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教学论文[精选]
地理课堂应如何精彩导入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部分必须成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本篇文章从本人的教学实际出发,搜集整理了一些如何将课堂导入做好的方法,以期对于导入课堂有更好的钻研。
初中阶段地理学习并不受重视,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对地理课程缺乏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变得有效果、讲效率和出效益,成了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向课堂要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让学生一下子转变学习态度是不可能的,我们作为地理教师,只有从每节课的变化开始,改变地理的呈现方式,吸引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逐步让地理学习变成一种既有趣又高效的事。让每节地理课都有一个精彩的开端就好比见面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对这节课“一见钟情”,后面的相处就会容易多了。所以有效的新课导入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
我们都在说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沟通的过程。如何有效并且精彩的导入地理新课的学习,对于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我就自己一年多的地理教学经验谈谈在哪些方面尽量精彩的使地理课堂导入成为一个吸引学生学习地理的亮点。
一、音乐导入法
播放一首与将要学习的章节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既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又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教学过程当中,讲解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的时候,我就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歌唱祖国》的歌曲,并且让会唱的同学 跟着一起唱,并且把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播放出来,方便学生跟着唱。这样不但引入了新课,还吸引学生去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良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视频导入法
视频导入法其实跟音乐导入法类似,这个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在网上下载比较清晰的视频,以便学生能够看的清楚。视频一定要跟新课相关,最好能够出现新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或者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让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亟不可待的翻书去预习。比如我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的《南亚》这一章节时,我就给学生播放了学生非常喜欢看的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学生笑的非常开心,看完视频后我继而发问: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是去哪里取经,从而导入新课南亚,学生就听的津津有味,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
三、实物导入法
地理教学当中,是有很多器材可以使用的,比如说地球仪、地图、地形剖面立体模型、地理拼图等等,这些实物的使用往往会使兴趣倍增,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感觉,锻炼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时,书本上的内容其实很少,但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又很多,同时这个还是一个重难点,学生很难在几节课的过程当中就记下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以及轮廓和位置,我就让学生每人都买了一个泡沫的《爱我中华》拼图,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但记下了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轮廓等,他们还得到了非常多的乐趣,比如说计时比赛看谁拼的更快等,寓教于乐在这上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可以分很多种,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教师自己编的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等等都可以用来导入,其实初中生最喜欢听的就是神话故事,加上一些他们喜欢的神话人物,他们的兴趣更为浓厚。比如我在上《海陆变迁》一节时,课文设置用沧海桑田的成语导入,学生接受起来略显干涩。我就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神话故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我再乘势提出问题:“你知道沧海桑田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吗?”自然引至课堂主题——海陆的变迁。学生接受的容易,教师讲起来也朗朗上口。
五、特产导入法
学生对于吃的东西总是很热衷,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水果或者特产的图片,很多学生就会垂涎欲滴,然后我再乘势导入新课,由吃的特产导入将要学习的地方,学生不但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了解,并且也获得了一些课堂之外的生活常识。例如我在讲新疆时,就给大家看了许多葡萄和哈密瓜的图片,再反问这些水果在哪些地方的最甜,学生答出是新疆之后再追问为什么新疆的瓜果那么甜,学生就会自己翻书找答案了。
六、猜谜导入法
一些谜语和脑筋急转弯在课堂上的运用将会非常有效的提高导入的效果,一些学生沉浸在上节课的知识中还没有反应过来,利用一些谜语,提起学生的兴趣,顺利而且自然的转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来,能使学生过渡的很好。比如我在教《地球的运动》的时候,就给学生提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为什么地球会转?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答地球停不下来的,也有答因为是球所以在转„„各种答案出来之后,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本来比较难的一节新课也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进行了。
七、回顾导入法
回顾上一节课已经学过的知识而导入新课是一种比较传统而且常用的导入方式,理清上节课的知识要点,重点进行复习,这样不但能够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对于导入新课也是水到渠成。回顾旧知导入法在我的教学 3 中用的是最多的,比如在学习世界的地形的时候,第一节课讲述了五种基本地形,上第二节《等高线》的时候就先回顾基本地形,再一个一个展示不同地形的等高线,两节课的内容都得到了巩固。
八、疑问导入法
初中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学习知识,往往会对知识中跟生活有关的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教学《巴西》一节时,我就用这样一段话:“大家知道哪个国家的足球踢的很好吗?大家知道哪个国家罪喜欢跳桑巴舞吗?大家知道最大的平原在哪个国家吗?最大的高原又在哪里呢? 请打开书本——《巴西》”,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知识。
九、创设情境导入法
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有趣的课堂情境,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贯穿在学习过程中,会让学生乐于学习。如《多变的天气》一节,地理课程中很多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就是其中一个。我在本节课开始提问学生:“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每个学生都有体验,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不但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列出描述天气的词语,自然导入新课。
十、旅游导入法
地理当中需要学习很多地区以及国家,学习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旅游线路,并且用幽默的语言激励学生,由老师充当带着他们一起去旅游,或者可以挑选个别性格活泼的学生担任导游,进而对新课进行学习。如《美国》一节,我就设计导入词为:“上节课我们刚刚从法国旅行回来,这节课呢,我们要去西半球看看,到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美国去旅游,大家有没有兴趣啊?要不要跟老师一起去看看,美国到底有哪些著名景点,美国的经济为什么那么发达呢?“这样设置以旅游为主线,用旅游的形式开展本节课,既能够强调美国的一些著名城市及特色,又让学生能真正融入地理学习。
其实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完全因教学的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同一章节的内容可设计不同的导语,以达到最好境界。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地理教学中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培养学生兴趣、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要想设计恰当的导入方式,需要地理教师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学习日积月累,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敏锐的观察,才能设计出恰当而有积极作用的导入方式,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地理教学论文
创新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周瑞 胡平湖北省荆门市京山一中 内容摘要: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一直是文科学生最头疼,最难学好的一门课。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以及思维能力,所以传统的照本宣科不仅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对教法的创新,及与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尝试探讨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从而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关键词:创新教法实际地理思维能力
引言
在地理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感受到,对大多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抽象,难以理解,尤其是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这两部分。之所以大多数学生公认这两块是最不好学的,我想这应归咎于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
下面我将对学生思维能力欠缺的表现及如何结合实际生活来开展地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几个方面,浅谈我的个人观点。
一 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表现
1.基础知识记忆不牢
地理中多数基础知识是理解记忆的知识,怎样理解?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如何?学生往往不明确。哪些应该记?哪些可理解?哪些要理解记忆?如何分析理解?大多数学生难以把握。好像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太杂从而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2.审题不准
一般说来学生对题意理解不到位,不能把材料和图像中的有效信息正确地提取,容易出现答非所问或不知如何下手。
3.答题不全,偏于口语化
初中地理作为副科出现,学生对一些专业地理术语知之甚少,现在高中地理却作为高考文科必考科目出现,高一学生答题难以切中要点或要点不完整,虽然所使用的文字叙述多,但是得分率低。例如:东南亚饮食习惯喜食稻米,好多学生答喜欢吃大米饭,答题口语化,答题泛泛化、答题虎头蛇尾化、词不达意等等。1
要提高得分率,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具体来讲:⑴熟记地理术语;⑵牢记要点并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整答题,⑶思考问题的范围要广,调动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⑷训练归纳能力,将一段文字材料归纳成为要点,便于记忆,又可以将一个个要点用自己的话,据地理知识的联系,还原成一段文字;让学生多说,加深记忆⑸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即条理清楚、要点明确、逻辑严密,答题完整。忌讳前后矛盾,前面答正确,后面答原因时却按错误原因答,要将地理知识的联系理解清楚。
4.综合分析及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5.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二 创新地理教法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1.地理发问方式的创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始在一问。”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创新教育的今天,质疑好问已是每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问题”何来?常用的办法有:
第一,在诱导中随机设问。创设问题情境,一气呵成。如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时,一开始让学生根据“风是怎样形成的”的原理,绘出大气环流图。然后再对照“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看看有什么不同。抓住学生迷惑不解,而又急于求知的时机,随即产生问题的情境,引出“地球上风的偏向”产生的原因。
第二,因果关联大胆质疑。例如: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为80度,地球的热带、温带与寒带的分布范围会有什么变化?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我国科考队员一般选择在冬至日前后考察南极洲是什么原因?
第三,从矛盾中引发问题。借助直观手段,显示与已有知识矛盾的事实,形成问题情境。如通过展示死海上躺浮着人的照片或图画,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人不会沉下去呢? 一位产妇在过日界线前后降生的双胞胎,出现妹妹大于姐姐的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地图教学方式的创新
直观性一直是地理教学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地理图像,作为直观教学的重要形式,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直观性特点,因为几乎所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图像完整表述。
怎样充分发挥图像化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我认为:
第一,力求教学内容图象化。①变死图为活图。②化繁图为简图。③变文字为图像。④创设寓意图。
第二,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在充分运用好“三板”教学艺术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电教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师生互动环节的创新
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中更多的是不便按照上述活动来设计。这时,我们可以把全班学生根据认知水平与能力、性格差异等条件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运用预习、自学、互问、答辩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布置学习内容,提出若干问题。第二步,切实落实好课前预习、自学工作。并要求他们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咨询行家、拜师求教。第三步,分组讨论梳理知识,相互解答教师或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开展竞赛、评出优胜小组。第四
步,教师进行简要总结。总结的主要目的,一是点拨学生还比较模糊的内容,二是进—步突出重点,三是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三 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生活中的某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认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含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在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二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3.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
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结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以及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结合这些理念,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教法,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去培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对于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都有自己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南[地理]》 梅桃源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3]《气象学与气候学》 周淑贞高等教育出版社
Email:huping19871109@yahoo.cn
704946532@qq.com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土河中学教师 王和平
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粗粗一看,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第四篇:地理教学论文(22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22篇《地理教学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地理教学论文
一、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问的功能
1。有效性提问的启发与培养功能。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提问类型多为记忆型提问(如:什么是季风),观察型提问(如:找出地图中里海的位置),以及理解型提问(如: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有哪些),此三种提问类型均为低层次提问类型,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知识记忆,以及学生观察直观材料的潜力,缺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应用型提问、探究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类型,无法锻炼学生分析、解决与评价地理事物的综合性潜力,且提问的次数较多,随意性较强,使得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提问普遍缺乏目的性与策略性。对此,有效性提问立足于地理教学目标,增设相关提问类型,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潜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
2。有效性提问的激励与参与功能。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提问的方式与资料缺乏应有的设计,一方面是提问形式过于单调,趣味性不强,无法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有效性提问利用设疑吸引法、反诘提问法、层层递进法、比较提问法等多样提问方式,优化教学的趣味性与新颖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是问题设置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学的真实需求,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有效性提问明确提问的发问点,包括预设导入提问、预设衔接点提问、预设图样提问、预设课后思考提问等各种提问策略,对应不一样的教学需求,指导学生参与教学。
3。有效性提问的反馈与调节功能。有效性提问还具备教学的反馈与调节功能,高中地理教学的提问反馈主要存在于理答环节,在传统地理教学提问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问题答案多于问题本身,忽视问题的探究性过程,且教学提问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有效性提问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光,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与拓展,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认真倾听,适时点拨,实现有效理答。高中地理教学提问的调节功效是指教师提问为教学建立的节奏性,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提问不重视提问的简洁与准确,模糊性问题常常影响教学的连贯性,有效性提问重视教师的提问表达技术,旨在为实现物理教学过程的流畅奠定语言基础。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策略
1。紧扣地理教学目标的多元提问类型。高中物理教学应立足于教学目标,利用多元提问类型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潜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在提问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方面,以《地球上的水》为例,可设置如“地球上淡水储量占多少”“、淡水主体有哪些”等概念性问题,对应知识性目标;透过地理图表观察,提取数据分析地理问题,对应树立学生水资源保护观念的情感性目标;透过设置“人类采取哪些措施缓解黄河断流”等问题,对应方法性目标,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潜力。在提问类型方面,应多采用应用型提问(如:运用案例归纳放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评价型提问(如:你对我国人口政策有哪些看法)、探究性提问(如:为什么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呢)等等,创设学生的问题情境,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潜力。
2。强化教学提问方式与资料的设计性。高中物理教学实现有效性提问的激励与参与功能,应强化提问方式与资料的设计性。一方面是趣味性设计,比如《工业地域的构成》,可采用设疑吸引法,“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什么不聚集在一齐?”引出工业分散课题;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可加入中国玩具鸭与淘金热的故事,以“中国玩具鸭怎样在海水运动中到达英国”的设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是发问点设计,发问点设计旨在满足教学的真实需求,以新旧知识的衔接需求为例,可透过预设衔接点提问来实现,比如,《人口的数量变化》,“我们已明白人口增长在不一样历史时期呈现不一样特点,那么在相同历史时期的不一样国家,人口增长又有哪些特点呢?”由此承上启下,从时光变化教学自然过渡到空间变化教学上去。
3。保障理答的交互性与训练提问表达。高中地理教学实现有效性提问的反馈与调节功能,教师重在保障理答的交互性与训练提问表达。在理答的交互性方面,教师应完成基于问题的“倾听�D�D�D评价�D�D�D引导”过程。比如,教师提问“:鲁尔区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学生给出“交通与资源”的答案后,教师应用心评价:“很好,还有哪些其他条件?”引导学生探究遗漏的“水源”条件,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具备交通条件、资源条件、水源条件呢?”从而逐步深入教学进程。在训练提问表达方面,教师则应力求语言的简洁准确。比如围绕地球公转运动提问,教师应将诸如“九月十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的关系”准确到“九月十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还是以北”。
篇二: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外按自我的需求观看微课视频,透过网络与同伴及教师交流,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教师发挥着指导的作用,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就对地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进行反思。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地理教学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引领着教育教学前进的步伐,翻转课堂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回家或课外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学习微课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心得,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资料和学习环境构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是主动探究者;信息技术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工具;教学资料是基于微课学习和问题探索的导向。在各种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料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是学生。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遇到的难题留到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果。
二、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外和课中两个模块,课外部分是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阶段和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而课中部分为知识内化阶段和综合评价阶段。首先,教师课前根据课程资料明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创造教学微课视频;其次,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透过对所学教材资料中的事物名称、规律、原理等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初步理解和应用;再次,在知识内化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的知识等进行进一步理解、掌握,然后透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分析,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对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评价,构成一个知识框架,掌握学习资料,到达必须程度上内化知识的目的。下方以《气温和降水》一节为例进行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一)制作课前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第一,明确本节资料的学习目标。一是透过课前学习,掌握气温和降水概念及测量方法;二是透过“翻转”让学生自我掌控学习,学会自我管理;三是透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第二,建立课前学习文本材料。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有个初步认识,遵循初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透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观测方法、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在气温部分补充了有关等温线的进一步探究,以帮忙学生初步了解等温线知识,为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打好基础。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明显,掌握了学习方法。此外,学生还能够从练习当中发现自我对气温和降水知识掌握不到位或者相对困惑的方面,此时,学生要做好标记,将问题留到课堂上与学生或老师共同探讨。第三,确定视频要表现的资料,即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录制视频。我运用录屏软件录制了四个微视频,分别是等温线的识别、世界气温分布规律、降水类型及等降水量线的识别和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视频的时光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而且要目标明确,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前,教师能够将“
学习材料”和微视频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根据自我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视频的观看,对自我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控制,且能够透过多次暂停、回放方便地做笔记,这样,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课前练习。
(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
环节一,疑难解答。本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课前学习疑难问题统计”的结果,教师要根据问题之间的知识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汇总,以便最终总结出疑难问题,如: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识别、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归纳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归纳降水分布规律等。关于解答,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分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来分析解答,最后教师再分析归纳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环节二,小试牛刀。本环节目的是检验学生透过课前学习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能够精选两道考查主干知识的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光内完成。如考查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认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环节三,成果展示。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集锦。透过对知识的应用分析和探索过程,学生得到不一样程度的收获。成果展示能够帮忙学生在个人、小组的不一样成果中间扩充自我的知识,使得地理课堂到达最佳的效果。环节四,问题研究:体验我们生活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本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气候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三)开展综合评价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反馈评价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透过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反馈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而后能够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当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翻转课堂”实践感悟
翻转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光,使学生能自我调节学习,能满足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体验学习乐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初中地理“翻转课堂”还只是处在尝试阶段,它究竟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帮忙和效益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相信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必会为初中地理课程的顺利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三:地理教学论文
1。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读图潜力的好处
从历年高考的命题来看,能够说是“无图不成题”,对考生的读图潜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判读、填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熟练使用各种示意图、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表等,要求学生灵活地进行“图图转换”和“图文转换”。能够说学生读图潜力的高低,在必须程度上决定了地理考试的成败。为了适应考试命题的需要,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教师务必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
2。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主要类型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对初中地理课程的继续和深入,学习资料上由感性认识逐渐进入到理性认识,偏重于研究地理学中的本质资料,高中地理中的地图在资料和形式上更加复杂和多样化,除了初中地理常见的区域地图之外,还有一些等值线图、剖面图、数据分析统计图表等资料,在学习的方法上除了识记之外,还需要进行理解分析。
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潜力的教学策略
3。1重视地图运用,养成用图习惯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首先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地图,利用地图在地理学中的核心作用进行地理教学,潜移默化地营造用心应用地图的氛围和习惯。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学习,透过读图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的`良好习惯。如苏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地球的运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教材中的地球自转、公转示意图和地球时区图来直观地讲解地球运动的规律,利用读图来更好地理解日夜更替、四季更替、时差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调动学生学习地图的用心性,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
3。2巩固基本技能,培养读图潜力
读图潜力建立在对地图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读图技能。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标注三大要素在地图中的应用,其次要根据地图上的图名及主要因素把握住地图的主要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来形象记忆、归纳分析、直观表述地理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迁移,将多付地图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尝试进行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图表转换,进而推导出地理规律与原理。例如在必修1中讲解亚洲的季风构成原因中,能够将亚洲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与亚洲1月季风图结合起来,理解季风与气压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把握住亚洲冬季风的构成原因。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和挖掘隐性的信息,总结提炼对解答问题的有利信息,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
3。3进行填图、绘图训练,全面提高读图潜力
透过对已有地图的观察、理解和分析,能够提高学生识图、析图潜力,而填图和绘图的练习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眼、手、脑的通力合作,把握住地图的更多信息并进行表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例如,在苏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水资源区域分布的地图,从而加深对水资源南北差异的理解,为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的训练,透过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勾画描绘,能够加深认识,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潜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4。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透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授和合理的读图、绘图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和地理学习潜力,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篇四:地理教学论文
一、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影响因素
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将传授地理知识,使学生到达应试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目的,从而构成了过多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现象。因此,教师认为地理教材中章节后面的活动资料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将这部分资料简单地为学生指点一二,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将完成教学目标当作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为了到达教学目标,将超多的地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很少将地理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讲述给学生,仅要求学生理解、记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还有的地理老师正好相反,过分强调了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资料,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资料进行详细地讲解,反而忽略了地理课堂应讲述的重点资料,从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却很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资料,使学生用心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主动理解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理解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资料是一个不错的选取。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地球形状”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用心性,能够让学生在课前用纸折一个帆船,准备一个球,模拟船在球体上航行,平视球面上远航归来和去远航时船的桅杆、船身先后看见的顺序,然后再作一个比较,平视放在桌子上平移的纸船,看看二者的区别。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好认真记录,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状况得出地球是球体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分析潜力、思维潜力以及沟通潜力,还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快速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加深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活动”的资料,将这部分资料作为教学素材,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高效地完成了课后练习任务。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教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潜力,从而
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2。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资料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后都设置了活动资料,这些活动资料具有必须的差异,有的活动资料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潜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潜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潜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活动”资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有的活动资料能够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活动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资料,教师能够利用这部分资料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难题及理解地理难点知识的潜力;有的地理“活动”资料有助于为学生搜集相关的地理资料带给必须的指导作用,教师能够利用这部分的资料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思维潜力、分析潜力以及沟通潜力的目的;有的地理“活动”资料能够帮忙学生对所学资料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资料的印象,教师能够将这部分资料安排在课堂的最后,以便为学生带给充足的练习资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潜力;有的地理“活动”资料,教师能够将其与所教的资料结合,为学生布置一篇小论文,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潜力。教师还能够将这些活动资料适时地穿插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有效提高自我的教学
效率和教学水平。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活动”的资料,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目的。
篇五:地理教学论文
一、把握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趣点
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应当课前进行完善的备课,确立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趣点,如此,才能引起学生对于地理章节资料的学习、讨论以及思考。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自主探究性、思维创新性的趣味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发性的思考与联想。例如,在世界气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用典故“诸葛亮借东风”,从中假设学生是诸葛亮,到底是凭借什么条件以及因素来“借东风”,主张学生大胆想象、举手发言与激烈讨论,尽量让教学有“交流”,有“争论”,如此,不经意间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在潜意识中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幽默教学语言,调剂学生情趣
学习,不仅仅仅是兴趣的培养,更是情感的交流。综合二者,教师既是主导者与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提升其教学语言潜力,丰富其风格、个性以及魅力,使其幽默化、知识化以及通俗化,让教学资料精简化,构建生动、趣味的教学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常见的做法如:(1)利用谚语,精简教学重点与趣点;(2)采用谜语,提升学习趣味以及学习参与感;(3)巧用古诗文,丰富学习想象力以及提升教学综合性;(4)歌曲聆听,引发学习兴趣以及思维创新潜力;(5)趣味(人文地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注意力以及提升其地理综合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求学状态,改善地理枯燥、乏味等特征,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习效率。
篇六:地理教学论文
一、统一思想,加强认识
统一思想就是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地理学习,端正地理学习态度,提高地理学习用心性。地理属于高中教育九大文化学科之一,学校也设置了专门课时、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些都是有现实依据的。对高中生而言,实现德智体综合全面发展成为其根本目标,而必要的地理素质是综合潜力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地理学科具有十分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包涵了自然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中地理的学科交叉性十分明显,比如在进行地球和地图的学习环节,就涵盖了数学中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在太阳高度的学习过程中,又涉及了相关函数知识;在人地关系的学习过程中,又包涵了许多历史知识;在学习产业结构过程中,又涵盖了许多政治知识,等等。由此可知,学好其他科目是学好地理的前提和基础,而学好地理又有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巩固。因此,地理学习是一个十分好的综合学习的平台和机会。高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有用心的心态、坚韧的意志以及端正的态度,这些良好品质是每一门学科学习都就应具备的,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学习知识、培养思维和提高潜力。要避免学习上的急功近利,避免为考试而考试,我们完全能够这样说:“学好地理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保障,地理学不好,其他学科也难以学好。”
二、将初高中地理进行有效结合做好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已经成为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明确初高中地理教学资料的异同点,结合教材资料、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科学制定教学计划。高中地理教师要熟练把握初高中地理资料标准的差异,采取有效方式和手段加强两者的结合和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初中地理学习状况和实际水平,并客观记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简单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要依据高中地理教学要求,确定教学重点,明确教学难点。比如,在进行区域图学习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普遍不好,他们无法构成完整的区域图空间概念,由此便无法明白区域所属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更无从谈及运用图中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若是如此,学生便无法充分掌握该部分的学习资料。针对于此,笔者在教室后面分别悬挂了中国和世界区域地图。并在日后地理教学中,根据教学资料适当运用两幅地图。如此一来,不仅仅加深了区域图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而且提高了学生地理读图潜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所以,教师务必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效衔接,以确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贴近生活,灵活处理
教师要用心引导学生以端正的态度和行为来学习地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度。随着高考地理试题的日益灵活,教师也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研究证实,用心的心态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人的态度用心时,脑垂体便会加快肾上腺素的代谢速度,提高身体注意力和兴奋度,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反之,若是态度消极,人们便很容易产生倦怠,从而影响和降低学习效率。教师要树立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只要付出便有回报。更不因一两次的学习挫折或考试失利就失去信心,认为再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教师务必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这种想法,要鼓励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争取下次有所收获和突破。此外,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基本潜力的培养,贴近生活,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正确处理新问题。在教材基础上,进行知识外延和升华,扩展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自主探究,加深理解。还有,教师要强化平常作答时学生地理专用术语的使用意识,以便在考试时提高分值。目前,许多学校对地理教学的管理存在着不重视的问题,以语数理化为重点成为大部分学校的典型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以及新课改的不
断深入,高中地理学科已经成为一门必修的文化基础学科。这证明,忽视地理教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地理属于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好地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好处。总之,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高中教育的一大任务,也是应对高考的必要途径和过程。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加强教学革新,不仅仅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
篇七:地理教学论文
1现阶段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内涵特征与价值要求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体系内的教师和学生的价值主角是相对化和单一化的,教师高高在上,纯粹地将知识进行机械式地传播;学生被动地把知识进行接收、吸纳。而在强调推进“发散创新式学习”的解决学习模式进程的背景下,将“分层次多元化”这一显著具有“创新”因素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作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的基本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之一。问题解决学习模式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而课堂教学的层次多元化解析则首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从而诱发其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其次要以具体的观察、感受为主要展开形式,培养和强调学生学习地理的探索性;再次则是要坚持“发散思维”,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最后则要回归到地理教学的应用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社会实际的地理问题的应用潜力。
2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针对探究与可行措施
2。1课堂教学目标的坚持贯彻,层次推进
在进行层次多元的解决学习模式的创设推进之时,相关教师需要坚持教学目标的切实贯彻、层次推进、纵深拓展,进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与学生潜力提升的协调双赢。例如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之时,由于涉及的天体、星球的名词、概念、原理繁多复杂,教师就需要明确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作为整个章节的讲授核心,重点讲解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影响制约,诸如太阳的光球、色球、日冕以及太阳活动对于地球的无线通讯影响等等。而对于其他八大行星的知识讲解,只需要附带性地进行重点知识点点拨勾画就能够,这样就能够让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清新全面的凸显,有的放矢,学生也不会因为本章节涉及的知识点细碎复杂而茫然无措。
2。2学生学习潜力的层次划分,因势利导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务必对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基本的预习状况进行整体的调查统计,诸如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初步理解程度以及
学生普遍存在的对于所学课程的知识难点等等,有必要进行一对一的解剖、分析,前后呼应,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细化的教学设计,有侧重地安排教学设计的步骤顺序,做到有的放矢。譬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一章节之时,教师就需要事前组织课代表进行学生预习课本材料的问题收集,将一些理解难度大、解析强度高的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的图例剖面的重点标注圈划,从而在进行课堂教学之时,侧重性、有重点地进行强化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事半功倍。
2。3教学资料的前后连贯交互,细化操作
教师要在具体细致的教学活动中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则,也要触类旁通地引导学生进行参照类比,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对于新知识的跨越式的发散思维,并进行适当切实地具体的引导性手段加以辅助、强化。例如,在讲解人文地理的长三角的社会区位优势之时就能够附带讲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貌地质,从而促使学生及时巩固还原之前所学的冲积平原、水文气候等相关概念,然后再将人文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灵活结合,及时列出综合性的习题趁热打铁地检验学习所学,找出尚存的理解盲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二次讲解解析。这样不仅仅能够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罗列数量众多的具有共同本质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对知识进行积累比照的学习思维和习惯,从而最终在到达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考潜力得到新层次的提升。
3学习模式更新推进的细节要素
3。1扭转观念,从根本出发
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秉持“释放”学生思考模式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切实合理的大胆猜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能量。例如在讲解四季交替变换的成因之时,教师就能够将每个季节对应的各个地区的自然带的自然带的相关知识结论进行附带提示,如果缺少某些条件之后某一自然带的乔木植被特征会如何、缺乏条件后该如何处理才能到达预期的目标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解决。
3。2想象力的挖掘与释放
想象力作为刺激学生创新性思维激烈质变的催化剂,而实现想象力发散的前提就是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要求增强学生的联想思维潜力。诸如在进行“日出日落时光计算”的知识点讲解之时,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球形光影的模型构筑,让学生根据自身对于相关地球自转的知识进行大胆想象、针对勾画,教师在一旁进行及时指导、纠错讲解、鼓励创造,从而让学生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进行发散探究。
4结语
新课改浪潮所带来的不仅仅仅是对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剧烈冲击以及颠覆式变革,更深次的还是对当下处于瓶颈期的国内高中地理教学机制的警醒和引导。高中地理学科系统的师生群体应当联袂协作、共襄盛举,切实、协调、高效地去营造活跃多元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在贯彻实践新课改题中要旨的同时,共同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进程的用心、持续、长久地发展。
篇八:地理教学论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料有目的的将学生引入到自我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到达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巧妙的地理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带给一个解题思路和参考资料,将学生引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我正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困惑、惊奇的心理,从而产生用心探究的欲望,用心思考。如,在学习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何交通灯要以红色灯表示禁止、停止,而用绿色灯表示安全和通行,以黄色灯表示有危险呢?进而透过学习大气对不一样光谱的散射与折射,从而逐渐解答问题,学习知识。
二、巧用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领土广阔,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超多的名句,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名诗、名词相结合,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候时,用不一样的诗句来描述不一样的季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讲述气候的垂直分异规律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
三、巧用民谣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谣谚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恰当的运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相关系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述我国内陆地区气候温差大时,可借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在讲述生态平衡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时,可借用谚语“一山不容二虎”,不仅仅言简意赅,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在讲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时,可引用“抢季节”、“不违农时”等谚语。在讲述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时,可利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方马儿跑”,让学生理解到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可穿插一些搞笑的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地球在宇宙中一课时,学生常常对宇宙的概念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透过一些趣味故事,如孙悟空能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么他翻多少个筋斗才能到天边呢?很显然,他翻多少跟头也到不了天边,这样,学生就很形象的理解了“无限大”的概念。
五、利用爱国情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地理教学应透过更加宽泛的概念向说学生说明我国领土、领海和管辖区域,地理教学要承担起让学生熟知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专属经济区、毗连区、专属探矿区和大陆架等,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国,自觉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六、提炼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很多规律,如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气候类型成因规律、时光分布规律、地质演变规律、海水温度与盐度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水平与垂直分异规律等。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诸多规律加以提炼并总结,不但能有效帮忙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增加学生的归纳潜力和思维水平。
七、总结
总而言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这天,高中地理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则务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只有以愉快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地理教师要善于抓住地理教学的特点,让学生爱上地理课,提高教学有效性。
篇九:地理教学论文
1培养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的关键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什么科目,只要对一门科目有了兴趣,那么即使是再难学的科目也会有着攻破困难的决心,鼓励自身一步一步地往前进。但是兴趣,也并不是说培养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还需要教师一点一点地引导,以及学生自身对于地理看法的转变,我们明白高中地理不一样于初中地理的学习,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广,需要了解的知识也很多,给出一道图,就需要学生从图中看出该地区的建设、经济发展等等。而这些往往一下子就击溃了学生想要学好地理的决心。因此,兴趣很重要。首先,能够培养自我对地理的看法,地理不是简单而枯燥的读图、看图,而是学好地理益处多多。比如,能够先从身边的事情出发,培养自我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当主持人在进行广播时能够适当的联想自我学的地理知识,看电视的时候不要沉醉于泡沫电视剧的体裁,能够将遥控器转播到“世界地理频道”,在欣赏世界大好河山的同时,阅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长,还能够时刻联想到地理课本的一些知识点。其次,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增加对地理的趣味性地理学科的学习并不是脱离于我们的生活实际的,实则和我们息息相关在观察每一次的太阳东升西落时,能够联想到每个季节的昼夜更替及时光长短,晚上的云多少,关系到夜间温
度的高低,学习了大气环境后,就能够利用大气自身的逆辐射具有保湿的作用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能够防霜冻。不怕地理难学,就怕自身对地理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指引,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感到吃力。因此,地理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其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
2倡导自我学习,反馈学习的学习方式
新时期,赋予我们更多的职责。我们要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学习,构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进行自我反馈,明确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及学习效果,及时找出自我的学习差距,使自我检查、评定、调控的潜力随学习的升级而发展。当学生刚进入高一新学期学习,我就在第一堂绪言课提请学生注意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理解、比较、归纳和梳理;按章节总结知识网胳和结构体系,掌握知识系统;加强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融合;善于图文转化,注意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等基本技能的提高;灵活运用典型范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并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三个过渡,感知方式上由听觉型为主向视觉型为主的过渡,记忆方式上由机械记忆为主向好处记忆为主的过渡,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透过上述指导,使学生明确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学习特点与要求等的区别,从而帮忙学生随着学习的升级而改善原有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对于学生来讲,问题的成功解决有利于学习经验的积累,但并不等于已构成学习策略。学习经验只有经主体内化方可转化为学习策略,透过学习活动的深入,在教师的帮忙和指导下,学生逐步拥有必须的学习策略,并能够用这些学习策略解决。
3要充分理解课本,掌握课本知识
其实,课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精华。课本教材是其重要的支柱,高中地理也不例外。在掌握了必须的学习方法之后,就必须要熟悉课本,要对课本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必要的理解,该死记硬背的就下狠心、花时光努力的背诵。该深刻理解的就务必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阅读并用心思考,从而对教材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与理解。相较于初中地理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更为系统、复杂、理解难度比较大。所涵盖的知识点也逐渐地增多,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就有必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对不一样学期的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比如,对于概念性的知识的学习,能够先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这样才能在做决定、推理等问题时游刃有余,不会混淆其中的概念。另外,一些原理性的知识。就要紧抓基础知识,一步一脚印的掌握、过关,气温和气压之间是什么关系,生态平衡的条件差是什么类似于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就需要理解的基础之上做到举一反三。除此之外,每一名学生都就应透过对课本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构成自我的一套学习规律,只有构成自我头脑中的特有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真正地将所学运用到所用。学习地理,不仅仅要讲究方法还需要一股子韧劲儿,应对困难的时候不能够轻易地放下,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那就耐着性子把它看下去。不懂的就请教老师、同学,多做题、勤复习,遇见困难解决后记下,不断地总结经验,把容易错的知识点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这样有助于提醒,有助于自我进行不断地反思。其实,高中地理的学习不一样于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更多的是讲究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的地理学习则是更多地在强调为什么。因此,对于刚刚从初中步入到高中的学生来说,需要转换当初学习地理的观念,多问些为什么。我们要重视高中地理课本,其是多位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的经验,其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忙。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我们要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倡导自我学习,并找到适合自我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潜力。
篇十:地理教学论文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
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并且地理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说过,“地理学科不是主科,上课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地理课上,只要考试得到60分就可以了,也不给老师丢脸”等说法。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也就是说,不懂地理的教师。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篇十一:地理教学论文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教学改革也跃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最大的创造力。笔者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亘古至今的终极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导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这种目标的具体化。
一、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粗粗一看,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
力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会犯单向性思维的错误,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他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往往有“蓦然回首”之功效。如:有学生问:“老师,你曾说过南海诸岛中,岛屿都很小,而且尽是珊瑚礁”,“这样的岛还值得保卫吗”?问题提得很幼稚,但很实际。因此教师仅从岛屿本身去解释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但如果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根据“海洋法公约”岛屿拥有与大陆一样的权利。可以围绕岛屿划定其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等各类管辖海域。据海洋学家测算,一个面积为2平方千米的小岛,从围绕该岛的领海基线起划定宽度为12海里的领海,则该小岛即可拥有面积为400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域,此外还有12海里的毗连区及从领海基线起算宽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可想而知,为什么不能放弃哪怕是再小的看似毫无价值的孤岛了。象这样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极易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同样是上面的小岛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充分让学生理解其保卫的价值,小岛作为国土的一部分,不仅具有主权意识(国防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资源价值(海域内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品、鱼类及其他生物),更具有开采捕捞形成的经济价值。例如在“南海诸岛”的教学中,南海诸岛,绝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滩,岛屿不多,其共同点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岛海拔不超过15米),面积小(最大永兴岛仅1。85平方千米),南海诸岛分布范围展布在南北纵长1800千米,东西横宽800多千米的南海广阔海域,约16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管辖“蓝色国土的一半还多,其主权方面政治意义可想可知。同时从自然资源方面思考,岛上长夏无冬,林木繁茂,海岛众多,鸟粪积藏量十分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机肥,具有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再者,之所以聚集众多海鸟,缘于就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以这里也是中国第二大渔区和重点开发渔区。第四,据科学勘测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样,均已发现有大型储油、气的地质构造。因而保卫南海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岛,其意义远不在于小岛本身,而在于它是扞卫国家的领土主权,保卫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3、通过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最忌学生对问题浅尝则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实际解题,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判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资源”一节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往往只倾向于对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认识,而忽视作为环境资源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要让学生懂得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许多发明创造,最初往往源于想象,以往在人们看来似乎异想天开,而今经过研究都一一成为现实,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突发奇想,作为教师首先应从保护的角度表示理解,充分呵护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尽管在今天用台风发电还是一种奇想,但有谁能肯定,明天不会成为事实呢?为收集雷电而献身的富兰克林,用自身体温去孵化鸡蛋的爱迪生,当时不也是被人们视为疯子吗?例如学生在学习季风气候中的“台风”这一知识点和第七章风能发电之后,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风能发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台风发电呢?台风来时,往往是狂风暴雨、停电、交通中断、通讯受阻,给人类带来不可预料的灾难、损失。如果把台风用来发电,便可化害为利,保持通讯畅通……”在我看来,这就是可贵的创造性思维。如果这时候对学生这种“无稽之谈”进行批评甚至取笑,那么,势必会扼杀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的积极性,因而必须采取肯定的方式给予鼓励。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如,学生中有人喜欢集邮,一张精心设计的精美的邮票,可产生种种相关的联想:如从“引滦入津”的邮票引导学生联想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分布和利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提出南水北调?从“矿石”邮票引导学生联想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分布。只要因势利导,利用邮票中诸多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题材,引导学生就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联想,自觉地思考。事实上就我国发行的邮票而言,如果不是受发行时间和学生个人藏品的局限,初中许多部分的地理知识都可以从邮品的不同角度反映出来。利用这种想象,通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或一系列新的事物的表象观念的出现。只要引导得当,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活动,体会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较为全面系统化的地理知识,而且这种知识或能力的形成,受原有基础的局限很少,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邮品的熟悉程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曾指出“过去一般人认为高智商就等于高成就,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而80%则受情商的影响。”情商是人生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各个层面。通过对邮票画面的地理知识题材的想象、联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由此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正是一种情商的牵引,其间的努力正是要实现从20%到80%之间的转化。
【结论】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也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无论是从思维的模式、方法或就其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这里借用某位名人的话说:“庸师向人奉送真理,名师则使人发现真理”。“送鱼”固然鲜美可口,但终究是暂时的,而“赠网”才是永久的,它促使你学会怎样捕鱼,并将受益终身。
篇十二: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是一种修养,地理是一种气质。地理教育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理想境界是和谐发展,这是课程改革中所追求的价值取向。课堂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场所,教师对课堂的最大影响是营造气氛和对学生发展的激励。所以在新课程标准形势下,发展和谐的地理教育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气氛。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地理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和谐地理教育正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怎么讲都不过分,自不必多言。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协调和发挥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同时还要有时代性,不断优化地理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方式等,以突出其教育目的。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一切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积极上进、思维开启、乐于实践的良好氛围中,有效、高效地学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以本学科教学为主的前提下,结合学科教学,发挥好育人作用,全面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呢?
一、创设情感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教师应树立民主、服务的观念。在教学中充当学生的导游、服务员,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讨论、选择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敢问、敢答、积极讨论,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二、创设活动氛围促进教与学和谐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教与学自然融合。
三、创设质疑的氛围,构建老师提问和学生思考的和谐
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应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学生思路,让课堂质疑充满生命力。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寻疑,即引导学生动脑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释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释疑;引导学生存疑,对一些当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待以后适当的时候再研究。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共同努力。学生敢问爱问是培养的前提,会问善问是培养的关键。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创设体验的氛围,使学生和谐的掌握地理知识
叶圣陶先生说:“体验的方式并非一途。”体验学习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学生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的努力都可以说是体验。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通过体验表演,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地理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地理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开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在的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尤其对于差生,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发展,就应该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同时,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多样性。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就应及时给予正确评价和鼓励,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它是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地理课堂应当充分协调和发挥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在体验中学,质疑问难,让兴趣贯穿教学始终,达到让学生乐学的目的。不断优化地理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方式,突出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合作式教学模式,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真正推动地理教育的和谐发展。
篇十三:地理教学论文
最新地理教学论文
摘 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若想充分发挥地理的真正价值,就必须改掉以往简单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实际;问题情境;评价机制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以往简单的知识传授,只是加深了学生对地理是“副科”、“豆芽课”的认识,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越来越不重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地理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河流和湖泊》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黄河、长江被严重污染的图片,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明确了这些污染源都是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在意的举动,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我还让学生了解长江洪灾、黄河泛滥、凌汛、断流等带来的危害,从而,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让地理知识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带来方便。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有人曾经说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初中生来说,该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所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探究地理的乐趣,挖掘地理的魅力。最终,让学生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土地资源》时,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几种类型?(3)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完善评价机制,重拾学习信心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善评价机制,要让地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间的自主评价,都要从优缺点两个方面展开,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从而,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以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加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力。关于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2010(12)。
[2]高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学周刊:A,2012(02)。
篇十四:地理教学论文
有关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学科文理相通,既有形象直观的地理表象,又有抽象枯燥的地理规律。地理教学风格的形成,对于优化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艺术,获得最佳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师性格内倾,稳重踏实。在教学中往往善“点”,发幽探微,教风严谨。有的地理教师爱好文学,有丰富的审美情趣,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会结合情景吟诵诗词,渲染意境,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如讲“庐山瀑布”时,就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讲桂林山水时,引用“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在诗情画意中,学生深受感染,获得了极大的美学享受。学生会感到上地理课,就象是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那样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主要因为教师的思想修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等。由于这些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地理教学风格也各有差别,绚丽多彩,反映出来的整体教学风貌也必然是千姿百态的。
二、严肃威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在讲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地理教师要具有威慑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也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讲解时逻辑性要强,要善于概括和推理;教师要能完全脱离教材,熟能生巧地分析知识点的异同,挖掘精妙,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教学讲究方法,讲精讲透,注意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容量;教学语言严谨,清晰,环环相扣;板书设计既简洁、条理化,又有内在逻辑性,能让学生根据板书结构“顺藤摸瓜”,理清知识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有震撼力,威慑力,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老师这儿,才能充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
三、幽默活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师个性活泼、兴趣广泛,性格属外倾型。在教学中,往往不会墨守成规。他们巧于设疑,善于激趣;教风生动活泼。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以及风度仪表等,因而必然以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面貌活跃在讲台上。有的地理教师情感丰富,在教学中往往很注意情绪背景,善于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来煽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有疑问,有惊讶,有问有答,有争论,也有笑声,情感起伏跌宕,学生情绪高昂、兴趣浓厚。这些教师在讲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时,总是以饱含感情的语言,自然流露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从而以情动人,以情激情,感染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严肃认真地讲解系统知识的同时,适当运用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思维敏捷、机智;能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特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擅长启发式,教法灵活,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语言富有激情、优美生动,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板书设计提纲挈领、新鲜醒目、语精字妙,一个箭头,一个图例,会引起学生对教材内容丰富的联想。
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四十五分钟效率自然就会更理想。
即使是同样的地理教材比如高中地理“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节,不同风格的教师的`教法设计迥然不同。严肃威慑型的教师,往往按照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这一线索,旁征博引,有条理,有层次地讲清讲透,学生往往学得扎实。活泼幽默型的教师,往往提出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的一些问题,如你对我国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持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我国矿产中,有八种矿产储量居世界第一,请想个有趣的办法记住它;评价我国矿产的优缺点等等,让学生借助课本和自己所掌握的最新信息展开自由讨论,逐个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往往学得生动活泼。
四、师生齐动手,演示地理模型提高效率
地理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地理教学艺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常规,不断地突破自己,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地理教学风格。而成熟的地理教学风格的最重要标志、最本质的特色是它的独特性。独特是风格的生命,而这种独特性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才能和智慧。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炙热的心,炙热的情,热爱地理专业,对教育改革十分积极,对学生十分挚爱,才能“热情”上课,“激情”上课,以“情”激“情”,才有可能成为地理教学艺术家。因此,地理教学的独特风格可以具体表现出教师的思想修养。一个厌恶地理教学的教师即使满腹经纶、技巧高超,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地理教学风格。一个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地理教师,他不论是在不同年级上课,还是教学不同的教材。常常表现出他在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等方面的特色,给人以特殊的魅力,使自己的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充满激情,使自己的工作学习情趣盎然。
篇十五:地理的教学论文
有关地理的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共识。地理学科内容丰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增强思维活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开拓型人才。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
全球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必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开拓型人才,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教学中创新意识建立和创新思维培养尤为重要。地理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等众多要素,综合性、实践性强,许多地理问题贴近时代,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质疑、探究、创造的欲望,在培养创新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高职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一、激发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动力
兴趣具有巨大的推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心理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奥秘。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浓厚兴趣。课堂教学中,内容导入是首要环节,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始,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对优化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形式多样,一则有趣的故事、一曲动听的音乐,一段精彩的视频、一张生动的图片、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等,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兴趣盎然。在此情境下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教学环境。卢梭说过:“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学中要改变师讲生听的单向传递,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发展学生思维。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改变过去过分重视结果,而更多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探索精神、投入程度以及思维的广度深度与创新性。“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三、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训练逆向思维,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逆向思维是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造性。地理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促进思维流畅性的发展。例如,假如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那还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吗?假如黄赤交角不存在,地球上还会有昼夜更替吗?热带、温带的范围会有变化吗?学生不会分析昼夜更替、温度带划分的原理,是不可能作出正确判断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假想性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加深对事物原理的认识,拓展思维广度与深度,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训练发散思维、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独创的见解、思路、方法,积极开发发散性思维。例如,对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区改造有什么建议?启发学生从地形、交通、资源、人口、技术、市场等方面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点燃创造的火花。“如何合理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否适于大规模开发?”、“南水北调怎么调?”等地理问题都适于开发发散性思维,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仅停留在发散思维上是不够的,发散思维必须与聚合思维相结合,因此教师还必须重视收敛思维能力的培养,“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养成科学论证、检验假说的严谨学风。
(三)培育批判性思维,激发思维的求异性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曾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比较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握批判性思维这一理念。”批判性思维意味着作出合理、明智的判断。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要敢于对既成理论、方法作出理性分析,甚至敢于质疑“权威”,要对思维定势进行反思、剖析,培养思辨能力,避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例如,一提到“沙尘暴”,很多人都为之色变,认为它就是一种气象灾害,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上搜集信息,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发现,黄土高原“风成说”中沙尘是重要的物质条件;沙尘暴可以抵抗全球变暖;美丽的夏威夷岛的形成离不开沙尘暴等等。同学们开放了思路,极大地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再如,河流上是否应该建设大型电站等水利工程?通过林地变成耕地能解决粮食问题等等,对这类问题的反思、探讨都是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素材。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思维僵化,已不适应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多端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改变观念,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述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为学生提供翔实的资料或共享资源,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由学生自己来讲述地理现象、分析地理原理。
通过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学生活动展开教学,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彼此完善,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设计成有层次的问题线索,通过读图、设疑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不断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其进入“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地理知识作为载体,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如分析全球洋流分布规律时,先让学生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思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流在不同纬度带如何分布?有什么共同之处?经过讨论学生可以自己绘制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三大洋的洋流分布都在中低纬地区呈反气旋型环流,而在高纬地区则呈气旋型环流?引导学生与全球大气环流图对比,学生提出盛行风、大陆形状和地转偏向力是影响洋流分布的主要原因。有没有特例呢?
这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地理教学中具有一定深度,启发性强,又符合学生思维的课题,如“厄尔尼诺给我国气候带来哪些影响”、“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等,教师都可以问题为支撑点组织研讨,推动学生不断探究,使学生获得自我教育,发展多种思维。此外,学生动手进行地理实验、地理教学具制作、课件设计;开展地理问题辩论;走出校门到天文馆、气象站、工厂、环保设施进行参观考察;就某一地理主题进行调查访问,如街头排挡对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旅游活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研究等,都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关心社会的情怀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创新思维活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地理教学永恒的话题。只有更新观念,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采用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才有可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7
[2]韦志榕.继承发展创新———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J].试教通讯,2004,4:4~11.
篇十六:高一地理教学论文
高一地理教学论文
【摘 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呼声不断,快乐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青睐。快乐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习活力,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本文阐述了快乐教育的内在含义,并结合教学实践,根据地理学科的特征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质提出了在高一地理教学中实施快乐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高一;地理;快乐教育
引 言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同时又具有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鉴于地理的上述特征,地理学科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1]针对高一学生,教师由该如何践行此理念,让学生真正学到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呢?在笔者看来,快乐教育是上述问题的最好答案。快乐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习活力,是教育的一大进步。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曾提出:“痛苦的学习会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学习会使知识吸引人……在同等情况下,教学的效率和与学生从事学习的快乐程度是成正比的。”[2]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然而,纵观全国的高一地理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学校对学生卷面成绩的极其重视,课堂上,教师们采用的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趣的地理现象在教师那被支离成众多的枯燥的知识点,学生无须深入大自然去感知,只要课后死记硬背便可。这样一来使得我们的高一学生一开始便对地理产生了极强的厌恶感:地理课堂上,玩手机者有之;睡觉者有之;复习其他科目者有之。于是,我们的地理老师会花大量的课堂时间来维持纪律,其教学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一、高一地理教学现状
在全国的教育水平评估中,江苏省的教育一直名列前茅,众多教育专家对江苏的基础教育评价甚高。盐城虽不比苏南部分城市,但相比苏北及苏中一些城市,其教育水平应属于上等。盐城市教委也极其重视本市的教育发展。尽管如此,高中地理教学情况确不尽如人意。笔者现任教于盐城市明达中学,承担多年的高中一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以曾执教过的两个班(共100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初中时教育背景和高一学生自身素质的迥异,笔者所在班级学生地理成绩水平差异较大。刚开始学时,笔者做过一个统计,地理试卷能得60分的同学只占到了全体同学的51%,其中一个班25人,另一个班26人,试卷的总分是100分。而能得75分以上的学生却有5人,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5%。笔者继而作了问卷调查,其中喜欢地理的学生仅占到了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34%,不喜欢也不不讨厌地理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21%,不喜欢地理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45%。综合学生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存在以下问题:1.地理基础薄弱;2.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高一地理快乐教育的方法
2.1创设场景,寓教于乐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高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所谓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成为理想的人等的认识。因此学生的一举一动无一不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赢得他人的.认可。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营造活泼的学习气氛。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4]教师可以采用作游戏的方法来先让学生理解“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含义。具体做法:上新课前,教师无须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是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且需要3至4个同学的配合,首选,让学生围成一个小圈挥舞着手原地打圈,教师可以给其动作取名为“自转”,其次,老师站在中间,让学生自转的同时,围着老师转圈。这就是公转。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座位上自由旋转,或者围着桌子公转,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活跃气氛就会异常浓烈。整个课堂,学生手脚脑并用,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
2.2培养高一学生快乐学习习惯
若想让高一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只在地理教学的某个环节创设快乐的情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竭力培养高一学生快乐学习的习惯。也就是说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相应的场景或适合高一学生的娱乐节目。由于地理学科的地域性,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学习,深入大自然,了解盐城的风俗地貌。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的习惯。
三、结语
本人作者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已有数年,在平时的得力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采用快乐教学,收效显著。据统计,现在笔者所在的高一班级里喜欢地理的学生由刚开学的百分之34%上升到百分之71%,不喜欢也不不讨厌数学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14%,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15%。在期末考试中,地理学科的及格人数由原来的51人,上升到95人,及格率达到了95%,其80分以上者20人,中90分以上者就有8人。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雒真真,齐梦珠,译.青岛出版社,2012.[3]张燕婴 译注.论语雍也第六[M].中华书局,2006.[4]王建.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11-19.
篇十七:优化地理教学论文
优化地理教学论文
一、关于不同环节课堂导入模块的分析
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模块中,进行国内外热点新闻的导入是必要的,通过对热点新闻的导入,让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讲解天气及气候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学习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形式导入。又如在中国人口讲述过程中,可以将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引入学习,一点点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必要时,教师需要针对实际,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教育。
二、趣味式教学及其相关导入模块的分析
(一)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保证趣味式教学效率的提升,应用现代化图像投影技术是很必要的,因为这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地形变化”这一模块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生物化石的视频、图片等。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对图片中的山脉有什么了解,接着再引导学生对于海洋生物化石的根源进行分析,如为什么陆地上的喜马拉雅山是海洋生物化石的集中地,以此来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通过对这种矛盾的陈述,进行新知识的引导教学,使学生解决认知矛盾。教师可以应用投影图片,保证学生对疑问的探索,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现阶段趣味式教学过程中,利用漫画的形式也是必要的引入手段。用简单或者夸张的手法来描述生活及时事资料,可以保证最佳的讽刺效果。当然,在当下课堂教学模块中,地理课本也引用了一些漫画。这样趣味性的漫画是导入新课的必要因素。比如在进行世界人口问题的阐述时,可以引入“苦难的母亲”这类型的漫画,引人深思,引出世界人口的问题。在进行森林资源的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大难临头”等漫画来引入,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升是非常有好处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引发及表达。在当下新课教学模块中,进行简短的小故事串联是必要的,从而实现新课的顺利引入。比如在“世界陆地及海洋”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利用航海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启迪。比如麦哲伦,他能够进行人类历史上的地理旅行,说明他具备良好的素质及意志,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正是依靠这些知识,他才能在欧洲、非洲等地来回航行。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地理知识,是难以进行有效的航行的。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本节知识的必要性,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当下地理教学模块中,选择短小精悍故事也是必要的`。这种很有意义的故事,积淀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是一种地理知识的升华。比如在“早穿棉晚穿纱”的谚语中,可以看到我国内陆地区的气候差异。这些谚语的选择及教授,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保证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提升,保证其思维的启发,以满足当下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情境式导入方案
在地理导入教学模块中,进行情境式导入是必要的。所谓的情境式导入就是进行课堂背景的优化,比如进行音乐等的导入,保证良好的气氛及环境,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如,在现阶段地理教学模块中,可以引用一些与地理课本相关的歌曲,利用这些歌曲,更有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比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用这样的开头,情景交融,主题鲜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物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节的开头,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如,在“天气与气候”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背诵一些有关地理知识的诗句,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诗情画意中,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天气及其气候概念的分析。再如,讲授我国地势特点时,比如内蒙古高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串联《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一段诗词,创造一种情境,营造一种气氛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精心设计好的导入语,使整堂课的氛围浓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通过对导入式地理教学模块的应用,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满足高中地理教学的需要。
篇十八:地理教育教学论文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近年来,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逐渐受到重视,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对地理课外实践课开展的意义、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认识不足。在组织与设计课外活动课方面还缺少经验。本文对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重要性、目标、计划的设计和活动方式的组织及实践课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地理课外实践、组织、设计。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内容丰富,形式也具有多样性,课外实践课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课应有目标,要有计划,实践课的设计与组织也应根据不同的主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方式。
1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开设的意义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在课外主动的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在中学各门课程中,地理学科实践内容最丰富。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有一下几个方面。
1.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外实践课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而言,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中学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课堂
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但是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例如:观察月相的变化,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只能在课外实践课中才能完成。
1.3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任何知识都源于实践,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其重要性是显然的,由于它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因此实践课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
2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
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是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目的的设想。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无实践的方向,就达不到实践活动的意义。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指明了方向,是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2.1知识目标设计
与地理课堂教学一样,首先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注意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知识目标教师不一定要跟学生加以明确,但是教师在指导实践活
动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知识目标的设计一般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2.1.1目标要符合中学生的知识层次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符合学生现在的知识层次、思维方式。着重在于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2.1.2目标应具有可达性
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具有可达性或独立完成性很重要,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实践任务,自己总结出实践活动的结论。
2.2能力目标的设计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地理课外活动实践课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注意一下两个方面。
2.2.1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解独立自主地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除了实践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外,最主要的就是让他们在实践中动手动独立思考、参加实践过程的设计与实施、管理、评价等全过程。通过实践活动运用理论、深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实践课的主体。
2.2.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实践课的指导者。教师应当在实践中给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指导中不能点破答案,只能启发诱导,从知识、技能、思想等方面加以辅导。但注意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越俎代庖、包办代替等。
2.3思想教育目标
思想教育是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积极进取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评价能力,树立开放、竞争、创新的观念。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确定后还要注重计划拟定,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
3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
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一般应包括实践内容拟定、日期拟定、路线拟定、地点拟定等。
3.1实践内容的拟定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内容丰富,但就取材及实际可操作性一定要慎重考虑,可实践的内容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3.1.1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
科学性要求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应是正确的,活动的形式要符合学生的特点,知识性是指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能给学生一定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收获。
3.1.2实践内容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指地理课外实践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趣味和吸引力。地理实践活动想要学生积极的自愿主动的参加,没有趣味性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学生参加了,其积极性也不会持久。
3.1.3地理课外实践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
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具有可操作性,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实践内容过于抽象,即不具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等实践过程,那么实践中就难以进行,例如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我们就很难在短时间观察出结果,那么就不能作为实践课的内容。另外有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但当地的条件又不具备的,在时间上、费用上等方面也难以作为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内容的,这样的也不能作为实践课的内容。总之选择实践内容要立足实际,有的放矢。
3.2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时间拟定
时间的拟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效果,在时间的拟定上应与实践内容相符合。例如: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就应该选择天气晴朗且在正午12时左右,如果选择多云天气会影响观测的准确度。观察星座应该在月暗的日期,观察瀑布应在丰水期,观察大潮应选择农历的初一或十五等等。总之时间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实践内容相符,因事制时。
3.3地点的拟定
根据实践内容不同,选择的地点也不同,地点的选择也相当重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对实践活动的地点选择应因
篇十九:高三地理教学论文
高三地理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高三地理课堂效率文/许维静
高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高效的课堂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己所经历的高三总结出以下几个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发挥集体智慧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首先集体备课中共同探讨教学中的教法学法、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对重难点的处理以及作业的处理和试题的命制等问题。同时加强学科组内的相互听课,并相互指出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及优势之处,以便相互学习与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听课及评课过程中,既要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对教材的把握,重点、难点、要点、疑点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更要关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学生的掌握状况等。在相互学习过程中可以取他人之长处,发现自己的问题,()使自己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使用精品课件
研究显示,结合声音、图像、画面的学习可以使学习效率提高。在高三紧张的学习中课件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效率。同时课时有限,内容太多,为增大课堂容量,切实利用好制作的课件,也可节省板书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试题精讲精评
高三学生试题练得多,讲题就成了课堂的主要内容。讲题切忌就题论题,它应当是一段时间所学知识的回顾,是重点的进一步提升,是难点的再一次简化。当然,教师的思路也不一定就是唯一的阳光大道,同样的题可能有好几种解题方法,教师在讲评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正确思路,对于学生步入歧路的`典型错误要及时纠正。教师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只有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讲评时才能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加以剖析。教师要认真及时地评阅试卷,做好考试统计工作,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考试结果的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还应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能避免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作者单位 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
篇二十: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分享
【摘要】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教育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学业评价的评定是:在教师采用百分制批改的基础上,以六十分为界对学生给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评定。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了。
篇二十一: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地理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但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现状,又分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并提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初中学生学好地理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宝库,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目前的初中学生大多数对地理课堂不感兴趣,教师要积极探索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现状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的初中生好奇心比较重,对于新奇的知识比较渴望。初中地理教学涉及国内国外的山川大河、气候环境、民俗风情,难易程度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比较适合。因此,相比于其他学科,初中生应该对地理课堂充满兴趣。然而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并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非常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为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然而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地理的学习可有可无,对于以后的发展没有作用,因而地理课堂积极性不高。极少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真正感兴趣,认为学习地理不是为了成绩,而是真正喜欢,真正愿意去探索地理知识。初中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于地理课堂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不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沉闷无趣,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家长的影响。
2.1 教学内容沉闷无趣。
地理教学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地理课堂理应是生动形象的,可以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但是在现实地理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语言过于苍白,教学形式严肃刻板,教学素材选取不恰当,使得初中学生对于地理课堂的兴趣没有想象中的高。一方面,教师在上课之前没有认真备课,选取的地理教学素材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初中生的共鸣,部分地理教学素材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第二,教师教学语言苍白无趣,不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是一门艺术,丰富的语言可以让听众集中注意力。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注重语言的艺术,语调平缓,让学生容易跑神。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喜爱程度与教师有很大关系,教师讲课幽默风趣,学生就会沉迷于教学课堂,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教师讲课苍白无趣,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部分地理教师讲课语言苍白,即使是有趣的地理现象教师也将其讲的枯燥难懂,学生慢慢就失去了地理学习兴趣。
2.2 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无法激发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爱。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仅仅注重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忽视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不能发挥主人翁地位,课堂参与度不高,对于一些地理知识的发现、探索不能亲自参与,仅仅是听教师讲解,不能激发初中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热爱。
2.3 学生家长的影响。
学生家长是学生的第二教师,在学生的教育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中生对地理课堂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家长的影响。第一,大部分家长喜欢文学知识,对于地理等偏理科的知识兴趣不大,初中生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下对于地理课堂的兴趣自然不高。第二,部分家长认为地理学科难以理解,给初中生灌输学不好的思想,初中生在家长思想的影响下会害怕地理学习,甚至厌恶地理学习。第三,大部分学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家长认为学生应该花费大量精力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对于地理的学习仅仅是抱着不丢分就足够的态度。在家长的影响下,初中生会过于重视成绩,看不到学习地理带来的快乐。
3、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培养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生活中选取地理教材,丰富教学模式,做好家长思想工作。
3.1 从生活中选取地理教材。
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选取地理教材。例如,在讲授热带草原气候时,教师可以播放《狮子王》影片片段,让学生在欣赏影片里热爱草原景观中学习热带草原气候。教师在讲授中国季风气候时,可以结合黄土高原唱歌时歌声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的特点。教师在生活中取材,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热爱。
3.2 丰富教学模式。
教师要丰富教学模式。第一,采取合作学习模式,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地理知识,在全班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第二,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地理实践,例如,做一次地理小型科研调查,制作地球仪,观察一天内旗杆影长的变化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地理相关的科技馆,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地理魅力。第三,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播放动物世界、探索发现等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第四,教师采用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提前备课,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幽默的语言,提高学生对于地理课堂的兴趣。
3.3 做好家长思想工作。
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培养家长对于地理的兴趣,从而带动孩子爱上地理。教师要让家长明白,地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家长要鼓励孩子热爱地理,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
3.4 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通常情况下,地理知识的时空界限非常广阔且遥远,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仅依靠学生的见闻和视野很难对地理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需要借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地理景观图等来开展直观教学,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幻灯片、电视录象等手段,这样可以将地理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1)借助地图册、课本插图和地理挂图来开展教学,可以实现图文结合的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2)设计地理略图,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来为学生设计地理略图,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抓住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学习效果。(3)借助投影、电影、幻灯片等电化教育手段来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总结
地理学习可以扩充学生知识宝库,教师要积极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篇二十二: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有意识地结合时事政治、时事新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细心研究、长期实践、不断探索的。作为地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方面的教学在时间中体现出来。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渐成熟的时期,必须培养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意识,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时事政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笔者就此谈第一文库网几点做法。
一、结合时事,了解地理情况和问题成因,把握管辖现状和争端现状,灌输主权意识
(一)把涉及地理的时事政治与地图教学巧妙结合起来
什么叫涉及地理的'时事政治?笔者认为,主要是发生在当下或不远时期曾经在新闻媒体中出现的有关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纠纷或外交争端的事件报道。比如,近年发生的时事新闻等涉及地理知识的课外信息,都可以在教学进程中相机引入课堂。所谓为相机,就是教学到中国地图、各大洲地图、世界地图之类以及各相关国家地理时,便完全可以把相关新闻信息纳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结合看新闻等进行探讨、思考。例如,在教学我国的疆域时,会讲到周边的邻国,讲到与印度接壤,即可引入藏南地区的情况介绍;讲到东北亚区域时,即可涉及与日本的钓鱼岛问题;讲到东南亚,即可引入南海九段线情况、南海诸岛的主权和与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岛礁争端。
(二)在渗透与地理相关的时事政治时要初步讲清中国相关地区
第五篇:地理教学论文(推荐20篇)
篇1:地理教学论文
一、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提问的功能
1。有效性提问的启发与培养功能。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提问类型多为记忆型提问(如:什么是季风),观察型提问(如:找出地图中里海的位置),以及理解型提问(如:美国硅谷的区位条件有哪些),此三种提问类型均为低层次提问类型,主要考查学生的书面知识记忆,以及学生观察直观材料的潜力,缺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应用型提问、探究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类型,无法锻炼学生分析、解决与评价地理事物的综合性潜力,且提问的次数较多,随意性较强,使得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提问普遍缺乏目的性与策略性。对此,有效性提问立足于地理教学目标,增设相关提问类型,重在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潜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
2。有效性提问的激励与参与功能。传统高中地理教学提问的方式与资料缺乏应有的设计,一方面是提问形式过于单调,趣味性不强,无法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有效性提问利用设疑吸引法、反诘提问法、层层递进法、比较提问法等多样提问方式,优化教学的趣味性与新颖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是问题设置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学的真实需求,难以实现预期效果。有效性提问明确提问的发问点,包括预设导入提问、预设衔接点提问、预设图样提问、预设课后思考提问等各种提问策略,对应不一样的教学需求,指导学生参与教学。
3。有效性提问的反馈与调节功能。有效性提问还具备教学的反馈与调节功能,高中地理教学的提问反馈主要存在于理答环节,在传统地理教学提问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问题答案多于问题本身,忽视问题的探究性过程,且教学提问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有效性提问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光,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与拓展,教师鼓励学生提问并认真倾听,适时点拨,实现有效理答。高中地理教学提问的调节功效是指教师提问为教学建立的节奏性,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提问不重视提问的简洁与准确,模糊性问题常常影响教学的连贯性,有效性提问重视教师的提问表达技术,旨在为实现物理教学过程的流畅奠定语言基础。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策略
1。紧扣地理教学目标的多元提问类型。高中物理教学应立足于教学目标,利用多元提问类型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地理知识与潜力同步提升的教学功能。在提问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方面,以《地球上的水》为例,可设置如“地球上淡水储量占多少”“、淡水主体有哪些”等概念性问题,对应知识性目标;透过地理图表观察,提取数据分析地理问题,对应树立学生水资源保护观念的情感性目标;透过设置“人类采取哪些措施缓解黄河断流”等问题,对应方法性目标,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潜力。在提问类型方面,应多采用应用型提问(如:运用案例归纳放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评价型提问(如:你对我国人口政策有哪些看法)、探究性提问(如:为什么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呢)等等,创设学生的问题情境,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潜力。
2。强化教学提问方式与资料的设计性。高中物理教学实现有效性提问的激励与参与功能,应强化提问方式与资料的设计性。一方面是趣味性设计,比如《工业地域的构成》,可采用设疑吸引法,“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什么不聚集在一齐?”引出工业分散课题;讲解《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可加入中国玩具鸭与淘金热的故事,以“中国玩具鸭怎样在海水运动中到达英国”的设问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是发问点设计,发问点设计旨在满足教学的真实需求,以新旧知识的衔接需求为例,可透过预设衔接点提问来实现,比如,《人口的数量变化》,“我们已明白人口增长在不一样历史时期呈现不一样特点,那么在相同历史时期的不一样国家,人口增长又有哪些特点呢?”由此承上启下,从时光变化教学自然过渡到空间变化教学上去。
3。保障理答的交互性与训练提问表达。高中地理教学实现有效性提问的反馈与调节功能,教师重在保障理答的交互性与训练提问表达。在理答的交互性方面,教师应完成基于问题的“倾听�D�D�D评价�D�D�D引导”过程。比如,教师提问“:鲁尔区的区位条件有哪些?”学生给出“交通与资源”的答案后,教师应用心评价:“很好,还有哪些其他条件?”引导学生探究遗漏的“水源”条件,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具备交通条件、资源条件、水源条件呢?”从而逐步深入教学进程。在训练提问表达方面,教师则应力求语言的简洁准确。比如围绕地球公转运动提问,教师应将诸如“九月十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的关系”准确到“九月十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还是以北”。
篇2: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外按自我的需求观看微课视频,透过网络与同伴及教师交流,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教师发挥着指导的作用,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就对地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进行反思。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地理教学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引领着教育教学前进的步伐,翻转课堂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回家或课外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学习微课视频及其他学习资源。在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心得,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资料和学习环境构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五个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学生是主动探究者;信息技术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工具;教学资料是基于微课学习和问题探索的导向。在各种环境下,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料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中心是学生。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遇到的难题留到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取得最好的教学成果。
二、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外和课中两个模块,课外部分是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阶段和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而课中部分为知识内化阶段和综合评价阶段。首先,教师课前根据课程资料明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创造教学微课视频;其次,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透过对所学教材资料中的事物名称、规律、原理等进行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初步理解和应用;再次,在知识内化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的知识等进行进一步理解、掌握,然后透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分析,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对前面两个阶段的学习进行归纳、总结、评价,构成一个知识框架,掌握学习资料,到达必须程度上内化知识的目的。下方以《气温和降水》一节为例进行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一)制作课前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
第一,明确本节资料的学习目标。一是透过课前学习,掌握气温和降水概念及测量方法;二是透过“翻转”让学生自我掌控学习,学会自我管理;三是透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第二,建立课前学习文本材料。课前,为了让学生对本节知识体系有个初步认识,遵循初中学生的学习程度,我透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观测方法、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在气温部分补充了有关等温线的进一步探究,以帮忙学生初步了解等温线知识,为学习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打好基础。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难以理解或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明显,掌握了学习方法。此外,学生还能够从练习当中发现自我对气温和降水知识掌握不到位或者相对困惑的方面,此时,学生要做好标记,将问题留到课堂上与学生或老师共同探讨。第三,确定视频要表现的资料,即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并录制视频。我运用录屏软件录制了四个微视频,分别是等温线的识别、世界气温分布规律、降水类型及等降水量线的识别和世界降水量分布规律。视频的时光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而且要目标明确,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前,教师能够将“
学习材料”和微视频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学生根据自我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视频的观看,对自我的学习进度进行安排、控制,且能够透过多次暂停、回放方便地做笔记,这样,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课前练习。
(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
环节一,疑难解答。本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课前学习疑难问题统计”的结果,教师要根据问题之间的知识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汇总,以便最终总结出疑难问题,如: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识别、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分析归纳气温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归纳降水分布规律等。关于解答,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分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来分析解答,最后教师再分析归纳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环节二,小试牛刀。本环节目的是检验学生透过课前学习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能够精选两道考查主干知识的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光内完成。如考查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认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环节三,成果展示。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完成个人或小组的成果集锦。透过对知识的应用分析和探索过程,学生得到不一样程度的收获。成果展示能够帮忙学生在个人、小组的不一样成果中间扩充自我的知识,使得地理课堂到达最佳的效果。环节四,问题研究:体验我们生活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的原因。本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气候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三)开展综合评价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反馈评价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透过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反馈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而后能够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地理学习当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翻转课堂”实践感悟
翻转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光,使学生能自我调节学习,能满足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体验学习乐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初中地理“翻转课堂”还只是处在尝试阶段,它究竟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帮忙和效益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相信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必会为初中地理课程的顺利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篇3:地理教学论文
1。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读图潜力的好处
从历年高考的命题来看,能够说是“无图不成题”,对考生的读图潜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判读、填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熟练使用各种示意图、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表等,要求学生灵活地进行“图图转换”和“图文转换”。能够说学生读图潜力的高低,在必须程度上决定了地理考试的成败。为了适应考试命题的需要,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教师务必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
2。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主要类型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对初中地理课程的继续和深入,学习资料上由感性认识逐渐进入到理性认识,偏重于研究地理学中的本质资料,高中地理中的地图在资料和形式上更加复杂和多样化,除了初中地理常见的区域地图之外,还有一些等值线图、剖面图、数据分析统计图表等资料,在学习的方法上除了识记之外,还需要进行理解分析。
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潜力的教学策略
3。1重视地图运用,养成用图习惯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首先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地图,利用地图在地理学中的核心作用进行地理教学,潜移默化地营造用心应用地图的氛围和习惯。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学习,透过读图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的`良好习惯。如苏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地球的运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教材中的地球自转、公转示意图和地球时区图来直观地讲解地球运动的规律,利用读图来更好地理解日夜更替、四季更替、时差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调动学生学习地图的用心性,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
3。2巩固基本技能,培养读图潜力
读图潜力建立在对地图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读图技能。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标注三大要素在地图中的应用,其次要根据地图上的图名及主要因素把握住地图的主要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来形象记忆、归纳分析、直观表述地理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迁移,将多付地图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尝试进行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图表转换,进而推导出地理规律与原理。例如在必修1中讲解亚洲的季风构成原因中,能够将亚洲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与亚洲1月季风图结合起来,理解季风与气压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把握住亚洲冬季风的构成原因。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和挖掘隐性的信息,总结提炼对解答问题的有利信息,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
3。3进行填图、绘图训练,全面提高读图潜力
透过对已有地图的观察、理解和分析,能够提高学生识图、析图潜力,而填图和绘图的练习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眼、手、脑的通力合作,把握住地图的更多信息并进行表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例如,在苏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水资源区域分布的地图,从而加深对水资源南北差异的理解,为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的训练,透过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勾画描绘,能够加深认识,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潜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4。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透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授和合理的读图、绘图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和地理学习潜力,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篇4:地理教学论文
一、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影响因素
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将传授地理知识,使学生到达应试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目的,从而构成了过多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现象。因此,教师认为地理教材中章节后面的活动资料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将这部分资料简单地为学生指点一二,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将完成教学目标当作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为了到达教学目标,将超多的地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很少将地理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讲述给学生,仅要求学生理解、记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还有的地理老师正好相反,过分强调了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资料,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资料进行详细地讲解,反而忽略了地理课堂应讲述的重点资料,从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却很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资料,使学生用心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主动理解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理解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主动性,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资料是一个不错的选取。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地球形状”时,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用心性,能够让学生在课前用纸折一个帆船,准备一个球,模拟船在球体上航行,平视球面上远航归来和去远航时船的桅杆、船身先后看见的顺序,然后再作一个比较,平视放在桌子上平移的纸船,看看二者的区别。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好认真记录,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状况得出地球是球体的结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分析潜力、思维潜力以及沟通潜力,还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了发现知识的过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快速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够加深对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活动”的资料,将这部分资料作为教学素材,既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也高效地完成了课后练习任务。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教授学生基础的地理知识,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潜力,从而
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和水平的目的。
2。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资料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后都设置了活动资料,这些活动资料具有必须的差异,有的活动资料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潜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潜力,有的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潜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活动”资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有的活动资料能够应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活动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资料,教师能够利用这部分资料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难题及理解地理难点知识的潜力;有的地理“活动”资料有助于为学生搜集相关的地理资料带给必须的指导作用,教师能够利用这部分的资料使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思维潜力、分析潜力以及沟通潜力的目的;有的地理“活动”资料能够帮忙学生对所学资料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资料的印象,教师能够将这部分资料安排在课堂的最后,以便为学生带给充足的练习资料,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潜力;有的地理“活动”资料,教师能够将其与所教的资料结合,为学生布置一篇小论文,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潜力。教师还能够将这些活动资料适时地穿插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有效提高自我的教学
效率和教学水平。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活动”的资料,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目的。
篇5:地理教学论文
一、把握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趣点
成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教师应当课前进行完善的备课,确立教学重点,设计教学趣点,如此,才能引起学生对于地理章节资料的学习、讨论以及思考。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自主探究性、思维创新性的趣味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发性的思考与联想。例如,在世界气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用典故“诸葛亮借东风”,从中假设学生是诸葛亮,到底是凭借什么条件以及因素来“借东风”,主张学生大胆想象、举手发言与激烈讨论,尽量让教学有“交流”,有“争论”,如此,不经意间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在潜意识中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幽默教学语言,调剂学生情趣
学习,不仅仅仅是兴趣的培养,更是情感的交流。综合二者,教师既是主导者与组织者,又是参与者。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提升其教学语言潜力,丰富其风格、个性以及魅力,使其幽默化、知识化以及通俗化,让教学资料精简化,构建生动、趣味的教学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常见的做法如:(1)利用谚语,精简教学重点与趣点;(2)采用谜语,提升学习趣味以及学习参与感;(3)巧用古诗文,丰富学习想象力以及提升教学综合性;(4)歌曲聆听,引发学习兴趣以及思维创新潜力;(5)趣味(人文地理)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注意力以及提升其地理综合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求学状态,改善地理枯燥、乏味等特征,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习效率。
篇6:地理教学论文
一、统一思想,加强认识
统一思想就是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地理学习,端正地理学习态度,提高地理学习用心性。地理属于高中教育九大文化学科之一,学校也设置了专门课时、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些都是有现实依据的。对高中生而言,实现德智体综合全面发展成为其根本目标,而必要的地理素质是综合潜力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地理学科具有十分强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包涵了自然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中地理的学科交叉性十分明显,比如在进行地球和地图的学习环节,就涵盖了数学中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在太阳高度的学习过程中,又涉及了相关函数知识;在人地关系的学习过程中,又包涵了许多历史知识;在学习产业结构过程中,又涵盖了许多政治知识,等等。由此可知,学好其他科目是学好地理的前提和基础,而学好地理又有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巩固。因此,地理学习是一个十分好的综合学习的平台和机会。高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有用心的心态、坚韧的意志以及端正的态度,这些良好品质是每一门学科学习都就应具备的,要求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学习知识、培养思维和提高潜力。要避免学习上的急功近利,避免为考试而考试,我们完全能够这样说:“学好地理是学好其他学科的
重要保障,地理学不好,其他学科也难以学好。”
二、将初高中地理进行有效结合
做好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衔接已经成为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明确初高中地理教学资料的异同点,结合教材资料、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科学制定教学计划。高中地理教师要熟练把握初高中地理资料标准的差异,采取有效方式和手段加强两者的结合和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初中地理学习状况和实际水平,并客观记录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简单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新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要依据高中地理教学要求,确定教学重点,明确教学难点。比如,在进行区域图学习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普遍不好,他们无法构成完整的区域图空间概念,由此便无法明白区域所属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更无从谈及运用图中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若是如此,学生便无法充分掌握该部分的学习资料。针对于此,笔者在教室后面分别悬挂了中国和世界区域地图。并在日后地理教学中,根据教学资料适当运用两幅地图。如此一来,不仅仅加深了区域图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而且提高了学生地理读图潜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所以,教师务必进行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效衔接,以确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贴近生活,灵活处理
教师要用心引导学生以端正的态度和行为来学习地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度。随着高考地理试题的日益灵活,教师也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研究证实,用心的心态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人的态度用心时,脑垂体便会加快肾上腺素的代谢速度,提高身体注意力和兴奋度,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反之,若是态度消极,人们便很容易产生倦怠,从而影响和降低学习效率。教师要树立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只要付出便有回报。更不因一两次的学习挫折或考试失利就失去信心,认为再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教师务必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这种想法,要鼓励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争取下次有所收获和突破。此外,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基本潜力的培养,贴近生活,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正确处理新问题。在教材基础上,进行知识外延和升华,扩展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自主探究,加深理解。还有,教师要强化平常作答时学生地理专用术语的使用意识,以便在考试时提高分值。目前,许多学校对地理教学的管理存在着不重视的问题,以语数理化为重点成为大部分学校的典型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以及新课改的不
断深入,高中地理学科已经成为一门必修的文化基础学科。这证明,忽视地理教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地理属于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学好地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好处。总之,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高中教育的一大任务,也是应对高考的必要途径和过程。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加强教学革新,不仅仅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综合发展。
篇7:地理教学论文
1现阶段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内涵特征与价值要求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影响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体系内的教师和学生的价值主角是相对化和单一化的,教师高高在上,纯粹地将知识进行机械式地传播;学生被动地把知识进行接收、吸纳。而在强调推进“发散创新式学习”的解决学习模式进程的背景下,将“分层次多元化”这一显著具有“创新”因素的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作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培养综合实用型人才的基本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实践方式之一。问题解决学习模式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而课堂教学的层次多元化解析则首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从而诱发其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其次要以具体的观察、感受为主要展开形式,培养和强调学生学习地理的探索性;再次则是要坚持“发散思维”,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最后则要回归到地理教学的应用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社会实际的地理问题的应用潜力。
2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针对探究与可行措施
2。1课堂教学目标的坚持贯彻,层次推进
在进行层次多元的解决学习模式的创设推进之时,相关教师需要坚持教学目标的切实贯彻、层次推进、纵深拓展,进而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实现与学生潜力提升的协调双赢。例如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之时,由于涉及的天体、星球的名词、概念、原理繁多复杂,教师就需要明确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作为整个章节的讲授核心,重点讲解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影响制约,诸如太阳的光球、色球、日冕以及太阳活动对于地球的无线通讯影响等等。而对于其他八大行星的知识讲解,只需要附带性地进行重点知识点点拨勾画就能够,这样就能够让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清新全面的凸显,有的放矢,学生也不会因为本章节涉及的知识点细碎复杂而茫然无措。
2。2学生学习潜力的层次划分,因势利导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务必对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基本的预习状况进行整体的调查统计,诸如学生对于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课程的基本知识点的初步理解程度以及
学生普遍存在的对于所学课程的知识难点等等,有必要进行一对一的解剖、分析,前后呼应,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也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细化的教学设计,有侧重地安排教学设计的步骤顺序,做到有的放矢。譬如在讲解大气压强这一章节之时,教师就需要事前组织课代表进行学生预习课本材料的问题收集,将一些理解难度大、解析强度高的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的图例剖面的重点标注圈划,从而在进行课堂教学之时,侧重性、有重点地进行强化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实现事半功倍。
2。3教学资料的前后连贯交互,细化操作
教师要在具体细致的教学活动中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则,也要触类旁通地引导学生进行参照类比,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对于新知识的跨越式的发散思维,并进行适当切实地具体的引导性手段加以辅助、强化。例如,在讲解人文地理的长三角的社会区位优势之时就能够附带讲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地貌地质,从而促使学生及时巩固还原之前所学的冲积平原、水文气候等相关概念,然后再将人文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灵活结合,及时列出综合性的习题趁热打铁地检验学习所学,找出尚存的理解盲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二次讲解解析。这样不仅仅能够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罗列数量众多的具有共同本质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对知识进行积累比照的学习思维和习惯,从而最终在到达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考潜力得到新层次的提升。
3学习模式更新推进的细节要素
3。1扭转观念,从根本出发
教师应当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秉持“释放”学生思考模式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切实合理的大胆猜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维能量。例如在讲解四季交替变换的成因之时,教师就能够将每个季节对应的各个地区的自然带的自然带的相关知识结论进行附带提示,如果缺少某些条件之后某一自然带的乔木植被特征会如何、缺乏条件后该如何处理才能到达预期的目标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解决。
3。2想象力的挖掘与释放
想象力作为刺激学生创新性思维激烈质变的催化剂,而实现想象力发散的前提就是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要求增强学生的联想思维潜力。诸如在进行“日出日落时光计算”的知识点讲解之时,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球形光影的模型构筑,让学生根据自身对于相关地球自转的知识进行大胆想象、针对勾画,教师在一旁进行及时指导、纠错讲解、鼓励创造,从而让学生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力进行发散探究。
4结语
新课改浪潮所带来的不仅仅仅是对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剧烈冲击以及颠覆式变革,更深次的还是对当下处于瓶颈期的国内高中地理教学机制的警醒和引导。高中地理学科系统的师生群体应当联袂协作、共襄盛举,切实、协调、高效地去营造活跃多元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在贯彻实践新课改题中要旨的同时,共同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进程的用心、持续、长久地发展。
篇8:地理教学论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资料有目的的将学生引入到自我精心设计的环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到达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巧妙的地理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关注,也可带给一个解题思路和参考资料,将学生引入精彩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我正面临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激起学生困惑、惊奇的心理,从而产生用心探究的欲望,用心思考。如,在学习地球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为何交通灯要以红色灯表示禁止、停止,而用绿色灯表示安全和通行,以黄色灯表示有危险呢?进而透过学习大气对不一样光谱的散射与折射,从而逐渐解答问题,学习知识。
二、巧用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领土广阔,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众多,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超多的名句,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与名诗、名词相结合,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候时,用不一样的诗句来描述不一样的季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讲述气候的垂直分异规律时,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讲述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
三、巧用民谣谚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谣谚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恰当的运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相关系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述我国内陆地区气候温差大时,可借用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感染力。在讲述生态平衡和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时,可借用谚语“一山不容二虎”,不仅仅言简意赅,且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在讲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时,可引用“抢季节”、“不违农时”等谚语。在讲述草原地区的地理特征时,可利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方马儿跑”,让学生理解到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可穿插一些搞笑的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地球在宇宙中一课时,学生常常对宇宙的概念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透过一些趣味故事,如孙悟空能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么他翻多少个筋斗才能到天边呢?很显然,他翻多少跟头也到不了天边,这样,学生就很形象的理解了“无限大”的概念。
五、利用爱国情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地理教学应透过更加宽泛的概念向说学生说明我国领土、领海和管辖区域,地理教学要承担起让学生熟知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专属经济区、毗连区、专属探矿区和大陆架等,从而使学生更加爱国,自觉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六、提炼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有很多规律,如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降水空间分布规律、气候类型成因规律、时光分布规律、地质演变规律、海水温度与盐度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水平与垂直分异规律等。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将诸多规律加以提炼并总结,不但能有效帮忙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增加学生的归纳潜力和思维水平。
七、总结
总而言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这天,高中地理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则务必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厌学。只有以愉快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地理教师要善于抓住地理教学的特点,让学生爱上地理课,提高教学有效性。
篇9:地理教学论文
1培养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的关键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什么科目,只要对一门科目有了兴趣,那么即使是再难学的科目也会有着攻破困难的决心,鼓励自身一步一步地往前进。但是兴趣,也并不是说培养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还需要教师一点一点地引导,以及学生自身对于地理看法的转变,我们明白高中地理不一样于初中地理的学习,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广,需要了解的知识也很多,给出一道图,就需要学生从图中看出该地区的建设、经济发展等等。而这些往往一下子就击溃了学生想要学好地理的决心。因此,兴趣很重要。首先,能够培养自我对地理的看法,地理不是简单而枯燥的读图、看图,而是学好地理益处多多。比如,能够先从身边的事情出发,培养自我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当主持人在进行广播时能够适当的联想自我学的地理知识,看电视的时候不要沉醉于泡沫电视剧的体裁,能够将遥控器转播到“世界地理频道”,在欣赏世界大好河山的同时,阅历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长,还能够时刻联想到地理课本的一些知识点。其次,联系生活实际,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增加对地理的趣味性地理学科的学习并不是脱离于我们的生活实际的,实则和我们息息相关在观察每一次的太阳东升西落时,能够联想到每个季节的昼夜更替及时光长短,晚上的云多少,关系到夜间温
度的高低,学习了大气环境后,就能够利用大气自身的逆辐射具有保湿的作用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能够防霜冻。不怕地理难学,就怕自身对地理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指引,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感到吃力。因此,地理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其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
2倡导自我学习,反馈学习的学习方式
新时期,赋予我们更多的职责。我们要提倡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学习,构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进行自我反馈,明确学习动机、态度、策略、方法及学习效果,及时找出自我的学习差距,使自我检查、评定、调控的潜力随学习的升级而发展。当学生刚进入高一新学期学习,我就在第一堂绪言课提请学生注意学习方法,注重知识的理解、比较、归纳和梳理;按章节总结知识网胳和结构体系,掌握知识系统;加强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融合;善于图文转化,注意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等基本技能的提高;灵活运用典型范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并要求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好三个过渡,感知方式上由听觉型为主向视觉型为主的过渡,记忆方式上由机械记忆为主向好处记忆为主的过渡,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透过上述指导,使学生明确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学习特点与要求等的区别,从而帮忙学生随着学习的升级而改善原有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对于学生来讲,问题的成功解决有利于学习经验的积累,但并不等于已构成学习策略。学习经验只有经主体内化方可转化为学习策略,透过学习活动的深入,在教师的帮忙和指导下,学生逐步拥有必须的
学习策略,并能够用这些学习策略解决。
3要充分理解课本,掌握课本知识
其实,课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是精华。课本教材是其重要的支柱,高中地理也不例外。在掌握了必须的学习方法之后,就必须要熟悉课本,要对课本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必要的理解,该死记硬背的就下狠心、花时光努力的背诵。该深刻理解的就务必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阅读并用心思考,从而对教材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与理解。相较于初中地理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更为系统、复杂、理解难度比较大。所涵盖的知识点也逐渐地增多,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就有必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对不一样学期的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比如,对于概念性的知识的学习,能够先背诵。在背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这样才能在做决定、推理等问题时游刃有余,不会混淆其中的概念。另外,一些原理性的知识。就要紧抓基础知识,一步一脚印的掌握、过关,气温和气压之间是什么关系,生态平衡的条件差是什么类似于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就需要理解的基础之上做到举一反三。除此之外,每一名学生都就应透过对课本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构成自我的一套学习规律,只有构成自我头脑中的特有的学习方法,才能够真正地将所学运用到所用。学习地理,不仅仅要讲究方法还需要一股子韧劲儿,应对困难的时候不能够轻易地放下,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
,那就耐着性子把它看下去。不懂的就请教老师、同学,多做题、勤复习,遇见困难解决后记下,不断地总结经验,把容易错的知识点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这样有助于提醒,有助于自我进行不断地反思。其实,高中地理的学习不一样于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更多的是讲究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的地理学习则是更多地在强调为什么。因此,对于刚刚从初中步入到高中的学生来说,需要转换当初学习地理的观念,多问些为什么。我们要重视高中地理课本,其是多位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的经验,其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忙。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我们要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倡导自我学习,并找到适合自我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潜力。
篇10:地理教学论文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
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性越来越强:“还是升学学科‘语数外理化政’重要”。所以,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的科目,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并且地理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也说过,“地理学科不是主科,上课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地理课上,只要考试得到60分就可以了,也不给老师丢脸”等说法。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位好的地理教师,也就是说,不懂地理的教师。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所以,地理教师还要努力学习和运用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的教学手段,才能符合新形势下的地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篇11:地理教学论文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教学改革也跃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最大的创造力。笔者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亘古至今的终极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导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这种目标的具体化。
一、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粗粗一看,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
力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会犯单向性思维的错误,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他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往往有“蓦然回首”之功效。如:有学生问:“老师,你曾说过南海诸岛中,岛屿都很小,而且尽是珊瑚礁”,“这样的岛还值得保卫吗”?问题提得很幼稚,但很实际。因此教师仅从岛屿本身去解释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但如果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根据“海洋法公约”岛屿拥有与大陆一样的权利。可以围绕岛屿划定其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等各类管辖海域。据海洋学家测算,一个面积为2平方千米的小岛,从围绕该岛的领海基线起划定宽度为12海里的领海,则该小岛即可拥有面积为400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域,此外还有12海里的毗连区及从领海基线起算宽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可想而知,为什么不能放弃哪怕是再小的看似毫无价值的孤岛了。象这样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极易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同样是上面的小岛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充分让学生理解其保卫的价值,小岛作为国土的一部分,不仅具有主权意识(国防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资源价值(海域内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品、鱼类及其他生物),更具有开采捕捞形成的经济价值。例如在“南海诸岛”的教学中,南海诸岛,绝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滩,岛屿不多,其共同点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岛海拔不超过15米),面积小(最大永兴岛仅1。85平方千米),南海诸岛分布范围展布在南北纵长1800千米,东西横宽800多千米的南海广阔海域,约16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管辖“蓝色国土的一半还多,其主权方面政治意义可想可知。同时从自然资源方面思考,岛上长夏无冬,林木繁茂,海岛众多,鸟粪积藏量十分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机肥,具有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再者,之所以聚集众多海鸟,缘于就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以这里也是中国第二大渔区和重点开发渔区。第四,据科学勘测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样,均已发现有大型储油、气的地质构造。因而保卫南海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岛,其意义远不在于小岛本身,而在于它是扞卫国家的领土主权,保卫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3、通过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最忌学生对问题浅尝则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实际解题,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判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资源”一节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往往只倾向于对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认识,而忽视作为环境资源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要让学生懂得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
许多发明创造,最初往往源于想象,以往在人们看来似乎异想天开,而今经过研究都一一成为现实,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突发奇想,作为教师首先应从保护的角度表示理解,充分呵护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尽管在今天用台风发电还是一种奇想,但有谁能肯定,明天不会成为事实呢?为收集雷电而献身的富兰克林,用自身体温去孵化鸡蛋的爱迪生,当时不也是被人们视为疯子吗?例如学生在学习季风气候中的“台风”这一知识点和第七章风能发电之后,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既然风能发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台风发电呢?台风来时,往往是狂风暴雨、停电、交通中断、通讯受阻,给人类带来不可预料的灾难、损失。如果把台风用来发电,便可化害为利,保持通讯畅通……”在我看来,这就是可贵的创造性思维。如果这时候对学生这种“无稽之谈”进行批评甚至取笑,那么,势必会扼杀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思维的积极性,因而必须采取肯定的方式给予鼓励。这样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如,学生中有人喜欢集邮,一张精心设计的精美的邮票,可产生种种相关的联想:如从“引滦入津”的邮票引导学生联想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与分布和利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提出南水北调?从“矿石”邮票引导学生联想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分布。只要因势利导,利用邮票中诸多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题材,引导学生就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联想,自觉地思考。事实上就我国发行的邮票而言,如果不是受发行时间和学生个人藏品的局限,初中许多部分的地理知识都可以从邮品的不同角度反映出来。利用这种想象,通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或一系列新的事物的表象观念的出现。只要引导得当,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活动,体会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较为全面系统化的地理知识,而且这种知识或能力的形成,受原有基础的局限很少,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邮品的熟悉程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曾指出“过去一般人认为高智商就等于高成就,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归于智商,而80%则受情商的影响。”情商是人生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各个层面。通过对邮票画面的地理知识题材的想象、联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由此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的系统性,正是一种情商的牵引,其间的努力正是要实现从20%到80%之间的转化。
【结论】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也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无论是从思维的模式、方法或就其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这里借用某位名人的话说:“庸师向人奉送真理,名师则使人发现真理”。“送鱼”固然鲜美可口,但终究是暂时的,而“赠网”才是永久的,它促使你学会怎样捕鱼,并将受益终身。
篇12: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是一种修养,地理是一种气质。地理教育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理想境界是和谐发展,这是课程改革中所追求的价值取向。课堂是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场所,教师对课堂的最大影响是营造气氛和对学生发展的激励。所以在新课程标准形势下,发展和谐的地理教育离不开良好的课堂气氛。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地理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和谐地理教育正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怎么讲都不过分,自不必多言。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协调和发挥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同时还要有时代性,不断优化地理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方式等,以突出其教育目的。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一切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积极上进、思维开启、乐于实践的良好氛围中,有效、高效地学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在以本学科教学为主的前提下,结合学科教学,发挥好育人作用,全面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良好的地理课堂氛围呢?
一、创设情感氛围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教师应树立民主、服务的观念。在教学中充当学生的导游、服务员,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讨论、选择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敢问、敢答、积极讨论,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二、创设活动氛围促进教与学和谐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教与学自然融合。
三、创设质疑的氛围,构建老师提问和学生思考的和谐
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应创设多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形式,打开学生思路,让课堂质疑充满生命力。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寻疑,即引导学生动脑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释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交流等释疑;引导学生存疑,对一些当前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待以后适当的时候再研究。质疑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共同努力。学生敢问爱问是培养的前提,会问善问是培养的关键。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质疑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创设体验的氛围,使学生和谐的掌握地理知识
叶圣陶先生说:“体验的方式并非一途。”体验学习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学生的任何一种试图理解所学的努力都可以说是体验。学生通过体验情境、描绘情境、演示情境的活动中,深刻地理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受到具体生动的形象感染。通过体验表演,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地理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地理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开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在的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尤其对于差生,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发展,就应该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同时,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多样性。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就应及时给予正确评价和鼓励,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它是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地理课堂应当充分协调和发挥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在体验中学,质疑问难,让兴趣贯穿教学始终,达到让学生乐学的目的。不断优化地理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方式,突出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合作式教学模式,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真正推动地理教育的和谐发展。
篇13:地理教学论文
最新地理教学论文
摘 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也就是说,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若想充分发挥地理的真正价值,就必须改掉以往简单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实际;问题情境;评价机制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以往简单的知识传授,只是加深了学生对地理是“副科”、“豆芽课”的认识,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越来越不重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地理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河流和湖泊》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黄河、长江被严重污染的图片,并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明确了这些污染源都是来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在意的举动,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我还让学生了解长江洪灾、黄河泛滥、凌汛、断流等带来的危害,从而,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并让地理知识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带来方便。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有人曾经说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初中生来说,该阶段的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所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探究地理的乐趣,挖掘地理的魅力。最终,让学生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土地资源》时,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2)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几种类型?(3)耕地、林地共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完善评价机制,重拾学习信心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善评价机制,要让地理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间的自主评价,都要从优缺点两个方面展开,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从而,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以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加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为高效地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力。关于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2010(12)。
[2]高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学周刊:A, 2012(02)。
篇14:地理教学论文
有关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学科文理相通,既有形象直观的地理表象,又有抽象枯燥的地理规律。地理教学风格的形成,对于优化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艺术,获得最佳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师性格内倾,稳重踏实。在教学中往往善“点”,发幽探微,教风严谨。有的地理教师爱好文学,有丰富的审美情趣,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会结合情景吟诵诗词,渲染意境,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如讲“庐山瀑布”时,就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讲桂林山水时,引用“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在诗情画意中,学生深受感染,获得了极大的美学享受。学生会感到上地理课,就象是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那样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主要因为教师的思想修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等。由于这些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地理教学风格也各有差别,绚丽多彩,反映出来的整体教学风貌也必然是千姿百态的。
二、严肃威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在讲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地理教师要具有威慑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也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讲解时逻辑性要强,要善于概括和推理;教师要能完全脱离教材,熟能生巧地分析知识点的异同,挖掘精妙,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教学讲究方法,讲精讲透,注意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容量;教学语言严谨,清晰,环环相扣;板书设计既简洁、条理化,又有内在逻辑性,能让学生根据板书结构“顺藤摸瓜”,理清知识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有震撼力,威慑力,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老师这儿,才能充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
三、幽默活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师个性活泼、兴趣广泛,性格属外倾型。在教学中,往往不会墨守成规。他们巧于设疑,善于激趣;教风生动活泼。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以及风度仪表等,因而必然以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面貌活跃在讲台上。有的地理教师情感丰富,在教学中往往很注意情绪背景,善于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来煽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有疑问,有惊讶,有问有答,有争论,也有笑声,情感起伏跌宕,学生情绪高昂、兴趣浓厚。这些教师在讲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时,总是以饱含感情的语言,自然流露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从而以情动人,以情激情,感染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严肃认真地讲解系统知识的同时,适当运用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思维敏捷、机智;能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特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擅长启发式,教法灵活,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语言富有激情、优美生动,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板书设计提纲挈领、新鲜醒目、语精字妙,一个箭头,一个图例,会引起学生对教材内容丰富的联想。
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四十五分钟效率自然就会更理想。
即使是同样的地理教材比如高中地理“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节,不同风格的教师的`教法设计迥然不同。严肃威慑型的教师,往往按照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这一线索,旁征博引,有条理,有层次地讲清讲透,学生往往学得扎实。活泼幽默型的教师,往往提出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的一些问题,如你对我国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持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我国矿产中,有八种矿产储量居世界第一,请想个有趣的办法记住它;评价我国矿产的优缺点等等,让学生借助课本和自己所掌握的最新信息展开自由讨论,逐个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往往学得生动活泼。
四、师生齐动手,演示地理模型提高效率
地理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地理教学艺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突破常规,不断地突破自己,才能形成自己成熟的地理教学风格。而成熟的地理教学风格的最重要标志、最本质的特色是它的独特性。独特是风格的生命,而这种独特性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才能和智慧。
总之,作为地理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炙热的心,炙热的情,热爱地理专业,对教育改革十分积极,对学生十分挚爱,才能“热情”上课,“激情”上课,以“情”激“情”,才有可能成为地理教学艺术家。因此,地理教学的独特风格可以具体表现出教师的思想修养。一个厌恶地理教学的教师即使满腹经纶、技巧高超,也难以形成自己的地理教学风格。一个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地理教师,他不论是在不同年级上课,还是教学不同的教材。常常表现出他在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等方面的特色,给人以特殊的魅力,使自己的地理教学充满活力,充满激情,使自己的工作学习情趣盎然。
篇15:地理的教学论文
有关地理的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共识。地理学科内容丰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拓展思维空间,增强思维活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开拓型人才。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
全球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必须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开拓型人才,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教学中创新意识建立和创新思维培养尤为重要。地理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等众多要素,综合性、实践性强,许多地理问题贴近时代,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质疑、探究、创造的欲望,在培养创新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高职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一、激发兴趣,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动力
兴趣具有巨大的推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心理因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奥秘。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的浓厚兴趣。课堂教学中,内容导入是首要环节,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始,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对优化教学效果大有裨益。教学内容的导入方式形式多样,一则有趣的故事、一曲动听的音乐,一段精彩的视频、一张生动的图片、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等,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兴趣盎然。在此情境下再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教学环境。卢梭说过:“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学中要改变师讲生听的单向传递,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如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活跃状态,发展学生思维。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改变过去过分重视结果,而更多关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探索精神、投入程度以及思维的广度深度与创新性。“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三、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训练逆向思维,促进思维的流畅性
逆向思维是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带有创造性。地理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促进思维流畅性的发展。例如,假如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那还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吗?假如黄赤交角不存在,地球上还会有昼夜更替吗?热带、温带的范围会有变化吗?学生不会分析昼夜更替、温度带划分的原理,是不可能作出正确判断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假想性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加深对事物原理的认识,拓展思维广度与深度,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训练发散思维、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一个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独创的见解、思路、方法,积极开发发散性思维。例如,对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区改造有什么建议?启发学生从地形、交通、资源、人口、技术、市场等方面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点燃创造的火花。“如何合理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是否适于大规模开发?”、“南水北调怎么调?”等地理问题都适于开发发散性思维,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仅停留在发散思维上是不够的,发散思维必须与聚合思维相结合,因此教师还必须重视收敛思维能力的培养,“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养成科学论证、检验假说的严谨学风。
(三)培育批判性思维,激发思维的求异性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曾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比较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握批判性思维这一理念。”批判性思维意味着作出合理、明智的判断。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要敢于对既成理论、方法作出理性分析,甚至敢于质疑“权威”,要对思维定势进行反思、剖析,培养思辨能力,避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例如,一提到“沙尘暴”,很多人都为之色变,认为它就是一种气象灾害,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图书馆、互联网上搜集信息,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发现,黄土高原“风成说”中沙尘是重要的物质条件;沙尘暴可以抵抗全球变暖;美丽的夏威夷岛的形成离不开沙尘暴等等。同学们开放了思路,极大地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再如,河流上是否应该建设大型电站等水利工程?通过林地变成耕地能解决粮食问题等等,对这类问题的反思、探讨都是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素材。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思维僵化,已不适应当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多端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改变观念,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述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为学生提供翔实的资料或共享资源,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由学生自己来讲述地理现象、分析地理原理。
通过问题探究、小组合作等学生活动展开教学,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彼此完善,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设计成有层次的问题线索,通过读图、设疑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不断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其进入“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地理知识作为载体,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如分析全球洋流分布规律时,先让学生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思考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流在不同纬度带如何分布?有什么共同之处?经过讨论学生可以自己绘制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三大洋的洋流分布都在中低纬地区呈反气旋型环流,而在高纬地区则呈气旋型环流?引导学生与全球大气环流图对比,学生提出盛行风、大陆形状和地转偏向力是影响洋流分布的主要原因。有没有特例呢?
这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地理教学中具有一定深度,启发性强,又符合学生思维的课题,如“厄尔尼诺给我国气候带来哪些影响”、“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等,教师都可以问题为支撑点组织研讨,推动学生不断探究,使学生获得自我教育,发展多种思维。此外,学生动手进行地理实验、地理教学具制作、课件设计;开展地理问题辩论;走出校门到天文馆、气象站、工厂、环保设施进行参观考察;就某一地理主题进行调查访问,如街头排挡对城市环境污染调查,旅游活动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研究等,都有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关心社会的情怀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创新思维活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地理教学永恒的话题。只有更新观念,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采用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才有可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丛书编委会.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7
[2]韦志榕.继承发展创新———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简介[J].试教通讯,2004,4:4~11.
篇16:高一地理教学论文
高一地理教学论文
【摘 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呼声不断,快乐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青睐。快乐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习活力,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本文阐述了快乐教育的内在含义,并结合教学实践,根据地理学科的特征和高一学生的心理特质提出了在高一地理教学中实施快乐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高一;地理;快乐教育
引 言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同时又具有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鉴于地理的上述特征,地理学科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地理学科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1]针对高一学生,教师由该如何践行此理念,让学生真正学到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呢?在笔者看来,快乐教育是上述问题的最好答案。快乐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习活力,是教育的一大进步。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曾提出:“痛苦的学习会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学习会使知识吸引人……在同等情况下,教学的效率和与学生从事学习的快乐程度是成正比的。”[2]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然而,纵观全国的高一地理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学校对学生卷面成绩的极其重视,课堂上,教师们采用的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有趣的地理现象在教师那被支离成众多的枯燥的知识点,学生无须深入大自然去感知,只要课后死记硬背便可。这样一来使得我们的高一学生一开始便对地理产生了极强的厌恶感:地理课堂上,玩手机者有之;睡觉者有之;复习其他科目者有之。于是,我们的地理老师会花大量的课堂时间来维持纪律,其教学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一、高一地理教学现状
在全国的教育水平评估中,江苏省的教育一直名列前茅,众多教育专家对江苏的基础教育评价甚高。盐城虽不比苏南部分城市,但相比苏北及苏中一些城市,其教育水平应属于上等。盐城市教委也极其重视本市的教育发展。尽管如此,高中地理教学情况确不尽如人意。笔者现任教于盐城市明达中学,承担多年的高中一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以曾执教过的两个班(共100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初中时教育背景和高一学生自身素质的迥异,笔者所在班级学生地理成绩水平差异较大。刚开始学时,笔者做过一个统计,地理试卷能得60分的同学只占到了全体同学的51%,其中一个班25人,另一个班26人,试卷的总分是100分。而能得75分以上的学生却有5人,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5%。笔者继而作了问卷调查,其中喜欢地理的学生仅占到了全班学生人数的百分34%,不喜欢也不不讨厌地理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21%,不喜欢地理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45%。综合学生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存在以下问题:1.地理基础薄弱;2.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高一地理快乐教育的方法
2.1创设场景,寓教于乐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高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所谓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成为理想的人等的认识。因此学生的一举一动无一不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赢得他人的.认可。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营造活泼的学习气氛。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4]教师可以采用作游戏的方法来先让学生理解“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含义。具体做法:上新课前,教师无须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而是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且需要3至4个同学的配合,首选,让学生围成一个小圈挥舞着手原地打圈,教师可以给其动作取名为“自转”,其次,老师站在中间,让学生自转的同时,围着老师转圈。这就是公转。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座位上自由旋转,或者围着桌子公转,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活跃气氛就会异常浓烈。整个课堂,学生手脚脑并用,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
2.2培养高一学生快乐学习习惯
若想让高一学生真正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只在地理教学的某个环节创设快乐的情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竭力培养高一学生快乐学习的习惯。也就是说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相应的场景或适合高一学生的娱乐节目。由于地理学科的地域性,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学习,深入大自然,了解盐城的风俗地貌。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的习惯。
三、结语
本人作者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已有数年,在平时的得力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采用快乐教学,收效显著。据统计,现在笔者所在的高一班级里喜欢地理的学生由刚开学的百分之34%上升到百分之71%,不喜欢也不不讨厌数学的学生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14%,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15%。在期末考试中,地理学科的及格人数由原来的51人,上升到95人,及格率达到了95%,其80分以上者20人,中90分以上者就有8人。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雒真真,齐梦珠,译.青岛出版社,2012.
[3]张燕婴 译注.论语雍也第六[M].中华书局,2006.
[4]王建.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11-19.
篇17: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分享
【摘要】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中学地理教育中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教育
1 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地理专业的地理课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强调记忆、缺乏地理情趣。地理专业的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过于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的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老师,那么学生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是指师生之间在地理学习上的共鸣,是师生双方的一种地理学习的愉悦。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由于年龄的差异导致的“代沟”,有些中老年地理教师容易产生责怪学生不配合、不适应老师”的想法。其实应该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龄年轻化、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如何与学生产生“共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初中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2 让学生动起来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学校的课堂,也包括网络、社区、野外的“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在一堂初中地理观摩课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3 创设新颖的情境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学校的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也代表着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有:地理新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国内外地理新闻;地理趣闻引入法,教师或学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等;头脑冲浪引入法,教师提出地理兴趣题激发学生讨论;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一题多练引入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目标激励引入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地理(电脑)游戏引入法,利用道具或软件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
4 充分利用地图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次一级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象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教师。而目前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是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表现。而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地理教师还要注意学习电子地图等新的地理教学手段。
5 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学业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有的地理教师甚至将学生学好地理的期望放在“考试”上,实践证明这种想法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行不通的。学业评价的评定是:在教师采用百分制批改的基础上,以六十分为界对学生给出及格与不及格两种评定。地理结业评价试题的特点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事实;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开放性,如暑期去云南旅游的情境题中,有方位、距离、行车速度、气温等的查算等。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拉近师生情感,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更新;可以引导师生双方明确地理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了。
篇18: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有意识地结合时事政治、时事新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细心研究、长期实践、不断探索的。作为地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方面的教学在时间中体现出来。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渐成熟的时期,必须培养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意识,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时事政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笔者就此谈第一文库网几点做法。
一、结合时事,了解地理情况和问题成因,把握管辖现状和争端现状,灌输主权意识
(一)把涉及地理的时事政治与地图教学巧妙结合起来
什么叫涉及地理的'时事政治?笔者认为,主要是发生在当下或不远时期曾经在新闻媒体中出现的有关领土、领海主权争端、纠纷或外交争端的事件报道。比如,近年发生的时事新闻等涉及地理知识的课外信息,都可以在教学进程中相机引入课堂。所谓为相机,就是教学到中国地图、各大洲地图、世界地图之类以及各相关国家地理时,便完全可以把相关新闻信息纳入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结合看新闻等进行探讨、思考。例如,在教学我国的疆域时,会讲到周边的邻国,讲到与印度接壤,即可引入藏南地区的情况介绍;讲到东北亚区域时,即可涉及与日本的钓鱼岛问题;讲到东南亚,即可引入南海九段线情况、南海诸岛的主权和与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岛礁争端。
(二)在渗透与地理相关的时事政治时要初步讲清中国相关地区
篇19:高三地理教学论文
高三地理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高三地理课堂效率文/许维静
高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高效的课堂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自己所经历的高三总结出以下几个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一、发挥集体智慧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首先集体备课中共同探讨教学中的教法学法、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对重难点的处理以及作业的处理和试题的命制等问题。同时加强学科组内的相互听课,并相互指出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及优势之处,以便相互学习与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听课及评课过程中,既要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对教材的把握,重点、难点、要点、疑点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更要关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反应和学生的掌握状况等。在相互学习过程中可以取他人之长处,发现自己的问题,()使自己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使用精品课件
研究显示,结合声音、图像、画面的学习可以使学习效率提高。在高三紧张的学习中课件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效率。同时课时有限,内容太多,为增大课堂容量,切实利用好制作的课件,也可节省板书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试题精讲精评
高三学生试题练得多,讲题就成了课堂的主要内容。讲题切忌就题论题,它应当是一段时间所学知识的回顾,是重点的进一步提升,是难点的再一次简化。当然,教师的思路也不一定就是唯一的阳光大道,同样的题可能有好几种解题方法,教师在讲评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正确思路,对于学生步入歧路的`典型错误要及时纠正。教师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只有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讲评时才能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加以剖析。教师要认真及时地评阅试卷,做好考试统计工作,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考试结果的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还应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能避免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作者单位 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
篇20: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地理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口、资源、环境等知识, 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 但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现状, 又分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并提出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 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初中学生学好地理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扩充学生的知识宝库, 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目前的初中学生大多数对地理课堂不感兴趣, 教师要积极探索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1、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现状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时的初中生好奇心比较重, 对于新奇的知识比较渴望。初中地理教学涉及国内国外的山川大河、气候环境、民俗风情, 难易程度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比较适合。因此, 相比于其他学科, 初中生应该对地理课堂充满兴趣。然而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并不感兴趣, 部分学生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非常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 为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努力学习地理知识, 然而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地理的学习可有可无, 对于以后的发展没有作用, 因而地理课堂积极性不高。极少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真正感兴趣, 认为学习地理不是为了成绩, 而是真正喜欢, 真正愿意去探索地理知识。初中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于地理课堂不感兴趣,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不利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沉闷无趣, 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家长的影响。
2.1 教学内容沉闷无趣。
地理教学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地理课堂理应是生动形象的, 可以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但是在现实地理教学中, 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语言过于苍白, 教学形式严肃刻板, 教学素材选取不恰当, 使得初中学生对于地理课堂的兴趣没有想象中的高。一方面, 教师在上课之前没有认真备课, 选取的地理教学素材远离初中生的生活, 不能引起初中生的共鸣, 部分地理教学素材枯燥无味, 难以理解, 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第二, 教师教学语言苍白无趣, 不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是一门艺术, 丰富的语言可以让听众集中注意力。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上不注重语言的艺术, 语调平缓, 让学生容易跑神。学生对于一门学科的喜爱程度与教师有很大关系, 教师讲课幽默风趣, 学生就会沉迷于教学课堂, 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 教师讲课苍白无趣,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部分地理教师讲课语言苍白, 即使是有趣的地理现象教师也将其讲的枯燥难懂, 学生慢慢就失去了地理学习兴趣。
2.2 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 无法激发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爱。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 教师仅仅注重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 忽视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 不利于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生在地理课堂上不能发挥主人翁地位, 课堂参与度不高, 对于一些地理知识的发现、探索不能亲自参与, 仅仅是听教师讲解, 不能激发初中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热爱。
2.3 学生家长的影响。
学生家长是学生的第二教师, 在学生的教育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中生对地理课堂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家长的影响。第一, 大部分家长喜欢文学知识, 对于地理等偏理科的知识兴趣不大, 初中生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下对于地理课堂的兴趣自然不高。第二, 部分家长认为地理学科难以理解, 给初中生灌输学不好的思想, 初中生在家长思想的影响下会害怕地理学习, 甚至厌恶地理学习。第三, 大部分学生家长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 忽视学生的兴趣培养, 家长认为学生应该花费大量精力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 对于地理的学习仅仅是抱着不丢分就足够的态度。在家长的影响下, 初中生会过于重视成绩, 看不到学习地理带来的快乐。
3、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
培养初中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生活中选取地理教材, 丰富教学模式, 做好家长思想工作。
3.1 从生活中选取地理教材。
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选取地理教材。例如, 在讲授热带草原气候时, 教师可以播放《狮子王》影片片段, 让学生在欣赏影片里热爱草原景观中学习热带草原气候。教师在讲授中国季风气候时, 可以结合黄土高原唱歌时歌声情况, 帮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夏季东南风, 冬季西北风的特点。教师在生活中取材, 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激发初中生对地理学习的热爱。
3.2 丰富教学模式。
教师要丰富教学模式。第一, 采取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地理知识, 在全班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第二, 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模式, 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地理实践, 例如, 做一次地理小型科研调查, 制作地球仪, 观察一天内旗杆影长的变化等,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与地理相关的科技馆, 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地理魅力。第三,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播放动物世界、探索发现等视频, 吸引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第四, 教师采用诙谐幽默的讲课方式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提前备课,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组织幽默的语言, 提高学生对于地理课堂的兴趣。
3.3 做好家长思想工作。
教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培养家长对于地理的兴趣, 从而带动孩子爱上地理。教师要让家长明白, 地理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要鼓励孩子热爱地理, 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
3.4 采用直观教学方法。
通常情况下, 地理知识的时空界限非常广阔且遥远, 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 仅依靠学生的见闻和视野很难对地理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此时教师需要借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地理景观图等来开展直观教学,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幻灯片、电视录象等手段, 这样可以将地理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初中地理教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借助地图册、课本插图和地理挂图来开展教学, 可以实现图文结合的教学效果, 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 更好的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还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设计地理略图, 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来为学生设计地理略图,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抓住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培养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借助投影、电影、幻灯片等电化教育手段来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加深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总结
地理学习可以扩充学生知识宝库, 教师要积极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