否会不容易掌握。
黄老师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从街道、商店的标识上或其他书籍、资料中找一些同偏旁的字积累下来,在教室的一角建一个展示台。展示他们的成果,让他们体会学习的快乐,语文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有徐老师的课女性化太重(不知是否与教学的内容有关我的错误想法),我们生活中需要沉静、温温柔尔的护士、心平气和的心理学教授,但更需要果毅勇敢的警察、解放军战士,教风‘“硬朗”的老师风格在徐老师身上体现有点太少。
时间太短,我对xx只是高山仰望,尽管我们是农村,可用xx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我会不断学习。
第三篇:国学课教案
第一课:国学教育的认识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国家是中国,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的外貌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也可请学生自己来回答外国人的体貌特征,以便区别。
中国中国人的内在特征——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心包括中国的文化、传统,各地的生活习俗。
举例说明:汉字是我们的文字;语言——中国话;礼貌方面——古代是鞠躬,现代是行礼和握手。(外国人则是亲吻、或是拥抱。)还有过春年、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清明节等等,都是不同于其它国家的地方……(教师自己举例)
热爱自己的国家
举例——当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会场上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问小朋友会怎么样?激动、高兴、鼓掌等。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火药、印刷、指南针)。现在我们的国家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制造的产品畅销全世界。说明我们的人民聪明有智慧。你做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让学生自己来举一些例子,参与到课堂的气氛中来。
教具:画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下面有若干根系
讲解:
(2)向学生讲解这棵大树,好比我们的中华民族,它生长了二千五百年,我们每个学生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大树生长的好,叶子就旺盛。如果大树的根部断了,请问学生这棵大树还会长吗?那我们作为叶子还会活吗?(擦掉根部一段)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根和叶的关系。理解大树的含义、及根的重要性。了解个体和群体的依赖关系。
向学生讲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断了。
比如过去的孩子学习的《弟子规》现在却不学了。接着讲解《弟子规》是学生学习礼貌、学习做人方面的书。现在的国人礼貌欠缺。具体举例说明:不会打招呼、不行礼,随地吐痰、乱扔东西、大声喧哗、不能敬老协幼。比如坐公共汽车不能给老者让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为核心,骄傲、懒惰、不讲诚信等等。那么怎么来挽救呢?就是要从小来学习《弟子规》。学习礼貌、学习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做一个勤劳勇敢、诚实守信的人。
(3)内容学习古代的礼节——鞠躬、学习介绍自己 —— 姓名、年龄、学校等
学习鞠躬: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为什么要学习鞠躬?因为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
老师示范: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手臂自然下垂。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90度。
实践活动:请学生主动举手到前边来表演,或有老师点名。并且学会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年龄以及学校班级等等。学会礼貌用语:‚请大家多多关照‛。‚希望大家喜欢我‛。‚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想象。
要求:学生鞠躬要发自内心,诚肯去做
作业:向自己的家长讲解今天学习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无论走到全世界的任何地方,我的中国心不会变。从今天以后我要学习传统文化,从《弟子规》开始。先学会向长者鞠躬。
注意事项:上课时身要坐端正。讲话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方可讲话。
请学生到前边表演时要他自己提出要求,不要勉强。否则有的不愿意来的孩子会拒绝,会给别的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教学体会:刚开始学习鞠躬的时候。学生可能不习惯,胆小的不敢到前边来表演。说话也不大声,不连贯。个别的学生还会拒绝学习鞠躬。老师要讲究方法,正确引导,要耐心鼓励,天天训练。小朋友就会有很大的改变。
第二课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 情和需要。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第 三 课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弟子规》
一、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复习内容: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讲解内容: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
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
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
提问:
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
作业:
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
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教学体会:
一定要有家长的配合。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个案:
有个学生,因是单亲家庭,从小跟着妈妈生活。妈妈又没有固定的工作。小朋友不会体谅妈妈的心情,有时妈妈心情不好。她还惹妈妈生气。结果老是挨打。学了弟子规后,变化特别大。过去妈妈越打她越倔强,就是不认错,也不躲避。现在妈妈一打她,她马上说:‚我错了,下次一定改‛!说着就跑开了。妈妈看见她有进步,‚十一‛国庆节还带她出去旅游了一趟。她回来后还跟老师说:‚妈妈说了‘你听话,春节妈妈还带你玩’,我要好好学习弟子规,不再惹妈妈生气了‛!
第 四 课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2、3段
提问: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不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不是光会背,主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学会做。反复要求,就会印在脑海里,成为他的习惯。讲解: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清:(电脑里没这个字)凉的意思
省:察看、检查(内省)。
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举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反:同返)
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苟: 如果、假使
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经过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如果你擅自做了,作为晚辈你是没有道理。
举例说明:
1、私自到外边去玩,去游泳,去‚网吧‛,去不安全的地方,会有危险发生时,家长帮不了你。
2、随便把家中的物品赠与他人,如果是家长有用的东西,你不知道,就会造成错误。例如:一个小孩把家里的很有价值的邮票,送给了同学。当家长发现时,早被同学扔掉了。随便支配家长的财产,会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也会培养他人的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随便玩电、玩火,玩危险的玩具。
4、不可养成随便花钱的坏习惯。(压岁钱的支配)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苟:(同上)
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
学生有的时候,会对拿别人的东西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反面例子:古时候,有个小孩偷了同学的一块砚台。回家后,被他的母亲看见了。他的母亲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纵容他。后来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小偷变成了大偷,被官府抓到了要砍头。他提出要见自己的母亲一面,官府同意了让他见自己的母亲。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后,就说:‚我是你奶大的,就让我再吃一口奶吧!‛说着,就把母亲的奶头咬掉了。因为他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没有给他正确的教育。
有的时候,家长会无形之中给小朋友留下不好的影响。比如;坐公共汽车家长会让孩子低点头,可以不买票。这些都是反面教育,培养了孩子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
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业:反复布臵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第五课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
教学内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提问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讲解内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
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互动:请学生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如;某个学生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
弟子规《入则孝》
【活动背景】
前段时间,我在学生中进行了有关亲情的问卷调查,调查统计显示,只有6%的同学母亲节问候过妈妈,只有9%的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只有21%的学生会在节假日给父母送礼物,只有28%的学生把父母列为自已的倾诉对象等等。我感到这是一种极危险的倾向。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性格养成阶段,性格的培养比学习更能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应该重视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爱‛别人。一个缺乏爱的人,不但会对他人冷漠,而且也会轻视自己。试想: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又怎么会爱别人?这不能不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关注!【活动目的】
1、通过学习《入则孝》,使孩子们知道父母养育后代很辛苦,应当敬爱父母,关心、孝敬父母,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想、说、读、做‛等系列活动, 激发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表达对父母的敬爱,让学生学会如何感恩,进而把这种行动内化为一种习惯,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活动准备]】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父母的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2.收集学生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3、录音机、磁带、弟子规书本;
4、故事。【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常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呀,母亲的恩情比海还深,是报答不了的!那你们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呢?好!下面咱们先来做一个现场调查: 问题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知道:51人 不知道:8人】
问题2:你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吗?【知道:31人 不很清楚:10人 不知道:10人】
问题3:你能经常与父母交流吗?【经常:8人 隔一段时间:30人 几乎没有:13人】
问题4:你会厌烦父母的说教,甚至恨父母吗?【会:6人 能理解:21 人不会:24人】 问题5:你会为父母做家务活吗?【会:19人 偶尔会:25 人不会:7人】有位哲人曾说过
问题6:你知道你的父母最喜欢的东西吗?【不知道:5 人不太清楚:20 人知道:26人】
二、学习《入则孝》
1、老师范读,学生倾听
2、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3、让学生大致说说其中句子的意思,师相机指导
4、学生练习背诵
5、指名背诵
6、集体背诵
三、诗朗诵《母爱》
老师:从刚才《入则孝》的学习和调查结果中可看出,我们对父母的付出太少太少!而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省吃俭用,到教育条件好的地方买房;为了照顾孩子,家长宁愿放弃优厚待遇的工作来陪孩子;只要听到对孩子有益的书籍,营养品等,家长们毫不犹豫地掏钱,而面对几十元一件的心仪的服装却斟酌再三;每一次考试,比你们还紧张,他们为你们多了一丝丝华发,添了一道道皱纹。他们付出的太多太多!下面请听诗朗诵《母爱》(请一位朗诵好的同学诵读,借此感染其他同学。)相信,此时同学们已被文中的母爱所感动,也一定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吧。那么就请你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一起来分亨你们成长中的感动吧!
三、说说自己的妈妈
1、同位互相诉说;
2、指名交流
四、歌颂历史上的妈妈
老师: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的妈妈,伟大的妈妈,她们的故事流芳百世。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
古:岳飞的妈妈、孔子的妈妈、孟子的妈妈 请听古诗朗诵——《游子吟》并解释诗的含义
老师:给了我们生命的母亲,是妈妈; 教育我们的学校、老师,是妈妈;培育我们成长的祖国,是妈妈;我们要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爱您!‛
五、辨析深化。(1)判断正确与否
(A)工作了一天后,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小丽还缠着妈妈为他包包子吃。
(B)星期天,红红写完作业就帮妈妈洗衣服、拖地,妈妈说:‚孩子歇歇吧。‛红红说:‚妈妈,没事的,我不累
(C)刚刚今天没有值日就跑走了,老师批评他,他嘴里嘟囔着说:‚那天小明也没值日就跑了,您怎么没批评他?‛
……(2)讨论理由,指导行为。
六、感恩方法大奉献
(1)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
(2)每天好好学习,回家聊聊学习情况,讲讲感受,给父母一个好心情。
(3)多体谅、理解父母,不与父母争吵,多为父母着想。(4)学会拥抱父母,说声‚谢谢‛。(5)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和烦恼。
(6)每天反思,学会对父母说‚对不起‛。(7)学会尊重、关爱身边的人。
(8)列一张感恩表,记下要感恩的人,要做的感恩事,值得努力的方向。
┅┅
(七)结束语
老师:山,没有父亲的爱高;海,没有父亲的爱深;他是春天里的风,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他是夏日里的烈焰,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她是秋天里的夕阳,带给我们彩色的人生,她是冬日里的日出,带给我们无限的希望!但愿我们的同学能够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从小事做起,爱自己的妈妈!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感谢 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让‚感恩‛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齐诵《入则孝》
第四篇:如何上好国学课
诵经典
润童心 ——谈如何上好国学课
一、佳作、故事引题
1、让名句成篇——一位高中生的忏悔
我出身低微,本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信“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我相貌平平,原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节操,无需“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我成绩本来骄人,以图“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可在网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怂恿下,我为上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致品学兼劣,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此作一忏悔,“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我为上网经常迟到,看到迟到被抓的难友们,我安慰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课也不注意听讲,地理课上“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数学课上“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政治课上不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辩证法,历史课上不体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语文课上不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文经验。而是偷看无聊小说,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看小说的心情并不好受,有时干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打起了盹,甚至打起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呼噜。
欣赏完这个片段,大家一定感受到经典名句的魅力,这些名句不仅使这篇文章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还增添了幽诙谐之意。用名句抒情,情感丰富
例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 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 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 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 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 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引用这些诗句后,就比用“我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黄河长江,还有泰山庐山等等”这样的句子传达的信息和情感要丰富得多,显得具体形象,气势磅礴,很有文采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最严重缺陷是丢掉了老祖宗留传千年的智慧。古代私塾中使用的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等,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现代任何一套教材都无法与之相比。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说:“在今天,有些人即使成了大学教授,花费了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能读懂的书,当时却是小孩子的启蒙书。”当时的孩子能学能用,现在的孩子就应该能够做到。我想以自己的方式去做教育,去传承经典,启蒙人生。四月份我参加了由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北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总课题组联合举办的“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暨教学观摩”全国培训大会。这次大会的宗旨在于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国学经典“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有关精神,解决目前学校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历时三天,一共有四堂课,其中全国优秀国学经典课堂展示三堂,名师示范课一堂。其余是评课和与国学有关的讲座。这次的收获主要有三点:一是明白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思想河流的源头,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卷。国学对我们的帮助既有道德的,也有文化的,打好国学基本功底可以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归纳起来小学生学国学有以下好处。
二、小学生为什么要学国学?
1、学国学,可以弥补语言表达的缺失。
语言进入游戏中,语言不高雅,不含蓄,如“得力”、“有不有”„„ 最精典的文字当数《笠翁对韵》
2、学国学,可以弥补精神支柱的缺失。据统计,伪军数量超过侵略者人数唯一国家
国学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弘扬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家园 3、学国学,可以弥补人生智慧的缺失。孔子敬仰天,常说:不怨天,不尤人 刘邦很聪明,放低自己抬高别人
4、学国学,可以弥补人格发育的缺失。
小结:的确,学习国学经典,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我国古代的名家名篇,了解更多古代经典诗文,而且可以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传统文明礼仪教育,使孩子们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但是,接触到国学课程,亲自走国学课堂的时候,我迷茫了。国学课要教给学生什么,参加培训的时候,大家已经达成共识:国学既不能上成语文课,也不能上成政治课。那怎么来把握国学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国学课中要学什么呢?还是听专家的说法吧,读!国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不求甚解,熟读成诵。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怎样上国学课。
三、国学课教学原则
1、树立一个目标促进语言表达 2、掌握两条原则
取舍有度,化繁为简;言意兼得,古为今用。
怎样取舍:在人文熏陶上取舍,在教学内容上取舍,在文言常识上取舍。3、落实三个策略
(1)诵读积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韵味。悦(心里高兴)乐(脸上高兴)
(2)巧用注释:读前用,读中用,读后用(3)巧妙链接 4、处理好四个关系
国学课堂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关注课程内容,关注文本物点,关注教法学法)资源拓展和文本解读的关系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人文熏陶和积累语言的关系
5、经典国学教学环节
①导入新课
②课文新授
③理解感悟
④拓展延伸
⑤总结升华
⑥复习温故
6、国学课采用的教学方法
“四化”法:诵读化——以朗读背诵为主,理解为辅。采用素读和悟读,素读即本色地读、纯粹地读、不求甚解地读。悟读即有感悟地读、用心地读、边读边思考。悟文义了解文章层面,悟含义揣摩品悟文章内涵,悟今义经典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情境化——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如配上优美的古典音乐、画面等。如:
故事化——抓住天性,引入故事,帮助学生领悟文章哲理
生活化——把国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国学课教学策略 如何上好国学课,实施怎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传承经典是当前很重要也是很紧迫的一个问题。以下提几条建议仅供参考:
(一)、善用语言巧表述
好的语言,能够让一节课熠熠生辉。有了优美动听的教学语言,学生在国学课堂中也是一种高尚的享受,有了恰当好处的教学语言,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唤醒学生奋发向上的心灵,使得国学课程更好的开展。
1、解释文本的语言
国学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用文言文所写,这就造成了今人在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不但是学生,就连老师,对于很多生僻的字,年代久远的文章都很难看懂和理解。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会选用合适的现代语言来向学生讲授文章内容,让学生能够明白古今义的差异,并能很好的理解。就像易中天品三国一样,易老选择了很多现代的语言来帮助我们的理解。比如说“曹操第一个官职是洛阳县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安局长”。我们对于“北部尉”这样一个官名十分陌生,但是与现在的副县级公安局长对比着来说,相信大家都理解了吧?这就是新语释旧词的对比性解释运用。在我们的小学课堂上,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古文底子薄弱甚至是空白的学生,教师语言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选用的课堂语言生动活泼且贴切形象,学生可以很直观的了解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如《弟子规》中的第三课有“冬则温,夏则清”这样一句话。生活在优越物质条件下的孩子们却很难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的比喻说:“黄香对于父亲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空调。黄香就是一台小空调。”因为孩子对空调很熟悉,可以深有体会的感受到黄香孝行对父亲的作用,同时也让孩子很直观的学习到有关“孝”的道理。
2、形式多样的鼓励语
国学的课文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复杂,孩子们很难理解和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教师应充分注意观察学生的上课表情和反映。可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上国学课的积极性。教师的鼓励语言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简单的很棒、你真棒等。比如说,在班上有一个孩子很喜欢认字,并在学习中学会了很多字。老师发现之后,高兴的夸奖他为“小字典”,而不是简单的“你真棒”,老师在孩子的眼中发现了骄傲,比简单的一句“你真棒”更有效果。
(二)、浓厚生活气息的课堂
1、要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也是生活化的方法)纵观《弟子规》这本书,主要教授的是“为人父母怎么做”、“为人子女怎么做”、“为人朋友怎么做”、“为我怎么做”等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弟子规》最现实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历史传统。如何去贯彻这一目标?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成效?关键是将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善于抓住生活中典型事例,结合课本与学生共同剖析文本内容。比如在《弟子规》中的第五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德有伤,遗亲羞;身有伤,遗亲忧”。我们可以结合调皮捣蛋的学生的例子来加以讲解,让调皮的孩子自己来说说其中的见解和感悟,让其有切身体会,同时也明白,原来生活中处处皆国学。并适时的将德育和安全教育贯穿其中,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2、实际生活情景的模仿(这是生活与情境化相结合的方法)
《弟子规》中着重讲的是“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们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在课堂上实现结合的最好办法就是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将课本内容直观、形象的体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在上《弟子规》第九课的时候“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老师让学生表演情景“见到老师时(路上、下课后)”,有些同学平时的表现较差,但是当老师第二天早上来学校上课时,却发现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主动跟老师问好,并让老师先进校门。下课的时候,改变了蜂拥而出的陋习,而是等着老师先出去,他们才走出教室。通过情景模拟,省去了老师辛劳而又无用的说教,同时,也加深了对国学课堂上所学知识的认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1、诵读与讲故事结合。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对于儿童来说,国学相对枯燥无味,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热爱国学。针对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和身理特征,我们需要将相对枯燥无味的国学课上的有声有色所必须的法宝就是讲故事。教师在充分理解课文意思之后,利用书籍或者是网络资源查找与文章相关的小故事,也可以作为作业布置学生搜集查找,在课堂上进行总汇,以师生共同讲故事形式来上国学课。相关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非常多。可以由老师讲述,不但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到了国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自己动手的能力。也可以安排孩子来讲,给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如林俐老师在教学《笠翁对韵》一东这课,通过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引出对子“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学生在故事中自然理解这个对子的意思,老师趁势说:“中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已去读并查找资料,课堂上和别的同学分享。另外,还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来谈,以加深体验,熟练运用。”如我校的松英老师教学《弟子规》余力学文,初读理解后播放《王冕学画》动画故事,引导学生用弟子规的句子来谈体会,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周美英老师执教《弟子规》信,老师讲述《狼来了》的故事,让孩子们用刚学过的内容劝诫那个爱撒谎的孩子,学生兴趣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在这热烈的气氛中不仅领悟了诗句还内化了语言。“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一定是人才”。我们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训练口才,成为人才。2、除了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外,我们还可以选用经典诵读、知识问答、你做我说等多种形式来上好一节课,保持学生的对国学好奇心和新鲜劲。再比如单就诵读这一项来说,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像开火车读、分组读、男女pk读,诗句接龙读、问答式读„„尽量做到课堂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断的刺激学生,以达到我们国学课的要求。
3、和手操一起配合记诵,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灵活的手指、手掌动作不仅可以很好地开发大脑潜能,而且可以刺激穴位,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我们有自创成套的手操来配合经典读物的背诵。学生可以自己完成,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完成,还可以采用、拍手读、快板伴奏读,真正做到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四)、发挥总策划的作用 国学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关键在教师。上课时一般将课堂分为六个环节,即看看(文章包括哪几个部分、有什么故事、插图)、读读(圈出不认识的生字、通读全文、了解全文主要内容)、想想(有什么不懂的、值得学习的地方、批判的地方)、议议(交流自己的想法、评议是非;师总结性评价、讲故事)、背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练练(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全方位的发展孩子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引导学生的作用,让孩子自己去品读、去发现。并在课堂上对学生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我们要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精神去看待《弟子规》。
教师作为总策划者,在备课、上课的时候应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因人施教、因条件施教。立足于生活这个大背景,将国学教育贯穿于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经典的魅力。过渡:刚才我的发言理论方面较多,下面我将结合课例来作个简单介绍。四月份我校举行了经典教学大比武,所有语文老师不分年龄全部参与(因为每位语文老师都任国学课)。比武通知一公布,老师们个个叫苦连天,大部分都持反对意见,领导们也很担心他们的情绪会影响比武的效果,可是走进老师们的课堂,才发现我们的老师多优秀,一堂堂课都是那么精彩,评委们可谓是赞口不绝,校长非常开心,最后决定只设一、二等奖,十节课荣获一等奖,二十四节课荣获二等奖。接下来我结合课例作简单介绍,希望能给各位一点启发,五、介绍国学课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和观摩名师的课堂,大家一致认为 “读”最重要,其次就是不求甚解(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然后就是背诵。这一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需要恰当的情景演练。我结合自己对名师课堂的感悟,设计了一堂《笠翁对韵》之《十一尤》,获教学比武第一名。我把这堂课简单介绍一下: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写成,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出示笠翁对韵原文)鱼对鸟,鹡对鸠。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这则韵文虽然很短,但蕴含许多典故,如:虎类狗,蚁如牛。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也包含不少古代的知识,如:七贤、三友、翠馆、红楼等。这些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所以必须突破。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这堂课我首先以“麒麟阁”和“鹦鹉洲”的图片导入传说,让学生认识“麒麟阁”和“鹦鹉洲”,再逐一加上词语变成“事业麒麟阁”、“文章鹦鹉洲”,再加词语,并显示出方位,便成了“空中事业麒麟阁”和“地下文章鹦鹉洲”。又用同样的方法出现陈后主和隋炀帝的画像,再是轻歌曼舞的图片,生动有趣的动画,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讲解其内容后明白了“陈唱临春乐”和“隋歌清夜游”的意思。这时她便提出了押韵的问题,经她一指点学生很快说出了押ou韵。然后学生从我讲的两个小故事中明白了“虎类狗”和“蚁如牛”。最后在音乐声中想象情景,由乐曲声中的马蹄声产生联想,老师引导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再由乐曲中的笛声联想引现出“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引领,再通过范读、自由读、对字读(一字对、两字对、三字对„„)、齐读、拍手读、配乐读、对读、打快板读(一生上句,一生下句)等多种方式的诵读直到背诵。在这些过程中还渗透了“对”的意义(同类词语连在一起,词性相对,字数相对,还有上下之分,平仄之分)。一堂课在形象的图片中,在有趣的故事中,在动听的音乐中,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仅会背诵本篇《十一尤》,还懂得了什么叫押韵,懂得了什么是对,同时知道了“竹林七贤”“岁寒三友”,还略知了陈后主和隋炀帝一些历史故事。整堂课以图画解义,以故事激趣,以音乐激发联想,学生在色彩、弦乐中获得知识,生动活泼。
六、经典诵读的内容
诵读国学经典这么重要,但一开始我也很茫然,不知选择什么内容,在这儿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学校没有开展经典诵读,有兴趣的老师可在自己班级开展甚至可用于培养自己的孩子、孙子)小学阶段一定要把课标规定的75首古诗背熟,国学内容:低年段可选择《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高年段可诵读〈论语〉、〈增广贤文〉、〈大学〉、〈孟子〉、<中庸>等。说到培养孩子我又想和你们分享一个事例: 一位云南山区小学语文老师的读经实证
我的“中华经典诵读实验”是04年3月从我女儿开始的。当时她女儿刚满3岁,每天晚饭后她都要带着女儿去河边散步,看着河边刚钻出地面的小草,她便触景生情有意识地为女儿吟诵起白居易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小诗,每晚四、五遍,连续3晚上过后,当第四个晚上她再一次吟诵这首小诗时,刚诵完第一句,她女儿便很流利地将后面几句接着诵了下去,当时的她非常惊喜,发现孩子的确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同时也意识到可以教孩子学点东西了,于是回到家她便用毛笔将另外一首古诗写好贴在了女儿最容易看到的墙上,一有机会就指着墙上的古诗让女儿跟着她读上两遍,每天四、五遍,只要3天时间,她女儿就能将一首古诗很熟练地背下来。就这样三、四天一换,到05年9月,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女儿在她的引导下熟练地背诵了50多首唐诗,《论语》前5篇和《三字经》全篇。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开始了自主阅读,而且阅读兴趣非常浓厚,到现在仅8岁零4个月,可她女儿已经自主阅读了近百本中外名著和科普图书。从4岁半开始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她又让女儿跟着她的诵读实验班认真诵读了《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弟子规》、全篇,部分《笠翁对韵》和百余首古诗词,现在正在诵读《易经》,而且上经部分已经完成。
最后我想引用一位国学大师的话结束今天的讲座: 有一位国学大师曾说过:“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金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的心中,他们长大一定会知道怎么用,让孩子在记忆力最优的阶段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在孩子们心性最纯净之时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你将发现国学的价值必将伴随孩子成长、芬芳吐艳、绽放光明、得益家庭、得益社会。”
第五篇:国学课教案
国学课教案
教学内容:《弟子规》 第一章 入则孝(“事虽小,勿擅为……德有伤,贻亲羞”)教学目标:熟读成诵;合作交流,理解含义;经过学习,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弟子规》相关材料,孝敬父母典型故事。
教学模式:情境激趣——配乐诵读、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配乐)世界上有一种声音很动听,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种依靠很坚实,那便是父亲的肩膀;世界上有两个永远爱我们的人,那便是我们的爸爸和妈妈。每一天眼前浮现的总是他们劳碌的身影,每一天耳边听到的总是他们叮嘱的声音。父母付出的太多太多,作为儿女的我们该如何报答这份恩情呢?今天的国学课堂就让我们走进《弟子规》,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去感悟如何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弟子规》简介:
1.“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2.《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三、配乐诵读,理解含义:
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2.学生交流,理解含义。
(1)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2)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3)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4)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四、欣赏故事:
亲尝药汤 扇枕温衾
五、分享你与父母的故事: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点评。
六、用你最真诚的语言跟自己的父母说说心里话:
教师适当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作评析。
七、结束语:父母要的很简单,就是希望我们健康、快乐、向上。那么,从现在起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从现在起,上课不再溜号、趴桌子,做一个向上的人;从现在起,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做一个孝顺的孩子。爱父母是一生一世的情节,爱是最大的出息,只有学会爱父母,才能学会爱这个世界。愿我们的父母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