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坊乡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朱坊乡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狠抓工作落实,实行重点突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09年,我乡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参与、两委牵头、理事会运作”的工作要求,按照“自主申报、择优选点”的原则,确定了朱坊村圩上、圩下、牛桥、红心村瑞坑口、土石村竹园、蕉坑村庙前等6个省扶点及花树村岭背、茶园村排上等2个自主建设点,共惠及6个村8个村民小组320户1375人。
二、工作成效
1、村庄整治扎实推进。在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乡以“三清六改一拆一绿一分离”为重点,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环境整治,采取以奖代扶、以物代资、以奖代补等方式,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共清运垃圾240多吨,拆除破旧栏厕360多间,拆除空心房150间,改水315户,新建三格式厕所315户,硬化通户路6.2公里,通组路4.9公里,排水沟3500米,余坪12000平方米,完成民房装饰6000多平方米,新建垃圾池25个,沼气池4个,种植绿化果树2500多株。建成了竹园、庙前等一批庭院经济型的新村和服务功能完善的瑞坑口社区,把牛桥新村点打造成了一个具有农家特色和现代气息的生态、宜居新村庄。
2、圩镇面貌大为改观。结合圩上、圩下新村点的建设,今年年初我乡出台了《朱坊乡2009年圩镇整治建设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并绘制了朱坊乡圩镇环境整治工程一览图。按照实施方案,今年我乡围绕“五整治、三建设”,集中力量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圩镇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完善了圩镇卫生保洁机制,规范了市场经营管理秩序。在圩上设臵了5个定点垃圾投放站,治理了卫生死角20多处,拆除乱搭乱建80余处,实行“归行划市”,治理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规范了车辆停放位臵;二是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道路交通状况。一年来硬化了道路、水沟3000多米,余坪600多平方米,拆除了朱坊粮管所老房,新建了一中型超市,与电力、电信部门一起移改了街道中央电话、电线杆,让街道变得更加通畅、美观。
3、农业产业稳步发展。一是扎实推进“兴果富民”工程。在完成了枫树、蕉坑、新志、荷田、胜利万亩甜柚基地规划的基础上,今年我乡又新建了朱坊乡返乡农民工创业基
地。该基地规划面积20000亩,现已开发定植8000多亩,园区内现有果业开发户500多户,其中返乡农民工400多户;二是积极发展新产业。一年来,我乡深入贯彻落实支农、扶农、惠农政策,扶持茶园村农民建成了蔬菜种植基地,在花树村、红心村流转山地600多亩用于桉树种植。
4、新经济组织运作良好。2009年,我乡坚持“边发展边规范,抓发展与抓规范并重”的原则,继续加大对新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一是继续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对各合作社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指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选派11名青年干部到新经济组织进行挂职锻炼,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七个一”(即发展一批新社员、培养一名新党员(入党对象)、推广一套新技术、注册一个新商标、完善一套管理制度、签订一份销售订单、制作一页宣传网页)的要求开展工作,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我乡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12家,还有2家正在准备资料申请注册。
5、培育新农民特色明显。培育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我乡积极探索培育新农民的有效机制,坚持从完善农民培训硬件设施入手,拓宽培养新农民平台,加强培育新农民
工作。一是健全培训网络体系。依托市农民学院和乡农民学院,我乡在朱坊、荷田、茶园等15个行政村设立了农民培训分院,在红心、康骏等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基地培训学院,把培训网络延伸到最基层,可以因时、因地、因事制宜对农民开展培训工作;二是完善培训硬件设施。为改善农民培训教学环境,我乡通过“财政补贴一部分、村组自筹一部分”的方式,要求各村培训点设在适宜教学的场所,并添臵了桌椅、黑板、电视、VCD机等设施;三是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将农民培训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网络IP技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组织农民选择感兴趣课程进行学习,既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又达到了提高农民素质的目的。截至目前,我乡共向市农民学院输送学员 人,完成了市下达全年任务数的 %;朱坊分院举办培训班 期,培训学员 人,完成了全年任务的 %。
6、塑造新风貌成效显著。一是倡导文明观念。在圩镇以“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继续深化“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引导居民群众增强对圩镇街道的认同感,以德律己,积极参与文明共建活动。在各村,以“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同享安居乐业新生活”为主题,不断深化文明村镇、十星文明户、订村规民约、记公德簿、办村民学校、编乡土教材、建文化长廊等群众性文
明创建活动,进一步突出思想内涵,树立道德风范,参与实践活动,使《纲要》进村入户;二是打造文明和谐社区。把创建活动和村落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整体推进。在红心村瑞坑口村落社区成立了党支部,由村党支部指导其开展各项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在社区建立了集公共事务理事会、农民超市、医疗卫生所、幼儿教育、农技服务、产业协会、老年协会等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三是评“文明”、“十星”树新风。在创评活动中,我乡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把农民的道德规范具体化,把产业规划到户,把卫生保洁责任落实到户,使广大群众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文明守法的好公民,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争做树立农村新风的农民模范。在创评活动中,共评选了25户“十星级文明户”。
7、创建好班子常抓不懈。坚持以“三民”活动为抓手,建设基层好班子。围绕“亲民、为民、富民”活动,农村党支部“三培两带”活动,把创建好班子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力求“五新促一好”、“一好带五新”。一是突出推进村班子建设。我乡以“五新”为实践平台,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种正面教育,从解决村班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入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保障;二是突出加大干部、知识青年、科技能手、致富能手的培训力度。一年来,全乡共举办新农村建设村书记、主任培训班 期,组织村书记、村主任到龙岭考察学习培训 期,运用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就近、就地自主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知识青年的技术能力;三是强化班子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对村干部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了以村“两委”为核心,以理事会为中介,以村小组长为纽带,以村民为基础的新农村建设长效运作机制;四是注重农村党员带头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行“建设新农村、党员作表率”,建立了党员干部与农民结对帮扶制度,办实事承诺制等制度。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全乡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更加统一,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操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五是建立村干部三年目标责任制,明确村“二委”、村干部责任,提高村干部责任心。
三、主要做法
1、早谋划早部署,加强工作主动性。一是早发动,早宣传。充分利用春节前后大量务工人员在家的有利时机,挂片领导、蹲点干部下到各建设点,深入农户家中宣讲有关奖扶政策,及早开好户主会,与农户签订新农村建设协议书,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办法和建设目标,进一步调动村民关心新农村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早谋划,早布局。通过调查摸底,充分征求广大农户的
意见,及时做好了各建设点的规划工作,为全面启动我乡新农村建设做了充分的准备。
2、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干部的能动性。年初,我乡结合工作实际,安排了一批能力强、作风实的乡干部到新农村建设组,分派到各建设点上指导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力的保障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乡、村干部的管理,将干部工作绩效与经济奖惩相挂钩,充分发挥了乡、村两级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3、创新工作方法,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在新农村建设中,调动农户的积极性,物资发放是关键。为规范建设物资发放管理,我乡采取了“农户先申请,理事会核实,驻点干部审批,农户领物签字,完工再组织验收”的工作程序,确保物资发放及时、使用到位,充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4、强化理事会运作,提高群众参与性。今年年初,各建设点组织动员农村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骨干农户,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村委会指导理事会组织各项工作,发挥理事会的主导作用,积极投入到村庄主干道铺设和村庄建设中,具体负责动员督促农户开展“三清三改”,协调解决好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1、农民增收幅度小。发展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大部分新农村建设点尚未形成可以带动农户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同时,劳动力素质低,具有一技之长的还比较少,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2、公共设施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上级奖扶物资有限,需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投入资金,但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出钱比较困难,所筹资金往往不能满足建设的需要,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3、少数群众思想认识上还存一定的偏差。少数家庭经济基础差的农户对建设新农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还有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期望值过高的问题,急于求成,没有意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一下子建设好新农村。
4、农民形成文明卫生习惯比较难。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三清三改”,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过去脏乱差的环境,各新农村建设点面貌焕然一新。但农村长期以来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致使一些农民腐朽陈旧落后的思想依然存在,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
式还未完全建立,还存在畜禽乱跑、污水乱泼、垃圾乱放等不文明不卫生现象。
一年来,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采取了一定措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更进一步完善思路,创新举措,加大力度,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开创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局面。
朱坊乡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二篇:朱坊乡2010年工作思路
朱坊乡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是朱坊乡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九个重点”的工作要求,以“工农两轮驱动,推动科学发展,打造经济强乡,构建和谐朱坊”为总体目标,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圩镇建设、果业生产、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社会稳定”六项工作重点,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努力推动朱坊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财政收入超 7000万元,创汇超 200万美元,新增果业开发面积超30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超400元的经济目标。
围绕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在新的一年里,我乡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三农”工作为出发点,扎实推进产业富民之举
1、落实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户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继续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促进农业增效增收,确保农村稳定。
2、多措并举,狠抓果业发展。继续大力实施“兴果富民”战略,一是以万亩果业规划为龙头,加大山地流转力度,力争新开发果业面积3000亩以上;二是扎实推进新兴村“造地增粮”项目,完成山地流转1600亩以上;三是做好“一村一品”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四是促进果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提高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3、利用优势,发展养殖产业。一是继续推广实施“猪-沼-果”工程,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二是利用我乡小
(二)型水库和山塘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养鱼、养鸭业。2010年计划新增猪舍2000平方米,养猪专业户新增20户,出栏生猪3万头,养殖樱桃鸭100万羽。
4、加强培训,培育新型农民。继续抓好市农民学院及朱坊分院的培训工作,通过教育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造就一支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二、以新农村、圩镇建设为着力点,全力做好环境靓乡之实
1、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总结历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按照“自主申报、择优选点”的原则,落实好2010年新村点;二是早发动、早宣传。充分抓住春节前后大部分务工人员在家的有利时机,在各新村点开好户主会,加大宣传,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三是早谋划、早布局。通过调查摸底,及时做好各建设点的规划工作;四是找准切入点,力争早完成。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参与、两委牵头、理事动作”的工作要求,尽早启动新村点建设,争取在2010年9月底全面完成。
2、合理规划,着力加强圩镇建设。一是对圩镇进行科学规划,完善街道功能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二是完善圩镇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圩镇环境整治。
3、综合推进,努力改善农村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和“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并与新农村建设、圩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一起推进,努力使圩镇、村庄环境卫生有明显的改善。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本点,努力夯实兴业富民之基
1、抓好村道建设。一是抓好李姑桥修建工作;二是抓好李姑村、花树村通村公路的硬化工作。
2、完善农用水利设施。一是维修1—2座小
(二)型水库;二是引导各村每年拿出3000元用于维修水利设施。
3、改善供电状况。一是着力解决部分果园用电难的问题;二是解决电压低的问题,争取电力公司的支持,改造部分低压线路,新增变压器台站,提高供电质量。
四、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大力拓展工业强乡之路
1、着力优化创业发展环境,加强内生型经济与外生型经济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2、兴建一个占地面积 亩朱坊乡家具产业园,引导家具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
3、创新工作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争取完成招商引资任务。
4、跟踪服务好汇丰矿业、罗边玻纤等重点企业的发展,积极培植财源。
五、以加强党建为关键点,着力提高为民服务之能
1、创新载体,着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一是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二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管理。三是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2、创新思路,着力抓好干部管理。一是加强乡村干部的培训工作力度。二是加强乡村干部监督、管理的力度。三是切实改进机关干部作风,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为民办实事的水平。
六、以健全服务网络为重点,努力提升计生服务水平
1、抓好计生常年服务队建设。抽调责任心强、有事业心,能吃苦的干部到计生服务队,并着力提高计生服务队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提高服务水平。
2、健全完善村、组、中心户长计生工作网络。
3、以“保二争一”为工作目标,稳定低生育水平。一是提高环孕检率和节育措施;二是落实好计生家庭奖励扶助;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计生服务水平。
七、以和谐稳定为中心点,切实加大综治维稳之力
1、落实责任。与各村、乡属乡办单位签订好201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进一步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维稳意识。
3、大力排热点、不稳定因素,创新息访工作机制,争取实现“零”越级上访目标。
4、发挥和谐“110”、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的平台,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八、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真心负起实事惠民之责
1、大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现病有所医。
2、大力实施“阳光〃微笑”工程。
3、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
4、落实优抚安置及救灾救济相关政策。
5、促进文教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中共朱坊乡委员会 朱坊乡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二月五日
第三篇:韩坊乡2012年第一季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韩坊乡2010年第一季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10年,我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融入中心城区、提升三化水平”的战略部署,按照乡“1718”三化建设工作思路,本着“抓早、抓快、抓细、抓实”工作理念,按照“五个三”工作方法把新农村建设融入乡三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开局。现将我乡第一季度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三项任务
1、圩镇建设。①开展了圩镇整治,主要实施了5大工程:一是路面油化工程,共铺设了11000平米沥青路面,投资了825000元;二是人行道改造工程,建设了近8000平米的“一体化”人行通道,投资432000元;三是绿化工程,种植行道大叶榕85棵,投资21000元,建设了一个较高标准的中心花坛,投资79000元;四是亮化工程,安装了26盏太阳能路灯,投资161200元;五是下水道整治工程,新建了750米下水道,投资198000元。基本上扭转了圩镇脏乱差现象,我乡的城镇品位进一步提升。②已启动了金叶农民新村建设,已完成新村内的道路硬化米、水沟米、排污沟米,平整好了8000平米金叶农民广场。启动了10栋新户型建设和乡中心幼儿园建设,同时,完成了乡干部住宿楼的现状测绘、设计等工作。
2、新村点建设。启动了胜利、和平、沙陂、水阳、吕栋、新店、朱布潭等7个群众积极性较高的组列为2010年新农村三级共建点。目前,我乡已硬化通胜利、和平、沙陂、水阳“四合一”点1400米主干道、已平整通新店、朱布潭“二合一”点400米路基,拆除“空心房”、栏厕等15000多米,修通排水沟600米,完成改水、改厕53户,种植120株桃花、紫薇、黄花槐绿化村庄。
3、产业发展。①在烤烟产业方面:克服了烟叶生产基调从严突然转为从宽和持续下雨等诸多不利影响,于3月28日前完成移栽实种植面积共3008亩,规划发展了梅街306亩现代烟草示范基地。②在小辣椒产业方面:引导农户种植了4500亩小辣椒,培育了一支以温水生为首的小辣椒营销队伍,正积极申请注册商标。③在农业立体开发基地。加强引导,鼓励客商、农户发展油茶经济林和猪沼果(鱼)产业。目前,引进了宝宝仔集团、宝丰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红星村、长演村兴建农业立体开发基地,开展猪沼果(鱼)和油茶经济林开发。其中,宝宝仔集团已于红星村签订合同,已完成50亩租地工作,300亩山地流转工作正在进行。
二、突出三个抓手
1、“三改”工作。目前,我乡7个共建点共完成改水、改厕53户,硬化主干道1400米,平整主干道路基600米,平整便道路基1500米。其中胜利、和平、沙陂、水阳“四合一”点完成改水、改厕26户并有53户开始改水、改厕,硬化主干道1400米,铺设水泥砖路400米,平整路基200米。吕栋点完成改水、改厕15户,6户开始改水、改厕。新店、朱布潭二合一点完成改水、改厕12户,23户开始改水、改厕,平整主干道路基400米,平整便道1500米。
2、新户型推广。大力宣传现行新户型建设奖补政策,印发了30份新户型建设施工图纸(我乡所选的是第7号图纸),激发了胜利、和平、沙陂、水阳“四合一”点内56户群众建房积极性,对点内12600多平米空心房、危旧房、栏厕、空闲地进行拆除规划,已启动了第一期新户型房屋32栋,第二期规划新户型房屋23栋。
3、社区建设。进一步整合了各类资源,把“一会五组”等服务引入社区。目前,在胜利、和平、沙陂、水阳“四合一”点内开始了新型社区建设,配套了篮球场、小舞台、农技书屋、文化墙等,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对农户在改水、改厕、新户型建设进行指导,对农户在农业产业生产进行引导,对农户矛盾纠纷进行调处,初步开展了社区服务工作。
三、突出三个特色
1、生态特色。注重现有生态资源保护力度,投资10余万元用于胜利、和平、沙陂、水阳四合一点内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其中,投入1.4万元购买花卉苗木绿化环境;投入0.5万元用于清理河道、村庄垃圾;投入8.3万元用于修建快活林内道路整治512米、亲水码头4处、石桌凳3套、草亭1座、花坛18处;投入0.85万元购买草籽、草皮用于绿化、整治施工破坏的地面。
2、旅游特色。把韩坊建设为赣州城区“南花园”作为我乡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加大了对乡内旅游资源普查工作,通过新农村建设初步带动发展一批韩坊特色的农家乐、乡村游,推动周末旅游经济升温。目前,我乡在胜利、和平、沙陂、水阳四合一点已投入了70余万元用于梅街万象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并已开始进行项目编制。同时还积极引导农户、客商在沙园线沿线开展农家乐、民营农林场等。
3、文化特色。大力挖掘韩坊历史文化,围绕烟叶文化、历史名人、风土人情、故事传说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打造金叶农民文化广场、赣南唯一的“三元”进士何其睿、万象山的由来,逐步提升韩坊历史文化底蕴。
四、突出三个保障
1、规划保障。牢固树立规划意识,进一步加强村、圩镇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抓好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启动了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于4月份聘请了赣南师院旅游规划教授对梅街万象山景区进行了初步勘查准备规划编制。
2、保洁保障。①对2010年各新村点启动了卫生保洁机制,在梅街“四合一”点聘请了2名保洁员,配备“两桶一袋一板车”,初步建立了“户集、保洁员收、乡环卫所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②对2004年以来的新村点开展“回头看”工作,投入1.5万元用于乡内各点“三清”工作,并加强对点内农户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宣传培训,印发了1000多份致农户的一封信,配备了一批“两桶一袋”、卫生工具,在各点内建立一支保洁员队伍。
3、民力保障。积极动员点内农户开展户办项目建设,通过政府主导激发农户建设热情,强化农户主体作用。同时,号召农户自主集资、投劳建设,目前,我乡7个点内共筹集资金7.23万元,农户积极为点内建设投工投劳。
五、突出三个配套
1、力量配套。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为我乡“1718”工作思路重要工作,并列为相关乡村干部的绩效考核的主要部分。明确各抓点乡、村干部工作任务,把工作节点和工作时间相结合,实行承诺销号制。同时,乡主要领导定期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了建设点天天有进度、周周进展,形成了强力有序推进机制。
2、流转配套。重视农村土地、山林、闲臵宅基地流转工作。2010年,截至目前,我乡已流转2000余亩耕地用于烤烟产业种植,流转300余亩林地用于油茶经济林种植,在胜利、和平、沙陂、水阳四合一点拆除12600多平米空心房、危旧房、栏厕、空闲地流转宅基地32栋。
3、资金配套。一是争取部门与领导的支持,目前已争取8万元建设点帮扶资金。二是用活奖扶政策对产业、新户型的支持,目前已利用烤烟产业政策发展10以上大户53户,利用危旧房改造、异地扶贫搬迁、新户型奖补政策加快我乡新户型建设工作。同时,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各点具体建设内容和资金预算安排,确保充足的资金投入,进一步规范资金、物质台账,确保建设点账目与乡台账一致,确保每一笔资金、物质来源和支出有记录。
存在的问题:
1、新村点建设速度偏慢,7个建设点均未成型,特别是吕栋新村点、松柏“二合一”新村点。
2、住宿楼尚未开工建设,前期设计图纸、勘探测绘等工作准备时间较长。
3、垃圾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已选定建设场地并向兄弟乡镇参观学习经验。
4、资金紧张,影响建设进度,并制约了一些工作的开展。如万象山景区规划编制、万象山景区建议基础设施建设。
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快力量配备,集中干部力量,明确工作职责和进度安排,尽早启动住宿楼、垃圾处理厂等项目。
2、加快村庄整治完善工作,强化调度协调工作,指导好农户建设型户型、户型改建、改水、改厕等工作抢抓有利天气,尽早完成基本村庄整治。
3、加快理事会培训指导工作,发挥理事会在社区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初步建立起新村点长效机制。
4、加快农家乐、乡村游引导工作,加大新村点宣传力度,出台刺激扶持政策,初步发展“周末经济”。
5、加快争资、引资工作,做好项目编制、申报争取领导、部门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中共韩坊乡党委 韩坊乡人民政府
2010年4月
第四篇:XX乡2010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XX乡二0一0年新农村建设 和农村清江工程工作总结
二0一0年,我乡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在县新村办、清洁办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年初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早动员、早布置
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是常规工作,我乡主要领导非常重视,年初就召开了动员会,安排全乡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制订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由书记担任组长。每村安排一名包村挂点领导和一名蹲村干部。同时,把乡直各有关单位抽调包村和协调工作。乡政府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划拨3万元办公经费,确保了工作正常运转。
二、工作措施得力,奖罚制度分明
首先,从操作上严格遵守“九条原则和八个步骤”,把上级的有关政策等宣传到位,从选点原则、选点方法工作步骤、工作要点等宣传到家喻户晓,从而确保下步工作有条不紊,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其次,明确责任,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由乡新村办统一指导、督查,各村统一安排、布置做好各阶段的工作,从旧房拆迁、改水、改厕到改房、改路,最的整治环境卫生,实行每月一检查,每季一调度,在调度会上,好的作经验介绍,差的作表态发言,有效地促进了全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其三,在制订的工作方案中,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各村年终考评,与包村干部和村干部的下乡补助和浮动工资挂钩,有力地推进了全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到目前为止,全乡四个新农村建设点(93户)完成村庄建设规划4个,制定了4个产业发展规划和新社区建设规划,完成改路6.23km,改水完成93户,完成100%,改厕完成93户,完成100%,拆除空心房89间/2126m2,新建房屋158间/4073m2,整修房屋85间/2740 m2,改栏4家,新建活动场所3处、活动室1个,使用太阳能70户,围绕全乡果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参合人数达80人,农民从中获取收入100多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各建设点农民共计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含改房)、使各建设点的面貌焕然一新。
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乡镇相比,也存在一些缺陷,一是我乡的产业化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体现;二是农民培训工作做得不够;三是没有一支新农村建设的相对专业队伍等。这些都有待于在明年的工作中更加改进。
XX乡新村办
二0一0年十二月十五日
第五篇:白沙乡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白沙乡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白沙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新农村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分步骤实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白沙乡距县城东12公里,属以山区为主山川结合的乡镇,全乡行政总面积1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5379亩,辖14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18958人。全乡粮食总产量7240.93吨,人均纯收入1799元,白沙乡马沟村是2007年市列新农村示范村,是市委表彰命名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市政府表彰命名的文明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70户1321人,全村耕地总面积3011亩,2009年底人均产粮435公斤,人均纯收入2945元。
该村于2006年3月启动实施了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本村自然条件差、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99户461人统一搬到川里居住,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马沟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把生产发展摆在了首位,狠抓产业建设,充分利用川塬区的地域优势,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1-
发展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两年来发展塑料大棚380座,栽植苹果200亩,大樱桃100亩,核桃1000亩,发展暖棚养畜户155户,饲养仔猪1240头。同时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狠抓旧村改造,完成巷道硬化8条1560米,面积4606平方米,刷白墙面3989平方米,更换围墙230米,拆除各类临时性及违章建筑9处116平方米,建成垃圾堆放点7个,清理垃圾120立方米,新建娱乐文化广场1处1800平方米。该村党支部还紧紧围绕“五个好”村建设目标,积极开展“党员明星户”、“五好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把村民事务村民管理当作发扬村级民主的一条重要途径,全村成立村民理事会,下设理事分会4个。通过不断努力马沟村已呈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景象。
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在去年旧村改造完成硬化巷道7条1220米3416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又拓宽硬化巷道1条400米,完成1800平方米休闲广场1处,硬化村阵地院子600多平方米,更换旧村临马路砖围墙10户243米,并统一刷白。县级新农村建设汤浴村在完善去年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完成巷道硬化1165米,458平方米,更换围墙673米,商住一条街开发建设,新建二层砖混村阵地1处10间229.6平方米,栽植通村公路行道树150株,环村行道树230株。县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程沟村完成环村水泥路2.2公里,以“三清五改”为突破口,完成主巷道硬化1400多米,硬化村阵地院子200平方米。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生产发展”始终放在首位,突出抓支柱产业建设,注重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把易地搬迁工程的后续管理、旧村改造和产业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该村地处川塬区的地域优势,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大力发展塑料大棚蔬菜产业,2007年新搭建塑料大棚126座,实施订单农业,走“公司+农户+协会”的农业产业化路子,群众增收效益显著,每座大棚纯收入达2000元,建成冬暖式圈舍155座,养猪1240头,养殖业户均纯收入达8000元,栽植大樱桃100亩,苹果100亩。今年马沟村继续实施订单农业,种植地膜早熟洋芋500亩,亩均纯收入1500元,新搭塑料大棚280座,每座大棚纯收入2300元,露天种植铁杆大葱100亩。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汤浴村今春浅山区一次性栽植核桃6000亩,河谷川道地区栽植苹果1500亩,以核桃为主的主导产业已基本成型,年内新增养猪户100户,其中饲养量20头以上能繁母猪的规模养殖户5户,分散养殖户至少饲养母猪1头,育肥猪1头,全村养殖业收入达80万元,以养猪为主的辅助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年的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程沟存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和蔬菜种植为主的主导产业,新建占地35亩养殖园区1处,建成高标准圈舍5座1500平方米,年内新增50头以上规模户12户,累计达18户,畜禽饲养量3.742万头(只),其中鸡3.5万只,猪2420头(育肥猪2103头,能繁母猪317头),预计年收入146万元。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把培养懂科学、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作为科技培训的主要目标,狠抓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依托县农广校创办的马沟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地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马沟村年内共举办培训班六期1930人,其中省农科院培训大棚蔬菜种植一期283人,汤浴村举办科技培训四期2120人,程沟村举办科技培训四期1620人。通过科技培训三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提高了科技对群众增收的贡献率。
市、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都能结合村情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马沟村、汤浴村各建文化广场1处,同时结合“三清五改”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好婆媳”等评选活动,三村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特别是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方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马沟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
在经验方面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乡、村两级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靠实责任,细化任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包村领导直接抓,驻村干部具体抓,帮扶单位协同抓的工作机制,同时细化、量化工作任务,责任到人。
三是增强群众的自主权、参与权、选举成立理事会、群众的事由群众办,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主导产业确定适合本村村情,群众增收效果明显,群众对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
问题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路、通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
二是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理解认识不到位,还有少数群众认为农村建设只是盖新房子,参与性不高。
三是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对发展主导产业增收积极性不高。
四是新农村建设标准不高,尤其是旧村改造方面规划不到位,改造建设标准低。
五是科技培训工作抓得不够经常,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培训与指导实践联系不紧。
今后,一是继续把生产发展放在工作之前,狠抓群众不增收的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经营的新路子,继续实施订单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继续完善旧村改造工作,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各种制度,使制度经常化,使群众好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
三是积极开展文明新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尚小版面,书写宣传标语,开展各类文明户评选活动,使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马沟村社会治安技防工作为契机,在抓全乡平安乡镇工作的同时,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真正达到管理民主。
五、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工作力度,积极举办各类科技知识培训班,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学习,互动交流,创新培训形式,提高科技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