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投身课改》

时间:2019-05-12 12:3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投身课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投身课改》》。

第一篇:《积极投身课改》

积极投身课改,用爱践行承诺

xxx

天空的幸福,是它穿着一身的蓝;阳光的幸福,是它拥有如水晶般耀眼的光彩;大地的幸福,是它孕育出多彩的生命......而对于我,一个平凡的教师而言,幸福就是采集了教育的真知、学生的光点,用爱践行承诺。

2008年,我带着美好的理想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深刻含义。从教九年,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于职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使本职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积极投入新课改工作之中,以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子。

一、善于学习思考,是一名学习型教师

古人云:学无止境!教育同样如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的课程较之以前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作为教师,只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中去,才能迎接挑战、赢得主动。“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只有不断地完善充实自我,才能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游刃有余。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如今,还需要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由此可见教师不断充电、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性。多年来,我积极钻研课程改革最新的教育理念,并着力践行于课堂,先后数次在校内讲授研讨课、观摩课、作经验介绍,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通过对教育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吸收先进教法,总结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新课程改革之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更需要学会在学习中不断思索。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指出,21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自我反思能力。我深刻认识到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是成长的必由之路。为此,我时刻注重把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升华到理论高度,勤于笔耕,做到“我手记我做,我笔记我思”,将自己一瞬间的感悟、点点滴滴的想法记录在案,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垒起一级级进步的阶梯。

二、善于改革创造,是一名创新型教师

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使传授知识的过程切合学生思想状况与年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真正做到了不单单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

课堂教学多模式。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模式不改将会导致课改的失败。这是我最为切身的感受。为此,我着力把创新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教育经验、方法,仔细推敲,领会其实质,融百家之长,在实践中反复提炼。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把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把发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并积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上融入学生一起交流探讨。走进我的课堂,听到的是:“大家商量商量吧”,“你回答得真好,谁还有的方法?”“别紧张,再想想”,“对不起,老师的方法真的没有你的好”„„课堂教学充满民主、和谐的气氛,焕发出前所未生机与活力。

掌握知识多形式。课堂上实行“活动化”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教材的理解、自主探究和同伴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同时也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体验。为了便于学生多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增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学生读写等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大幅度提升。

评价学生多视角。在教学实践中,我强调评价学生要“重过程”、“多角度”、“全方位”,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注重和发展学生的多项潜能。评价的方式也是多样化模式,如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教学成长记录,撰写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还可同伴评、老师评、家长评、自我评、定性与定量相评等评价,通过不同侧面与侧重点去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的发展。多年的挚着,使我收获不少,因所带班级以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区文明班集体,我也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2014年被评为区优秀教师,2015年被评为全市优秀班主任。

三、善于总结思考,是一名科研型教师

在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新课改的同时,我时刻不忘朝着科研型教师发展。从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的工作思路就是:实验—反思—调整—改进—再实验。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认真的备好每节课,认真钻研教材,在认真备好教材的同时备好学生,思考在课堂上怎么体现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在上完课之后认真思考这节课的得与失。学校组织开展的每个学期的公开课,我都认真备课,并在上完课后认真听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评课,认真总结,反思,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作为教训。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实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为了提高自己,也为了带动别人。由于自己的努力,2014年9月,所讲授的《李逵负荆》被评为市二等奖,所撰写的论文《优秀口才打造精彩高效课堂》被评为二等奖。

四、善于运用新知,是一名时代型教师

当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载体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人们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向课堂教学延伸。因此,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成了当今教师的必修课程。我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克服重重困难,在学校用课外时间向计算机老师虚心学习。自费购买有关资料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的不懈努力,我从对计算机的陌生到现在的运用自如。不但掌握了计算机技术,而且还能用powerpint制作课件,用flash制作形象的动画,服务于自己的教学。但我并不满足现状。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新目标孕育新辉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会继续一如继往地以学习和实践,以改革和创新,以敬业和激情,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型、教授型教师,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积极投身课改,用爱践行承诺。争取教好更多的学生,取得更大成绩!

第二篇:投身课改 责无旁贷

加强自身修养 积极投身课程改革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政治组

曾军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对教育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是历史交给我们的很需要使命。无数正反事实告诉我们,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关键是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自古以来对为人师者的普遍要求,我们只有坚持以时俱进,终身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能把“为师”“为范”结合起来,真正当好一名教师。

一、教师要努力加强师德修养,爱生敬业。

“为人师者德为先”,教师所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而且这种教育和影响并不因学生的毕业而终止,而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产生着重大影响,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并影响到其子女和社会的其他人。教师劳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求教师具备慎独修养,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处处按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要求行事。教师能否把师德规范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并时时处处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直接关系到学 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正如教育家第斯惠所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教育别人。很难想象素质低劣的教师能培养出什么优秀人才。为师者只有立师志、修师德、练师功、树师表,才能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及良师益友,才能通过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学生爱,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才会学着去爱别人。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用良好的品德情操感召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无可否认任何文化都包容着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卑下、文雅与粗野的成份,特别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推动着各种文化的交织、冲突,免不了泥沙俱下,教师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与传播文化的过程。我们所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关系到的不仅是教师本人,更关系到能否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才能成为文化的澄清器,才能以坚定的思想和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广大学生才会紧随其后,二、要坚持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理念。

“学高”才能“为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 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有关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尊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它表现在精通与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对所教学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论,了解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和社会作用,掌握重点、难点。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新,就是要学习新知识,讲课要有新意。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要求教师自觉坚持接受继续教育,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

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对教师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即由“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到“发展自己,照亮学生”。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方面,都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奋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党员的光辉形象。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修炼内功,时刻审视自己、衡量自己、评价自己;以德行立身处世,加强师德修养,使自己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转化,不仅仅把教育工作当成一份职业,而是作为奋斗的事业;站得高,看得更远,永不松懈的学习,拓展未知领域,增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适应学校发展和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新挑战。让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勇敢地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对党员教师而言,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并贯彻到教学工作中去,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进而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其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本领,教会学生生存,教会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岗、敬业、爱学生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教书育人,努力去做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目前,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广西教育改革也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作为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要顺应十八对教育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就要努力加强自身的发展,努力投身课程改革。

第三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际中锻炼成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由于社会实践范围极其广阔,内容极其丰富,因而实践的形式也必然是多样的。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实践以及科学实践是三种基本的实践形式。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开式。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通过学习,同学们获得了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知识,而要把这些知识真正学懂并变成自己的行动,还得通过个人的实践。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为此,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作用出努力:

第一,重视职业技能训练,增加强实践动手能力。中等职业

学校要培养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中初级技术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或其他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重要特点。因此重视实践,加强实践,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通过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术教育属于就业前的教育和训练。学校主要不是为学生长学做准备,而是要为学生在毕业后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的工作打基础。学生要胜任所学专业的工作要求,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和训练内容。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虽然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要求学生具有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对这一点都有明确的要求,并通过具体的教育和训练的途径与措施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掌握职业技能,就是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的一项具体要求,是学生的一项重要任。

在职业术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指通过教育与训练,使学生具有运用某些知识去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实际能力。技能的掌握不能只通过课堂而皇之教学和书本知识去完成,必须通过大量、经常的、反复的练习。所以,教学计划中一般都有较多的专业实习或操练习的时间,以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操作作技能。如果一个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不重视实践训练,或理论学习成绩好,专业技能差,动手能力差,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就是没有完成其学习任。

职业技能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将来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也是谋生的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动力市场将对劳动力资源的配轩起基础性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发展各种就业形式,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就业结构,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对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明,意味着毕业时将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激烈况争。不论是国家统一分配还是自谋职业,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都要看其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要求一上岗就能独立工作。如果在校期间不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不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必然影响就业以及将来的职业生活。因此,职业技术学生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加强实践锻炼,为自己将来的职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训练和提高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有很多途径和方法。主要应抓住学校组织的一切实践机会,水中捞月握技术要领,认真练习。要多向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请教,以使自己的职业技能逐步提高。

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一个人的知识、才能归根到底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后天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和向实践学习两个方面。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校学习,主要是向书本学学习。努力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如果只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

投身社会实践,向工农群众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走什么成长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为青年指出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都是工农劳动大军中的一员,还有与工农相结合的问题吗?与工农相结合,对青年来说明,主要指的是向工农学习、转变立场的问题。即使自己是工农大军的一员,也有向工农学习的问题。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首先是由工农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决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工农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离开了亿万群众的社会实践,离开了亿万群众这个实践主体,则将一嗖无成。其产供销,只有深入工农,在与工农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完全的知识,才能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变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青年学生掌握的知识,大多是从书本和课堂得来的。如果不把这些知识同实践、同工农结合起来,这些知识就不能发挥作用。再次,青年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在与工农相结合的和中,才能形成工农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思想品格。青年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在生活方式、思想方式、工作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思想感情等到方面会与工农有相当的差距。工农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很多优秀的品质。青年学生只有投身社会实践,与工农接触,才能看到自己的与工农的差距,逐步转变思想感情,成为新一代的工人农民。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青年成才的方向。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是直接为将来从事的职业打基础的。因此,首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书本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将来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人农民,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其次要注意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了解工农群众。在实践中要注意向工农学习。毛泽东在谈到位如何做好调查研究的说过,“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我们要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也必须甘当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转变思想感情,学到真本领。

第四篇:积极推进课改 彰显学校特色

积极推进课改

彰显学校特色

蚌埠市胜利路第三小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路走来至今已是第六个春天了,回顾六年的工作,我们既有探索的艰辛,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积极推进课改的这六年中,我校锐意进取,大胆改革,切实围绕:一个中心(以课改为中心);两个重点(以教师发展为重点;以学生成长为重点);三个构建(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展开工作,从而彰显了学校的科研特色。一、一个中心(以课改为中心)

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课改伊始,我校便牢固树立一个中心意识,即一切以课改为中心的意识,积极营造参与支持课改实验的氛围。

首先,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主要负责,副校长主抓的课改领导小组,为一线实验教师“架桥铺路”。不管是抓教学的领导,还是抓德育、总务的领导,都要对课改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工作中相互配合,并起到宣传指导的作用。

其次,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理论学习、教研活动等,宣传课改的重要性,不管是不是实验教师都要关注课改,了解课改。再者,开辟课改信息专栏,鼓励教师第一时间收集课改信息,关注课改动态,在校内外进行交流、借鉴,为课改服务。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我校召开各年级的家长会,利用家教小报向家长广泛宣讲课改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设立了“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新课程课堂,让家长感受新课程、体验新课程。一切以课改为中心的思路,为我校推进课改争得了先机,取得了家长的积极配合,“课改”一词,也成为了我校当时师生与家长最热门的话题。

二、两个重点(以教师发展为重点;以学生成长为重点)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其关键是教师,故而教师的发展即是实现这一终极目的前提与保证。新课程的实验工作起步快,工作量大,更主要的是变化大,因此,关注教师发展,关注学生成长就成为了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

1、提供接触学术前沿,知识前沿的培训机会

推进课改,理念先行,为促进教师较快地了解专业领域内的学术动态,我校积极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接触学术前沿,知识前沿的培训机会,开设了学术前沿专题和系列讲座课,并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区四级教研网络、各种报告会、学术论坛以及专题讲座的资源,支持教师多渠道参加各种培训,建设了富有特色的创新精品课程:《新课程管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如何走出新课改的几个误区》、《教学评价》《师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听课、评课》等专题,教师受训面达100%,检测优秀率达92.1%,这一举措对推进新课程的深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搭建转变教学行为,改变学习方式的平台

推进教育改革仅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为教师搭建转变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平台,提高教 师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我校实施了主体性工程,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创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抓三个方面:

①、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对现行教材采用“删、看、讲、补”四字方针,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②大胆改革,积极推行“新课程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转变”。要求教师认真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方法。要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予思想、心灵的自由,给予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时空。

③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效用,学生十分喜欢上这样的课。

课堂实践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注意点”三点到位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实,逐步形成“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注重创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特色。

3、倡导教研方式融合,关注教师队伍发展

我校有专职教师43人,分别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倡导教研方式的融合,创建了“共享型教研”、“网上教研”、“短信教研”“反思型教研”等方式,改变了以往只关注骨干教师的发展,专家与骨干的单线对话交流,转变为关注教研组整体的发展,我们把研究与发展的重心下移到教研组层面,并借助团队协作基础上的竞争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们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课”有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上交一份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提供一个有关教育教学的问题或给学校提一个合理化建议;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每学期自学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要有读书笔记)。通过“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力求使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同时学期末评选出优秀案例、反思、论文,集结成册。三、三个构建(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

“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一直是我校的发展战略和追求目标,以三个构建为核心的研究体系(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就是对其内容最好的解读。

1、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

科研课题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对于打造学校教育品牌,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与专业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校积极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曾先后进行了省级课题《数学教学中“活动”形式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教研方式的探索与研究》;市级课题《主体参与合作探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区级课题《自动化小队校外延伸的探索与实践》等课题研究。迄今为止,已有3个课题结题,2个课题现已取到了阶段性成果。学校通过对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十多种教学中常用的“活动”形式和十多种校本教研方式,其中省级课题《数学教学中“活动”形式的探索》的研究成果,获安徽省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 奖。市级语文课题《主体参与、合作探究》的结题报告获安徽省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

此外,课题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延伸与扩展。学校先后向蚌埠市推出课堂教学观摩课7节;向蚌山区推出科研课题研讨课、汇报课、展示课等29节;为区内兄弟学校东海一小推出“交流、互动、研讨课”10节;为城乡“手拉手”学校陶店、岗北等小学推出送教下乡研讨课12节。我们的王春琴校长也多次在安徽省课题研究会和蚌山区教育科研课题研讨会上做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为蚌埠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及蚌埠学院学生搞专题讲座并上公开课,为全区乃至全市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到了导向、辐射和示范作用。《中国青年报》、《蚌埠日报》、蚌埠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以《胜利三小实施科研战略》和《抓教师素质促学校发展》为题,对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进行了专题采访和跟踪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教学教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由教学型向学者型转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我校教育教研已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教研,人人均有课题研究。师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对工作的投入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了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学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和“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学校。”

2、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学校,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通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追踪”或“汲取”他人的经验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教 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研方式。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是保障学校发展的有效机制之一。

①、完善校本研讨制度,进行校本动态管理。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编排了《胜利三小校本教研制度手册》和《胜利三小校本教材》。校本课程贯穿于各学科之中,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得以落实。学校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新课改通识、教师教学业务、课件制作、因特网等培训。在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我们重点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强化培训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培养。邀请市教科所所长罗时新、蚌埠师范学校专家申素珍等为教师们搞专题讲座;邀请市教研员陈涛、马之先到校深入课堂进行教学教研;邀请区教研室主任乔正文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在专家们的引领下,学校扎实地开展了集体备课、评课、案例研讨、课改观摩、教研沙龙、构建生态课堂、同课异构、微格教学、反思交流等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坚持每学期开展“一人一课”、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经验演讲、课件制作评比等大练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②、倡导即时研讨氛围,拓宽教研活动时空。全新的教学理念只有内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校创新校本教研研讨方式,在理论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采取了系统学习与即时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安排研讨时间。系统学习做到“四落实”: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落实;即时研讨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形式灵活,不囿于各种限制,易于操作,易于第一时间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增加同级组 教师相互之间观课、上课、说课、评课的频度,积淀教学实践经验。

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运用课改理念,通过观课、说课、评课,对课堂实例的分析,教学心得的撰写,课改论文的评比,以及个人反思等形式开展研讨活动,教研活动不仅在一周一次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更是延伸到了教师的“空课”时段和课间,教研组内充满了浓浓的研讨氛围。

③、变“加”为“减”,变“管”为“免”。我校对原有的教育研究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教师团队的发展。我们千方百计地增加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从注重做“加法”转变为做“减法”,减少教师的统一行为,在某些方面不作整齐划一的要求,减少重复低效的劳动,避免因孤独地面对层层加码的任务而感到的心力交瘁,让教师有更多时空去从事个性化发展。我们在月考核中推出“免检制”,对在某些领域出类拔萃的教师实行工作免检。如,学习摘抄免检、教案免检、作业批改免检、家常课免检等,充分肯定他们在工作中做出的品牌与特色,充分相信这些教师会在这些工作中有新的发展,同时鼓励更多的教师在工作中都能出品牌、有特色、创精品。

通过构建校本教研体系,强调教师的实践与反思的研修过程,丰富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不断成长,形成学校骨干名优教师群体。因此,我校教师的专业层次更深,学术素养更厚,文章分量更重。

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组织运行过程是否和谐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课堂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的,建立和谐生态课堂正是从生态的视角实施对人整体生命发展的关怀。我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建一种符合人文精神的和谐生态课堂,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和谐课堂气氛中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和谐发展。

①、做好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学校教育是由四个不同的过程构成的: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思想体系的形成。那么,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必然要立足于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小学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要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不但要建立学生相应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安排时,注重开发足够的教学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②、重视建立生态的课堂环境。环境对生态个体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一个符合生命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创建和谐生态课堂的重要条件。首先,要改变课堂的物理环境,特别是教室的布置方式,变传统的秧田式课桌摆放为环形或活动式方式。其次,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空间,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在心理上要对每个学生抱有美好的期望,形成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构建和谐课堂研究体系中,我校领导注重全程跟踪,全程指导,除了小课堂(教室),还有大课堂(学习环境),无不要求体现生命实体(学生)在课堂中自然地,和谐地,自主地发展。

四、成果与思考

我校通过对一个中心(以课改为中心);两个重点(以教师发展 为重点;以学生成长为重点);三个构建(构建科研课题研究体系;构建校本教研研究体系;构建和谐生态课堂体系)的贯彻实施,促进了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在省、市、区教学领域起到了导向、引领和辐射的作用。我们曾先后组织教师向市、区、兄弟学校、“手拉手”对口学校等推出示范课、观摩课、交流互动研讨课等60余节,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及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目前,学校有14名中青年教师分别跨进了省“特级教师”及区、市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科研标兵”等名师行列,占教师总数的25.6%。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始终处于全区前列。

自2002年走进课改以来,学校有785项获奖,其中国家级奖96项,省级奖57项,市级奖 292项,区级奖340项;教师在市级以上获奖的有174项,其中参加各级名类教育教学竞赛53人次,获奖或刊登的教育教学论文有121篇;学生254人次在各种活动中获奖;教师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4人,占32.6%,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3人,占76.7%;在历次市、区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中,学校各学科成绩平均分均处全区的前三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市“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合格家长学校、平安校园、绿色学校、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等十多块市级以上的大项奖牌。学校还被蚌埠市教育局首批命名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实验学校”,市级“教育科研特色学校”也于今年3月创办成功。目前我校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特长生,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成为蚌山区一所基础扎实、特色突出,社会满意的优质学校。

我校通过系列举措积极推进课改,彰显了学校的教育科研特色,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的竞争其实就是文化的竞争,而这种学校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教师的发展,就是有没有团结的,向上的,研究的气氛,有没有这种精神的孕育。因此,作为课改的直接执行者、参与者、受训者,更要有一种全新的,开阔的视野,来创建实行有效的学习型教研方式战略性的转移,来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和文化的养成,从而形成与保持胜利三小独特的科研文化底蕴与科研产业。思考如下:

1、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教研组,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改变教研活动“学科孤立”的状态。

2、构建多元动态学科教研网络,拓展教师之间互动的空间,使势单力薄的教师,走出封闭的圈子,在多途径的互动中,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3、走合作之路,建立教院、教研机构与我校的合作研究制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需要大学文化的参与,需要走进学术前沿,寻觅创造、发展的新支点。)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课改之路漫漫,唯有善于发现,勤于吸收、勇于创新,贵于坚持,我们的课堂才会因课改而更生动,我们的生命才会因课改而更美丽。

2008-4-16

第五篇: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

临沂市临港区地税局在做好组织收入工作的基础上,以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从开展招商引资、深化政策服务、大力培植税源入手,与地方政府共同构建经济发展平台,以实际行动投身全区经济建设。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招商引资工作列为重点工作目标,不断拓宽招商引资途径,提出了依企招商、全员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通过发挥税收职能优势,不断优化为企纳税服务,依靠企业开展行业招商和产业招商;出台考核办法,落实分配任务,调动全系统积极性,大力营造招商引资氛围,积极动员干部职工利用亲情、友情招商。截至目前,全局已签约引进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额1亿元,实际已到位资金2000万元。

二是深化政策服务,加强招商引资企业税收政策导引,根据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需求,全面梳理各项税收政策法规,制定《税收政策导读》,从税务登记办理、办税流程操作到税收优惠政策等一应俱全。在加强税收政策宣传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优惠条件的企业,确保了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与此同时,开通招商引资企业“税收服务绿色通道”,及时为落户企业办理各类涉税事项,不断深化政策招商的服务水平,树立了地税部门在新办企业中的良好形象。

三是大力培植地方税源,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上,把培植地方税源,作为加强地方财源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临港区近海临港的区位优势,支持物流仓储产业的发展,先后帮助8家新办仓储运输企业投入运营。同时,按照不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则,积极帮助企业进行非核心产业剥离,先后帮助辖区2家骨干企业成功进行了二三产业分离。另一方面,以整顿地方税收秩序,提高地方税收管理水平为目的,全面加强税收征管。在重点税源和重大建设项目进行重点监控的基础上,依托社会综合治税网络,加强对零散税源的征管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石材开采加工等专项清理活动,进一步规范了辖区内的税收秩序,为全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

下载《积极投身课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投身课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迹材料:立足本职、冲锋在前,积极投身防疫第一线

    事迹材料:立足本职、冲锋在前,积极投身防疫第一线“算上我。”“我报名。”1月23日,XX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建办发出倡议,春节期间需要临时增派人手,党员们一呼百应,主动请战。当晚,120......

    继续保持军人作风积极投身地方建设

    保持军人作风 投身地方建设 ——军转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为期10天的军转培训结束了,回顾这10天来培训生活,总的感到这次培训有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组织严密、二是内容丰富、三是......

    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积极投身事业

    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积极投身事业 本报北京4月29日讯 记者宋焱 通讯员甘新莲 龙建平报道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机关青年干部十七大精神学习班在江西井冈山举办。 中国人民银......

    辉县市大学生村干部积极投身抗洪抢险第一线

    我市大学生村干部 积极投身抢险救灾第一线近日,我市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灾情发生后,各乡镇大学生村干部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投身抢险救灾第一线,排查险情、传递汛情、宣传实情......

    大学生村官积极投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沁源县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沁源县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以来,大学生村官们认真学习、吃透政策、熟练业务,通过各种方式为农民群众宣传政策,讲解政策,热心......

    质监局干部积极投身全市跨越发展体会

    质监局干部积极投身全市跨越发展体会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跨越发展、崛起腾飞新征程的首战之年。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特殊时段,我......

    2013年度课改

    陈家滩小学2013--2014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

    课改材料

    理念引领教学模式导引课堂 阳城三中是省级示范初中,担负着阳城县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实施新课程以来,全校师生群策群力,潜心实践,多年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