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国职业教育学习体会
求真务实,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根本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陈建环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赴德学习班,一个月的学习参观,三十天具体的起居生活,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习了SPS技术,取得了IHK的证书,而且接触体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德国这个发达文明的国度有了比较客观而具体的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切身感受体验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方式,由企业和学校各为一元,组成职业教育的两个支柱。约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初中毕业后,会选择接受双元制教育,为将来走向社会,进入企业界做准备。参加双元制教育的学生,多数是被企业面试后初选的学生。他们每周约一天半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三天半在企业工作现场,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最直接地学习本专业的操作技能。由于企业和学校的紧密结合,特别是企业的有效参与,双元制培养的技术工人既有本专业必须的理论基础,又掌握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技能,成为德国产业的支柱力量,在德国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德国产品技术过硬,质量优良的基本原因。德国在这种教育机制,有效地发挥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相形之下,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实习困难,实则是职业教育机制的问题。机制不变,不可能从根本上、全局上解决问题。
在德国期间,我们参观过一家附近的饮料厂,目的是了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介绍时企业负责人专门请了一名正在接受双元制教育的18岁男青年。他在读了十一年书后,被这家企业初步选中,开始了三年半的学徒,现在是第二年。在企业,由师傅带领,在学徒工作中学习一般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方法。期间根据其岗位的需要,送到BBZ(这次接待我们的德国培训机构)这样的职业培训中心,学习在企业无法完成的专业技术培训。一般每次一到两周。三年半时间中到培训中心学习的时间大约四个月到半年。学习完成后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培训费用由企业支付,每周支付400元。在学徒期间企业支付其生活费每月700元。三年半的学徒完成后,劳资双方如合意,则签订一年的短期合同。特别是前三个月双方可以随时取消合同。工作一年后,双方愿意就可以签订永久合同了。据了解,由于德国现在的经济不是很好,签订永久合同的企业在逐年减少。
2.理论紧密的联系实践,理论为实际工作能力的形成服务。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保证了学员能够有充分的实践时间和场地条件,从生产第一线直观地学习。专业课教学时,往往也是在具备基本实践条件的教室进行,或者说教室、实验室(车间)融为一体,边学理论,边进行操作,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交叉进行。这样学以致用就落到了实处。比较典型的布置是房间的一端为黑板和多媒体设备,中间放置桌椅,周围放置实验实操设备。这样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我们学习的SPS项目,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首先是本茨先生介绍基本的功能指令,然后给大家具体的练习题目,我们马上就编制程序,转过身来,就在实验设备上调试和验证。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随时可以向教师请教,然后再进行修改调试。
当然这种方式是对专业课而言,基础理论课也是采用一般的教室。
在考试中,他们理论和实践操作并重,合理的分配权重。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的专业课考试,不应该简单的以一张考卷来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
例如,我们参观了两所职业学校的木匠专业。学生来自初中毕业生,采用双元制方式,学习时间为三年半。学生从图纸绘制,到最后喷漆都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行业标准,经过严格规范的学习训练。我们刚好碰到二年级的学生在做椅子,每个人做两个,一个留在学校,一个带回家,这本身就是他们考试的一部分。毕业班的学生就要自己设计,最后作出成品,多数可以拿回家。可以想象,每个这样做出作品的学生一定很有自豪感的。我们感到他们在介绍自己的专业时,都很有自豪感,做到了所谓干一行,爱一行。
3.灵活的教学方式,互动性教学,充分尊重人性,发挥学员的身心智力。
教师上课时,和学员之间良性互动,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充分尊重学员的学习意向,因材施教。在学员选择专业时,考虑的是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个专业,自己适合不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在德国是“爱一行,干一行”。这和我们现今社会主要以财富权利地位为目标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职业不同仅仅是谋生手段的不同,不是把人分成高地贵贱的依据。这个观念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非常必要。否则和谐社会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们和正在BBZ学习的汽修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座谈。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两年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了中期考试。他们是完成了十年的初中学习,被企业录用为学徒,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在和他们的座谈中,强烈的感到,德国的学生有相当充分的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他们学习的是他们自己喜欢的,不是简单的以将来的财富地位为取向。老师告诉我们,以前学习汽车修理的主要是在三类初中中最差的一类学校的毕业生。但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修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在提高,现在主要是中间层次的学校的毕业生。
德国小孩一般六岁上一年级,到了五年级,就根据老师,孩子和家长的意向,给学生确定今后分发展方向,读不同类型的中学。第一类是针对动手能力强,而学习差的学生的综合中学,将来向技工方向发展;一类是面向动手能力差,而思维能力强的普通中学,将来的目标是读大学;还有一类就是两者兼顾的职业中学,可以读大学,也可以当技工。在这个选择过程中,老师和小孩的发言权最大。只是孩子才十岁,要为自己的前途做选择,真是难为了。当然,不是这一次就不可改变了。在进入中学的一年的时间里,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学校转换。如果小孩非常有主见,坚持要读某一类型的学校,即使老师家长意见相左,那么也会尊重小孩的决定的。不要误会,在这里做哪一行,只是谋生的手段不同而已,倒没有高地贵贱的明显差别;重要的是发挥人的优势。因人而异的选择发展方向——这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哪里都有差的学生,德国也不例外。木工专业的老师告诉我们,对比较差的学生,先让他们一起(一般是八个人一组),在老师的带领下,初步的运用机械设备,做出一件成品,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产生了学习兴趣后再深入学习。今天就看到学生在焊接大圆桌的金属腿,下周再加工桌面,完成整个桌子。这样初步接触专业以后,建立起兴趣后才开始学习。
当然也有这样的学生:学习了一段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那么他可以转专业甚至转学校。总之他们会因材施教,想方设法让小孩热爱专业,产生学习动力。不是简单的管教、卡压。
教师拥有充分的自主,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安排教学,专业课都是小班上课,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班级人数最少为6人,最多16人,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学习资源。教师考虑的主要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学员掌握专业能力,而不是我们常常碰到的专业之外的羁绊。这和我们学院少于20人的实操课打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德国的专业教师都是双师型教师,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都能胜任,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做教师的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过硬,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企业实用的劳动者。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建立其成就感。德国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灵活的方式,让他首先感到自己有能力学习这个专业。这对我们很有启发。
4.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工作效率和社会公德令人敬佩。对此,我们每个学员都深有体会。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工作时全心工作,生活中尊重他人隐私,做事以不妨碍他人的生活为前提。这些都是和谐社会所必须的。
接待我们培训的BBZ,有70名员工,除了总经理、副经理外,我们只看到两三个负责事物性工作的人员,其余都是专业人员,每人都分管不同的专业内容。
我们参观的其它几个企业事业单位,接待我们的也总是一个负责人,根本没有我们司空见惯的前呼后拥的现象。效率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总之,德国教育界同行,以负责、认真的态度,严谨、踏实的作风,取得了职业教育良好的效果,奠定了德国产品质量蜚声全球的基础。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求真务实,的确是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是普世皆准的道理。
第二篇:“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学习体会
“德国职业教育理论与方法”培训学习体会
惠州技师学院 吴传兴
4月2-6日我参加了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主办,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协办的《技工院校职业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的培训班。现将本次培训情况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此次培训简况
此次培训主要是德国的ASAM专家向大家传授德国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二人配对,小组工作、大脑图、艺术馆)教学计划设计、课程设计、课堂设计、优质课标准、学生关键能力培训的重要性与培训方法,我以为此次培训的效果明显,对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有积极的影响。加上本次广东国防科技技师学院的培训计划安排合理,后勤服务到位,翻译工作也很专业,学员们学习效果普遍反应很好。
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识
“双元制”意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企业向职业学校输送生源,学校是企业的服务者。(2)据介绍,三年制学习,在校36周,一学年在校60天,要接受2天的沟通训练,3天的项目创新训练,1天的项目计划,一天的项目备考等(3)教学特点。德国职业学校教学主要是进行项目教学,即在一个项目下,由4-5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对学生进行授课。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法
通过ASAM专家几天的讲授,我们亲身了解到了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的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循环,即“学生个人独立进行工作——小组4-6人(团队)意见交换——保证结果”,每一学习阶段均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独立工作阶段可以采用卡片问卷法,小组(团队)意见交换可以采用小组工作法、艺术馆法、大脑图法,最后结果要进行目视化展示。以下就这次所学到的教学法进行简单归纳。
目视化
任何学习或工作的结果都应该通过一定形式展示出来。目视化,即是让学生把学习或工作过程、讨论结果、学习成果等在大白纸上用图示(关系图等)方式展示出来,尽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目视化的成果展示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卡片法:将要讨论的问题预先写在纸卡上,分成各个小组对卡上的观点讨论,最后每组分别解说,老师提问。
小组工作
小组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此方法主要分为以下阶段:①“独立工作”,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布置的任务或问题(例如:影响学习有哪些因素?或者与专业有关的问题:如二极管有哪些作用?),将答案记录下来;②“两人合作”,比较两人的答案,并找出共同找出最重要的五项;③“四人一组”,小组成员比较答案,选出认为最重要的五项;④“八人一组”,在大组中比较答案,并选出共同认为最重要的五项。最后将大组的讨论结果展示在展板上。
方向----传统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方法的结合。按照课程内容与教学进度要求设计出适当的灵活的教学模式,减轻学生压力,提高课堂气氛活跃性。
二、学习心得
几天的培训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线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需要: 1.教学理念转变:以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主,逐步转变到培养学生知识技能与关键能力(沟通,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创新、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此次培训设计的任务(小组工作):什么阻止改进教学?小组最后得出的一致结论也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对于以后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也巩固了以前我采用的方法:如分配一定时间给同学们自学一段内容(15-20分钟),可以讨论,最后由老师指定学生进行总结或回答设计的问题,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
2.应以生为本,培养对结果独立负责的学生
“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行动”,不是指教师“教”的活动,而是指在教师引导下为达到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组织和控制的有意识的“学习性工作活动”和“职业性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更重要的在于“学”,而不在于“教”,教师更应多思考如何使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来推动学生更加主动学习,达到教学目的。德国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的、负责任的(在团队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以达到独立负责的要求。“重要的能力,只能通过训练而来,而非教出来”。教师应学会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德国职业院校生源情况与我国职业院校相差不大,学生基础都较为薄弱,只有约30%的学生进入大学,70%的不能进入大学学习:其中60%上双元制学校,30%进职业高中,10%无所事事接受社会救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非常重要。除了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以行为导向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增加学生兴趣之外,其实,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起点。学生对教师信任、尊敬、关系融洽,可以使学习(工作)更加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无论学生的成果如何,教师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但同时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面,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了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
4.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
教育训练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例如训练学生合作能力、处理文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倾听能力、时间管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方法选择能力等。从关键能力的训练开始逐步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在社会向知识和信息社会转变的背景下,专业知识的统治地位逐渐让位给更重要、更基本的关键能力。学生必须具有的职业行动能力,是由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组成的。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指的是,在专业要求的情境下的合作、解决冲突、沟通以及互动的能力。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训练也被赋予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塑造完整人格的人,是教育的最高要求。”
5.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是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学习活动是在有具体的职业行动关联的过程中进行的。传统的学习是先学习理论然后应用、实践;而现在职业教育要求是边实践边学习。通过有计划工作与实施,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也就完成了在完整行动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学习,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而更多地是一种过程。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资讯、计划、实施、评价。
第一步学生要先了解任务与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独立行为能力;第二步学生要按照任务独立或合作制定计划解决方案,培养沟通分析问题能力。第三学生应用知识与技能按照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培养动手能力;再后要对结果进行监督监控,确保任务完成。最后是对结果进行评价,培养演讲与总结能力。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是学习舞台的导演。教师可以在行为导向活动中运用前述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老师一个人讲累的半死,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少得可怜”的教学方式,今后职业教育的课堂应该是教师讲的少,学生做的多。
6.认识行动导向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使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上。表面看来,教师在课堂上做的少,但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准备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体系的制定等等。只有教师课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才能保证课堂中“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的教学形式。所以说,此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①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②教师必须自行开发课程所需的“项目课题”和“案例”;③教师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④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能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参考资源。
此次学习获益不少,要将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才能实现。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努力将所学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第三篇:“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学习体会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学习体会
陶剑华
一、培训简况
经学院和分院安排,本人与本校其他12位教师一同参加了2011第二期西安“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培训由教育部新世纪教学研究所和德国巴符州州立教师继续教育学院主办,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由德国巴符州州立教师继续教育学院托马斯•胡格教授主讲。此次培训主要是为了深入学习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法,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
二、德国职业教育情况
胡革教授以他所在的巴符州职业教育为例简单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笔者将其介绍的内容归纳整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双元制”下三个主体关系。“双元制”意指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企业向就近的职业学校输送生源,学校学生已是企业雇员、是学徒,学校是企业的服务者。(2)学情。据胡革教授介绍,在德国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新生入校后的前半年主要是进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学习,而非专业课的教学。学生在一周五天的学习中,1.5天在学校学习,3.5天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3)教学特点。德国职业学校教学主要是进行项目教学,即在一个项目下,由4-5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对学生进行授课。
三、德国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法
通过胡革教授几天的讲授,我们亲身了解到了不同于传统课堂授课的新教学方法。胡革教授强调学生的学习循环,即“学生个人独立进行工作——小组(团队)意见交换——保证结果”,每一学习阶段均可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独立工作阶段可以采用关键词卡片、观点站位法,小组(团队)意见交换可以采用拓展小组法、旋转木马谈话法、搭档拼图法,最后结果要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下就这次所学到的教学法进行简单归纳。
1.可视化
任何学习或工作的结果都应该通过一定形式展示出来。可视化,即是让学生把学习或工作过程、讨论结果、学习成果等在大白纸上用图示(简笔画、漫画、关系图等)方式展示出来,尽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可视化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关键词卡片
据胡革教授介绍,在德国职业学校中,卡片是被经常使用教学工具。学生独立学习专业知识与基本理论,把学习内容的关键词用荧光笔进行标注,用加粗水笔写在卡片上,制成关键词卡片,学生在张贴版上展示各自的关键词卡片。找关键词,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有助对所读所学内容的理解力;同时,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标注出关键词(胡革教授称之为“文章处理”)时,教师在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况。教师把关键词卡片收集起来,可以在上课时让学生随机抽取,并向大家描述卡片上关键词的内涵,这就是关键词复述。关键词复述可以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有逻辑的言语沟通能力;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释关键词,需要对关键词的内涵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同时可以利用卡片进行内容的复习。
3.观点站位
教师把需要学生理解的概念、观点、方法等设计为有三个不同答案的选择题(例如是,否,不确定),让学生做出选择。然后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别站到教室的不同位置,这样就形成了三个组。然后教师到有问题的二个组去,听取他们选择此观点的理由。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训练学生用口语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4.旋转木马谈话
学生获得一段文字,自己研读,领会理解文字。在独立工作后,把学生分成2个组,每个组的成员围成一圈,2个组形成内外两圈,内外两圈的同学相对而坐(站)。任务是互相报告读过的内容,而不是对题目进行讨论。建议报告者放低音量,报告时间5分钟左右。首先外圈的学生向内圈的学生报告,内圈的学生倾听。然后外圈顺时针,内圈逆时针移动,各自移动一个座位。接下来内圈学生向外圈学生报告文章内容,外圈的学生倾听。旋转木马谈话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一对一的言语沟通技能,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5.扩展小组
扩展小组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此方法主要分为以下阶段:①“独立工作”,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布置的任务或问题(例如:初入职场的人应具备哪些能力?),将答案记录下来;②“两人合作”,比较两人的答案,并找出共同找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③“四人一组”,小组成员比较答案,选出认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④“八人一组”,在大组中比较答案,并选出共同认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最后将大组的讨论结果展示在展板上。
四、学习心得
几天的培训学习,笔者深刻感受到,作为一线教师对职业教育需要具备以下认识:
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独立负责的学生
“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行动”,不是指教师“教”的活动,而是指在教师引导下为达到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组织和控制的有意识的“学习性工作活动”和“职业性学习活动”。教学活动,更重要的在于“学”,而不在于“教”,教师更应多多思考如何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达到教学目的。胡革教授强调,德国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的、负责任的(在团队条件下)有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教师应该通过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以达到独立负责的要求。“重要的能力,只能通过训练而来,而非教出来”。教师应学会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前所述,据胡革教授介绍,德国职业院校生源情况与我国职业院校相差不大,学生基础都较为薄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非常重要。除了在课程教学设计上,以行为导向模式吸引学生参与,增加学生兴趣之外,其实,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起点。学生对教师信任、尊敬、关系融洽,可以使学习(工作)更加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无论学生的成果如何,教师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但同时指出不足和改进的方面,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了学习,既提
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
3.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
在胡革教授的授课中,笔者深刻感受到相对专业能力的训练,胡革教授更加重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例如训练学生合作能力、处理文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倾听能力等。从基本能力的训练开始逐步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在社会向知识和信息社会转变的背景下,专业知识的统治地位逐渐让位给更重要、更基本的能力。简单的说,学生必须具有的职业行动能力,是由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组成的。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指的是,在专业要求的情境下的合作、解决冲突、沟通以及互动的能力。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训练也被赋予了特别重要的意义。“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塑造完整人格的人,是教育的最高要求。”
4.转变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是职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学习活动是在有具体的职业行动关联的过程中进行的。传统的学习是先学习理论然后应用、实践;而现在职业教育要求是边实践边学习。通过有计划工作与实施,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也就完成了在完整行动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学习,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结果而更多地是一种过程。行动导向的学习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学习情境的设计者,是学习舞台的导演。教师可以在行为导向活动中运用前述的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老师一个人讲累的半死,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少得可怜”的教学方式,今后职业教育的课堂应该是教师讲的少,学生做的多。
5.认识行动导向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角色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使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上。表面看来,教师在课堂
上做的少,但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准备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体系的制定等等。只有教师课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才能保证课堂中“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的教学形式。所以说,此教学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①教师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②教师必须自行开发课程所需的“项目课题”和“案例”;③教师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④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能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参考资源。
西安之行收获匪浅,诚然,要将这些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才能实现。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努力将所学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第四篇: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
简介
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正如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推动力一样,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那么制造这些秘密武器的是德国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而促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学的发展、改革与创新的,则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在诞生了像黑格尔、康德等世界著名的哲学大家以及马克思、恩格斯这样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德国,其思辨的传统对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正是在这思辨的土壤中,产生了许多极具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成果,凸现了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
纵观当今世界,只有德语文化圈国家(德国、奥地利、瑞士)将职业教育学作为大学的一门独立学科,集中了大批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建立了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将自洪堡大学开始的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大学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的师资,又取得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科研成果。在包括著名的亚琛工业大学、柏林技术大学、达姆施答特技术大学、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洪堡大学等24所研究型大学里,建立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及相应的职业教育研究所,为德国职业学校和企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0世纪的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将政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高速增长的中国现代化事业,急需大批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的专门人才和职业人才。当时,担负人才培养任务的中国教育部,不失时机地开展了职业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审时度势,在研究和比较了世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后,把眼光投向了德国。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是从借鉴和学习德国的经验开始的。管理体制
1.职权分配
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 各州拥有包括教育在内的文化主权, 所以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的基本特点是: 各级各类学校属于州一级的国家设施, 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由各州负责, 按州《州学校法》的规定实施;校外特别是企业形式的职业教育, 则由联邦政府负责, 按联邦《联邦职业教育法》(手工业企业按《手工业条例》)的规定实施。
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法律有: 《联邦职业教育法》(1969 年)、《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1981 年)以及《手工业条例》(1965 年)、《联邦劳动促进法》(1969 年)、《企业宪法》(1972 年)、《联邦青年劳动保护法》(1976 年)。2005 年4 月1 日将《联邦职业教育法》与《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 经修订后颁布并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2.管理机构
职业教育的管理机构有: 联邦一级: 联邦教育研究部和相关的联邦专业部, 如联邦经济与劳动部, 是职业教育教育立法与协调的主管部门。1970 年成立的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 则是协助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解决关于职业教育根本性与全局性问题而设立的联邦级职业教育的决策咨询与科学研究机构。
州一级: 州文教部以及由雇主、雇员及州政府代表组成的州职业教育委员会。各州教育的协调机构为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 该委员会下设职业教育委员会。
地区一级: 行业协会, 包括工商行业协会、手工业行业协会、农业协会、律师协会、医生协会等经济组织, 是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自我管理机构, 有8 项重要职责: 认定教育企业资质、审查管理教育合同、组织实施结业考试、修订审批教育期限、建立专业决策机构、调解仲裁教育纠纷、咨询监督教育过程、制定颁布教育规章。3.经费投入
德国职业教育经费分担情况, 以企业为主。“双元制”职业教育: 1998 年企业投入114 亿欧元, 国家仅16 亿欧元;2003 年企业投入203 亿欧元, 国家为27 亿欧元。全日制职业教育: 1998 年企业投入为零, 国家投入24 亿欧元,2003 年企业投入为零, 而国家投入29 亿欧元。总的来看, 德国职业教育经费分担比例, 1998 年, 企业投入114 亿欧元, 而国家为40 亿欧元, 企业占65%;2003 年, 企业投入103 亿欧元, 国家为56 亿欧元, 企业占72%。体系结构
根据2005 年4 月1 日颁布并生效的新《联邦职业教育法》,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准备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以及职业改行教育。①职业准备教育的目标, 是通过传授获取职业行动能力的基础内容, 从而具备接受国家认可的教育职业的职业教育的资格。②职业教育旨在针对不断变化的劳动环境、通过规范的教育过程传授从事合格的职业活动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和能力(职业行动能力), 并获得必要的职业经验。③职业进修教育应提供保持、适应或扩展职业行动能力及职业升迁的可能性。④职业改行教育应传授从事另一种职业的能力。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仅规范相当于高中阶段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部分。从层次上看, 德国职业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 16~19 岁年龄组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者超过70%, 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双元制”职业教育逐渐向高等教育延伸, 出现了采用“双元制”模式的“职业学院”及部分“专科大学”, 可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范畴。
从内容上看, 德国职业教育既包括职前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预备教育、职业教育), 又包括职后的职业教育(职业进修教育、职业改行教育)。基本形式
(一)高中阶段职业教育
1.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1)“双元制”职业教育。将在企业里进行的职业技能和相关工艺知识的教育与在职业学校里进行的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结合起来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制度。企业为“一元”, 职业学校为另“一元”。这里所谓“教育企业”是必须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主办职业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为2~3.5 年, 无入学条件, 但一般为主体中学和实科中学毕业生, 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70%时间在企业, 30%时间在学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学费, 而且每月还可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形式, “双元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根据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的以私法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合同, 受教育者在企业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学校则以“学生”身份接受完整、正规的职业教育。
(2)全日制职业教育。主要为职业专科学校, 学制1~3年, 入学条件主要为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生, 以所谓德国历史上形成的“学校型教育职业”为主, 培养目标可分为两类: 一种是所谓“双元制”替代型职业教育, 有乐器(如提琴)制作工、陶瓷造型工、金银饰品制作工、木器雕刻工等教育职业, 培养技术工人;一种是所谓与“双元制”平行的独立型职业教育, 包括技术、数据处理和工商以及社会教育、医疗卫生等教育职业, 培养技术助理、实验员、社区服务或护理人员。
其他一些全日制职业学校还有从事职业准备教育(1年)、职业基础教育(1 年)的学校和职业提高学校(1 年)等。
2.升学导向的职业教育
即所谓“立交桥”式的职业学校, 主要有三种: 一为专科高中, 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 学制一般为2 年, 其中实践与理论课程各1 年, 毕业生直升专科大学;二为职业或技术高中, 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或已接受过职业教育者, 学制2 年, 全日制理论学习, 毕业后升入综合大学(有专业限制);三为专科、职业或技术完全中学, 学生主要来自实科中学, 学制3 年, 毕业生直升综合大学。
(二)高中后职业教育 1.高中后非高等教育
主要形式为专科学校, 属于职业进修教育, 入学条件是已接受职业教育并有2 年以上职业实践者。德国认为技师(师傅)和技术员的培养, 不应在职前而是在职后进行。
学制一般为2 年, 其培养目标为师傅(技师)和技术员。专科学校可分为师傅学校(行会主办)和技术员学校(国家主办), 学生修业期满经行会考试(师傅)或国家考试(技术员)合格者, 可获得上述称号, 若通过相关资质审核,还可担任企业实训教师。属于这类教育的还有商务师、手工业企业主的培养。
2.高中后高等职业教育
主要形式为职业学院, 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 学制为3年, 其中2 年后可分流。其培养目标为职业型高级人才, 修完3 年经国家考试合格者, 授予“职业学院工程师(经济师、社会教育工作者)”称号, 相当于本科教育;修完2 年后经考试合格者, 授予“工程师助理(经济助理、教育工作者)”, 相当于专科教育。
职业学院专业设置集中在工程技术、经济工程、社会服务三大领域, 采取“双元制”模式, 学生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 教学分别在学院和企业里进行, 3 个月轮换一次。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不交学费, 而且每月还可得到由企业提供的生活津贴及法定社会保险。改革创新
1.颁布新《联邦职业教育法》
将1969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的基本法—— 《联邦职业教育法》与1981 年颁布的职业教育的配套法—— 《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合并, 提升了配套法中关于职业教育统计规划和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新法还对全日制学校职业教育学习时间的折算、国外接受的职业教育的折算、职业教育结业考试的分阶段实施、职业教育联合体的建立做了新规定, 特别是对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地位的认定, 显示了德国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高度重视。2.开展“职业教育攻势行动”
在2003、2004 年连续两年开展“职业教育攻势行动”,目标是增加职业教育学习位置。2003 年“攻势行动”措施包括: 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联邦经济与劳动部和联邦新闻局开展全国性职业教育宣传, 三位部长联名给职业教育负责人和企业写公开信;教育部长与经济部长联手开展寻访职业教育“问题地区”的“职业教育远足计划”, 将2003 年6月24 日定为“职业教育日”等。2004 年“攻势行动”措施包括:实施将地区“职业教育结构改革计划”的投入由2 500 万欧元增加到3 700 万欧元, 提高近50%;将行业职业教育由传统机电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制造业, 如纳米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和为系统技术扩展并开展“联邦与各州职业教育学习位置拓展计划”。3.创新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创立生成性教育过程与工作过程定向的“职业科学”学说;确立不同于资格概念的能力概念, 对能力本位有全新的阐述;开发以“学习领域”形式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实施“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等。4.建立职业资格早期辨识系统
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牵头, 吸收2 000 个代表性企业对职业和职业资格的产生、发展、消亡进行分析, 发布相关信息, 为目标明确的职业教育“专业”调整提供支撑。
第五篇:德国职业教育培训
德国职业教育培训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德国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教育体系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级小学教育,从一年级到四年级;
第二阶段为初、中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总学制为13年。
学生从小学四年级毕业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分为三条渠道,一部分学生直接进入九年制完全中学,另一部分学生进入五年制中学,还一部分学生进入六年制中学。第二次分流是在初中(五年制或六年制中学)毕业后,学生根据不同职业要求和学生家长的意愿,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学制一般2~3年时间。学生从职业学校毕业后一部分学生进入社会从业,另一部分毕业生又可继续进入高一级职业学校学习。
第三阶段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管是九年制完全中学还是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根据意愿都可以进入到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在德国,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通过读大学预科班,同样可以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深造,形成职教与普教之间相互沟通,纵横交错而又畅通的网络。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结构
德国职业教育梯次性很强,呈一种螺旋式循环上升结构方式,较高
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均以较低层次的职业教育为基础,而且必须以具有一定职业实践经验为前提,一个经九年级初中毕业后的学生,经“双元制”职业教育或培训后,既可以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以在经过起码的职业实践后,为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再去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和条件。
德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很广。既包括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所实施的各层次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也包括如我国目前实施的各种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在职培训与进修,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以及各种特种教育等。德国职业教育主要是在高中阶段实施。
在德国,高中阶段普教与职教在校生的比重分别为22%和78%。其中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处在不同教育层次的分布比例为: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占89.3%,大专以上的占10.7%。普教与职教分流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5—19岁之间年龄组,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占该年龄组全部学生的39.7%,另外是20—24岁年龄组,占14.1%;25—29岁年龄组仅占1.8%。从性别结构情况看,德国实行男女机会均等,国家积极支持并采取措施使青年妇女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所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据统计,参加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男生占55.2%,女生占44.8%。
德国实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制大多采用3年制,占73.5%,其它年限学制有一年或一年以下占4.9%;二年制的占20.1%;四年制的占
1.5%。
(三)德国职业教育的实施形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形式,这也是其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教学模式。
在德国,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将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他无须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即可进入企业或其它用人单位的培训机构接受某一职业的技能培训,同时也可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德国的青少年很多在高中毕业之后不是直接升入大学,而是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培训。他们三分之二时间是在企业为接受培训,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学校进行理论教育。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这种学习形式被称为“双元制”。
德国的学校大多没有规范的校园,也没有固定的授课地点,职业学校是这样,作为职业学校,“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加上开放的学习形式就更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有利于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所以,德国职业学校看起来不像我们印象中那样正规、传统的学校,实际上却为政府、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了大批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优秀职工。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内容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内容
两个学习地点——企业与职业学校 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校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企业内部的实习学徒制,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企业培训主要使受培训者更好的掌握“怎么做”的问题。
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左右。
受训者的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 在企业,他们是学徒,受训者初中毕业后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的规定了其在培训期间所应旅行的学徒的权利和义务。而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中最后3年的教育。
两类师资——实训教师与理论老师 实训教师由企业根据课程设置选聘,他们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5年以上职业时间的“师傅学校”的毕业生,或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时间的各类“专科”学校毕业生。
两种指导文件——《职业培训条例》与《理论教学大纲》 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实施大纲)进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则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进行。
两种教材——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 为保证技能培训的统一标准和质量,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出版了整套实训教材。实训教材全面实用,使得技能培训能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而理论教学的教材则无全国统一的出版物,他们自选教材,不断增添新资料,以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
两条经费途径——企业与国家、州政府 按照职业教育法及其它法律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渠道是由联邦、州政府及企业分别承担的。企业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州政府支付。
两种考试——实训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 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
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主要特点
——强调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技能和为未来工作而学习,而不是其他什么“基础教育”和“晋升教育”。
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
——国家立法、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德国政府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有效性,便进行职教立法,将职业教育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有效体制,双方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而使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而顺利的开展。
——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从总体上讲旨在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课程结构上的宽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编排的综合性课程实施上的双元性、课程比例上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上的先进性、课程管理上的开放性,以及课程评价上的实效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