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

时间:2019-05-12 11:5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

第一篇: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

德国双元制大学与普通大学有什么区别?

答:通过双元制大学的学习,可以获得国际承认的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在这点上与普通大学相同。而不同的是,双元制大学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伙伴关系,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的任务,而且是企业的任务;学生不仅在大学学习,也在企业工作,参加企业的研发项目,所以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

在双元制大学学习有哪些优势?

答:

1、入学前与企业签订协议,学习直接联系实际,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

企业与学生签订协议时,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职位有所描述,所以如果学生接受协议,就说明他选择了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他在双元制大学里的学习完全围绕这个工作方向,所以大学毕业时他不是职场新手,而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

2、入学前就确定了工作职位,避免了就业的不确定性;

签订学习协议的过程实际是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的过程,毕业时如果双方保持最初的选择,则学生的工作职位是确定的,避免了就业的不确定性;

3、学习期间同时获得工作经历,与普通大学毕业生相比多了几年工作经验;

在双元制大学读本科时,基本是三个月在大学学习,三个月在企业实习,这种交替学习模式贯穿整个三年学习时间。在企业的实习基本以项目形式完成,学生在大学和企业双团队指导下实施项目,所以学生毕业时已经具有相当的工作经验。这些工作经验将使学生在竞争力方面赢在起跑线上,从而受益终身。

4、学习期间获得企业实习工资,没有经济负担;

学生和企业签订协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在双元制大学学习期间每个月由企业支付实习工资,实习工资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的标准和学生的年级。一般每月不少于500欧元,高年级时可达1500欧元。因为大学本身是免学费的,所以学生在大学期间基本没有经济负担。

5、工资起点高、升职快,职业发展好;

由于双元制大学毕业生与普通大学毕业生相比已经具有几年工作经验,而且对本企业情况包括企业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发展导向、市场、客户、文化、团队等都已经有所了解,不需要企业再花时间对其进行考察、培训,所以工资起点高、而且升职快。即便双元制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在签约企业工作,而到其他企业另谋职位,也可以被聘用企业作为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聘任,在工资待遇、职位上都会比没有工作经验的新毕业生有优势。

双元制大学的学习模式与普通大学有何不同?

答: 双元制大学本科学习基本是三个月大学理论学习,三个月企业实习,在本科三年内均以三个月为一周期在大学和企业之间转换。

硕士学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基本与本科期间模式相同,在大学和企业之间转换;另 一种是基本在企业,以项目方式由企业工程师和大学教授组成的团队对其进行培养。双元制大学里学习的东西是否比普通大学少?

答: 从学习时间上看,双元制大学的学习时间似乎比一般全日制大学要少,因为有一半的时

间是在企业。但实际不然。德国大学一年基本有半年是假期,大多数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双元制大学学生的学习时间并不按照一般大学的学期,也不按照一般大学的假期放假,而是基本与企业的员工相同,只享受公共假日和法定休假。他们实际是充分利用的一般大学的假期时间,所以学习的内容不但不比一般大学少,而且不必花费时间寻找和申请实习位置,可以更集中精力在大学学习和在企业实习。在企业实习的时间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比起一般大学实习生不能深入企业工作、往往只能接触业务皮毛,甚至打杂的情况,双元制大学

学生从始至终参与项目、在企业团队中,学习更扎实、有效。

大学毕业时不想在签约企业留职或签约企业不想正式录用学生怎么办?

答:德国的一项调查统计数字表明,双元制大学毕业生留在签约企业工作的比例约为75%。其他约25%的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而选择了其他企业或自己创业。

学生上双元制大学前企业和学生的协议关系是双方经过慎重的双向选择而形成的。企业的义务是为该学生提供在企业学习(实习)的机会和条件,同时支付实习工资。学生的义务是除了在大学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在企业学习实践知识,对实习企业的工作性质、自己工作的责任范围以及其他有关该工作职位的事项进行深入了解并完成一定的项目任务。这个过程实际是企业为自己物色和培养优秀员工的过程,也是学生为自己寻找适合发展的工作位置的过程。如果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双方可以解约。不仅毕业时可以解约,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解约。如果企业主动与学生解除协议,学生不必支付赔偿金,而学生主动与企业解除协议时则要视情况而定,有的企业会要求学生偿还部分费用。

双元制大学费用如何?

答: 学生在双元制大学学习的费用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主要由企业承担。学生除了不必交学费外,每月可从签约企业取得500-1500欧元不等的实习工资。企业为每个签约学生所承担的费用基本在40000到50000欧元之间。这笔费用对企业来说是一项不少的开销,但比起企业从人才市场招聘新人(每年成本在60000欧元以上)、对其进行培养,还是要合算得多。参加德国巴登符腾堡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和柏林斯坦百思大学双元制本科和硕士学习的外国留学(微博)生要在这两所大学指定的哈尔博格预科学院参加为期一年的语言和专业语言预科学习,学费为6200欧元/年,生活费为5400欧元/年,这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由学生自己承担。加上办理签证手续、国际机票等费用,读完本科或硕士自己承担的费用不超过15万元人民币。而这笔投入在学习三年(本科)或两年(硕士)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实习工资收回。所以,可以说双元制学习是零投入、高回报的学习途径。

双元制大学学习时间多长?

答: 学士学位(本科):一般为三年,非德语国家学生4年,其中有一年为语言预科; 硕士学位:一般为两年,非德语国家学生3年,其中有一年为语言预科。

博士学位:一般为三年。对德语没有特别要求,可以用英文完成博士学习。但为在德国学习、生活、工作方便,学生还是应该熟练掌握德语。

第二篇:浅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本 科 课 程 论 文

《当代教育思潮》课程论文

浅析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二○一四年六月

/ 7

浅析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摘 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企业和全日制职业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职业教育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而且在世界各国享有声誉,它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广泛推广。本文从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出发,结合我国国情浅谈我国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借鉴与借鉴的困境。【关键词】德国 双元制 职业教育 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企业和全日制职业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职业教育模式。与学校制职业教育相比,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所以深受企业和学徒的欢迎。作为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不仅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而且在世界各国享有声誉,它的成功经验尤其值得广泛推广。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急需大量直接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员。职业教育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千百万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成败。由于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健全、教育观念落后、办学机制不灵活等原因,导致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并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认识

所谓的双元制,“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就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和企业生产需要的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的概念是由德国教育委员会1964年提出,该模式以培养现代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德国“双元制”被誉为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性

1.两个学习地点――企业与职业学校

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其中,企业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专为培训设置的实习车间和实际的生产车间。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企业培训主要是使受训者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他们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克服了学校实习场地常因经济原因使设备陈旧过时的弊病。这样能使受训者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的习惯,树立起自学的质量意识。

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左右。理论学习中,职业专业课与普通文化课的比例大约是7:3。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实践课(实

/ 7

验课、基本技能操作等),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扩充和深化普通文化知识,以使学生达到12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2.受训者的双重身份――学生与学徒 由于受训者在两个学习地点学习,因而具有双重身份。在企业,他们是学徒。受训者初中毕业后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培训期间所应履行学徒的权利和义务。而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中最后三年教育。

3.两类教师――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

企业的实训教师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是“双元制”的两类师资。实训教师,是“双元制”中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这种专职的或兼职的实训教师,由企业提供。他们一般是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后具有五年以上职业实践的“师傅学校”的毕业生,或者是经“双元制”培训后具有两年职业实践的各类“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在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后,方能成为实训教师。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则是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及两年师范学习、再经过教学实习并通过再次国家考试的大学毕业生。

4.两种指导文件――《职业培训条例》与《理论教学大纲》 企业培训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实训大纲)进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则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进行。

《职业培训条例》是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制定的。它是法令性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执行,以保证各类职业培训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统一标准。企业培训必须严格按照条例所规定的内容进行培训。尤其要使受训者在三年到三年半的时间内具有一种熟练的从业能力,即所谓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地制定、实施和这一段计划的能力。

《理论教学大纲》是由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制定的,按教学范围、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内容编写。这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各州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动。职业学校将依照各州制定的《理论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这两个文件,充分体现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教学为技能培训服务、学习内容的安排采取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法以及采用模块式教学的特点。

5.两种教材――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 为保证技能培训的统一标准和质量,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出版了整套实训教材。实训教材根据职业大类编写出若干教学单元模块,每一单元模块又由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习题指导书组成,并辅之以专用练习本、工作记录册、测验习题册、投影胶片、工作评估册、教学录像带、教学电影、实训组合教具(硬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技能训练能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而理论教学的教材则无全国统一的出版物。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添新的资料,使教材不断更新以跟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理论教学采取了以“专业理论”为主导的课程设计方式,另外开设的“专业计算”、“专业制图”及“专业实践”等课程,均围绕“专业理论”课进行教学,不讲纯数学、纯化学、纯物理,不搞以学科为体系的“三段式”教学。

6.两种考试――实训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 受训者经过三年或三年半培训,最后参加由工商协会或手工业协会统一命题的结业考试。考试由包括企业主、企业实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及工会代表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考试中技能测试所占的比重很大。如工业机械工结业考试中,3 / 7

实践技能考试时间长达14小时;专业知识考试一般只考3-4门,总时间为5-6个小时。受训者通过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后,除可获得进入劳动市场所必需的技术工人证书外,还可获得企业的培训合格证书及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

7.经费的两条渠道――企业与国家 两种经费支持。学生在企业的一切培训费用完全自企业承担,并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工资,培训学生是企业的应尽职责,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各州《职业学院法》、《职业培训条例》,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并且受到相关行业协会的监督。因此,在德国,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自己的事在操作,并将其培训投入作为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职业学校的经费则由国家和州政府共同承担。

(二)“双元制”成功实施的优势

1、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德国法律规定:未满14周岁 不能打工,没有技术就不能上岗。于是,进职业学校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就成为一种实在的选择。

2、合理有效的用人机制

德国的企业根据自身岗位的 需要向社会招录学生,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的企业和岗位。当企业和个人达成一定的协议时,企业与学校的合作随即拉开。学生既成了企业的一名员工,又是学校的一名学生;既可以享受企业员工的待遇,又要接受企业的监督;既要接受学校的教育,又要接受学校的考核。

3、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在德国,企业培训中有实训教师,职业学校有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无论哪种教师,都是经过严格的选拔而成就的精兵强将,他们跻身于职业教育,立足于国家大计,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严谨科学的课程设置

“双元制”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性能力,这也是能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关键。科学的课程设计把实践环节安排到最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对“双元制”的借鉴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和德国在职业教育上开展合作。教育部准备力量开始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成功地引入了德国“双元制”的成果,进行适合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双元制”探索。

(一)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中国职业教育经历了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渐次出现,并列繁荣的艰难历程。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职业教育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传统的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造成了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差,加之普通教育的“择优”影响,普通高中的差生和落榜生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借鉴德国“双元制”理念,国家进行了教育理念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4条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教育定位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办学模式的借鉴

/ 7

1、升学模式向就业模式转变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初期,除了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外,多数还是靠去挤职教师资和对口高职的升学为主。很多职业高中在招生宣传的亮点上还是多少人考入了高校,这是在另一条战线上走升学教育的老路,因此,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普高扩招后面临了巨大的冲击。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才是具有职业特色的、紧跟技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教的关键。

2、理论模式向行动模式转变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初期,不仅仅是升学教育,更是以理论学习为主。由于理论基础、理念思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的中等职业教育还在理论上停留了很久。经历了中职教育纯理论阶段,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引进了德国“双元制”理论,从上个世纪开始,国内中职开始探索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增加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加强专业实训、开展项目式教学。

3、着眼现在向注重发展模式转变

教育上借鉴核物理产生了知识半衰期理论:一方面在爆炸性地积累和增长,另一方面又在急剧地更新和老化。过去的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就业率的现阶段技能教育,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在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注重学生的就业后的发展能力,是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模式转变的必然。

4、单一专业向综合发展模式转变

社会分工和生产流水线造就了人类经济腾飞的辉煌阶段,应付基础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形式,学生可以“一专”甚至是“专一”,学生取得相关的专业资格就可以谋生。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化导致知识爆炸,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生存的艰难,学生就业的后续发展不是“一专”或者“专一”能够适应的。培养综合职业技能,为学生就业后的生存就成为当今职业教育界的共识。德国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经历了从资格到技能再到综合能力的转变,形成了现在以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主流的“双元制”综合职业技能的教育模式。我国在这方面不但进行了借鉴,根据学习型社会建设,还提出了奠定从业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式的借鉴

1、教学内容:“技术至上向职业至上”转变的借鉴。

根据职业高中招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高中学生毕业社会的需求,我们曾经重在于职业高中的学生进校学一技之长,这种观念在有一定阶段上是正确的。但“技术至上”的中职专业教学论面对现在的时代越来越枯竭,没有生命力,学习德国“双元制”,推行职业学校教学、学习“职业至上”,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实现中职毕业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教学原则:“知识导向向行动过程导向”转变的借鉴。韩愈说: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教学是知识的传授曾经是我们教育的传统:重视老师的讲,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轻视学生的活动,学生被动地接受。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理念,推行“行动过程教学”原则,国内进行“项目式”教学,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3、教学组织:“单一学校组织向学校企业的双元”转变的借鉴。

德国职业教育组织形式的学校和企业“双元”责任,是的高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我国自20世纪后期,逐渐改变职业学校单一的培养模式,建立了职业高

/ 7

中学生多种渠道的实习实训制度。首先,实行工学结合,使学生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其次是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学校与就近适应的相关企事业定期实习。第三是校办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校内实训基地。第四是国家明确建立了“2+1”的职业高中办学模式,职业高中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把定岗实习的成绩纳入学生毕业成绩的范围。

(四)师资队伍的培训

由于多年的积淀,我国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足,教师培训投入不足,培训内容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不相适应。德国职业教育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实行专兼职教师制度、加强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借鉴德国的教师培训经验,我国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兼职教师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取得了加大的变化。学校可以通过引进行业企业专家、鼓励教师参加企业锻炼、推进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等措施来加以改善目前的师资结构问题,建设了一支力量雄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的教学队伍。

三、我国借鉴德国“双元制”困境

虽然我国一直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真正要使职业教育达到德国那样的地位,还有很多困境。

(一)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还不高

读普高升学是中国教育的大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侧重于普通教育,加之20世纪90年代高校的迅速扩招,传统的升学观念表现得还很突出,即使是成绩很一般的孩子,家长宁可让孩子去挤高考的独木桥,也不让孩子去读职业高中。近年来,职业高中回归就业教育,而很多职业教育在学生就业出口上没有解决好,加之各类私立职校短期营利性效应的影响,社会对职业高中的看法褒贬不一,家长、学生、社会对职业高中的认同度不高。

(二)教育投入的影响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行了生活补助,免除涉农专业的学费,对六类困难学生予以补助,四川省对藏区和彝区还实行到内地就读中职全免费的政策。但对职业学校本身,各级虽然在投入,但与学校的设施设备需求相比还不足,加之物价上涨的因素,学校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自身造血功能参差不齐,职业教育还主要靠政府投入。

(三)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推行双元制的阻力尚在

双元制以学生的时间活动为出发点组织教学工作,教师不但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的教学活动突入,现阶段我们的中职学校还有大部分教师不能成为双师型教师,他们面临教学方法改革的艰巨任务,会产生校级态度。其次是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的不足或者是落后现时代,导致部分教师对学生技能教学产生懈怠心理。第三是学生对实训课的重视程度也影响双元制的效果。

(四)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投入不足

/ 7

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的响应并不都是积极的,即使在德国也只有85%的企业愿意和职业院校合作,发展职业教育。我国的企业行业企业对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行业企业的专家到职业院校兼职任教的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职业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将眼光同时投入到市场和职业学校两个人才来源地;只想“伸手要人才”,很少或根本不想“参与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没有认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有对职业教育投入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雅君,《从德国“双元制”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2.王宇东,《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

3.王轩,《试论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4.《实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再思考》 5.百度百科:双元制教育 / 7

第三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总结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师资培训 德国双元制标准化师资培训

总结

2017年7月5日至7月14日,我参加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德国双元制标准化师资培训的学习。通过这十天的学习,使我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更新的认识。通过这次的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增加了见识,更新了教育理念,加深了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坚定了我作为一名职业教师的信心和决心。参加培训总的感觉是,走出去,可以知道自己能力与水平,也可以知道别人的长与短,有助于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具体说:接触到了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刷新了自己对职业教育的认知。

本次培训由德国职业教育专家Uwe.Heiber博士主讲。主要内容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包含了德国的职业培训模式概述;教学法和教学论以及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其中在教学法中,博士不仅对传统教学法进行了阐述,还重点讲解了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实验法、角色扮演法、思维导图法、鱼骨图法及项目教学法等。为了培训需要和加深学员的印象,培训期间我们还实地参观考察了立中集团。博士讲课,严谨中不失幽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音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便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Berufsbildenden Schule 简称 BBS)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

德国双元制模式学制为2~3.5 年, 一般主体为中学毕业生, 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 培养目标为技术管理人员。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60%-70%时间在企业, 40%-30%时间在学校。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培训工作。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的,理论课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 知识面广, 深浅适度, 综合性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的课程都按照学期进行细分,无论哪一学期的课程,始终都是围绕汽车维修实践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展开的。课程的选择都是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的,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本质在于,向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岗位培训。德国双元制模式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社会能力而且特别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的是综合职业能力。

德国双元制模式所培养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一种跨职业的能力,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德国双元制模式培训的学生,可以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他们在掌握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还学会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其适应能力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为人生道路作了坚实铺垫。

德国双元制模式不但具有较强的技术鲜明性,超前性,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培训使学生获得宽广的知识技能面, 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主要特点:(1)同生产紧密结合,培训目标更符合企业的需要。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为未来工作而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2)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3)真实的生产环境及先时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4)能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这带给我们的启发是:(1)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了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由于跨企业培训中心具有其它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前东德地区被越来越多地用来作为培训机构不足的补救措施。对于我国而言,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单独举办职业教育中心,因此,组织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主办跨企业培训中心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

中国教育部从80年代初开始在这一领域和德国有关机构进行合作(如汉斯塞德尔基金会,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工作。中德两国总理于1993年签署了职业教育合作的联合倡议书,足以说明两国政府对这项合作的重视。这次培训,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行动导向。

其基本的教学步骤为:

1、课前准备:教师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准备,仪器仪表的准备等。

2、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这节课的任务,并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3、完成任务:这个阶段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化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作“任务”,形成“作品”。

4、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

其意义在于:

1、“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一种喜悦感,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2、“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3、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Heiber博士也提到:教学中,“法无定法”,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适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不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同时,博士多次提到学生管理对教学的影响,他特别指出,教学中,对于那些极个别的不学习、不服从管理的学生必须要有政策性的约束。

德国的职业教育,从“学徒制”到“双元制”历经约百年时间,我国从80年代初引进并试点实行,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职业教育改革压力依然巨大,任务依然艰巨。每个职业教育人都要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怕苦、不怕累,虽筚路蓝缕,但众志成城。

最后,再次感谢Heiber博士的精彩讲解,感谢学院领导给予的这次培训机会;感谢各级领导对这次培训的大力保障;感谢一起勇战酷暑、刻苦学习老师们,谢谢!本次培训,受益匪浅。

2017年7月16日

第四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征及优点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征及优点

时间:2011-09-17 10:5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335 次

所谓“双元制”是一种职业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职业教育在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平行进行。企业侧重实践培训,向学徒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学校注重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企业和职业学校通过在教学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职业教育职责的双元组织形式。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成功的标志是培养大批高质量技术工人。这种模式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所占的比例超过80%,同时因其最突出地反映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体系和运行特点,以致“双元制”几乎成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代名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人将“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视为德国产品高质量的有力保障,并自豪地将“双元制”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双元”是指两种学习或者是在两个学习地点的学习,即职业教育在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平行进行,这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

本特征,由此引生出下列特点:

(1)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

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即培训企业的学徒和职业学校的学生。适龄青年如果想要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首先必须寻找愿意提供职业培训的培训企业,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并同培训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这时适龄青年的身份为企业的学徒。适龄青年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成为企业的学徒后,才能寻找对口的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入学就读后,就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这同时意味着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拥有双重的权利和义务。依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劳动促进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学徒可享有获取必要知识和技能、领取结业证书、接受经济资助和自谋职业等多项权利;依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帝国保险法、联邦雇员保险法和联邦劳动促进法的有关规定,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学徒应该履行努力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义务和参加保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相比较,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学徒享有的权利多而应该履行的义务少。并且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所规定的义务主要是为了使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学徒获取职业培训合同规定的、从事所学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社会保险义务则是为了使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学徒享有多种权利,待遇是很优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最终是为了达到职业培训的目的。企业学徒在培训企业中具有与企业雇员近于同等的地位,在社会上享有与雇员同样的社会保障。(2)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由两部分人员担任

在企业实施实践培训,向学徒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师资称为实训教师或企业培训指导人员;在职业学校实施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师资称为理论教师或职业学校教师。

(3)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由两部分组成

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培训章程(也称培训条例);二是教学计划。企业的实践培训依据培训章程来实施,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遵照教学计划来进行。培训章程是对德国职业培训工作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起着统一定向和规范指导的作用。每个职业均有相应的培训章程培训,也就是说德国国家承认的376个职业均有各

自的培训条例。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第25条第一款的规定,联邦经济部长或其他主管部长,会同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长,得以无须联邦参议院批准的命令,正式认可某一培训职业、撤销此类认可,并颁布各项职业的培训规章,作为统一的职业培训制度之基础,并使培训制度有条不紊地适应技术方面、经济方面以及社会方面的要求和发展。因此,德国所有企业、职业学校和各类培训机关均要按照培训章程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职业培训,违反这些原则则要按联邦《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受到相应的处罚,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全德统一的职业培训质量和造就具有资格的职业人

才。

(4)双元制职业教育由两类机构主管

企业的实践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受《职业教育法》的约束,由联邦统一的私法规定,培训企业主与企业学徒之间的培训关系由职业培训合同进行调整;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则由各州负责,其法律基础是各州的《学校法》、《学校义务教育法》等,由各州的公法规定。

(5)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于两个渠道

德国企业及跨企业职业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

及各级政府负担。

(6)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

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的实践培训为主,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在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中职业学校居从属地位,这种从属地位表现在: ①学生入学前,先要找到培训企业,获得职业培训位置,并同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成为企业的学徒,然后才能寻找对口的职业学校。②职业学校开设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是重点,为企业的技能培

训提供理论基础,占总课时的60%。

③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每周3。5~4天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1~1。5天在职

业学校上课,共12课时。④在双元制中,企业培训指导多于职业学校教师。据统计,1984年德国职业学校教师有170,200名,而企业培训指导为479,182名,占职教师资总数的73。

8%。⑤学生结业时不进行毕业考试即可获取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但必须参加由企业联合会举办的企业技能训练的结业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企业职业培训章程所规定的技能和知识及职业学校开设的有关学科。毕业生只有同时持有企业职业培训的结业证书和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方可升入高一级职业技术学校——专科学校。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

1、从教学组织形式上看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我国单元制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具有

下列优点:(1)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实训教师和职业学校专业理论教师的各自优势: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师和职业学校专业理论教师在全面要求的基础上各具优势。实训教师擅长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学校专业理论教师善于专业理论教学。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教学由专业理论老师主导,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为学生受到良好的专业理论培养

和技能培训创造了良好的师资条件。(2)有利于理论与实践培训交替进行: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交替进行。学生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际训练;学生在实习场所的实践培训,又可拓宽其视野,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从而为其接受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为了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之间的联系,德国非常重视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培训章程之间的协调工作,采取了多种协调方式: ①设立专门的教学内容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协调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和组织专

家制定培训章程和教学计划;

②加强培训章程与教学计划起草单位间的密切联系;

③进行教学内容审批部门之间的协调; ④设置企业培训员和职业教师联席会议;

⑤企业培训员和职业学校老师分别到对方单位和通过受培训者的学习手册相互

了解教学情况。(3)有利于最新科技信息迅速反映于教学之中: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使企业与职业学校紧密联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革新成果和最新科技信息易于传到教学之中,并应用于教学之中,从而使职业教育教学能紧密跟上企业生产的发展

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4)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双元制职业教育使教学与实习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可立即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无疑可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可使学生容易理解知识,深刻领会和牢固掌握知识;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运用知识,可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从而渴望继续学习;把书本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可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并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从而激

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5)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必须在企业生产现场,在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培训员的指导下,在众多熟练工人中间,接受实践培训。工人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必然对其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环境的长期熏陶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6)有利于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增强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性:双元制职业教育把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相连,在企业,学生长期置身于成人的环境之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往,企业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毕业后走向社会。双元制职业教育可使学生直接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深入了解生产的工艺设备和加工工艺,了解企业的管理情况,加深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就业。(7)使教育单位与用人单位成为统一整体: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由企业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务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规定招生人数、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教育单位和用人单位成为统一整体。这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用人单位的适应性,又有利于用人单位择优雇佣 工人,也有利于毕业生谋取职业。

2、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看

经费问题、实习基地问题、师资问题、技能培训和能力培养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且长期困扰的四大难题,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有利于上述四大难题的解决,从这一角度更能看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

(1)有利于解决经费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主要靠各级政府承担。纵观世界各国举办职业教育,单靠政府开支,职业教育是难以迅速发展的。更何况我国经济落后,政府所能提供的职业教育经费十分有限,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府无力大量增加职业教育经费。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其经费至少来源于企业和各级政府两种渠道。由于在双元制中,以企业的职业培训为主,企业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必然大大多于各级政府支付的职业教育经费。企业是生产单位,也更有能力出资支付职业教育经费,而原全日制职业学校所拥有的经费用来支付处于从属地位的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的支出,这样必然大大缓解经费紧张状况。

(2)有利于解决实习基地问题

我国职业学校大多无确定的实习基地,学生要实习只有临时到有关企业去联系。因此,不仅专业理论难以与实际技能训练密切结合,而且由于实习时间极少,学生不能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的生产车间就必将启用为职业教育的实习场所。这不仅可节省大量资金,而且由于学生是直接参与生产与经营活动,大大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状况,熟悉生产的工艺设备和加工工艺,掌握职业所必需的技能、技巧,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大型企业资金雄厚,可设置专门教学车间,小型企业则可集资兴办跨企业教学车间。这样,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实习场所可解决。学生在教学车间掌握基础技能后,进入生产车间接受专业技能培训,这不仅可解决实习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学生在培训中还可创造劳动价值,从而减轻企业的负担。例如,德国的西马克公司,1984支付的职业教育经费为900万马克,学生在实习车间创造的生产价值达400万马克,企业净支出只有500万马克。

(3)有利于解决师资问题

我国由于实行全日制职业教育形式,理论教学的课时多于实习教学。因此在职业教育师资中,理论教师居多数。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相比,学历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培训费用大。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企业专职培训员成为职业教育师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专职培训员可由企业提供,这些人一般具备必要的技术资格,只需对其传授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可胜任职业培训工作,不必象培养专业理论教师那样费时费钱又费力。而我国现有的专业理论教师用来承担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师资不足问题可

得到缓解。

(4)有利于解决技能培训和能力培养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不高,集中表现在毕业生技能差、能力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在善于理论教学的职业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在富有生产经验、技术娴熟的企业专职培训员的指导下接受技能培训,教学与生产密切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学用结合,边学边用。既可学到活的知识,又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同时,由于这种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是在用人单位的生产或经营现场实现的,对用人单位自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并且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十分重视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表现在课时分配、培训要求和教学目的上,而且体现在考试要求中。在此以钟表制造(修理)为例加以说明:在课时分配上,实习教学课占总课时的70%,理论教学课占总课时的30%;在理论教学中,专业理论课

占60%,普通文化课占40%。在培训要求上,学生结业时应掌握的技能有:加工、连接、拆装和调节技能;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使用操作技能;零部件的测试技能;制图和设计技术等。在教学目的上,要求学生掌握时钟设计的基础工艺,具有分析钟表构件动能性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准确发现并排除功能性故障。在考试要求上,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都须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还注重传授广泛的知识,尤其是与就业有关的知识。例如钟表制造(修理)专业,必须学习工业安全、事故预防方面的知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必须具备有关国家政策、企业管理、社会保险制度和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工资协议法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能够了解用人单位在法律上、组织上、经济上和生态环境上的基本条件,从而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就业。

(责任编辑:淄博市中德技术服务平台)

第五篇:德国双元制学习心得

德国双元制学习心得

机械技术系 尹云龙

2014年3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三期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赴德国培训班学习。这次赴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及考察活动,是我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庞大和广泛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国外学习活动,团队共计11人,由教务处长带队,五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2月22日临行前由省教育厅领导开会强调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学院主管教学的张迎副院长亲自到机场送行。

这次学习活动,主要在德国itw学院(柏林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我们的到来,受到了校方的热烈欢迎。在培训期间分别考察了柏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柏林能源与环境质量检测职业技术公司、柏林工商行业协会等与双元制有关的学校、企业、行业职能部门。并参观考察了西门子柏林,宝马,格拉苏蒂朗格表业纪念馆等世界顶级企业,具体行程如下表所示:

在学习过程中,团员们结合国内的实际和工作中的体会,认真思考,踊跃提问,德国老师们都给予了很好的回答。参观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由于各参观场所相互距较远,交通涌挤,1

参观时间十分有限,相当部分只能是走马观花。授课的内容上十分丰富,较为广泛,许多内容只能囫囵吞枣,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很肤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谈此行的收获。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概况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权威组织的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在德国,职业教育的规模很庞大,很正规和也很全面。确切地说德国人从小学毕业就可以开始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小学毕业以后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向职业化方向发展的中学或者一个普通的。而在中学的学习结束后,就可以选择上职业高中或者普通高中了。在2

普通高中生毕业以后,学生们选择上标准的大学或者高等职业学校。

“双元制”有两个不同于许多国家职业培训常见的纯粹学校培训的特点:

一是学生大部分的学习不在学校里,而是在生产场所或服务性企业中进行,或在一个企业里,或在一种自由职业的实践中,或在公共事业中。受培训者有时候离开实践去上职业学校,所以同时也是职业学校学生。这些人每周大约3一4天在企业里,大约1一2天在职业学校里接受培训。

二是培训由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承担者负责。二者在德国分属不同的部门管辖,其中,联邦法律管辖企业中的培训,而学校领域里的培训是各州的事情。企业中的培训在合乎技术要求的机器和设备前进行,较大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徒工培训车间,较小企业中的受培训者直接在工作岗位上接受培训。德国各州学校法规定受培训者必须上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在专业理论方面促进和充实企业中的培训(专业课程)和扩大受培训者的普通教育。学校培训的内容三分之二是专业课,三分之一是普通教育课。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有两个学习地点即企业和职业学校;有两种身份即学生与学徒,在企业,他们是学徒,而在职业学校,他们是学生;有两种考核即实践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双元制的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3

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可以说,德国“双元制”把职业教育的纵向过程鲜明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培训,一部分是学校教育。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表面上由不同的主持者负责,各自独立,其实二者之间存在很密切的关系。

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给我们的思考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学生技能学习、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实行的校企合作正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把学校教育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真实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加之以相关必要的学校理论教育,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他们的“资格”,决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更重要的要懂得操作应用,有动手能力。

1.建立机制,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法规政策上的支持 德国职业教育发展遥遥领先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教育分流机制比较合理,在小学毕业时就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的分流,初中毕业时再次分流,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能4

力差异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并没有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奇异现象,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接受职业教育。

2.深化校企合作,切实贯彻产学结合的发展思路 德国的“双元制”,其核心理念是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并非常重视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并不是停留在接收毕业生的低层次上,而是全面参与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真正实现了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师资力量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其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具有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建立了一套有利于师资队伍发展的教师资格认证系统,对专业任职标准、资格认定制度、师资培养模式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规范了职业教师队伍,确保职业教育的高质量。

4.构建多元教育体系,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

德国等发达国家都采取了相关措施,增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通融性和互补性。如德国许多州规定,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培训资格的学生可报考大学。德国的职业教育都实现模块化课程与教学,学生所学课程、所取得的学分、获得的证书、文凭无论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内外,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相互承认。这些举措为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教育要求提供许多便利,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5.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轨,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德国建立和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学生必须获得相应的文凭或资格证书才能够就业,我国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德国的职业教育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统一并轨,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的特点。而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的毕业文凭只具有学历证明作用,如果要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还必须另外到其他培训机构接受职业培训,这实质上是弱化了职业院校的就业培训功能。

6.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探索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培养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德国的职业教育能真正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符合企业需要和生产实践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德国的“行为导向”教学改革策略强调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遵循“知识够用,技能实用”的原则。这与我国现行的以理论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大相径庭,对我国职业教育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有重要的经验借鉴意义。总结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十分成功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他的显著特点就是职业教育与生产紧密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深度6

合作。但由于国情不同,体制机制的不同,工业发展的水平不同,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不能照搬德国的“双元制”,而是要围绕“与生产紧密的结合”和“校企的深度合作”来举办职业教育。我院结合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应该围绕这二个核心展开。

下载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