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国职业教育培训总结
德国职业教育培训总结
招生就业处彭雅静
今天第一次接触德国职业教育,一直听说德国的职业教育很好,培养了很多技术人才。但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教育并不是很清楚。胡革,德国职业教育专家,今天给我们很好地诠释了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个人觉得受益匪浅,有几点印象特别深刻。
首先,胡革老师讲到上好课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学生只有喜欢你,认可你,才会容易接受你的教学。所以,教师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应该学会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无论是形象还是自己的语言表达,以及组织教学,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你的个人魅力,从而喜欢你,接受你,从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其次,要不断的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上课行为,观察他们的行为反应,思考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是否影响教学,及时地进行调整。
第三,要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观念。这一点不仅老师要有,还要把它渗透到教学中,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学会感受到时间的管理,在润物细无声中学会运用时间管理。
第四,教学的改变事实上是教师的改变。教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改变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做法。然后再去改变学生。
第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行为都是要围绕学生来进行,通过一些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主动地学习。比如:扩展小组。俩人讨论,四个人讨论等,不同的形式,在讨论中促进彼此的表达、交流,也促进彼此的合作。
第二天,今天的收获是:
一、在学习开始的时候,通过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情绪水平,为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习方法——复习。1正确描述你看到的东西,用通俗的语言让别人理解。一方面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二要有了解理解对象所具有的已有知识经验。所以,教学要以学生的起点为开始,而不是我们教师所认为的起点。
三、学会运用更形象的东西代替理论的文字的东西,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四,教育的目的不是学生这节课学会了多少东西,二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用关键字句、关键词以及用画图来表述综述自己看过的东西。
第二篇:德国职业教育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培训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体系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级小学教育,从一年级到四年级;
第二阶段为初、中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总学制为13年。
学生从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分为三条渠道,一部分学生直接进入九年制完全中学,另一部分学生进入五年制中学,还一部分学生进入六年制中学。第二次分流是在初中(五年制或六年制中学)毕业后,学生根据不同职业要求和学生家长的意愿,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学制一般2~3年时间。学生从职业学校毕业后一部分学生进入社会从业,另一部分毕业生又可继续进入高一级职业学校学习。
第三阶段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管是九年制完全中学还是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根据意愿都可以进入到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在德国,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通过读大学预科班,同样可以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深造,形成职教与普教之间相互沟通,纵横交错而又畅通的网络。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结构
德国职业教育梯次性很强,呈一种螺旋式循环上升结构方式,较高
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均以较低层次的职业教育为基础,而且必须以具有一定职业实践经验为前提,一个经九年级初中毕业后的学生,经“双元制”职业教育或培训后,既可以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以在经过起码的职业实践后,为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再去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和条件。
德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很广。既包括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所实施的各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也包括如我国目前实施的各种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在职培训与进修,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以及各种特种教育等。德国职业教育主要是在高中阶段实施。
在德国,高中阶段普教与职教在校生的比重分别为22%和78%。其中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处在不同教育层次的分布比例为: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占89.3%,大专以上的占10.7%。普教与职教分流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5—19岁之间年龄组,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占该年龄组全部学生的39.7%,另外是20—24岁年龄组,占14.1%;25—29岁年龄组仅占1.8%。从性别结构情况看,德国实行男女机会均等,国家积极支持并采取措施使青年妇女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所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据统计,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男生占55.2%,女生占44.8%。
德国实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制大多采用3年制,占73.5%,其它年限学制有一年或一年以下占4.9%;二年制的占20.1%;四年制的占
1.5%。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实施形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形式,这也是其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教学模式。
在德国,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将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他无须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即可进入企业或其它用人单位的培训机构接受某一职业的技能培训,同时也可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德国的青少年很多在高中毕业之后不是直接升入大学,而是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培训。他们三分之二时间是在企业为接受培训,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学校进行理论教育。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这种学习形式被称为“双元制”。
德国的学校大多没有规范的校园,也没有固定的授课地点,职业学校是这样,作为职业学校,“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加上开放的学习形式就更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有利于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所以,德国职业学校看起来不像我们印象中那样正规、传统的学校,实际上却为政府、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优秀职工。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内容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内容
两个学习地点——企业与职业学校 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校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企业内部的实习学徒制,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企业培训主要使受培训者更好的掌握“怎么做”的问题。
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左右。
受训者的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 在企业,他们是学徒,受训者初中毕业后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的规定了其在培训期间所应旅行的学徒的权利和义务。而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中最后3年的教育。
两类师资——实训教师与理论老师 实训教师由企业根据课程设置选聘,他们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5年以上职业时间的“师傅学校”的毕业生,或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时间的各类“专科”学校毕业生。
两种指导文件——《职业培训条例》与《理论教学大纲》 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实施大纲)进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则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进行。
两种教材——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 为保证技能培训的统一标准和质量,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出版了整套实训教材。实训教材全面实用,使得技能培训能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而理论教学的教材则无全国统一的出版物,他们自选教材,不断增添新资料,以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
两条经费途径——企业与国家、州政府 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的。企业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州政府支付。
两种考试——实训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 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
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特点
——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而学习,而不是其他什么“基础教育”和“晋升教育”。
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
——国家立法、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便进行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有效体制,双方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而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
——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上的双元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等。
第三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总结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师资培训 德国双元制标准化师资培训
总结
2017年7月5日至7月14日,我参加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德国双元制标准化师资培训的学习。通过这十天的学习,使我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通过这次的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增加了见识,更新了教育理念,加深了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坚定了我作为一名职业教师的信心和决心。参加培训总的感觉是,走出去,可以知道自己能力与水平,也可以知道别人的长与短,有助于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具体说:接触到了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刷新了自己对职业教育的认知。
本次培训由德国职业教育专家Uwe.Heiber博士主讲。主要内容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包含了德国的职业培训模式概述;教学法和教学论以及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其中在教学法中,博士不仅对传统教学法进行了阐述,还重点讲解了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实验法、角色扮演法、思维导图法、鱼骨图法及项目教学法等。为了培训需要和加深学员的印象,培训期间我们还实地参观考察了立中集团。博士讲课,严谨中不失幽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音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便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 BBS)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德国双元制模式学制为2~3.5 年, 一般主体为中学毕业生, 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管理人员。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60%-70%时间在企业, 40%-30%时间在学校。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理论课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 知识面广, 深浅适度, 综合性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的课程都按照学期进行细分,无论哪一学期的课程,始终都是围绕汽车维修实践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展开的。课程的选择都是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的,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本质在于,向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岗位培训。德国双元制模式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的是综合职业能力。
德国双元制模式所培养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能力,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德国双元制模式培训的学生,可以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他们在掌握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还学会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其适应能力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为人生道路作了坚实铺垫。
德国双元制模式不但具有较强的技术鲜明性,超前性,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培训使学生获得宽广的知识技能面, 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主要特点:(1)同生产紧密结合,培训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2)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3)真实的生产环境及先时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4)能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这带给我们的启发是:(1)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了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由于跨企业培训中心具有其它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前东德地区被越来越多地用来作为培训机构不足的补救措施。对于我国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组织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主办跨企业培训中心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
中国教育部从80年代初开始在这一领域和德国有关机构进行合作(如汉斯塞德尔基金会,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工作。中德两国总理于1993年签署了职业教育合作的联合倡议书,足以说明两国政府对这项合作的重视。这次培训,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
其基本的教学步骤为:
1、课前准备:教师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的准备等。
2、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这节课的任务,并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3、完成任务:这个阶段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化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作“任务”,形成“作品”。
4、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
其意义在于:
1、“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2、“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3、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Heiber博士也提到:教学中,“法无定法”,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适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不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同时,博士多次提到学生管理对教学的影响,他特别指出,教学中,对于那些极个别的不学习、不服从管理的学生必须要有政策性的约束。
德国的职业教育,从“学徒制”到“双元制”历经约百年时间,我国从80年代初引进并试点实行,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职业教育改革压力依然巨大,任务依然艰巨。每个职业教育人都要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怕苦、不怕累,虽筚路蓝缕,但众志成城。
最后,再次感谢Heiber博士的精彩讲解,感谢学院领导给予的这次培训机会;感谢各级领导对这次培训的大力保障;感谢一起勇战酷暑、刻苦学习老师们,谢谢!本次培训,受益匪浅。
2017年7月16日
第四篇: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简介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那么制造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促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学的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在诞生了像黑格尔、康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德国,其思辨的传统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正是在这思辨的土壤中,产生了许多极具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成果,凸现了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
纵观当今世界,只有德语文化圈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将职业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集中了大批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建立了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将自洪堡大学开始的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大学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的师资,又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在包括著名的亚琛工业大学、柏林技术大学、达姆施答特技术大学、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洪堡大学等24所研究型大学里,建立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及相应的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德国职业学校和企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0世纪的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将政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高速增长的中国现代化事业,急需大批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的专门人才和职业人才。当时,担负人才培养任务的中国教育部,不失时机地开展了职业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审时度势,在研究和比较了世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后,把眼光投向了德国。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是从借鉴和学习德国的经验开始的。管理体制
1.职权分配
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 各州拥有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主权, 所以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的基本特点是: 各级各类学校属于州一级的国家设施, 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由各州负责, 按州《州学校法》的规定实施;校外特别是企业形式的职业教育, 则由联邦政府负责, 按联邦《联邦职业教育法》(手工业企业按《手工业条例》)的规定实施。
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法律有: 《联邦职业教育法》(1969 年)、《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1981 年)以及《手工业条例》(1965 年)、《联邦劳动促进法》(1969 年)、《企业宪法》(1972 年)、《联邦青年劳动保护法》(1976 年)。2005 年4 月1 日将《联邦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 经修订后颁布并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2.管理机构
职业教育的管理机构有: 联邦一级: 联邦教育研究部和相关的联邦专业部, 如联邦经济与劳动部, 是职业教育教育立法与协调的主管部门。1970 年成立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 则是协助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解决关于职业教育根本性与全局性问题而设立的联邦级职业教育的决策咨询与科学研究机构。
州一级: 州文教部以及由雇主、雇员及州政府代表组成的州职业教育委员会。各州教育的协调机构为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 该委员会下设职业教育委员会。
地区一级: 行业协会, 包括工商行业协会、手工业行业协会、农业协会、律师协会、医生协会等经济组织, 是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自我管理机构, 有8 项重要职责: 认定教育企业资质、审查管理教育合同、组织实施结业考试、修订审批教育期限、建立专业决策机构、调解仲裁教育纠纷、咨询监督教育过程、制定颁布教育规章。3.经费投入
德国职业教育经费分担情况, 以企业为主。“双元制”职业教育: 1998 年企业投入114 亿欧元, 国家仅16 亿欧元;2003 年企业投入203 亿欧元, 国家为27 亿欧元。全日制职业教育: 1998 年企业投入为零, 国家投入24 亿欧元,2003 年企业投入为零, 而国家投入29 亿欧元。总的来看, 德国职业教育经费分担比例, 1998 年, 企业投入114 亿欧元, 而国家为40 亿欧元, 企业占65%;2003 年, 企业投入103 亿欧元, 国家为56 亿欧元, 企业占72%。体系结构
根据2005 年4 月1 日颁布并生效的新《联邦职业教育法》,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以及职业改行教育。①职业准备教育的目标, 是通过传授获取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内容, 从而具备接受国家认可的教育职业的职业教育的资格。②职业教育旨在针对不断变化的劳动环境、通过规范的教育过程传授从事合格的职业活动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和能力(职业行动能力), 并获得必要的职业经验。③职业进修教育应提供保持、适应或扩展职业行动能力及职业升迁的可能性。④职业改行教育应传授从事另一种职业的能力。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仅规范相当于高中阶段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部分。从层次上看, 德国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 16~19 岁年龄组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者超过70%, 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双元制”职业教育逐渐向高等教育延伸, 出现了采用“双元制”模式的“职业学院”及部分“专科大学”, 可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范畴。
从内容上看, 德国职业教育既包括职前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预备教育、职业教育), 又包括职后的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职业改行教育)。基本形式
(一)高中阶段职业教育
1.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1)“双元制”职业教育。将在企业里进行的职业技能和相关工艺知识的教育与在职业学校里进行的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制度。企业为“一元”, 职业学校为另“一元”。这里所谓“教育企业”是必须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主办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为2~3.5 年, 无入学条件, 但一般为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 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70%时间在企业, 30%时间在学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学费, 而且每月还可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形式, “双元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根据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的以私法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合同, 受教育者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规的职业教育。
(2)全日制职业教育。主要为职业专科学校, 学制1~3年, 入学条件主要为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生, 以所谓德国历史上形成的“学校型教育职业”为主, 培养目标可分为两类: 一种是所谓“双元制”替代型职业教育, 有乐器(如提琴)制作工、陶瓷造型工、金银饰品制作工、木器雕刻工等教育职业, 培养技术工人;一种是所谓与“双元制”平行的独立型职业教育, 包括技术、数据处理和工商以及社会教育、医疗卫生等教育职业, 培养技术助理、实验员、社区服务或护理人员。
其他一些全日制职业学校还有从事职业准备教育(1年)、职业基础教育(1 年)的学校和职业提高学校(1 年)等。
2.升学导向的职业教育
即所谓“立交桥”式的职业学校, 主要有三种: 一为专科高中, 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 学制一般为2 年, 其中实践与理论课程各1 年, 毕业生直升专科大学;二为职业或技术高中, 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或已接受过职业教育者, 学制2 年, 全日制理论学习, 毕业后升入综合大学(有专业限制);三为专科、职业或技术完全中学, 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 学制3 年, 毕业生直升综合大学。
(二)高中后职业教育 1.高中后非高等教育
主要形式为专科学校, 属于职业进修教育, 入学条件是已接受职业教育并有2 年以上职业实践者。德国认为技师(师傅)和技术员的培养, 不应在职前而是在职后进行。
学制一般为2 年, 其培养目标为师傅(技师)和技术员。专科学校可分为师傅学校(行会主办)和技术员学校(国家主办), 学生修业期满经行会考试(师傅)或国家考试(技术员)合格者, 可获得上述称号, 若通过相关资质审核,还可担任企业实训教师。属于这类教育的还有商务师、手工业企业主的培养。
2.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
主要形式为职业学院, 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 学制为3年, 其中2 年后可分流。其培养目标为职业型高级人才, 修完3 年经国家考试合格者, 授予“职业学院工程师(经济师、社会教育工作者)”称号, 相当于本科教育;修完2 年后经考试合格者, 授予“工程师助理(经济助理、教育工作者)”, 相当于专科教育。
职业学院专业设置集中在工程技术、经济工程、社会服务三大领域, 采取“双元制”模式, 学生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 教学分别在学院和企业里进行, 3 个月轮换一次。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学费, 而且每月还可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改革创新
1.颁布新《联邦职业教育法》
将1969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的基本法—— 《联邦职业教育法》与1981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的配套法—— 《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 提升了配套法中关于职业教育统计规划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新法还对全日制学校职业教育学习时间的折算、国外接受的职业教育的折算、职业教育结业考试的分阶段实施、职业教育联合体的建立做了新规定, 特别是对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地位的认定, 显示了德国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高度重视。2.开展“职业教育攻势行动”
在2003、2004 年连续两年开展“职业教育攻势行动”,目标是增加职业教育学习位置。2003 年“攻势行动”措施包括: 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联邦经济与劳动部和联邦新闻局开展全国性职业教育宣传, 三位部长联名给职业教育负责人和企业写公开信;教育部长与经济部长联手开展寻访职业教育“问题地区”的“职业教育远足计划”, 将2003 年6月24 日定为“职业教育日”等。2004 年“攻势行动”措施包括:实施将地区“职业教育结构改革计划”的投入由2 500 万欧元增加到3 700 万欧元, 提高近50%;将行业职业教育由传统机电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 如纳米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和为系统技术扩展并开展“联邦与各州职业教育学习位置拓展计划”。3.创新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创立生成性教育过程与工作过程定向的“职业科学”学说;确立不同于资格概念的能力概念, 对能力本位有全新的阐述;开发以“学习领域”形式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等。4.建立职业资格早期辨识系统
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牵头, 吸收2 000 个代表性企业对职业和职业资格的产生、发展、消亡进行分析, 发布相关信息, 为目标明确的职业教育“专业”调整提供支撑。
第五篇: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总结
必须具备强烈地公仆意识,树立服务观念,把干部职工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操真心。
我们的干部职工思想最纯朴,工作最辛苦,作为科长,应该把干部职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对待。搞好服务工作,一是依据各项有关政策积极严谨地落实好干部职工的政治、经济待遇;二是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当好干部职工的“吹鼓手”;三是与干部职工多交心谈心,想方设法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只有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公仆,才能使自己在感情上贴近干部,在工作上关心干部,在政治上关注干部 人事劳资科职责范围
1.办理全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教职工的考核与奖惩。
2.办理全校教职工的调配、录用、聘任、退休、辞职。
3.军队转业干部及退伍军人的接收安置。
4.人事档案管理及查阅。人事管理各类报表统计和临时统计。
5.全校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的工资调整、评定。制定工资总额范围内的各种津贴、补贴、降温费、加班费及绩效工资的发放计划。
6.编制学校劳动工资计划,填报劳动工资报表。审批临时工用工指标及工资。
7.教职工转正定级的审批及职工业余教育的管理。
8.制定与实施请假考勤制度,审批护理费,发放职工死亡丧葬费、抚恤金、遗属困难补助。受理工伤待遇的申报。
9.负责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考试报名、晋升等管理工作。
10.做好人事劳资工作、文书材料的收集、保存、整理、立卷及归档工作。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作思路和竞争态度
这次如果走上科长职位,我将和全科同志一起牢记“xx”八字局风,发扬“xx”的xx行政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自身方面,一是加强自身修养。在认认真真学习上有新进步,在堂堂正正做人上有新境界,在踏踏实实做事上有新成效,在清正廉洁上有新形象。二是向领导多请示,勤汇报,并且搞好与兄弟科室的协作配合。了解领导意图,琢磨领导思路,把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实效性统一起来;虚心向兄弟科室学习,多交流,多协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三是搞好科室内部团结。生活上多关心同志,让同志有一种温暖感;工作上帮助同志多出成绩,让同志有一种成就感;在利益和荣誉面前,不争不抢,多让同志,让同志有一种被承认感。对于同志之间的矛盾,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多做思想工作,求同存异,让大家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迈进。
如果这次落选,我将一如既往地服从领导,踏实工作,朝着人生目标不懈努力!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德国职业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机械工程学院 朱航科
一、学习内容简介
为加快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施,学习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2012年4月12日-2012年4月15日,我院邀请德国职业教育专家胡格教授在我院举办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班,全院各二级学院的院长、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等185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学习胡格教授围绕职业能力、职业教育、教与学、合作学习与行动导向学习、基于学习领域的学习、能力训练,共11个教学任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示范。他形象清晰地向学员展示了实用、有趣的关键字卡片法、理解标注文字法、小组扩展法、可视化法、伙伴拼图法、旋转木马谈话法、逻辑关系法、站位法、工作与小组过程提炼法等十几种教学方法,并就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在工作任务导向下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进行了生动的示范。
二、收获与体会
通过4天的学习和交流,胡格教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真正感受到了其对职业教育的深刻理解和认真、乐业的工作态度。现将个人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和严谨
德国的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十分完备。而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时间也可以灵活安排;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与普通教育之间,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形成了“教育立交桥”。
(二)良好的教、学和组织管理
德国的职业教育从社会、文化、个人三方面出发。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紧密结合。个人认为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和组织管理在以下三点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教学设备、资料的完整性
德国的老师上课时用到的教学设备有可移动或活动的白板、幻灯机、投影仪。教学资料更是丰富。给学生的资料和分组练习的材料也很丰富,如活页练习纸,以及制作的工具材料都很齐全。
2、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越来越复杂的工作环境,他们跳出了以往只关注工作责任与任务的思考模式,而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工作过程上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舍弃只针对职责及任务的方法,学习使用工作过程分析法。通过对过程分析形成职业标准。这个标准将在核心工作过程,随之产生的核心能力,以及核心工作过程细节设计中得到体现。而这一系列的信息又根据教育指导做进一步的补充,从而为核心课程体系的开发提供足够的信息。
教师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根据教学领域制定。教学领域由教学委员会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大纲根据职业标准制定,职业标准(里面规定了核心过程、核心能力、核心工作过程细节设计又由专家小组制定。每个环节的每个教学文件的制定极为严谨、科学,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正确性。而在教学计划的执行中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的,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理解标注文字法、小组扩展法、可视化法、伙伴拼图法、旋转木马谈话法、逻辑关系法、站位法等,甚至是某几种方法的结合。
例如,图1是一个以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的完整流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只有第3阶段和第6阶段老师参与其中,其他环节老师只是作为引导和解答者,其余所有工作由学生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用到好几种教学方法,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点能力:(1)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2)学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料;(3)团队协作能力。很多事情必须由几个人的协作才能完成,所以也就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4)每项任务的完成和对每个问题的解决,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5)爱动脑筋的习惯和创新意识。在各个阶段,学生的发言和提问是不受限制的。每个学生的提问都会受到正确的响应,所以学生们都很爱思考并积极发言;(6)语言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另外,教学过程中他们也将专业以外的知识贯穿其中,所以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很高。
1.收集信息
6.评估 在下一个任务中哪些 方面我能做得更好?
要达到的目标? 应该做什么?
2.制定计划 我要如何完成任务? 我的工作计划? 5.监督控制
是否符根据实际情况,专业的,按照客户的要求完成了任务?
目标是否实现?
3.做出决定
我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完成任务?
我需要什么工具手段?
4.具体实施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我的计划?
图1 以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
3、高质量的教学队伍
德国的老师都集理论、实践于一身。老师不仅受过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很扎实,并且具有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课堂内容充实且实用性强。老师都很严谨认真,协作精神很好,这样也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以及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榜样。老师不仅是“双师型”,他们还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懂心理学和人的认知规律,这也许是我国大学教师的一项弱点。老师既会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又深知各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上课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也不忽视任何一个学生。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不仅学习到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知识,也对他们的社会和文化有所了解。既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差距不仅是硬件综合国力方面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软件人文素质方面的差距;而德国人的敬业精神、节约习惯、法律意识等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将所学并尽己所能,为我院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