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才先成人
成才先成人
——从校园暴力事件反思当前德育教育问题
连日来,校园暴力在多地上演。浙江省庆元初中几名学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关在黑屋子里暴力殴打,并用香烟头烫伤小孩;江西永新女初中生打架视频网络曝光,视频中一女生被逼下跪,并被扇17次耳光,拳脚相加、污言秽语,极尽伤害羞辱之能事。2010年1月7日福建漳州一名14岁初中学生遭同学围殴致死。1月11日,山西太原市财贸学校一年级金融班一女生因被怀疑向班主任打 “小报告”,被同班4女同学脱光殴打。„„
校园,本是育人之地,却发生这样令人痛心和深思的事件。难道仅仅是年少无知吗?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却是名牌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还有震惊全国的马加爵特大杀人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些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思考和关注: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合格的教育?
1996年3月,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中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如下:(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甘于奉献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礼貌行为;具有分辨是非和自立自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社会需要的普通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掌握现代社会所需的学习方法,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技能。(3)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和习惯,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健康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具有基本的技术意识和初步的择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
应该看到在高中教育目标具体内容中首先就提到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分辨是非和自立自律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健康的能力。那么我们的教育真的“达标合格”了吗?校园暴力事件是不是也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缺失呢?
诚然在主观方面,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法制意识、责任意识相对较弱,青少年特有的逆反心理,都让他们成为暴力行为的易发群体。而在客观环境上,学校教育过于重视成绩而忽视德育,一些老师对差生边缘化听之任之,对孩子的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也造成了青少年人格的部分缺失?青少年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独立个人,什么样的教育才是“育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观,为了育人,教育者培养的每一个学生无论将来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人”。因此,“教人做人”“教人做真人”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
顾名思义真人就是求真之人。人性的“真”,我们称为“诚信”“正直”“宽容”,也就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的“真”,我们称之为“真理”。这也是教育的基本内容。“人而无信未知其可为。”是我们老祖宗早就留下的名训,现在仍是社会竭力提倡的。儒家教义中的孝、弟、忠、恕、仁、义、礼、智,都是为人的条件,科学技术等物质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否定千年的人文传承,中国千年的人文精神传承还是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传播延续。
现代教育对人性的真和自然的“真”的教育不再是齐头并进,发生了明显的重心偏移。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百花齐放,而在德育方面却是乏善可陈。校园暴力的发生,不仅仅是学校的管理不严,教育不力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当前的教育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即使学生身上已显露出精神的空白,道德的滑坡,有的学校和教师也熟视无睹,忽视了对学生经常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法制教育,淡化了对学生高尚的道德意识和审美习惯的引导培养。在这种导向下,这样德育教育就成为一种摆设,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化功能。
以应试教育来说,其追逐目标是升学率,对升学率没有贡献的因素都被压缩到最低限度,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大家也就心照不宣了,谁要较真,恐怕会被视为“不懂事”或“不会来事”。学校“以成绩为标准,以名校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也让老师们仅抓学习,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有些老师想管不敢管,对学习之外的事情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真”的另一个内涵则是真品格,必须真实真诚、真知真学、真情真性。时下,整个社会的公信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投机取巧的人,就是假冒钻营,以假乱真,以次充好,蒙骗社会,蒙骗人民,真伪莫辨,尽管“打假”已经喊了多年,而深受其苦,深受其害者却不计其数。这“假” 害人害己,容易将人引入歧途。然则,青少年时期又是人的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他们的意志较脆弱,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在学校、家庭、社会的“侧重”教育下,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出现偏差。
空洞抽象的德育教育、死板呆滞的教育方式让德育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起到的作用很无力。中学生尤其是初中高年级和高中低年级的学生,其思想极易受社会影响,而社会又是纷繁复杂的,这必然使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最起码的生活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匮乏,使我们的部分学生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我们的教育更像是圣人教育,而不是“成人”教育,对于大多数受教育者而言,他面前悬挂的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目标。“圣人”式教育脱离了受教育者自身的环境和独有的思维,而引导青少年认清是非寻找真我更加贴合他们的现实认识。
在德教育方法上一直主要采用灌输法,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由于方法简单、生硬,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教学效果。德育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就在于它必须保持教学过程和学生修身过程的相统一。德育课作为一门育人课程,如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和接受是毫无效果的。不给孩子们留下主动思考、讨论、选择与行为的空间,在社会日益开放、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必然导致德育缺乏实效性。
在我在的学校,德育教育在方式不再是简单的说教,结合每周的主题班会、家长会、心理健康活动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德育教育方式,学生的参与方式的多样以及以三年为时间的系统德育教育,由外到内的渐进方式,让德育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
陶行知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者的关系不能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知识分子至多只可做小孩与大众的顾问。超过了顾问的范围,就要损害他们的自动精神。”而且,“即是做个顾问,知识分子也得跳进小孩与大众的队伍里去与他们共患难同休戚,才够得上顾问的资格”。教育是培养自动力,但只能“在自动上培养自动力”;否则,“若目的为了自动,而却用了被动的方法,那只能产生被动而不能产生自动”,只能事与愿违。教育者没有权利以精英自居、高高在上、强加于人:“我们不能将他们当鸭子填,更何况我们所填给他们的东西,一点也不滋补。”
真正的教育不是要把考试连根拔掉,而是要包括考试在内的多元的教育评价。对学生评价不但要看考试成绩,也要看其他方面的表现,要用时代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全面发展。美国总统小布什在接受那鲁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时说:“对你们当中获得荣誉、奖励和奖章的人,我要说干得好;而对学习成绩为c的学生,我要说的是你们也可以成为总统。”
人,只是简单的一撇一捺,但是要让这个“人”站得顶天立地,很难。做人难,育人更难。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涵养一片向真之赤心”,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真人”!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
第二篇:成才先成人
成才先成人
《资治通鉴》中对于人才有这样的描述:“德才兼备者上上才,有德无才者上等才,无德有才者下等才,无德无才者下下才”,成人使我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更助于我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上上才。
曾经,美国一名记者问李嘉诚先生成为华人首富的原因,李嘉诚用两个字回答:气概。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这名记者再问李嘉诚:“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李嘉诚先生感叹:“儿童时期学的《三字经》《千家诗》《诗经》《老子》《庄子》等,这些知识弥足珍贵,令我终身受益!”初中毕业的李嘉诚能够成为大企业家、大慈善家,与他小时候的精神“喂养”密不可分。
成才先成人。李嘉诚有今天的成就与修身密不可分,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幕幕惨剧也在提醒我们成人的重要性:举国震惊的马加爵事件、2000年浙江金华市学生徐力用铁头打死了生他养他的母亲、浙江教育学院周英民用裁纸刀杀害同学洪某并将同学石沉西湖等等,这些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犯罪事件一直在向人们敲着一声声的警钟。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做人先于做事,情感重于智力,正是体现了以“德”为首的要旨。
“成才先成人”的理念不仅是个体需要明白的道理,也是教育事业需要贯彻的方针。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通过教育铸就人的精神比灌输知识更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基础教育课程中注入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我想,最重要的是教育应该以德为基础,避免假大空的说教。比如,通过充满人性光辉的古典文化教给孩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告诉孩子们做人最起码要有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品质,还要具有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让道德教育既成为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成为一个人性格、道德、理念形成的过程。
另外,教育还应该让学生养成主人翁意识,并积极吸收优秀文化。联合国大厅挂着一幅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在学习中国,我们也有胸襟学习西方文化中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等,拿别人的优点为我们造翅膀,从而比别人飞得更高。
成才先成人,德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十年磨一剑就能达成目标的,生活中多磨砺自己,完善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才能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有用的人才。
第三篇:成才先成人
成才先成人,育才先育德
——电白一中德育理念诠释
著名学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即教育首先应是“成人”的教育,所谓“成人”就是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即具有健全的身体、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远大的理想的人。在新形势下,对高中学生的“成人”教育尤为重要,所以,我校确立了“成人先成才,育人先育德”的德育理念,下面是我校实施这一理念的做法。
一、不遗余力,完善德育网络
素质教育,德育先行。近年来,我校不断探索德育工作规律,开创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形成完善的德育模式,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和“四线一体”的立体管理模式,即校长室——政教处——年级部——班主任——班委会一条线;党总支——团委会——班团支部一条线;学校工会——关工委——学生会一条线;值日校长——值日中层领导干部——值日教师——值日班干一条线。使政教处、年级部、班主任和团委、学生会以及家庭、社会等多种教育力量联动、互补、共进,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坚持不懈,抓好养成教育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校学生来自全县各乡镇,他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教育要求等有较大的差异。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坚持不懈地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全面学习规章制度。每学期开学第一周,我们组织全体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电白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电白一中宿舍饭堂管理条例》、《电白一中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通过集中、分散、讨论、实践等学习形式,使学生对各项规章制度能入脑入心,耳熟能详,并转变为自觉行动。
2、严抓德育常规。建立抓德育常规的长效机制,做到“一天一检查,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总结”,即是每天班风评比小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宿舍管理等进行评比、打分和公布,每天学生会检查监督小组进行不定点和不定时的抽查,每天值日小组进行督查和抽查;每周进行反馈和小结;每月德育领导小组进行大检查,每月各年级部组织人员进行交叉检查;每学期进行评比和表彰,并将结果上墙公布。检查的内容包括学习纪律、休息纪律、清洁卫生、仪容仪表、行为规范等。强势推进养成教育,使德育工作形成良性发展的格局。
三、脚踏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自尊心缺乏、自卑心理强、人际关系不适、情感困惑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急待解决的。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师资配置情况:现我校有心理健康教育“A”证和“B”证专职教师各2名,专职教师3名,全校班主任经过培训,均已达到“C”证的水平。
2、初步建立心理指导中心,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室设备的添置,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以期营造一个安静、温馨、舒适的咨询环境,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预警·干预”三预机制:①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预防机制。建立班级、学校心理辅导网络,全面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年级部主任、班主任密切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积极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②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定期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突出问题,及时发出警示。③建立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一旦发现心理危机,积极进行干预。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坚持面谈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书信咨询等方式相结合,加强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辅导和疏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参与人际交往,让学生学会合作、生存,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发展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重新塑造健康的自我意识和正常人格。
四、开枝散叶,创新德育形式内容
创新德育形式和内容,找准载体,紧紧抓住“和谐”、“发展”的主题是我校德育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来落实德育的内容。
——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进行全局性和全程性的部署,结合校情、班情、形势要求等确定班会的主题和内容、次数和时间,内容既有国家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又有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内容,既有彰显榜样和抨击丑陋行为,又有法纪校规和关注生命健康的内容。次数既作硬性的规定,又结合实际情况,弹性增加。形式以
班主任指导、学生主持为主,也有现场实践、艺术展示,使主题班会做到常规化、系列化、人本化、多样化。
——国旗下讲话。国旗下的讲话由政教处负责组织实施,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进行全年性部署,每周星期一升旗完毕,由“星级”教师或学生进行讲话,讲话的主题包括形势教育、纪律教育等方面,把爱国爱校教育、前途理想教育、安全纪律教育、感恩教育、诚实知礼教育等结合在一起,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会活动。每天学生会干部轮值参加学校的值日检查活动;每学期学生会组织以年级部为单位的班际排球、篮球赛;每学年结合校情开展歌舞或演讲比赛;每年9月下旬召开学生代表大会,选举新一届学生会成员。
——社团活动。我校集邮协会、文学社、爱心社、文明社、摄影协会、读书社、舞蹈队、英语角、健美操队等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隔月出版校刊《小螺号》;不定期与兄弟单位举行联谊活动,不定期开展社团展示活动;每年举办学雷锋活动、拥军活动、奉献爱心活动等,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和熏陶。其中,集邮协会是我校最健全而活跃的社团。开展集邮活动是解决学生渴望知识、寓教于乐、以邮育德的有效途径。学校把集邮活动当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事来抓,把集邮活动列入教学的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集邮讲座、邮展和青少年集邮联谊等活动不断壮大,集邮的成果也随着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塑造出我们一中特有的亮丽文化,让学生从集邮中去领悟人生,教育效果好。我校先后组织邮识讲座和邮识竞赛6次,参加茂名市青少年集邮夏令营联谊活动4次,组
织学生集邮参加省、市、县邮展各1次,组织学生参加“邮票伴我行”邮票图稿设计3次,举办了“电白一中集邮文化节”。不少学生的作品还获得省级奖励,学校也被评为广东省集邮示范学校。
——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开展高一新生军训活动;组织学生不定期参加学农、学军活动;每年组织学生“三下乡、三走进”活动,加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陶冶了学生人文情怀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
——爱心活动。每年不定期组织学生慰问“弱势群体”,开展捐款、捐物活动;常有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和敬老院做义工和献爱心,让爱心在学生彼此的心中暖暖流动,校园播洒着真情,爱心洒遍全县的山山水水。曾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17000多元。近三年来,师生为“玉树地震灾区”、“云南旱灾”、“广东扶贫济困日”以及患重病的杨宣丽、朱耀等老师捐款累计达30万元。
——专项活动。结合地方实际,利用节假日,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如“清明节”、“妇女节”、“劳动节”、“青年节”、“建军节”、“重阳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开展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链接社会,邀请消防、交通、关工委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对相关问题作专题讲座,把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环保教育经常化、专题化。
第四篇:先成人,后成才
先成人,后成才
素质为本,全面发展。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题记 背景一:2012年冬,华中某高校在进行期末体育1000m测评时一学生突然猝死。随即,华中多所高校取消了体测1000m项目。
背景二:2013年春,华东某高校四名男生因不满食堂工作人员劝其少拿几双筷子而群殴工作人员,据称工作人员为一名老人。
背景三:每逢各种考试,无论大小,高校大学生作弊成风,以“裸考”为豪。
背景四:高校课堂中学生逃课、迟到、早退、聊天、睡觉、玩手机、吃东西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对学校和老师的指正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看到以上四种现象,我不禁要问: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体制下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吗?”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才吗?”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吗?”
也许我们会说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足以代表整个大学生群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确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道德、诚信等危机。当代大学生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会影响和引领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学生的培养要坚持“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坚持“素质为本,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主线。
细数现行的教育体制,实是仅有“素质教育之名”并无“素质教育之实”。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素质为本,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可在我记忆里学校、老师,甚至是家长一直被应试教育所牵绊,片面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是不是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并不关心,尤其是忽视了德育方面的培养,我想这就是学生出现道德、诚信等方面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后天的形成主要还是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及所受的教育。
所谓“素质为本,全面发展”,就是仅仅要求我们不仅要才华横溢还要强健体魄,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社会,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我们每天都会遭遇各种压力和挑战。试问一个跑1000m就要死要活的人,一个在太阳下站个把钟头就中暑昏厥的人,一个像林黛玉一样整
天病怏怏的人,如何能成就美好的未来?
所谓“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就是仅仅要求我们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爱心和良心的人。似乎是自“彭宇案”以来
社会道德缺失问题日益升温,的确许多现象表明道德滑坡已经到了人们可承受的底线。先撇开社会不谈,难道学生作弊,学生群殴食堂老工作人员,学生不尊重老师和他人不都是道德问题吗?退一万步说,作弊是诚信问题,打人是素质问题,不尊重他人是人品问题。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当代学生的发展倾斜呢?我认为原因有三。其一,是社会。在物质极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受到各种挑战和冲击,造成社会价值观混乱,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难免受其影响。其二,是教育。应试教育体制指挥着学校、教师、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把发展的重点放到学业上,轻视了德育的发展。其三,是个人。虽然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遭受各方面的影响,但这些都是外因,是次要的。一个人的行为最终还是取决于自我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只有内因和主要原因才能从本质上影响事物的发展。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况,只要坚持自我,心中有爱,你就是一个好人。
总之,我认为一个人的发展要始终坚持“素质为本,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理念,做到“先成人,后成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发展,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在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
既然,我们无法改革教育体制,也无法逆转社会风气,那唯有改变自己才能让自己发展的更平衡、更完美。坚持“素质为本,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即使你不能成大才,也能成好人。
好人,一生平安,就够了。
坏才,害人害己,也毁了。
第五篇:欲成才先成人
欲成才 先成人
蛟河市第二高级中学 宋丽敏
摘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德育教育极为重要,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正做到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特别是高中教育时期,给学生的终生留下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从小培养其良好的个性与行为习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分层要求
六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用稚嫩的声音问我:“妈妈,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什么意思啊?”我情不自禁的陷入了深深沉思:古代中国,孟母教子,就深知育人道理。孩子在成长时期,由于人生经历极短,缺乏生活磨练和生活阅历,理解能力又很差,不懂得社会,根本无法体悟人生,是一个不完全的人。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德育教育极为重要。德育在于“育人”,而非“制器”。
现在的中国人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奔波在择校、陪读、交费的泥潭里,希望赢在起跑线、赢在胎教、赢在择校、赢在专业、赢在才艺,学生苦熬在应试、才艺、择业的负担下。可却发现:一些高校毕业后的学生,或从国外归来的留学生,他们不但成了名符其实的啃老族,而且心情烦躁时还经常向父母发脾气。什么原因所致呢?现行的教育模式一心想让孩子们成“才”,却不在乎他们是否成“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一味的追求成绩,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所致。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受到的教育影响是多方面、多方位的,给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正做到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特别是高中教育时期,给学生的终生留下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从小培养其良好的个性与行为习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班级管理工作上,我认为应该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判断一个班集体的好与坏,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是否具有一个健康纯洁的班级灵魂。如果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缺少集体荣誉感,最为根本的原因便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差。而要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最为根本的便是建立健全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班主任要管理班级,要育人,就必须善于铸造班级灵魂,铸造学生的灵魂,努力培养起学生的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自觉遵规守纪观念。我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更深知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记得2009年,我新接手的学生杨宇平时少言寡语,经常和品德不好的青少年来往,有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上课经常迟到,睡觉。经过深入了解知道,在他6岁时父母离异,缺乏父爱和母爱,是一个倔强无泪的男孩。平时的交流中了解到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想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就是缺乏引导和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只重视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点,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德育工作不只是班主任与政教处的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专职的德育工作者,因为,教师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使命。有些教师虽然知道德育应渗透在各科教学中,但无视教育改革规律、敷衍了事、导致德育与智育形成“两层皮”,使得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的不伦不类。而有些教师虽将德育渗透在了学科教学中,但自己言行不一,德育的教育很难在学生心中扎根。我们在对杨宇进行德育教育时,还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发现他的闪光点。我们发现杨宇不但非常聪明,而且很仗义,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总是寻找适时机会表扬他。一个从没有承担过任何责任的人是很难树立起责任感的,一个没有现实生活体验的人也很难培养现代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因此,只有通过体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接纳社会道德意识和观念,才能使道德发挥作用。
第二,深入了解学生,因人而异,分层要求,正面引导,开展多采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学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不尽相同,性格特征存在着差异,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想品德的不同点,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不搞“一刀切”,而是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顺应个性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高标准与基本标准相结合,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如杨宇同学行为习惯不规范,教师就应引导其不说脏话,与同学团结互助;平时让学生收集一些优秀人物的故事,利用每天早自习前十分钟时间,有意找到像杨宇这一类的学生,让他们给大家讲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这样不但使他自身得到教育,也使全班受益颇深。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的德育基础,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第三,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实行立体式的德育教育。
我们充分认识到造成他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们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平时给孩子多点关爱,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不要因缺少亲情毁了孩子,并且和他们沟通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学,不在顶撞老师,不在和同学打架了。同学们也愿意和他交往了。
第四,开展 “感恩”活动。
以此活动以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服务家庭;感谢老师教育之恩,尊敬师长,勤奋学习;感谢他人帮助之恩,关爱他人,服务他人;感谢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为主要内容。我们利用开家长会的契机,让孩子们和家长一同听感恩教育演讲,看感恩教育影片,家长们对学校的感恩活动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们言传身教,努力做孩子的表率,认真配合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并没有赋予受教育者以法理意义上的“公民素养”,伦理意义上的“道德底线”,文化意义上的“道德情怀”和心灵意义上的“爱的能力”。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必须注重公民教育,提升公民素质,才能使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协调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从源头上理清和解决教育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应该把这句话作为我们德育教育的名言。
参考文献:《欲成才 先成人》《陶行知教育名言》《德育理论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