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议把戒尺还给老师
又话“把戒尺还给老师”
古代私塾教学,老师都习惯拿一个戒尺,以便有学生不好好学习打手心。两千年的教学,一代代的名流大家几乎都是在这种戒尺的威逼下,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日后成为历史名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在60多岁的一个晚上还做了一次因为不好好学习被父亲好打的梦。这个事实足以说明,苏轼在儿时的学习中也曾经的淘气,也曾经得有荒废学业的情况,同时也有力地说明了苏洵在教育儿子时是如何的严厉,如何得让儿子刻骨铭心。自己小时候也是很不情愿去学校学习,总是想这法子的逃学,以至于常常受到母亲的责打。不仅我本人,几乎所有的家长把孩子叫到老师那里时都说同样的一句话——“不听话,就打”。甚至有的家长生怕老师不尽力,还要补充道:“老师就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只要能教育好孩子怎么打都行”。我是挨过老师好多次打的,虽然自己还算不上淘气,只是学习不尽力罢了。就我挨打的经历来说,为了防止被打,总是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在这种威逼之下,我也相对多学了一些知识,并最后促成了我的成功。
对于孩子来说,玩,是他们的天性,而恰恰此时就是他们学习的最佳时机。作为孩子,他们不会像我们大人一样理性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回忆一下我们小时候对待学习的态度就知道了。所以,这个时候,适度的高压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鼓励教育、说服教育很多时候无法做到的。现在的社会讲究以人为本,于是就出现了一批歪曲“以人为本”的人,他们认为对孩子不能打不能骂,不能伤孩子的心。殊不知,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教育方法,我们不能因为有些落后地区或某些城市里出现了一些对学生实行不当的体罚,就“一刀切”的认为体罚没有任何的教育价值。走极端,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恰当的。有的人可能还要说,以前的孩子都是好几个,现在大部分都是一个,怎么能舍得让孩子受委屈呢。简直是糊涂至极!以前孩子是很多,但有几个家长不是同样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退一步讲,即使以前的家长
不像现在的家长爱孩子,那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谁都知道,现在的家长更应该重视孩子的教育,更要为他们的将来着想。为了他们此时的舒坦自由,而严重影响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有效性,甚至惯坏了他们,帮助他们养成了不负责任、目无尊长、懒惰成性的毛病,就是他们的期望吗?我想没有一位家长会这么认为的,但很多家长都在爱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这样做着。小树要长大,需要经过不断的修剪。修剪就意味着伤害它,就意味着可能会给它带来痛苦,可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应该的。然而一遇到自己的孩子被修剪各种毛病时,疼痛的孩子或者装作委屈的孩子喊痛时,家长就不干了,要么老人骂自己;要么家长骂老师或打老师……
在近20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遇到不少学习不自觉、思想品行又差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无畏无惧,明目张胆的跟老师对着干,因为他们明白一点:老师不敢把他们怎么样。有的家长还会做这样的学生的坚实后盾(渐渐的我也明显地感到学生的出格表现往往跟家庭教育的偏颇有关),回味了老师对自己孩子的一次批评而找关系给老师填堵或者利用报社关系恶意攻击老师,甚至有的当场给老师一拳。作为老师看到这样的家长,寒心啊!所以我一直称现在的教育是掣肘的教育。作为老师,凭着对孩子负责的心,只能顶着被学生不理解、被家长威胁、被媒体社会谴责、被学校当替罪羊平息事端的风险进行教育。
孩子确实需要更多的鼓励,确实需要必要的、较多的说服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适当的惩罚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尤其对自觉性非常差的学生,有一个戒尺,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我认为适当的惩罚与到位的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效果会更好。为什么好多学校中调皮捣蛋,被称为混子的学生到了部队就变了一个人似的?我觉着很值得我们思考。希望能把戒尺再还给老师们,希望更多的人在讲究“以人为本”的时候,也考虑到老师也是人!
吉教办字„2015‟84号
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5年普法依法治教工作要点的通知
井开区社会事业局,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
现将《吉安市教育局2015年普法依法治教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吉安市教育局 2015年5月14日
吉安市教育局2015年普法依法治教工作要点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六五”普法规划和“十二五”期间依法治市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普法依法治教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省依法治教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紧紧围绕“三个形成、四个基本实现”目标,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努力开创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的新局面,为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法治吉安”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1.突出抓好以宪法为核心重要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据市普法办部署,重点学习宣传立法法、行政诉讼法、环境保护法、预算法、著作权法、保守国家秘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禁毒法和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以及2015年新颁布或修订的有关重要法律法规。深化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2.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教职工法制宣传教育。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推进党委(支部)中心组集体学法和公务员学法制度,确保领导干部、公务员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4次。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工作的通
知》精神,把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重要内容,并通过专题培训、法制报告会、研讨会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位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10课时的法制培训。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教职工年度网上法律知识学习和考试工作。
3.重点推进青少年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确保中小学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确保中小学法制教育每学期不少于3~4课时。加强学校法制课教师、法制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开展以宪法为主题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模拟法庭”、参观法治教育基地等现场普法活动,多形式做好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普及工作。
4.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基层调研,制定《关于推进全市依法治教的实施意见》。配合开展好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法律进学校”的内容、形式和载体,注重校园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结合。积极参加全省“百万网民学法律”网络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以及各项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组织开展好系列宣传活动。
5.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认真做好“三单一网”工作,严格规范执法职权、执法依据、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制度。继续做好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和清理工作等工作,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大教育信息公开力度,强化招生、收费等热点信息公开,增强权力运行等信息的透明度。
6.切实抓好依法治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精神,制定《关于全市教育系统普遍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推动中小学章程建设。指导学校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学生安全事故等敏感问题,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依法保障学校、教职工、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江西省第二批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7.认真完成“六五”普法各项任务和“七五”普法规划工作。对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做好查漏补缺和巩固提高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全面系统总结“六五”普法,积极组织策划“六五”普法经验和成效系列宣传活动,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以创新精神起草好“七五”普法教育规划。各地各校要积极献计献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8.进一步加强普法依法治教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普法教育领导机构的作用,明确责任,制定计划,完善措施,真正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把普法依法治教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把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促进普法依法治教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要注重发现和培育新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诙谐短文两则
某日的某条路上,一学生为老师撑伞,路人说现在的老师真没师德;学生遂自己撑自己头上,路人又说,现在的小孩真不懂礼貌,老师没教育好;然后老师帮学生撑伞,路人又说,这孩子一定有来头,老师趋炎附势;算了,老师自个用吧,路人又说现在的老师真没爱心;把伞收了吧,路人又说,这么热,有伞不用,傻瓜老师一个!
小学生日记:今天上午,风和日丽,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公园去春游。太阳公公朝我们微笑,小鸟也向我们问好。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开心极了。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一会走在队伍前,一会走在队伍后,时刻照顾着我们。太阳越来越晒,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得满头大汗。我看到王老师的脸晒得红红的,汗水湿透了衣衫。可她顾不得擦一下汗,一直忙着照顾我们。我想:王老师那么辛苦,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呢?有了!我拿出包里的阳伞,走到老师身后,说:“王老师,让我来为你撑伞吧!”王老师转过头来,看见我举着伞,眼眶湿润了。她感动的说:“谢谢你,小明!可是老师不能让你撑伞!因为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人民教师应该为学生服务,不能让你为我服务!”我说:“没关系,我是觉得您很辛苦,自愿为您撑伞的!”王老师语重心长的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不能这样想,时代变了,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你这种想法是会被时代淘汰的!”看着老师的眼睛,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说:“我错了,王老师,我不会再为您打伞了!”王老师欣慰的笑了:“这才是好孩子!来,让老师为你打伞吧!”“恩!”我高兴的走在老师前面,让老师为我打着伞,觉得自己又长大了一些,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其他同学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路边的花儿正在绽放,就像我们此刻的师生情……第二天,老师为我打伞的照片被刊登在了报纸上,标题是----小学老师区别对待:仅为送礼
第二篇: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三省教育还校园一片阳光
学习时间:2011年10月15日
学习地点:西区电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主持人:张继成中心发言人:吴延梅
记河南省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 会议简介2010年5月16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总结暨引领式教学法成果展示会在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召开。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及国内教育界数十位专家以及10多个省市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上午我们聆听了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校长贾建设关于引领式教学的专题报告现场观摩了引领式教学、三省教育的公开课参观了第十九中学校园下午是引领式教学专题汇报及专家点评。基本情况和江苏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和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相似处于城乡交汇处的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也是从薄弱学校通过教育改革逐渐摆脱生存危机逐渐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学校领导面临多方面的压力针对学校工作实际提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不让一个学生流失。的口号根据教师的为难情绪提出了你想让老师怎样教自己的孩子你就怎样教别人的孩子的口号实施了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学习、行为的双轨自救策略。
一、引领式教学 巧引善领把课堂还给学生 引领式教学旨在通过教师的目标引领思维方法引领习惯引领状态引领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我看过他们各科教学设计其基本流程均为呈现目标-问题预设-知识铺垫-教材解读-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堂作业。这七个环节涵盖了教师备课、上课的全过程。引领式教学 实施目标直接指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在我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课堂教学中课文翻译环节课堂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1自由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出重点、疑难字词。2小组交流解释重点字词互助解决各自的疑难问题。3展示字词组代表展示组内字词解释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板书重点字词。4展示翻译选一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引领解答。各学科在对学生学习的引领操作上大致都有四步骤即阅读理解-合作交流-问题展示-解答与引领这样的学生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的各个板块。由此看出引领式教学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真正突出学生的自学、自我探究而教师主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但是听完专题报告参观完观摩课总觉得引领式教学是体现了新课堂理念是有效课堂的有益尝试但总觉得有为研究而研究为模式而模式研究不够深入之嫌。
二、三省教育让习惯成为自然还校园一片阳光 靠近阳光就会感到温暖 推开了窗就会看到蓝天。播下一粒种就会收获希望 有一个好习惯就会成就明天。啊每日三省 你使我懂得了敬老尊师 学会了为人处事 你使我规范了言行举止 拥有了优良品行。啊每日三省 你是我远航时前方的灯塔 照亮了我的航程 你使我养成了好习惯 伴随我成长引导我前行 这是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的校歌《三省之歌》的歌词当我在5月16日一进校园就被这活泼欢快的旋律所吸引被这朴实真诚的歌词所吸引被干净朴素整洁的校园环境所吸引被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
布置所吸引。原来这个学校的真正特色在这里在三省教育 油田十九中面积不大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从教学楼再到操场看不到一点纸屑、塑料袋、烟头等垃圾也没有看到一块痰迹和口香糖残渣。再就是学校里四处可见的墙面标语。有一些标语上面还有学生的姓名、照片原来这是学生在三省教育中的体会和感言。如 把小事做不小凡事做不凡。在反省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未来的大事。今日做好三省成就未来人生。不孝敬父母的人忘了他是从哪里来的也忘了他们将去何方。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用学生自己的话做标语这是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的一大亮点。这些标语语言朴实、简单但在朴实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走进教室便可看见教室后黑板上方醒目的校训省吾身成小事善为人以及他们曾经的四阶段教学法的口号做到两先两后实现堂清日结。教室前方是他们的课堂理念你讲我讲快乐课堂。你争我抢放飞梦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是古代先贤对自身行为习惯的反省。没有反思何来进步三省教育的具体实施就是引导学生每天要提醒自己做好三件小事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今天我随地吐痰了吗今天我随手丢脏物了吗今天我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吗这是学校最先设计第一个每日三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丢垃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自我对照反省。第一个三省内容形成了习惯就做第二个三省、第三个三省......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愠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三省教育学生学会做小事做凡事管小事成小事悟小事。思思做做做做思思在反思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学校在每天早上上课之前设置10分钟的三省晨会。晨会的一项任务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学生背诵熟记三省教育的内容另一项内容是在各个小组组长的负责下学生围绕昨天的行为进行反省、评价。班级每周要上好三省班会课班长和班主任要对上一周的三省情况进行小结对表现好的、比以前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励没有做好三省的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变。本次活动中我观摩了两节三省班会课其中一节班会程序一般是这样的
一、检查衣冠、桌子等
二、齐唱三省歌
三、反省上周过与失一分钟
四、自由发言
五、互相表扬班内的好现象
六、见到的班内的不好的现象
七、小组讨论评选本组内在三省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
八、班委总结
九、班主任总结。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简单的事天天做就成了不简单容易的事坚持做就成了不容易。我觉得这样的班会不摆花架子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初三3班的三省班会课 班主任陈守信老师用他的智慧及时捕捉班中的细节进行引导能够真正起到春风化雨将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引向正确的轨道之作用。每个月学校要召开一次由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的三省教育交流会讨论本月的三省教育情况制订下一月的计划与目标。学校还要开一次三省总结表彰会评选三省优秀生颁发三省优秀生荣誉牌在表彰会上将被表彰的学生家长请到会上一起受奖家长们都满怀喜悦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分别设计不同的三省教育内容。一至六年级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一至六年级的三省侧重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七年级是学生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非常时期因此七年级的三省侧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八年级的三省侧重于学生的意志品质、感恩、孝敬父母方面的教育九年级的三省侧重于学生诚实守信、理想前途方面的教育。另外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写三省日记。班主任从批阅学生的三省日记中发现亮点和问题并把亮点和问题收集起来通过晨会、班会、校广播站、宣传板报、升旗仪式等及时反馈出去影响教育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见贤思齐见不贤
而内省。教育是什么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常言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成就人生。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但养成良好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烧开水烧烧停停谁是不会开的。只有坚持烧下去一直烧到100℃才能形成稳定。就这样三年以来三省教育在十九中扎扎实实的进行着。从校园的环境、到教室的布置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到课堂气氛能让你真切的感受到第十九中学三省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用贾校长的话说自三省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教师以身示范为人师表全体学生文明守纪积极参与初步形成了拾金不昧、讲究卫生、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了校风校纪的根本性转变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三省教育使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成为中原大地上德育育人、科研兴校的一朵奇葩。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原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对油田十九中实施的三省教育十分赞赏他在为三省教育题词时写道选题好立意深弘扬传统美德理念新操作实培养良好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着为孩子一生负责的火热的心三省教育在学生心田中播下了行为习惯的种子点点滴滴都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习惯成自然从细小的方面对学生加强引导、注重内化使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断地走上新台阶逐渐成为走遍天下都让人放心的人。是三省教育让学生净化心灵、规范言行、塑造品质为理想插上翅膀使第十九中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第十九中学带来一片阳光灿烂。
东王店小学第二次集体学习内容2011年10月15日学三省,见行动
第三篇:《把童年还给童年》读后感
《把童年还给童年》读后感
文/王玉宏
李镇西的《把童年还给童年》讲诉了童年本应是纯真、浪漫、幸福的,可现在的孩子幸福吗?这值得我们深思。
感知美好,感知幸福确实是一种能力。为什么小时候的孩子爱笑,容易开心,听到音乐看到画作都有无比的喜悦?本应该帮助孩子一直拥有这种能力的教育从何时起已经成为每个人感知幸福的障碍了?
当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崭新的,好奇的,他们渴望用自己来感知世界。成年人应该满足和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感受自然感知艺术,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
孩子们需要自己触碰世界,也就是自己了解社会规则。苍白的说教对他们没有价值,只有通过亲自体验,才能知道如何适应集体,也就是社会。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问到是否可以不上幼儿园时谈到: “我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学习要多思考,仔细观察大自然。”
孩子们需要在个体初判世界时获得安全感。孩子们需要感受安全,社会的安全,家庭的安全,探索世界的安全,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要求一个安全的自由思想的环境。蒙台梭利谈到,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童年的不幸造成的。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中,儿童才
有可能发展自己。
教师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领路人,也同样构建了孩子的世界,但是孩子的生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我们有照顾他们的责任,需要把属于孩子的童年还给他们。
第四篇:把游戏还给孩子
把游戏还给孩子---由潘月娟博士讲座想到的··· 避开江南连续的暴雨,在栀子花飘香的日子,我们一行33人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尽管只是短短的几天,收获却是如此丰厚。且不说局领导的高屋建瓴,为提升区域幼教质量可谓煞费苦心。细数短短几年我们这些做幼教的所经历的培训,可谓都是饕餮大餐。从浙师大到华师大,又到北师大,几番培训,几经洗脑,其目的只是一个,提升园长队伍素质,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而此番北师大之行,更是感叹至极。
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先生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把《国家十二五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给我们做了系统解读;而北师大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楚江亭教授提出的幼儿园规划问题,一定会拨开园长的迷津,使我区幼儿园从“规范—特色—品牌--精品”,提升文化内涵,而他所带来的全新的体验式培训模式,也会走进幼儿园的各类培训活动中,让更多的教师受益。还有谢志东教授等在此不一一赘述。参与此次活动的这些园长、教研组长放下繁杂的幼儿园事物工作,放下牵挂的家庭生活,静下心来学习,看她们上课时专注的表情,积极的参与,足以让我感动。
潘月娟是此次培训教授中最年轻的博士,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羸弱,我似乎看到了冯晓霞教授的年轻时代,一个文文弱弱的小女子,给我们阐述的《基于游戏的儿童观察与评价》,让我对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我们一直困惑于儿童的发展评价,潘博士提出的游戏中评价儿童的发展水平,让我豁然开朗,我再一次体会了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把游戏还给孩子就是一个真理。但现实中,我们不断地提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方式,但在真正意义上,并未得到重视,重教学轻游戏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有很多幼儿园在环境上创新为游戏开展提供支持,也有幼儿园充分挖掘农村资源,为游戏开展提供平台,但游戏较其他课程仍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思考一:如何保证游戏时间? 《浙江省保教指南》明确规定了幼儿的游戏时间,但是现实中,却依然很难保证。现状一:游戏时间首尾型。在幼儿园一日作息表上,将游戏安排在来园、离园时段。(冬天情况)从一日活动时间比例统计,游戏的时间得到保证,但是对孩子个体而言,个体游戏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
现状二:游戏时间统一型。一日活动中,小、中、大班游戏安排的次数相同,游戏时间的长度也一致。(不同年龄幼儿的表现)
现状三:游戏时间压缩型。将游戏时间大量用于游戏前的组织和游戏后的评价,真正属于孩子游戏的时间被挤压得少而又少。(刚拿出玩具摆放好“我们下班了”)对策:
对策一:游戏时间有效安排。合理安排并保证每一位幼儿参与游戏的机会。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有充分的“参与权”、“话语权”、“主动权”和“选择权”。
对策二:游戏时段有效调整。不同年龄的幼儿因其经验、兴趣、注意力特点的不同,游戏时间和频率的安排应体现年龄差异、因班而异。比如:单位时间大班的游戏时间安排可以长一些,小班的时间可以短一些;游戏频率小班要高一些。对策三:游戏环节有效分布。自主性游戏的组织功能只是协调游戏场地、了解现有的游戏材料是否符合幼儿当前的游戏需要,教师的组织尽量要简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游戏的过程。让孩子在准备开始游戏时期待,但不忐忑;在进行游戏时愉悦,也可能兴奋;在结束游戏时回味,同时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游戏。
2、如何把握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潘教授的讲座中提出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等不同游戏的价值,而我们的现状中,教师往往过分强化了游戏的学习功能。
现状一:学习性区角等同于游戏。如:区角活动以学习为线索,有语言区、益智区、美工区等,目标明确、材料结构性高、玩法固定规范,认为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区域和内容,区角活动就是游戏。一日活动中不再安排游戏了。现状二:学习主题的开展与游戏分割。教师一面将幼儿的游戏与教师预设的活动分割、感叹主题开展中幼儿没有生成,一面在游戏中又忽视孩子有价值的生成内容。
对策一:根据实际合理定位区角活动。比如: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以集体的学习活动占了一定比例,那么区角活动就应该定位于游戏;如果以区角活动来补
潘月娟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杂志学前教育的旅程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多篇著作在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等杂志上发表。
刘占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员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院学术员 访问学者导师。曾主持和参与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 多向全国重点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课题 出版多部著作 论文百余篇。
第五篇:把班级还给学生
读《把班级还给学生》有感
铁营子小学白冰
内容摘要
当听到学校安排我做班主任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是焦虑,真怕自己无法做好班主任这一工作。但在焦虑过后,也有一阵欣喜,毕竟可以和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和学生一起分享我对学习、对生活的理解。但是在欣喜过后,确是一番沉重的思考,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班主任的人,怎么才能在班主任之旅的初始做好准备工作呢? 关键词:规划了解幸福思考
正文
读《把班级还给学生》有感
当我拿到郑立平所著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这一本书的时候,似乎我对班主任的准备工作方向有了几分把握。本书作者郑立平通过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为我们展示了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从几方面入手,虽然这是他结合他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所带班级的情况所写的一本书,但是对我这个新手来说还是有很大启发。下面我就主要来谈谈在班主任准备工作阶段的感受。
一、了解自己和学生
作为一个新手班主任,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否胜任班主任一职?”那么此刻先从了解自己开始,自己是不是有这种潜力做好班主任。回想自己的求学生涯,也曾做过班干部,也曾帮助班主任处理过
各种事情,如果说这个条件能算是自己做好班主任的潜在因素的话,我想先跟自己说的是:自己应该可以做班主任,而且应该能够做好班主任。这也是在本书的第一章提到的“学会欣赏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怎么会完成好这项工作呢?当然这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还要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强化自己的优点。
当然,了解自己还不够,更多的是要了解学生。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集体,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只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工作中了解学生是丝毫不稀奇的事情,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通常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但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又有点差别,教学工作我们更多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的原有知识情况等有关学习的内容。而班主任确不只这样,必须还得了解学生的其他状况。比如说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家庭环境等等因素。在班主任准备工作阶段,从拿到新的学生名单的时候,就应该要透过学生的档案或者家访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当然这份了解还要延续在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透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反应,来更加深入了解该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毕竟学生的是在成长的,初始的情况不代表一成不变。
二、规划班级工作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此可见规划是多么重要。在该书中也一再提到“班级工作规划”,一份良好的班级计划可以让自己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游刃有余。在该书的第一章的《运筹帷幄之中——制订好工作的计划》一部分中,给了我很大的提示。它提到了班级工作计划应该以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为时限,以学校班级的工作计划为依据,然后结合自己班级的特色,班级的奋斗目标、师生基本情况、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具体任务与活动安排入手来制订适合自己班级的工作计划。当然在这份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师生必须共同参与。我们学校是一所小学,小学生在自我意识上有着很强的叛逆性,如果班主任还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设想为班级制订工作计划,势必在学
生中不会有很大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规划班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家,这样班级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现实工作中许多班主任工作不是没有工作计划,就是计划只落在了书面之上,甚至许多班主任的书面计划还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领导的交给的任务。如此这般,班主任工作不仅没有思考成分,没有创新意识,而且班主任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应付领导检查的机器。许多该想的没有提前想,该做的不去提前做,临时抱佛脚,必然导致工作的盲目和无序,也难怪老师们喊累。教师工作要想“运筹帷幄之中”就必然要“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主次,有先后,有顺序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让学生和自己感到幸福
规划完班级工作,我们应该抱着怎么样的信念来开展班级工作呢?借用本书中的作者提到了他们的班级是幸福的班级,学生是幸福的人同时也是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人。我们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和自己感到幸福。何谓幸福?我想借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曾经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这是人的需求,也是人自我实现的一个阶梯。我姑且把它认为是人感到幸福的基础。
好习惯成就好教师。郑老师提出教师要养成几个习惯:阅读的习惯、反思的习惯、放权的习惯、规划的习惯、研究的习惯、施爱的习惯、合作的习惯、关注细节的习惯。如果我们每位班主任都能养成以上一些良好习惯就一定会增强教书育人能力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促使教师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并不在于他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和过硬的本领,更多的在于他有着教育教学的良好习惯,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自然的习惯成就了一个个优秀的教师,成为优秀与平庸的标尺”。
要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做了认真的思考,进行了细致的谋划,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发生了什么事都先反思自己的不足,想出改进的办法,而不是去抱怨环境,抱怨他人,时刻准备着以良好的心态从容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怎么不会体会成功的喜悦与职业的幸福呢? 参考文献:
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