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08月30日xx学校高中化学试卷
2018年08月30日xx学校高中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物质的量 答案:A 解析:等质量的H3和H2分子中具有相同原子数,所以分子数一定不同,体积不同,物质的量不同。
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 CCl4所含分子数约为NA个 B.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NA C.1mol NaHCO3晶体中含有阳离子数目为2NA D.盛有SO2的密闭容器中含有NA个氧原子,则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 答案:D 解析: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各项中的物质均在标准状况下,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16.8L CH4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75NA B.4.6g NO2和CH3CH2OH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C.5.6L SO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30NA D.11.2L氖气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答案:A 解析:标准状况下,16.8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75mol,而1个CH4和1个CO2分子中均含1个碳原子,A项正确;NO2和CH3CH2OH的摩尔质量均为46g/mol,4.6g NO2是0.1mol,4.6g CH3CH2OH也是0.1mol,但NO2与 N2O4之间存在平衡N2O4,故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0.1NA,B项错误;标准状况下, SO3不是气体,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C项错误;11.2L氖气为0.5mol,但氖气由单原了分子构成,D项错误。
molL1的浓硫酸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4.一定质量的锌与100mL 18.4?M 33.6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H的浓度为0.1.molL1,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气体M为SO2和H2的混合物 B.反应中共消耗97.5gZn
C.气体M为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mol电子 D.反应中共转移3?答案:C 2NO2解析: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①,ZnSO4H2 ②。若只发生反应①,则
33.6Ln(H2SO4)2n(SO2)23mol1.84mol,故过程中既发生①,又发生
22.4Lmol1反应②, M为SO2和H2的混合气体,A项正确;根据反应①和②,33.6Ln(Zn)n(SO2)n(H2)1.5mol,22.4Lmol1m(Zn)1.5mol65gmol197.5g,B项正确;两反应共消耗的1n(H2SO4)2n(SO2)n(H2)1.84mol1L0.1molL11.8mol,故
2n(SO2)1.8mol1.5mol0.3mol,n(H2)1.2mol,n(SO2):n(H2)1:4,C项错误;Zn H2SO4(稀)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2n(Zn)3mol,D项正确。
5.某硫原子的质量是a g,12C原子的质量是b g,若NA只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2a bm②m g该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aNA③该硫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①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④a g该硫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6NA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C
12解析:①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该原子的质量除以C原子质量的112a,即,正确;12b②m g硫原子的个数为
mm,其物质的量为mol;aaNA③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mol,不正确;④一个硫原子所含电子数为16,则16NA为1mol硫原子所含电子数,不正确。
6.将足量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的浓度最小的为()A.40mL 水
B.10mL 0.2mol/LNa2CO3溶液 C.50mL 0.01mol/L氯化钡溶液 D.100mL 0.01mol/L盐酸 答案:B 解析:A、BaCO3粉末加入40mL水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存在BaCO3(s)⇌Ba(aq)+CO3(aq), 则溶液中存在一定浓度的Ba,但浓度较小;B、将足量BaCO3粉末加入10mL0.2mol/LNa2CO3溶液中,由于碳酸根离子的浓度较大,抑制碳酸钡的溶解,则Ba的浓度很小;C、将足量BaCO3粉末加入50mL0.01mol/L氯化钡溶液中,氯化钡电离产生0.01mol/LBa,则Ba的浓度较大;D、将足量BaCO3粉末加入100mL0.01mol/L盐酸中,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0.005mol/LBa,2+2+
2+2+
2+
2+
2-2+则Ba的浓度较大;显然B中Ba的浓度最小, 故选B.7.Na2O2是一种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当Na2O2与某物质Q发生反应并且有氧气生成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Q一定是氧化剂
B.当有1mol O2生成时转移电子4mol C.O2一定是氧化产物
D.Na2O2不可能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过氧化钠中的氧为-1价,反应生成氧气,化合价升高,所以过氧化钠做还原剂,氧气一定是氧化产物,Q一定不是氧化剂,可能为还原剂,当有1摩尔氧气生成转移2摩尔电子,所以选C。
考点:过氧化钠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
8.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两容器内分别充满NO和CO气体,下列对两容器中气体的判断正确的是()A.中子数相同
B.分子数不同 C.质子数相同
D.气体质量相同 答案:A 14161316解析:A正确, NO的中子数为7815,CO的中子数为7815。B错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气体体积相同,气体分子物质的量相同。
14161316C错误, NO质子数为7815,CO质子数为6814。
D错误,两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相同,在物质的量相等的情况下,质量不相同。
9.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 L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141613162+2+11.2n 5V5VB.11.2n22.4VC.5n22.4nD.5VA.答案:D
4NO6H2O,当有标准状况下VL氨气完全反应V5Vmol,转移电子数为mol,已知在此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n,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22.422.45V22.4nNA,所以, NA则n,故选D。22.45V解析:根据反应4NH35O
2二、不定项选择题
10.运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即保温、隔热的条件下,向盛有20mL 2.08mol/L NaOH溶液的试管中分五次加入1~5mL未知浓度的H2SO4溶液(边加边振荡,每次加入1mL)后,测得溶液的温度分别是1.4℃、2.5℃、4.2℃、5.2℃、5.18℃,则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是()A.20.8mol/L
B.6.9mol/L
C.5.2mol/L
D.4.16mol/L 答案:C 解析:滴加H2SO4时,溶液的最高温度为NaOH和H2SO4恰好中和,此时用去H2SO4为4 mL。设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则20×10L×2.08 mol/L=c×4×10L×2, c=5.2 mol/L。-3
第二篇:高中化学 试卷分析
高三化学八月阶段测试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1.考查的是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掌握情况。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每一组错误答案中都有一种非常容易判断出来的物质。A项中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B项中的氯气是单质,C项中的纯碱是盐不是碱。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选对。
2.考查的是除杂问题。学生对A项中的碘单质的溶解性的掌握容易出错,误以为不溶就直接选了。而B项的知识学生已经忘了,所以很多学生在B和C中随机选了一项,即使选对也是蒙的。所以这样的知识应加强练习。
3.考查的是氧化性顺序问题,如果是填空题则有一定难度,但本题是选择题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选错。建议老师讲解的时候按填空题讲,在实验班最好用图像分析。
4.考查的是实验能力,相对比较还算很简单,大多是平时讲课时重点强调的内容,而且每个选项中的错误都很明显,A项不应该用水润湿PH试纸,这样做会对所测溶液浓度稀释。B项给试管加热应倾斜45∠。C项中摇匀就已经完成实验了,再加水会造成浓度偏低。所以只要是平时学习的学生都会选对。
5.主要考查漂白粉,氯气跟碱反应,次氯酸弱酸性三个知识点。
主要问题有:①不能正确书写记忆相关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错误书写次氯酸钙{CaClO、CaClO3}。③将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与有效成分混淆。
6.主要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知识,涉及的知识点有:NaHCO3分解、Na202跟水及二氧化碳的反应,CO2跟石灰水反应,钠的焰色反应,过氧化钠的颜色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错误是表述规范性不好。例如“Na2HCO3、NaH2CO3”等,化学方程式不配平、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却写成化学方程式等。
7.主要考查托盘天平使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误差分析。本题主要错误有: ①计算错误,将正确答案“11.43”计算成“1430”、“11.7”、“5”等。②大多数数学生错选、漏选,很多学生将BA顺序颠倒。③将已知选项“D”错选为“C”等。
分析:天平使用知识最选在初二物理中学习使用,到初三,高一化学中学习使用,再高三至少是第四次使用,但学生的回答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是本学期的重点实验之一,但很多学生回答误差分析的问题却有较大困难。这些问题值得各位深思。
08.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钾跟水反应、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等。
8,9考察离子共存,学生对离子共存的条件和规律掌握不是很好,如:氧化还原,复分解反应型不共存。以后教学过程中要规范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减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失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书写,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中书写的要素。且要规范解题格式,强调书写工整,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高考网上阅卷模式。
10.考查氧化还原实质,对中等难度的习题,学生不能运用规律解题。以后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基”的教学。讲清概念、定义、原理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要讲清是什么,还要讲清为什么,让学生从源头上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切勿强化死记硬背,更不要凭印象解决问题。
11.本题主要问题有:①学生不知道这四个重要反应。②不按要求回答,该写离子方程式去写成化学方程式,该写化学方程式去写成离子方程式。③书写离子方程式规则未掌握或未形成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技能等。
12.考查的是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问题,这类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够列出电荷守恒关系c(Na)+2 c(Mg)= c(Cl)+2 c(SO4),代入数据就可以解决。由于此类题刚刚讲过,学生做的也很好。
13.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浓度公式的有关计算,需要注意的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质的体积加溶剂的体积,必须用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而且需要注意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L,必须把密度的单位换算成L.14.考察的是气体的收集方法,必须注意管口的方向,由图.2可知此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由图3可知此气体溶于水,综合考虑正确的是NH3.+
+
15.考查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1Cu 与 HNO3如果稀的话生成生成NO;如果浓的话生成NO2。○2Cu 与FeCl3溶液反应只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3锌与浓硫酸生成SO2,锌与稀浓硫酸生成H2。○4铁与盐酸无论浓稀都生成H2。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1○3。
很多学生忘记了锌与浓硫酸生成SO2。造成错误。16.硫酸铵在强热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氨气和水。3(NH4)2SO4 =强热= 3SO2↑+6H2O+N2↑+ 4NH3↑
氧化产物是N2和还原产物是SO2,物质的量的比为1:3,很多同学因为方程式书写不上,配平错误。导致选错。
17.本题考查硫酸根的检验。应该先加足量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否则,排除不了,银离子,亚硫酸根的干扰。很多同学错选成D.18.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学生感到无难度,但解题方法不对,他们都写了化学反应方程式,该题只要找出硫的价态变化就可以,因为产生0.5molCO2,由此得出有0.5molCS2,即1molS,由1mol负2价S到1mol零价S,转移2mol电子,也就是转移的电子数目是2NA。
19.是前1993年的高考题,该题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一道题,学生由于分析能力不是很强,实验装置图又较特殊,学生答的准确率并不高,该题在解答时注意题的主干所描述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还有持续通入X,再点燃X时使试管内的固体发生反应,生成了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20.考察有关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数的知识,该知识点虽然很简单,但是学生非常容易出现错误,过氧化钠中二个-1价的氧有一个转变为-2价,一个转变为0价,所以转移电子数是1个,被氧化和被还原的质量比为1:1。
21.是一道中等难度的离子共存分析题,实验班学生能答得很好,但是普通班学生答的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生对硅酸沉淀不熟悉,有很多学生想不到。
2.学生一看到加入H生成沉淀即马上想到AO2,忽略了量的关系。这一点一定要加强练习。还有OH加入到AL中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3离子方程式书写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普通班同学,必须多做题加以巩固。
4.氢氧化铝和氨水反应问题。
总之这道题难度不大,没有计算,没有图像,没有数据分析,而这种题是高考必考题,所以以后老师再出独立作业时应该多设计这样的类型题。
22. —3++
—此题是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的实验题。当溶质是液体的时候涉及到溶液的稀释问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溶液配制需要的仪器,配制时的正确操作顺序,注意事项以及误差的分析。
学生对这道题答得相对比较好,多数都能正确回答,得分数比较高。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需要盐酸的体积在计算的过程中利用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或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进行计算。1.18g/cm×V×36.5%=0.25L×0.1mol/L×36.5g/mol 算出V≈2.1mL(因为选用的是量筒来量取液体,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有少数同学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了。
其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的仪器容量瓶必须有规格,因为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必须用250mL容量瓶才能配制250mL的溶液。有个别同学没有标出规格的,要加强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最后,在误差分析的题中,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液体受热膨胀体积不准,导致误差。有少数同学答容量瓶只能在室温时使用,还有容量瓶受热膨胀,都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液体的受热膨胀系数要比固体大得多,所以容量瓶的膨胀可以忽略,主要考虑液体的膨胀。要求学生要掌握答题的切入点和思维的缜密性。
以后关于实验,要多给学生一些形象的讲述,最好有实际的操作,能够让学生掌握的更加扎实。
23题.: 此题是考查氧化还原计算。拔高题。学生这道题答得相对不好,少数学生能正确回答。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氧化还原方程式不会写,氧化还原计算得失电子守恒等式不会找。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审题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要突出过程教学,尤其是在讲评课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流程式审题模式(即读题-判断题型-找关键字、词-找相关联系-确定表述方式-规范作答)。在审题时,一定要强化认真读题,抓关键字、词,在表述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采点得高分,以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准确性,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失误。
第三篇:高中化学怎么学
高中化学怎么学
〈1〉:充分利用本次暑假时间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
①.知识衔接:要重点复习高中化学应用较多的初中知识点
包括以下内容:1.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及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
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及配平
3.基本概念及原理:如质量守恒定律,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的分类及定义。
4.化学实验部分,如常见的物质的制备方法,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常见仪
器及试剂的使用,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操作。
②.方法衔接:初中化学侧重学生的感性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较紧密,知识较简单,方法
单一。高中化学专业性加深,同一个化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如:已知反应
3Cu+8HNO3=3Cu(NO3)22O
计算64克Cu参加反应生成的Cu(NO3)2的质量:
法1:质量法
法2:物质的量法
法3:元素守恒法
正是由于高中化学思维难度加大,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导致很多同学刚上高中时感觉化学很难,成绩也不尽如意,所以需要同学们先心中有数。
③.学习行为和习惯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学习相对来说是轻松的,学习内容较少,压力也较小,但高中化学内容多,课时少难度也增加,高中学生的压力本身也非常大,这样的话,要求新高一的同学必须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适应高中的“345”课堂模式。做好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延引,要提高课堂效率跟上老师思维。针对高中自主学习时间较多的现实,一定要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仔细效率。
⑵建立起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与死记硬背效果有天壤之别,要想建立对化学学科的兴趣,首先要建立起与老师的良好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其次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再次必须刻苦努力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慢慢建立的过程,只要不断的努力,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一定会建立起对化学的兴趣。
⑶ 必须广泛的积累
由于化学的学科特点——知识点比较繁多,规律性少,所以广泛的积累识记是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要建立起笔记本,错题记录本,作业本(三本),要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识记,积累。功夫用在平时,高一高二打好基础,高三将事半功倍。
总结时,要把重、难点整理好,对易错、易考、易变的知识点整理到一个小本上,以达到最终的目的——掌握。当然,总结还包括横向、纵向对比,找出共性和个性,找出优缺点和生成点,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一部分。《中学教材学习讲义》之“章末复习讲义”知识梳理、重难疑点透视、专题归纳探究等会帮你更系统的总结知识、查漏补缺。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师业务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株洲市2008年教师业务考试试卷
高 中 化 学
◆◆◆◆◆◆◆◆◆◆◆◆◆◆◆◆◆◆装◆◆◆◆◆◆◆◆◆◆◆◆◆◆订◆◆◆◆◆◆◆◆◆◆◆◆◆◆线◆◆◆◆◆◆◆◆◆◆◆◆◆◆◆◆◆◆◆◆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所在单位和准考证号。2.答题时,切记答案要填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都交给监考老师。
A.知识与技能目标。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D.课堂教学目标。
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
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
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
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
A.批评教育。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
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
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
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
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
A.学习心理。B.个性心理。C.情绪心理。D.交往心理。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权利。B.义务。C.责任。D.使命。
1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
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二、学科专业知识(3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有1~2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全对计3分,少答
计1分,不答或答错计0分。)
11.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
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现代化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B.合成新的物质
C.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D.防治环境污染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过氧化钠粉末与水的反应:2O22-+ 2H2O = O2 + 4 OH-
B.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醋酸:HCO3-+ H+ = H2O + CO2
C.往氨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硫气体:2NH3·H2O +SO2 = 2NH4+ + SO32-+ H2O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粉:2Al + 2OH-+2H2O=2AlO2-+3H2
13.对三硫化四磷分子结构的研究表明,该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且各原子的最外层均已到达了
八个电子的结构。在一个三硫化四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个数是
A.7B.8C.9D.12
14.“拟晶”是一类具有凸多面体规则外形但不同于晶体的固态物质。Al65Cu23Fe12是20世纪发现的几百种拟晶之一,具有合金的某些优良物理性能。下列有关这种拟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法确定Al65Cu23Fe12中三种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B.Al65Cu23Fe12的硬度小于金属铁
C.Al65Cu23Fe12不可用作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材料
D.1mol Al65Cu23Fe12完全溶于过量的硝酸时共失去277 mol电子
1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HO,下列对其化学性质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能被银氨溶液还原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1mol该有机物质能与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
D.1mol该有机物质能与1molH2发生加成反应
16.近几年一种新型的植物甜味剂——木糖醇悄悄地走进生活,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木糖醇是
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踽齿、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等优点。木糖
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结晶,分子式为C5H12O5,结构式为CH2OH(CHOH)3CH2OH,下列有关
木糖醇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木糖醇与葡萄糖、果糖等一样,是一种单糖
B.已知木糖醇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说明木糖醇的溶解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C.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
第五篇:学校试卷分析
菓林小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组织形式
按照县教研室统一安排,我校于
11月9-10日进行了期中知识检测。本次检测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实行双对调监考,在杨河小学采用集中阅卷,确保考试成绩的真实性。现将我校本次期中考试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二、成绩统计
从成绩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教学质量还有待于大力提高,各年级基本上都存在不及格的现象,而且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有近乎满分的,也有个位数的。
各班各科成绩统计见附页
三、试题分析
1、语文
本次试卷在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突出学生全面分析、技能运用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测试。阅读、习作题的检测比较灵活;试题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各年级均注重了课外知识、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照样子写词语,组词、成语填空、课文默写和据课文内容填空这几项,学生都掌握得比较好,一般得分率都在80—90%以上;而分析运用能力题即阅读分析、习作,学生的得分率低于70%;有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得分率较低,四年级第五题“成语接龙”五年级第三题“想想填填,美词佳句记心间”既考察了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又考察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掌握及应用能力,以后各年级都要加强课外阅读。
2、数学
本次试卷所出的试题能依据课标和教材,覆盖面广,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地全面涵盖所学的数学知识,并综合应用。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的知识面多而广。尤其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本次试卷除五年级、六年级偏难外,其余年级试题难易适中。
3、英语因教师配备问题,这里及以下不做说明。
四、答卷分析
1、语文:
从上交的试卷来看,普遍存在书写潦草、不规范,横不平竖不直,尤其是低年级男同学,女生普遍较好。学生的使用标点符号意识淡薄,四、五年级五份卷的作文,整篇只有句末一个句号,还有一个连个句号也没有。
(1)语文得分率较高的有看拼音写词语、词语填空、形近字组词、多音字、按课文填空等,这与教师平常要求多读多背多写密不可分。
(2)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灵活性,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不能做到真正的内化,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像刚才说的五年级语文第三题,二年级第六题“我的作品”教师没有注重训练,学生失分率就偏高。
(3)学生的阅读面狭窄,课外书籍少,阅读量小,所以知识储备就少。学生的阅读态度不端正,有的甚至不做,阅读方法不正确,导致阅读能力不强,表现在对卷面上词语理解出现偏差,准确率不高,分析理解泛泛而谈,不够深入。
(4)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谋篇布局、选材立意等作文能力偏差,习作立意不新、语言不优美生动,只有骨感,没有美感。
2、数学
(1)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掌握较好,反映在填空题和选择题的解答上,正确率均在85%以上。
(2)大部分教师能把握住数学的特点,加强计算的教学,学生因计算丢分不多,但中高年级对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简便规律的使用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3)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较以前有所进步,只有部分学生在书写数量关系上出现错误;大部分学生均能正确列式,但有些同学失分失在计算上。
(4)少数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只用口算,不用竖式计算的现象还存在,造成计算出错,“粗心”仍是答题中的一大“顽敌”。
(5)由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够把教师教学的知识进行内化,因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不强,衔接性比较强的题目,少数学生得分率偏底。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各学科整改措施:
1、语文
(1)教师应当改进识字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低年级在加强书写指导,不仅要求学生书写正确,更要求学生写美观、写规范、写入体。抓好字词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联系生活学语文。每教学一篇课文,应当作一次阅读训练来要求学生,教师在教会学生读的同时要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师要在每一堂课中,适当加入拓展训练,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
(3)强化作文教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并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养成留心观察生活写日记的好习惯,要重在积累,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教师要对学生加强作文审题、写作技巧的指导,并要强化训练。
(4)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5)加强家校联系,关心后进生。注意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2、数学
(1)立足教材,扎根生活。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把数学基础知识夯实,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重视过程,培养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多做多练,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灵活的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3)加强数理教学,例如小数和小数部分是两个概念,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平时有部分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我们平时只是应该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器,了解其功能,并不提倡在作业中使用。
(4)加强基础,强化习惯。经常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审题、估算、验算、检验方法等。
(二)教导处工作改进措施:
(1)抓好学科单元测试,加强单元考试成绩的监控,强化过程管理,学校要公示各班各单元成绩的状况与变化,要审阅单元试卷和质量分析,让教师、学生心中有数,建立追踪制度,落实教师教学质量奖罚制度。
(2)抓教师课堂教学。要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准确把握目的、重难点,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教学堂堂清,克服惰性和随意性。课堂要精讲多练,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作业设置要符合教学实际,精心分层设计,忌千篇一律。及时批改反馈矫正、面批辅导与集中讲评相结合,做到作业日日清。对学生要从严要求,向40分钟要质量。
(3)在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让学习成为人生的一件乐事,让激励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让提高学业成绩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要把抓成绩的突破口放在抓好学优生的提高上、差生的转化上,采取鼓励、面抓、和家长配合,让成绩在50分左右的学生都能及格,缩小差距。
(4)保护与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养成适宜、科学、高效的学习习惯。如每天晚上预习新知、复习旧知识,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懂就问,与学生交流,向教师请教;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和练习册等。
总之,我们全体教师将认真总结本次期中考试的得与失,深刻反思,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我相信只要我们学校,全体教师端正意识,明确责任,按“扎扎实实抓常规、不移余力提质量”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将得到再次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