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如何提高学校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校本研究论文——经验总结
如何提高学校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宁阳县磁窑镇张庄完全小学 朱本刚
学校要发展,就要有好的教师。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得从专业发展入手,通过校本研修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那么,作为学校的一名数学教研组长,如何带领数学教师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校本研修的时效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师校本研修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一流的教学质量靠一流的教师队伍来实现,一流的教师靠不断磨练去成长。我认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角色适应——经验积累——专业成熟。校本研修就是要回归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本体功能,通过校本研修,引领教师走出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阶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做法,讨论新问题,研究新对策,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本年度,我校教师重点学习教育理论以及上级有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具体要求,使各位教师弄清新课程标准内容,理解学科教学的性质、地位、理念及目标,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课程。专任教师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学校的
集中学习外,个人有学习、研修、提高计划。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每学期至少细致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更新教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师观,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把学习理解为一种现代生存状态,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计划
计划是行为的保障,只有制定一个切实符合本校实际、教师特点的科学性校本研修计划才能有效保证学校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的校本研修计划要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课堂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确立明确的研修目标
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前进中才不会迷失方向。学校的校本研修要依据学校发展,教师的成长的需要为目标,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切实解决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努力使学校形成一支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五、校本研修的措施要得当
1、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我校制定了周密的业务学习计划,每周四下午的业务学习以“统一主题,集中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确保学习
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检查。做到了:(1)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2)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3)自己学习与讲座指导相结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摘记,又要写下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学校定期检查,并在学期末进行评比。
2、促进课堂优质高效是关键
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课堂效率来体现。因此,校本研修教师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高效和提高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积极参加讲研讨课、汇报课、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等教育资源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研修质量,组织教师开展网络阅读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围绕典型课例开展网上议课活动,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运用网络对话交流平台展开探讨和交流。
六、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我校把校本研修与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1)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常抓不懈。经研究决定每周四下午的3点——5点定为集体备课时间,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研究教学内容、学生及教学方法。通过活动切切实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
(2)进行主题性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引领教师用新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成长,反思自己的发展。及时记录自己的反思所得。精彩的一刻、难免的失误、新颖的设想,并从中捕捉典型,撰写案例、设计反思、论文等,指导教学实践。反思每学期不少于5篇。
(3)本学期,我校给教师创造了先进的研修条件,提高了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教学的技能。同时,教师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所需资料,互相学习和交流。有疑难可以上网与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思路更宽了,问题也更容易解决了。
七、循序渐进 水到渠成
校本研修的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在校本研修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领、快速入轨。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适应,能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多动脑筋,提出自己对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带班、上课经验,成为研究型教师。第三步是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学生、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
八、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
近年来,我校为使全体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学校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写字技能的培训,以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技能以及写字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促进教师的进步,努力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要求学科教师互相听评课,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结合听课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汇报材料,上好汇报课,带领教师吸纳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益。
总之,学校要努力把校本研修与课堂教学、校本研修与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不断探究校本研修的新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做实校本研修,注重过程管理,才能使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不断的完善、发展、创新努力使学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宁阳县磁窑镇张庄完全小学 朱本刚 2016年11月
第二篇:论文 如何提高学校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论文类——经验总结
如何提高学校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第四小学:田京银
学校要发展,就要有好的教师。教师要成为好教师,就得从专业发展入手,通过校本研修的方式,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那么,作为学校的一名业务领导,如何带领教师做好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校本研修的时效性呢?我认为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师校本研修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立足之本。一流的教学质量靠一流的教师队伍来实现,一流的教师靠不断磨练去成长。我认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角色适应——经验积累——专业成熟。校本研修就是要回归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本体功能,通过校本研修,引领教师走出从角色适应到经验积累阶段,实现到第三阶段的跨越,成为某一学科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需要我们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做法,讨论新问题,研究新对策,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本,我校教师重点学习教育理论以及上级有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具体要求,使各位教师弄清新课程标准内容,理解学科教学的性质、地位、理念及目标,正确把握学科教育的特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课程。专任教师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学校的集中学习外,个人有学习、研修、提高计划。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每学期至少细致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更新教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师观,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把学习理解为一种现代生存状态,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计划
计划是行为的保障,只有制定一个切实符合本校实际、教师特点的科学性校本研修计划才能有效保证学校研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的校本研修计划要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遵循“培训方式教研化,教研工作主题化”的原则,坚持研训一体的发展思路,遵循教师成长和培养的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将教学、教研、校本研修等工作全面整合,务本求实、从小处着眼,围绕课堂教学,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增强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确立明确的研修目标
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前进中才不会迷失方向。学校的校本研修要依据学校发展,教师的成长的需要为目标,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切实解决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努力使学校形成一支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五、校本研修的措施要得当
1、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我校制定了周密的业务学习计划,每周五下午 的业务学习以“统一主题,集中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确保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检查。要做到:(1)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2)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3)自己学习与讲座指导相结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摘记,又要写下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学校定期检查,并在学期末进行评比。
2、促进课堂优质高效是关键
校本研修要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为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主要靠课堂效率来体现。因此,校本研修教师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教学研究,以课堂高效和提高质量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积极参加讲研讨课、汇报课、优质课和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等教育资源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研修质量,组织教师开展网络阅读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建立博客,丰富教师成长档案袋内容;组织教师围绕典型课例开展网上议课活动,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运用网络对话交流平台展开探讨和交流。
六、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
我校把校本研修与教育教学、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
(1)教研和集体备课活动常抓不懈。经研究决定每周五下午的3点——5点定为集体备课时间,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研究教学内容、学生及
教学方法。通过活动切切实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进行主题性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引领教师用新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成长,反思自己的发展。及时记录自己的反思所得。精彩的一刻、难免的失误、新颖的设想,并从中捕捉典型,撰写案例、设计反思、论文等,指导教学实践。反思每学期不少于5篇。
(3)本学期,我校建立了电子备课室,给教师创造了更先进的研修条件,提高了教师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教学的技能。同时,教师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查找所需资料,互相学习和交流。有疑难可以上网与全国各地的同行进行交流,思路更宽了,问题也更容易解决了。
七、循序渐进 水到渠成
校本研修的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在校本研修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同伴引领、快速入轨。对新调入单位的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和管理制度,快速完成角色适应,能站稳讲台,带好班级。第二步是自我反思、自主研修。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多动脑筋,提出自己对教材、教案的修改意见,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积累属于自己的带班、上课经验,成为研究型教师。第三步是专业引领、提升水平。成为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同行敬重和学生、家长喜爱的优秀教师。
八、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
近年来,我校为使全体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学校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写字技能的培训,以提高教师制作和使用多
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技能以及写字教学水平的提高。为促进教师的进步,努力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要求学科教师互相听评课,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结合听课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汇报材料,上好汇报课,带领教师吸纳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达到“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益。
九.依托“名师培养基地”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
我校是鹤岗市“名师培养基地”,我校依托“名师培养基地”,加强名优教师的培训力度。对中年教师提要求,压担子,同时又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才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带动更多的教师以他们为榜样。认真抓好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在教师中开展读书活动,培养青年教师的读书习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其课堂教学流程的诊断分析为突破口,从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各方面把关。为他们搭建展示锻炼的舞台,多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近年来,我校先后培养出了耿梅、刘湘杰、安红杰、等多名市级名优教师,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总之,学校要努力把校本研修与课堂教学、校本研修与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不断探究校本研修的新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进一步做实校本研修,注重过程管理,才能使学校校本研修工作不断的完善、发展、创新努力使学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第四小学:田京银 2014年11月24日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摘要]校本教研的关键是实践,在实际的操作中体验,通过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落实等研讨,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校本教研问题行动研究
校本教研是非常具有实践性和实际意义的,如何开展校本教研,通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校本教研的关键是实践,在实际的操作中体验,通过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目标落实等研讨,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寻找问题、聚焦问题
首先,以教学课例为载体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就会人人有话说,有问题可谈,教学中的问题才容易被发现,个人的智慧也容易被激发,课改理论较容易与实践相结合);其次,罗列问题;第三,教师围绕所寻找的问题聚焦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循环思考,依据本校、本学科特色,最后确定将进行研讨的问题)。聚焦的问题应是所有问题中最主要的,通过本问题的解决能进一步解决其它的问题。其实,也就是挖掘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发现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问题”。教师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想方设法”(设计)去解决这些困难,解决这个“关键的问题”。
二、规划“校本教研”活动
听课后,活动组织者根据确定的研讨主题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提前安排好活动环节,做好人员、材料的准备,明确活动分工,确定授课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时间、地点,确定反馈记录、主导总结的教师。
三、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教学过程
规划活动计划后,接着进行集体备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教学过程。校本教学研究中的“设计”意味着发现某个值得追究、追踪的教学问题,在接下来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的设计(集体备课)中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在寻找问题解决策略中要关注:
(1)教师的自我反思。用心去琢磨、去设计,经过与同行的交流、合作、探讨,进而反思,承认、允许、鼓励教师用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实践性语言讲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教学故事,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问题出现之后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中又遇到了什么新的障碍,等等。
(2)参与研讨的教师每个人必须有负责任的发言。通过集体备课,每位参与者进行自主独立的思考并将各自的思考讲出,进行碰撞和交流,寻找共性和个性差异。
(3)集体的智慧。针对提出的问题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将教研活动提升为促进每个人发展的活动,可以让青年教师先发言,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教研氛围将更活跃,大家的发言交流就更深刻,更有意义。
四、听课观察
教学策略设计好后,接下来的“行动”既包括教师的“上课”,也包括相关合作者的“听课”。
根据事先制定的教学策略,由授课者将集体智慧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开展课堂教学,参与研讨活动的老师进行听课观察,关注所设计策略是否合理、有效,并思考采用其他的教学策略是否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五、评课分析及时总结,教师反思、提升
通过“行动”即授课来引起教学实践的“改进”,并在“改进”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观察原先“设计”的方案是否有效和“问题”在多大程度已经解决或没有被解决。
就教师的“上课”而言,“行动”不仅意味着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策略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而且意味着是否创造性地执行“事先设计”的方案、策略。教师一旦进入真实的课堂,面对具体的学生,教师不得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去灵活地调整教材、调整教案、调整预期安排的教学进程。通过教师反思,寻找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应对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行动”结束后,回头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查看所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没有很好的被解决,需要进一步理清究竟是由于所设计的方案本身不合理,还是因为方案的执行发生严重偏离,针对问题症结所在,进行反思,并逐步将问题解决。
六、校本教研的持续性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教研过程应咬住问题的尾巴,连环推进,一段时间后,将会发现有新的变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将会拓展开。
研讨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研讨,观察自己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改进?对研究的认识,对问题的敏感性是否提高?研究过程出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逐渐提高自己的技能(包括发现问题,质疑、回应同伴的技能;剖析自己的技能;倾听、评课的技能)。
新问题的出现又是一个新的校本教研的活动的主题。因此,通过问题、行动研究的校本教研模式可以改变以往教研活动的随机性和空洞性,我们应以务实的状态投入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校本教研活动中。
第四篇:从实际出发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从实际出发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目前,我们学校教研活动主要还是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学校教研形式化——不注重内容;2.学校教研随意化——不讲求质量;
3.学校教研经验化——不重视科研方法。为此我认为要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必须“由形式走向内涵”。
那么如何由形式走向内涵呢?我的思路是: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提高教研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
一、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教研活动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我校本教研由形式走向内涵的前提。在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主要是缺乏引领,老师们像一只只无头苍蝇乱飞乱撞。
上学期我校语文组,经过一周的听课,发现了十几个关于语文教学的问题。如: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浓厚的课外读兴趣进行自主阅读;新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到课堂的教与学上;班级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有效参与问题;文本理解中教师指导策略问题,等等。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应该先解决什么?哪些问题是适合校本教研的问题?
经过讨论,学校确定了其中一个问题作为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题,而且明确了选择校本教研主题的四大原则:一是校本教研的问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二是这些问题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三是这些问题应该是教
研组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四是这些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
有效的理论学习可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灵敏度,是校本教研由形式走向内涵的基础。在我校有许多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认为,理论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空而无用。如何突破理论学习这个“瓶颈”?我们通过查找资料学习,对教师主要采取“菜单式专题理论学习”、“拓展式理论学习”和“问题式理论学习”等形式的培训。
我校开展了以“快乐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前一个星期,学校教导处搜集了许多有关“兴趣阅读”的理论文章提供给教师们选择学习,并且要求必须在以后的观课、评课中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教师们对这种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反映很好,好像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他们觉得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课堂观察的目的明确了,更容易发现问题,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了,与过去那种为了应付检查的理论学习效果完全不同。
三、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
教学中如果只凭感觉、经验是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的,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科研含量,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所以说提高研究的科学性是校本教研由形式走向内涵的关键。
在实践中我发现: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是比较适合我校教师研究的方法,而科学的课堂观察更是进行有效教研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我们特别注重对课堂观察技术的指导,并对教师提出了课堂观察的三点要求:主题要明确;角度要适当;方法要简便。
四、提高教研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行动有了制度的“护航”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所以提高教研制度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是校本教研从形式走向内涵的保证。
依据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性,在我校构建了“我看我自己,我学身边人,我做现代人”的“三我”校本教研制度。大力倡导我校教师进行教研合作和资源共享,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五、实施两大策略。
基于我校教研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确定了推进校本教研的策略,即“一个落点,两个主体,三个要素”。一个落点,即校本教研要围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开展,它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和归宿;两个主体,即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教师,他们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和主要参与者;三个要素,即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为此,我们采取了两大策略:
(一)以点带面,积极推进校本教研。
我们学校就曾开展过这样的活动,以教科室为指挥棒,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中心,带动一级二级及其新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跳出我们自己学校的范围,吸取其他兄弟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而自己上公开课的老师也可以得到众多优秀教师的指导与点评。因此,这样的活动给我校很多参与的教师极大的帮助,受到我校部分教师的赞赏。这样的活动可以以点带面,推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创建具体的操作模式。
在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具体操作模式,即“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校本教研模式。
它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
我们看到,校本教研的行动促进了我校教研的变化:变独立为合作,变说教为践行,变客串为主角,使我校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体会到:校本教研是一种“创造”,它是教师对新课程富有个性的解读和创造;校本教研是一种体验,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和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校本教研是一种成就,在研究过程中,既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
第五篇: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河洲中心小学熊美根
虽然目前部分学校建立起了校本教研制度,但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存在着形式化(没有具体明显的效果)、经验化(没有重视相应科研方法的学习和选用)等倾向。要有效克服上述倾向、增强校本教研实效,本人认为可以从增强“四性”入手:
一、增强研究问题的针对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前提研究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就不可能有具体明显的实效。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强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是促进校本教研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 本教研的问题(或主题),并分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来。如不同学段古诗教学的针对性问题、小学数学复习课和练习课的特征与教学策略问题、各学科新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中问 题、大班额合作学习中的全员有效参与问题、优化教学过程与增强教学实效问题,等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发现并科学梳理校本教研问题(主题)的原则(方式、要求):①校本教研 问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杜撰或是某种理念的翻版;②这些问题(主题)通过研究有解决的可能性(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有操作 性);③这些问题应该是全校教师(或学科组教
师)都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的格局和浓 厚的校本教研文化。
二、增强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基础
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研究是盲目的研究,是难以深化突破的研究。研究表明,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要跨过两道关键门槛:一是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在研究创新上会遇到技术的难题)、二是教育理论功底不够深厚(难以进行理论创新和操作技术上的突 破,让更多的人知道或被更多的人认可,从而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运用)。这是因为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丰富是教育科研的基石,有效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储备,可 以扩大教师的研究视野,增强教师发现并梳理校本教研问题的灵敏度,提升教师校本教研的操作能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实际效率。
有些教师不重视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包括先进经验)学习吸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持久的、有效学习的教师并不很多。其原因有教 师自身主观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理论学习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空而无用(其实平常的先进理论学习和先进经验的吸收是教育科研的准备与积淀);也有学校校 本研修抓得不实、抓而无法等多方面的原因。如何引领教师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注重借鉴他人的先进实践经验呢?我们可以探索校本研修的新形式,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老师们尽快尝到理论学习的甜头。
比如,我们如果要开展一次以“新课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为主题(课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活动前2—3周,学校教科室(或学科教研组)就可搜集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文章提供老师们选择学习,并且要求必须在专题研究(观课、评课)中运用学过 的理论知识。这样老师们就会感到这种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的理论学习十分有用,能使课堂观察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容易发现问题,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 例和总结提炼校本教研成果。这叫做“菜单式专题理论学习”。还可组织开展“拓展式理论学习”、“问题式理论学习”、“储备式理论学习”等等。
学习是当代教师生存的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 成性。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求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当然教师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 增加或者学历层次的提升,还意味着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要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成长、增强校 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加强校本培训,引领教师持之以恒地学习。
三、增强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关键
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如果只凭感觉、经验是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的,只有运用科学的手段、提高科研含量,才能增强校本教研的实效。
怎样提高校本教研过程的科学性呢?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是:一是明确校本教研主 旨:“一个落点、两个主体、三个要素”(一个落点:即校本教研要围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展开,它是校本教研的目的和归宿;两个主体:即一个是学校,一个是 教师,它们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和主要参与者;三个要素:即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是实施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二是创新校本教研的模式:如我 们可以创建起“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为手段,以课例分析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能够充分体现校本教研三要素的具体教研模式。基本操作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专题研讨——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三是创新校本教研的方式:对于广大基 层学校和教师来说,运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课例研究、个案研究、课堂观察、调查研究等方式,比运用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研究等技术性要求更高的 方式更适合。但这并不是说运用这些更适合于基层学校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就不讲技术性、科学性。而恰好相反,我们只有在实际操作上讲究科学性,才可能取得实 效。比如,拿运用课堂观察法来讲,我们就要注重对课堂观察技术的指导,并对教师提出“主题要明确、角度要适当、方法要简便”等具体的观察要求。以一堂识字 课的课堂观察为例,我们想以“如何将新课程的理
念落实到课堂的教与学上”为校本教研活动和课堂观察的主题,就可以把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反应作为观察视角,以“复现频次、复现的字词、复现方法、复现情境、识字效果”为视点,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这个观察研究的过程既科学又简便易行。
四、增强研究制度的规范性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保障制度是行动的保障,行动有了制度的“护航”才能得以顺利实施。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没有建立起校本研修制度,有的即使有制度,但实际发挥的作用不大,有的是因为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有的是因为停留在 纸上、墙上,没有认真落实。这就难以使校本教研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为此,我们指导各校依据校本教研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要素和教 师专业发展的层次性,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并做到有条不紊地具体实施,确保了校本教研有序、高效开展。
总之,只要我们注重运用上述策略,务实扎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就一定能逐步增强校本教研实效,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