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浦东新区职业教育考察团
(执笔唐水明)
2005年11月30日至12月9日,以浦东新区社发局教育处领导陶国强为团长,高桥职校校长尤庆华、群星职校校长顾晓光、新陆职校校长陈野弟、教发院教研部主任唐水明为团员的考察团,赴德国考察职业教育。考察团着重考察了2所国立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并和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进行座谈。
短暂的考察,收获颇丰,从中可获得许多发展我区职业教育的借鉴。
一、本次考察我们所了解的德国职业教育
1.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告诉我们,他们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小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初中,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初中(五年或六年制)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从事新的工作。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救助失业,又管理培训工作;各行业协会、各同业公会、各州政府、各企业为实施《职业教育法》各司其职,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还告诉我们,德国高中学生需学2-3门外语,完成学业方可进入大学,高中生上大学所占比率仅约占30-35%,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比率65-70%以上。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职”,校长在回答我们问询时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上大学,但只能进入对口的专业,即不能进综合性大学,只能进技术学院(高职)。”他还介绍说,德国人特别喜欢职业学习,高中考上大学的,有的也先到港口学习三年再读大学。
德国的教育体系,既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提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在德国,约有70%的职校属于“双轨制”。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轨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校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轨制”的主体。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大类、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作为学徒工,企业发给学生每月500-600欧元的生活费用。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职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
双轨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技工。
据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介绍,在巴伐利亚州,约有7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技术工人。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另一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按照德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内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担。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州政府、地方政府承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
3.学校既不需要为生源发愁,也不需要为学生就业去兜售什么,因为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完备。相关法律法规有《职业教育法》、《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培训员资格条例》等。企业根据产业需要招收员工,对新招收的员工,企业必须依法送至国立职校学习培训。“企业根据产业需要送出培养对象,企业会找上门来。对于不了解我们学校的企业,学校才安排去做点宣传,让它们知道我们的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如是说。
4.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项目。
德国是16个州联邦制国家,每州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为使职校培养的人才国家通用,职校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都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专业和培训项目。职业教育,都针对整个经济政策而言,作为国家经济范畴,宏观的。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设立了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5.从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看德国职校的2个组成部分:“正规部”和“准备部”。
汉堡共有50所国立职业学校,其中19所是工业产业技术学校,其中5所学校全招女生;其他31所均是商业方面的。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建于1870年,是汉堡最为古老的学校之一,它发端于船舶油漆工的培养。该校现有61个班级,1343位学生,70名教师(其中专职教师50名、非专职教师10名、从其他学校来兼职的10名),45个授课点(教室),6个计算机教室,1个自学中心(利用电脑等做功课),1个餐厅实习点,1艘港口实习船。
国立职业学校一般都包含“正规部”和“准备部”2个部分。
该校“正规部”有港口、仓库、船厂三个领域的专业,承担着为汉堡360家企业培养学生的任务。学生都由港口和造船类企业与学校联手培养,学制3年至3.5年。三个领域,各设一个科长,科长与企业有联系、沟通。
港口领域培养11种与港口有关的职业,如:仓库管理技工、仓库经营技工、仓库搬运技工、仓库包装技工······“仓库”行业在汉堡很重要,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一年为港口培养701人,包括港口船长(内河船长)等人才。
造船领域的专业有:船舶结构机械工(船定单800条船、600条为与朝鲜订购)、板金工(智力不是很发达的学生)、造船工(主要建造体育用船游艇等)。
该校还培养来自铁路、银行等单位需要的保镖、保安、安全人员。
学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但需要他们的企业都在汉堡。
学生或定期集中一段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集中一段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或分期每周2天在校上课,3天在厂里工作。定期与分期,根据企业需要决定。这是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双轨制”,一轨在用人企业,一轨在国立学校。
企业都想知道学生在学校里学些什么,学校也想知道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情况。因此,学校主管部门的教师常常到360家工厂去了解情况,并听取对教学的要求。
该校“准备部”为纪律差的、学习差的学生就业做准备,学生自己还不知道从事何种职业,学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专业。德国中小学12年教育制,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后2年到准备部,由学校帮助他做就业准备。
职业准备教育的学生还在学习期内,由学校情报中心推荐过来。学校努力培养,2年后推荐,让其能就业。如果找不到工作,学校把他们交到劳工部,劳工部把他们当作失业人员登记。
职业准备部在建设工地也有教学点,学习泥瓦匠等。
职业准备部还在监狱设有教学点,帮助失足青少年及社会成员作出狱后的就业准备。
职业准备部的学习采用项目制,让学生在学习项目过程中形成兴趣(学生都有特强心理)。学校还对他们加强现实的思想教育、前途教育。当然,对有些学生,学校对其无能为力。
6.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见闻。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
这所学校已有100多年历史,校舍欧洲味的古色古香,原先曾是某公爵的宫殿,当今是慕尼黑的文物保护单位。该校创办之初只是为宫廷贵族夫人服务,指导她们各种场合的服装搭配、着装礼仪,培养她们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类服装的情趣。现在,她是一所只要愿意人人可以免费进来的学校,学生只需买些材料。
为了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教学不仅仅停留于二维,还进行塑泥人、剪裁、服装、造型设计等三维动手实践,通过制图制版、立体剪裁、造型设计,培养动手能力。学校还经常为学生提供参观时装展览、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学生参观的视野从本城、本州、本国,一直到米兰、罗马等地。我们一一参观了学生正在动手操作的课堂(与其说是课堂,不如说是工场),参观了学生完成的服装创意设计的展示室。学生的作品,样式丰富多彩,构思新颖独特。这些作品,曾由艺术总监送至制衣厂的服装设计部作为广告展示。
据介绍,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项目组织学习,围绕一个主题、一项任务,把学生组织到一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充分展示自己。
7.德国对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要求严格。
考察中,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对我们都有如下介绍: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教育学背景,有一门专业,至少有2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准入的过程是: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2年(试用期);2年试用期内,既有教学实践培训,又有专业进修;试用期结束再经过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学校成为正式教师,政府终身雇用。月收入为3500欧元,与其他学校教师工资基本相同,也与高校助教基本相同。(高校教授月收入约4500欧元)
“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干过这一专业才能执教此专业,唯此,学生学习才有信心。我们学校教师都有职业头衔,均是汉堡市行业技术学会成员,参与各种考试命题、立法……还到博览会做产品专业介绍。”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以强调的口吻对我们说。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毕业于艺术院校,且有造型设计经历,有位上海师大艺术系毕业的服装设计硕士、高级服装设计师张女士,在此已执教15年。我们进入教室时,她的学生正在以“我”为题设计姿态各异的造型。
8.学校的管理系统简洁,人员精干。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拥有60多个班级、70多名教师、1300多名学生,管理系统只有一名校长,一名副校长,下设4个部门(正规部、准备部、协调科等),各部门一名负责人。每周校长与四个部门负责人举行例会,布置具体工作。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管理系统大体也如此。
二、德国职业教育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1.同生产紧密结合。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轨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除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包括同业公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关心和支持办好职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3.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5.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
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德国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特点。通过激烈的竞争,他们的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这对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结束语:德国的职业教育发达,早有所闻。德国的产品,结构合理,加工精密,外观讲究,质量上乘,性能优异,这是他们重视职业培训、员工持证上岗,人人关心质量的结果。德国产品质量之所以驰名世界的秘诀正在于此。据说农民也要持证上岗,因为他们农民使用的主要农具,早已不是锄头、钉耙,而是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耕作、施肥、除虫、灌溉、采收也已采用一整套科学的办法,多数不是靠一般的手工操作了;各种养殖业、种植业也按照先进的种养方式来完成,未经培训的人难以胜任。在德国,不论担任那一种工作,完成那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普通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成人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资格”,决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除一般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要懂得操作应用,有动手能力。因此,在德国各行各业都重视职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篇: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XX区职业教育考察团
20**年11月30日至月9日,以XX区社发局教育处领导陶国强为团长,高桥职校校长尤庆华、群星职校校长顾晓光、新陆职校校长陈野弟、教发院教研部主任唐水明为团员的考察团,赴德国考察职业教育。考察团着重考察了2所国立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并和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进行座谈。
短暂的考察,收获颇丰,从中可获得许多发展我区职业教育的借鉴。
一、本次考察我们所了解的德国职业教育
1.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告诉我们,他们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小----------------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初中,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初中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从事新的工作。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救助失业,又管理培训工作;各行业协会、各同业公会、各州政府、各企业为实施各司其职,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还告诉我们,德国高中学生需学2-3门外语,完成学业方可进入大学,高中生上大学所占比率仅约占30-35%,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比率65-70%以上。
汉----------------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职”,校长在回答我们问询时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上大学,但只能进入对口的专业,即不能进综合性大学,只能进技术学院。”他还介绍说,德国人特别喜欢职业学习,高中考上大学的,有的也先到港口学习三年再读大学。
德国的教育体系,既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提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在德国,约有70%的职校属于”双轨制”。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轨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校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轨制”的主体。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大类、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作为学徒工,企业发给学生每月500-600欧元的生活费用。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职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
双轨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技工。
据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介绍,在巴伐利亚州,约有7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技术工人。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另一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按照德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内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担。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州政府、地方政府承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
3.学校既不需要为生源发愁,也不需要为学生就业去兜售什么,因为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完备。相关法律法规有、、等。企业根据产业需要招收员工,对新招收的员工,企业必须依法送至国立职校学习培训。“企业根据产业需要送出培养对象,企业会找上门来。对于不了解我们学校的企业,学校才安排去做点宣传,让它们知道我们的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如是说。
4.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项目。
德国是16个州联邦制国家,每州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为使职校培养的人才国家通用,职校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都培养国家认可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专业和培训项目。职业教育,都针对整个经济政策而言,作为国家经济范畴,宏观的。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设立了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5.从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看德国职校的2个组成部分:“正规部”和“准备部”。
汉堡共有50所国立职业学校,其中19所是工业产业技术学校,其中5所学校全招女生;其他31所均是商业方面的。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建于1870年,是汉堡最为古老的学校之一,它发端于船舶油漆工的培养。该校现有61个班级,1343位学生,70名教师,45个授课点,6个----------------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计算机教室,1个自学中心,1个餐厅实习点,1艘港口实习船。
国立职业学校一般都包含“正规部”和“准备部”2个部分。
该校“正规部”有港口、仓库、船厂三个领域的专业,承担着为汉堡360家企业培养学生的任务。学生都由港口和造船类企业与学校联手培养,学制3年至年。三个领域,各设一个科长,科长与企业有联系、沟通。
港口领域培养11种与港口有关的职业,如:仓库管理技工、仓库经营技工、仓库搬运技工、仓库包装技工······“仓库”行业在汉堡很重要,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一年为港口培养701人,包括港口船长等人才。
造船领域的专业有:船舶结构机械工、板金工、造船工。
该校还培养来自铁路、银行等单位需要的保镖、保安、安全人员。
学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但需要他们的企业都在汉堡。
学生或定期集中一段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集中一段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或分期每周2天----------------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在校上课,3天在厂里工作。定期与分期,根据企业需要决定。这是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双轨制”,一轨在用人企业,一轨在国立学校。
企业都想知道学生在学校里学些什么,学校也想知道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情况。因此,学校主管部门的教师常常到360家工厂去了解情况,并听取对教学的要求。
该校“准备部”为纪律差的、学习差的学生就业做准备,学生自己还不知道从事何种职业,学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专业。德国中小学年教育制,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后2年到准备部,由学校帮助他做就业准备。
职业准备教育的学生还在学习期内,由学校情报中心推荐过来。学校努力培养,2年后推荐,让其能就业。如果找不到工作,学校把他们交到劳工部,劳工部把他们当作失业人员登记。
职业准备部在建设工地也有教学点,学习泥瓦匠等。
职业准备部还在监狱设有教学点,帮助失足青少年及社会成员作出狱后的就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准备。
职业准备部的学习采用项目制,让学生在学习项目过程中形成兴趣。学校还对他们加强现实的思想教育、前途教育。当然,对有些学生,学校对其无能为力。
6.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见闻。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
这所学校已有100多年历史,校舍欧洲味的古色古香,原先曾是某公爵的宫殿,当今是慕尼黑的文物保护单位。该校创办之初只是为宫廷贵族夫人服务,指导她们各种场合的服装搭配、着装礼仪,培养她们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类服装的情趣。现在,她是一所只要愿意人人可以免费进来的学校,学生只需买些材料。
为了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教学不仅仅停留于二维,还进行塑泥人、剪裁、服装、造型设计等三维动手实践,通过制图制版、立体剪裁、造型设计,培养动手能力。学校还经常为学生提供参观时装展览、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学生参观的视野从本城、本州、本国,一----------------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直到米兰、罗马等地。我们一一参观了学生正在动手操作的课堂,参观了学生完成的服装创意设计的展示室。学生的作品,样式丰富多彩,构思新颖独特。这些作品,曾由艺术总监送至制衣厂的服装设计部作为广告展示。
据介绍,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项目组织学习,围绕一个主题、一项任务,把学生组织到一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充分展示自己。
7.德国对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要求严格。
考察中,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对我们都有如下介绍: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教育学背景,有一门专业,至少有2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准入的过程是: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2年;2年试用期内,既有教学实践培训,又有专业进修;试用期结束再经过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学校成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正式教师,政府终身雇用。月收入为3500欧元,与其他学校教师工资基本相同,也与高校助教基本相同。
“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干过这一专业才能执教此专业,唯此,学生学习才有信心。我们学校教师都有职业头衔,均是汉堡市行业技术学会成员,参与各种考试命题、立法……还到博览会做产品专业介绍。”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以强调的口吻对我们说。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毕业于艺术院校,且有造型设计经历,有位上海师大艺术系毕业的服装设计硕士、高级服装设计师张女士,在此已执教15年。我们进入教室时,她的学生正在以“我”为题设计姿态各异的造型。
8.学校的管理系统简洁,人员精干。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拥有60多个班级、70多名教师、1300多名学生,管理系统只有一名校长,一名副校长,下设4个部门,各部门一名负责人。每周校长与四个部门负责人举行例会,布置具体工作。----------------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管理系统大体也如此。
二、德国职业教育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1.同生产紧密结合。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轨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除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和支持办好职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3.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5.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
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德国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特点。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过激烈的竞争,他们的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这对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结束语:德国的职业教育发达,早有所闻。德国的产品,结构合理,加工精密,外观讲究,质量上乘,性能优异,这是他们重视职业培训、员工持证上岗,人人关心质量的结果。德国产品质量之所以驰名世界的秘诀正在于此。据说农民也要持证上岗,因为他们农民使用的主要农具,早已不是锄头、钉耙,而是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耕作、施肥、除虫、灌溉、采收也已采用一整套科学的办法,多数不是靠一般的手工操作了;各种养殖业、种植业也按照先进的种养方式来完成,未经培训的人难以胜任。在德国,不论担任那一种工作,完成那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普通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形式----------------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是多种多样的。成人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资格”,决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除一般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要懂得操作应用,有动手能力。因此,在德国各行各业都重视职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选公文范文----------------
第三篇: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赴德教育考察团
应德国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所(Germany's federal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简称BIBB)的邀请,省民办教育协会教育考察团一行11人,于10月28日至11月8日赴德国考察职业教育。先后访问了位于波恩市的该研究所总部和位于汉堡市的海因策职业技术学校(Technische Fachschule Heinze),受到德方相关负责人的热情接待。他们就我们关注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特点,以及职业教育的教学与实践如何结合等作了详细介绍,宾主双方还就有关议题进行了交流座谈,探讨了双方今后合作的可行性及合作方式与途径。
一、访问考察概况
考察团全体成员按约来到位于市中心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所总部,受到其培训部副部长辛泽〃莫妮卡女士及助理等人的热情欢迎。在该研究所宽敞的大厅里,辛泽〃莫妮卡女士的助理首先为我们全体成员拍摄了一张合影,并笑容可掬告知:访问结束时给各位朋友。辛泽•莫妮卡女士则在早已安排好的会议室等待我们,她通过翻译告知:她很抱歉,因为腿脚不便,未能到大门来迎接“中国朋友”。闻听此言,大家十分感动。
会议室内布臵十分简洁,椭圆形长桌上摆上了数种饮料及点心,对应每个座位处的桌面则摆放一份印制精美的资料和纸、笔,足见其礼仪的周全。
辛泽•莫妮卡女士曾于2004年与该所几位同事来长沙参加 “中德职业教育论坛”。回忆起这段经历,她高兴地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文说:“湖南好!长沙好!”话音一落,大家禁不住欣然鼓掌,气氛顿时热络轻松起来。随后,莫妮卡女士就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特点、“双元制”内涵及相关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认真回答了我方成员的相关提问。
莫妮卡女士介绍,德国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所成立于1970 年,是德国联邦政府直属的具有公法法人资格的联邦级职业教育决策咨询与科学研究机构(类似我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其职责由《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所长由总统任命,设4个部门、1个中心,共有职员640名。其议事机构为总委员会,成员由联邦政府委派的5人、16个州政府选出的8名代表、行业工会8名代表和参与“双元制”职教体系企业遴选的8名代表组成,主要协助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类似我国教育部)解决关于职业教育根本性与全局性问题,承担研究、咨询和政策导向等任务。
交流活动结束后,当我们将赠送该所礼品——印刻有“中国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赠”字样的熊猫湘绣双面绣摆件交给莫妮卡女士时,她惊喜地大声道:“Panda!Panda!”(熊猫!熊猫!)并马上叫过翻译,指着摆件上的文字,要她告诉我们:谢谢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的珍贵礼物!并表示,希望有机会再次去湖南。海因策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德国汉堡市。当我们按约定时间赶到该校时,其教务部长玛丽〃科恩女士早已率其助手多丽丝〃艾博女士等候在学校大厅,面带微笑请翻译告诉我们,校长杨•海因策(Jan Heinze)先生因正在意大利“公务”,所以授权她接待来自中国湖南的朋友。闻其言,大家报以掌声表示谢意。在艾博女士的引导下,考察团全团成员在一间较大的教室里一一落座。每个人面前的桌上,照例摆放着资料、纸笔和饮料、点心,令我们颇感温馨。
科恩女士向我们简要介绍了海因策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历程——这是德国一所久负盛名的私立职业学校,建校历史长达76年,举办者已历三代,因其“新颖的教学内容、出色的教学效果、强化实践及课程设臵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的特点而享誉全德国”,上世纪70年代获联邦政府承认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承认其本校和分校颁发的毕业资格证书。该校主要专业有: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建筑工程、眼视光学、信息与产品设计、媒体设计。与其合作的企业包括空中客车公司(Airbus,全球最大飞机制造企业之一)和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公司(TKMS,全球最大的常规潜艇制造和出口商)等世界知名大企业。该校与这些企业的合作是多方面的,既为企业制定人材培养计划,又负责为企业签约的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实施对学生的理论教授和实习指导。
在交流座谈中,我们咨询了该校办学经费来源和生源等问题,玛丽•科恩女士说,主要经费由国家拨款、企业付费、学生缴费三部分构成。即:国家按学生人数按月拨付职业教育经费;企业按委托培养的学生数按月支付培训费;学生本人每月缴纳100欧元学习费。该校本部约500名学生,三块经费收入一年约600多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600多万元)。此外,该校还有不少其他收入没计入,如:为国外职业院校培训师资,为企业定身打造人材培养方案、设计产品等所获收入。
座谈结束,我们将印刻有“中国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赠”字样的熊猫湘绣双面绣摆件交给玛丽•科恩女士,表示对海因策学校的感谢。科恩女士惊喜异常,连道:“Thank you!Thank you!It's too precious!”(谢谢!谢谢!这太珍贵了!)并捧着这“珍贵”礼物与我们大家一起合影。随后,她领着我们参观了该校设备齐全的主要专业基础实习室,并一一介绍各种教学实习设备的用途与功能。
临别时,科恩女士告诉我们,海因策职业学校与中国国内不少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主要为中方学校提供职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和师资培训。她表示,希望有机会与湖南的民办职业院校开展交流与合作。
二、德国经济社会概况
德国全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为35.7万平方千米,人口8230万。全国分联邦、州(16个州)、市镇三级,首都柏林,是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最大的国家。20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3.45万亿美元,居美国、中国、日本之后(34 国分别为16.57、9.40、4.70万亿美元),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人均GDP为44383美元。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但工业基础雄厚,应用研究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十分发达,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主要工业为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产品以品质精良、技术领先、做工细腻而享誉世界。
近代以来,德国诞生了一大批改变世界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如:康德、莱辛、歌德、黑格尔、叔本华、海涅、马克思、恩格斯、尼采、杜威、爱因斯坦、普朗克、高斯、伦琴等。
德国先后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均告战败,但凭借其雄厚的科学技术底蕴和职业技能过硬的人力资源,很快恢复经济,跻身于世界工业经济强国。可以说,“以理学、工程技术而出名的德国高校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支撑起了德国的经济”。其中,尤以其独具特色“双元制”职业教育发挥的作用巨大。
三、独具特色的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的教育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四大块,而职业教育则渗透于每一个板块中。
1.职业教育从娃娃抓起。
“BIBB”的莫妮卡女士介绍,德国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其中小学4年,中学8年。其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接受职业教育。当然,这种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游戏、观摩、制作等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从中观察和分析每一个学生将来可能适合职业发展方向。
学生在读完4年小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分别进入普通中学(5-6年制,其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文理中学(一般为8年制,为升入普通高校做准备)、实科中学(介于普通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和综合中学(前三类学校的综合)等4类学校,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
初中(5-6年制)毕业后实行第二次分流,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一部分学生升入文理中学高中部(具备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大部分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或企业培训机构),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完成余下的2-3年义务教育。申请进入较高层次的职业院校(师傅学校、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学院、应用型大学)学习的学生,必须有接受过较低层次职前教育(培训)的基础,并具有一定职业实践经验。
2.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沿革
德国职业教育起始于18世纪末期,其现行职业教育体系是以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经过200多年的不断探索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1871-1914年,德国逐步完成了国家统一后,借助19世纪后期出现的以电能、内燃机和合成化学等高新科技为基础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机会,开始改造传统机器设备制造业,形成了以加工工具、刀具和缝纫机等为主轻型机器设备、以机床制造为主的重型机器设备,以及电力机器设备三个主要的制造体系。但这三个工业体系均大量仿制英国制造的机器进行生产,且质量低下,引起英国厂商的强烈不满,指责德国人仿造的机床破坏其产品名声。1887年,英国议会修改了《商标法》,规定所有由德国出口到英国的物品都必须标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造”的劣质山寨产品与英国制造的优质产品区别开来,致使“德国制造”在全欧洲成为伪劣产品的代名词。惨痛教训之下,德国机器制造商为改变“德国制造”的臭名,经近20年时间摸索和技术改进,不断完善机床性能和测量方法,终于在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赢得了好名声,过去那种质次、精度低的形象开始被质优、高精度的形象所取代,“德国制造”脱颖而出,从此确立了在世界机器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用工也越来越多,其产品质量保障和经济效益提高,对高素质、高技能的蓝领技术工人需求大增。于是,一些聪明而富有远见的企业主开办了被称作“星期天学校”的培训场所,并逐步扩大发展为夜校和周末学校,进入20世纪后则演变为职业教育学校。1970年,在德国联邦政府的影响和干预下,职业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形成了当前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联系的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受过良好职业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年轻人,为德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在全球创造了“德国制造”的品牌。
目前,德国已形成了堪称世界上最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既有针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类型,也有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职业培训需求的类型,该体系灵活开放、层次分明、针对性极强,对每一个从小学阶段开始的德国学生而言,他们的求学就业之路“有多个入口和出口,没有死胡同”,充分发挥了沟通初级教育、高等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
3.“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该国职业教育由“双元制”职教体系和非“双元制”职业教育构成。“BIBB”莫妮卡女士介绍,纳入“双元制”的职业院校约为75~80%,未纳入的职业学校,其开办的主要是一些市场需求量少的特殊专业和新职业。联邦政府依照《联邦职业教育法》赋予的权力,根据涉及全国3万多个行业的用人需求,确定纳入“双元制”体系的职业教育科目(约340多个职业),并行使对该体系中企业教育的管辖权。企业职业教育的办学资格认定、实训教师资格的考核和认定、学生的考核与证书颁发、培训合同的注册与纠纷仲裁等,则由各行业协会根据《联邦职业教育法》授权,行使具体管理职能。
德国职业教育包括职业的培训、进修、改行三个方面。职业培训即我国通常所称的职业教育,是指已完成初中或高中普通教育的学生,通过系统培训计划,接受职业基础训练,并逐步具备从事技术职业所需的熟练技能知识和职业经验。职业进修是指在职人员为适应技术的发展,保持和扩展职业技能和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达到职务晋升目的的职业教育。职业改行是指因产业结构调整,已接受过一种职业培训的从业者,为获得另一种职业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而接受的职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转岗培训。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各类职业培训条例由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和相应专业部及联邦职教所制定,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则由各州制定,各职业学校和地方教育局负责实施。主要特点如下:
(1)两种培训机构。职业学校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及未来从事职业的实践技能。企业负责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及职业经验,教学计划由联邦政府国家经济部制定,由企业和国家同业行会负责实施。
(2)两类教学内容。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为培训职业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伦理、宗教、德语、体育、外语等普通文化知识。培训企业的培训内容为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技能及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经验。
(3)两种教材。职业学校教材分理论教材(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和实训教材(传授“如何做”)两类。培训企业使用联邦政府职业教育研究所编写的实训教材,以覆盖同一职业领域不同职业或不同职业方向的具体要求,确保职业技能培训的统一标准和质量。
(4)两类教师。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理论教师即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均为国家公务员);实践课老师(聘用职员)上技能实践课。实训教师为培训企业的雇员,分专职和兼职两类,大都为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国家考试的工程师。
(5)两种培训身份。职业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培训生与培训企业签订具法律效力的职业培训合同,明确规定在培训生在企业培训期间的权利和义务。这时培训生身份为企业“学徒”,企业给每名学生每年发400~800欧元的工资。签订了职业培训合同的职业学校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也完成了12年义务教育中的最后2-3年教育。
(6)两类考试。专业理论考试和技能(资格)考试。学校负责所教授的专业理论的考试,(企业)行业协会组织负责技能(资格)考试。
(7)两类证书。一类是职业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企业颁发的培训证书。一类是由行业协会颁发的世界认可的资格证书。
4.德国保障职业教育质量的几个关键。
(1)依法规范运行,确保生源有序进入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生源绝大部分来自普通中学、实科中学和综合中学三类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文理中学也有少数初中毕业学生读职业学校)。《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学生就读职业学校,须先向政府就业服务机构咨询,以确定就读的专业学校及今后可能就业的企业,然后凭毕业证书及有关档案到就读的学校和企业报名。学生与企业签订具法律效力的职业培训合同,明确其在企业培训期间所享有的权力和义务。签订了职业培训合同的学生方可进入职业学校就读。职业学校不得招收没有与企业签订合同的学生,以确保学生学习方向明确,所学知识、技能与未来就业紧密相连。
(2)依法保障职业学校的教育经费。《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经费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凡属国家承认的职业学校,不论其是否纳入“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均由州政府负担教师、高级行政管理人(均为公务员身份)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其中部分经费由联邦政府拨给),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校方聘用职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企业支付“学徒”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均计入企业运营成本)。因此,凡国家认定的职业学校,经费均有保障。
(3)选择优秀教师是确保教学质量高的前提。德国正式录用的教师享受终身制的国家公务员待遇,起薪约3万欧元/年,随着逐步晋升和年龄增长,年薪最高可达7~8.5万欧元,且不受经济危机影响,高于德国国民人均收入,加之工作稳定,时间灵活等优点,成为人们高度认可而向往的职业。但要成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并非易事,从19岁高中毕业算起,需经14~16年的努力,才有可能在33~35岁时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其过程: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后,申请参加3~3.5年职业培训,考试通过方可进入大学接受5年的专业学习(未来所教专业),取得大学文凭后,再经2年职业实习兼修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才可向州教育部门提出成为签约教师的申请,获得批准后还需见习3-5年,最后通过考试才能正式被录用。经过如此长时间的磨砺,被录用的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水平已日臻优秀,从源头上保证了师资质量,也使教学质量得到可靠保障。
(4)优秀校长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德国职业学校校长选拔程序严格,首先由区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报名者进行甄选;其次,对初选合格者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的水平进行考核;其三,区政府根据考核结果与学区教育局协商确定推荐人选;其四,上报州政府任命。以确保进入校长岗位的是懂法律法规、职业教育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校长按规定专注于学校专业发展、教学安排、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制定教师在职培训计划,行政事务均由专业人员管理。使校长恪尽职责,尽其所能,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5)教育主要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督导是质量的保证。德国推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从体制上保证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管理责任在企业,行业协会负责质量监督和技能考核;专业理论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实施与考试由学校负责,教学质量则由各州教育局组织的专门委员进行规范化的检查、评估,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四、德国职业教育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探究德国职业教育发达的根本原因,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健全、科学、缜密的法律体系,尤其是与职业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几乎覆盖了整个与职业教育有关的领域,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了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在职业教育上形成广泛共识并密切合作,确保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健康环境和优越条件;二是强大、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为职业学校教师、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提供了近乎完美保障;三是德国的行业协会的公允性、权威性在职业教育的监管、评价、服务、维权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启示一:德国把发展职业教育视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锐利武器,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这对于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工业亟待升级、提质阶段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照价值和借鉴意义。
启示二:对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来说,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必要,必须使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之间构建起畅通无阻的立交桥。应以人为本,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从学生文化学业成绩高低来为他们未来发展着力。
启示三:应按照我国国情,对职业教育法进行细化,同时制定好与之配套的相关条例、政策,以确保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制环境和相应的发展条件(如经费、生源、师资和校企合作)。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经济结构不尽相同,因此,国家应允许各地根据本地的经济结构制定相应配套政策,在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所侧重。
启示四:应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高度重视职业学校校长的擢选和专业优质师资的培养,同时,实施结业考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并引入第三方(如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参与,实现教考的真正分离,强化考试、考核的权威性。
第四篇:德国考察报告
德国数控企业考察报告
本人于2010年1月28日至2月5日参加了由德马吉公司组织的开放参观日活动,德马吉公司总部设在德国德克尔马豪弗朗顿,我们一行参观学习了德国数控先进生产解决方案、生产工艺和技术、刀具系统、相关数控软件和辅助设备的展示,现场观摩了五十五台先进数控机床的演示,同时了解了以双元制为主体的德国先进的教育制度、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概况、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在国际职业教育中享有盛誉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了解了数控最新领域的发展,参观学习数控设备的操作、CNC编程。通过此次考察学习,了解了德国先进数控制造的能力,理解了德国的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使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提高了自身创新使用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现将参观学习内容简要总结如下:
一、德国数控发展概况
我们参观的德国德马吉是欧洲最大的机床设备制造企业。其机床产品以精度高、技术全面、刚性强、性能佳而闻名,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模具、轻工机械等领域,多年来雄踞欧洲机床行业榜首。德马吉公司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德国政府一贯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多方面大力扶植。特别讲究“实际”与“实效”,坚持“以人为本”,师徒相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在发展大量大批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上,于1956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后,一直坚持实事求是,讲求科学精神,不断稳步前进。德国特别注重科学试验,理论与
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科研并重。企业与大学科研部门紧密合作,对用户产品、加工工艺、机床布局结构、数控机床的共性和特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质量上精益求精。德国的数控机床质量及性能良好、先进实用、货真价实,出口遍及世界,尤其是大型、重型、精密数控机床。德国特别重视数控机床主机及配套件之先进实用性,其机、电、液、气、光、刀具、测量、数控系统、各种功能部件,在质量、性能上居世界前列。如西门子公司之数控系统和海得汉公司之精密光栅,均为世界闻名,竞相采用。
二、最新数控技术发展动态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了解到数控领域发展水平是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现在最新的数控机床都具有较高切削功率,主轴回转精度可达μm级,德马吉公司五轴加工中心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操作系统集开放性和灵活性于一身,操作、编程和显示具有统一的新型结构,即我们所谓的“所见即所得”。当然,机床内置DNC接口,可以方便融入网络,实现最佳的路径控制能力,包括高速切削,从而获得较高表面加工质量。采用直接驱动技术的线性轴,从而不再考虑磨损件和其他机械传动件,实现了稳定的高精度,从而节约能耗,使工件加工时间减少。采用多通道操作面板,使编辑、同步、仿真和试运行更为舒适,能借助动画组件进行图形编程,加工复杂零件。采用矿物铸件床身,使床身拥有最佳的动态性能、热稳定和生态特性,以及较高的集成度和配合性,利于机床自身的稳定。同时装夹系统采用全密封动力卡盘和夹具,这样工件不容易在加工中轻易移动和变位。在加工中,采用多工位,自动上下料,工件自动对
中,能完成批量和大批量生产,为适应5轴加工发展,带特种NSK润滑脂的密封型精密轴承可有延长润滑脂的寿命,使组装变得简单,可以同时提高主轴性能。其设计的机床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高、换刀时间短、响应频率快,机床设计结构符合人机工程学,大量应用在汽车、航天、制造、能源、军工各个行业。在整个参观中,我们都被德国的数控技术实力所折服。
三、双元制职教体系
在工厂进行参观时,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在工厂里进行相关技能培训,通过了解,德国采用的是双元制教学方式。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德国工业经济腾飞的致胜法宝。所谓“双元制”,是指学生在职业培训时采用企业培训和学校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一般情况下,初中毕业的学生有75%通过职业导向,选择一项职业,然后通过自己或劳动信息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这种教育一般持续四年,前三年半的时间是三天在职业学校学习,两天在企业中实习,到后半年是一天在职业学校学习,四天在企业中度过,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职业学校是学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是学徒工,学习操作技能。在制订学习计划时,企业和职业学校要做好合作,职业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学习的内容,同时企业也要根据学校所计划的时间来安排学生到学校学习的时间。
同时双元制的有效实施与企业有着直接的关系,德国的法律中明确规定,企业有接纳学徒的义务,并且国家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经济补贴,所以企业必须接受学徒工,也愿意接受学徒工,并为学徒工提供相应的实习条件和费用。近年来,又出现了另一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这种形式对双元制教育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四、德国企业管理机制
德国企业管理机制核心是理性主义管理方式,以技术管理为基础,重视员工素质的提高。德国是世界上进行职业培训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具有完善的职业培训和员工广泛参与管理机制。其法律规定的职业培训有三项:一是带职到高等学校学习;二是企业内部进修;三是由劳动总署组织并付费的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在德国要成功谋职,除了必备的文凭外,没有经过必要的专业职业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个传统经营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如果其子女没有经过专业农业训练教育,也不可能继承祖业来从事农业生产,这使得每个德国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培训。除了成年人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外,就是对口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被企业录用后,也首先得进行三年的双轨制教育培训:通常每周三天半到四天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技巧,一天到两天去职业培训机构学习理论知识,这三年的培训费用和工资一般由企业负担。
德国是比较民主的国家,完善的服务机构根本见不到有人去管理,也见不到有什么摄像头在监督,但在我们参观的每一个地方,根本见不到
有违章现象的发生,是不是德国人天生就守章呢?我们说不是的,原因在于在德国有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大家相互之间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当你违反了管理制度时,没有什么情面可言,唯一做的是按章办事。在与德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觉是德国人做事严谨,工作务实,讲究实事求是,在单位、企业里根本不存在领导和员工的关系,所有的人在一起都是员工,都有建议和被建议的权利,并且也不存在着什么人情,所有的一切让人感到工作是特别的舒心。
五、体会
通过将近十天的考察学习和参观,此次参观活动专业性高、沟通针对性强,针对机械产业的特殊性与专业性。我们认为,德国在数控技术研制、生产、管理及后续人才培养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经验值得我们研究,通过学习这些好的东西,可以使我们在数控化发展和职业教育中少走弯路,可以更加有效的加强对我们数控教育领域管理,使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有明确目标。
总之,德国数控企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成功的基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成功的前提,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成功的保障,对产品的精益求精是成功的积累。通过将近十天参观学习,留给我们的思考是长远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怎样结合我校实际,将德国成功的经验和范例应用到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去,使我校的职业教育不断焕发生机,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主题。
第五篇: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简介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那么制造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促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学的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在诞生了像黑格尔、康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德国,其思辨的传统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正是在这思辨的土壤中,产生了许多极具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成果,凸现了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
纵观当今世界,只有德语文化圈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将职业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集中了大批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建立了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将自洪堡大学开始的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大学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的师资,又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在包括著名的亚琛工业大学、柏林技术大学、达姆施答特技术大学、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洪堡大学等24所研究型大学里,建立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及相应的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德国职业学校和企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0世纪的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将政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高速增长的中国现代化事业,急需大批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的专门人才和职业人才。当时,担负人才培养任务的中国教育部,不失时机地开展了职业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审时度势,在研究和比较了世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后,把眼光投向了德国。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是从借鉴和学习德国的经验开始的。管理体制
1.职权分配
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 各州拥有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主权, 所以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的基本特点是: 各级各类学校属于州一级的国家设施, 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由各州负责, 按州《州学校法》的规定实施;校外特别是企业形式的职业教育, 则由联邦政府负责, 按联邦《联邦职业教育法》(手工业企业按《手工业条例》)的规定实施。
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法律有: 《联邦职业教育法》(1969 年)、《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1981 年)以及《手工业条例》(1965 年)、《联邦劳动促进法》(1969 年)、《企业宪法》(1972 年)、《联邦青年劳动保护法》(1976 年)。2005 年4 月1 日将《联邦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 经修订后颁布并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2.管理机构
职业教育的管理机构有: 联邦一级: 联邦教育研究部和相关的联邦专业部, 如联邦经济与劳动部, 是职业教育教育立法与协调的主管部门。1970 年成立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 则是协助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解决关于职业教育根本性与全局性问题而设立的联邦级职业教育的决策咨询与科学研究机构。
州一级: 州文教部以及由雇主、雇员及州政府代表组成的州职业教育委员会。各州教育的协调机构为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 该委员会下设职业教育委员会。
地区一级: 行业协会, 包括工商行业协会、手工业行业协会、农业协会、律师协会、医生协会等经济组织, 是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自我管理机构, 有8 项重要职责: 认定教育企业资质、审查管理教育合同、组织实施结业考试、修订审批教育期限、建立专业决策机构、调解仲裁教育纠纷、咨询监督教育过程、制定颁布教育规章。3.经费投入
德国职业教育经费分担情况, 以企业为主。“双元制”职业教育: 1998 年企业投入114 亿欧元, 国家仅16 亿欧元;2003 年企业投入203 亿欧元, 国家为27 亿欧元。全日制职业教育: 1998 年企业投入为零, 国家投入24 亿欧元,2003 年企业投入为零, 而国家投入29 亿欧元。总的来看, 德国职业教育经费分担比例, 1998 年, 企业投入114 亿欧元, 而国家为40 亿欧元, 企业占65%;2003 年, 企业投入103 亿欧元, 国家为56 亿欧元, 企业占72%。体系结构
根据2005 年4 月1 日颁布并生效的新《联邦职业教育法》,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以及职业改行教育。①职业准备教育的目标, 是通过传授获取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内容, 从而具备接受国家认可的教育职业的职业教育的资格。②职业教育旨在针对不断变化的劳动环境、通过规范的教育过程传授从事合格的职业活动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和能力(职业行动能力), 并获得必要的职业经验。③职业进修教育应提供保持、适应或扩展职业行动能力及职业升迁的可能性。④职业改行教育应传授从事另一种职业的能力。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仅规范相当于高中阶段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部分。从层次上看, 德国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 16~19 岁年龄组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者超过70%, 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双元制”职业教育逐渐向高等教育延伸, 出现了采用“双元制”模式的“职业学院”及部分“专科大学”, 可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范畴。
从内容上看, 德国职业教育既包括职前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预备教育、职业教育), 又包括职后的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职业改行教育)。基本形式
(一)高中阶段职业教育
1.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1)“双元制”职业教育。将在企业里进行的职业技能和相关工艺知识的教育与在职业学校里进行的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制度。企业为“一元”, 职业学校为另“一元”。这里所谓“教育企业”是必须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主办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为2~3.5 年, 无入学条件, 但一般为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 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70%时间在企业, 30%时间在学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学费, 而且每月还可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形式, “双元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根据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的以私法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合同, 受教育者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规的职业教育。
(2)全日制职业教育。主要为职业专科学校, 学制1~3年, 入学条件主要为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生, 以所谓德国历史上形成的“学校型教育职业”为主, 培养目标可分为两类: 一种是所谓“双元制”替代型职业教育, 有乐器(如提琴)制作工、陶瓷造型工、金银饰品制作工、木器雕刻工等教育职业, 培养技术工人;一种是所谓与“双元制”平行的独立型职业教育, 包括技术、数据处理和工商以及社会教育、医疗卫生等教育职业, 培养技术助理、实验员、社区服务或护理人员。
其他一些全日制职业学校还有从事职业准备教育(1年)、职业基础教育(1 年)的学校和职业提高学校(1 年)等。
2.升学导向的职业教育
即所谓“立交桥”式的职业学校, 主要有三种: 一为专科高中, 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 学制一般为2 年, 其中实践与理论课程各1 年, 毕业生直升专科大学;二为职业或技术高中, 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或已接受过职业教育者, 学制2 年, 全日制理论学习, 毕业后升入综合大学(有专业限制);三为专科、职业或技术完全中学, 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 学制3 年, 毕业生直升综合大学。
(二)高中后职业教育 1.高中后非高等教育
主要形式为专科学校, 属于职业进修教育, 入学条件是已接受职业教育并有2 年以上职业实践者。德国认为技师(师傅)和技术员的培养, 不应在职前而是在职后进行。
学制一般为2 年, 其培养目标为师傅(技师)和技术员。专科学校可分为师傅学校(行会主办)和技术员学校(国家主办), 学生修业期满经行会考试(师傅)或国家考试(技术员)合格者, 可获得上述称号, 若通过相关资质审核,还可担任企业实训教师。属于这类教育的还有商务师、手工业企业主的培养。
2.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
主要形式为职业学院, 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 学制为3年, 其中2 年后可分流。其培养目标为职业型高级人才, 修完3 年经国家考试合格者, 授予“职业学院工程师(经济师、社会教育工作者)”称号, 相当于本科教育;修完2 年后经考试合格者, 授予“工程师助理(经济助理、教育工作者)”, 相当于专科教育。
职业学院专业设置集中在工程技术、经济工程、社会服务三大领域, 采取“双元制”模式, 学生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 教学分别在学院和企业里进行, 3 个月轮换一次。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学费, 而且每月还可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改革创新
1.颁布新《联邦职业教育法》
将1969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的基本法—— 《联邦职业教育法》与1981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的配套法—— 《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 提升了配套法中关于职业教育统计规划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新法还对全日制学校职业教育学习时间的折算、国外接受的职业教育的折算、职业教育结业考试的分阶段实施、职业教育联合体的建立做了新规定, 特别是对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地位的认定, 显示了德国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高度重视。2.开展“职业教育攻势行动”
在2003、2004 年连续两年开展“职业教育攻势行动”,目标是增加职业教育学习位置。2003 年“攻势行动”措施包括: 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联邦经济与劳动部和联邦新闻局开展全国性职业教育宣传, 三位部长联名给职业教育负责人和企业写公开信;教育部长与经济部长联手开展寻访职业教育“问题地区”的“职业教育远足计划”, 将2003 年6月24 日定为“职业教育日”等。2004 年“攻势行动”措施包括:实施将地区“职业教育结构改革计划”的投入由2 500 万欧元增加到3 700 万欧元, 提高近50%;将行业职业教育由传统机电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 如纳米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和为系统技术扩展并开展“联邦与各州职业教育学习位置拓展计划”。3.创新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创立生成性教育过程与工作过程定向的“职业科学”学说;确立不同于资格概念的能力概念, 对能力本位有全新的阐述;开发以“学习领域”形式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等。4.建立职业资格早期辨识系统
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牵头, 吸收2 000 个代表性企业对职业和职业资格的产生、发展、消亡进行分析, 发布相关信息, 为目标明确的职业教育“专业”调整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