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郫都区实验学校“研培融合”工作报告大全
郫都区实验学校“研培融合”工作报告
紧张而又充实的2017过去了,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校本培训任务,并取得了较好成绩。下面就本年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要求,认真组织
每学期初,我们认真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按照教育局培训相关要求和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认真布置了校本培训的培训、教研、自修内容,并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进行校本培训的重要性,不把培训当成一种负担,应付了事,真正从中学到教学理论和技能。
二、培训方式及主要内容
1、教师自修。
2、学校认真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我们主要进行专题讲座,在学习《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邓局长讲话中的工作要点、时事政治、《教育法》、《教师法》、十九大摘要、微课题培训、教师心理学相关培训……内容中,挑选具有代表性和针对的专题进行讲授,切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共性问题。
3、个体结对教研培训。
1)个体结对教研培训,我们主要请名师、骨干教师就某一专题进行讲座,切磋教师之间的教学技艺,沟通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共识,解决个性问题。
2)组织名师、骨干教师作开门课,进行了听、评课研讨活动。重点进行说课和评课培训,名师、骨干教师作课后,教研组及时认真组织教师进行说课和评课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执教水平。
3)进行网络培训,我们通过网络下载了教师继续教育相关内容,特别组织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全体教师受益匪浅,业务能力得到提高。4)师徒结对,将年轻教师和名师、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老带新,定期撰写成长手册,以此加快新教师的成长,提高新教师的执教能力。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学校千方百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并把教研活动的内容确定为各教研组的重要教研活动内容,做好研究记录,同时积极组织参加了各级各科公开课、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
5、以赛代训。学校把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与课堂教学和撰写教学随笔、反思、教育教学论文紧密结合起来,有力的推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
6、师德教育。组织教师学习长岭县教师的楷模杜顺老师的事迹,教育老师以杜顺老师为榜样,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思想。并写出学习体会。
总之,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我校教师的教学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应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有所进步。但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将改正缺点,使培训工作为我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郫都区实验学校
2018/1/4
第二篇:关于郫都区城市精神的演讲稿
城西之上,府河之源,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让郫都这座古城始终凝聚着别样的精神情怀。对于成都最年轻的区——郫都区来说,撤县设区的成功不仅承担起来建设国际化新区的任务,更是对“精神区位”的提升。一个国家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一座城市同样需要实际、独特的城市精神。“创新,开放,智慧,勤奋”,唱响着郫都精神的主旋律,凝聚着郫都的正能量,展示着广大干部群众“热爱郫都,建设郫都”的精神风貌。
我们知道,创新可以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引擎,对于我们大学生和创客来说更是有着重大意义。这让我想到了因大学的创新思维,现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的“联邦快递”,它的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在读大学时提出了一个超越传统的邮递设想,并凭借他创新的营销模式提供了低成本,全天候,高效,安全的物流系统,使他的企业从创立到成长为世界500强只用了短短20年。通过这个例子相信大家也体会到了“双创”的强大。当然,我们的政府也积极从加强与高校、企业的合作,改善郫都的交通路线等方面为我们大学生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建设创新创业高地,就要就要让郫都成为一个创新体系完善,创新要素高度集中科技创新支撑发展,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城市。我区在努力提升科技水平的同时,确定1358总体思路,聚力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全力建设生态新城。李国山先生表示,郫都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政府对环境保护也十分重视,成为全国第五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因此,企业对郫都的未来充满希望。
世界,中国,郫都的发展证明,开放带来进步,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如今,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郫都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经济,以开放的姿态跨越发展,分享机会和利益。
回望历史,郫都这座千年古城,始终凝聚着勤奋的精神气质,传承着智慧的结晶。望帝杜宇在这里教民农桑,开启川西平原农耕文明之先河;丛帝鳖灵在这里治水兴蜀,开创了天府之国的千秋伟业。这片首享都江堰自流灌溉的“第一名壤”哺育了杨雄,司马光等名人大家,得到了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的赞颂,留下了不朽诗篇。
事实上,依照1358思路,通过加强双创,建设生态新区,郫都已经在培养城市经济新引擎,承担国际化新区建设任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定步伐,我也希望我能尽我的努力,办好每一次的团组织生活,做到不搞形式化、娱乐化,学习党章党规,加强自身建设,凝聚正能量,为弘扬郫都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坚信,郫都会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好!
第三篇:郫都区唐昌林盛小学国学示范校汇报材料
以仁润心 用爱化人
——唐昌林盛小学创成都市国学经典教育示范学校汇报
一、学校发展概况
郫县唐昌林盛小学座落于成都市千年历史文化古镇——唐昌镇,地处唐昌镇火花村,距成都中心城区40余公里,距郫县城区20公里,是郫县西北边陲最偏远的一所纯农村小学,因为偏远,所以宁静,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个非常适合孩子读书的好地方。
学校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98年并入唐昌一小,成为林盛村小。2007年3月,林盛村小成为唐昌九年制学校的一所村小。为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于2009年4月正式独立建制,成为一所完全小学,2010年3月,由山西省慈善总会捐资和教育局配套资金,对林盛小学进行了全面的原址重建。
学校现有教职工19人,其中在编教师13人,3名教育服务者和3名学校自主招聘教师,中老年教师大多扎根乡土,勤奋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年轻教师进入这个环境后,满怀着教育理想,以校为家。
二、办学理念的提出
2014年9月,初到这所学校,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这所郫县偏远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应该如何定位?二是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三是怎样才能培养这样的人?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夫子提出的“仁爱”的教育思想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而唐昌镇作为川西平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名镇,从西汉大儒严君平到崇宁文庙,都典藏着天府平原上最美好的人文记忆。学校前任校长提出的“孝爱”文化正是体现了学校的定位。而我应该做的,是将这种校园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因此,在广泛征求意见之后,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仁爱教育”,办学目标就是“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在此目标下,提出了我校的八字校训,即“孝悌、诚信、仁爱、求真”。围绕办学理念和目标,我们主要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开展国学教育活动。
(一)精神文化——学校的发展愿景
校训这八个字,来源于孔子《论语》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以学文。”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一切德行教育的根本,百善孝为先,所以“孝悌”放在了教育的首位。
我校对仁爱办学理念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一是注重打造业务精良、慈爱宽容、持续成长的仁爱教师;二是培养知书达礼、身心健康、善良敦厚的仁爱学生;三是构建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仁爱课堂;四是建设环境优美、气氛和谐、管理有序的仁爱校园。
(二)物质文化——创设国学环境课程
国学教育在于耳濡目染的浸润与渗透。环境教育上主要做了几个方面工作:
1、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在学校的走廊、宣传栏、教室等位置,张挂国学字画、名人格言,图片等,班级文化布置上,以写、画经典作品展示,评选国学小明星,办国学板报等,营造浓郁的班级文化。
2、晨读午诵:每周三早读时间用于国学经典诵读。周一至五的午间15分钟用于经典诵读。每节课课前3分钟用于古诗背诵。
3、德音雅乐的浸润:“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果说学诗。可以让一个人的性情变得温柔敦厚,那么雅乐感染,定会让一个人内心变得善良平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因此,学校广播每天在课余时间播放《大学》、《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内容和《跪羊图》、《感恩的心》等经典歌曲,以古典音乐为铃声,让学生在国学经典的环境氛围中纯净心灵,陶冶情操。
(三)行为文化——落实国学进课堂、进课程、进活动、进家庭 学生方面:
1、国学进课堂 全校1-6年级各班均开设了国学课,2-6年级每周每班各一节,1.1班为国学实验班,每周6-8节。加上晨读午诵,全校孩子每周国学教育时间在2小时以上。
2、国学进课程
(1)常规手册学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们强调以文化人,利用班会课学习《常规手册》,将《常礼举要》的内容与“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生活”相结合,重视将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开设书法课。全校开设书法课:每周一节,低中高段分别练习铅笔,钢笔,毛笔字,抄写经典文化,由于我校师资不足,因此毛笔书法聘请了外校的专业老师教学。通过练习书法,逐步实现学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的。
(3)练习八段锦(中国太极拳):每天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集中练习,逐步培养学生外动内静的心理品质,以达到静中生慧的效果。
(4)拓展类课程。学校乡村少年宫开设了中国象棋,书法,国画,古诗吟唱等多十多个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学习鉴赏。
(5)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已成为我校学生每日的常态活动,每天早上8点到8点20,是全校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师生从假期购书、建立班级图书角、每日晨读、读书演讲、阅读分享等活动中,逐步感受到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改变气质,并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教师方面:
(1)重视教师自我修身。坚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充实校本研修内容,建设学习型组织。鼓励教师博览,开展阅读分享,评选“校园书韵教师”。
(2)加强教学研究与指导。定期邀请北京季谦教育咨询导师、成都大才学堂创办人严兴祥老师到校指导,尝试进行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遵循儿童记忆与理解力的发展规律,主要通过熟读成诵,辅助识字,礼仪教育的方式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3)重视国学培训,强调力行身教。古之师者,在于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师者,在于立德当表率,树人为根本。为此,学校开设国学讲堂,定期邀请国学教育专家老师到校作宣讲和指导。先后邀请了中国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红星教授、成都工业大学哲学系讲师程征、国学高级讲师陈晓军老师等到校为学生、老师、家长讲《孝悌三百千》、《国学与师道》、《弟子规》等,邀请西部教育研究院素质拓展培训中心到校,开展“成长心连心”全校亲子国学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全校老师参加素质拓展培训等,取得了良好的体验效果。
3、国学进活动—一在生活中体验国学
生活处处皆国学,为了进一步让我校国学教育落地生根,我们将体验式活动融入教学中,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体验活动。如清明节感受祭祀传统活动的意义,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感受传统习俗,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学校通过班会课、制作感恩卡等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关于孝道以及感恩的意义,并让孩子将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通过实际的言行来表达,如为父母洗头洗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并交流汇报自己的心得体会。重阳节,学校发起尊老、敬老、爱老活动,带领同学们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等,为老人带去了欢歌笑语和诚挚的祝福。9月28日开展祭孔活动,表达对先哲先贤的缅怀追忆之情。
同时,学校每期开展国学类主题活动。如每学期组织全校大型的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写经典、画经典活动、国学知识竞赛,德音雅乐小百灵歌咏比赛等。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加深对国学学习的理解与运用。
4、国学进家庭
为了改变多数农村家长“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国学教育,学校通过家长会、家委会等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一是聘请国学专家对家长进行《家庭,家风,家教》传统文化的专题培训。二是引导家长在家和孩子共读经典,为学生讲家庭生活礼仪等,截至目前,一年级大部分家长和二年级的部分家长伴读效果最为明显。读经家庭的孩子言行举止表现出文雅、高贵的气质。三是成长心连心亲子体验活动,进行亲情体验教育,让家长明确教育的责任,让孩子进一步知恩、感恩,进而懂得报恩。读经教育,就是这样一部分先知先觉的人,带领着一群后知后觉的人,从而感染和影响着一群不知不觉的人。
(四)制度文化——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1、学生课程评价(1)评定原则:尊重差异,方式灵活,设置学期最低标准,鼓励少数上进学生提升
(2)评定方式:1000字为一段水平,背诵考核标准,背诵为连背,错误率在5%内为过关;每次通关后,发给学生和家长表扬信以资鼓励;默写考核标准,全文默写,错误率在10%内;默写作为鼓励提升;
(3)评定形式:学校小状元会考,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对超过学期水平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学期末举行盛大的表彰仪式;
2、教师评价考核
为保障国学教育工作的落实,我校国学教育成果纳入学校《班主任绩效考核》,平时的经典诵读情况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中,班级经典诵读比赛情况纳入《期末教师绩效考核》中执行。
三、取得的成效
1、经典诵读课程有序开展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各班按照及早、老实、大量读经原则,组织学生以各种诵读方式开展诵读:领读、齐读、自由朗读、分组齐诵、个人背诵等,每天新增诵读量一般达到100字左右。
2、教师经典诵读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学校加强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同时也重视老师的自身修养,组织教师在岗培训,引导老师自学中华文化经典,提高人文素养,不定期安排老师参加经典文化教育经验交流会以及经典教师的师资培训。
3、学生诵读经典的习惯正在养成
现在全校学生每到诵读经典的时间都能做到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诵读活动中,诵读更流利,背诵的效果更明显。一年级孩子很多能全文背诵《大学》以及《中庸》部分章句。
五、六年级能背诵《论语》前几章内容。
4、以文化人,化民成俗
个人认为,诵读经典的最终目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化民成俗。经典诵读,我们没有外在的花拳绣腿,我们除了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市上的写经典、画经典比赛以及诵读小明星活动以外,作为一所规模很小的偏远农村小学,我们也少有机会去参加校外的各种比赛,我们能做的仅仅是班主任能主动把经典诵读与班风建设、学习习惯养成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把诵读中学到的圣贤教诲运用到学习生活中来,养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实践两年来,我校学生在文明礼仪、孝亲感恩教育方面的成效尤为突显。
四、未来打算
德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鼓舞、激励和唤醒。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传承。如: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国节日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等,这些都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也是中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价值所在。北师大朱旭东老师曾说:“中国的学校必须要有中国的元素。”为此,唐昌林盛小学还刚走在探索之路上。
最后,引用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一句话:多办一所好学校,国家就可以少建一所监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为林盛一方任职,不求出多少英才,但求从小在他们心灵种下“善”的根,将来不为国家、社会添乱,如此教育,足矣!
第四篇:2010校本研培一体化区经验介绍
开展研培一体化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长兴中心校 杨云发
课程改革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素质决定课程改革实施进程。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仍是我们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校本研培一体化,是学校教师发展的需要。
长兴乡中心小学是一所位于长兴乡政府所在地的农村小学,2003年基本情况:10个教学班,学生396人,教师21人。2006年情况:教学班11个,学生410人,教师30人,其中民办转公办教师占50%,中等师范毕业占50%,做为课程改革实施者,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我们就清醒认识到,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在课改工作中的重要性。从那时起我校就开始了校本教研和学习型组织构建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非常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使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课堂活起来,教师业务素质提高了。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以及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全方位开展工作,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值增加,导致教师所承担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与日俱增。怎样用更少的时间,更有效的办法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成为我们思考的新问题。做为培养教师专业成长三个主要方面的工作,校本教研、教育科研、校本培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缺一不可。因此,决定走校本研培一体化之路,因为校本研培是立足与学校,是着眼与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研培;是教学中研究培训,研培的地点是教学活动现场;研培来源于自己教学活动中的困惑,是为了教学的研培,研培结果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教学更有质量,更有效。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走校本研培一体化之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特点。
二、建立校本研培一体化管理体系,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保证 1.一个建立。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专业成长历程。2.校长要做到“两个到位,两个保证”。两个到位:
一是组织到位。研培一体化工作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负责抓,教研组长具体抓。二是制度到位。制定研培一体化教研、科研、校本培训制度、教师学习制度、赛讲制度、评价制度,完善制度体系保证研培工作顺利开展。
两个保证:
一是保证活动时间。每周一下午3-4:30时为培训学习时间,每周三下午为教研组研培活动日,每月最后一周周三为全校研培活动日。
二是保证经费。保证学习资源建设经费、外出学习经费、课题经费等。
3.建立研培一体化三级网络:学校、教研组、教师。制定三级研培计划:学校、教研组、教师研培计划和五年规划。三个注重:注重教师参与过程、注重教师教学行为变化、注重突出抓好组内研培活动。4.四个一保证措施。每个教师每周听课至少一节。每个教师每周至少写一篇反思。每个教师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一篇。每个教师每学期写论文或科研成果一篇。
三、积极开展校本研培一体化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途径
(一)科研与教研相结合,是教师研究问题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相结合。
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落实研培一体化工作,我们坚持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因为科研课题要求标准高,教研按科研标准去开展就能更规范,效果更好。开展科研工作象对待教研那样就能经常化。研究的问题应该直接来源于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炼出成为教研的课题和科研课题,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科研是为教学实际而研究的问题,使教师成为研培的主体。
(一)、教学常规工作有突破。
1、教师方面按区“提升教学内涵工程”要求规范抓实了备、讲、批、辅等常规工作。语文、数学电子备课逐渐成熟,集体备课与教研组教研有机结合,彰显了效果,所有学科教案更加规范实用。能结合教学实际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作业批改及时了,练习册批改得细致了,作文批改评语贴切、全面、指导性强。教学工作中注重落实“三个读懂”,注重落实洋思“三清策略”和“兵教兵策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学常规工作质量的提高。
2、学生常规方面突出抓好抓实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是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根本办法。四月份,我们制定下发了“小学生必须养成学习习惯及养成措施实施方案”,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经过一年启动、实施、经验交流,学生会参加学习了,学习面貌好了,课堂活了,学生能力强了,标志着学生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二)、高效课堂落实有效果。
10月23日七台河召开了龙东地区教学工作及高效课堂推进会,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落实高效课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学校全面发展的关键。会后我校先后召开了学校领导、教研组长、教师三个层面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此项工作。组织观看了七台河市现场会示范课光碟,进行了全校性研讨。课改8年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教 师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充分落实,才是教育的真谛。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组织者、引领者、点拨者、培养者。这里提到培养者就是我们作为教师最重要使命,应该成为教会学生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习主人。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对每个孩子一生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需要。
11月20日我校所有学科课堂都全面开展了高效课堂实施和推进工作,学校先后下发了,“高效课堂实施意见”、“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等规定。11月29日开始我们进行每学期一次课堂教学评价工作,就紧紧围绕高效课堂落实,进行教学评价,促进高效课堂落实,并产生很好效果。现在我校全体教师正以饱满热情,认真科学态度投入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之中,为早日实现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3月30日,1.学校教科研课题确立就能充分体现研究问题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2006年我们教科研课题是: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注重评价应用,落实三清策略,做好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的研究。2006全县开展学洋思活动,如一缕春风,吹醒我们,给我们很大触动,特别是洋思中学“三清策略”,“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对于我们现在要解决教学中只注重过程轻结果教学现状,是可借鉴的经验,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和运用。
2.各教研组和各学科结合学校课题来确定研究课题研究的重点。低年级教研组在语文教学研究突出“在语境中识字,以读促讲”的研究;高年级教研组突出“先学后教”的研究,其中数学学科突出“精讲多练,三清策略”的研究;这些教研组及学科研究问题各有所侧重,都是教师结合实际教学中问题来确定研究重点的。2007年我校开展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的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研究》,我们把这个课题延伸到所有学科教研组结合实际进行研究,例如科学组的“构建情境创设中三结合”的研究,高年组的“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研究。我们课题研究是结合实际不断深入进行的。
(二)培训与教科研结合,是理论和实践的的相结合。
校本学习和培训内容要紧紧围绕两个方面去进行。一是根据教师教科研课题来确定。由于教科研研究内容是由教师根据工作实际发现问题,也是教师急于解决的问题,这方面知识也是教师最需要的。例如2006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组织学习了《洋思中学三清策略》、《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二是根据课程改革和学校的发展,开展培训和学习,这是事关学校发展的需要。培训学习的形式有:集中培训、组内培训、自我培训三种方式。规定单周集中培训和组内培训,双周自我培训。单周集中培训是充分体现共同发展的需要,由校长、主任、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进行讲座或进行培训,双周自我培训学习是充分体现教师根据发展需要的个体学习,教师要写好学习笔记,也可到学校图书室读书看报刊杂志或上网学习等。
(三)校级研培活动与组内研培活动相结合。
1.我们坚持校级研培活动要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每月校级研培活动日,学校都精心组织全校性研培活动,做到有主题讲座、主题研讨课、说课、评课、讨论交流,集培训、教研、科研与一体。
2.2005年开始就我们特别突出的抓好组内研讨活动,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两周必须开展一次组内集中研讨活动,要做到六有:有主题,有教学设计,有说课,有评课,有研讨交流,有记录。形式多样化:一是个体的,一个人讲课、说课、众人评课;二是群体每个月必须组织一次集体备课,然后由一人讲,其中一人说课,其余评课,合作研究发展。每个教研组都能认真组织,组员认真参加,大家认真研讨,都能够本着为了提高自身教研能力,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研究和讨论,收到很好效果。这样做使教研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教师更愿意参加。每次组内研培活动,学校领导有计划的参加一些组内活动,起到关注、促进、引领作用。教师深有体会的说:组内研培活动,互帮互助,经验共享,在轻松自由的交谈中,我们思想得到了交流,信息得到沟通,实践得到了反思。校级研培与教研组活动有机结合,开创研培的新局面。
(四)外出学习和专业引领相结合。
几年来研培工作使我们认识到闭门造车、坐井观天是不行的,只有站的更高,才能望的更远,要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先后派四人去北京学习,多人次去省市学习,每次外出学习回来,学校都利用校本培训时间进行专题讲座。我们也非常重视市县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每学期初教研员组织学初教材培训都积极组织参加,使教师准确把握教研方向。每年两次县初教部到校深入调研,学校都精心组织教研员听课、教师说课、教师与教研员互动交流、教研员讲座等活动。
(五)、交流、研讨、展示相结合
自校本教研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以下三种方式进行研讨交流:
一是就一个问题或教师的一节课进行全校性的研讨、交流。
二是教研组内研讨交流。
三是每学年都举行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教研成果展示课,然后进行研讨交流。
从2008年起我们确定每年举行一次组内教研展示活动。2各教研组全员参与了主题说明、说课、课堂展示、反思性评课等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各教研组研 4 究的热情、团队的合作精神,并看到了各组出色的表现。尤其是高年租、中年租、科学组、英语组等更为突出。韩红艳、史春波老师的精彩的课堂展示,孙希英、张金梅老师的深刻、透彻的反思性评课,柯柄森、张元甲、孙敬华等组长亲历亲为、点拨指导,这些都让我们感动、激动,更让我们有所促动。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积极参与研讨,群策群力,团队合作精神有所加强。促进了各教研组教研能力的整体提高,加速了教研组的建设,并为今后的教研活动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0一0年十二月十三日,交流、研讨、展示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在研究中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人。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种方式教师乐于参加,乐于接受,有力的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四、可喜的变化
教师的理论水平明显提高。论文和科研成果每年都30多篇,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每年都有参加县或市赛课的教师,07-09年间,我校教研组两次代表县参加了市级说讲评展示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我校共有6人参加区级赛课,一人代表区参加市级赛课。骨干教师、新星、能手数量也由原来的2005认定只有4人,2007年认定时就达到了12人,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能手8人,县级3人。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在2009年暑期全县期末统考中,我校成绩由2006年农村组倒数第二名上升至农村组第二名好成绩。
教师科研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六月科学学科省级课题顺利结题,学校被评为省课题组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学校”。有二名教师被评为省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2006年国家“十五”课题《语文能力的评价研究》结题。2010年9月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结题,学校被评为省课题组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学校”,有一名教师被评为省级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2008被评为七台河市教研先进单位,2009年被确定为七台河市教研基地。二O一O年被评为市级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由于开展研培一体化工作,将研培整合起来,研中有培,培中有研,教研和科研的内容可作为培训载体和依托,培训的成果反过来又促进教研和科研活动的开展,使它们溶为一体,有机的结合,又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来源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培训学习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所需,从而使教师由后台走到前台,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到主动研究,成为研培的主人,学校充满了浓浓研培的氛围,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也使我校由勃利县三流学校成为勃利县东部窗口学校,实现学校快速发展。
第五篇:四川省知识产权局调研成都市郫都区知识产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工作
四川省知识产权局调研成都市郫都区知识产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工作
2018年8月10日,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局长率队莅临郫都区,调研知识产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工作。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杨早林,市知识产权局副巡视员李贵卿,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方利红参加了此次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战旗村“精彩战旗”展厅、“乡村十八坊”等点位,调研了郫县豆瓣股份有限公司、乡村振兴博览园示范点、唐元锦宁韭黄生产专业合作社,了解“唐昌布鞋”“唐元韭黄”等特色农产品。随后,调研组一行围绕综合运用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促进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推广运用一批农业专利技术,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壮大一批知识产权农业企业,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农产品品牌,探索知识产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展开了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谢商华局长强调,郫都区作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样板区,要根据区域特色农业情况,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作用,要以特色农业产品支撑乡村产业发展。同时谢局长还高度赞扬了高福记的“饭扫光”产品,要求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要多开发、挖掘出类似“饭扫光”的产品,要优化营销模式,要将产品走出国,扩大知名度。
郫都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方利红表示,郫都区将牢记总书记“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嘱托,在省、市局的指导下,切实用好知识产权这张牌,推动知识产权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体制新模式新经验,为省、市乃至全国乡村振兴贡献郫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