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大学生进行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探究
我国大学生进行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探究
况青作 高寒希
2013-06-08 13:59:00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05期
摘要:在社会转型、各种思想和价值观汇集校园的背景下,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所普遍追求的目标。志愿者服务对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层面、大学生做人能力以及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提升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时期,随着我国志愿者事业日渐成熟,从区域走向国际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全球意识、国际视野,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海外志愿服务经验,对于我国志愿服务走向国际大有裨益。
关键词: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
一、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的组织管理结构
(一)国内外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的运作特色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对孔子学院、英国GAP组织、美国和平队三家提供海外志愿服务的组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其优秀经验,旨在为新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
通过研究发现,三家志愿组织都有以下相同之处:
1、组织均为非营利机构,目标是在世界各国寻求接纳自愿服务的工作岗位,向其他国家派遣或互派自愿人员,以此提高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持久理解并推广本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
2、各组织在海外的分支机构采取在总部或分部的指导下,结合所在国及地区的情况和民众的学习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于当地各阶层的活动。
3、重视双方合作,共同培训、志愿者互换的模式正逐渐兴起,即确保选派的志愿者的专业知识能充分教授给学生,也合理利用了当地的公共资源。
然而,由于三家志愿服务组织成立背景不同,在组织运作方面也各有其独特的方面。孔子学院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由国家汉办主持的汉语言海外推广项目;英国GAP组织则是一家民办非营利支援慈善组织;而美国和平队虽然也是志愿者组织,但却是国会通过立法成立的,即为官方组织。
作为民办组织,GAP筹集资助的策略机动灵活,因势利导,主要来源为小规模经营、向志愿人员收取登记费、向社会上的企业、机构、个人募集等。同时,英国政府对民间公益组织提供了支持。根据1998年签署的《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政府为民间公益组织提供包含资金、独立性、公共政策及公共服务、包括政府资金在内的公益资源等支持。
美国和平队计划通过五种途径得到实施。具体包括:第一,通过从事国际援助计划的美国私人志愿机构。第二,通过美国国内各学院和大学从事的海外援助计划。第三,通过国际机构的援助计划。第四,通过美国政府的其他援助计划。第五,通过和平队机构自己直接主管的新援助计划。和平队每个财政年度的经费必须经过两个程序才能得到,即先由国会通过《和平队法》(及之后每年的修正案)给予该财政年度的拨款授权额,再通过每年的对外援助及相关机构拨。
(二)我国大学生对海外志愿服务组织管理认识与评价
从本课题组发放的针对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预期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参与海外志愿服务的经历相对匮乏。60%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海外志愿服务,约有90%的同学对海外志愿服务完全不了解或仅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和项目。
在目前提供海外志愿服务或交流活动的组织,如:ECSEL,VSO,SAIN等,只是偶尔举办海外志愿服务活动或根本与志愿服务不想关。总之,大学生进行海外志愿服务缺少参与途径。
尽管机会稀少,但却有5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可见海外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大学生也对项目开展的过程有着很大的担心,安全、专业知识和语言水平是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可见,扩大项目宣传范围,鼓励更多大学生参加,提升组织知名度、可信度才是海外志愿服务项目发展的关键。
(三)新模式的组织关键
1、资金支持
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经验的总结和调查问卷的分析,必要的资金支持是所有大型组织能够顺利举办的前提,志愿者组织更需要组织找到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或者基金会提供资金上的帮助,以保障海外志愿者的权益。可模仿英国GAP组织进行多途径的资助筹募工作,积极思考与企业、社会合作的方式,比如可以为其输送优质人才。同时,借鉴美国和平队的国会管理制度,志愿组织可成立自己的董事会,领导组织运作、进行重大事件的决策和财务管理监督。
2、活动宣传
对公众的宣传不仅可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而且可以提高社会对于海外志愿服务的认可度。志愿组织应安排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坚持不懈的广告宣传,增强志愿服务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形成品牌效应,使公众信赖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宣传过程中,宣传对象应重点放在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的在校大学生身上,为他们提供参与海外志愿服务的途径。同时,宣传内容应重点介绍项目的保障措施和积极意义,以打消公众的顾虑,使其明确项目的内容和开展方式。
3、交流统筹
安全问题是参与项目的志愿者重要考虑的问题,组织应当做好与志愿服务当地政府和相关人员的沟通,一方面确保出国团体的安全和生活条件得以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政府扩大志愿活动的影响力。同时,组织还要和出国的志愿服务团队以及各高校的活动负责人做好沟通,保证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可以及时作出反应,并将安全保护措施向志愿者公开说明。
4、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志愿者,也包括非营利组织的员工和接受服务的群体。从海外志愿者的角度出发,服务海外使得他们势单力薄,海外国家同中国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志愿者的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管理方案。
在项目实施前,志愿服务组织应对志愿活动存在的风险加以评估,并提出应对方案,将风险最小化,并将部分应将结果在前期宣传和培训中予以说明。
5、建立交流总部
总部可以在各高校设立分支机构,每年秋季和春季面向高校招募新志愿者。组织活动有总部进行主导,对分部的领导人任免、课程标准、教学模式、决策导向等拥有绝对主导权。
二、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的志愿者管理
(一)国内外优秀组织志愿者管理
为了保证志愿服务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各志愿服务组织在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方面都十分重视。
申请者不仅需要经过体力、智力、学习能力、语言才能、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对本国历史、机构和价值观的了解等的考察,还要考验申请者的身体素质、环境适应和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
志愿者将由专门的指导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不仅要提高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危机处理,压力承受等系统培训。培训结束后根据外方最终确认的岗位需求数量和培训综合考核成绩确定最终派出。
GAP组织招募的每一位报名的志愿者,会被分派一位英国的工作人员支持和协助申请人的准备。GAP为申请人提供住宿及餐饮、行程安排、医疗保险、签证、培训等全部内容。每个项目的详细花费会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给申请人,供他们做出决定。
美国和平队队员从美国政府那里领取基本的生活费用,另外,和平队还向志愿者提供全部的医疗费用及往返美国与东道国的交通费用。除此之外,两年的和平队工作结束后,志愿者还能够领取6 000美元,用于回归美国社会的基本需求。
(二)大学生对海外志愿服务认识现状与需求
通过本课题组针对大学生心中成为海外志愿者应当具备的条件的调研结果,可以发现,大学生普遍将吃苦耐劳作为参与海外志愿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其余各项在普遍性上差异不大。但在重要性上,吃苦耐劳仅次于热情高涨。除此两项之外,身体素质、外语水平也非常关键。
(三)新模式的志愿者管理
在选择进行海外语言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时,着重点应主要放在短时间内很难通过培训改变的素质上,如:是否真正拥有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爱心和热情;个性是否适合从事教学工作;性格是否随和;是否有良好的教养和礼貌的行为习惯;家庭条件是否允许出国活动等。同时,在选拔时也应重点考虑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汉语文化底蕴、英语整体水平、相应文化交流或学生工作经历、文化融合度和对环境的适应程度等。
通过严格筛选而确定的志愿者队伍应接受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语言文化知识、海外地区相关风土人情、涉外人员自我保护、志愿精神等。
三、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的服务内容
(一)国内外优秀组织志愿服务内容简介
各组织的志愿服务内容往往与该组织的成立宗旨密不可分。孔子学院是在国家汉办的主导下,向海外推广汉语言文化的志愿传播服务机构。因此,提供的服务内容为面向所在大学和社会开设各种类型的汉语课程,业务范围包括: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等信息咨询;开展汉语语言文化交流活动。
而英国GAP和美国和平队在这一方面则更加全面,涉及到社会生活、文化的诸多方面。包括照顾协助、社区工作、语言教师、医疗助理、户外活动、学校助理、教师、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项目供志愿者申请,工作的领域也涉及教育、农业、卫生保健、社区发展、家庭经济、小企业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
(二)大学生对海外志愿服务内容的预期
本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针对海外志愿服务的方向,7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包括汉语教学,57%认为应该包括民俗艺术,其次为协助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与救济、中医治疗以及数学等其他科目。
(三)海外志愿服务新模式的服务内容
1、丰富志愿者讲授内容
主要以汉语言的讲授为主,同时进行民俗文化的传播,其文化领域应涵盖传统中国绘画,乐器等。同时还应该结合所服务当地的特色,将志愿者服务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从而使志愿者也可以领略当地风情。
2、汉语考试与培训
向需要进行HSK、YCT考试的地区派遣汉语文化水平较高、进行对外汉语专业学习、有对外汉语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专门讲授考试有关内容。在课程结束后给予学时证明,并作专门的考前指导。
3、重视师资培养与教材建设
针对不同的地区开发长期短期以及不同适用范围的汉语教材,不断专研开发中国汉语教学的科学教法,从而形成体系。
志愿组织需要高效率但不能太僵化,需要提供给青年人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他们感受到受欢迎,有价值能得到正确评价、好建议和支持的项目。
青年人认为志愿服务应该是有趣和愉快的,所以快乐的志愿工作更能吸引青年人。同时,志愿组织更要引导青年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善于学习、锻炼成才,了解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并获得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
四、结语
中国的志愿者服务在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海外志愿者服务也得到了同期发展。然而我国大学生对于海外志愿者服务的了解认知都十分有限,与大家对海外志愿者服务的好奇热情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也缺乏缜密规范的相关组织。
中国志愿者服务模式主要在于志愿者的组织缜密,严格志愿者的选拔与招募,增加志愿者讲授内容,重视师资培养与教材建设。其每一部分都应做到充分地发挥自身优势,因国、因地制宜,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同时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的传播载体不仅局限于汉语言文化,同时可以向工业,农业,医学等方面发展壮大。
第二篇: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因素探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因素探究
摘要: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的召开,我国的志愿事业蓬勃发展,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活动的先锋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仍处起步阶段,政策法规、激励管理等尚不完善,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志愿活动激励管理的现状与面临困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 激励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各高校青年学生志愿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虽然大学生作为社会志愿活动的先锋,服务开展的如火如荼,但在热情高涨的背后,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多、流失快”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热情高、求知欲强、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通常在志愿活动中边服务、边观察、边思考,心理状态不断变化,但这种变化往往被志愿服务组织所忽略。因此,笔者旨在针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具体情况,探讨如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以激励大学生志愿者坚持长期参与志愿活动,使得志愿活动能深入人心,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设提供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当前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激励的主要方式
(一)政策法规支持
1994年4月1日,民政部和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推向一个新阶段。随着志愿活动的快速发展,各地方相关部门也加快了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如1999年广东省颁布的《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这是我国关于青年志愿服务的地方性法规,之后福建、河南、北京等省份也陆续颁布。这些法规既是对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的肯定,也在有效地鼓励志愿者持续开展活动。
为了更好的促进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共青团中央联合一些部委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如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团组织和志愿者组织要落实和保障注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探索和完善注册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储蓄制度,使注册志愿者在本人需要服务时,可以优先得到服务。[1]
(二)技能培训与奖惩制度
各高校对本校的志愿者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包括对志愿者的招募管理、技能培训、优秀志愿者评选与奖励等,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了志愿者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评优评先,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持之以恒地参与活动。例如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扬帆”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以下简称“扬帆”),在1996年启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志愿讲解项目,至今已历时十七年,累计招募志愿者2 000余人,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十七年从不滞停的服务,就得益于“扬帆”有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志愿者培训与激励办法。
二、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激励方式单一
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挑战,渴望成功,既希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又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既希望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又希望能锻炼社交能力。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需求动机是多种交叉而非单一的,当前单一的物质激励或者精神激励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大学生志愿者社团的管理。这就要求活动组织者重视培训以提升志愿者的各项能力,重视在活动中保持彼此融洽的关系,在活动的同时要给予志愿者足够的关怀;同时,激励管理措施的制定也不能忽视志愿者诸如学分认定、思测加分等其他期望。
(二)反馈机制匮乏
当前在校大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绝大部分是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的,在这类志愿活动中,包含四个主体,即志愿者、组织者、接收机构、服务对象,他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现代化管理中,反馈是一种激励因素,当意见及建议得不到有效地反馈时,会削减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但笔者在对高校的志愿活动组织者的采访中发现,在一项志愿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很少再去调查服务对象、接收机构对志愿者服务过程及效果的评价,而仅仅关注志愿者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是否能够“坚持不懈”,十分重要的反馈机制如图1虚线所示却严重匮乏。对志愿者来说,没有有效的反馈就无法知道自己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在心理上容易造成认同感缺失,从而导致逐渐失去参与活动的热情;对组织者来说来说,没有反馈就不能正确评价活动开展的具体情况,无法得知下一步改进的方向,活动就会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
(三)支持认同不足
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经费来源单一,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活动中的物资、场地及人身安全经常面临困难,难以保障。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经历或本校颁发的“优秀志愿者”奖项不具备社会认可度,这种现状严重打击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因素探究
(一)内部激励因素
1.加强技能培训
调查表明大学生非常重视技能培训,这反映出大学生志愿者不仅仅满足于能够为社会、他人提供服务,而且希望在服务中不断掌握服务知识和技巧,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也期望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培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因素,组织者应正确评估志愿者的能力水平,据此建立培训目标与预期达到的工作绩效,确定培训形式与培训内容。例如,“扬帆”开辟的讲解基地有北京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宋庆龄故居、鲁迅博物馆和大钟寺博物馆;在开展志愿讲解服务前,首先带志愿者参观各基地并由志愿者根据兴趣与知识水平自主选择,然后由“扬帆”邀请博物馆负责人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与选拔,并定期对志愿者进行考核。通过完整的培训制度保证志愿讲解质量的同时,“扬帆”每年还举办“钟王杯”讲解比赛和校史知识竞赛,提供志愿者展示自我的舞台,有助于大学生志愿者提高个人能力。
2.实现目标激励
志愿活动组织者应当充分认识大学生志愿者多种交叉非单一的需求动机,组织者应从招募、注册开始注意了解每一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创造一个能鼓励志愿者工作的环境,招募志趣、价值观念相同的志愿者,尽量使志愿者个人愿望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志愿者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并不十分在意工作的辛苦程度,而更看重工作是否能够得到友谊、奉献的快乐、能力的提升、阅历的丰富等精神的收获和素质的提高。这决定了志愿者服务组织需要更多的与志愿者进行沟通交流,解释志愿工作的目的与意义,明确志愿者的收获。“扬帆”根据活动岗位的具体需求,结合志愿者的服务意向、专业技能和在参与公益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为志愿者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确保岗位清晰、职责明确,保证志愿者与工作岗位的准确对接。同时,社团与志愿者们密切交流,注重志愿者的需求反馈,构建并维护开放式的双向沟通渠道。
3.注重团队授权
团队授权是指授予团队一定的决策权力范围以顺利完成组织分配给团队的任务。集体组织的志愿活动往往因组织庞大造成效率低下、队伍冗余,通过团队授权,可以使志愿者组织以充分小的规模高效完成任务,并保证每项业务能够适时地调整,从而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团队授权能够使每一位志愿者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志愿者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常见且有效的激励模式。
在大钟寺博物馆志愿讲解过程中,“扬帆”采用团队授权的激励措施,将志愿讲解员分为每小组4-6人,每组安排一名组长,通过团队授权有效地提高团队成员自主参与管理的意识,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效率和成员积极性,使志愿者团队充满活力和创新力。
4.强化反馈考核
对于长期的志愿服务项目,日常考核是必不可少的激励因素。通过日常考核,既可以督促志愿者保质保量地参与服务,增加志愿者的存在感,又能将考核记录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组织要及时收集接收机构、服务对象以及志愿者反馈的意见,正确处理志愿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以改进志愿活动,提升社会认可度。
5.打造品牌效应
品牌不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动力,也是以志愿服务为代表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打造志愿服务活动的品牌,更是吸引大学生志愿者的有效途径。作为高校志愿活动的组织者,应借鉴“奥运会志愿者”的成功经验,在校内建立起志愿者的视觉、听觉的识别系统,如服装、标识、旗帜、海报等,并积极利用多种新媒体的手段来加强宣传,打造经典品牌,一方面增强活动吸引力,壮大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激励组织内的志愿者,增强他们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以期建立高效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二)外部激励因素
1.政策法规保护
我国应该结合国情,在吸取国外志愿者管理政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志愿者管理政策与激励制度,相关部门应以志愿者注册为起点,建立和完善志愿者需求与动机、教育与培训、绩效评估、激励等配套管理机制,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2.弘扬志愿文化
志愿文化是指志愿者组织在长期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被志愿者所认可、接受、传播和遵从的基本信念、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角色和人文模式等的总称[2]。文化虽然是无形的、隐含的、不可触摸的,但对青年志愿者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却具有目标导向、行为规范、精神凝聚和内在激励等多重功能,同时通过弘扬志愿文化,唤起全社会对扶危济困、助人自助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觉醒,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3.加大社会支持
一方面是物质支持。在笔者的调查中有21%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目前志愿活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物质支持,志愿组织要对志愿者进行招募、培训、管理,仅仅依靠学校的活动经费、志愿者捐款等,存在很大缺口。有关部门应鼓励社区、企业、基金会等与高校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对高校的志愿活动加大物质投入,并拓展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领域,从而不断壮大、规范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另一方面是社会认同。高校应建立系统的奖惩制度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如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档案,记录学生从事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学分认定、评优评先、推荐免试研究生、求职应聘时计入测评。政府、企业等也应在选拔、招聘、表彰等过程中对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生提供倾斜性政策,引导全社会重视公益事业。
四、结语
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管理的主要方式与面临困境入手,结合工作实践并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个体走访、个案追踪,从内部与外部两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所需要的激励因素。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中青发 [2006]55号)[R].2006.[2]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褚永慧]
第三篇: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无偿地贡献个人的精力、时间,不求任何物质报酬,服务群众,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四个基本特征。志愿服务不是单方面的施予,也不是有大量空闲时间和一定物质基础的人才能参与的,而是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我们要对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可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群众、贡献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宣扬文化、传播文明。同时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是参与者自身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既是助人,也是自助,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
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在近年来各大活动中的突出表现给全世界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白菜”、“小蓝莓”在世博期间的优秀表现已经引起了包括世界500强、大型国企等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校方面更是辟出世博志愿者求职快速通道,助“小白菜”、“小蓝莓”们一臂之力。志愿者在求职中一路绿灯,是因为人们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多重意义也在此得以彰显。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应该说是学生与社会的双赢。一方面,志愿服务对于大学生个人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使其丰富生活阅历,扩宽视野,在活动中彰显自身的价值,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及提高个人生活品味。而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而言,对严格组织化活动的适当接触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活动有别于一般的学生社团实践,但却与现代社会的各类机构特征相似。现代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或者说衡量指标就是科层制,也就是组织化和等级化。而这种经历正是在校大学生所欠缺的,一般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认知也体现出大学生存在相关经验和能力的缺失。这些颇具新鲜感的志愿活动,使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所以可以这样说,各大企业自然对有过类似志愿服务经验的大学生情有独钟,看重的不只是一种工作热情,更多是因为不可多得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
另一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不需要政府太多的财政投入,但反过来却能给他人提供各方面的帮助,满足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创造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此外,虽然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角色期待往往局限于钻研学习,并不包含引领社会风尚,但是近年来大学生这一先锋群体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实实在在地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成为了重要的推动者。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指导理念面向社会,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爱心,传播着文明,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心灵与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传播。
追根溯源,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与传承。互帮互助从来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正是传承这一美德的最好体现和生动教材。志愿者们在各方面给社会群体以帮助、关心的同时,自身在道德实践中也获得了反省和提升的机会,并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大学生真正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先进群体,更是促进了全社会精神层面的整体提高。
大学是建在城市里,因此,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志愿服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体系,创新社区服务形式,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形成人与人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继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和谐社区建设打下坚实思想道德基础。同时,志愿服务注重参与者的自愿和力所能及,强调互动性,逐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融洽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融合。志愿服务能够以提供大量人力资源的方式,积极参与一些预防、社会救助及发展性工作,服务弱势群体,协助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志愿地为社会作出贡献,回报社会。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是一件有利于国家和个人的好事。在志愿服务期间,我们可以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可以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引领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
第四篇:大学生志愿服务策划书
大学生志愿服务策划书
工作在不经意间已经告一段落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工作目标和挑战,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策划书呢?一起来参考策划书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策划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志愿服务策划书1一、活动名称:
旧物换新颜,义卖为明天-志愿服务活动
二、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环保绿色活动的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的爱心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同学们能够真
正有机会展示自我能力、发扬奉献精神。我校外语系在了解到位于长清的全国最小的希望小学里只有一名教师和十二名学生,学生们每天跋涉数十里上学的艰难条件,一名教师坚守经年的高尚节操,空荡的教室,简陋的设施等实际情况后,积极倡导“旧物换新颜,义卖为明天”的主题精神,旨在以自身的绵薄之力,为希望小学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给“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带去更多的关爱和祝福,由我系组织开展“旧物换新颜,义卖为明天”志愿服务活动。
三、策划主办单位:
外语系团总支 外语系志愿者协会
四、活动对象:
外语系全体同学
五、活动时间:
4月14日—5月7日
六、活动地点:
泉城广场、山师东路步行街、山东交通学院
七、活动流程:
1:准备阶段
(1)前往长清张夏镇余盘村希望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当地教育情况及教学环境,知晓学校教育及学生们学习条件上的困难,并且以图片或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为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利用网络、书籍等现代信息传播途径,搜罗关于变废为宝的制作及成品信息,和希望小学的.实地考察资料一起,留作下一步宣传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信息来源。
(3)利用飞信、人x网等现代传媒技术将此次活动的相关资料上传,以更加便利快捷的宣传方式,来扩大影响,达到宣传的良好效果。
2活动阶段:
(1)由宣传部制作活动所需要的海报,横幅和宣传板,将其放于人流密集的地下通道入口。以扩大影响,吸引参赛者。
(2)将所有报名的同学,以4~6人为一个单位,分成若干组,并推举出组长一人,带领组员进行创作。
(3)各组成员在校园,班级,宿舍等范围内收集废旧物品,并以此为原材料,开动脑筋,动手展开创作。
(4)由组长带领组员开展为期两周的创作。期间,由秘书处、组织部定时定期了解各组的创作动态,并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及统计工作,以保证作品的质量、数量以及义卖的可行性。
(5)每组至少制作五件成品,在保证质量以及在规定时间下,不设上限,多多益善。
(6)作品完成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在指定的三个地点,举行义卖活动。
(7)义卖结束之后,各组成员与活动负责人一起,将所筹善款收集,购买文具、日用品等,利用周末时间,参赛同学按照个人意愿前往希望小学,在全体活动成员的见证下,将所有本次活动所得全部捐赠,为学校的建设和学生们的成长略尽绵薄之力。
3、活动后期
(1)将捐献的过程及教师与学生们的反应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相关网站,飞信等,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从而呼吁和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爱心行列中来。
(2)请本次活动的获奖小组派代表,就此次爱心义卖活动在图书馆报告厅畅谈心得感受,将活动相关影像资料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大学生,使他们真正的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及社会价值。
八、奖项设置:
按义卖善款金额高低,以小组为获奖单位,分别设置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3 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并对参赛获奖选手发放五四证书。
大学生志愿服务策划书2一、活动主题:
弘扬志愿精神 齐建绿色城市
二、活动背景:
略
三、活动目的:
呼吁广大的同学加入到爱树,保护树木的行列当中来。使同学们了解植树节方面的知识,认识树木对环境和人类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从而达到让广大同学树立起爱护环境和保护树木的意识。
四、活动时间:
每年植树节前后
五、活动地点:
待定
六、活动对象:
暂定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队员
七、活动安排:
活动一 播撒绿色植树活动
1、集合时间及地点:待定
2、人员安排:待定
3、植树具体过程:
(1)挖坑:根据根系的长、宽挖大小适宜的树坑。深度一般以50厘米为宜。挖坑时要将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黄土分倒在坑两侧。然后就可以定植苗木,适量向坑底回填一些地表土;
(2)回填:种树前应该按树根的长、宽及其根系顶端长度的情况,在坑内先回填部分熟土。一般情况下,回填熟土20至30厘米;
(3)栽植:谨记一句话三二一三埋、两踩、一轻提。放置树苗时要将根部扶正、枝要展开,这是前提。栽树时,须分三次填土。第一次填土少许,在距坑顶一定距离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绕树一周,用均力踩实,然后轻提树茎、抖松,以保证树根的呼吸畅通。第二次填土后,再绕树踩实。在第三次填土后,尽量保证与坑面平齐。树根放位时要与南北、东西方向的树对齐。然后,在坑面上围一个大圆盘,便于日后浇水养护。
(4)浇水:定植完毕取水浇灌新植树木,一定要浇透,浇足成活水。
(5)覆土、保墒:将树苗栽好后,覆盖一层薄土,以保持水分;
4、资料积累:采集植树过程中的相关照片。
活动二 赋予植树特别的意义
植树,是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的义务,更是一份责任。一年一次的植树节活动,让我们赋予植树活动以特别的意义。同学之间的手拉手同学,可以一起种下一棵象征彼此友谊的友谊树;几个好伙伴为一组,一起种下一棵成长树;同一个月生日的同学在一起,共同种下一棵生日树;邀请爱心志愿者一起参加植树活动,种下一棵爱心树;邀请本院其它部门或其他学院部门一起参加,种下一棵祝福树让一株株小树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让一段段往事在枝繁叶茂中沉淀!让我们生存的这片热土更绿、更美!同时,植树活动不应只是植树节里的活动,而应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时尚。
第五篇: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曾子豪
一、单体统计分析
(一)、属性类问题
1、你的性别是?
此题结果男女所占比例不同,男生占得比例大于1/2,因此要分开来看。
2、你所在的年级是?
由于本人是大一学生,所以采访对象多为大一的同学,大二以及高年级的无太多数据参考。因此,这个调查结果多为大一学生的观点以及看法。
3、你的政治面貌?
因为大部分都是大一生,所以多数都是团员。
(二)、意愿类问题
1、在活动内容上,你倾向于选择哪一类或哪些志愿者活动?
此题为多选题,结果如下图: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参加公共大型活动的人数是占大多数的,分析原因是这类活动更开放视野,与社会更紧密的联系,更贴近于社会,增加我们的社会经验,另外一些公益活动也是同学们的倾向。相反一些爱心活动则不太受同学们的倾向,如:支教、助老扶幼。也许是因为这类活动难度较大,时间要花费得多。我们也知道这类社会活动很多,需要的志愿者也不在少数。因此今后我们应把目光更多的放在此类志愿服务上,从而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还有就是另有一部分的同学倾向于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志愿活动,这个应该也可以组织。
2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志愿服务的信息? 我们用一个图来反映结果:
从中可见大家多数是通过学校的学生会、志愿服务站等组织进行志愿服务,这种方式可以有安全方面的保证,也可以保证我们的志愿服务真正地帮助到社会,这让我们知道有组织的志愿活动是很必要的,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志愿站或一些志愿的相关组织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通过一些媒体的传播,同学们也被号召起来了,这就表明了媒体的宣传是有作用的,今后也应该多提供志愿服务信息。
3、为什么你愿意参加志愿活动?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因较多,但大多数人都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为目的的,占84.62%,想必这也是大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主要动机。其它的原因都不如该原因。紧随其后的是希望能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认识更多的人,都占了69.2%。看来如今的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不少呢,另外还知道了打好人际关系还有扩大自己的人际网对今后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但也有人是因为学校的要求,为了评优和拿学分的,因此可能有些同学是因为这个才参加志愿活动的,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心。而这个情况的改变还是需要学校还有学生个人的努力。相信时间会使得这个情况得到改善。
4、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什么因素是影响你参加某项志愿活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服务内容是影响同学们参加志愿活动的最大因素,因为也许大家都想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而不是盲目地去参加,这一点我觉得是好的。另外,劳动强度也是影响大家参加志愿活动的第二大因素,我想可能现在的大学生都很少吃苦,希望能不累的就不累,这种思想我觉得有点不好,因此,我觉得学校方面还有学生个人方面应该做好对志愿劳动强度的思想工作,不要太过注重这个而忽略了志愿活动本身的意义,当然我也不是说让大家都要为志愿活动贡献自己的生命,而是希望大家为志愿活动尽力。
(三)、行动类问题
1、你曾经参加过志愿活动吗?
有接近85%的同学都有参加过志愿活动,由于填写问卷的的大部分都是大一的,因此我想如果有大二,大三甚至大四的师兄师姐参与调查,我相信这个比例还会更加的大。但这个比例也足以说明大学生对参与志愿活动是充满热情的,并且实践度也很好。
2、你参加志愿活动的频率?
大部分同学是偶尔参加的,由于是大一生,学业压力也相对高年级的要重,学习所占时间也多,因此是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的。
3、你一般利用什么时候参加志愿活动?
和上一题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都是大一新生,学业相对繁重,因此多数人是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去参与,还有调查发现利用周末参与的同学不是很多,可能是周末,大家都想放松一下,出去玩。
4、您觉得参与志愿活动,对您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接近85%的同学认为志愿服务很有积极的效果,而8%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还有8%的同学不清楚有没有影响。没有人认为参与志愿活动带来的是负面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总的来说对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是认可的。志愿活动或多或少都对参与者带来一定的收获。
(四)、建议期望类问题
1、你会带动你的朋友和同学参加志愿活动吗?
接近85%的同学会带动朋友和同学参加。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对志愿活动的开展还有普及是支持还有认可的,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还有必
要性。
2、您觉得下面哪种说法最能评价自己的志愿活动?
由上图可以看出,认识了很多朋友是占了84.62%,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占了53.85%,有利于专业学习或所学知识的运用的占了69.23%,发掘了个人潜力,锻炼了自己的占了61.54%。这几个都是占了比较高比例的。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总的来说对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是认可的。志愿活动或多或少都对参与者带来一定的收获。
3、对于志愿服务期间的补贴,您同意下列哪种看法?
有接近16%的同学认为志愿服务不需要任何奖励,有24%的同学认为只报销与志愿行为相关的开支,有接近47%的同学认为在爆笑的基础上,有适当的奖励,另外还有16%的同学认为报销费用、有适当奖励,且在个人经济困难或支出较大时有一定的报酬。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还是对补助有所期望的,其实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有慈善机构的支持,给志愿者一些小小的补助还是有其积极性的,可以多少给志愿者一些安慰和支持,同时也鼓励大家积极成为志愿者。
4、你认为参加志愿活动对促进社会和谐作用大吗?
有54%的同学认为作用一般,有31%的同学认为作用大,而只有小部分的同学认为作用小。其实想想看也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因为目前志愿者的数量还不够大,社会上响应号召的还不够多,带来的影响也许只是平静湖面上的涟漪,所以只有在政府或者个人上下功夫,让更多的人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我想这才会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大的作用。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高校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程度很高,更难得的是半数同学还会主动去了解志愿信息,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让组织工作更加有序,改善志愿服务模式,让大家不仅关注也能有适合的机会参与进来。这就要求组织者能更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比如想通过志愿服务获得什么技能或能力,或者是不是有很多同学希望得到一些补助,是不是组织的制度过于严格使得参与志愿活动有太多的思想负担等等。只有积极改善,才能鼓励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仔细分析可以得出下面一些结论:
1、大多数同学都是希望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从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虽然可能经验不足,在志愿服务中有一些问题,但组织者应该多点鼓励他们。
2、不少同学期望志愿服务有一定的补助,组织者应该给予补助。
3、同学们对传统的支教,助残扶幼等服务兴趣不大,因此,我觉得学校方面还有学生个人方面应该做好对志愿劳动强度的思想工作,不要太过注重这个而忽略了志愿活动本身的意义,当然我也不是说让大家都要为志愿活动贡献自己的生命,而是希望大家为志愿活动尽力。
4、大学生主要还是以学业为重,但是课外还是鼓励大家多些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不要经常沉迷网络,打游戏、上网、购物、逛街,唱K、看电影。不是说大家不能这样做,而是建议大家多些参与,因为参与志愿服务是很有好处的,对今后出来社会铺了路。
5、学校和一些志愿服务岗位的组织者应该多些开展志愿服务的工作,号召大学生参与其中来。
总体来说,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人心,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清楚,今后做的就是动员社会成员,把大家号召起来参加有意义的事业中来,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