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基本上是整堂课以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为主。由于方法单一,所以学生课堂效率较低,从而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无从谈能力培养了。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也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认知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会学。自学能力是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二是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材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及时得到验证,从而增强学生的自学信心和激发学生的自学乐趣。
知识固然重要,但科学的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无异于拿到了开启知识的金钥匙。因此,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其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中等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在课本要求学生必做实验的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三、加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黑板粉笔,幻灯投影片,这些手段简便快捷,随时可以按照课堂情况书写内容,易学易用,经济高效。但有局限性,表现形式呆板、僵硬,不能展现化学中的微观问题,且容量小。而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电视、录像、实物展示台等现代媒体与计算机结合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
综合上述,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是极富发展前景的探索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活动,它的宗旨和任务就是促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军事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服务。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山西省吕梁市贺昌中学)
第二篇:浅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生化组赵荣宏2012年3月22日
我们的化学课堂,其教学模式大多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却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呢?1 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它强调“知识与技能”,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前面二者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将三维目标具体分解到各年级、各单元、各节内容之中,细化落实。教师要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教学效果越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角色去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挖苦讥讽学生,师生平等对待,教学气氛才能活跃、和谐。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技巧、技能: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的教学基本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如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善于等待,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教师如果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喜欢听,教学活动自然活跃、欢快,当然教学效果就佳。同时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恰当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于教学活动,可以避免学生长时间机械听课造成疲劳。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摆脱目前较陈旧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集思广益,长期不懈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和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步入新课改的正确轨道。
第三篇: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方法探讨
高中化学原电池和电解池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来源:科教导刊 2013年18期
显示汉语拼音
摘 要 原电池和电解池是高中化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常考重点、难点内容之一。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原电池和电解池对比教学、归纳教学以及直击考点教学的方法,详尽解析原电池和电解池相关概念,提高学生对本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极反应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电化学当中原电池和电解池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通信、照明、医疗等部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可缺少,成为高考常考的知识点。①②③从高考题型来看,主要涉及选择、填空、判断、推断、计算等形式。从知识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和金属防腐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反应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书写。命题过程中,题目呈现方式千变万化,涉及领域广泛,且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未来高考中仍是考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
意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推理判断思维、逆向解题思维,规范学生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概念,做到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本文总结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对比教学,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概念归纳教学以及直击考点教学,为广大同行以后的日常教学提高参考。④⑤原电池和电解池对比教学
原电池和电解池问题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老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相关比较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原电池和电解池差异,主要是概念上理解的差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进行系统比较,让学生清楚认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本质差别,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综合运用的能力,从容面对高考试题当中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综合考查题型。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概念归纳教学
每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原电池和电解池是命题的热点,各地的模拟题中这类考试题目比较多,难度差别也很大,有些甚至比较偏、怪,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高考题目形式千变万化,而对知识点理解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在教学中要以近五年高考命题知识点为指导,针对一些常见的题型做详尽的归纳总结,减轻学生的负担。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归纳。(1)概念的理解:找出原电池与电解池、正极与阳极、负极和阴极、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等概念的异同点,更好地把握知识点的运用;(2)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极反应的书写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丢分最多,经常失误;(3)计算:常见的有生成物分子式、结构
式、物质的量、化学方程式配平等相关计算的形式,通过计算,可以了解考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程度,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4)紧密联系生活:化学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手机、笔记本电脑电池充电放电,家用电器生锈等等,都跟电化学有关联。
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概念归纳总结,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由局部知识向网络知识发展,促使学生注重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广泛阅读课外知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原电池和电解池直击考点教学
原电池和电解池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必考的一个重点。直击考点教学法就是拿历年高考试题作为典例的教学方法,历年的高考试题也是考生复习最好的资料,通过对历年试题分析,针对性安排教学内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教学,关键是原电池和电解池辨析。下面就从试题区别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电极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两个方面做教学介绍。在实例中判定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具体理解满足原电池或电解池的形成条件;是化学能转换电能还是电能转换化学能;有没有活泼金属失去电子;有无金属单质电解析出等试题给出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判断电化学装置是属于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最终由学生总结:①电解池是一定要有外接电源,所以有外接电源的为电解池,无外接电源的必定为原电池。多池组合时,一般是含活泼金属的池为原电池,其余都是在原电池带动下工作的电解池;最活泼的电极相同时,则两极间活泼性差别较大的为原电池,其余为电解池;②阴阳极的判断,根据电极与电源两极相连的顺序判断,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电解池中的电极。其反应时,溶液中氧化能力强的离子首先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直接相连,该极上,溶液中还原性强的阴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或者电极材料本身失去电子被氧化溶于溶液当中;③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构成的原电池的两极,活泼金属做负极,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极。用惰性电极时,电解多种阳离子共存的混合盐溶液时,较不活泼的金属的阳离子在阴极首先获得电子而析出。尽管这两部分内容教材中都安排了演示实验,但这两个演示实验的外形相似,操作简单,因此印象不深,记忆不牢。对于基本概念的考查,没有窍门可供选择,只要能牢记和深入理解基本的概念,各种概念的考查都会迎刃而解。结语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它与其他各科看似不同,其实相通,不同在于内容,相通在于教与学的方法,究其根本,殊途同归,都应以学生为本,激发起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再辅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补充尽可能多的课外相关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本文所述,通过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对比教学、知识点概念归纳教学、直击考点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电化学相关的概念,掌握基础知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地结合和统一。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安排演示实验,指导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理解概念,总结解题方法,提升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注释
① 杨显维.谈谈如何区别高中化学中原电池和电解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5).② 冯雁.原电池及电解池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技巧[J].电大理工,2008(1).③ 徐自文.电化学考点解析[J].科学咨询(教学研究),2008(S1).④ 张淼玲.原电池电解池的区别与判断[J].教育教学论坛,2011(7).⑤ 岳长在.原电池电极的判断、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09
第四篇: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分析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分析
摘 要:本文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正确运用方可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多媒体教学的热潮下,教师应及时总结、回顾多媒体教学的问题和经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作用,辅助教学教育工作。
一、高中化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学校作为科学技术的前沿阵地,在教学和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运用到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以其特点和优势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新时期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集合在一起,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构建活泼的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1.明确课堂教学中各因素的地位和各因素的关系
高中化学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个方面。四个要素相互关联、合理配合,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要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要正确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材是学生所学知识的载体,多媒体是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工具。多媒体在教学中是创设学习氛围的工具,辅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多媒体教学的条件下,高中化学教学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只有正确认识四个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正确处理四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以传统的教学媒体为基础,以各种电教媒体为标志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来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感官,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在讲授枯燥的知识点时,可将知识点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形式表选出来,化枯燥为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难以操作、不好观察或者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时,例如CO还原CuO实验,让学生在进行真实实验操作之前观察模拟演示,熟习实验操作步骤和规范后,再进行真正的实验。以免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坏,引发意外事故,引发学生的实验恐慌心理。高中化学课程很大一部分是较为抽象的,学生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示,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分子的结构的课时,就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整个课时都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如果不管教学内容一味追求多媒体形式则会造成教学空洞、学生注意力分散的不良后果。
3.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及时、按时对各个时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总结是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多媒体可对所讲内容进行完善的保存,可随时调用,再现当时上课的情景,使学生脑中重现上课时的情境,巩固知识,形成条理清晰、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系统。另外,化学实验是复习课的中一个重要内容,复习化学实验知识时,如果每个实验都重新做一遍不现实,如果单靠课本回顾当时的情境太单薄抽象,利用多媒体模拟当时的实验,回顾实验内容及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规则,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在课前对所学课程提前预习,了解基本内容,上课听讲时有着重点。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复习巩固知识,回顾课上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4.要正确对待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味追求趣味性,而缺乏针对高中化学内容的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声效,花哨得好象幼教软件,当然,设计者的本意是想使课件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事与愿违,一些幼稚的画面或声音常引起学生的哄笑,反而扰乱了课堂秩序,影响了教学效率。还有无原则地增大教学密度,令学生应接不暇,纵然图文声情并茂,学生却经常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一道练习在屏幕上才显示几秒钟,就想让学生报出正确答案,操之过急;一段材料刚阅读一遍就指望学生能提取出关键信息,谈何容易!如果一味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5.要正确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来实现一个教学主题的计算机文档或软件。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多媒体课件在各种教学中被公认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判断,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多媒体的应用可将学习内容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建设活泼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丹红.“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谈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1,(02).[2] 潘国荣,刘芬.巧借信息“翅膀”,翱翔教育“领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辅助高中化学教育浅谈[J].网络财富,2014,(10).
第五篇: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概念课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高中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础,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本文针对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提出概念课教学设计思路的三点:确定教学知识脉络、学生认知脉络,巧妙设计建构概念的 问题 线索,注重知识严谨性。并对本教学设计在课堂实施后进行了几点反思。
关键词:反思 概念课 教法 氧化还原反应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础,充分掌握概念是 学习化学知识的精髓。只有让学生清楚准确的理解化学基本概念 理论,才能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规律。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他们对实验现象充满了兴趣,求知欲比较旺盛,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上。而化学概念由于抽象难懂,一些描述性材料枯燥乏味,学生往往会把学习化学概念视为畏途,并会错误的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
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是学好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如何使概念理论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本人针对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尝试对概念课教学的初步探究。
二、教学设计的思路
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强调以人为本,考虑到学生是否能够可持续性地 发展。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集体学习方针,使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采用探究式,小组合作,发散思维,联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交融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对概念新授课的教学设计,我个人遵从了一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确定教学的知识脉络,学生学习的认知脉络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对学习内容 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是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来达到的,而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播信息获得的。学习者在—定的情景下学习,或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经验同化新知识或通过“顺应”、改造、重组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理解、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基于上述理论,化学学习是建构性的,学生是化学 科学 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化学教学设计的目标在于通过对各种过程和资源的设计支撑学生的建构活动。因此,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概念理论教学的教学设计:首先 分析 教学内容的知识线索,确定教学的知识脉络;分析学生的已有概念与科学概念间的差异,确定教学过程中学尘的认知脉络。
通过对课标、教材的研读,整理出“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内容的知识脉络: 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通过学习h2还原cuo这个反应认识了cuo被h2所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这一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我设计了本课教学中学生认知的“五步”。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将“回顾四种基本反应-写出生成co2的四个不同类型反应”作为学生认知的第一步,目的是为了“温故”。
利用部分学生会书写出fe2o3+3co=2fe+3co2这一反应,评价是否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引出认知的第二步“化学反应分类标准”。
通过引导阅读教材p35页第一段,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及“氧化与还原的关系”,作为学生认知的第三步“从得失氧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上面的整理,自然 有学生认为“氧化与还原同时发生,对立统一”、“从得失氧的角度可以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针对这一观点,利用
c+o2=co2这个反应的判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突破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建立更加科学的概念,即:“从得失氧的角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仍不能反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第四步“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最后通过练习跟讨论,总结 出认知第五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上述对学生的认知脉络的分析可以用以下流程图表示:
(二)巧妙设计建构概念的问题线索,提供合适的素材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证据,激发学生质疑,求知的技能
心 理学 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 影响 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正如 教育 家克莱·p·贝德福特所说:“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地学习”。
本课以概念的“比较-归纳- 应用 -更深层次的比较-归纳-应用”学习为主,设置疑问就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 方法。在确定了教学设计的知识脉络和学生的认知脉络后,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的设计各种疑问。这些问题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教师更要认真地帮助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贴近概念,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的探究更深入。1.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
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等等。例如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基本反应类型分别写出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在评价中可以利用学生写出的fe2o3+3co=2fe+3co2这一反应设疑:fe2o3+3co==== 2fe+3co2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初中化学所学的反应分类方法有局限性,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目的。这样做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
2.在关键处设疑
众所周知,中学化学教学中注意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率是极为重要的,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c+o2==co2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这时学生们各执己见,有些认为不是,因为这个反应中只有氧的得到而没有失去;有些认为是,因为c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有氧化必定有还原,氧化还原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利用这个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突破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开始寻求更加科学的判断标准。
3.在重点、难点处设疑
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的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教师此时所提的问题也应当是经过周密考虑并能被学生充分理解的。例如在学生无法用得失氧的观点解决“c+o2==co2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个问题时,可以设疑引导:标出c+2cuo=2cu+co2、c+h2o=co+h2、c+o2==co2这3个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然后看看是否能得到化合价跟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对化合价改变的 研究,自己得出化合价跟氧化还原反应的各种关系结论。对教材中重点、难点问题的释疑,教师可以视不同情况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可以从联系旧知识入手进行启发;可以增设同类,对比启发;可以指导读书,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也可以从直观进行启发。同时,仔细把握教材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三)注重知识概括的严谨性,充分挖掘知识的内涵
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自己归纳概括中应注重概念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一丝不苟的态度跟严谨的科学研究习惯。并且要学会挖掘概念的深层含意,找出概念中的重要字词,通过重要的字和词去把握概念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