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

时间:2019-05-12 12:0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

第一篇: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

律动的教学并不始于奥尔夫,而是整个欧洲在本世纪初的一种思潮。“那是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对人体、对从事体育、体操和舞蹈的一种新的感觉。支配着欧洲的青年。”奥尔夫。达尔克罗斯、拉班、维格曼是这个潮流的代表人物.特别是达尔克罗斯作为一位音乐学院的教师,创造了体态律动的音乐教育体系风靡欧洲。奥尔夭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和创造了自己的体系。所以说奥尔夫的结合动作的教学方法是从达氏吸收并发展起来的,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达氏动作使用的音乐只限于钢琴l但奥尔夫扩大到一切声响首先是敲击乐器和音条乐器.另外在嗓音方面也都包括进去了。达氏的动作训练音乐与西方音乐体系更接近,尤其对乐理、练耳、即兴等均是西方音乐体系的,它在系统性上比奥尔夫更清晰.而奥尔夫在音乐语言体系上更开放些。特别是由于要求与动作结合的音乐是由学生亲自参与演奏的,不可能在艺术性上要求那么高。再一个重要区别是达氏的教师本人钢琴演奏水准尤其即兴水准要非常高,而奥尔夫体系则完全不这么要求。

一、奥尔夫的动作训练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从通过动作进行节奏训练起步。l听鼓声做动作练习听教师的鼓声“走”(一拍节奏)、“跑”(半拍节奏),开始是自由的走、跑,也可用围成一或两个圆圈活动,这里关键的是动作要与鼓声相合,能走在点上,迅速反应鼓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加上音量、速度的变化;前后转向的变化;开始与停止的训练等等,还可以在停止时下一个动作口令;训练反应能力。这种口令包括一个规定的动作如“蹲下”、“趴下”、“一条腿抬起”;也可以不规定动作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造型动作:还可发口令:“几人一组!”(数字)或规定二人一组,用身体某部位相碰等等“、等等。这方面的游戏特别多,只要教师不断开动脑筋会有更多可能性挖掘出来。

2声势练习奥尔夫和凯特曼创造的用具体动作发出响声的练习--”声势“是对世界音乐教学的一大贡献,我们称为”古典声势“,这是根据四部合唱设计的控指(女高音)、拍手(男高音)、拍腿(女低音)、跺脚(男低音)四个声部。

它们的记谱是这样的:符干朝上为右(指、腿、脚),符干朝下为左(指、腿、脚〕捻指一般是双手,少数才分开左右 由于不易打出声响,可建议学生用弹舌协助动作发声。

在他们二人合作的《学校教育》第一卷中专门有一部分”节奏一旋律练习“。这是最早的成果之一,里面提供了大量声势训练及教学中应用《合奏、伴奏、即兴等等)的练习范例,有极高的价值,是一部传世佳典。

1)声势可以说是动作教学的最基础方法,它可以从拍手开始,发展到四种方式,现在各国还有根据非洲、拉丁美洲以及美国本土的民间歌舞中原有的形式增添不少新的内容如拍胸、拍头、拍臀,脚下音色丰富的踢吐节奏等。对训练节奏感、反应能力、身体的谐调能力及即兴有非常好的效果,也深受孩于们欢迎。

2)声势与节奏朗诵结合,如为儿歌童谣伴奏。使学生一脑多用,丰富的声响与多声部的合作令他们学习兴趣更浓。

3)声势作为一种声响加入敲击乐合奏之中 这对于的班级教学非常合适乐器不够,就轮流奏乐与做声势,同样可以人人参与。真正体现唱、说、动、泰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4)声势进行即兴是最方便、最容易的一种手段。

①”问答“,实际是摸仿.即兴一般是从摸仿进入,老师(或其他某同学)做一个四拍子气势(二拍子由于太短小一个小节不适于做节奏训练的基石)学生模仿。这种练习也可分成小组或两人一组进行。

②”接龙“有接见和接头两种 接见容易 即教师相四拍,学生重复后两拍,自己创造两拍不同的节奏。接头是学生要摸仿教师关两拍节奏,再创造两拍自己的节奏。

③卡农,这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教师拍四拍开始,然后不断四拍一个基石36拍下去,学生则在老师拍第二组基石同时,拍出前一组基石,他们必须边听新的一组节奏,而又同时把前面一组基石做出来 一心二用,相当难。这里有一个窍门:即领拍的人必须是一组基石节奏难一点,下一组一定要很容易,象以000d或dxoxo 这样的,节奏间隔进行,否则必定难以进行下去。

④问答句即兴,教师(或学生)拍四拍至八拍的节奏,学生回答自己即兴的节奏,这种问答要有乐句的起与答的感觉。

⑤小回旋曲即兴,四人一组(分a、b、c、d),每人四拍,教师可临时请其中一人如 b,那 b就做主部,即兴四拍,变成 b a b c b d b。其他三人即兴自己不同节奏,但b必须在别人拍后回到自己原来即兴的那个节奏上。这就在即兴的基础上增加记忆练习,同时开始接触结构。

声势做即兴的方式非常丰富。由于人人容易学会,又是身体动作;不用任何条件即可进行教学,的确是种极好的教学手段。

放松紧张练习这是主动体验和学会控制动作的重要练习对于学生,不可用枯燥的操练,要用许多比喻、童话在游戏中中进行,如小雪人。小木偶 豆蔓的成长-一这些练习也可配上打击乐。体味看的见的声响感觉。借助道具和器械(报纸、沙巾。汽球、沙袋、铁环、棍棒各种球类)发展动作的技能和培养创造力,也有许多游戏和方法,这些是在为将来适应环境和生活做准备的练习。这此教具必须简单和熟悉。在生活中抬手便可取得,这是适于开端的方法。4 对空间方位及运动形式(行动的线路和方式)的练习这是律动训练的一个基本训练方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儿童全面地开发和精心地培养,许多家长从小到大除了学走路,给予关注之外,从来对孩子的动作发展不予理采,把人类的这方面潜能浪费不说;还养成许多坏动作习惯。

二、动作与音乐结合的一些方法音乐的基本要素就是音高、音长(节奏、速度)音量、音色。四个要素,作为基础入门还要包括简单、小型的曲式、结构。音乐的这些要素,要通过动作使其音响外化为看得见的;又通过动作深入肌体变为更深的感觉、体验;正象斯特37拉文斯基说的”音乐必须被看见,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呼吸。“加登纳教授在讲到音乐智能和身体动作智能关系时说:”在某种程度l说,音乐本身最好还是被看成一种延伸的手势 一种由身体(至少是含蓄地)所执行运动和方向。“在奥尔夫教法中大量地把音乐中各要素通过身体来反映l根据身体动作用音乐的音响来表现的教学。比如音的高低,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分析,儿童的认知感觉总是从大到小的,所以他们对孤立的音那个音高那个音低辨别起来要比音区作起步难的多。一首歌在高八度和低八度唱。他们立即可以用身体表现出来,在一段比较简单,明显的曲调高低起伏中 他们可以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其高低变化。同样当一段音乐中有快与慢不同变儿时 要求他们用动作表现是比较容易的,或反之 一位小朋友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快慢、强弱,其他同学用打击乐把看到的敲出来,在音条乐器上把高低音敲出来,用嗓音把动作所要表达的意思唱出来.这里既有即兴能力的发挥,又有听力和反应能力的训练。

三.动作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教学奥尔夫教育体系是为”学校的“.工作形式是集体教学,但这种教学不是整齐划一的大齐奏、大齐唱,或统一动作式的操练动作,各式各样的多声练习方法贯穿其中。有时一个人身上就有两个甚至四个声部动作在进行。而大量的课例是训练学生相互间的合作默契。

l照镜子游戏先让大家讲座照镜子有什么特点:两个人动作一样,但相反,一个领一个被领等等,然后两人一组做动作即兴,这里关键是领的人,要照顾被领的人跟的上动作,要给予提示等,而跟的人反应要快。游戏时还要交换角色,体会不同角色。2吹玻璃》的游戏两个一组,一个是吹者 一个当玻璃,吹者可按自己想象的通过吹(不能说话,手不能碰玻璃来”指挥“玻璃。但”玻璃“必须在吹的部位动。至于怎么动却可按自己的意愿,双方都有有一定主动性,互相又要配合,造出一个”独特“的玻璃制品来。这个游戏在培养创造能力上很有特点。但所的孩子要在游戏中互相配合。

38器构造的原理等等,在西方欧美中小学教材里都加进了这些内容,而在各类乐器中最容易做的就是打击乐器了,比如易拉罐 纸杯中放沙子当散响 也可将酒盖并串起来当串铃:那怕一双筷子就是木质乐器;可以发出共鸣声的纸箱,饮于桶都可以当鼓类乐器;比较难做和找到替代物的就是金属类乐器了,但玻璃杯的声响也有类似点。当孩子们(甚至中学生)使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奏出一个自己设计的打击乐合奏时他们的体验 愉悦的心情和兴趣一点不亚于用真的乐器。自制乐器不仅是摆脱内容条件限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2有固定音高的乐器1)音条琴主要是木质的高、中、低木琴和金属的高、中、低铝板(或钢片等合成金属的)琴l 还有声音更高更清脆的小钟琴。

2)竖笛分为高、中、低音三种 主要演奏旋律,为奥尔夫乐队的编制提供更多可能性。

3)在奥尔夫乐器编制中也有少量的弦乐,主要指像倍大提琴那样的只有两板弦的低音弦乐器。

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乐器使用上有较大灵活性,非常实用,可根据各个学校,各个老师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三、乐器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l 从多声的节奏朗诵,声势转换成节奏乐的伴奏、合奏如:?李钢i换成鼓舶xxi节奏daf二d换成双响筒d二二x节奏d图见备更d换成串铃1三二二二d节奏全班分三组 每人一件乐器。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三声部节奏乐队了。由于每一个声部只演奏一个固定音型,无任何技术负担 教师还可以指挥声部的进进40出出,学生只需跟随着指挥开始、停止。强弱快慢变化即可,又不看谱,又不会担心出错。如果用这个节奏乐为一首大家熟悉的两拍子的童谣或歌曲做伴奏,边说(唱)边奏,又使音乐更丰富,会令学习更加有趣。

通过探索式的学习了解乐器。

比如有个课例叫”鼓的故事“回 每人发一个铃鼓。先看看自己手中这个乐器上面有什么东西,用手摸摸各个部位 再用各种办法试试会发出什么声音。这时的教室肯定很热闹。然后要每一个学生轮流想出一个敲击的方法6大家模仿他发出这个声音。每人要不同的声音.于是敲鼓皮、敲邦子,用手掌拍,用手指弹用手指划鼓皮,晃动铃响,以至把铃鼓放地上转-…、孩子们会想出各种各样方法发出声响,而大家摸仿又是一种新的学习。在这些基础上,可以用鼓敲各种节奏大家摸索仿:还可以做音量,节奏变儿,学生轮流当指挥。一个鼓象一棵种子,可有很多的发展 开发出一株大树。

3利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例子还包括节拍的学习,读谱(节奏谱)的练习等等,奥尔夫的《学校教育》五卷本有许多例子。4 用节奏乐对话,”讲“故事。

这又是一个即兴的课题,可以两人一组任意接挑选一件打击乐器,用它来相互”聊天“,或表现一个敲击乐”小品",如一人看报,一人老去吵他 两人争执起来,又和好等等。还可以大家分组设计一个故事,用打击乐器伴奏动作来表现---.5 音条乐器亡是通过大肌肉活动来敲击奏乐,对任何人都是极容易学会的,奥尔夫的音条乐器有个设计非常精致:每架琴一般十三至十五个音条,每个音条可以摘取,这样在初学入门时,有时只用2--3个音来奏时,为怕学生敲错音,即可将其他间音条摘掉。奥尔夫为孩子们设计的音乐完全是从原本性音乐出发的,比如开始只用5 3侈。mi)两个音的歌曲,一学就会.在之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只用五声音阶编写歌曲,这些歌曲由于没有半音,非常容易学习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这种五声音阶歌曲,当做多声练习时不会产生刺耳的不谐调音响,不像在和声性的歌41曲中有和声的规则限制。它是一种横向线性的音乐。这是原本性音乐的特点。

6固定音型的应用这是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最突出的特点,一段较长的音乐只用一个节奏型反复敲奏极容易掌握,也容易创作。和固定音型类似的还有五度的长音伴奏波尔动等形式,在音条乐器上这些都是儿童很容易就能设计并演奏出来的,原本性的音乐就是在这样的乐器上产生出来了

第二篇:奥尔夫音乐教学

幼儿园奥尔夫教学机制解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根据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和幼儿园教育大纲精神,培养学生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身体各部或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同时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素养:感觉(及情感体验)、表现、创编的能力,并通过亲自参与的活动(说、唱、奏、动、听、游戏等),去探究、发现、表现和创造艺术。

做奥尔夫音乐最基本的是要从儿童本身智力出发,因材施教,在学习奥尔夫音乐当中,孩子不会感觉到负担和功利,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用他们的肢体、语言和乐器自由的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的世界。奥尔夫首先做到的是从儿童的本身出发,做到与本土文化底蕴出发,结合舞蹈、声乐、乐器、朗诵,充分发挥孩子即兴演奏和即兴表演能力,让孩子参与到音乐当中,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开发孩子思维和创造能力和挖掘孩子的内心世界。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

让儿童参加到音乐当中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让锻炼儿童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由于在上课时,儿童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儿童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个器官的协调能力。

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发展还不明显。4岁的宝宝,是创造

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同时奥尔夫音乐可以培养儿童的听力和创造力

再次奥尔夫音乐还可以培养孩子其他艺术天分,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当宝宝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表现海浪。这就培养了宝宝领悟其它艺术形式的能力。

总之,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挖掘了孩子的潜能。

我们为孩子们打造适合孩子年龄段特点的奥尔夫课程,为孩子们音乐智力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创造出良好的基础,共同见证孩子的聪明智慧和快乐成长的美好时光。

第三篇: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一、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节奏

我们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在音乐中,欢快、热烈往往用快速的节奏展现;忧伤、庄重往往用节奏较慢的音乐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体态律动,自主感受音乐节奏。举例来说,在《瑶族舞曲》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步行,表现音乐所包含的从容和安稳的感 觉;在《伏尔加纤夫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慢步的行走,体会纤夫那种沉重的感觉。此外,指挥动作同样也是一种体态律动。在表现音乐 中包含的慷慨、激昂和愤怒的情感时,指挥动作较大;而在表现平静、温柔的情感时,指挥动作幅度较小。举例来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动作可以坚定、快速,用以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在《向新世纪诉说》的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则可用柔弱、缓慢的动作,充分表现音 乐的悲壮。

(二)运用体态律动体现音乐的音调

实践证明,音调和节奏的有效结合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音调和节奏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在利用体态律动展示音乐的音调时,教师可以通过人体的 肌肉活动来体现。例如,在4/4节拍中,弱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一只手,第四弱拍和弱拍相同,强拍向下拍两只手,次强拍向下拍一只手;在3/4拍的动作 中,表现强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手,表现弱拍的时候再用一只手分别拍两条腿以下;而2/4的动作表现和其他相似,强拍的时候,教师单手上拍,弱拍的时候 只需拍一下腿即可。这些动作能够直观形象地体现出音乐的音调,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通过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高音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稍稍向上伸展,听到中音的时候,再将 手平放在胸前;在听到低音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微微向下倾斜,让手臂自然放松,并从中体会节奏的快慢和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 的欣赏学习中,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后提问:通过欣赏音乐,你们听出了哪些内容呢?然后再指导学生扮演音乐中的音调,并随着音调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身体动 作。通过这样的律动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音乐,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诚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体态律动的运用中,同样存在一些必须注意问题。首先,体态律 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应该注意适度的问题,不能将宝贵的课堂时间全部都用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其次,在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 学时,教师不能在课堂上一味地凸显自身的主体地位,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减少学生对音乐课的厌烦 感;再次,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由地学习音乐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束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脚步,积极转变教学思维,让体态律动教学法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四篇: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杨 映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对于小学低段儿童,关键是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一.根据律动的性质,将律动划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1.固定律动是在课堂中某一特定时间里,进行的常规律动。它可以缓解疲劳状态,创

造课堂气氛。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小学生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学生上新课之前安排了一些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和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根据拍子做动作。如可以让学生听着变换的旋律打固定的节奏型,这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或者根据本堂课要教唱的新歌的节拍让学生跳跳基本舞步(低段音乐教学中一般为二拍子和三拍子)等。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保持了学生愉快的学习心情,有利于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

2.即兴律动是根据音乐含义、节奏作即兴创作的律动,它可以是教师创作,也可使学生自己创作,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低年级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创编与歌曲或乐曲相应的律动加以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根据歌曲(乐曲)的特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创编律动。1.根据拍子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在低段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如二年级下册的歌曲中《小树快长高》、《小企鹅》等都是二拍子的歌曲。三拍子的歌曲有《布娃娃弹琴》、《布谷》等。可以根据歌曲的节拍,请小朋友做各种各样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律动。

2.根据歌词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如歌曲《大树妈妈》、《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就可以根据里面的歌词来创编动作。“大树妈妈,个儿高,托着那摇篮唱歌谣,摇呀摇,摇呀摇,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画小

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3.根据情景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如《大鹿》这首歌曲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民歌。描述大鹿看见小兔遇险后,临危不惧、挺身相救的情景。可以创编情景律动。4.根据衬词来创编律动动作。

如歌曲《过新年》中的衬词“咚咚咚咚仓”可以作出敲击乐器的动作。三.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对儿童的重要意义。

1.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杨贤江曾说:“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学习的功课一定要适合自己的兴趣。”低段儿童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我们教师要想激发儿童的这种求知欲望,就要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能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边唱边表演,随着音乐做各种律动,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

2.把音乐和肢体语言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低段的音乐教学,要想解放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让儿童在音乐课上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还要加上视觉、触觉的活动去把

握、创造一些所联想到的形象表达。三.把音乐舞蹈、表演想结合,为学生学习舞蹈和表演艺术奠定基础。

目前,有部分学校把舞蹈教育看作是一些有特殊天赋的学生的事,是部分学生选修的兴趣活动。其实,舞蹈是人类很自然的动作。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的动作。低段的歌曲,不管是演唱的、欣赏的,都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达到手、脚、眼神等的协调,让学生慢慢积累动作语言,接受舞蹈艺术的练习。

如在学唱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后,让学生到班里的“小舞台”上表演,大家评议,改进动作,美化表现,增加队型变化……最后,在教室的“舞台”中展现可爱的洋娃娃和小熊。

这样,学生在律动中感觉了舞蹈艺术。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律动是低段音乐教学中更为重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另外,在音乐教学律动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音乐律动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2.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积累生活经验。

3.凭借直观道具、夸张动作、形象语言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

4.将音乐律动和其他音乐活动形式有机结合。5.及时表扬,重点指导,鼓励儿童积极参与。

总之,律动打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单一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静动相辅相成,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更快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在音乐教学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

浅谈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

“幼儿音乐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一部分,这种早期的音乐教育为幼儿提供发展其音乐才能的机会,是成人所能给予幼儿的最良好的关心和培养。”所谓的“律动”是一种肢体有节奏的运动,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律动”,可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性,并进而发展出更敏锐的听力、专注力、对音乐各要素的觉察力、节奏的控制力、相互协调、弹性、对音乐符号的确认与了解、并能够感知音乐中具有表达性的特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向学生传递着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欣赏美的能力„„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了在律动教学方面的几个要点:

1、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感受音乐律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多创造激发幼儿音乐兴趣的环境,同时利用幼儿好奇、好玩的心理特点,把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趣味化、生活化。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本能的一种需要,是享受快乐的过程,幼儿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心理和环境的宽松自由。教师还要注意多提供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这样便于幼儿识记,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事实证明:如果识记的任务与有兴趣的活动及活动的动机相联系时,识记的积极性和识记的效果就可以大大提高。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我的做法是一日活动中渗透律动音乐,诱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同时,我们还巧妙地利用一些空余时间,如餐后散步,或进餐前、集中教学前等时间来播放或弹奏各种类型的音乐让幼儿表演一些优美的律动。久而久之,幼儿倾听兴趣慢慢地提高,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爱音乐、体会音乐,现在孩子们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听到音乐、歌曲,他们都会手舞足蹈,自得其乐。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幼儿熟悉音乐的过程中,逐步引

导他们去做拍手、点头、踏脚等动作,或者,启发他们做简单的即兴表演。这样,既能帮助他们去掌握音乐的节奏、韵律,还能启蒙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投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又如:大班《狮王进行曲》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用语言把幼儿带入到森林之中情境中。“小朋友,你们听,森林真热闹,可是怎么忽然音乐停止了呢?”幼儿充分发挥想象空间,根据音乐做出各种动物的造型和动作。再如小班《洗手帕》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韵律平缓、反复的特征,想象起床后小朋友洗手帕的情景。教师重复播放让幼儿边听做,通过谈话让幼儿安排好洗手帕的顺序,然后在晾晒起来。这样律动《洗手帕》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是对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的诱发。

2、运用多种音乐教学形式,表现音乐律动。

幼儿期正是一个从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时期中,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潜力,幼儿越是能够有机会接触各种音乐作品,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就越会逐步懂得爱、温柔、同情、自豪、集体精神、憎恨丑恶和追求美善。在律动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性质,引起共鸣,激发情感,才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为此,我们采用多种音乐律动教学形式,通过欣赏、舞蹈、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1)欣赏活动是音乐律动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音乐的认真倾听,从而运用语言及身体的动作去表现音乐,近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主要形式。无拘无束的想象是培养和提高幼儿创造力的基本前提。而要使幼儿对欣赏活动感兴趣,就应让幼儿动起来,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如:在大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请幼儿欣赏“森林里的早晨”的音乐,并启发幼儿进行想象:“你听到这首乐曲里有什么?”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有走表的声音、有小鸟的唱歌的声音”;有的说:“有滴水的声音、有天鹅的叫的声音”等。对于孩子的回答,教师都一一的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而此时的幼儿已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边说边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最后,孩子们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己设计了不同的符号把这段音乐画了下来,孩子们就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到音乐的美感。

(2)幼儿律动教学跟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它们都是把音乐的感受和身体的运动密切地结合起来,让它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由于音乐是诉诸于情感的表演艺术。所以,律动和音乐的语言同是情感的语言。因此,把舞蹈放人律动中,把它的设计重点放在分析教材内容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来设计。轻快活泼的舞曲,动作的设计必然干脆利落,表现出欢快的情绪;柔和优美的抒情曲,其动作就应该突出抒展„„;民族音乐就得根据不同的民族的习俗和风格来设计,应借助民间的舞蹈语言使律动渗透民族特色。如:大班欣赏律动《采茶》,首先让幼儿在聆听乐曲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感知茶农采茶的过程,并让幼儿了解采茶音乐的特点。然后,带领他们随着音乐的起伏拍打节奏,教师以舞蹈动作编排成律动表演给幼儿看,恰当地教幼儿一些简单的基本舞步,鼓励他们随韵律再创造,用优美的舞姿表现乐曲的情绪,这样教学活动进入高潮,“听”和“动”,“感受”和“表现”就密切地结合起来。又如:在学习律动《猴耍》时,教师边播放音乐边出示图片提问:想想猴子在干什么?幼儿一边听音乐,边看图片,边动起来了,想象着猴子的动作。教师及时请个别动作好的幼儿示范,让幼儿分析他们动作所代表的意思,对他们的动作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老师吸取和提炼幼儿的动作,进行舞蹈动作示范,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和自豪感。幼儿不约而同地拍起了小手,跟随着音乐做起了小猴子调皮可爱的动作,笑的是那么自然,那么甜美。

(3)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我们将音乐律动改编成许多律动游戏,使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游戏中体验、感知、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例如:小班律动游戏“小兔和狼”,教师事先在教师创造情境,玩“狼来了”的游戏,就能自己总结出游戏规则:听到大灰狼的音乐就赶快躲起来。非常简单的规则,非常简单的准备过程,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聚精会神地从背景音乐中区分着时强时弱,时快时缓的音乐,轻松快乐地游戏着。在发展听力的同时,也在欣赏理解着音乐。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在音乐律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经过反复实践论证,总结出一些行知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启发幼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1)替换法

替换法是指用一种新的动作替换掉原有律动中部分或全部动作,这一方法适合于初步学习创编动作的小、中班幼儿。它能调动幼儿创编动作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学习的新鲜感,使幼儿在整个创编活动中轻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两课时进行较好。第一课时,教师可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幼儿模仿。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替换某一乐段(乐句)原有动作。如我们设计的小班律动《大猫小猫》,音乐为ABA三段体结构,A段表现大猫,B段表现小猫。第一课时,教师做大猫,幼儿做小猫,并在教师带领下按音乐节奏拍手。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小猫除了拍手还可以做什么,启发幼儿创编出新的动作替换原有拍手动作。

(2)想象法

想象力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是创造力最本质的内涵,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创造力的贫乏。但教师一定不要忽视了引导的作用。如创编《儿童乐园》律动时,一位幼儿想出了荡秋千的动作,教师启发幼儿根据律动的主题想出其他儿童乐园游玩的动作,如“翘翘板”、“转椅”等。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使幼儿的创造思路更加清晰,创编的动作更加丰富。幼儿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幼儿的想象力是幼儿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的。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是一种广泛的对音乐意境的生动想象,而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形象,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以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学唱歌曲,丰富了幼儿的口头语言;学习律动,发展了幼儿动作语言,“而幼儿的语言越发达,想象的有意性、自觉性、概括性和逻辑性就越发展”。所以说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3)匹配法

匹配法是指幼儿在熟悉音乐性质及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将律动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出现,帮助幼儿理清动作顺序并根据情节线索创编系列相关动作,将动作

与音乐恰当匹配。此法适合于具有创编经验和一定舞蹈动作词汇的中、大班幼儿。如大班律动《过年》就采用了此法。第一步,教师将根据音乐性质与结构设计出的动作情节提供给幼儿:“过年了,一群小朋友一路小跑来到了大街上看花灯。他们左看看、右看看、前面看看、后面看看,看到了许多非常漂亮、有趣的灯,高兴地跳起舞来。”第二步,引导幼儿根据情节创编动作。第三步,将完整动作与音乐匹配,使幼儿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愉快地掌握动作。(4)变化法

变化是指用一种动作变化出几种动作,有意识地在幼儿活动中注入“变化”的因素,才能使幼儿的思维富有弹性,具有灵活性、变通性。变化的关键是帮助幼儿掌握变化的规律,幼儿掌握一种动作后,可让幼儿根据这种动作变化出许多相似的动作。如幼儿学会原地走“三步”后,可启发幼儿将“三步”作些变化,向前走、向后退,转圈走,加入手的动作走等。随着创编经验的积累,幼儿逐步体会到:可以通过改变动作的姿态、节奏、幅度、力度、方向创编出许多新的动作。

(5)组合法

组合是指将两个以上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组新的动作。在组合动作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幼儿掌握顺序规律,如在创编律动《哆唻咪》中,我们先让幼儿熟悉音乐,再让幼儿自下而上按乐句创编动作,最后将动作组合与音乐匹配。这样创编的动作,不仅便于记忆,而且显得连贯协调。在组合动作时,还可启发幼儿根据角色形象、情节内容进行创编,如大班韵律活动《爱丽斯梦游玩具王国》,教师根据乐曲回旋多的结构,设计出与之相呼应的“爱丽斯—木偶—爱丽斯—小喇叭—爱丽斯—公鸡”等角色,将主题动作与变化动作用交替的方式进行组合,这样的组合既有整体感,又有利于幼儿创编和掌握。

“动”是手段,“学”才是目的。通过“听赏”、“感受”、“表现”三个阶段的教学,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达到了“从听入手,动在其中,诱发情感,培养素质”的目的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判断能力的提高、心理的发展、身心的健康、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培养和发展了幼儿创造性,既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也符合音乐感知的规律,又有利于多解的创造心态。对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效果。

总之,音乐教育是改善幼儿心理品质,促进幼儿智能发展,增强幼儿身体健康,丰富幼儿审美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幼儿需要音乐,没有音乐的幼儿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音乐它可以鼓舞人,给人以灵感和力量,虽然只是简单的律动,也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

下载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幼儿音乐律动教学

    浅谈幼儿音乐律动教学 杨倩 律动是幼儿园韵律活动的类型之一,是指在音乐或节奏的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音乐活动,其特点是节奏感强,动作形象简单.小班幼......

    奥尔夫音乐教学 音乐蝴蝶

    奥尔夫音乐教学  音乐蝴蝶 奥尔夫音乐教案 音乐《蝴蝶》2018-03-30 嘉祺老师 晨心国际奥尔夫教学法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与你探讨奥尔夫的奥秘点击方蓝字查看往期相关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1 ,我有幸参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教师培训,在短短的两天学习里,使我从不懂、不了解,逐步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

    摘要:20世纪记录着我国教导大年夜改革的汗青轨迹,中国音乐教导也在这一背景下经历了质的演变。这个中,奥尔夫音乐教导体系对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之深远令人叹为不雅止。文将......

    奥尔夫音乐教学讲座

    奥尔夫音乐教学讲座 ————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实践 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是孩子是教学的中心。奥尔夫说过:“走遍世界的是理念本身。”此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最接近......

    奥尔夫音乐教学形式

    奥尔夫音乐教学形式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孩子最易接受的方式,也就是歌唱、吟唱童谣、拍手、跺脚、舞蹈与游戏来知道孩子对音乐的了解与喜好。就好像语言的发展,由聆听到创作音......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5篇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一、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

    幼儿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音乐教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对音乐的热爱,是人文的进步,是审美的阶梯,下面给大家分享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1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