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一课时
词语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39个生词的音、形、义,并 能用重点词语组词造句。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讲 解,学生课后巩固练习的方法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使学生 能够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会话以及工具书的使用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词语的音、形、义。教学难点:使用重点词语组词和造句
教学手段: ppt、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模仿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请大家谈谈,你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样一个人?
二、讲授新课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抽读词语,小组读词语。
2、教师领读词语,每词语三遍。
3、学生齐读词语,然后小组读和个人读。
4、板书词语,重点词语的含义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并让学生组词、造句,再将句子板书在黑板上。
三、词语讲解: 均等
【释义】:平均;相等。
如:机会均等
争夺冠军的两名选手得胜的机会均等。
人人价值均等,但每个人又各有所长。
我们赢或输的可能性均等.把一个西瓜切为均等的四块。
公平是法律之下人人均等的观念.人人机会均等 模式
【释义】:1.事物的标准样式 如: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
发展模式
该国的宪法提供了他国效法的模式。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与你们的不同。
为什么作家都遵循一个模式写作呢 ?
同义词——形式
汲取
【释义】:吸取
如:汲取经验
汲取营养
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从土壤中汲取水分。
我们从这场灾难中仍不断汲取教训。
笑对自己的过失,从中汲取教训,并引以为豪!欧洲的艺术家从艺术中汲取了许多思想和灵感。
同义词——吸取、吸收、摄取、接受
榨
[1]压出物体里汁液的器具:油榨、酒榨、榨床。
[2]用力把物体里的汁液压出来,引申为逼取他人的财物 如:榨油、榨取、压榨。我每天早晨给你榨鲜橙汁!
我感觉我的感情被榨得一滴不剩了。
可是他没有料到她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有赖
【释义】:1.有言要依靠。
如:学生的成功,有赖家长与教师团队的衷诚合作。
这家餐厅不加服务费,所以侍者们有赖小费收入。成功的获得有赖努力。推敲
【释义】:比喻反覆斟酌、考虑。
如:那是一个重要文件,他正在推敲用词。
这个命题经不起仔细推敲。仔细推敲 同义词——琢磨
精通
【释义】:对学问、技术或业务有透彻的了解并熟练地掌握。
如:精通医理
精通外交
要想精通英语就必须刻苦努力。
我敬佩那位精通兵法的将军.他精通四国语言.同义词——通晓、精晓 反义词——略懂、粗识
压制 【释义】:竭力限制或制止 如:压制批评、压制自己的悲哀
他们无情地把反对他们的方案都压制下去了。
她压制住自己没有提他的名字。
持之以恒 【释义】: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如:爱情能持之以恒才是好事。
你若能够持之以恒,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学会。
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见。
知识是个封闭的富矿,打开它的钥匙是持之以恒的努力。★阿拉伯
同义词——锲而不舍、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坚持不懈
反义词——半途而废
行之有效
【释义】: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
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如:推广广播体操;是增强全国人民体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他们希望把罪犯用行之有效的老办法监禁起来。
那个驯马师掌握了行之有效的驯马技巧。同义词——卓有成效
根深蒂固
【释义】: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如:人人都应该努力工作这个信念在我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
治愈根深蒂固的病一般来说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目前的时代,真理是那样晦暗不明, 谎言又是那样根深蒂固.人们偏见的根深蒂固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
反义词——摇摇欲坠
要素
【释义】: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
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 人物、环境、情节是写小说的三个要素。
想像力和勤劳是成功的要素.。镁是植物生长的营养要素。近义词——因素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共学习了39个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特别是动词及形容词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同学们在课后多加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词语)
要素
【释义】: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
如: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是写小说的三个要素。
想像力和勤劳是成功的要素。/ 镁是植物生长的营养要素.近义词——因素
六、作业
1、用重点词语造句
2、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课时
初学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培养默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办法达到
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能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突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教学手段:PPT,插图
教法: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
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你怎么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板书课题: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首先教师范读,然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齐读式、分小组读)。(1)把不认识的字、词勾画出来。
(2)标出每一自然段的序号。
(3)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谈自己的体会,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多加鼓励。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预设问题,然后逐段讲解: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6)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三、课文小结:
本节课以阅读课文为主,要求学生基本上理解课文大意,并且能够按照课文顺序复述课文大意,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区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5)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6)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三课时
深学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并能复述课文。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结构和重点句型
教学难点:使用重点句型造句。
突破方法: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教法:引读法、讲解法、启发式、问答式
学法:自读自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看看他到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提醒归纳总结,然后熟读课文并介绍课文结构,最后使用重点句型造句。
二、讲解课文
文章结构,全文14自然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4——9自然段)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其所引发的创造力 第三部分(10——14自然段)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提出论点。
(一)问题研究:
1为什么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2“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二)熟读课文,研究问题:
1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这一点为什么很重要?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才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1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
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2第一问,创造性思维必须的要素有:一是渊博的知识;二是运用知识不断探求新思路;三是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
第二问,因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不是伟人名人才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
二、准确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一问,主要论述怎样拥有有创造力的问题。
第二问,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第三问,关于创造性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把握。
四、布置作业
1、口头作业:熟读课文。
2、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准确把握作者的思路:
第一问,主要论述怎样拥有有创造力的问题。
第二问,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
第三问,关于创造性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把握。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四课时 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课文进行一下巩固,掌握课后的练习。
过程与方法: 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中讲解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用脑,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学重点:练习1.2.3题 教学难点:练习1题 教学手段:小黑板、教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
学习方法:讨论法、模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内容,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课文进行巩固学习。
(首先回顾课文内容,然后与学生一起做课后练习)
二、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1A
2B,B
3B,B,B
4B
二)1根深蒂固 2锲而不舍 3一事无成 4不言而喻
5孜孜不倦
三)略
四)指定词语回答问题:
1总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
2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子和新方法,要依靠创造性的思维。
3要是你能做到这些,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
五)选择题:1A 2C 3A 4A,C 5B
6C 八)作文
创新让人进步
三、小结:本文通过练习对课文进行了巩固,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对学过的内容进行练习。
四、板书设计:把课后练习答案板书在黑板上
五、作业:
1、用课后练习二、三、四。
2、熟读课文。
第八课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五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按照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用汉语会话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把话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交际会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用话题引导学生开口说话 教学难点:进行交际会话。
教学方法:引导法、模仿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用交际话题内容来导入新课。
二、按照话题进行对话:
把话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口语交际。
话题: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
二、小结:
本课通过口语交际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经常使用汉语,喜欢汉语。
三、板书设计:
把口语交际话题板书在黑板上
四、作业:
1、下来多观看汉语电视节目,多说汉语;
2、预习新课。
五、课后反思:
第二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标
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和判断人有无创造力的根据。
2、学习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
3、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教学重难点
1、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2、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画“”,提问: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2)由多种答案揭示课题并板书。
2、自学课文
(1)初读课文
A、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约翰
B、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一事无成持之以恒
推敲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
(2)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A、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B、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3、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
A、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B、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2)分组讨论交流
(3)讨论: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那些条件?举了那两个例子?
(4)讨论: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吗,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
(5)朗读课文,讨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6)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论点,小结课文。
4、拓展练习
(1)出示图形“”“”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2)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用“1+1=?”讨论,找出不同答案。5、小结课文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朗读课文
(1)简单介绍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2)读读、找找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是什么?(如有困难,教师可作简单分析)(3)找到文中精彩的部分读读体味。
(4)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小结课文,讨论“探究·练习3”
4、练笔
以“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为内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板书
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多元思维
1+1=? 放飞想象
第三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汲取模式根深蒂固渊博驾驭锲而不舍 ......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富于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
(2)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
(4)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整体感知
课文是一篇议论文。阅读全文,指出作者着重论述了什么观点。
请完成本课的结构层次
重点感悟
认真研读课文第4-8自然段,请你从中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
(1)作者认为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两个要素?
(2)为了使自己提出的这两个要素让读者接受,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
学习质疑
第四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完成1——6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节选)
①“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生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须的要素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以后,也可能出现在六个月以后,六年以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造机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工。而硬币打造机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面积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造机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发生什么反映。”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作者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呢?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要素?请分条概括。.4.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⑤、⑥两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5.如果把第②段划线句子改成“创造性思维有如下必须要素”好不好,为什么?
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说“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本文中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试结合你的体会谈谈看法(2分)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 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②“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这几句话我们看见了两千四百一十九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的样子(读《孔子世家》)。③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里汹涌的波涛(读《冰岛渔夫》)。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个最现实的人也能像孙猴子一样可以入地腾空。书,什么不给你呢?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④。给城市的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的人以城市的豪华。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的冒险故事,年轻的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的经验。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⑤从(⑥)到文明,从(⑦)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真是这样,读书愈多,应当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因为那样⑧,可以经验得多,见闻得广啊!小气的人该会大方一点,狭隘的人该会开旷一些。“学问就是力量!”有人这样强调说过。自然,也还是有俗不可耐的读书人的,正像有博雅的文盲一样。但原有博雅的人再多读上一些好书呢,我想他会像纯钢之出于生铁,更近乎炉火纯青了。因而有了黄庭坚“三日 ⑨不读书,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和梁高祖“不读谢玄晖(南朝齐著名作家)诗,便觉口臭”那样的话。
读书吧,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8.按要求补充论据。
(1)给分论点“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仿原文“读„„”形式。
(2)给分论点“书,什么不给你呢?”补充一个道理论据。(仿文段此论点后的表述方式)
9.从总体上看,最符合文段思路的一项是()
A.逐步深人B.分别介绍C.由分到总D.正反比较
10.古人形容“多”或“少”,均爱用“三”字,例选文中的⑨⑩,另还有什么“绕梁三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多数或少数的成语、俗语、典故等。并说说这样的论据有什么作用。
举例:①②
11.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实践,说说你对书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2.①要积累知识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知识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4.第五段讲的是印刷机和排版术的发明,第六段讲的是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发明。这两段都是举例论证,证明了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不好,因为原文中用设问语气更能吸引读者,形象生动地引出论点,如果改为“创造性思维有如下必须要素”就不吸引人了。
6.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7.最后一段:读书吧„„可以打开。
8.与原文中表述相似,内容正确即得分。
9.A
10.如:三寸不烂之舌 三番五次三顾茅庐 三教九流 三亲六故 三言两语 三头六臂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等。
11.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第五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学目标:
1.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2.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3.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关于文体
议论文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方法,直接阐明事物本质和规律,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文章。它一般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所需要证明的观点,即作者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主张、见解或态度。通常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即中心论点。有些主议论文除了一个中心论点,还有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的分枝。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或正确的判断,在形式上一般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没有一定。也有些文章对论点表述不很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论点要正确、新颖、有意义。
论据是议论文中说明论点的根据,是议论文的基础。可分为两类:
(一)理论论据,即用人所共知的普遍道理或理论权威经典论述作根据。
(二)事实论据,即用具体可靠的事实(包括数据)来做根据。论据应可靠、充分有力,与论点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论证是议论文中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是达到论点与论据统一的桥梁。通过理论,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者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导入 :前两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以本文的开头的图形为题,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研读课文
学习1-4段,片断练习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是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阐明这一事理的?运用这一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如果要给第3自然段分层次,该怎样划分?
3.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什么危害性?(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4.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学习5-6段,片断练习
1.然而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寻求第二种答案,有依赖于什么呢?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段,请指出是哪一段?并说说其作用?
第5段,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分明,又结构严谨。
2.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的?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作者采用了道理论证(6自然段)、举例论证(7-9自然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10-13自然段)的方法,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3.第6段中的“这种情况”“当事人” “它”各指的是什么?本段的论证方法?
这种情况: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当事人:富有创造性的人。它:新的创意。
4.作者认为“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你能举出例子来么?(104)
阅读7-9片断练习:
1.7段中“对此我完全赞同”的“此”指的是什么?段末句“在此基础上”中的“此”有事指的什么?本部分作者论证的观点是什么?(主动的运用知识是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
2.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例举了哪两个事例?举例论证的作用是什么?你能在补充一个例子么?
3.结合这三段文字内容,试结合选文写一个结论性的句子或段落。
阅读10-14片断练习
1.10段的作用,设问句的作用?你还能找出那些设问句?
2.拥有创造力的人和没有创造力的人有什么区别?(11段末)这段结论告诉了我们什么?(要充分相信自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3.作者人认为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试举一两例。(104)
4.“即使是他们”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5.区分拥有和不拥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你能举出事例来吗?
6.这一部分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7.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首先是要相信自己拥有创造力。①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8.最后一句话中的“这些”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小结:本文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论证了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